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時間:2023-01-31 09:54:5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現(xiàn)實生活的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掌握小括號的作用和用法。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查漏補缺,反饋出現(xiàn)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和多樣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練習插圖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前幾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兩步計算的題目,并且知道了小括號的用法今天老師先帶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嗎?不過看了以后還要解決幾個問題。

        二、合作探索,鞏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頁做一做主題圖,學生獨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討論。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如觀察小鳥、花朵、蜜蜂等,由此從多種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同時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2、出示第11頁第3題。學生觀察后問:他們帶20元錢買票夠嗎?你是怎么想的?學生交流討論。通過解決問題,既鞏固了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強學生的數(shù)感。

        3、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并說說怎么算總分。通過計算各隊總分,學生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相關信息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完成第5題思考題求:一共有多少個方木塊?學生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個)3X3X2+7=25(個)3X3+3X3+7=25(個)……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有什么收獲?你能把我們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四、課堂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2

        教學內容

        筆算乘法(教材第49頁例2及第50頁練習十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乘法。

        2、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

        3、培養(yǎng)認真細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學會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乘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復習導入

        78×11= 33×21= 24×12= 14×12=(組織學生獨立計算,并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師:上面這幾道計算題都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乘法,今天我們繼續(xù)來探討較復雜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揭示課題:筆算乘法(進位)

        新課講授

        1、導入:仔細觀察圖片,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呢?

        2、例2: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春風小學有37個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頓午餐要為每人配備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師:你從題目中獲得了什么信息?應該怎樣列式計算呢?

        引導學生列式:48×37=

        3、各組討論:怎樣計算48×37。

        師: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

        4、組織交流。

        師:各組展示本組的算法。不容易說清楚的,就寫在黑板上。

       。ǎ保48≈50 37≈40

        50×40=20xx

        大約20xx盒。

       。ǎ玻40×37=1450

        8×37=296 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ǎ常48×30=1440 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2)教師對學生發(fā)表的意見給以肯定或補充。使學生了解每一種算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

        師:先用個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結果的末位同個位對齊,計算中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結果的'末位同十位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3)重點評議筆算。

        用檢查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式,再現(xiàn)筆算過程。在此基礎上,夸贊學生:能用剛學過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知識解決今天的新問題。并且,能正確解決乘的過程中的進位問題。你們真棒!

        6、引導學生歸納小結計算方法:

        乘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乘法,先用一個乘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去乘另一個乘數(shù),得數(shù)的末位與乘數(shù)的個位對齊,再用這個乘數(shù)的十位上的數(shù)去另一個乘數(shù),得數(shù)的末位與乘數(shù)的十位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50頁練習十一第1題。

        完成計算后,組織交流。說出筆算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筆算過程的了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頁練習十一第2題。

        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根據(jù)班上出現(xiàn)錯題的情況,和學生一起討論錯誤的原因,請學生訂正錯題。請學生注意:計算時要認真仔細。

        課堂小結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并交流。

        2、教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數(shù)的末位應該和哪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shù),正確處理進位問題。

        課后作業(yè)

        完成數(shù)學書第51頁練習十一第6—7—8—9題。

        板書設計:

        筆算乘法(進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3

        教學內容:

        口算乘法、除法、筆算乘法、除法。(課本第112頁的第2、3、4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問題,并通過反思進行自己正。

        2、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提高計算能力,達到計算熟練,實現(xiàn)本學期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宣布本節(jié)課復習內容。

        二、基本練習

        1、口算練習。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1)直接說出答案。 (回答語句要說完整)(2)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2、估算練習。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l)直接說出答案,學生回答語句要完整。

       。2)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時,不一定都把被除數(shù)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數(shù)。)

        3、筆算練習。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l)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2)匯報結果,說一說計算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結合題目,歸納出注意點:乘法計算中:(1)要注意進位問題;(2)要注意積的書寫位置。

        除法計算中: (1)商的書寫位置;(2)除數(shù)與商的積的書寫位置(數(shù)位對齊);(3)被除中間有O的除法計算;(4)商的中間,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識梳理

        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說一說在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和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中,你都學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進行交流后、回答、教師板書:因數(shù)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筆算、筆算乘法、進位筆算、被除數(shù)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有余數(shù)的除法及驗算。

        計算:856÷7 2309÷3 2832÷4

        四、課堂活動

        1、計算2346÷5并驗算

        要求:先觀察題目,判斷商是幾位數(shù)。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獨立計算。匯報結果,并說一說除法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驗算中,要注意什么?

        2、課本第112頁的第2、3、4題。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4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面積的概念是貫穿于整個單元的核心內容,是學習其他相關內容的重要基礎。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面積的意義,扎實地掌握面積單位,本節(jié)課在設計上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巧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

        美國數(shù)學家哈爾莫斯曾經說過:“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才有動力。

        新課伊始設計了阿凡提的故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為了讓學生理解引進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通過比較平面圖形的大小,設計了一系列矛盾沖突,每解決一個矛盾,就向目標邁進一步,最后想到需要有統(tǒng)一的標準,就自然地引進了面積單位,而且對后面講的人們規(guī)定的常用面積單位也就容易理解了。這樣,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積極探究之中,體現(xiàn)了學習的主動性。

        2.注重對面積概念認識的全面性。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摸一摸身邊熟悉物體的面,直觀體會和發(fā)現(xiàn)物體的面有大有小。在摸字典的封面和側面時,讓學生明白不僅物體的上面、正面有面積,側面也有面積,在比較兩個曲邊圖形以及摸橘子的表面時,明確曲邊圖形、曲面也有面積。在獲得多種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揭示面積的概念。動手摸面和體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與前面學習的長度進行區(qū)分、比較。

        3.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實踐,感受用面積單位表征面積。

        通過讓學生用三種不同的圖形測量兩個長方形的面積這一過程,從而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積單位的合理性,進而學習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受不同單位的大小,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對面積單位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米尺 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形彩紙(面積分別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

        學生準備 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形彩紙(面積分別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阿凡提嗎?讓我們聽一聽阿凡提的故事吧!

        課件播放:……巴依老爺想無償占有阿凡提的院子,可阿凡提不同意。因此兩人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爺簽了一份契約:“將自己院子的60米以10元錢賣給巴依老爺。明日就將院子的60米交給巴依老爺,永不反悔。特此證明!钡诙,阿凡提接過巴依老爺?shù)?0元錢,哈哈大笑,巴依老爺這才大呼上了這份契約的當。但他只能白白付出這10元錢了。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份契約有什么問題嗎?

        預設

        生1:我覺得問題出在60米上,因為60米只表示長度。

        生2:60米表示線段的長度,巴依老爺只能得到一條線段那么細的地,就等于沒有得到。

        師:你知道這份契約到底該怎么改才是正確的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用學生喜歡的故事巧妙引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操作感受,認識面積

        師:同學們,你們小時候很喜歡玩拍手游戲吧!今天,誰來和老師拍手?在拍手時,兩只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請大家比一比,是老師的手掌面大,還是你們的手掌面大呢?在生活中,很多物體的面和手掌面一樣,也有各自的大小。

        1.感知面積的意義及物體表面的.面積。

        (1)觀察教室前面的黑板面和國旗的表面,說說哪一個面比較大。

        學生發(fā)言之后,教師明確: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國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國旗表面的面積。

        (2)數(shù)學書的封面和課桌的桌面哪個大?大一些還是大得多?再看看課桌的桌面與地面,你有什么話要說?

        (3)生活中的物體都有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在數(shù)學中,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面積。(板書:面積)

        (4)(師再次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誰能像老師這樣摸一摸,說一說?桌面的大小就是什么?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積?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積呢?(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比黑板表面的面積小)

        (5)(師拿出數(shù)學書)剛才我們說課桌桌面比數(shù)學書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說課桌桌面的面積比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得多。反過來可以怎么說?(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比課桌桌面的面積小得多)

        (6)手掌的面積指的是什么?腳掌的面積呢?你還能舉例說一說身邊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一比哪個面積大,哪個面積小嗎?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知道了物體表面的面積有大有小。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懊妗笔鞘裁?說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面”是什么,進而歸納出面積的意義。使學生初步認識面積,并用豐富的實例,幫助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

        2.感知封閉圖形的面積。

        師:這里有四個圖形,有一個圖形與其他三個圖形不同,你發(fā)現(xiàn)了嗎?(課件出示三個封閉圖形,一個不封閉圖形)

        說明:不封閉圖形的大小是不確定的,要研究圖形的大小,這個圖形必須是封閉的。

        師:大家能看出另外三個封閉圖形,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嗎?

        小結:看來不但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封閉圖形的面積也是有大小的。

        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么叫面積嗎?

        (生發(fā)表意見后,師出示課件并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3.用豐富的實例,進一步完善對面積的認識。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側面,說說哪一個面的面積比較小。

        (2)觀察下面兩個圖形,說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3)為學生提供一個橘子,請學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說說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積。

        (4)將數(shù)學書按不同方式擺放,說說封面面積的大小是否有變化。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5

        (一)學前準備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3)提問:鬧鬧向北、向南、向西、向東走分別能尋找到書包、鉛筆盒、水和畫筆四件寶,那么在方格中還有字典、電腦、跳繩、鋼琴四件寶,鬧鬧怎樣才能拿到呢?

        2、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說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著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才學習過程。

        師根據(jù)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說一說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么建筑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游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ㄈ┱n堂作業(yè)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ㄋ模┧季S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6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62頁練習十四第6、9、10、11、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過估算步驟的推導,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能正確進行口算,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促進思維條理化。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積淀數(shù)學意識;人人參與口算,使學生佯稱積極動腦、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6題。

        比一比,那組摘得多?

        2、練習十四第9題:奪紅旗小游戲。

        以小組為單位,按箭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請優(yōu)勝組代表說一說你怎樣估算的。

        3、練習十四第12題。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二、估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7題。

       。1)出示統(tǒng)計表,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

       。2)小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估算結果。

       。3)全班交流。

        3、練習十四第11題。

        (1)指導看圖,弄清題意。

       。2)獨立完成。

       。3)組織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通過練習,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7

        設計說明

        1.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數(shù)學課程標準》強調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已有的經驗和要學習的知識緊密結合。因此,本設計在學習新知之前鼓勵學生說一說: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已經知道了哪些?一是投石問路,可以較好地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二是能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資源;三是創(chuàng)設一個關于年、月、日的知識情境,在不經意間為引發(fā)學生的疑惑作鋪墊。

        2.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興趣。

        本設計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學習生活中的數(shù)學、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為基本理念,從新課的引入到課后的練習,都將數(shù)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體現(xiàn)“小課堂、大社會”,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3.注重觀察,引導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能力。

        本設計通過年歷卡及相關統(tǒng)計表,讓學生在觀察和發(fā)現(xiàn)中掌握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識,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探究者,使學生在自我探究、自我發(fā)現(xiàn)中獲取新知,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20xx年、20xx年的年歷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已經知道了哪些?

        預設

        生1:一年有12個月。

        生2:有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

        2.說一說記憶中美好的或有特殊意義的日子。(生自由匯報)

        3.觀察教材76頁主題圖,說一說年歷上標注了哪些特別的日子。在這些特別的日子里,都用到了哪些時間單位?(年、月、日)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年、月、日)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感興趣、熟悉的素材作為引子,以特別的日子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內容就在身邊,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shù)學活動中去。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加深對時間單位的理解,為下面的新知教學作鋪墊。

        ⊙親自實踐,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觀察20xx年、20xx年的年歷。(課件出示)

        思考:

        (1)一年有多少個月?

        (2)一年中哪幾個月份有31天?哪幾個月份有30天?

        (3)2月有多少天?

        2.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1)一年有12個月。

        (2)一年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

        (3)20xx年的2月有28天,20xx年的2月有29天。

        3.小結: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稱為大月;有30天的月份稱為小月;2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數(shù)和其他的月份都不相同,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設計意圖:通過認真觀察20xx年和20xx年的年歷,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并總結大月、小月的天數(shù)及2月的特殊性,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能力。

        4.記憶大月和小月的方法。

        (1)拳頭記憶法。(課件演示)

       、偕斐鲎笫郑直趁嫦蜃约,握住拳頭。從右邊第一個凸起處開始數(shù)起,第一個凸起處是一月,凹下的地方是二月,接著以此類推數(shù)到七月,轉回來,從數(shù)一月的地方接著數(shù)八月,一直數(shù)到十二月。凸起的地方就為大月,有31天;凹下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有30天。

       、谡埓蠹疫吙催厡嵺`。

        (課件重復演示,學生實踐)

        (2)歌訣記憶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說明:臘,這里指臘月,一般指農歷十二月,在這里代表公歷十二月。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思維水平。用歌訣幫助記憶,讓課堂教學的形式“活”起來。

        5.知識拓展:一年中,為什么有7個大月,4個小月?

        師:每年大月有7個,小月有4個,這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歷史小故事。(播放錄音:大月、小月的由來)

        (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這都是人為規(guī)定的)

        設計意圖:大月、小月的特殊安排使學生心中有一個大大的“?”;厮輾v史,既解疑釋惑,又豐富和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數(shù)學學習滲透著濃濃的數(shù)學文化。以英文August(八月)與國王的名字(奧古斯都)印證八月的演變,令學生折服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8

        1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量,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數(shù)、兩位小數(shù)表示的含義,掌握小數(shù)的讀寫方法。

       。2)在探索與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類推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滲透不變中有變,變中有不變的辯證思想。

        2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萬以內的數(shù)、初步認識了分數(shù),學習了常見的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好這部分知識,是學生今后系統(tǒng)學習小數(shù)的基礎。三年級的學生,都有過購物的經驗,生活中學生對小數(shù)有大量豐富的感知,但是缺少理性的認識。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接觸到的、體驗到的,都是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寶貴資源,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資源。課上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與交流的空間,抓住生成的教學資源,利用學生豐富的原有認知,在交流對比和辨析中自主建構。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分母是十、一百的分數(shù)與一位小數(shù)和兩位小數(shù)的聯(lián)系。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一、 活動引入:

        1.用3、4兩個數(shù)字,可以組出哪些數(shù)?(組出整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

        2.出示課題: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

        3.生活中你在哪最常見到小數(shù)?(價簽)

        活動2【講授】

        二、初步認識

        1、出示購物小票:介紹小數(shù)點、小數(shù)組成

        師:老師帶來一張購物小票,上面有小數(shù)嗎?從哪看出是小數(shù)?

        教師介紹:小數(shù)點把小數(shù)分成了兩個部分,小數(shù)點左邊的部分叫整數(shù)部分,右面的部分叫小數(shù)部分。

        2、介紹小數(shù)讀法、表示的錢數(shù)

        對于這幾個小數(shù),你還知道它的什么知識?(學生讀、介紹表示的錢數(shù))

        小結:以元為單位時,小數(shù)點左邊表示(元)小數(shù)點右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3、師:除了在商品價格上見到過小數(shù),生活中你還在哪見到過小數(shù)?(學生舉例 )

        4、 老師也找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數(shù),出示

       。1)飲料:1.25升瓶

        (2)學生身高:1.53米,體重:37.25千克

       。3)電影:約1.5小時場

       。4)教室: 48.48平方米間(強調:整數(shù)部分和小數(shù)部分讀法不同)

        活動3【活動】

        三、深入理解小數(shù)含義:

        1、認識一位小數(shù)

       。1 )師:看,這是1把米尺。多長?

        小蝸牛向前爬了1小段, 估一估這段有多長?(1分米、 米)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估得對不對呢?到米尺上比一比,請大家邊看邊數(shù)一數(shù)(課件演示)

        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份就是1分米。

        這一段用分數(shù)表示是多少米( 米), 米什么意思?

        米還可以寫成小數(shù), 米=0.1米

        0.1米什么意思?

        小結:1分米以米為單位時,即可以寫成 米,也可以寫成0.1米,這三個數(shù)之間是什么關系?(相等)

       。2)繼續(xù)觀察米尺,你還能找到0.1米嗎?(鞏固對0.1的認識,滲透1里面有10個0.1。)

       。3)你還能找到零點幾米?怎么想的?(滲透零點幾就是幾個零點一。)

        2、認識兩位小數(shù)(自主遷移)

        借著剛才的經驗,猜一猜,0.01米表示什么?(1厘米、 米)

        從我們熟悉的1厘米入手,把1米長的尺子平均分成多少份,1份就是1厘米。

        1厘米用分數(shù)表示是多少米( 米), 米什么意思?

        米還可以寫成小數(shù), 米=0.01米

        0.01米什么意思?

        小結:1厘米以米為單位時,即可以寫成 米,也可以寫成0.01米,這三個數(shù)之間也是相等的關系?。

        照這樣的思路想下去,15厘米寫成分數(shù)是( ),寫成小數(shù)是();20厘米寫成分數(shù)是( ),寫成小數(shù)是();

        3、觀察這些小數(shù),有什么不同?

        讀一讀左邊的這三個小數(shù),我們把小數(shù)部分只有一位的叫一位小數(shù)。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得到了一位小數(shù)。一位小數(shù)就是十分之幾的分數(shù)。

        再讀一讀右邊的三個小數(shù),我們把小數(shù)部分有兩位的叫兩位小數(shù)。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就得到了兩位小數(shù)。兩位小數(shù)就是百分之幾的分數(shù)

        4、反饋內化

        打開書第89頁例1,閱讀并填空

        活動4【練習】

        四、拓展應用

        1、書p911,學生獨立完成,訂正

        2、擺硬幣寫小數(shù)

        3、 介紹小數(shù)的產生

        活動5【作業(yè)】

        五、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想學習有關小數(shù)的哪些知識?

        2、出示課后思考題:這是一條線段的0.3,你能把這條線段畫完整嗎?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xiàn)象。掌握鏡子內外圖形對稱、左右錯位的規(guī)律,能利用鏡子尋找對稱軸(特別是不能對折的物體)。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交流,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xiàn)象特征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解釋生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探索鏡面對稱的一些特征。

        教學難點:

        感知鏡面對稱現(xiàn)象,發(fā)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鏡子。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fā)現(xiàn)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問題:“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照鏡子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xiàn)倒影等。)

        2、揭示課題。

        (1)總結,說明以上幾種現(xiàn)象的特征。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shù)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fā)現(xiàn)?(看到“王”字,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2、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說一說,看到了什么。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說一說,這條虛線在對稱圖形中稱什么?

        第(2)題

       。1)鏡子中的.小女孩是舉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實舉起的是哪只手?

       。2)從鏡子你能知道現(xiàn)在是幾點嗎?

       。3)小組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鏡子中有什么數(shù)學學問?究竟小女孩照鏡子時是幾時?

       。4)小組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成果。

        3、小游戲

        模擬照鏡子的游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

        (師生表演。)

        采訪鏡子中的人:你為什么能做得這么準確?

       。ㄍ阑ハ嘧鲇螒,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

        三、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么收獲?你的心情怎樣?

       。ㄔu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關注學生情感。)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99頁例1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兩步乘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應用兩步乘法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

        2.學生經歷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探索中感受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發(fā)展。

        教學重點:

        正確分析數(shù)量關系,能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數(shù)量關系,準確找出解決問題時第一步的相關數(shù)學信息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揭示課題。

        欣賞學校學生們做課間操的相片。

        教師:大家有沒有仔細觀察,在做操中也蘊藏著數(shù)學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評析:從學生熟悉的課間操導入新課,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也增加了親切感!

        二、探究學習。

        1、學習例題。

       。1)、出示主題圖。

        教師:仔細觀察,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學生: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教師:明確問題之后想一想,求3個方陣的人數(shù),要先求什么?

        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學生尋找信息,嘗試獨立解決問題。

       。2)請學生匯報自己的方法,并自己上講臺板書:

        學生1:10×8=80(人)學生二:10×8×3

        80×3=240(人)=80×3

        =240(人)

        教師: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匯報,發(fā)現(xiàn)這兩種方法都是先算一個方陣的人數(shù),再算3個方陣的人數(shù),只是書寫格式不一樣。

        【評析:考慮到學生間有差異,教師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并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方法!

       。3)教師:可不可以換一個角度想一想,還有別的方法嗎?

       。4)分小組匯報,教師板書。

        小組1:10×3×8小組2:8×3×10

        =30×8=24×10

        =240(人)=240(人)

       。5)說說自己的想法。

        在匯報、比較中發(fā)現(xiàn),還可以先算3個方陣一行的人數(shù),再算8行的總人數(shù);或者先算3個方陣一列的人數(shù),再算10列的總人數(shù)。

        【評析:在學生掌握了一種方法的前提下,提倡方法多樣化。通過數(shù)形結合,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擺一擺、畫一畫,在互幫互助的

        愉快氛圍中,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探究出新的'解題方法。】

        2、比較三種方法的異同。

        異:第一步計算的意義不同。

        同:1、都是用連乘計算。

        2、都是先算出一份是多少,再算有幾個這樣的一份。

        【評析:通過比較幾種方法的異同點,讓學生體會到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不一樣;同時,發(fā)現(xiàn)兩步連乘應用題的特征。】

        3、小結:

        我們通過明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相關信息)——解決問題這樣的策略,掌握了解決兩步連乘應用題的方法。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用到一些策略解決問題。

        【評析:引導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策略、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快快樂樂練一練。

        1、算一算,一個語文本有多少個格子?

       。1)教師出示一個語文本:這種作業(yè)本用過嗎?有沒有算過它一共有多少個格子呢?

       。2)教師出示作業(yè)紙:

        問題:一個作業(yè)本一共有多少個格子?

        信息:

        只列式,不計算:

       。3)分小組合作,尋找有用的信息,解決問題。(每個小組一個語文作業(yè)本,一張作業(yè)紙)

        (4)分小組匯報。

        【評析:通過小組合作,學會尋找有用的信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到信息的收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教科書P104第4題:游泳

        教師:剛才,我們通過小組成員的互相幫助,學會了收集解決問題必要的信息,接著,看看誰獨立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強。

        學生獨立練習教科書P104第4題。

        請學生匯報,說出自己的方法。

        【評析:通過獨立尋找信息,培養(yǎng)學生應用兩步乘法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的能力,同時,體會發(fā)現(xiàn)和使用隱藏信息的重要性!

        3、比比誰的眼睛亮。

       。1)教師出示題目:商店一天賣出56套風光明信片,每套12張,售價14元,一周共賣多少錢?

        (2)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3)學生匯報。

        【評析:讓學生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區(qū)別隱藏信息、多余信息和有用信息,進一步體會認真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分析信息的能力!

        三、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說說自己的收獲。用一句話說說今天的心情。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11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既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本節(jié)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自主歸納與整理。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梳理這部分內容的知識點,勾起學生的回憶,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借助構建知識網絡結構圖,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培養(yǎng)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重視練習設計的實效性。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練習題的設計具有代表性,學生能根據(jù)不同的情境選擇具體的算法,既鞏固了口算、筆算和估算的方法,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具體實例來分析,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回顧整理,構建知識網絡

        師: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都學習了有關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哪些知識?(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口算、估算、不進位乘法、進位乘法)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復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板書課題)

        1.學生自主整理。

        (1)先看一看教材中這部分的內容,再回顧已經學過的知識點。

        (2)把重要的知識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

        2.展示學生整理的內容,師生共同對展示的內容進行評價。

        3.教師將自己整理的單元知識結構圖向學生展示。根據(jù)結構圖,引導學生系統(tǒng)地回憶這個單元所學的知識。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知識,整理歸納所學知識,構建知識結構,讓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既梳理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內容,又為下面的練習做好了準備。

        ⊙舉例分析,突出易錯點

        師:對以上知識內容,你們有什么疑問?在口算和筆算時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可以舉例說明。

        1.組織學生質疑、釋疑,小組內交流整理。

        2.學生匯報并總結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出錯的地方。

        預設

        (1)口算40×50時,容易少寫末尾的0。

        (2)在筆算的過程中容易出錯的地方:進位加法出錯;計算時思路不清;乘加混雜;數(shù)位沒對齊;數(shù)字看錯等。

        3.列舉錯誤案例,共同分析原因。

        4.列舉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案例,交流估算時應注意的事項。

        估算:18×22。

        估算過程:

        方法一 把兩個乘數(shù)同時看成近似數(shù)。

        18≈20 22≈20 20×20=400 18×22≈400

        方法二 把一個乘數(shù)看成近似數(shù)。

        18≈20 20×22≈440

        注意事項:有“大約”字樣的一般要估算。

        設計意圖:通過梳理易錯點,讓學生明確計算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避免在計算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觀察糾錯、分析總結的能力。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12

        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數(shù)學廣角和數(shù)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面積以及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shù)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以及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shù)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是學習小數(shù)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shù)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shù)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感,并為進一步系統(tǒng)學習小數(shù)及小數(shù)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并體會引進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yǎng)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tǒng)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tǒng)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shù)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shù)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興趣和發(fā)現(xiàn)、欣賞數(shù)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jù)學生所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shù)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xiàn)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shù)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shù)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shù)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shù)(小數(shù)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shù)的含義,會讀、寫小數(shù),初步認識小數(shù)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shù);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會求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結果是整數(shù));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11.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措施: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2、結合現(xiàn)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加深學生對統(tǒng)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tǒng)計觀念。

        3、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5、有步驟地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

        6、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滲透于數(shù)學教學中,用數(shù)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班級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shù)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于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shù)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體現(xiàn)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情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并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動一動,加強學生對四個方位的認識和辨認能力,并能靈活根據(jù)方位確定物體的位置。

       。4)將豐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學,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

        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三個方向。

        教具:

        校園情境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導入新課。

        師:新學期,我們介紹一下學校的位置好嗎?(出示課題:位置與方向)

        師:今天我們用東、南、西、北這些新的方位知識幫助我們辨別方向。

        二、聯(lián)系生活,自主探索。

        (一)學會辨認東、南、西、北

        1、尋找生活中的數(shù)學

        師:生活中,你觀察過太陽是從什么方向升起的嗎?

        師:現(xiàn)在坐在教室里觀察,你能在黑板上的哪個方向畫出太陽?(指名一個學生畫,同時老師標出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面)

        師:從黑板上太陽的位置,你能知道我們教室里哪一面是東面嗎?請大家面向東面。

        2、分組討論,合作探索

        師:我們借助太陽知道了東面,還有幾個方向怎樣確定呢?

        3、游戲激趣,鞏固運用

        (1)用手勢表示方位

        老師說一個方向,學生迅速用手指出來(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培養(yǎng)快速應變能力)

       。2)快速轉向辨認方位

        師:面向北(生:前北,后南,左西,右東)

        面向南(生:前南,后北,左東,右西)

        面向東(生:前東,后西,左北,右南)

        面向西(生:前西,后東,左南,右北)

       。ǘ┯脰|、南、西、北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1、用東、南、西、北描述教室各個方向有什么物體?

        2、模擬情景:說出物體所在的方位。

        師:請四名學生分別扮演公園里的游樂館,它們分別是海洋動物館、馬戲表演館、

        海豚游泳館、兒童影視館。

        請四名學生分別站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再請兩名學生分別扮演游客和導游

        游客:請問我要去海洋動物館該怎么走?

        導游:向東走。

        3、介紹自己的房間

        師:誰能用我們學習的方位知識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房間是如何布置的?

        師:請同學們在紙上簡單畫出某某同學的房間布置圖。

       。ㄈ、學以致用

        學生先在操場上仔細觀察,然后兩人一組,互相介紹

        1、學生用東、南、西、北描述校園各個方向分別有什么物體。

        2、學生介紹校園的物體分別在什么方向。

        3、學生之間開展一人提問,一人解答,并嘗試根據(jù)所給方向尋找目的地的活動。

        三、總結:

        我們在辨認方向時,必須先確定一個方向,然后根據(jù)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的原則來確定其它三個方向。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14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4時計時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及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借助“時間尺”理解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相互轉換。

        2、借助時間尺的學習,滲透對應思想、數(shù)形結合思想和轉化思想。

        3、直觀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理解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相互轉換。

        教學難點:

        學會普通計時法和和24時計時法的相互轉換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直尺、學生活動單、學生作業(yè)單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聽聲音猜時刻

       。úシ判侣劼(lián)播錄音,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

        2、看畫面、起沖突、導入計時法

       。úシ判侣劼(lián)播視頻,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畫面,使結果更有說服力。)

        二、預習反饋

       。ㄒ唬┏鍪绢A習反饋題:

        1、什么是24時計時法?你認為用24時計時法該怎樣表示一天中的時刻?

        2、你覺得用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有什么區(qū)別?

        3、你是怎樣將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進行轉換的?

        4、你還有什么問題希望在這節(jié)課上得到解決?

        三、探究學習

        1、教學一天的開始

        (利用春晚倒計時視頻,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半夜12時是前一天的的結束也是新一天的開始。)

        2、回憶一天

       。ㄕn件演示鐘表的轉動,喚起學生對一天的記憶)

        3、簡單介紹普通計時法

        像這樣在具體的時刻前加上時間詞來計時的方法,生活中很

        用叫普通計時法,同時它是用0到12來表示時刻的,也叫12時計時法。(板書一個上午的時刻)

        4、引入24時計時法

        去掉前面的時間詞只用0到12還能表示一天的24個小時嗎?為了避免混淆,人們就用0到24來表示一天的24個小時,我們把這種計時法叫24時計時法。

        5、探究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

       。ㄕn件演示24時計時法,使教學更加直觀,使學生掌握用24時

        計時的方法。)

        6、展示學生作業(yè)、匯報方法

        (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學生作業(yè),使全體學生都可以看到其他同學是

        怎么做的?使教學更加的有效)

        7、練習用24時表示時間

       。ㄕn件演示鐘表轉到具體的時刻,減少了手播中鐘面產生的麻煩,

        節(jié)省教學時間)

        8、引入時間尺

       。ㄓ谜n件演示時間尺的形成過程,使教學更加直觀,有說服力)

        9、教學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轉換

       。ㄕn件演示,使活動更加有趣高效)

        四、生活中的應用

        1、將生活中常見的24時計時法轉換成普通計時法

       。ㄕn件出示生活中見到的24時計時法,把事物搬到了課堂上而且

        使全體學生都能夠看到,更好的幫我達到教學效果)

        2、洛陽一日游、誰當小導游

       。ㄕn件展示更有利于情景創(chuàng)設)

        五、拓展延伸

        這是他們買的一張返程的火車票,從票上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火車開車前10分鐘就要停止檢票了,從酒店到火車站需要30分鐘,你能幫他想想他們最晚要在什么時候從酒店出發(fā)去火車站嗎?

        (課件出示火車票,幫助學生能夠直接觀察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六、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會了怎樣用24時計時法來表示一天的

        24個小時,還能熟練的把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進行轉換,下課后,請大家用24時計時法記錄一下爸爸媽媽的一天好嗎?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15

        第十單元

        總復習

        教材分析:

        復習的重點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統(tǒng)計,面積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其他內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數(shù)學廣角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學生只要初步體會集合、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練習中出現(xiàn),加深了解。

        復習目標:

        1、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進一步提高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2、通過練習,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數(shù)感、空間觀念、統(tǒng)計思想,以及應用意識等得到提高與發(fā)展。

        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復習重點:

        有關除法、乘法計算,統(tǒng)計知識、面積,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復習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以及統(tǒng)計觀念、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與加強。

        第五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練習二十五的第14~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 8

        255

        20xx

        555

        2、計算。

        20307

        50612

        40085

        45063

        要求

        (1)學生獨立計算。

       。2)匯報結果,并說一說計算的步驟、方法。

       。3)全班交流評價。

        二、要點復習

        1、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圖書館里有16個書架,每個書架有5層,每層放8本,書架一共可以放幾本書?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出示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2)根據(jù)題中數(shù)量關系,正確列式計算。

        (3)在學生解答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有目標地啟發(fā),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4)鼓勵學生根據(jù)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一般情況下學生解答方法有: 8516 8(165) =4016 =880 =640 =640

       。5)組織交流。

       、僭谛〗M內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诟餍〗M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

        2、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某送奶站共有3個送奶小組,每個小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個送奶員要送多少份?

       。1)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計算。

       。2)啟發(fā)、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3)組織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說明每-步解決了什么問題

       。4)教師小結。

        三、課堂活動

        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 讓學生了解題意,根據(jù)題目中繪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

        四、課堂作業(yè)

        課本第120頁的第14、15、16題。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5-24

      小學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下冊05-22

      對稱圖形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4-09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10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10-27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面積的含義》教案01-17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08-28

      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1-06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