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三角形認識》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角形認識》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角形認識》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定理2、3.
2.學生掌握綜合運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2、3來解決問題.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類比的教學思想.
4.通過相似性質(zhì)的學習,感受圖形和語言的和諧美
二、教法引導
先學后教,達標導學
三、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是性質(zhì)定理的應(yīng)用.
2.教學難點: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等有關(guān)知識的綜合運用.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常用畫圖工具.
六、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敘述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定理1.
。壑v解新課]
讓學生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周長相等”,得出性質(zhì)定理2.
性質(zhì)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于相似比.
同樣,讓學生類比“全等三角形的`面積相等”,得出命題.
“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教師對學生作出的這種判斷暫時不作否定,待證明后再強調(diào)是“相似比的平方”,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性質(zhì)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注:(1)在應(yīng)用性質(zhì)定理3時要注意由相似比求面積比要平方,這一點學生容易掌握,但反過來,由面積比求相似比要開方,學生往往掌握不好,教學時可增加一些這方面的練習.
。2)在掌握相似三角形性質(zhì)時,一定要注意相似前提,如:兩個三角形周長比是,它們的面積之經(jīng)不一定是,因為沒有明確指出這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以此教育學生要認真審題.
例1已知如圖,∽,它們的周長分別是60cm和72cm,且AB=15cm,,求BC、AB、 、.
此題學生一般不會感到有困難.
例2有同一三角形地塊的甲、乙兩地圖,比例尺分別為1:200和1:500,求甲地圖與乙地圖的相似比和面積比.
教材上的解法是用語言敘述的,學生不易掌握,教師可提供另外一種解法.
解:設(shè)原地塊為,地塊在甲圖上為,在乙圖上為
學生在運用掌握了計算時,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為了糾正或防止這類錯誤,教師在課堂上可舉例說明,如:,而
。坌〗Y(jié)]
1.本節(jié)學習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定理2和定理3.
2.重點學習了兩個性質(zhì)定理的應(yīng)用及注意的問題.
七、布置作業(yè)
教材P247中A組4、5、7.
八、板書設(shè)計
數(shù)學教案-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
《三角形認識》教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探索操作活動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稱和形狀特征,認識三角形的多樣性;
2、能不受其他圖形干擾找出三角形;
3、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教具:
1、各種不同的三角形;數(shù)字卡;
2、星星、正方形、菱形各1。
學具:
1、3條長度不同的紙條(幼兒每人一套);
2、各種圖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若干;
3、圖形拼圖;
4、膠墊人手一塊
活動過程:
一、探索操作:
1、請幼兒拿3條不同長度的紙條拼擺圖形。幼兒探索活動,教師指導。
2、幼兒展示自己的圖形,教師集體說說,擺了什么樣的圖形,用了幾條紙條,有幾個角。
二、認識三角形的特征
1、"小朋友真棒!現(xiàn)在我們請出今天的`圖形客人。"出示三角形引導幼兒數(shù)數(shù)三角形的角與邊各有多少?(教師根據(jù)幼兒數(shù)出的角、邊,在三角形上標上數(shù)字)
2、出示星星、正方形、菱形、讓幼兒分辨它們是否三角形?
3、出示各種圖形,讓幼兒把三角形歸類放到一邊。(二次操作,鞏固對三角形特征的認識)
4、操作:幼兒人手一圖形拼畫,請幼兒找出畫中的三角形,涂色。
5、向爸爸媽媽展示自己的畫。
三、活動結(jié)束。
教學反思
我上這節(jié)數(shù)學課,就是讓孩子們認識三角形,難點就是讓幼兒如何區(qū)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這教學過程中,我將許多長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們的桌上,讓孩子們數(shù)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樣長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樣長的)。通過讓他們動手操作,讓孩子們進一步認識到了:
1、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
2、三角形的三條邊可以不一樣長,三個角可以不一樣大。
《三角形認識》教案3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稱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三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發(fā)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5、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yīng)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小尺寸不同的三角形6個。
2、圖形組成的實物圖片4張。
3、孩子人手3個三角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復習3的數(shù)數(shù)
引領(lǐng)幼兒手口一致點數(shù)3的物體。
通過點的橫排、豎排,及三點隨意排的點數(shù)讓幼兒手口一致的數(shù)數(shù),并引出通過三點連線形成三角形。
二、學習三角形特征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圖形,幼兒每人一個三角形。
通過自己數(shù)一數(shù),。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征,并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征。
2、引導幼兒觀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過驗證得出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師小結(jié)三角形特征,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三、復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征
1、給圖形寶寶找朋友,讓幼兒從眾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請幼兒一一找出三角形,并說出為什么?
2、請幼兒從圖形拼圖中找出三角形,將圖片一一出示。
請幼兒觀察說出這些圖象什么?
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幾個三角形?
3、請幼兒在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東西。
延伸活動:
在區(qū)角里添置冰糕棒、吸管供幼兒拼三角形,鞏固認識其三角形。
教學反思:
我上這節(jié)數(shù)學課,就是讓孩子們認識三角形,難點就是讓幼兒如何區(qū)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這教學過程中,我將許多長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們的桌上,讓孩子們數(shù)3 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樣長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樣長的)。通過讓他們動手操作,讓孩子們進一步認識到了1、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2、三角形的三條邊可以不一樣長,三個角可以不一樣大。
《三角形認識》教案4
【教材分析】本課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學生在已經(jīng)直觀認識了三角形,且對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認識。所以教學例1時選擇從生活中的場景入手,通過讓學生畫三角形、說三角形特點,逐步總結(jié)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教學例2,也是從現(xiàn)實情境出發(fā),通過測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從實例到抽象概念,使學生獲得正確而清晰的表象。
【學情分析】學生在低年級時已經(jīng)對三角形有了直觀的認識和初步的感知,這種感知往往來自于生活,所以教學時例題的選擇都是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抽象。畫高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所以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和已有知識進行練習,在比較中區(qū)分,從而正確的對知識體系進行重組和建構(gòu)。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聯(lián)系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具體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與底的含義,會用三角尺畫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內(nèi))。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和發(fā)現(xiàn)三角形基本特征的過程,積累一些觀察和操作、比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動經(jīng)驗,體驗數(shù)學抽象的一般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一些學習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激發(fā)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學難點】會畫三角形底邊上的高。
【課時安排】安排1課時【課前準備】課件,直角三角尺,學生每人一張學習單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出示大橋夜景,提問:同學們,你能從這幅圖中看到什么?師: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三角形?多媒體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揭題:生活中我們在許多地方見到過三角形,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跟隨老師一起來認識三角形(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一)、三角形概念、特征1、畫三角形提出要求:剛才我們看了那么多的三角形,你能畫出來一個嗎?生嘗試畫三角形,教師巡視,收集學生存在的錯誤案例。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師提問:你畫的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小組交流。
指名展示,并介紹所畫三角形特點。
(1)三角形由三條邊組成。師追問這三條邊是什么線?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線段
。2)出示反例,,這三條線段能組成三角形嗎?這三條線段應(yīng)該是什么關(guān)系?板書:圍成
(3)三條線段圍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嗎?出示反例。這三條線段應(yīng)該怎樣圍在一起呢?板書:首尾相接抽象概念:根據(jù)我們剛才的交流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點。所以,我們把由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完整。
師:同位之間看著手中的圖形互相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自學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師: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嗎?自學書本75頁。
組織交流:這是三角形的什么(邊)?有幾條邊?頂點(有幾個頂點)?角,有幾個角?4、試一試提問:如果給你頂點讓你畫出一個三角形,你能畫出來嘛?出示題目,自行閱讀理解題目意思。學生繪制。
交流展示,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畫的三角形?提問:任選3個作為頂點,都能畫一個三角形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為什么下面3個點不能畫出一個三角形。交流(找2名學生說)小結(jié):在同一條直線上的點只能畫出一條直線。所以三角形的頂點能不能在同一條直線上。
。ǘ⒄J識高和底1、教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師:三角形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的用處,出示屋頂圖。從這幾幅圖中你又能看到什么?知道這是什么嗎?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則師簡單介紹人字梁。
師:同學們手中也有一張人字梁圖,你能量出圖中人字梁的高度嗎?學生嘗試。
展示交流,指名演示度量過程并提問
。1)你量的是從哪里到哪里的距離?引導學生說出從人字梁的頂點到它對邊的距離
(2)我們所量的這條線段和人字梁的底邊在位置上有什么關(guān)系?(互相垂直)
。3)你能想辦法驗證一下嗎?指名演示驗證過程。
。4)師小結(jié):通過剛才討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人字梁的高度,其實就是從這個三角形的頂點(出示頂點)到對邊所做的垂直線段的長度(邊指邊說)。
抽象概念:如果我們把這個人字梁所在的三角形畫出來,那么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直線段,這條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書,畫出高,和直角標志),而這條對邊就叫做三角形的底(標出底)。
回憶剛才過程,說一說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2、教學畫高
。1)提問: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底,怎樣畫出底邊上的高呢?
。2)學生嘗試畫底邊上的高。
。3)指名演示畫高,總結(jié)畫高的方法和注意點。
。4)對比畫三角形底邊上高的方法和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垂直線的方法。尋找相同和不同點。
三、練習鞏固同學們這節(jié)課收獲可不少,不僅知道了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還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認識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也知道如何畫底邊上的高。接下來就是要檢驗?zāi)銈兊臅r刻了。做好準備了嗎?
1、練一練第1題。
(1)學生同位之間互相說一說。
(2)指名說一說哪些是,哪些不是,為什么?
2、練一練第2題。
。1)說一說題目有哪些要求。注意取整厘米。
。2)學生獨立完成。
。3)反饋交流。注意讓學生表達清楚:第一個圖形底邊上的高為2cm。
底3、下圖中底邊上的高畫的對嗎?底底底④ ③ ② ①
(1)投影出示,先觀察,思考如何改正?
。2)指名用直角三角尺把正確的畫圖方法擺出來。
。3)說說在畫高時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4、練習十二第1題。
(1)獨立完成,指名展示自己的作業(yè),并說說畫高的方法。
(2)改變第一個三角形的底,提問:這時該如何畫高。指名演示。再改變底邊,又該如何畫?觀察圖1,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三角形有幾條高?
。3)討論直角三角形的的高。提問:這是一個什么三角形?你能指出它的兩條直角邊嗎?如果以一條直角邊為底(老師用手指),怎樣畫三角形的高?指名擺三角尺。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如果以另一條直角邊為底呢?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小結(jié):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條直角邊為底,另一條直角邊就是三角形的高。
。5)提問:你能畫出這個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條高嗎?以哪條邊為底?
5、練習十二第2題。
。1)學生按要求畫出三角形。
。2)同桌互相檢查所畫的三角形是否滿足要求,交流是怎樣畫的。
。3)展示學生作業(yè),并提問:問什么條件相同,所畫的三角形卻不同呢?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如果用同一條底邊,你能畫出多少個等高的三角形?
四、全課總結(jié)提問: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板書設(shè)計】認識三角形由三條線段首位相接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高底教學反思:本課教學過程中通過畫三角形,說三角形特征,并用正反例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角形概念,從而突出本課教學重點。而對于本課的教學難點,則通過讓學生聯(lián)系已有知識,對比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從而對知識體系進行重新建構(gòu),突破難點。而練習過程中,除了關(guān)注基本的知識技能的掌握,還通過一些題目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角形認識》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以及底和高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nèi)畫高。
2.通過實驗,積累認識圖形的經(jīng)驗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yīng)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會畫三角形的高。
教學準備:
課件、磁條。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課前談話引入:
板書:認識三角形
老師帶來了一些圖片,你能從中找出三角形嗎?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圖片,學生說說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有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
(二)探究
1.學生動手操作、老師黑板擺三角形。
。1)師:剛才我們看了這么多的三角形,你能動手畫一個嗎?
師:這里有同學們畫的一些三角形,老師在黑板上也創(chuàng)作了一個三角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三角形有共同的特點嗎?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哪一位同學來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
你能找出三角形的3個頂點、3個角、3條邊分別在哪里?跟同桌說一說。
利用學生錯誤資源,出示未首尾相連的圖,你能用完整的.語言來說一說什么是三角形了嗎?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并板書)
2.
試一試:
剛才同學們都很厲害,你會在方格紙上畫三角形嗎?先讓學生說一說任選三個點是什么意思,再按要求畫一畫。盡可能多畫幾個。
思考:都能畫出一個三角形嗎?
得出結(jié)論: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不能在同一條直線上。
3.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同學們非常了不起)
(1)同學們,請看這幅圖,這是一個人字梁,是建造房屋時房頂?shù)慕Y(jié)構(gòu),你能量出圖中人字梁的高度嗎?你量的是哪條線段?它和底邊有什么樣的位置關(guān)系?
(2)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指名說一說量的是哪一條線段,和下面的橫梁在位置上有什么關(guān)系。
。3)測量人字梁的高。學生在書上獨立測量人字梁的高,交流測量方法及高是多少。
(4)畫三角形的高
如果我們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畫下來,就可以這樣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課件出示三角形的高的變化動畫,讓學生說一說高是如何變化的)
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對邊的垂直線段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是三角形的底。課件出示概念
怎樣利用工具規(guī)范的畫出三角形的一條高呢,請看屏幕演示。(課件)看清楚了嗎?
5.
學生做作業(yè)紙,不同的邊做為底作高,得出三角形也有三條高。
展臺展示學生作業(yè),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三條底對應(yīng)三條高)
(三)鞏固
1.
填空
2.
判斷
3.
書本量高
4.
書本作高
(四)總結(jié)延伸
1.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
好,同學們請看,老師將三角形的一條邊變化一下,還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板書設(shè)計
認識三角形
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圖形叫作三角形
3條邊
(底)
3個頂點
3個角
高
《三角形認識》教案6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并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體會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課
。ㄕn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臺挖掘機在緊張的工作著,鏟斗臂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角……
師: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畫面上有5臺挖掘機。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
生3:鏟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4:鏟斗臂上的角不一樣大。
師: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她已經(jīng)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了!
。ㄕn件演示:鏟斗臂上形成的各種角)
師:鏟斗臂在工作的時候,能形成什么樣的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ò鍟n題:角的認識)
【設(shè)計意圖】
本課的教學,從挖掘機工作的生活場境入手,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角,從而來復習角的知識,進一步研究角的相關(guān)知識,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養(yǎng)成注意觀察挖掘生活中的數(shù)學現(xiàn)象的習慣。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平角、周角
1、學生做各種活動角。
師:老師課前讓大家準備了活動角,請大家把活動角的兩邊重合,一邊不動,另一條邊開始轉(zhuǎn)動,就可以得到一個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邊畫下來。小組同學說一說,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組交流)
師:哪組的同學愿意上臺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折的角?
2、小組匯報交流
師:展示你們折的角,并告訴同學們它的名稱。(實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貼在黑板上)
。▽W生已經(jīng)認識了直角、銳角和鈍角,很容易說出名稱。個別學生可能還會說出平角和周角。)
【設(shè)計意圖】這是一節(jié)概念課,所有角的定義都是規(guī)定的,如果只是告訴學生這些角的定義,學生有可能記得很牢,但是缺乏必要的體驗,肯定沒有深刻的印象。這里以操作體驗為主讓學生在復習直角、銳角和鈍角的基礎(chǔ)上認識平角和周角,經(jīng)歷知識產(chǎn)生的過程。
3、分類。
師:這么多角,看起來太亂了,能不能把他們分類整理一下呢?
。ㄐ〗M活動)
師:把你們小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組同學在臺上分)
師: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學生上臺展示)
生1:我們把直角分為一類,把銳角分為一類,把鈍角分為一類。
師:這位同學分的非常合理,有不同意見嗎?
(個別學生可能會按平角和周角分類,如果說不出,教師再啟發(fā)、演示。)
【設(shè)計意圖】先讓學生作出各種活動角,把剪下來的角貼在黑板上,故意給學生造成一種“視覺混亂”的局面,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
4、認識平角。
師:手拿一個活動角,從兩邊重合開始,一邊不動,另一條邊怎樣轉(zhuǎn)動,當兩條邊成一條直線時問
師:這是角嗎?為什么?
生1:是,因為他仍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2:我認為不是角,因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認為不是角,因為它看上去是一條直線。
生4:我反駁他們的意見,請問兩位同學,角是怎樣形成的?
生5: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
生6:那么請問你看到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了嗎?角還可以怎樣形成?
師: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他能自覺運用已經(jīng)學過的角的定義來解決今天的問題。還有不同意見嗎?
師:(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同學們請看,這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平角。(板書)
。ó嬈浇牵
師:好,跟著老師畫平角。(示范平角的畫法)。
5、認識周角。
師:我們輕松一下,一起來做個游戲
、爬蠋熛日f出一種角,你們利用活動角轉(zhuǎn)出這種角:開始!銳角!直角!鈍角!
⑵老師轉(zhuǎn)動活動角,你們說出它的名稱。開始!
師:(老師轉(zhuǎn)動一周,兩條射線重合),這是角嗎?為什么?
生1:我認為是,從剛才的討論中我發(fā)現(xiàn)這個圖形也是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zhuǎn)形成的,而且是旋轉(zhuǎn)了一周,所以,我認為是角。
生2:我認為不是,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而這里只有一條射線,所以不是角。
生3:我補充,因為這兩條射線重合了,其實是有兩條射線的。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精彩!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這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zhuǎn)一周組成的圖形,我們給它叫周角。(板書)
。ó嬛芙牵
師:好,跟著老師畫周角。(示范周角的畫法)。
《三角形認識》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三角形的特征。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三角形圖形、畫點的底圖、水筆、三角形組合的掛圖、教室周圍布置三角形的實物。
。病⒄叫蔚南灩饧、剪刀、膠水、圖畫紙。
活動過程
1、導入:有個圖形寶寶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圖形寶寶嗎?
。、出示三角形,讓幼兒說出三角形的名稱,然后讓幼兒找出教室周圍與三角形相似的實物。
。、提出問題:“你怎么知道它們是和三角形寶寶一樣的`圖形?”引導幼兒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邊,體會三角形的外形――三個角,三條邊。
。础⒊鍪救切谓M合的掛圖:
。ǎ保┮龑в變赫页鰭靾D的圖案都是三角形組成的。
(2)請幼兒說說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組成的。
。、出示圖,請幼兒用直線與點連接起來成三角形。
。丁⒗蠋熍c小朋友一起講評連接三角形的情況。
。贰⒓糍N花:
。ǎ保┏鍪痉独阂龑в變河^察老師的花是用什么圖形粘貼的。
。ǎ玻┨岢鰡栴}:沒有三角形的蠟光紙怎么辦?(引導幼兒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進行粘貼。
《三角形認識》教案8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出示課本上的圖片
師:同學們,我們的城市正在飛速的發(fā)展。一座座高樓慢慢的建了起來?,這座就是建設(shè)中的大型超市,你在建筑框架和吊車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圖形呢?
生: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師:同學們找的都很好,那這里面什么圖形最多呢?
生:三角形。
師:很好,那同學們知道它們?yōu)槭裁匆眠@么多的三角形組成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角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 畫一畫,構(gòu)建概念
師:既然同學們都已經(jīng)認識了三角形,那我們就一起來動手畫一畫好不好?
生:好!
師:同學們,先拿出一張白紙,看誰畫的又快又好。
。▽W生獨立畫,師巡視了解學生畫的情況。選擇學生畫得不正確的圖形貼在黑板上,如果學生沒有,則把事先準備的以下圖形也貼在黑板上。)
(1)(2) (3)
師:我看了一下同學們畫的,有的同學畫的是黑板上的第二種,第一種和第三種倒是沒有。那同學們思考一下黑板上的這三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呢?
生:不是。
師:為什么不是呢?(指著第一個)這個為什么不是呢? 生:因為這三條線和線之間沒有連在一起。
師:(指著第二個)這個呢?
生:那兩條線段不應(yīng)該出頭。
師:那最后一個為什么不是呢?
生:那條線段應(yīng)該是直線。
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觀察能力都特別強。那誰能畫出一個三角形呢?
。ㄖ该魍瑢W,在黑板上畫出三角形)
師:非常好。同學們比較總結(jié)一下什么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 (同學們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jié)論,老師進行加工)
即得出三角形的定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板書概念,用紅色粉筆寫“圍成”)
師:什么叫“圍成”?同學們能用手勢表示“圍成”的意思嗎?四人小組拉演示一下。
師:能把“圍成”說成“組成”嗎?你怎樣理解“組成”?
。ㄓ械膶W生說“不能”,也有個別學生說“能”。引導學生說出“組成”不一定要首尾連接形成封閉圖形。)
師:說得很好,(指著剛才的三個圖形)這三個圖形都是由三條線段組成的,但它們都不是圍成的,所以不是三角形。
三:了解三角形的組成
師:好!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對三角形很熟悉了,三角形也成為了我們的朋友。大家想一下,我們不光有一個整體的名字,我們身體的各個部分都有名字是不是?可是我們的'三角形朋友只有一個整體的名字,我們是不是應(yīng)該幫我們的朋友給它的每一部分都取個名字呢?
生:是。
。ㄒ龑W生認識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并用課件演示: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角和三個頂點。)
師:瞧!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和“三”多有緣呀! 師:為了表達方便,我們通常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課件演示)這個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符號為△ABC。請在你畫的三角形的頂點處也標上大寫字母。(學生任意標上大寫字母)標好的同學讀一讀你標的三角形。(指明學生讀) 四:找底畫高
師:三角形的身上除了三個頂點、三條邊和三個角以外還有兩位新朋友,知道它是誰嗎?
生:底和高。
師:那什么是三角形的底?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同學們可以利用我們以前學習平行四邊形畫高找底的方法,分小組討論三角形的高應(yīng)該怎么畫?
(小組展示畫法)
師:同學們自學的很好,畫法都正確。如果再規(guī)范一點就會更完美了,當然我們要借助三角板。老師來演示一遍,然后大家共同來總結(jié)一下怎么畫高?哪部分是底?(出示畫高的課件)
。ɡ蠋熞龑W生總結(jié):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師:剛才我們共同畫出了一條高,看在這個三角形中還有沒有其他的高呢?
。ɡ蠋熞龑缘奶釂枺骸叭绻匀切蔚牧硪粭l邊為底邊,你還能畫出其它的高嗎?”,引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從另外兩個頂點還可能畫出兩條高,每個三角形一共有3條高。畫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學生可能只會畫一條高。再展示學生的作品時,教師可特意各找一個畫鈍角三角形、畫銳角三角形和畫直角三角形的學生上來展示,如果學生沒有畫到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老師則讓學生嘗試畫一畫這兩種三角形的所有高。)
(課件演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各自的三條高。) 出示下面的三角形,讓學生說出每條高和它對應(yīng)的底。
。ㄕ故緯r,強調(diào)底和高的對應(yīng),重點講解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條直角邊作為底的情況。展示鈍角三角形時重點強調(diào)在三角形外面的高的情況。)
五:動手操作 探索特征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和研究發(fā)現(xiàn)了三角形的許多知識,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看看你又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下面我讓一名同學上來用兩手分別捏著這三個圖形的兩個角看發(fā)現(xiàn)了什么?(拿出事先用紙條做好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五邊形)
。ㄖ该鲗W生上臺演示學生得出三角形不容易變形)
師:對,這就是三角形的一個特征----具有穩(wěn)定性。你能結(jié)合剛才的發(fā)現(xiàn)說一說還有什么物體運用了這一特征嗎?
。▽W生自由發(fā)言)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下面來看看這三個物體是不是也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三角形認識》教案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三角形拼出長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
2、在探索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體驗活動中的成就感。
3、讓幼兒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磁性三角形12個。
2、學具:同樣大小的三角形若干(每位幼兒4塊)。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師:小兔最喜歡三角形了,它覺得三角形的本領(lǐng)很大,能拼出各種圖形來。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三角形,想請小朋友也來擺一擺、拼一拼,看看小兔說的是不是真的。
師:誰來告訴我你是怎樣拼的?(個別幼兒嘗試)師:老師有一個要求,每位小朋友拿4塊三角形,用這4塊三角形拼一個大的長方形。
2、操作活動。
師:誰來拼?(幼兒介紹自己拼的長方形)師:剛才,小朋友用4塊三角形拼出了一個大的長方形,我們還可以用4塊三角形拼什么圖形呢?(大的.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師:快去試一試,我們來比一比誰拼的快又好?
。ㄓ變涸俅螄L試)師:你拼的是什么圖形?誰來拼給大家看一看?(請三位幼兒分別拼三種不同的圖形)師:請小朋友去拼一拼你沒拼過的圖形。
3、小結(jié)。
師: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用三角形拼出了長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下次,老師還要請小朋友用各種圖形來玩拼圖游戲。
活動反思:
根據(jù)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和活潑好動的性格,我將三角形的圖形特征編成簡短的故事,再結(jié)合圖形拼擺,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做。使幼兒養(yǎng)成動手、動口、動腦的好習慣,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三角形認識》教案10
活動背景:
不同形狀的三角形,使得幼兒很感興趣。通過動手操,將3根一樣長或不一樣長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兒進一步認識到了有三個角,三條邊的就是三角形。
活動目標:
1、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開有三條邊,三個角,復習手口一致點數(shù)。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和比較能力。
3、激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jié)果。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許多形狀
2、區(qū)分三角形與正方形
活動準備:
PPT課件、教具實物(三角形的彩紙或吹塑紙,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1張。夠每個幼兒做1-2個三角形的小棍(長短不同),正方形彩紙一張)
活動過程:
小班數(shù)學教案詳案及教學反思《認識三角形》含PPT課件
教師小結(jié):
正方形有四條邊,三角形有三條邊,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三角形的三條邊不一樣長;正方形有四個角,三角形有三個角;正方形的四個角一樣大,三角形的三個角可以不一樣大。(教師邊說邊演示)
4、它們都是三角形嗎?
教師PPT出示各種三角形,請幼兒說說它們是不是三角形,為什么?(幼兒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為它們都有三條邊,三個角”就可以了。
教師小結(jié):
①、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三角形有許多兄弟,它們雖然長得不一樣,可是它們都有三條邊,三個角
、、三角形的三條邊可以不一樣長,三個角可以不一樣大
、、只要一個圖形有三條邊,三個角,它們就是三角形
5、讓幼兒尋找常見實物中有什么東西像三角形(出示PPT)
6、幼兒操作。
將許多長短不同的小棍發(fā)給幼兒,讓幼兒數(shù)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樣長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樣長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個,第三個)。
教學反思:
我上這節(jié)數(shù)學課,就是讓孩子們認識三角形,難點就是讓幼兒如何區(qū)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這教學過程中,我將許多長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們的桌上,讓孩子們數(shù)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樣長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樣長的)。通過讓他們動手操作,讓孩子們進一步認識到了:
1、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
2、三角形的三條邊可以不一樣長,三個角可以不一樣大。
《三角形認識》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能正確地度量角的度數(shù)。
2.認識常見的幾種角,知道各種角之間的大小關(guān)系。
3.會畫指定度數(shù)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畫30度、45度、60度、90度的角。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師生、生生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互動中進行說話,在交流中引導學生用普通話表達,使學生的普通話表達能力獲得充分訓練,交際能力得到提高。
德育目標
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發(fā)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點:
度量角的方法及角的分類
三、教學難點:
角的度量
四、教具準備:
三角板、小黑板、大板紙、量角器
五、學具準備:
紙板、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老師我們今天你去施工工地參觀好嗎?這是一幅施工工地忙碌的圖片,想欣賞嗎?(出示情境圖)
二、新授內(nèi)容
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你能夠發(fā)現(xiàn)什么數(shù)學問題?
1.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鏟車臂在工作中可以形成什么樣的角?
小組討論,并用準備的活動角演示,集體交流并演示,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不同的角,讓學生判斷各是什么角。
誰能夠告訴大家(1)是銳角,(2)是直角,(3)是鈍角,(4)和(5)是什么角?
2.認識平角和周角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平角和周角并用活動角進行演示。
。2)總結(jié):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通常用符號表示。如圖(1)可以記作1,讀作角一。
。3)師出畫出兩個角1和2大家觀察兩個角,誰大誰。靠梢圆捎媚男┓椒ㄟM行比較?學生回答。角2比角1大多少?要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就要知道角2和
備注:角1各有多大,那就要對這兩個角進行度量,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角的度量)。
3.角的度量
。1)認識量角器和1的角
教師:同學們知道,度量線段的長度要用直尺和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米、厘米等。同樣,度量角的大小也要用到一種工具,那就是量角器。(學生看一下量角器)常用的計量角大小的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板書:度)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的角,記作1。大家知道量角器是一個半圓形的,這個半圓的中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它是一個點。同學們試著找一下量角器的中心,找出0刻度線,大家想一想在量角器上怎樣找到1的角?(小組討論并交流,是總結(jié)):以半圓的圓心為中心,把半圓分成了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的角,也就是半圓邊上的一個小格,記作1
。2)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小
中心與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另一條邊所對的刻度是幾,就是幾度的角。師演示。
4、角的分類
量一量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周角的度數(sh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進行),然后今集體交流,是總結(jié):直角是90,平角是180,周角是360,銳角小于90,鈍角小于180,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
三、鞏固應(yīng)用
1、基本練習:做自主練習的第1、3、4、5、10題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2、拓展練習:做練習的第9、13題。
四、課堂小結(ji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板書設(shè)計:
角的分類:銳角(小于90度)
直角(等于90度)
鈍角(大于90度)
一個平角=兩個直角
一個周角=四個直角
角的度量和分類
1、角的分類: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2、角的畫法: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
3、角和表示:用符號表示。
4、角的度量:計量單位度用符號表示。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的角,記作1。
八、課后反思:
在教學角的度量時,量角器上有內(nèi)刻度和外刻度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夠找出這樣的規(guī)律:如果角的頂點在左邊用內(nèi)刻度,在右邊用完刻度;在量的過程中遇到了角的邊短從量角器上沒有辦法看到是多少度,學生能夠想到把角的邊延長這種方法量出角的大小,我進行了表揚,這時我們班的李偉濤舉起手了說:老師我還有個辦法,比這個更簡單,就是用三角板對準角的邊可以直接從量角器上讀出角的度數(shù)。我感到很吃驚,因為他平時學習并不太好,可是能夠想到怎么好的辦法,我及時地表揚了他,從這以后上課比較喜歡發(fā)言,學習比以前也有了進步。
實踐證明:要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即通過聽、看、想、說等活動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能,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思考。
《三角形認識》教案12
【活動目標】
。.教幼兒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稱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三個角。
。.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發(fā)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5.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yīng)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小尺寸不同的三角形6個。
。.圖形組成的實物圖片4張。
。.孩子人手3個三角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復習3的數(shù)數(shù)
引領(lǐng)幼兒手口一致點數(shù)3的物體。
通過點的'橫排、豎排,及三點隨意排的點數(shù)讓幼兒手口一致的數(shù)數(shù),并引出通過三點連線形成三角形。
二.學習三角形特征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圖形,幼兒每人一個三角形。
通過自己數(shù)一數(shù),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征,并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征。
。.引導幼兒觀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過驗證得出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老師小結(jié)三角形特征,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三.復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征
。.給圖形寶寶找朋友,讓幼兒從眾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請幼兒一一找出三角形,并說出為什么?
。.請幼兒從圖形拼圖中找出三角形,將圖片一一出示。
請幼兒觀察說出這些圖象什么?
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幾個三角形?
。.請幼兒在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東西。
延伸活動:
在區(qū)角里添置冰糕棒、吸管供幼兒拼三角形,鞏固認識其三角形。
教學反思:
我上這節(jié)數(shù)學課,就是讓孩子們認識三角形,難點就是讓幼兒如何區(qū)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這教學過程中,我將許多長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們的桌上,讓孩子們數(shù)3 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樣長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樣長的)。通過讓他們動手操作,讓孩子們進一步認識到了1、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2、三角形的三條邊可以不一樣長,三個角可以不一樣大。
《三角形認識》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yīng)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教學關(guān)鍵: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chǔ)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圖形,從而認識三角形的特征。
教學活動: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觀察發(fā)現(xiàn)。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幅圖,有沒有我們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說一說生活中你還見到了那些物體中有三角形?
3、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yīng)用,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三角形,來研究有關(guān)三角形的知識。(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合作交流,探究體驗。
1.你能用彩筆在A4紙上畫一個三角形嗎?(老師在黑板上畫出1個三角形)
。.小組內(nèi)的同學觀察你們畫的三角形,都有什么共同點?
。.全班交流:(老師板書:三條線段、三個角、三個頂點。)
4.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三角形嗎?(當學生說由3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時,課件:圖1是三角形嗎?圖4是三角形嗎?理解圍成)
。.揭示三角形的概念。(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老師介紹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在黑板上標出(邊、頂點、角)。
。.介紹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就表示為三角形ABC。
三、反思總結(jié),自我建構(gòu)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條線段、有三個頂點、有三個角;還知道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這節(jié)課我們就研究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延伸閱讀
認識三角形
教學內(nèi)容:
p.22、23、24(想想做做)
教材簡析: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讓學生認識三角形,包括了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第22頁的例題主要幫助學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第23頁的例題著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驗和了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難點:認識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和利用生活經(jīng)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使學生體會單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并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chǎn)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準備:學具盒、尺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例題圖,問:在圖上我們可以找到一種很常見的圖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隨處可見,說說哪些地方也能看到?
揭示課題:認識三角形
二、做三角形
1、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得到一個三角形,利用手邊的材料,比比誰的方法多?
交流
。1)用小棒擺。講評時注意:小棒擺的時候一定要首尾相接,不能有多出來的部分。
。2)在釘子板上圍。講評時注意:只要有三個頂點,如果發(fā)現(xiàn)邊不夠直的話,需要把三角形調(diào)整得大一些。
。3)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畫。
。4)在紙上分別畫圍起來的三條線段,也能得到一個三角形。
2、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一起動手畫一個三角形,說說各部分的名稱:3個頂點、3條邊、3個角
三、三邊關(guān)系
1、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用學具盒里的小棒分別擺一擺,是不是都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呢?
學生擺完后交流:(1)同一種顏色(一樣長)的小棒肯定是能擺成一個三角形的。
(2)一紅兩綠這三根小棒是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的
小結(jié):看來并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圍成三角形。那為什么會圍不成了呢?
2、探究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原因
。1)說說你用一紅兩綠三根小棒怎么就圍不成三角形了呢?
。▋筛G的太短了,碰不到。)畫一畫(圖略)
在圖上分別標出三邊為a、b、c,a+b<c 不能圍成三角形
。2)想象:如果把一根綠的換成長一點的,和原來那根綠的合起來正好和紅的一樣長,行不行?畫一畫(圖略)
在圖上分別標出三邊為a、b、c,a+b=c 不能圍成三角形>
(3)那究竟什么時候能圍成三角形呢?
可能會有學生會猜想,a+b>c
再用小棒擺一擺,擺完后再比一比,是不是符合a+b>c?
結(jié)合畫圖,指出:當兩條邊的長度和小于第三邊的時候,這兩條邊根本就不能碰到,所以不能圍成三角形;當兩條邊的長度和等于第三邊的時候,就變成了3條線段重合在一起的一條線段,不是三角形;只有當兩邊的長度和大于第三邊的時候,那它們就會在第三邊上面的某一處碰到,就圍成了一個三角形。
3、練習鞏固
。1)有這樣兩根小棒,分別是6厘米和8厘米,第三根小棒多長那么它們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說說理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先可考慮最短的,如果是2厘米,那么和6厘米的合起來正好是8厘米,只能重合在一起,變成線段,所以至少要比2厘米長一點,在整數(shù)范圍里,那至少就得3厘米。再從最長的角度考慮,6厘米和8厘米的合起來要14厘米,不能有14厘米長,那樣也是重合后變成了線段,應(yīng)該要比14厘米稍微短一點,即13厘米。)
。òl(fā)現(xiàn):比兩邊之差多1,比兩邊之和少1)
。2)繼續(xù)練習,如:6厘米和6厘米,3厘米和4厘米
四、完成書上的想想做做
1、在點子圖上畫出兩個三角形
指出:畫的時候,要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和點子重合。
2、下面哪幾組中的三條線段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為什么?
在學生交流完后追問第一種情況:那如果老師把2厘米的加上6厘米的,不就變成大于4厘米,那就可以圍成三角形了。這樣的.判斷對不對?為什么?
。6厘米是其中最長的一條邊,它單獨一條就比別的兩條都長,所以,要用比較短的邊合起來,然后和最長的比。)
3、從學校到少年宮有幾條路線?走哪一條路最近?
請你用今天學得的知識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
三角形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
三角形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yīng)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教學關(guān)鍵:
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chǔ)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圖形,從而認識三角形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觀察發(fā)現(xiàn)。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幅圖,有沒有我們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病⒄f一說生活中你還見到了那些物體中有三角形?
。场⑷切卧谏钪杏兄鴱V泛的應(yīng)用,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三角形,來研究有關(guān)三角形的知識。(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合作交流,探究體驗。
。薄⒛隳苡貌使P在A4紙上畫一個三角形嗎?(老師在黑板上畫出1個三角形)
。、小組內(nèi)的同學觀察你們畫的三角形,都有什么共同點?
3、全班交流:(老師板書:三條線段、三個角、三個頂點。)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三角形嗎?(當學生說由3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時,課件:圖1是三角形嗎?圖4是三角形嗎?理解圍成)
。、揭示三角形的概念。(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老師介紹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在黑板上標出(邊、頂點、角)。
7、介紹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就表示為三角形ABC。
三、反思總結(jié),自我建構(gòu)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條線段、有三個頂點、有三個角;還知道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這節(jié)課我們就研究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三角形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折疊探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
2.能力目標:進行操作、觀察、分析、比較、交流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類似的創(chuàng)造活動過程中學習數(shù)學知識。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用事實驗證事物的能力,而不是用主觀臆斷事物的屬性。
教學過程:
一、反饋作業(yè)
1.師:昨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對于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大家回家也做了探究型作業(yè),對他們有了更深的了解。誰來說說你還知道些什么?
2.師:剛才也有同學談到其實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是對稱圖形。老師說它們可以稱為軸對稱圖形。
二、新課探究
1.師:你能不能把一個等腰
三角形折一折分成2個部分,使這2部分完全重合?
2.師:大家都可以這樣做到,那么誰能指一指我們是沿著哪一條線對折才能使圖形對折后完全重合的嗎?(學生指)
師:我們把這條能使圖形對折
后重合的直線稱為對稱軸。(板書)我們通常用虛線來表示對稱軸。(學生用虛線表示)
3.學生探究
師:你能不能用找到等腰三角形對稱軸的方法來找一找等邊三角形的對稱軸?
。▽W生嘗試)學生交流:你是怎樣找的?你找到幾條?
。▓D形對折,是否完全重合)
3.小結(jié):等腰三角形有一條對稱軸,等邊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而三條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卻一條對稱軸也沒有。
三、探究作業(yè)
1.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是軸對稱圖形,也有對稱軸,我請同學們回家去找一下,用剪刀和紙把它剪出來,看誰剪得最多。
2.想不出的同學可以問問現(xiàn)在5年級的同學,他們會給你們幫助的。
《《三角形的認識》微課教案》
《三角形認識》教案14
活動設(shè)計背景
小班的幼兒略微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通過老師引導能正確的認識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征來認識而是將其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中對圖形產(chǎn)生興趣,并通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等形式感知圖形的不同特征。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圖形的基本特征,創(chuàng)設(shè)愉悅的游戲情節(jié)。
2、運用多種感官來調(diào)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的觀察力,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圓形三角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qū)別
活動準備
小動物的圖片,幾何圖形組成的圖畫和三種幾何圖形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1、小朋友老師今天帶你們拼拼圖,你們愿不愿意圖?。隨后,我會出示用這三種圖片組成的各種圖片展示給幼兒,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我會和幼兒一起繼續(xù)通過想象擺出各種圖形。
2、提問;這么多好看的圖形你們知道它們使用什么圖形組成的`嗎?
3、幼兒回答完我會根據(jù)小朋友的回答用兒歌的形式把三種圖形的特點 和名稱說給小朋友們聽。
二、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認識三種圖形。
1、游戲;摸一摸。用摸得形式讓小朋友體會這三種圖形的不同之處,并說出圖形的名稱。
2、游戲;誰的本領(lǐng)大。出示由圖形拼成的各種圖案讓小朋友找出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
3、游戲;小動物找家。出示小動物圖片,我會告訴小朋友它們哭了,原因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請小朋友幫幫它找找它們的家。例如;我會扮演小動物說說自己的房子是什么形狀的,請小朋友來幫忙。
4、游戲;找圖形寶寶。在教室地板上擺放三個圖形寶寶,我喊口令小朋友找圖形站好看誰找的快又好。
三、結(jié)束。今天我們玩得很開心,小朋友們能告訴老師你們都認識了什么圖形,它們都有什么特點?你們回家觀察一下,你家里什么東西是由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組成的,明天來了告訴老師。
四、放排排隊的歌,帶小朋友去衛(wèi)生間。
教學反思
當我進行實際教學過程時,我從孩子們身上看到了這樣的現(xiàn)象:
1、幼兒對各種圖形非常感興趣,幼兒對身邊的事物有著敏銳的觀察力,有渴望了解圖形寶寶的欲望
2、在活動中,幼兒的情緒很活躍,能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主動地告訴老師和周邊的小伙伴,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反應(yīng)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
我還從孩子們的操作中
1、在這次活動中孩子樂于參與,積極發(fā)現(xiàn)。
2、 孩子們興致濃厚,也愿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我覺得我原來的設(shè)計可以這樣的調(diào)整:幼兒自我操作時間不足,沒有創(chuàng)設(shè)幼兒合作交流的機會,語言還要精煉等,在以后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應(yīng)加以改進,為幼兒傳遞良好的語感,培養(yǎng)幼兒善于表達的能力。
《三角形認識》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給三角形分類.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認識三角形及其分類.
教學難點
正確掌握畫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課前調(diào)查.
課前調(diào)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 新課.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guān)三角形的圖片.
2.出示下圖:
3.導入 新課.
教師導入 :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關(guān)于三角形你還想了解它什么?
整理學生發(fā)言,并提出以下學習目標: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4)三角形怎樣分類?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三角形.(板書課題:三角形)
三、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1.教學三角形的意義.
。1)教師:請同學們拿出三根小棒,如果把每根小棒看做是三角形的一條邊,你們分組擺一擺,并互相交流一下,知道了什么?
。2)繼續(xù)演示課件“三角形”.
教師:看一看哪組和你擺的一樣,它們是三角形嗎?
。3)分組討論:如果我們擺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看作三條線段,那么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呢?
(4)教師演示三根小棒是怎樣擺的,從而使學生知道一根接著一根連在一起的,隨后明確這是圍成的.(板書:圍成)
(5)揭示概念.
教師啟發(fā)同學互相補充,口述三角形的含義.(教師板書)
(6)練一練:繼續(xù)演示課件“三角形”.
2.教學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學: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叫什么?
②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2)繼續(xù)演示課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什么叫三角形的邊?三角形有幾條邊?
同桌討論: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導學生用一句話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結(jié)合手里三角形學具、邊摸邊說出它的特征.
3.三角形的特性.
。1)用三角形木框?qū)嶒灒?/p>
學生嘗試:讓學生用手拉一拉這個三角形,感覺怎么樣?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同桌互相拉一拉.
引導學生得出結(jié)論:三角形的木框不易變形.
提問:為什么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
(2)實驗:出示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用木條釘成的)教具,讓學生試拉一拉它們.感覺如何?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提問: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yīng)怎么辦?(加一條邊構(gòu)成一個三角形)
。3)揭示特性.
。4)師小結(jié):房架、自行車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使其結(jié)實耐用.
。5)你還能舉例子說明嗎?
4.三角形的分類.
(1)讓學生任意畫一個三角形(或剪一個三角形)
。2)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賹W生猜測:三角形按角的特點可以分為哪幾類?
、诮處熃沂荆和ǔN覀兏鶕(jù)三角形角的特點分成三類.分別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坌〗M討論:你畫或剪的三角形屬于哪一類?找同學代表把三角形貼在黑板相應(yīng)的集合圖中.
、芙M織學生觀察并分組討論:這些角有什么特點,可以分成幾類?
、萁處熜〗Y(jié):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拚J識三角形之間的關(guān)系.繼續(xù)演示課件“三角形”.
教師提問:如果我們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
(3))三角形按邊進行分類.
全班同學共同測量課本137頁上部的三角形.
教師提問:通過測量你發(fā)現(xiàn)這些三角形邊、角各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得出:每個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度都相等,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都相等.
教師指出并板書: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都相等.
引導學生比較等邊三角形與等腰三角形,使學生明確: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5.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畫高.
。1)畫銳角三角形,教師邊作圖邊說明.
教師說明:我們已經(jīng)學過從直線外一點向直線作垂線的方法.現(xiàn)在利用這個知識來認識三角形的高.
教師提問:銳角三角形有幾條高?如果從B點畫高,它的底邊是哪條線段?如果從C點畫高,它的底邊是哪條線段?
引導學生明確:銳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個,從任何一個頂點都可以向它的對邊作高.這樣三角形就有3個底和3個高.
(2)畫直角三角形.
討論:直角三角形的高應(yīng)該怎樣畫?
使學生明確:因為直角三角形兩條邊成直角,所以夾直角的一條邊是高,另一條邊就是底.
教師提問:再找一找另外一條高在哪兒?
使學生明確:從直角的`頂點向斜邊作一條垂線,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條高在斜邊上.
(3)教師演示怎樣畫鈍角三角形的高.
。4)教師強調(diào)說明:每畫完一條高,要標上垂足.
6.教學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演示動畫“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
。1)量一量下面每個三角形中三個內(nèi)角的度數(shù).算一算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的和是多少度.
教師:怎樣能知道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和的準確度數(shù)呢?
。2)實驗:
指導學生拿一個直角三角形,按下圖的順序,把∠1和∠2沿虛線折過來.觀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學生明確:∠1+∠2=∠3=90°.
指導學生拿一個銳角三角形,按下圖的順序,把∠1、∠2、∠3沿虛線折過來.觀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學生明確:∠1+∠2+∠3=180°.
③指導學生用一個鈍角三角形再試一試.
。3)引導學生總結(jié):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
(4)根據(jù)三角形內(nèi)角的是180°,如果知道三角形是兩個角的度數(shù),就能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shù).
出示例題,引導學生讀題,分析題意.
列式計算.
。5)練習:“做一做”.
在三角形中,已知∠1=140°,∠3=25°,求∠2.
四、鞏固練習.
1.在信封中藏一個三角形,只露出一個銳角,請同學們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提問:為什么不能確定?
2.判斷.
、儆扇龡l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谌切斡腥龡l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塾袃蓚角是銳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個直角.
3.操作題.
在下面的圖形中畫出一個條線段.
。1)把這個三角形分成兩個銳角三角形?
(2)把這個三角形分成兩個鈍角三角形?
。3)把這個三角形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
4.實踐題.
小紅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點搖搖晃晃了.請同學們幫她想想辦法,該如何修理?
5.說出下面每個三角形的名稱,并畫出每個三角形的高.
五、教師小結(jié).
通過學習,你掌握或?qū)W會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yè) .
140頁10題
下圖是一塊菜地,它外面的籬笆圍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這個籬笆的周長是多少?
140頁11題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用兩塊拼一個三角形,你想出幾種拼法?
用四塊拼一個三角形,你想出幾種拼法?
用七塊拼一個三角形,你想出幾種拼法?
141頁14題
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兩個銳角.
。1)∠1=50°,求∠2.
。2)∠2=48°,求∠1.
板書設(shè)計
探究活動
聽指揮
游戲地點
操場
游戲用具
皮筋(封閉的)
游戲方法
1.將全班學生分成各小組.每組4人,其中三人按老師要求利用皮筋圍成三角形,另外一人負責舉旗,當本組完成時,該同學舉起小旗,以示做好.
2.老師可以說任意一種三角形.例如:當老師說“直角三角形”,三個同學就開始圍(三個同學各在三個頂點位置),另一個同學認為圍好了就舉起小旗,先舉起小旗者為勝.當說出其它三角形時,游戲方法同上.
【《三角形認識》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02-18
認識三角形教案02-18
認識三角形小班教案09-25
關(guān)于三角形的認識的教案02-12
幼兒教案:認識三角形03-14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14篇04-01
認識三角形教案(15篇)02-18
認識三角形教案15篇02-18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15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