精選力的教案范文匯總十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力的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力的教案 篇1
課時:
1課時。
教學要求:
1.理解調(diào)節(jié)物體所受的重力與浮力的關(guān)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知道輪船、潛水艇、氣球、飛艇的工作原理。
教具:
形狀、體積相同的鐵塊、木塊各一個,卷成一團的廢牙膏皮(底部已剪去),橡皮泥,玻璃水槽2個,自制潛水艇模型,潛水艇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演示:先讓學生注意鐵塊、木塊體積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鐵塊、木塊一同浸沒水中,同時放手,讓學生觀察。
依次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回答,教師小結(jié)。
1.浸沒在水中的木塊、鐵塊,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為什么一個浮起,一個沉下?
2.浸沒在水中的木塊,鐵塊受到的浮力相等不相等?為什么?受到的重力相等不相等?為什么?
3.木塊、鐵塊的體積相等,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引導學生認識是因為密度不相等)
小結(jié):像鐵塊、木塊這些實心的物體,有的密度比水大,有的密度比水小,把它們浸沒在水里,密度比水大的,下沉;密度比水小的,上。蝗绻矬w的密度跟水一樣,它將怎樣呢?
二、講新課
將橡皮泥、廢牙膏皮(鋁的)分別放在兩個玻璃水槽旁。
教師講:橡皮泥、鋁的密度都比水大,能不能使密度比水大的橡皮泥、牙膏皮浮在水面上?
。ㄕ覂擅麑W生分別做這兩個實驗,并讓他們每個人試著說明自己采用的辦法為什么能達到要求。然后,教師就著做成船形的橡皮泥、空心的牙膏皮小結(jié)。)
小結(jié):密度比水大的物質(zhì),做成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這時,這個物體受到的重力雖然沒變,但它排開水的體積增大了,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邊講邊板書:
三、浮力的應用
1、采用“空心”的辦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教師講:密度小于水的物質(zhì),像木材,做成獨木舟——“空心”,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運送更多的人和貨物.密度大于水的物質(zhì),像橡皮泥、鋁,做成空心,也能調(diào)節(jié)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關(guān)系,使它下沉、懸浮或漂。F(xiàn)在看看技術(shù)上怎樣利用這個道理。先看看輪船。
問:輪船是鋼鐵做的,鋼鐵的密度比水大還是比水小?輪船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ǜ鶕(jù)學生的'回答,邊小結(jié)邊板書。)
2、浮力的利用
。1)輪船 用空心辦法,增大體積,增大受到的浮力。
問:如果一只輪船,它本身和裝的貨物總重100 000 N,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它排開的水重多少牛?它排開的水的質(zhì)量是多少噸?(簡單交代什么叫排水量)
討論:這只船如果從河水駛?cè)牒@,它受到的浮力變不變?它排開的水的體積變不變?它是沉下一些,還是浮起一些?
。2)潛水艇
演示:潛水艇掛圖,潛水艇模型。(邊講解邊板書)
用改變水艙中水量的辦法,使?jié)撍艿降闹亓Υ笥、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p>
。3)氣球和飛艇(讓學生看課文而后問學生)
問:氣球、飛艇采用了什么辦法使它能夠受到空氣的浮力而升空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用充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的辦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討論:要使充了氫氣、升到空中的氣球落回地面,你們能想出什么辦法?要使熱氣球落回地面,有什么辦法?
三、小結(jié)(略)
四、布置作業(yè)(略
力的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探究目標:
1、能用實驗的方法探究物體下落的原因。
2、能獨立設計記錄圖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能體會到通過多次實驗得出結(jié)論的重要性。
2、能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任務。
知識性目標:
1、 能夠通過實例體驗常見的各種力。
2、 能通過實驗證明地球引力的存在。
3、 能用自己的話解釋物體下落的原因。 STSE目標:能舉出各種力在生活中應用的更多實例。
二、教學重點:自主、合作探究物體下落的原因。 三、教學難點:認識地球引力這種直接作用物體上的力。 四、教法:談話、討論、合作、引導、評價 五、學法:討論、合作、探究、自學、交流
六、教學準備:乒乓球、燒杯、水、木片、松緊帶等物品12份;記錄單12份;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尋找常見力。 師:同學們,今天我和你們將繼續(xù)走進《奪寶之旅》,一起成為 生:奪寶奇兵。 師:為了奪到寶物,我們看看今天我們將要解決哪些有趣的問題呢?出示課件。ㄕn件)師:啊,問題出現(xiàn)了,看樣子我們有麻煩了?好,下面我們就小組討論討論如何利用這些給定的事物尋找各式各樣的力呢?找出一個力,記在寶盒鑰匙上一上。注意組長要組織好,人人都想辦法啊,邊商量邊實驗! 小組開始實驗,記錄。 師:我看有的同學連書包都利用上了,可為用心良苦啊。哪個小組談談你研究的情況!在說的時候盡量以“我是這樣研究的……這個力叫……”形式說嗎? 生:我是這樣研究的,把……,這個力叫彈力。 生:我是這樣研究的,把……,這個力叫吸力。 師:吸力!這個名字起的不錯。我也給他起個名字叫地球引力,行嘛! 生:我是這樣研究的,把……,這個力叫摩擦力。 生:我是這樣研究的,把……,這個力叫壓力。 …… 師:還真多,同學們細致又認真。找出了這么多的力,可以看出力的家庭成員還真不少啊。你們能舉出這些力的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嗎?請小組一起完成寶盒鑰匙的第二項,但這次要求我們自己設計一個表格,把每種力與實例填進去!時間5分鐘。來吧!(課件) 師:談談行嗎? 生談實例。 師:看樣子力與我們的關(guān)系怎么樣呢? 生:非常密切,離不了。 師:哈,那你們想想,這么多力太亂了,能分一分類嗎?分成兩類,想想你們剛才先實驗的情景! 生:可以把壓力、摩擦力、壓力……分為一類,還可以把地球引力,磁力分成一類。 師:很棒!那這是按什么分的? 生:都是人給的'力,另一個是地球或其他人給的。 師:是啊,人給力的時候都是怎樣的?地球或其他的物體給力的時候又是怎樣的呢? 生:人給力的時候都挨著物體,而地球引力卻沒有。 師:VERY GOOD。
。ǘ、探究重力。 師:講到這,我突然想起了一個故事,我們聽聽? 師放牛頓與蘋果的故事。 師:牛頓也遇到了問題?你知道他遇到了什么問題嗎? 生:他是想蘋果為什么落下來呢? 師:同意嗎?是啊,為什么呢?這樣行嗎,用你手中的小物體再試幾次,但試的時候注意觀察它是如何運動的?并抓住這個幕后兇手!找出原因。記在寶盒鑰匙三。好開始吧! 小組進行實驗,記錄。 師:是誰使他們動起來的? 生:地球。 師:怎么做的? 生:給了他們一個吸引力。 師:說的有道理,那么想更準備的認識地球引力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了解呢? 生:看課外書,上網(wǎng),向老師,父母請教。 師:是啊,那咱們書上的科學在線上就有它的資料,我們里面學學吧,但學后我們要交流感想,對電視中的小問題進行一下討論,交流。開始吧! 生自學科學在線。 生交流讀后感。對地球引力加深了認識。
。ㄈ⒃u價: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奪寶之旅即有趣又有成功感,每個小組的寶盒鑰匙一定能開啟寶盒,得到自己喜愛的寶物。好下節(jié)我們繼續(xù)走進奪寶之旅,尋找科學寶物,因為你們是非常棒的 生:奪寶奇兵。 師:下課。
力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單位是“!薄
2、能力目標: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制作簡易的橡皮筋測力計。
3、情感目標:樹立細致、有步驟的工作態(tài)度。
教學重點:
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準備:
1、為小組準備:彈簧測力計、小物體若干、鉤碼一盒、實驗報告單。
2、教師準備:拉力器、。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引出課題
老師請二位學生上來比一比誰的力氣大
1、拉拉力器
(1)誰的氣力大一些?你是怎么判斷的?(生:彈簧的長度)
能準確測量力的大小嗎?(生:不能)
。2)聰明的人們利用彈簧發(fā)明了一種可以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彈簧測力計
2、板書課題 測量力的大小
二、認識彈簧測力計
實驗一:彈簧測力計的構(gòu)造
1、 學生分組觀察
2、 匯報交流,介紹各部分的作用特征
提環(huán):當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
指針:(在“0”刻度左右)指示彈簧伸長了多少,結(jié)合刻度板,指出力的大小
刻度板:標明力的刻度,方便讀出力的大小
掛鉤:掛測量的物體
彈簧:(彈簧測力計的主要部件)用伸縮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
實驗二: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1、分別感受1牛、3牛、5牛的拉力分別有多大
2、慢慢地用力拉彈簧,增大拉力,看彈簧的長度有什么變化
3、慢慢減小拉力,看彈簧的長度又有什么變化
4、思考:彈簧測力計為什么能測量力的大小
學生匯報:用力大小與彈簧長度的聯(lián)系,認識到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在彈性限度內(nèi),受力大,伸長長”的特性來測量力的大小的。
實驗三: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介紹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用字母N表示
2、左右對應的數(shù)值不一樣(師:兩邊的數(shù)字有什么對應關(guān)系?)1牛≈100克力
3、生介紹一大格、一小格分別是幾牛,最大測量值是多少
4、應用讀數(shù)
三、使用彈簧測力計
實驗四: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1、師:同學們,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什么?(生回答,師總結(jié))
(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在“0”位置。
。2)讀數(shù)時,視線與指針相平。
。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shù)量,因此要先估計重力大小。
2、生齊讀,加深印象,提高操作的準確性
3、估力并使用彈簧測力計
要求:
。1)測量時,各小組分工要明確(一生估數(shù),一生測量,一生讀數(shù),一生記錄,完成表格。)
。2)先估計,再實測;在記錄表中算出估計值和實測數(shù)兩者相差多少,看哪組估計值和實測數(shù)相差最少。
物體的名稱
估計重力的大小
實測重力的大小
估計和實測的差距
一盒橡皮泥
一輛小車
一個鉤碼
一個鋼球
。3)小組測量并做好記錄。
(4)學生交流匯報。
4、分析數(shù)據(jù)
小組
測量物體重力(N)
一盒橡皮泥
一輛小車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第六組
第七組
。1)師:為什么測量同一種物體時,各小組的數(shù)據(jù)會出現(xiàn)偏差呢?
(2)生提出可能:沒調(diào)零;讀數(shù)時沒平視指針;彈簧測力計本身不準;測量物體本身存在偏差等。
四、總結(jié)全課,暢談收獲蔣綿綿——《測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結(jié):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小組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你們表現(xiàn)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五、 布置作業(yè)
制作橡皮筋測力計
板書設計:
蔣綿綿——《測量力的大小》教案
測量力的大小
彈性限度內(nèi),
受力大,伸長長
蔣綿綿——《測量力的大小》教案彈簧 彈簧測力計
1N≈100克力
注意:調(diào)零、平視、估力
力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和生活經(jīng)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guān)現(xiàn)象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力的基本知識
2、難點: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讓學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動物體等等)
。ǘ┲v授新課
1、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探究活動:實驗器材:橡皮筋、彈簧、乒乓球。體會對這些器材施加力時,這些器材有什么變化?
結(jié)合課本里的插圖以及教學VCD,讓學生討論總結(jié)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3)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用N表示
補充一些常見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力的大。和衅饍蓚雞蛋所用的力大約為1N,一個質(zhì)量為5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學生探究活動:(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彈簧,觀察彈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彈擊乒乓球,觀察乒乓球的運動是否不同
。3)用同樣大小的力向下壓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長鐵片,每次手的位置離桌面的距離都不同,觀察長鐵片的形狀改變是否不同
引導學生從實驗總結(jié)得出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線段的末端畫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長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練習:畫出木塊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學生活動:(1)拉開彈簧時,有沒有感覺到彈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沒有被彈起?
(3)觀察書本圖11。4—4,能得到什么啟示?
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結(jié)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體現(xiàn)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進行解釋。
。ㄈ┱n堂小結(jié)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個要素?
3、怎樣體現(xià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ㄋ模┎贾米鳂I(yè)
1、書本第33頁第2、3、4、5
2、完成同步練習
力的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使用筷子,激發(fā)幼兒自己動手做事的愿望。
2、培養(yǎng)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筷子、 盤子、糖、紅綠兩種顏色的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a) 感知體驗,教師幼兒在門口
老師:"今天,陸老師來做猴媽媽,你們來做我的`孩子小猴寶寶好嗎?"(好)
猴媽媽帶著小猴在音樂的伴奏下邊唱歌邊跳進教室。
猴媽媽:"每個猴寶寶找到一個位子坐下來。"猴媽媽:"今天我請猴寶寶吃糖。"
猴媽媽:"用手拿著吃不衛(wèi)生,那怎么吃呢?用筷子夾,看看我的寶寶誰會用筷子把糖夾起來。"
猴媽媽:"讓媽媽先試試看。(媽媽用筷子夾糖)夾住了,啊嗚,啊嗚,真好吃。"
猴媽媽:"猴寶寶,你們想吃糖嗎?"(想)誰愿意上來夾住糖的。幼兒(猴寶寶)拿筷子講自己怎么夾。
猴媽媽:"原來是把筷子放在這兩個手指的中間,把筷子分開,用力一夾,糖就夾起來了。"
猴媽媽:"哪個寶寶還想來吃糖的。我們一起看看哪個寶寶的筷子用的好。猴寶寶,記住了只夾一粒糖。"
b) 操作練習
猴媽媽:"我的寶寶真能干,會用筷子夾糖。媽媽昨天不小心把一些豆子混在一起,可怎么辦呀
猴媽媽:"誰愿意幫助媽媽,先用筷子夾豆子,放在盤子里,端著盤子走到放豆子的籃子跟前,
把紅豆子和綠豆子分開!"
一名幼兒上來示范。拍手鼓勵。
猴媽媽:"你們都想幫媽媽嗎?請你們?nèi)A。"
幼兒操作,教師隨機幫助指導。
c) 小結(jié),自然愉快結(jié)束。
力的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2、初步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解共點力的合力;
3、會用作圖法求解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并能判斷其合力隨夾角的變化情況,掌握合力的變化范圍。
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實驗演示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
2、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分析、通過作圖法確定合力是本章的難點;
教法建議
一、共點力概念講解的教法建議
關(guān)于共點力的概念講解時需要強調(diào)不僅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的力是共點力,力的作用線相交于一點的也叫共點力.注意平行力于共點力的區(qū)分(關(guān)于平行力的合成請參考擴展資料中的“平行力的合成與分解”),教師講解示例中要避開這例問題.
二、關(guān)于矢量合成講解的教法建議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矢量的運算方法,在講解中需要從學生能夠感知和理解的日,F(xiàn)象和規(guī)律出發(fā),理解合力的概念,從實驗現(xiàn)象總結(jié)出力的合成規(guī)律,由于矢量的運算法則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內(nèi)容,又是學習物理學的基礎,對于初上高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大的飛躍,因此教學時,教師需要注意規(guī)范性,但是不必操之過急,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題目強化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認識.
由于力的合成與分解的基礎首先是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識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對單個力的分析過程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在知識的整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練習做好規(guī)范演示.
三、關(guān)于作圖法求解幾個共點力合力的教法建議
1、在講解用作圖法求解共點力合力時,可以在復習力的圖示法基礎上,讓學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時掌握矢量的計算法則.
2、注意圖示畫法的規(guī)范性,在本節(jié)可以配合學生自主實驗進行教學.
第四節(jié) 力的合成與分解
教學設計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力?
2、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
教師總結(jié),并引出新課內(nèi)容.
二、新課引入:
1、通過對初中學過的單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與兩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點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時出示教學圖片,如:兩個人抬水、拉纖或拔河的圖片.(圖片可以參見多媒體素材中的圖形圖像)
2、提問1:已知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F1、F2的大小分別為50N、80N,如果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教師講解時注意強調(diào):‘描述力的時候,要同時說明大小和方向,體現(xiàn)力的矢量性’)
3、提問2、進一步在問題1的基礎上提問,若F1、F2的兩個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答案后,總結(jié)出“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guī)律:
物體受幾個力共同作用,我們可以用一個力代替這幾個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已知幾個力,求它們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指明:
(1)、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4、提問3、若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出示投影和圖片:兩個學生抬水對比一個同學抬水,讓學生考慮:一個力的效果與兩個力的效果相同,考慮一下是否“合力總比分力大”?
5、教師可以通過平行四邊形定則演示器演示力的'合成與分解實驗(演示實驗可以參考多媒體素材中的視頻文件);
演示1:將橡皮筋固定在A點,演示用兩個力F1、F2拉動橡皮筋到O點,再演示用F力將橡皮筋拉到O點,對比兩次演示結(jié)果,運用力的圖示法將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獲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邊性法則,在實驗前,教師可以設計F1、F2的大小為3N和4N,兩個力的夾角為90度,這樣數(shù)學計算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會發(fā)現(xiàn)F1、F2和F的關(guān)系滿足勾股定理,進而得到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教師總結(jié):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作鄰邊,作平行四邊形,所夾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6、學生可以通過分組實驗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可以參考多媒體資料中的視頻試驗):
試驗器具:一塊方木板,八開白紙兩張,大頭釘若干,彈簧秤兩個,橡皮筋一個,細線若干,直尺兩個,
學生在教師的知道下,組裝好試驗設備,進行試驗驗證.
強調(diào):需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彈簧秤的示數(shù))和要作的標記(橡皮筋兩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兩個分力的方向)
7、教師總結(jié):經(jīng)過人們多次的、精細的試驗,最后確認,對角線的長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對角線與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
8、讓學生根據(jù)書中的提示自己推倒出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guān)系式.
三、課堂小結(jié)
探究活動
關(guān)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題目
關(guān)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內(nèi)容
在初中學習的有關(guān)滑輪問題后,對“定”、“動”滑輪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動滑輪的使用時,是否一定省力?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課本,在什么條件下,應用動滑輪省力最多?觀察生活中應用滑輪的實例,說出自己的心得,或以書面形式寫出相關(guān)內(nèi)容以及研究結(jié)果。
力的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認識測力計的各個部分,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
2、技能目標:經(jīng)歷測力計產(chǎn)生,改良的過程?茖W規(guī)范地使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3、情感目標:體會到工具的產(chǎn)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又能更好地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測力計的產(chǎn)生,改善的過程。
教學難點:
正確,科學地使用測力計。
教學準備:
小組(橡皮筋,回形針、硬紙板,砝碼,等)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你知道了多少
回顧前一天傍晚教師發(fā)給學生的學習資料(由于是四年級的學生,對各種力的了解幾乎沒有所以安排了提前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說一說,看看學生的了解情況。
二、猜一猜,說說理由
1、出示鈴鐺、卷尺。
2讓學生猜一猜,哪個所產(chǎn)生的重力更大?說說你判斷的理由。(預設學生會根據(jù)大小,材質(zhì)等進行猜測。)
三、想一想,小組之間比一比
1、前面我們對鈴鐺和卷尺的重力進行了猜測,那我們有什么辦法能夠大致地比較出來嗎?
教師展臺出示橡皮筋,回形針。
2、小組之間討論一下,能不能利用教師提供的這兩個實驗材料比較出這兩個物體哪個產(chǎn)生的重力更大。
3、學生匯報測量比較的方法。(預設:將物體掛在回形針上,利用橡皮筋的拉伸度進行比較)
四、做一做,我們的工具更好了嗎
1、前面的裝置是能初步的比出鈴鐺和卷尺哪個所產(chǎn)生的重力更大,但總覺得有缺陷,能比較出來但不夠準確。
2、如果讓我們制作一個能比較準確測出力的大小的工具,我們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對這個工具進行改良?(小組討論并填寫實驗記錄單1)
3、匯報交流改良的建議(預設:需要刻度比較,安裝提環(huán)方便測量等)
4、教師提供活動材料,小組合作完成改良簡易測力計的活動。并畫出你們小組的測力計。
5、展臺交流各組的測力計,提出意見。
五、認一認,實驗室里的測力計。
1、教師出示實驗室的測力計,PPT出示彈簧測力計各個部分的名稱與作用。
2、對比自己設計的測力計,進一步加深感受。
六、用一用,測測身邊的物體產(chǎn)生的力的大小
1、PPT出示使用測力計的注意事項,學生自主學習。
2、測一測身邊的物體所產(chǎn)生的重力。(PPT出示測量要求,完成實驗記錄單表格3的填寫)
3、交流測量結(jié)果。
七、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你還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
教學反思:
我對于本課的教學設計意圖是基于科學核心概念的教學,本課是科學工具的教學課,如果單純地讓學生認識、學會使用工具,學生可能通過本課的學習能較好地掌握測力計的使用,但教學失去了深度。每一種工具的出現(xiàn),肯定是順應時代的要求,經(jīng)過人們不斷地嘗試和改良才最終形成的;谌绱,本課的科學核心概念目標定為:學生經(jīng)歷測力計的產(chǎn)生、改良完善的過程。體會到工具的產(chǎn)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又最終服務于人類的生活。
基于科學的核心概念本課設計了猜測“兩個物體重力大小”、“想辦法比較重力大小”、“設計改良我們的測力計”等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工具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過程。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測力計又安排了“認識實驗室測力計”和“利用測力計測量身邊的物體兩個活動”。
上完課,反思自己的教學,很多的地方需要改進。
1、實驗的目的性不是很強:導入時運用的鈴鐺和卷尺并沒有一直沿用到往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以至于學生對于往后的設計測力計的活動感覺茫然,不明白自己為什么這樣做。導致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脫節(jié),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跳躍感太明顯。學生思維的連續(xù)性被打斷。
2、對于測力計的設計改良活動不夠深入:本課中當學生設計完成具有大刻度的測力計以后,我就將課堂教學轉(zhuǎn)入實驗室的測力計認識和使用上。在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再出示一個重力界于兩個大刻度之間的物體。激發(fā)矛盾,再次讓學生引發(fā)思考,進一步改良。將自己設計的測力計貫穿于整節(jié)課堂,那么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將進一步的得到發(fā)展和提升。
3、課堂細節(jié)處理不夠:教師的語言組織不夠簡練、科學。對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上有待提高,當學生的表現(xiàn)優(yōu)異時缺乏及時的鼓勵與表揚,導致整節(jié)課堂的氣氛不夠活躍。
4、實驗記錄單的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本課中我設計了一張實驗記錄單,分成三個表格。第一個寫建議和改良的措施;第二是畫設計圖;第三是記錄身邊物體的重力。實驗記錄單是能夠很好地記錄下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載體。但本節(jié)課中,記錄單可有可無,學生對記錄單的填寫不知所措,以至于下課后還有很多學生的記錄單是空白的。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應該是老師的指導不夠細致,沒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完成。記錄單的本身設計可能在存在著問題。
總之,一節(jié)課下來問題多多,感受頗多。也為我以后的課堂教學積累下了寶貴的經(jīng)驗。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我們的科學課堂或許會有更多的精彩。
力的教案 篇8
設計意圖:為了讓幼兒更好的了解交通規(guī)則,樹立安全的交通意識,認識紅綠燈及簡單的交通規(guī)則。在游戲中鍛煉幼兒的平衡力和協(xié)調(diào)性。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結(ji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我是小司機》這節(jié)體育活動。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信號燈的功能,能遵守基本的交通規(guī)則,在交通設施的幫助下安全通行。
2、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夠在游戲中鍛煉自身的平衡力和協(xié)調(diào)性。
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信號燈 、呼啦圈、《汽車開來了》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具信號燈,導入活動。
教師:(1)小朋友們,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見過這些東西?你知道它們叫什么名字嗎?它們有什么用途嗎?(請幼兒回答)
今天老師帶你們玩一個游戲。出示紅綠燈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用處和作用,在游戲中老師是一輛大汽車,小朋友是一輛小汽車。
二、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交通規(guī)則。
幼兒跟著老師開汽車(嘟嘟~~~~~~~~)
力的教案 篇9
教案示例·力的測量
課時:1課時.
教學要求:
1.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對牛頓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
2.知道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構(gòu)造.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
教具:拉力器,彈簧測力計.
學生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木塊,長木板,一根頭發(fā).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5分鐘)
請一位男同學和一位女同學到講臺前,分別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學觀察,然后回答:
1.彈簧為什么伸長了?
2.兩位同學拉彈簧時,彈簧的伸長相同嗎?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學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歸納:拉力使彈簧伸長;拉力大小不同,彈簧的伸長不同;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大.利用彈簧的伸長可以測量力的大小.
本節(jié)學習力的測量.
板書:二、力的測量
二、力的單位(5分鐘)
國際上通用的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為紀念牛頓而命名.
板書:1.力的單位;牛頓.
拿起2個雞蛋的力大約是1N.
提起質(zhì)量為1kg的物體的力約為10N.
舉起20kg的小孩的力約為200N.
三、彈簧測力計(10分鐘)
說明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工具.根據(jù)拉力越大彈簧伸得越長制成.
讓學生拿起彈簧測力計,觀察它的構(gòu)造:彈簧、指針、外殼、刻度、掛環(huán)、掛鉤.
介紹使用方法:
1.觀察刻度、零點——不用力拉秤鉤時,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處?量程多大?分度值代表多少牛頓?
2.使用注意事項: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能超過量程.
3.討論“想想議議”中的問題.
板書:2.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
四、學生實驗: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20分鐘)
讓學生先閱讀課本實驗部分,然后按步驟進行實驗,并把數(shù)據(jù)記在筆記本上.實驗中教師巡回檢查,及時解決問題.
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分度值:
水平拉木塊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塊的力:
拉斷頭發(fā)的力:
五、小結(jié).
教案示例·力的測量由收集及整理,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
力的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
2.會使用彈簧測力計.
(1)會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知道使用前要先調(diào)零.
(3)會正確讀數(shù)并記錄測量結(jié)果.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學習和使用,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過項羽與文弱書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們就是利用力產(chǎn)生的效果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本節(jié)主要講述力的單位和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教材首先通過文字和插圖說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進行測量,可以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測量力的大小.對于力的單位,課本中只講了牛頓,因為這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也是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由于初中無法講解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課本中只是給出了單位的名稱、符號,并通過例子使學生認識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簡單介紹了彈簧測力計是根據(jù)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制作的,并通過幾個插圖說明彈簧秤的構(gòu)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點講解了學生實驗——練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有關(guān)“彈簧測力計”的教學建議
教師可把彈簧測力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觀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彈簧測力計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外形和內(nèi)部構(gòu)造;鋼制彈簧、掛鉤、指針及刻度.對彈簧測力計測力的原理可作簡單的說明: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彈簧的伸長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幾倍,伸長也增大幾倍.講刻度時應該明確單位、零刻度線、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數(shù)以及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要強調(diào)測量時不得超過量程.教師可帶領學生讀出幾個演示的數(shù)據(jù).
最后向?qū)W生簡單介紹其他的測力計,指出彈簧測力計只是測力計的一種.
有關(guān)“力的單位”教學建議
教師可向?qū)W生直接說明國際上力的通用單位是牛頓,簡稱牛,要學生記住.并通過舉例使學生對1N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除了課本中的例子外,還可以補充一些學生常見的例子,例如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對手的壓力大約是1N;一個質(zhì)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還可以讓學生拿起兩個雞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于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就不必講了.
有關(guān)課堂實驗的教學建議
本實驗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可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再按實驗步驟去做.2、3、4、5步都是為了讓學生多使用幾次彈簧測力計.實驗中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和讀數(shù),把實驗結(jié)果記錄下來.在做第3、第4步時,要向?qū)W生說明勻速的要求.對于程度好的學生,在實驗基礎上可讓他們思考為什么第3、第4步兩次拉力大小不同,啟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還可以讓學生把測出的自己頭發(fā)拉斷時的力跟課本中給出的各年齡組的頭發(fā)的數(shù)據(jù)比較,以提高興趣.
本節(jié)后面的“想想議議”問題,可在學生開始實驗前討論,來回拉動幾次掛鉤,可以避免彈簧破殼子卡住.如果彈簧測力計使用前指針不指在零位置,應進行校正.對程度好的學生可以提出:除調(diào)零外,有沒有其他的解決辦法.(提示:可以作零點誤差的調(diào)整.)
有關(guān)新課引入的教學建議
測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不難懂得力有大小.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拉力器,請男女學生各一名分別拉,大家觀察.然后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彈簧伸長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區(qū)別.為了準確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進行力的測量.并指出在物理學中是利用力產(chǎn)生的效果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教學設計示例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組織學生練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會正確讀數(shù).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彈簧秤、木塊、長木板、一根頭發(fā)、拉力器
教學設計示例
(一)引入課題
測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不難懂得力有大小.為了直觀,可以準備一個拉力器,請男女學生各一名分別拉,大家觀察,然后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彈簧為什么伸長了?
2.兩位同學拉彈簧時,彈簧的伸長相同嗎?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學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歸納:拉力使彈簧伸長;拉力大小不同,彈簧的伸長不同;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大.利用彈簧的伸長可以測量力的大小.
由為什么彈簧伸長的長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區(qū)別.為了準確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進行力的測量.并指出在物理學中是利用力產(chǎn)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二)新課教學
1.力的單位
教師可直接向?qū)W生說明國際上通用的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要學生記住.教師可以準備兩個普通雞蛋,使學生對1N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
除了課本中的例子外,還可以補充一些學生常見的例子,例如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對手的壓力大約是1N;一個質(zhì)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至于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就不必講了.
2.彈簧測力計
有了力的單位還不夠,要測量力的大小還需要有測量工具.測量力的工具是測力計,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
(1)彈簧秤的原理
教師可準備一個彈簧,找學生用不同的力去拉彈簧.
教師講解:我們知道,彈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長,拉力越大,彈簧伸長的越長.彈簧秤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
(2)彈簧秤的構(gòu)造
教師可把彈簧測力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觀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彈簧測力計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外形和內(nèi)部構(gòu)造;鋼制彈簧、掛鉤、指針及刻度.講刻度時應該明確單位、零刻度線、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數(shù)以及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要強調(diào)測量時不得超過量程.教師可帶領學生讀出幾個演示的數(shù)據(jù).
(3)學生實驗:練習使用彈簧秤
讓學生先閱讀課本實驗部分,然后按步驟進行實驗,并把數(shù)據(jù)記在筆記本上.實驗中教師巡回檢查,及時解決問題.
彈簧秤的量程:
最小分度:
水平拉木塊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塊的力:
拉斷頭發(fā)的力:
教師在總結(jié)學生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講解.同一個木塊在空中靜止和勻速直線上升時,拉力大小相等.拉著木塊在桌面上勻速直線運動時所需要的力遠比拉著它勻速上升時的拉力小得多.正因為這個道理,很多沉的東西我們搬不動,但是可把它推動.人的頭發(fā)的強度隨人的年齡大小而變,成年人的頭發(fā)強度大,小孩和老人的頭發(fā)強度小.
最后向?qū)W生簡單介紹其他的測力計,指出彈簧測力計只是測力計的一種.
(三)總結(jié),擴展
可適當向?qū)W生介紹一些有關(guān)科學家胡克和牛頓的生平,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探究活動
測力計的發(fā)展
【課 題】 測力計的發(fā)展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利用網(wǎng)絡查找相關(guān)信息;調(diào)查市場上測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況.總結(jié)測力計的發(fā)展概況.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xiàn)新問題.
體驗力的大小
【課題】 體驗力不同大小的感覺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用測力計等工具體驗不同力的大小的感覺;調(diào)查市場上測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況.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xiàn)新問題。
【力的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力》教案10-31
力的教案范文02-12
力的平衡教案10-11
高中力的教案11-21
《力的作用》教案01-10
有關(guān)力的教案01-14
關(guān)于力的教案02-04
《力的分解》教案03-25
大班神奇的力教案01-01
《摩擦力》的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