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

      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

      時間:2024-09-24 21:20:43 盛林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通用1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通用11篇)

        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 篇1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區(qū)別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對關系。

        2、教幼兒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

        2、布一塊、日常生活中能比較高矮的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幼兒區(qū)別高矮和一樣高

        1、出示圖片

        為由于生活習慣不同,健康情況不同,長得高矮不同的兩個孌生姐妹,

        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找出她們的不同點(結合衛(wèi)生習慣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實物,讓幼兒比一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3、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再請全體幼兒互相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4、請幼兒說說自己熟悉的東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較高矮的。

        二、教幼兒一些比較高矮的方法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塊布遮住,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

        當幼兒發(fā)生錯覺時,揭開謎底,并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圖片

        有一棵樹距離近,一棵樹距離遠,讓幼兒判斷樹的高矮,當幼兒發(fā)生爭論時,拉回較遠的那棵樹,讓幼兒再次進行比較,然后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則比較的就不正確了。

        3、出示圖片

        一只長頸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樹頂,猴子低下頭對長頸鹿說:瞧!我長得比你高。

        提問:猴子的話對嗎?為什么?

        三、告訴幼兒簡單的高矮的.相對關系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比較,再讓高的小朋友跟老師比較或讓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較,使幼兒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師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訴幼兒單獨的某樣東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較。

        2、請三個小朋友上來,再請一個幼兒為他們從高到矮排隊,并說出誰高誰矮,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3、發(fā)給每個幼兒紙和筆,請每個幼兒依次畫高矮不同的三棵樹。

        2、小班數學活動教案:小手比一比教案(附教學反思)

        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厚薄、長短進行正、逆排序。

        2、發(fā)展幼兒思維的可逆性、傳遞性和雙重性。

        3、培養(yǎng)幼兒愛動腦愛學習的良好習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老師這里有一些你們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誰呀!

        二、基本部分

        1、長短的排序

       。1)出示長短不同的鉛筆5支,我們來比較他們的.長短,誰愿意給鉛筆排隊?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辦法,大家討論后統(tǒng)一評比辦法。

        2、幼兒探索排序的辦法,總結出兩種排序。

       。1)這5支鉛筆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排隊,誰來幫忙?

       。2)請幼兒排序,大家驗證,有錯誤的地方請幼兒糾正。

       。3)請另一名幼兒,用不同的方法排隊,大家一起驗證。

        師總結:排隊有兩種方法,可以從長到短,也可以從短到長排。

        2、厚薄的排序,鞏固幼兒對兩種排序方法的掌握。

       。1)出示厚薄不同的圖5張,請幼兒探索排序的方法。(2)請幼兒說一說你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排列的

        ,大家一起驗證。

        3、操作練習,共同驗證。

        三、結束部分

        分9組幼兒,每組5人幼兒,請幼兒按不同的方法進行排序,并分享。

        四、延伸部分

        在區(qū)角中,投放有關排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操作、鞏固。

        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 篇3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并找出上下兩幅圖中8個不同之處。

        2、鞏固按一定順序和區(qū)域進行觀察的方法和習慣。

        3、樂于和大家分享自己找不同的經驗。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展示圖片。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60—52。

        活動過程:

        1、簡單的找不同,為后面復雜找不同積累經驗。

        2、通過找不同,鞏固幼兒按一定順序和區(qū)域進行觀察的方法和習慣。

       。1)打開幼兒用書頁面,請找出上下兩幅圖中8個不同之處,全出來并說一說哪里不同?

       。2)觀察室,請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再一個區(qū)域一個區(qū)域的觀察,不要這邊看一下,那邊看一下,那樣找得慢而且容易遺漏。

       。3)幼兒操作,教師巡視,并提醒幼兒找到或完全找出來后不要說出答案,以免干擾同伴答題。

       。4)幼兒互相檢查操作結果,并糾正。

       。5)集體驗證答案。

        3、請幼兒互相分享找不同的經驗。

        (1)你是怎么很快找到答案的?出處你的技巧是什么?

       。2)找不同時,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3)你覺得誰的方法比較好?為什么?

       。4)你想學習誰?為什么?

        教師小結:

        并表揚今天表現(xiàn)積極或其他方面取得進步的.幼兒。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 篇4

        教學內容:

        實驗教材(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P69-70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問題情境,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能讀懂簡單的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統(tǒng)計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重難點、關鍵:

        重點:讀懂統(tǒng)計圖,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

        難點:了解平均數的意義。

        關鍵: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認識平均數,并能運用已學統(tǒng)計知識和平均數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ㄒ唬┗顒右唬鹤x統(tǒng)計圖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投籃比賽嗎?你們懂得一些投籃比賽規(guī)則吧?

        師簡要說明一些投籃規(guī)則。

        師:三(1)班同學分成四小組舉行兩場投籃比賽,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啊?

        師:第一場比賽,準備,開始!同學們把比賽結果制成了統(tǒng)計圖,請看!通過統(tǒng)計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發(fā)言,師正確評價學生的發(fā)言。

        接著展示第二場比賽結果的統(tǒng)計表。師:這是第二場比賽的情況,誰能根據統(tǒng)計表幫老師把這場比賽的統(tǒng)計圖完成呢?

        然后全體進行評價。

       。ǘ┗顒佣邯勁平o哪組

        師:兩組比賽情況已經出來,下面讓我們來評一評這兩塊獎牌分別該給哪個組?(師出示獎牌,同時展示課題:比一比)

        師:我想請大家來做裁判,你們樂意接受嗎?

        師:同學們可以從中任選一場來評,評的時候要仔細觀察,發(fā)揮小組合作優(yōu)勢,看誰的辦法好,理由充分,我們要給優(yōu)秀裁判組發(fā)獎牌,各小組加油喲。ㄍ瑫r出示小獎牌)

        小組合作,教師巡視并參與活動,然后反饋意見,適時發(fā)優(yōu)秀裁判獎牌。

        師小結:第一場比賽兩組人數相同,第一組總數20個,第二組總數19個,所以獎牌應給第一組。

        問:第二場比賽中,第三組總數25個,第四組總數24個,但人數不相同,獎牌應給哪組呢?

        師: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光看總數不公平,應比小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即平均數。(板書:平均數)你們有什么好辦法算出每組的平均數嗎?

        激起學生再次進行討論。

        小組匯報:①移多補少

       、谟嬎闫骄鶖担旱谌M (5+8+4+2+6)5=5(個)

        (板書) 第四組 (6+5+6+7)4=6(個)

        師生小結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第四組。

        師:剛才大家在積極思考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哪組,最后是誰幫我們解決了難題?

        生:平均數。

        師:你們覺得平均數怎么樣?

        師生小結:像第一場比賽人數相等,我們可以求總數,也可以求平均數;但第二場比賽人數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數才能解決問題,這里求平均數就是用總數除以人數。同學們的裁判任務完成得真不錯,我代表三(1)班同學感謝大家!

       。ㄈ┗顒尤涸囈辉

        師:最近小熊開了一個冷飲店,本月前三周賣出冰糕情況見統(tǒng)計圖。(展示統(tǒng)計圖)小熊現(xiàn)在有個難題,本周該進多少冰糕呢?你們能不能幫小熊解決這個難題?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反饋意見,師生共同評價,意見合理都要給與鼓勵。

       。ㄋ模┗顒铀模赫f一說

        師:生活中,有很多有關平均數的.信息,比如,我了解到我們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你們知道自己的身高嗎?

        部分學生匯報身高,師適時強調同學們要加強鍛煉,使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師: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或用到過有關平均數的信息?說說看。

        指名匯報,師及時進行表揚,并鼓勵學生平時要積極思考,善于積累數學知識。

       。ㄎ澹⿲嵺`活動

        調查小組同學的身高,并計算小組的平均身高。

        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 篇5

        活動目標

        1.啟發(fā)幼兒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和少。

        2.學習在標記圖上從左向右地擺放物體。

        3.引導幼兒養(yǎng)成邊操作邊大聲地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具 貼絨娃娃5個,皮球3個,標記圖。

        2.學具 相同動物卡片若干套,標記圖,相同圓片,相同方片,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圖形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看,今天誰來我們班做客啦?

        二.集體活動。

        1.學習在標記圖上從左向右的擺放物體。

        教師出示標記圖:有許多娃娃要做游戲,請小朋友幫他們排好隊。第一個娃娃排在哪里?

        2.學習--對應地并排放物體。(難點)

        娃娃想玩皮球了,請你們給一個娃娃發(fā)一個。皮球,皮球放哪里呢?皮球放在紅線的下面,一個皮球和一個娃娃要對整齊。

        3.學習對應比較物體的多少。(重點)

        他是怎樣給娃娃發(fā)皮球的`?(一個娃娃一個皮球)娃娃和皮球哪個少?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三.小組活動。

        1.第一組,喂小動物。

        先把盤子里的小動物排在紅線上,再喂每只小動物一份點心,再說說動物和點心哪個多,哪個少。

        2.第二組,圓片和方片哪個多。

        先把圓片片排好隊,再給每上個圓片片送一個方片片做朋友,送完以后,說說因片片多還是方片片多。

        3.第三組,送片片回家。

        先看看片片的家里是什么標記,再送片片回家。

        四.活動評價

        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 篇6

        活動內容:比一比(練習冊)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能夠用兩種物體進行比較。

        2、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相等與不等。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教師彈音樂組織幼兒安靜入座。

        2、復習5以內的數字。

        基本部分:

        一、教師指導幼兒觀察圖畫。

        1、孩子們:圖上畫的這些生活用品你們都認識嗎?認識

        2、有衣服、牙刷、杯子、

        3、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數一數每種物體的.數量是多少?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完之后把每種物體的數量分別寫在下面。

        二、學習>和 <符號

        1、孩子們:請你們看一 看比一比第一副圖,是什么和什么在進行比較?是衣服和衣架進行比較。分別來數一數它們的數量是多少?(指導幼兒先連線,再比較)衣服有2件用2來表示,衣架有3把用3來表示,2比3小,所以2<3 讀 作2小于3。

        主備:鄧維

        復備:王媛媛

        2、牙刷有2把,杯子有3個,牙刷比杯子少,杯子比牙刷多,所以就是3>2,讀作3 大于2。

        三、教師指導幼兒做練習冊。(描紅)

        四、游戲:〈排隊點名>

        請5個小朋友側身對全班同學,教師叫某個同學出列不稱其名,只說他排在第幾或倒數第幾的小朋友出列。 做對了,全班小朋友鼓掌說:某某,做對了。 板書設計:

        比一比(多少)練習冊

        3>2

        3大于2 2

        2小于3

        主備:鄧維

        復備:王媛媛

        教學反思:由于本課是練習,所以幼兒能比較快的掌握,只是在幼兒做作業(yè)的時候,提醒幼兒保持畫面的整潔就行了。

        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 篇7

        教學目標:

        1、教幼兒認識1——3的數字形。

        2、讓幼兒能用手指頭表示數字1——3。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卡通數字1——3。

        2、1——3的大數字卡以及相應圖片。

        3、魔術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數字卡片1——3幼兒人手一套。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課題:教師唱自創(chuàng)歌曲:“一象鉛筆細又長,二象小鴨水中游,三象耳朵聽聲音,我們請他們來做客。”請出數字寶寶1、2、3。那么數字寶寶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樣象鉛筆、小鴨和耳朵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請出數字寶寶,用數字和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樣,加深幼兒對數字的理解和記憶。

        2、游戲:我出幾你念幾。教師隨意出示大數字卡,讓幼兒念出卡片上相應的數字。

        3、用手指表示數字:教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領?(幼兒自由回答)那么你會用小手表示1、2、3嗎?教師帶領幼兒用手指表示1、2、3,同時糾正幼兒的錯誤手勢。

        4、游戲:我來說,你來比。教師說出數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以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5、游戲:看實物出手指。教師從魔術口袋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實物,讓幼兒說出數字同時用手指頭來表示其數量是幾。

        三、結束部分:小朋友們真棒,現(xiàn)在數字寶寶請小朋友和他們一起做游戲。帶領幼兒隨音樂走出活動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數字卡,帶領幼兒玩找數字寶寶的游戲。)自由結束。

        教學反思:

        本次的'教學活動,目標完成。通過游戲活動,幼兒對數字1,2,3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并能夠手口一致的表示實物的數量。在教學活動中,我采用讓幼兒能動手,動腦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對學習有了興趣,學有所獲。

        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 篇8

        教學目標:

        1.經歷對場景觀察的過程,體會比較長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數學。

        2.聯(lián)系生活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了解長短、高矮是比較結果。初步建立比較

        的意識,學會比較的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對單獨比較誰長誰短應該沒有問題,只是完整地說不能做到,教師要加強滲透和指導。

        比較方法的指導也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可能已經會數,但是卻不一定能數得準確,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掌握數數的方法,要讓學生明白一個一個地按一定順序數數,不容易遺漏、重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長短、高矮是比較的結果。

        難點:建立比較的意識,學會比較長短、高矮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會跳繩嗎?有兩位小伙伴淘淘和蘭蘭也喜歡跳繩。瞧,他們跳得多好。ǔ鍪局黝}圖)

        引導學生看圖:仔細觀察,淘淘手中的跳繩是什么顏色?蘭蘭的`跳繩呢?(注意引導學生完整地表述)

        比一比,這兩個小朋友的繩子哪根長,哪根短?這是豆角先生給我們提出的一個問題。

        板書課題:比一比

        二、新知探索

        1、比長短

        你認為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蘭蘭的長一些,淘淘的短一些。

        你是怎樣比的?(拿出準備的跳繩)誰來比給大家看。

        指名上臺比一比。

        學生比的方法不一定準確,引導學生掌握比較的方法:比長短的時候,應該把兩根繩子的一端對齊,再比較另一端,多出一段的要長一些,少一段的要短一些。(一邊演示一邊講解)

        引導:下朋友們用手指一指,書中畫的兩根拉直了的跳繩,哪端是對齊了的?(指名在實物投影儀上指一指)

        引導:茄子先生還有一個要求,它要小朋友在長的那根繩子后面的方框里畫“√”小朋友們會畫嗎?試一試。

        2、比高矮。

        引出第二位“老師”:白菜老師。

        白菜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艘粋問題——圖中準備玩滑梯的兩個小朋友,誰高一些,誰矮一些?

        引導學生用穿綠上衣的高一些,穿紅上衣的矮一些。

        怎樣比較高矮?

        指名兩人上臺比一比。

        一人站講臺上,一人站講臺下。能這樣比嗎?

        引導:比高矮時,兩人站的位置應該是同一高度,并且雙腳放平,背伸直,最好是背靠背。

        反饋練習:同桌比一比,看誰高誰矮。

        引導學生繼續(xù)看圖,找一找,圖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比高矮?

        兩棵樹

        路燈的桿子和樹比較

        桌子和凳子……

        3、比輕重。

        引出第三位“老師”——茄子老師。

        它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問題——圖中紅果子和黃果子,哪個重一些,哪個輕一些?(出示教材中的圖片)

        引導:玉米老師把這兩個水果放在什么地方讓小朋友來觀察它們的輕重呢?

        拿出天平,簡單介紹天平的結構并引導:當天平兩邊一樣高,也就是天平保持平衡時,說明什么?

        如果天平一邊高,一邊低,(拿出準備的水果放入盤中)說明什么?

        看著天平,你會想起我們玩過的什么游戲?

        學生:蹺蹺板

        對!重的一邊會下沉,輕的一邊會上翹。

        拿出水果,提問:誰來說說老師手中的兩個水果哪個輕,哪個重?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回答)

        要求在書上在重的果子下面的方框里畫“√”。

        三、自主練習

        第5~6頁(投影)

       。1)人拿出一支鉛筆,比一比誰的長,誰的短,指名交流時,注意比較的方法。用一句話說出比的結果。

       。2)讀題,學生在書上畫“√”。讓學生體會直路近,彎路遠。

       。3)讀題,學生在最長的后面畫“√”,最短的后面畫“○”。讓學生知道除了拉直了比一比,也可以數格子比一比。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談談你的收獲?

        除了今天學的比長短、比高矮,你還會比什么?

        五、作業(yè)布置

        1.課后復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比一比)。

        2.完成第5~6頁4、5、6、7題。

        六、板書設計

        比一比

        高、矮、長、短、輕、重

        七、教學反思

        1.例題首先強調觀察的順序性,過程中關注孩子對于比長短、高矮、輕重的語言表達,讓孩子在活動中加深感受,在感受中體驗生活。練習教學時,要重視讓孩子體驗比較的方法。

        2.缺少培養(yǎng)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意識,天平抽時間還是要讓孩子感受一下

        資源文件列表:

        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 篇9

        活動目的:

        1、學會簡單的比較方法,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2、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3、學習高矮排序,能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體。

        重點: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難點:學習高矮排序,能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體。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積木、瓶子、杯子、套娃等等。

        2、演示教具:兩棵高矮不同的樹。

        活動過程:

        一、目測比較物體的`高矮。

        1、出示兩個娃娃,引導幼兒觀察。

        “這是誰啊?(兩個娃娃)我把她們都放在這張平平的桌子上?纯催@兩個娃娃誰比誰高?誰比誰矮?(大娃娃比小娃娃高,小娃娃比大娃娃矮。)”

        2、再出示一個中娃娃,引導幼兒比較。

        “我還有一個娃娃,我也把她放在這張平平的桌子上,并放在這兩個娃娃的中間,這里就有1、2、3三個娃娃。看看她比哪個娃娃高?比哪個娃娃矮?(比這個小娃娃高,比這個大娃娃矮。)原來她們是比過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二、幼兒和幼兒小組比高矮活動。

        1、請一高一矮兩個幼兒上來比高矮。

        “剛才我們的娃娃比過高矮了,那我們小朋友也來比一比吧,我先請這一組的兩個小朋友上來,你們都站在平平的地板上?纯催@兩個小朋友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再請一個中等個子的幼兒上來,三個小朋友比高矮。

        “我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站在地板上,在這兩個小朋友的中間,看看她比誰高?她比誰矮?”

        3、我知道還有其他組的小朋友也想來比一比,再請這組的兩個小朋友上來。同上。

        三、幼兒和樹小組比高矮。

        1、幼兒和大樹比高矮。

        “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和別的東西比一比,知道是什么嗎?(樹)我把樹放在平平的地板上,樹高還是矮啊?(不知道)要想知道樹是高還是矮是要有東西和它比的,那我請這組的一個(中個)小朋友來和這棵樹比一比。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出示小樹!澳銈冋f是小朋友矮,那我還有一棵小樹,也把它放在平平的地上,看看現(xiàn)在是誰比誰高?誰比誰矮?那小朋友和兩棵樹比一比是(小朋友比大樹矮,小朋友比小樹高。)”

        3、我知道還有其他組的小朋友也想來和樹比一比,再請那組的一個(高個)小朋友上來。誰最高?誰最矮?(大樹比小樹高,,大樹比小朋友矮。)

        小結:高和矮是要通過比較以后才能知道的,單獨一個東西不能判斷高矮。

        四、按高矮排序:

        1、“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玩具,這些玩具有高有矮,請你們在桌子上去比一比,按高矮來排排隊!

        每個小朋友使用以下幾類操作材料:

        (1)按瓶子高矮排序;

        (2)按套娃的高矮排序;

        (3)用積木從低到高疊樓梯;

        (4)按杯子高矮排序;

        (5)按小棒高矮排序。

        2、討論:請個別幼兒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講臺來,這是什么玩具?數數有幾個?教師指其中一個問,說說比這個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有哪些玩具?

        五、戶外活動:

        幼兒到戶外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今天我們學會了怎么樣比高矮,現(xiàn)在我們從矮到高排著隊,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東西可以比高矮!

        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三個活動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比較高矮;學會運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較高、比較矮、最高、最矮等語詞,并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系;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 篇10

        設計意圖:

        通過在游戲中給我的啟發(fā)來設計這節(jié)活動,引導能對同類物體進行不同屬性的劃分幼兒理解圖意思,發(fā)現(xiàn)顏色不一樣活動地點不一樣。

        活動目標:

        1.能對同類物體進行不同屬性的劃分,并依據不同屬性分別比較物體的.數量。

        2.學習10以內的帶量運算。

        活動準備:

        《幼兒畫冊》第3冊p19、兩種顏色的筆、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數學游戲“比一比”

        看畫冊理解圖意,出示幼兒畫冊,引導幼兒觀察上面一幅畫。提問:圖上有什么?它們一共有幾只?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顏色不一樣,活動地點一不一樣—有的在岸上,有的在水里)?

        2.按不同的屬性分類并比較數量。

       。1)有的小朋友看出來小鴨的顏色不一樣,那么,小黃鴨有幾只?小灰鴨有幾只?請你把它們記錄在紙上。

       。2)還有的小朋友說小鴨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岸上,那么,水里有幾只鴨子?岸上有幾只鴨子?請你們把安們記錄在紙上。

        二、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下面一幅圖的數量關系。

        1.提問:小朋友中都是男孩子嗎?有幾個男孩?幾個女孩?誰多誰少?請你分別把們記錄在經紙上。

        2.再看看小朋友都在拍球嗎?有幾個在拍球的和跳繩的哪個多?分別記錄在紙上。

        三、幼兒分組操作練習。讓幼兒熟悉掌握并運用起來。

        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 篇11

        活動目標:

        1、能用目測的方法判斷、比較物體的粗細與寬窄。

        2、愿意用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

        3、在活動中體驗探索的樂趣。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粗細、寬窄不同的物品(紙棒、長方形紙條)若干。

        2、PPT課件。

        3、《幼兒畫冊》第三冊P32,《有趣的數學》P15。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用目測的方法判斷、比較物體的粗細與寬窄。

        難點:愿意用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兒歌,請仔細聽:"草兒細,蘿卜粗,馬路寬,小道窄。"兒歌里講到了什么?

        二、比較粗細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比較粗細。

        圖一,大象和小鹿的腿,誰的粗?誰的腿細?

        圖二,紅色的繩子和藍色的繩子,哪一根粗,哪一根細?

        圖三,三棵樹樁,哪一棵最粗?

        圖四,紅色的鉛筆、黃色的鉛筆、藍色的鉛筆,哪一根最粗?

        1、鞏固。聽口令舉紙棒。

        師:好,接下來老師要來考考你們了!請小朋友從小椅子底下拿出兩根紙棒,先看看這兩根紙棒有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細)下面我要請小朋友來聽口令舉紙棒。老師說,請把粗(細)的紙棒舉起來?纯葱∨笥涯懿荒芘e對!

        將粗的紙棒放到粗的桶里,將細的紙棒放到細的桶里。

        2、找找身上哪個地方粗,哪個地方細。

        小朋友很能干,現(xiàn)在我們在自己身體上找一找不同粗細的`地方吧。我們身上有手啊、腿啊、脖子、腰等很多地方都可以比。

        三、感知寬窄。

        師:生活中的物體,有的大一點,有的小一點,有的粗一些,有的細一些。除了這些,物體還有其它的特點呢?

        1、聽兒歌,我們在兒歌中找一找。

        教師說兒歌:"馬路寬寬汽車跑,小道窄窄田間繞。"師:你聽到什么是寬寬的,什么是窄窄的。

        師:寬寬的馬路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讓小朋友用動作表示出寬寬的)師:在寬寬的馬路上,比如我們家鄉(xiāng)南北大河的路,有很多汽車在路上都可以一起開。

        師:出示小路,可是這條路呢,車一多,一擠,就要倒在旁邊的田里了。

        一起說一說,哪條路寬,哪條路窄。"馬路寬寬,小道窄窄。"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比較粗細。

        出示圖五,兩條圍巾:哪一條圍巾寬,哪一條圍巾窄?

        出示圖六,兩本書:哪一本書寬,哪一本書窄?

        出示圖七,三張椅子,哪一張最寬?

        出示圖八,三把尺子,哪一把尺窄?

        3、鞏固。聽口令舉紙條。

        師:請小朋友從小椅子底下拿出彩色的紙條,先看看這兩個紙條有什么不同?(一個寬,一個窄)下面我要請小朋友來聽口令舉紙條。老師說,請把寬(窄)的紙條舉起來。看看小朋友能不能舉對!

        將寬的紙條放到寬的簍子里,將窄的紙棒放到窄的簍子里。

        四、練習鞏固

        1、圈起來:請1、2、3、4組的小朋友圈出每組中粗的和寬的物體。

        2、打鉤:請5、6、7、8組的小朋友將每組中粗的和寬的物體打鉤。

        3、使用鉛筆請注意安全。

        幼兒分組進行習題鞏固,教師巡回指導。

        五、結束活動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的物品比較寬,比較窄,比較粗,比較細,請小朋友們到外面去找一找,比一比,說一說。

        教后反思

        設計的故事情境可以貫穿整個活動,投入的學具要明顯區(qū)分粗細和寬窄,這樣便于幼兒比一比,說一說。幼兒操作完之后,可以請先完成的小朋友坐位子上嘴里說一說,這樣既鞏固所學知識,又能避免幼兒亂串的現(xiàn)象。

      【小班數學教案我們來比一比】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教案《小手比一比》02-06

      小班數學教案小手比一比02-02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比一比01-30

      小班數學比一比教案11-24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比一比誰多誰少》附反思04-05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說一說》03-29

      小班我們是朋友教案11-22

      一年級數學教案比一比04-04

      一年級數學教案:比一比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