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曹劌論戰(zhàn)》教案 推薦度:
- 高中文言文《游褒禪山記》優(yōu)秀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文言文教案(精選14篇)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許多人都接觸過很多經(jīng)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為了讓更多人學習到文言文的精華,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文言文翻譯常見誤區(qū)
2、學習文言文翻譯要求和翻譯方法。
學習重點:1、2
教學時數(shù):2
教學過程:
一、導入能理解并翻譯淺易的文言文中的句子。
這是文言文學習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個知識點。盡管我們平時很重視文言文翻譯的訓練,但同學們翻譯的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與“信、達、雅”的標準相對照尚有很大差距。從句意理解上看,或者整個句子理解錯誤,或者個別詞語認識有誤,都不同程度地影響整篇旨意的準確把握。從翻譯方法上看,許多學生不能堅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致使譯文只反映原文大意卻破壞了原文的語言風格。文言文翻譯如何實現(xiàn)“信、達、雅”的目標?除了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之外,還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
二、考點闡釋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首先,注意以下幾點:
①在全文中理解句子。要整體把握全文,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情感傾向,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诔浞掷梦难晕闹械呐疟染洹ε季、并列結(jié)構(gòu)來理解句意。
③對復雜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點句子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理枝葉;或抓住關(guān)聯(lián)詞語,分析句與句之間的關(guān)系。
④調(diào)動已有的教材知識,進行比較推斷,幫助理解。
★文言文翻譯要求:信、達、雅
1. “信”是指譯文的準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于原文,如實地、恰當?shù)赜矛F(xiàn)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即譯文不歪曲、不遺漏、不增譯。
2.“達”是指譯文的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暢,沒有語病。
3.“雅”是指譯文的優(yōu)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優(yōu)美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在文言文翻譯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在具體翻譯時,對文言文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yīng)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達,還應(yīng)該用意譯作為輔助方法,使句意盡量達到暢達、完美。
三、翻譯常見誤區(qū)
錯譯。主要表現(xiàn)在實詞、虛詞和句式的運用方面。
譯錯詞義;煜龑嵲~的古今意義和詞類活用規(guī)律,忽視多義詞的義項選擇,不熟悉詞的通假現(xiàn)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識,都會導致錯譯實詞。例如:沛公軍霸上 譯成:沛公劉邦的軍隊在霸上
文言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實詞及虛詞以的用法。
3.掌握對比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通過對比表達自己觀點的寫作手法。
2.倒裝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教學準備
學生利用工具書,讀準字音,大體上把握文章內(nèi)容。
設(shè)計思路
這篇文章字詞難度不大,除了一些重點詞句,其他都比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開篇提出嗜學,然后圍繞這個中心詞,層層展開,并采用對比法,點明求學應(yīng)有的態(tài)度和精神。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的基礎(chǔ)上,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子,然后,由字詞理解到內(nèi)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觀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要貫穿朗讀,以朗讀帶動文章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孟子也說:夫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都說明了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于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板書課文標題。)
二、介紹作者和作品
1.介紹作者。
(學生自己介紹,教師補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開國文臣,明初文學家。他年少時受業(yè)于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晉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為翰林院編修,因為身老不仕,隱居龍門山著書。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學提舉,讓他為太子講經(jīng),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
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后因長孫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著有《宋學士集》。
2.介紹本文的體裁特點。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zhì)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
三、朗讀全文,并疏通疑難字詞的讀音
要求學生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
嗜學(shi4) 怠(dai4) 叩問(kou4) 綺秀(qi3)
四、學生自由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五、學習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
2.學生分組討論翻譯文句。
3.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字詞或短語。
(1)余幼時即嗜學:我從小就愛好讀書。
(2)弗之怠: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之:指抄書。
(3)碩師:大師,對學者的尊稱。
(4)先達:有地位有聲望的前輩。據(jù)有關(guān)資料來看,可能是指黃晉。
(5)未嘗稍降辭色:態(tài)度一直嚴肅。辭色:語言和臉色。
(6)援疑質(zhì)理:援疑,提出疑難;質(zhì)理,質(zhì)詢道理。
(7)蓋余之勤且艱若此:蓋,句首發(fā)語詞。我求學時辛勤艱苦的情況大體就是這樣。
4.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寫出自己學習時的困難條件的?請引用原文的關(guān)鍵詞語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么?
(4)根據(jù)課文,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作者求學時候的情景。
(學生分小組討論。)
要點提示:
(1)講述作者本人求學的艱難和用心之專。 、
(2)主要體現(xiàn)在借書抄錄、衣食粗劣、生活簡樸、跋涉艱難等方面。主要語句有:
、倜考俳栌诓貢,手自筆錄,計日以還。②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③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④余則綿袍敝衣處其間。
(3)作者認為,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學生描繪,一是檢查學生對課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準確描述出來,必須理解文句的準確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再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二是要學生體會作者求學艱難,從而感受到自己求學的幸福。
六、領(lǐng)會文章寫作上的基本特點
本文在寫作上,注意了記敘、描寫、議論三者的自然結(jié)合。
本文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有些地方適當?shù)丶右凿秩竞兔枥L,使文章增添了文采,顯得更加生動具體。比如,寫到百里之外向碩師名人求教的情景,寫了周圍的環(huán)境,寫了先達的表現(xiàn),寫了自己求教時的謙虛恭謹。文字簡潔,而人物神情躍然紙上。又如寫奔走途中的艱難,寥寥數(shù)語,情態(tài)畢現(xiàn)。寫同舍諸生的服飾華貴,采取了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更襯托出作者的樸素與艱苦。
七、拓展探究
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yīng)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tài)度和從師尊師方式?寫成發(fā)言材料,下節(jié)課交流。
八、布置作業(yè)
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
2.背誦課文。
一、關(guān)于序古人送別時,往往以詩相贈,有時還給這些詩寫上一篇序,以介紹有關(guān)情況。唐初以后,單獨寫的臨別贈言的文章,也叫序,內(nèi)容多是勉勵、勸慰兼抒發(fā)自己胸臆,或?qū)δ呈掳l(fā)表自己的見解,又叫贈序(和書序不同)。本文就是明代的名士宋濂寫給同鄉(xiāng)晚輩的一篇贈序。我們學過的《(指南錄)后序》是一篇書序,書序是寫在書的前面或后面,意在交待成書的過程、背景等。
二、明初散文
明代初期的散文作家大都經(jīng)歷了社會動亂,對治亂興亡的體驗較深,因此創(chuàng)作比較貼近現(xiàn)實。這個時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宋濂、劉基、方孝孺等。
宋濂是開國文臣之首。他堅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經(jīng)師古,強調(diào)辭達,注意通變,要求因事感觸而為文,所以他的散文內(nèi)容比較充實,且有一定的藝術(shù)功力。劉基則詩文兼長。散文長于議論,風格古樸豪放,鋒利遒勁,且富于形象性,《郁離子》《賣柑者言》可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學生,繼承了宋的文統(tǒng)與道統(tǒng),且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潑辣,如《蚊對》《指喻》等。
文言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學奕》是一篇敘事明理的文言文,選自《孟子告子》,講述了圍棋高手弈秋教兩個學生學下圍棋,因兩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同,二人學習結(jié)果也迥異不同的故事。告訴人們,并不是他們的智力有別,而是后者不用心學習,三心二意,自然學不好知識。故事告誡人們學習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課文文辭凝練,寓意深刻,是孟子的傳世名篇。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的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zhí)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jù)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學情分析】
《文言文兩則》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也是小學生第三次接觸文言文。盡管學生以前接觸了兩篇文言文,對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學習方法已有了接觸和了解,但前兩篇相比本文來說比較淺顯。因為文言文與現(xiàn)代白話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因此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從理解課文內(nèi)容方面看,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并不難理解,難點在于讓學生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確地斷詞句把句子讀通順。
【教學目標】
1.學習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課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節(jié)奏停頓得當、講究抑揚頓挫。
3.理解重點詞句,能從課文中領(lǐng)悟道理。
4.對文言文產(chǎn)生一定興趣,并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生根據(jù)注釋讀懂課文內(nèi)容,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教法學法】
范讀示范法、朗讀指導法、點撥探究法、情境教學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
2.學生預(yù)習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引讀“單元導讀”。
1.了解單元學習重點。
2.提示學期學習重點。
二、簡介孟子,導入新課。
1.出示名言,指名朗讀。
“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薄ⅰ疤鞎r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師問:大家知道這些句子出自何處嗎?(《孟子》)
你對孟子這個人又有哪些了解?(學生交流、教師補充。)
2.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孟子的一篇經(jīng)典之作——《學弈》。(板書課題)
“弈”字是什么意思?“學弈”呢?
三、范讀引領(lǐng),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對個別難度的句子,對照譯文多讀幾遍。同時圈出難理解的詞語,在相應(yīng)的地方標上注釋或記號。
2.解決生字詞。
ì hóng hú zhuó fú ǐ
學 奕 鴻 鵠 弓 繳 弗 若 之 矣
3.教師范讀。要求:邊聽邊想老師在讀這篇文言文時與平時讀課文有什么不同?老師讀的和你們讀的有什么不同?
總結(jié):老師讀的速度比較慢;在句中的停頓比較多;讀出了不同句式的語氣。
4.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通過指名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練讀,解決學生學習文言文難度通順的困難。
四、研讀探究,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提出疑問,討論解決。
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是什么意思?這句話中的“之”是指哪個人?“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yīng)讀第四聲;然,這樣等。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4.同桌互講故事內(nèi)容。
五、再讀課文,體會道理。
1.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課文,想一想兩個人各是怎樣學下棋的?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學得結(jié)果怎么樣?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3.學習的結(jié)果不同是智力的問題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六、再讀課文,總結(jié)學法。
1.自由讀課文,試著背誦。
2.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學習這篇課文的?
總結(jié):多朗讀----看注釋----懂句意----釋全文----明道理
七、作業(yè)超市。
自選其二:
1.抄寫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分小組、分角色表演課本劇。
3.選讀“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淺顯易懂、故事性強的文言成語故事,并嘗試用學過的方法學習。
第二課時
一、品讀名句,激趣導入。
1.出示孔子名句:“三人行,必的我?guī)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p>
你們知道這兩句話是誰說的嗎?(孔子)
2.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guān)孔子的資料。
孔子名丘,山東曲阜人,春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鬃咏踢^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賢者七十二人,可謂學識淵博,可他也曾被難住過,想不想知道是誰,用什么問題把他難住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中的第二則文言文。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梳理學法,自學課文。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對弈》的?
一是要多讀課文;二要結(jié)合注釋理解句意;三要把句意串起來讀懂全文;四要明白一個道理或意境。
3.學生自學課文。
三、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yōu)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兒:
2.交流共議。
、倏鬃訓|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東游:向東游學。 辯斗:辯論,爭論。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么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么原因。
師追問:關(guān)于這句話,你還了解什么?
預(yù)設(shè)生答:全文總起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出場人物有三個:孔子和兩個小孩
孔子虛心,不恥下問;兩小兒的`辯論很精彩,連孔子都吸引了。
指導朗讀:你想怎樣讀這句話?指兩生讀,評價,自讀。
、谝粌涸唬何乙讶帐汲鰰r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以:認為。 去:離。 日中:中午。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到了中午時候遠。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中午的時候近。
引領(lǐng)學生理清兩個小兒的觀點。相機板書:
、垡粌涸唬喝粘鎏幋笕畿嚿w,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近者大而遠者小乎?
一兒曰:日出處蒼蒼涼涼,及其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及:到。 盤盂:盛東西用的器皿。 為:原因。 探湯:把手伸進熱水里。
理清兩個小孩各自的理由,教師完善板書:
日始出 日中
一兒 近 (大:如車蓋) 遠 (。罕P盂)
一兒 遠 (冷:蒼蒼涼涼) 近 (熱:如探湯)
他們分別從什么角度說的?(視覺和感覺)一個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一個認為初升時離人遠。同樣的事物太陽,兩個小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了不同的結(jié)論?磥,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jié)果也就不一樣。
、芸鬃硬荒軟Q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決:判斷。 孰:誰。 汝:你。 知:知識。
整句話的意思說,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多呀?
師:孔子被尊稱為圣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對兩個小兒關(guān)于太陽遠近的辯論,竟然不能決也。你怎么看這個問題?(從“兩千多年前,人們的科學還不夠發(fā)達,對于宇宙的探索還不夠深入,不知道情有可原!薄皩W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很了不起!薄叭朔巧,孰能無惑?就是淵博與孔子,也一定有自己不知的知識。)
四、再讀課文,體會道理。
1.朗誦課文,看哪組能讀出古文韻味。
2.通過這篇古文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jù)?鬃又t虛謹慎,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jié)果就不一樣。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五、作業(yè)超市。(自選三項完成)
1.練習有感情背誦課文。
2.你贊同哪一個小兒的觀點,請你用科學知識說明你的觀點。課后查一查相關(guān)資料吧。
3.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nèi)容,看哪組理解得好
4.推薦幾篇文言文自學,《精衛(wèi)填!贰杜畫z補天》等。
文言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其”字在文中有二十處之多大致可分為五種類型:
、僦甘敬~,相當于“那”“那個”“那些”。
、谌朔Q代詞,相當于“它”(他)。
、廴朔Q代詞,表領(lǐng)屬關(guān)系,作“它(他)的”講。
、苋朔Q代詞,活用為第一人稱,相當于“我”、“我們”、“自己”。
⑤語氣詞,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難道”。如“其孰能譏之乎”。
二、講讀課文第3段:
。ㄒ唬⿲耄旱诙卧攲懹魏蠖吹慕(jīng)過,著重寫在力尚足、火尚足明的情況下,竟隨“怠者”而返的遺憾心情。還有前洞與后洞的對比,都為第3、4段的議論打下伏筆。
1.提問,回答第2自然段的層次。
第一層:開頭到“遂與之俱出”記游洞經(jīng)過。
第二層:“蓋余所至”到段末,追記后洞中所見并表達遺憾的心情。
。ǘ┲该首x、口譯第3段:
重點掌握如下詞、句:
1.一詞多義:
。1)“觀”:
①觀察、看。“古人之觀于天地……”
、诰跋。“非常之觀”。
③建筑物的一種,讀 ,“大王見臣列觀”。(《廉頗簡相如列傳》)
(2)“得”:
、倌軌。“不得極夫游之樂”。
②心得、收獲。“往往有得”。
、廴谇!芭c公甚相得”。
④得到,獲得!澳车冒搜伞。(③、④均《王忠肅公翱事》)
。3)“夷”:
、倨教。“夷以近”。
、阽P平、削平!敖癫佘弦拇箅y”(《赤壁之戰(zhàn)》)。
、畚覈糯鷮ι贁(shù)民族及外國的一種蔑稱!澳蠐嵋脑健。(《隆中對》)
(4)“相”:
、賻椭⑤o佐,讀 !盁o物以相之”。
②宰相、丞相,讀!安匐m托名漢相”(《赤壁之戰(zhàn)》)
、刍ハ,讀 !白湎嗯c歡!埃ā读H商相如列傳》)。
。玻沤癞惲x:
“非!保罕疚牧x為“不尋常”、“非同一般”,是兩個詞。如:“非常之觀”。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表程度的副詞。
3.虛詞:
“以”:作介詞用:
、僖、由于!耙怨势浜竺弧U”’。
、谟脕、拿。“
無物以相之”。作連詞用,相當于“而”
。孩俦聿⒘!半U以遠”。
、诒沓薪印!坝缮揭陨稀。
。矗渥樱
。1)“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雙重否定句,強調(diào)“志”的重要。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中間省略了“而不至”之類的話,翻譯時要補出,否則意思不連貫。
。ㄈ┮龑W生討論以下問題:
(l)教師范讀并穿插評點。
。2)
、賳枺汗糯斡浿袑懜惺埽S靡痪湓拋砀爬ㄈ牡闹髦,例如《醉翁亭記》末段,“太守之樂其樂”“醉能同其樂”二語便是該文的主旨。說說本文的主旨可用哪句話來概括。
對學生回答的不同答案稍加討論,對不確切的應(yīng)作分析,然后總結(jié),作者此次游褒禪山的主要目標是游洞,他的主要感受由此而生。因此主旨是:“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②問:作者說“不能至”是針對什么說的'?
不能到達洞的深處,見不到“非常之觀”。
、圻@本來是件有“悔”的事,為什么作者又說“可以無悔”呢?
因為已經(jīng)“盡吾志”了。
④“盡吾志”是什么意思?
為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小結(jié):“盡吾志”是這句話的要害。
(3)
、佟氨M吾志”這句話跟前段記游中哪句話是前后照應(yīng)的?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凇皹O夫游之樂”是針對什么說的?
至洞之深處。
、蹫槭裁吹搅硕吹纳钐幉拍堋皹O夫游之樂”呢?
從“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可以看出,再看下文“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也表明了這樣的意思。
、茏髡摺盎凇钡恼嬲蚴鞘裁矗
隨之止。
小結(jié):“隨之止”是放棄自己的意愿,不做最大的努力而屈從別人,這正是本句的要害。
。ㄋ模┛偨Y(jié):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間的辨證關(guān)系,強調(diào)了“力”與“物”這兩個客觀條件的作用,又強調(diào)了“志”這個主觀因素的關(guān)鍵作用,強調(diào)只要盡己之志,雖然不能達到目的,亦可“無悔”、“無譏”,作者在這兒所論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學處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業(yè)之道。從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啟發(fā)?能不能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學習談一下。
三、講讀第4段:
(一)指名朗讀、口譯。
重點掌握如下詞、句:
。保辉~多義:
。1)“悲”:
、俑袊@、嘆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②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郯z!坝啾,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說》)
(2)“勝”:
、俦M 。“何可勝道也哉”。
②能承擔,禁得起, 。“沛公不勝杯構(gòu)”(《鴻門宴》)。
③優(yōu)美的, !坝栌^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
、軇倮, 。“終不能加勝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玻~性活用:
。1)“謬”:弄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后世之謬其傳……”
。2)“傳”:流傳下來的文字,動詞活用為名詞。“后世之謬其傳……”
。ǘ┮龑W生討論如下問題:
(1)教師范讀,提問“古書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話相照應(yīng)?
其文漫滅。
(2)“后世之謬其傳”又是跟哪句話相照應(yīng)?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3)這樣說來,這兩句話是不是專指碑文字跡模糊和“花山”被誤傳為“華山”這兩件事說的呢?為什么?
不是,它既是專指,又是泛指,而且重在泛指。
從“何可勝道也哉”中,看出它是泛指文字流傳或刊印的訛誤。
小結(jié):這就是從個別引申出一般的寫法,也表現(xiàn)了作者的闊大胸襟,看問題有思想高度。
四、講析第5段:
這一段是補敘,交代同游者籍貫、姓名和寫作本文的時間并署名。思考:同游者的姓名沒有出現(xiàn)在正文里,而是記在這段文字中,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提示:能使行文簡潔,避免橫生枝節(jié)。
五、問題討論:
本文的記敘部分和議論部分是怎樣緊密聯(lián)系的?(試從①過渡銜接;②兩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應(yīng);③游山與治學處世兩者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三方面思考)
提示:
、賰刹糠种g使用了過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極夫游之樂”開啟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嘆焉”緊承上文,領(lǐng)起全段,使前后銜接,過渡自然。
、谖淖稚锨昂蠛魬(yīng),意思貫通,起照應(yīng)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和“其下平曠……記游者甚眾”;“險以遠,則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好游者不能窮”、“來而記之者已少”;“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和“其見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隨以止”和“遂與之俱出”;“可譏”和“人咎”;“在己為有侮”和“悔其隨之”;“仆碑”和“有碑仆道”;“古書之不存”和“其文漫滅”;“謬其傳”和“音謬”。前文的記敘正是為議論部分埋下伏筆,使議論有依據(jù)。議論部分是記敘的深化,是從具體事物中悟出來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圩髡甙阎螌W處世比作游山,抓住它們之間的共同點:都必須具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態(tài)度。
六、全班齊讀課文。
七、布置作業(yè):
解釋下列句中的虛詞:
1.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之”字:
(1)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魚蟲、鳥獸,往往有得
(2)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3) 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
(4) 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
(5) 至于幽暗昏惑無物以相之
(6) 其孰能譏之乎
(7) 此余之所得也
2. 解釋下列句中的“其”字:
、僖怨势浜竺话U(那,代指慧褒埋葬的時間。)
②距其院東五里(那,代指慧空禪院)
③獨其為文猶可識(它,代仆碑)
、軉柶渖睿瑒t其好游者不能窮也,(它,代穴;那些,代指游客)
、萆w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那,代指后洞;那,代指游客)
、抻嘁嗷谄潆S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自己,代作者)
、咭云淝笏贾疃鵁o不在也(他們,代指古人)
、嗥涫肽茏I之乎(難道,表反詰)
3. 解釋下列句中的“以”字:
、佟耙怨势浜竺弧U”’。( 作介詞用:因、由于。)
② “無物以相之”。 ( 作介詞用:用來、拿。)
③“夫險以遠”。(作連詞用,相當于“而”,表并列。)
、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作連詞用,相當于“而”,表修飾。)
文言文教案 篇5
知識和能力
1. 分析中考說明文言文閱讀要求,讓學生了解考點。
2. 以中考考點為綱,帶領(lǐng)學生復習兩課要點。
過程和方法:
1、以四個板塊為線,通過問答法、練習法、表格整理法對兩課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
2、明確文言文復習思路,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考點自主復習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古代明君賢臣為了國家大事敢于進諫、從諫如流的精神,激發(fā)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文言實詞復習整理。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考點自主復習的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問答法、練習法、表格整理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導入語:同學們已經(jīng)復習了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四篇課文,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復習第六單元的兩篇文言文——《曹劌論戰(zhàn)》和《鄒忌諷齊王納諫》。(板書:復習內(nèi)容 《曹劌論戰(zhàn)》《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明確考點和課堂環(huán)節(jié)
文言文考點:文學常識、名句默寫、實詞虛詞、節(jié)奏斷句、語句翻譯和內(nèi)容理解。
教學環(huán)節(jié):背默板塊——譯釋板塊——整理板塊——理解板塊
三、背默板塊
1.合上課本,齊答:《曹劌論戰(zhàn)》選自________,《鄒忌諾諷齊王納諫》選自___________。
2.表格比較記憶:
書 名 作 者 體 例 別 名 記事年代
《左傳》 (相傳)左丘明 編年體 《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 春秋時期
《戰(zhàn)國策》 劉向 國別體 《國策》 戰(zhàn)國時期
3.學生背誦《曹劌論戰(zhàn)》。
4.布置課下檢查《鄒忌諷齊王納諫》。
5.當堂默寫課內(nèi)名句。
3.核對答案,訂正錯別字。
四、譯釋板塊
1.指導翻譯釋詞的方法。
2.示范釋譯詞句。
例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練習翻譯。
○1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2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五、整理板塊
1.整理課內(nèi)通假字。
通 假 讀 音 詞 義 例 句 出 處
3. 動手整理課內(nèi)古今異義詞。
4. 一詞多義詞整理復習。
六、理解板塊
提出兩課內(nèi)容中重點問題,學生思考口答。如果有難度,可以展開討論。
(1)《曹劌論戰(zhàn)》一文的文眼是“遠謀”二字,曹劌的遠謀表現(xiàn)在哪里呢?
。2)曹劌入見,問“何以戰(zhàn)”,魯莊公擺出三個條件,曹劌否定了前兩條,肯定了最后一條,原因是什么?
。3)鄒忌勸諫齊威王的'策略,高明在何處?
七、課堂總結(jié)
這一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文言文《曹劌論戰(zhàn)》和《鄒忌諷齊王納諫》,圍繞中考考點,我們以四個板塊復習了文學常識、課文背默、實詞用法、文句翻譯和內(nèi)容分析。文言語句節(jié)奏的劃分,重點虛詞用法歸納,我們將在第二輪復習文言文專題時進行。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更多的復習任務(wù)還要請各位同學課下完成,請同學們運用課堂上學的復習方法,課下有步驟地復習,力爭讓第一輪復習落到實處,夯實基礎(chǔ),減少中考中文言古詩部分丟分現(xiàn)象。
八、作業(yè)
1.以表格形式整理本冊八課文言文中的17個通假字。
2.記憶復習一詞多義表格中涉及這兩課的32個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3.以四個板塊的步驟復習《愚公移山》。
九、板書設(shè)計
復習內(nèi)容 《曹劌論戰(zhàn)》《鄒忌諷齊王納諫》 釋詞原則 詞不離句 句不離篇
課堂板塊 一、背誦默寫 二、解釋翻譯 翻譯原則 直譯為主 意譯為輔
三、歸納整理 四、內(nèi)容理解 例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十、課后反思
文言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囊螢夜讀》。
3.理解文章每句話的意思,體會人物美好的學習品質(zhì)。培養(yǎng)勤奮學習、持之以恒的精神。
。劢虒W重難點]
理解文章每句話的意思,培養(yǎng)勤奮學習、持之以恒的精神。
。劢虒W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說說你們知道哪些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懸梁刺股、鑿壁偷光、牛角掛書)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兩則古人刻苦學習的動畫片。(視頻播放動畫片《囊螢夜讀》和《鐵杵成針》,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兩篇文言文。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則——《囊螢夜讀》。(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yù)習情況,學習生字詞(第一則)
1.人物簡介:車胤(yìn)(約333年—401年),字武子,湖北公安縣人。東晉大臣。為人公正,不畏強權(quán),后為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逼令自殺。
2.初讀課文,引導學生查工具書正音正字。
3.出示要求學生會認的字,指導學生正確朗讀。
恭(gōng)勤(qín)焉(yān)
4.出示要求學生會寫的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
囊螢恭勤博貧焉
點撥:“囊”,上中下結(jié)構(gòu);“恭”,部首是“”,不要錯寫成“水”或“氺”!扒凇弊笙率莾蓹M、一豎一提,不要寫作一橫、一豎、一提。
5.請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課文,看誰讀得既正確、流利,又有節(jié)奏。
。1)朗讀提示: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2)自己讀,同桌互讀。
三、討論,理解文言文大意
1.先讓學生結(jié)合注釋自學,再小組討論。教師明確要求:
(1)默讀文言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難懂的詞語或句子。
預(yù)設(shè):
。1)得:買得起。盛:裝。以夜繼日:與我們今天常用的成語“夜以繼日”的意思相同,都是指用夜晚的時間接上白天的時間,日夜不停地學習,該成語出自《莊子·至樂》中的“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
。2)大意:晉代人車胤肅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識廣博,學問精通。(他)家境貧寒,不能經(jīng)常得到燈油(點燈,以便在夜晚讀書)。夏天的夜晚,(車胤)就用白色薄絹做成(透光的)口袋,裝幾十只螢火蟲當作燈來照著書本,在夜晚接著白天學習。
四、深入探究
1.分析人物品質(zhì)。
。1)談?wù)勀銓θ宋锏目捶。(要求:先自己思考,再小組交流)
課件出示:我讀出了( )的車胤。
(2)教師歸納:我讀出了(謙遜有禮、勤奮、聰明好學、不怕吃苦)的車胤。
2.談啟示。
。1)出自這篇文章的'成語是什么?你知道它的意思嗎?(同桌交流)
囊螢映雪。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著看書,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后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2)這個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教師歸納:無論環(huán)境有多么惡劣,我們都要勤奮苦學。
五、創(chuàng)編故事
車胤是怎樣在螢火蟲微弱的光下勤奮夜讀的?想象當時的情景創(chuàng)編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第一則文言文中的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二則文言文——《鐵杵成針》,看看又有什么新的收獲。
二、認識生字,讀通課文
1.明確要求:請大家自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赏ㄟ^查字典或同伴互讀的方式認讀生字。
2.全班交流識字方法,教師相機點撥。
3.檢查朗讀,指導學生將句子讀通順。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碧/感其意,還/卒業(yè)。
三、討論,理解文言文大意
1.先讓學生結(jié)合注釋自學,再小組討論。教師明確要求:
。1)默讀文言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難懂的詞語或句子。
預(yù)設(shè):
(1)媼:年老的婦人。還卒業(yè):回去完成了學業(yè)。
。2)大意: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人說唐朝大詩人李白少年時在山中求學,因長期讀書沒有成果,打算放棄。渡過了這條小溪,看見河邊有一位老婆婆,正在石頭上磨一根很粗的鐵棒。李白問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的針!崩畎妆凰囊庵靖袆,回去完成了學業(yè)。
四、深入探究
1.分析人物品質(zhì)。
。1)談?wù)勀銓θ宋锏目捶。(要求:先自己思考,再小組交流)
課件出示:我讀出了()的李白。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我讀出了(好問的、有毅力的、持之以恒)的李白。
2.談啟示。
。1)小組交流:這個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教師歸納:“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們做事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
。2)積累與學習有關(guān)的成語故事,并說說自己從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五、創(chuàng)編故事
1.在學習的過程中,李白也有想放棄的時候,他是如何做的呢?想象當時的情景創(chuàng)編故事。
2.寫完后小組交流,推薦優(yōu)秀作品全班展讀。
六、拓展延伸
韋編三絕:孔子到了晚年,喜歡讀《周易》。春秋時期沒有紙,字是寫在一片片竹簡上的,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必須用熟牛皮(韋)編成繩子把這些竹簡編聯(lián)在一起才能閱讀。平時卷起來放著,看時就打開來!吨芤住肺淖制D澀,內(nèi)容隱晦,孔子就翻來覆去地讀,這樣讀來讀去,把編聯(lián)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是不滿意,說:“如果我能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內(nèi)容了!
。劢虒W反思]
《文言文二則》由兩篇短小的文言文組成,內(nèi)容勵志,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先抓住字詞解釋和翻譯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結(jié)合注釋自己疏通文意,便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上課時,我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jié)合,完成對人物的評價。在談受到的啟示等環(huán)節(jié),我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我還注重學以致用和自由創(chuàng)作,比如成語造句,故事創(chuàng)編,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不足之處:學生對成語的積累很少,以后要多培養(yǎng)學生多讀書的習慣。
文言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7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曝”、“湯”,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3.能借助注釋,結(jié)合資料袋,用自己的話講一講《伯牙鼓琴》故事。
4.借助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文章特點,懂得關(guān)注生活、真誠待人。
【教學重點】
1.學生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疏通文意,把握整個故事情節(jié)。
2.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故事。
【教學難點】
1.品味語言,明確“知音”的真正內(nèi)涵,且能感悟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2.抓住關(guān)鍵句子,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7個生字,熟讀文言文。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課文內(nèi)容。(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筆順動態(tài)演示朗讀音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伯牙鼓琴圖》。
同學們,咱們看圖畫中左邊這位正聚精會神挑指彈琴,有奴仆侍奉左右,一看則知他必是俞伯牙了,而右邊這位身著粗布大衣,拈須靜聽,滿臉沉醉的必是鐘子期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讓這二人如此醉心的音樂是什么嗎?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走進課文《伯牙善鼓琴》去細細聆聽吧!
二、相關(guān)資料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于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干,以道家理論為基礎(chǔ),以名、法、墨、農(nóng)、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于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主要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 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俪鍪編值男略~,讓學生認讀。
善哉 巍巍乎 絕弦 錦囊玉軸 曝曬 謬矣
(重點指導生字 “哉”為平舌音;“軸”為翹舌音。)
。2)學習多音字:曝(pù bào)
練 ①讀句子,找發(fā)現(xiàn)。
今天中央電視臺曝光了一家違法煉油的黑作坊。
、谧x一讀:烈日曝(pù)曬下的她,那張臉早已黑紅黑紅的了,卻仍然要尋找最佳拍攝角度,生怕曝(bào)光。
。3)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4.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伯牙鼓琴》文章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書戴嵩畫!分v杜處士曬著名畫家戴嵩的畫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
四、學習“會寫字”
哉 巍 弦 軸 錦 曝 矣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jié)構(gòu)、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軸、曝”,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巍”上下結(jié)構(gòu),上小下大!霸铡卑氚鼑Y(jié)構(gòu)。)
。2)老師范寫,重點指導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哉”和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曝”,學生練寫。
哉:半包圍結(jié)構(gòu),土字扁寬、下橫要長,斜鉤在下橫的靠右位置、要長、右上角有一點。
曝: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左邊日字要窄小、右上邊日字要扁窄,中間是個共,下邊與水字不同。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五、學習《伯牙鼓琴》
。ㄒ唬┬〗M合作,疏通文意
1.學生先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獨立翻譯,畫出文中遇到的自己不理解的重點字、詞或短句,提出并在班上解答。(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發(fā)揮學生互幫互助的學習方法)。
2.教師再出示文中重點字詞,請學生解答。(出示課件,并將重點字詞以紅字突出)
3.以四人為一小組,合作討論翻譯,小組長做好記錄。
4.抽查兩個小組班上翻譯,再出示譯文參考。
。ǘ┢纷x課文,感悟“知音”
1.再次齊讀課文,思考文章中有一個詞說明了俞伯牙和鐘子期在音樂上均有造詣的是哪個字,這個字出現(xiàn)在文中哪一句?
生:善(擅長、善于)。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2.俞伯牙善于彈琴,并且琴藝超群,那么在文中又表現(xiàn)在哪里呢?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生:他能通過琴聲把自己心里想的東西表達出來。
3.那么樵夫鐘子期“善聽”,又表現(xiàn)在哪里呢?請用文中語句回答。
生: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琴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
4.那么文中的哪些句子直接道出子期堪稱伯牙的“知音”呢?
生: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
5.“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其中的“念”與文中哪個字意思相同,具體是什么意思呢?
生:“志”,意思都是意念,想。
師:是的,這句話就是說伯牙的所志所念所想,鐘子期都能領(lǐng)會。那么鐘子期是通過什么領(lǐng)會的呢?
生:琴聲。
師:對,是琴聲,那他究竟從琴聲中聽到了什么呢?同學們請看(出示圖片——泰山)
老師引讀: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l能告訴老師泰山有什么涵義嗎?
生:志向,抱負。
師:非常好!是的,高山是志向的象征,大家還記得那首詩吧,飛來峰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師:子期從高山中聽到了伯牙的志向,又從流水中聽到了什么呢?咱們來看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江河是指胸懷。
師:非常好,江河是“洋洋”的,盛大的寬廣的,如同一個人的胸懷,這讓我們不禁想到那個東臨碣石的英雄曹操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感嘆:
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師:這是多么寬廣的心胸!而俞伯牙隱藏在琴聲里的心意就這樣被鐘子期心領(lǐng)神會,大家說他們是不是知音?你認為什么是知音呢?同桌討論一下。
明確: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小結(jié):“朋友滿天下,知音無一人”,俞伯牙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知音鐘子期,也正是如此,那一曲高山流水才得以流傳千古。
。ㄈ┩卣寡由,升華情感
1.出示《伯牙絕弦》最后一段: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體會俞伯牙失去知音鐘子期的悲痛心情,感悟世上知音的難得。
2.出示伯牙在鐘子期碑前留下的短歌,引導學生朗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3.了解文章出處《列子》一書;
4.讀一讀與“知音”有關(guān)的古詩句(出示課件):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六、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指讀,讀熟了課文,掌握了字音,學習了本課生字,理解了詞語含義,并掌握了識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另外,學完《伯牙鼓琴》,讓我們知道了《伯牙鼓琴》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贊揚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表達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時還向我們展現(xiàn)了音樂藝術(shù)的無窮魅力。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通過學習感受到伯牙與子期間的真摯情誼,明白“知音”的真正涵義,樹立正確友情觀。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下面我們復習一下這些詞語,請同學們來看看,這些詞語你都會讀嗎?
鼓琴善哉巍巍乎志在流水湯湯破琴絕弦
終身錦囊玉軸曝曬
2.昨天我們掌握了生字,學習了課文《伯牙鼓琴》。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文言文第二則《書戴嵩畫!贰
下面我們復習一下這些詞語,請同學們來看看,這些詞語你都會讀嗎?
鼓琴善哉巍巍乎志在流水湯湯破琴絕弦
終身錦囊玉軸曝曬
二、學習《書戴嵩畫!
。ㄒ唬┬〗M合作,理解文意。
1.出示小組學習要求。
。1)小組內(nèi)合作對照注釋,理解文言文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意思。
。2)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自由讀邊在難懂的字詞旁邊做注釋。
(3)小組內(nèi)將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
2.小組內(nèi)交流字詞句的含義。
3.呈現(xiàn)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
預(yù)設(shè)1:“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中“好”的意思。
師:“好”這里讀hào,是喜愛的意思。
預(yù)設(shè)2:“有戴嵩《!芬惠S,尤所愛”中的“尤所愛”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師:“尤所愛”是“尤其珍愛”的意思。通過這個詞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
預(yù)設(shè)3:“一日曝書畫”中的“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師:“曝”在文中的意思是曬太陽。
4.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借助課文注釋,小組內(nèi)合作,試著翻譯全文。
小組成員匯報,師適時出示:
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杜處士)尤其珍愛。他用玉做了畫軸,用錦囊裝起來,經(jīng)常隨身帶著。
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畫的是斗牛!斗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翹著尾巴在斗,錯了!”杜處士笑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yīng)該去問農(nóng)民,織布的事應(yīng)該去問女傭!边@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
【設(shè)計意圖】高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有一定的知識及方法的積累,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學生在組內(nèi)解決疑難問題,獲得更多的新知。呈現(xiàn)組內(nèi)“不能理解的問題”,通過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詞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借助注釋解釋全文的意思,就變得容易多了。
。ǘ┚氈v故事,言語實踐。
1.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的意思。指名說,教師隨時補充。
2.小組內(nèi)練講故事。
3.班內(nèi)展示。請兩名同學上臺講,提出要求,盡量變成自己的話說出來,加上動作和表情。
【設(shè)計意圖】講故事是學生對文本言語再現(xiàn)的過程,是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講出來,“了解文言文大意”的目標就落到了實處。
。ㄈ┚x課文,感受人物
1.默讀課文,思考:牧童是怎樣評價這幅畫?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見牧童的什么精神?
指名發(fā)言。
師出示課件呈現(xiàn)戴嵩《!穲D,并適時呈現(xiàn):
觀點:謬矣!
理由: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觀察、敢于向權(quán)威挑戰(zhàn)的精神。
2.處士面對牧童的話有什么表現(xiàn)?由此可見處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指名發(fā)言。
師適時出示:
表現(xiàn):處士笑而然之。
可見處士是一個敢于應(yīng)戰(zhàn)、樂于接受別人意見的人。
方法指導:成功的語言描寫總是鮮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動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獲得深刻的印象。
運用:結(jié)合鍾子期的語言,走進人物內(nèi)心,想象的畫面,體會音律美。讀一讀《書戴嵩畫!纺镣脑u價畫作的語言,想象場景。
3.帶著感情朗讀,讀出牧童的語氣。
全班齊讀: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繼續(xù)重視對文本的研讀,著重對短文中的兩個關(guān)鍵人物進行評價。尤其讓學生通過讀牧童的話,感受牧童善于觀察、敢于向權(quán)威挑戰(zhàn)的精神。此環(huán)節(jié)也為進一步探究文本蘊含的道理做好了鋪墊。
(四)再讀課文,領(lǐng)悟主題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哪句話揭示了這篇短文蘊含的道理?
2.生回答,師適時呈現(xiàn):
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3.結(jié)合這句話的意思,說說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課文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不能迷信權(quán)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fā),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
4.師:課文學到這里,誰能試著說說這篇課文的主題思想?
這篇文言文通過講述一個牧童指出大畫家戴嵩的《!樊嫷糜绣e誤的故事,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權(quán)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fā)的道理。同時也告誡人們要因事求人,不要做憑空想象的外行人。
【設(shè)計意圖】
課文簡短精悍,但卻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回味無窮的故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以問題做牽引,激發(fā)學生探究文本更深的內(nèi)涵,教師的點撥引領(lǐng),不僅讓學生層層深入,更體會到了短文蘊含的深刻道理,最后在此基礎(chǔ)上概括主題思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學習寫作方法
1.學一法:運用通感寫感受
通感就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轉(zhuǎn)移,“以感覺寫感覺”,也就是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zhuǎn)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2.舉一例:
本文“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說像大山一樣高峻,心目中有泰山的形象;“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時,耳中既有流水聲,眼中也有流水形,所以在以聲寫聲時兼有以聲喚起流水形的感覺。
3.練一練:反復誦讀后,我們也可以試著寫一寫。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參考: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
你笑得真甜!(笑聲是聽覺印象,笑的樣子是視覺印象,而“甜”是味覺印象。)
四、當堂檢測(選做)
本課推薦閱讀《兩小兒辯日》《“知音”馬思聰》。
課后反思
《伯牙鼓琴》《書戴嵩畫!肥堑谄邌卧膬善难晕摹T陂喿x和理解方面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有人曾說: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老師、學生與文本之間充分對話的一個過程,F(xiàn)將反思總結(jié)歸納如下:
一、老師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前提
老師與文本的對話,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備課,這是教學之前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越是充分,課堂教學就越是精彩。一堂精彩的課,老師的精心準備,老師與文本的充分對話,老師對文本的獨到理解是至關(guān)重要的前提條件。
二、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是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最主要的是就是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了解文本,形成他們對文本的獨到理解和認識。在這一堂課中,老師幾次設(shè)計了學生“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先是初讀,大致熟悉一下文言文,讓他們說說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時的感受。學生的回答不盡相同,但老師卻抓住對他們有利的一面進行引導,告訴他們文言文其實很有意思,學起來會很容易,很有趣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是讓學生邊讀邊理解,接下來老師告訴他們讀文言文的方法,應(yīng)該如何斷句,應(yīng)該怎么讀出輕重緩急來,師進行范讀,甚至領(lǐng)讀。最后讓學生模仿讀,學著讀。一堂課下來,學生從不會讀,讀不好,到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正是他們與文本有了充分對話的有力證明。
三、老師與學生的對話過程是閱讀教學的促進手段
在課堂上,老師應(yīng)該力求和學生進行最簡潔,最有效的課堂對話。在本堂課的教學中,老師的每一個問題都經(jīng)過了精心的設(shè)計和準備,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他應(yīng)該是對“課堂生成資源”具有極強的敏銳度,充分利用課堂上現(xiàn)有的“生成資源”來進行教學,語文課堂更容易出彩。本堂課中,有一個學生忘記了鐘子期的名字,在回答問題時說了一句“那個姓鐘的人”,引得學生哄堂大笑。老師就緊緊抓住了這一“生成資源”,相機提問:“是啊,鐘子期確實是姓鐘,那么,你們是否知道,伯牙姓什么呢?”結(jié)果,充分預(yù)習了課文,收集了相關(guān)資料的同學都知道了正確答案“伯牙叫俞伯牙,姓俞!,而另一部分同學則回答“姓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對這一課外知識也加強了記憶。
閱讀教學中,只要緊緊抓住老師、學生與文本三者之間的充分對話,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生氣勃勃,活力無限!
文言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以虛詞,實詞翻譯為切入口。
2.在學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一般原則、技巧的基礎(chǔ)上,加強基礎(chǔ)知識的鞏固,指導學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技巧。
【教學重點難點】
1.抓關(guān)鍵詞句(關(guān)鍵詞語、特殊句式),洞悉得分點。
2.借助積累(課內(nèi)文言知識、成語、語法結(jié)構(gòu)、語境等),巧解難詞難句。.
3.在學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一般原則、技巧的基礎(chǔ)上,加強踩點得分意識,以難詞難句為突破口,指導學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技巧。
【教學設(shè)想】
1.依據(jù)福建省考綱對文言文的要求著重落實18個虛詞和120個實詞的意思,4種文言句式的運用,常見的通假字的運用。
2.高考的文言文閱讀是源于課本而又高于課本的,作為高考的第一輪復習,由課內(nèi)拓展到課外,以課內(nèi)文段閱讀為材料進行復習,通過"積累--遷移--鞏固"的復習原則,逐一落實考點內(nèi)容。
3.在學生掌握了"信、達、雅"三字翻譯目標和"六字翻譯法"的基礎(chǔ)上,針對學生在文言翻譯中的盲點,力圖引導學生總結(jié)歸納出解決翻譯疑難的技巧,并通過訓練驗證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從而增強文言文翻譯的信心。
4.為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動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讓學生變換角色,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完成教學內(nèi)容,提高課堂復習效率。
【教學時數(shù)】
6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高考對文言文的要求及主要題型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高考文言文的幾種題型
2、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自己在翻譯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進入高考文言文閱讀古文翻譯專題的復習。文言文是對學生古漢語知識的綜合能力的考查。近幾年來,高考文言文翻譯題的分值基本保持不變,共計15分,設(shè)兩至三題選擇題,每題3分;設(shè)一道翻譯題,每題兩到三句,此題為9分。那么針對于這些題型,怎么做好復習呢?
二、考綱闡釋:
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能力層次均為B級。分別要求做到"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也為B級。這部分題目學生感覺難度最大。
三、文言文翻譯五步法:
1.先將古今漢語語義基本一致的地方抄寫下來,將比較容易理解的內(nèi)容對譯出來,然后將現(xiàn)代漢語無法翻譯或不需要翻譯的地方刪去。以便將完全不懂的地方突顯出來。
2.將不懂的詞語放到原句中去揣測,大致推斷出它的意思。
3.統(tǒng)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協(xié)調(diào)和語句的暢通,保持原文語氣。
4.按照翻譯要求,寫出譯文。
5.將譯文放到原文中加以檢查,并作必要的修改。
四、范例解析
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莊宗與梁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shù)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莊宗怒曰:"孤為效命者設(shè)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鎮(zhèn),令三軍別擇一人為帥,孤請歸太原以避賢路。"…俄而崇韜入謝,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膽量。
天成、長興中,天下屢稔,朝廷無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訪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譯文:
、俨痪霉珥w進來(向莊宗)謝罪,通過馮道化解了與莊宗的沖突。
②陛下憑借最高道德來承受天命,上天用豐收的年成來顯示吉祥。
解析:
第一句:"俄而"應(yīng)翻譯成"不久";"謝"意思是"道歉謝罪",不要翻譯成"感謝";"因"是"通過"的意思。"因"一般不作因為講,而常作因此于是講,如在《齊桓晉文之事》中有:"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
第二句:第一個"以"是"憑借"的意思,是介詞;后一個以是"才",是連詞,教案《文言文教案》。"年"是"(好的)收成",在《齊桓晉文之事》有:"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瑞雪兆豐年"
五、了解有關(guān)文言文翻譯的常識
1、標準
簡言之三個字:信(準確)、達(通順)、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譯一般只涉及信和達。
2、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就是嚴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譯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力求風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譯",則是按原文的大意來翻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達方法。一般說來,應(yīng)以"直譯"為主,輔以"意譯"。高考文言文翻譯也主要考"直譯"。
3、直譯的方法--"留"、"換"、"刪"、"補"、"調(diào)"、"貫"六個字。
六、文言文翻譯標準:
"信"要求忠實于原文,用現(xiàn)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不可以隨意增減內(nèi)容。
例: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六國滅亡,不是武器不鋒利,戰(zhàn)術(shù)不好,弊病在于賄賂秦國。
"達"要求譯文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一致。
例:以勇氣聞于諸侯。憑勇氣聞名在諸侯國,憑著勇氣在諸侯中間聞名。
"雅"要求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的表達出來。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樣(兇狠殘暴)的人。
七、文言語句翻譯方法歸納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號等)、地名、官職名、年號、國號等專門稱謂。
㈡度量衡單位、數(shù)量詞、器物名稱。
、绻沤褚饬x相同的詞。
例題1:
、俅伺婀笏抉R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诶钍献芋,年十七,好古文。(《師說》)
、矍,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屈原列傳》)
、苡谑菑U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過秦論》)
、輵c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郡太守。
2、替換法(換):即用現(xiàn)代漢語詞匯替換古代漢語詞匯
、骞糯膯我粼~換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詞。
㈡古今異義、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題2:
①請略陳固陋:請讓我大略的陳述自己固執(zhí)鄙陋的意見。
、诠视枧c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記》)
予:我。斯:這。徒:只。記:記載
明:使…明了。匹夫:百姓。社稷:國家。
、巯鹊鄄灰猿急氨桑酝髑,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先帝不認為我地位低微,見識淺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廬來探望我。"卑鄙"一詞古今漢語都常用,但詞義已轉(zhuǎn)移,所以譯文用"地位低微、見識淺陋"來替換它。"顧"今天不常用,譯文用"探望"來替換。
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要換成現(xiàn)代通俗的詞語。如:
、荦R師伐我。
這句中的"師",要換成"軍隊";"伐",要換成"攻打"。
、菸釃L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這句中的"吾",要換成"我";"嘗",要換成"曾經(jīng)";"終",要換成"整";"思",要換成"想";"須臾",要換成"一會兒"。
3、刪減法(刪):刪除沒有實在意義、也無須譯出的文言詞。對象:僅起結(jié)構(gòu)作用,沒有具體意義的虛詞。
情況:
①句首發(fā)語詞。
、诰渲型nD或結(jié)構(gòu)作用的詞。
、劬淠┱{(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詞。
、芷x復詞中的襯字。
例題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用法
①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
、谏跷崆,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畚和跖又I其兵符(《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孟子見梁襄王》)
、菀詿o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
、掭z耕之壟上,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咚郧矊⑹仃P(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⑧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長勺這個地方與齊軍交戰(zhàn),魯莊公將要擊鼓(命令將士前進)。(之,句末語氣助詞)
、釒煹乐粋饕簿靡印
這句中的"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中獨立性,不譯
4、增補法(補):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現(xiàn)代漢語不能省略的成分補上。包括主語省略、動詞后賓語的省略、介賓省略、介詞省略等。
例題4:在下列句中準確的位置寫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號表示出來:
、(桃花源中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桃花源記》)
、谪Q子,不足與(之)謀(《鴻門宴》)
、劢褚早婍嘀(于)水中(《石鐘山記》)
、芪緞νΓ瑥V起,奪(之)而殺尉(《陳涉世家》)
、轃o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說,那么還是(說說)如何行王道吧。
5、調(diào)整法(調(diào)):將古代漢語句子中語序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進行調(diào)整,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對象是文言文中倒裝句,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等。
例題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語序的變化。
、偕跻樱曛换!(主謂倒裝)
、诒C穸,莫之能御也(賓語前置)
③宋何罪之有?(賓語前置)
、芮嗳≈谒{,而青于藍。(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⑤石之鏗然有聲者(定語后置)
、藜刹蛔孕。(《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這是賓語前置句,譯時要調(diào)為"動+賓"語序。
、叽笸鮼砗尾?
文言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觀潮》是一篇文質(zhì)兼優(yōu)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詞,如“方、倏爾、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詞語。
2.了解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
能力目標:
1.反復誦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獨立翻譯課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提供同題材的不同體裁的作品,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
德育目標:
本文描寫了錢塘江潮的奇?zhèn)邀,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通過描寫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兒的不凡風采。學習它,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弄潮兒。
教學重點: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jié)構(gòu)安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教學方法:
1.誦讀教學法。讀—講—讀,以讀代講,以講促讀。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jié)合。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嗎?你們可知道,大江大海不僅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有波濤洶涌的時候,還有由于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會發(fā)生定時漲落的現(xiàn)象,這就叫作“潮”。
板書“潮”。
一位曾親眼看見潮水漲落的人,把他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板書“觀”。
下面請你們聽一聽他的描繪。請你們聽的時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樣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順序,使你在頭腦中出現(xiàn)了幾個畫面。
教師在音樂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讀后學生逐一回答問題。根據(jù)回答板書錢塘江大潮,天下奇觀。
追問:“天下奇觀”的“觀”當什么講?什么叫“天下奇觀”?
2.簡介天下奇觀——海寧潮
錢江涌潮從海寧角度看最為壯觀。每年的中秋節(jié)前后,海寧潮潮頭壁立,波濤洶涌,勢如萬馬奔騰;云移至岸,浪卷轟雷,卷起“千堆雪”。雙龍相撲“碰頭潮”、白練橫江“一線潮”、蛟龍脫鎖“回頭潮”和月影銀濤“夜半潮”吸引著無數(shù)來自海內(nèi)外的觀光游客。為此,海寧市在每年中秋節(jié)前后,都要舉辦規(guī)模盛大的“觀潮節(jié)”,現(xiàn)在已成為聞名于世的一大勝景。
3.分析錢塘江潮的成因
(1) 江口成喇叭形,寬處超過百里,窄處僅十里,漲潮時,巨大的海潮涌向狹窄的江面,自然形成壯觀的.海潮。
(2)河口有巨大的攔門沙坎,潮水涌進時受阻,高掀上天,前浪受阻,后浪又到,潮水就奔騰咆哮、排山倒海。
因此,觀錢塘江潮水成了古今盛事。
4.簡介南宋觀潮盛事
杭州在南宋時稱臨安,是國都。
(1)觀潮地當時在臨安城南,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
(2)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
(3)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狂熱。
二、作者簡介
周密,字公謹,號草窗,原籍濟南,后遷吳興。南宋文學家。宋末曾做過義烏縣官等職,宋滅后不再做官,他的詩文都有成就,又能書畫。著有《武林舊事》、《草窗詞》、《齊東野語》。
《觀潮》選自《武林舊事》,是他進入元朝后所作。
三、初讀課文
1.聽朗讀磁帶,注意讀音
雷霆(tínɡ) 楊誠齋(zhāi) 艨艟(ménɡ chōnɡ)
如履平地(lǚ) 倏爾(shū) 一舸無跡(ɡě) 善泅(qiú)
僦賃(jiù lìn) 羅綺(qǐ) 鯨波(jīnɡ)
2.劃分朗讀節(jié)奏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tíng)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zhāi) 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méng chōng)數(shù)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jì)﹨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lǚ)平地。倏(shū)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gě 無跡,僅有“敵船” ﹨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qiú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sù迎而上,出沒mò于﹨鯨波萬仞rèn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qǐ ﹨溢目,四馬塞sè途,飲食百物﹨皆﹨倍穹qióng常時,而﹨僦賃jiù lìn 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3.字詞解釋
既望(望,農(nóng)歷十五;既望,農(nóng)歷十六)
方其遠出海門(當……時)
則玉城雪嶺(城墻)
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點點)
皆披發(fā)文身(畫著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江岸)
珠翠羅綺溢目(滿眼)
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逆流迎著潮水;忽隱忽現(xiàn))
4.分為四小組,對本文進行逐段翻譯。學生翻譯后,教師對此進行點評。
四、整體感知
1.逐段分析
第一自然段:
(1)這段寫什么?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
(2)《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了題旨,揭示了中心,總領(lǐng)全文。
(3)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按照什么順序?qū)Τ眮碇疇钸M行描寫的?
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正面描繪,由遠及近刻畫了海潮的雄偉壯觀。
描寫角度:
形:僅如銀線 色:玉城雪嶺
聲:聲如雷霆 勢:吞天沃日
(把海潮從遠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
描寫方法:
比喻、夸張(渲染潮涌之狀)
引用(概括上文,呼應(yīng)首句,增強作者這樣寫的逼真感和真實性。(進一步描繪了海潮波瀾壯闊的氣勢)
第二自然段:
(1)這段寫什么?
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
(2)除開頭仍是一句總述,水軍演習寫得扣人心弦,水軍表演的精彩之處表現(xiàn)在哪里?
演習船只眾多——陣勢變化多樣——作戰(zhàn)技藝嫻熟——戰(zhàn)斗激烈——聲勢浩大——撤退迅速
(3)一場驚心動魄的演習,卻結(jié)束在“煙消波散”的靜景中,這采用的什么寫法?采用這種寫法有什么作用?
動靜相襯的寫法
靜: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
動:奔騰分合、乘弄標舞、聲如崩山
靜:煙消波靜、一舸無跡
第三自然段:
(1)這段寫什么?
第三段寫弄潮健兒的英姿
(2)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寫了壯士形象?哪些語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領(lǐng)?
壯士形象:披發(fā)文身; 手持大旗;爭先鼓勇。
泳技高超:溯迎而上; 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
(3)第三自然段用了哪些動詞來描寫吳中健兒在驚濤駭浪中所作的精彩表演?請摘記出來。
“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變”“沾“
(4)你認為第三自然段中哪一句是贊嘆弄潮兒本領(lǐng)的?
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
(5)作者寫“觀潮”,為什么要寫“教閱水軍”和“吳中健兒弄潮圖”?
作者在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之后,有濃墨重彩描繪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寫了風景,又寫了民俗,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使兩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這樣的描寫,使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相互映襯,使讀者如身臨其境一般。
第四自然段:
(1)這段寫什么?第四段寫觀潮人數(shù)之多。
(2)文章第四段寫觀潮人眾之多與上文寫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聯(lián)系?
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為了從側(cè)面映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2.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潮來之狀,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作者由遠而近寫“潮來之狀”,“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讓觀眾大開眼界!芭l(fā)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于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xiàn)“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弊髡咭浴笆嗬铩钡穆吠局L表現(xiàn)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閑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3.本文語言之所以生動而形象,主要在于:
(1)能準確地運用動詞。
“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倏爾”一詞表現(xiàn)了水軍動作神速!芭薄拔摹薄俺帧薄盃帯薄肮摹薄坝薄吧稀薄俺觥薄皼]”“騰”“變”“沾“等動詞的連用,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xiàn)了動態(tài)美。
(2)文中善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方法。如“玉城雪嶺際天而來中,“玉城雪嶺”是比喻,“際天’則是夸張,“大聲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則用夸張,使讀者對錢塘江潮的氣勢如同親見,感受很深。
五、布置作業(yè)
1.全文背誦
2.完成語文同步
文言文教案 篇10
一、導入新課
出示常見的文言文警句:三人行,必有我?gu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講一講。
2、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文言文的一般特點:有些字與現(xiàn)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
3、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文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今天我們學習的《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師范讀課文。
2、總結(jié)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3、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
4、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為止。
5、學生邊讀邊結(jié)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句話。
6、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學生自由反復誦讀,重點指導讀好“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鼻耙痪渥x出疑問的語氣,后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再聯(lián)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3、同座互相說說故事的內(nèi)容。
四、讀書明理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總結(jié)出一個什么道理?(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回答。)
2、大家談?wù)勛约菏欠裼羞@種經(jīng)歷和體會。(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五、練習背誦
六、課后擴展
教師把以前學過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文言成語故事,印發(fā)給學生,練習讀文言文,還可以試著背誦一篇。
文言文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出以公心的意思。體會祁黃羊的品質(zhì)。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反復誦讀,認真體會,能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體會祁黃羊公私分明、處事公正、一心為國的高尚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簡介祁黃羊,了解時代背景。
二、初讀指導
1、了解本文主要寫了祁黃羊的什么事?
2、理清文章層次,結(jié)合學習生字詞。
第一段(12):祁黃羊因病辭職。
第二段:(311):祁黃羊兩度薦賢。
第三段:(12):祁黃羊舉薦受稱贊。
3、分段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三、學習第一段,知道祁黃羊辭職的原因。
四、學寫生字
五、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2、課后流利地讀課文。
3、查找有關(guān)祁黃羊的故事、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2、選擇以上詞語概括課文內(nèi)容。
3、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祁黃羊是個怎樣的人?
板書: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
過渡:今天,我們就繼續(xù)學習課文。這個故事,是在人物對話中展開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認真讀讀文中祁黃羊和晉悼公的對話,我們要通過人物的語言來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人物的品質(zhì)。
二、學習外舉不避仇
師:打開書本,想想文章哪幾自然段講了外舉不避仇的內(nèi)容?請大家讀讀文章的3到7自然段。邊讀邊想想人物會用怎樣的語
氣、語調(diào)來說話,再體會一下人物的內(nèi)心。
生自讀
指名讀,其他同學聽,評議,他們讀得像不像,從他們的朗讀中,能不能聽出人物的內(nèi)心。
生分角色讀。
分組讀。
三、學習內(nèi)舉不避親
解狐能擔此重任,可沒想到,解狐大病在身,臥床不起,不入就病死了,于是悼公只好讓祁黃羊再舉薦一位能接替他的人,請大家讀9.10兩節(jié),從這里讀出了什么?
生自讀,指名回答。(抓住想了想,又鄭重)(驚訝)
四、角色說話
過渡:這就是讀到人物的心里去了。同學們,讀到這里,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祁黃羊這個時候,就在他辭職的幾天里,一下子成了晉國人議論的對象,不止是悼公,整個晉國的人都感覺非常驚訝。如果你是晉國的普通百姓,如果你是文武百官中的一員,如果你是祁黃羊的親朋好友,你會說些什么?來試試。
學生練說。
師:下面讓我們聽聽春秋時期,人們對祁黃羊的不同聲音。
五、再次體會意外之感
師:人們對祁黃羊的舉薦眾說紛蕓,褒貶不一,他居然會舉薦自己的殺父仇人,難怪悼公會
出示:悼公深感意外,說:解狐不是殺你父親的仇人嗎?你怎么會舉薦他呢?
生齊讀
師:而在舉薦祁午后,又讓悼公感到
出示:悼公十分驚訝: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舉薦他,難道不怕別人說你偏心眼兒?
生齊讀
六、解狐、祁午所想
師:而祁黃羊這樣做,需要何等的勇氣,需要何等的胸懷,當臥床不起的解狐聽到祁黃羊舉薦他時,他的心里感慨萬千,他會想些什么呢?
師:當他的兒子聽到時,他兒子暗下決心。你能聽到他心底的聲音嗎?
七、祁黃羊的心聲
師:祁黃羊是正直無私的,他是怎么樣表達自己的心里的想法的,讀讀第十一自然段。
出示:主公讓我推薦能替代我的人,事關(guān)國家安危,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個有軍事才能,可以擔此重任,我壓根就沒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親人。
生讀。
師:從這一段你看出,祁黃羊有一顆怎么樣的.心?
師:所以,他只是想到的是什么?
而根本沒去想
。ㄖ皇窍,壓根兒沒去想)
師:祁黃羊的心里一點不攙雜自己的私心,如果把人心比作天平,那祁黃羊的心就是最公正的天平,在這個天平上,他的指針一直指向的是什么?
生:是國家的安危,是國家的興亡。
師:這就叫――
師:這里的公就是指什么?
。ㄟ@里的公指的是國家的利益)
八、學最后一段
師:是的,他總把國家安危放在第一位,所以悼公被感動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出示最后一段。
師:對這一句話,有沒有自己的理解?(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
指名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師:還可以叫什么?
。ǔ鲆怨模
師:是什么意思?(心里裝著國家的安危,不裝著自己的恩怨。)
師: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讓悼公非常感動。幾個月后,祁午接替了父親,走馬上任,軍隊管理得很好,悼公欣喜成分,在欣喜時,他心里不斷發(fā)出這樣的聲音:
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祁黃羊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難得!
生讀。
九、小結(jié):
同學們,一個強盛的民族,一個進步的國家,一刻也不能沒有祁黃羊這樣大公無私的人。你知道還有哪些出以公心的小故事嗎?
指名說。
回去把這些感人的故事講給家人聽,讓更多的人記住像祁黃羊一樣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的故事,讓更多的人受到感動。
文言文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會寫4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3.體會到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學習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劢虒W重難點]
1.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2.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劢虒W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穿越時空去與一位古代的偉人對話,他就是孟子。誰能說說你對孟子的了解。(生舉手答)今天我們一同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學弈》。
。ò鍟n題:學弈)請同學們齊讀課題,你們知道“學弈”是干什么嗎?(學下圍棋)你們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對,看注釋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有疑問的地方可在書上做記號。
2.指名讀課文,師相機正音。
3.課件出示本課易讀錯的字詞,學生齊讀。(誨、惟、鴻鵠、弓繳、弗、矣、與,強調(diào)“為”是個多音字)
4.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分小組自學,討論每句話的意思,教師點撥指導。
2.理解句意。
。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國下圍棋最好的人。)
。2)使弈秋誨二人弈。(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
(3)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誨。)
四、品文明理,提升感悟
1.什么原因使得兩個人學習的結(jié)果不一樣呢?
。ǖ谝粋人學習時專心致志,凡是弈秋說的他都記得,比較用心;而第二個人在學習時卻三心二意,所以結(jié)果不同。)
2.請同學們談?wù)剬W習本文的體會。
(做任何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
3.你能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嗎?
。ㄗ寣W生充分發(fā)言,認識到不專心的不良結(jié)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五、指導背誦
1.讓學生根據(jù)課件出示的停頓提示,反復誦讀。
2.教師引導學生先將課文分層次,然后根據(jù)提示背誦。
第二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1.教師講述一個關(guān)于孔子的小故事。
2.同學們,你們知道孔子嗎?讓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guān)孔子的資料。
3.老師出示孔子的畫像課件,并簡單介紹孔子。
孔子在你們的心目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博學的人)然而,有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竟難倒了孔子呢!你們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板書課題兩小兒辯日)
二、讀通課文,掌握字詞
1.請同學試讀,要求讀準字音,若有讀不準的字,請圈出來,與同桌交流。
2.指名同學分小節(jié)讀,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讀錯的語句。
3.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領(lǐng)悟讀法,注意每句話的停頓、語速、語氣)
4.全班放聲齊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義
1.舉日——“象”的觀照
(1)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放松!再放松!請隨著我的提示,在自己的腦海中想象太陽的樣子。
早晨,太陽慢慢地出來了,圓圓的,紅紅的,大大的;中午,太陽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圓圓的,小小的,亮亮的?吹搅藛?
(2)請你們回憶一下課文中的詞語,選擇兩個詞語來形容你看到的太陽的樣子,一個形容早晨的太陽,一個形容中午的太陽。然后,把這兩個詞語默寫到本子上。(板書:車蓋盤盂)
(3)請大家閉上眼睛,隨著老師的提示,繼續(xù)想象太陽。
師設(shè)置情境:早晨,太陽剛剛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你會有什么感覺?中午,太陽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在強烈的陽光下,你的身體熱起來了,不斷地熱著,不斷地熱著,都快熱得受不了了。感覺到了嗎?那么,也像剛才那樣,從課文中找出兩個詞語,來形容你對太陽的感覺,一個形容你對早上太陽的感覺,一個形容你對中午太陽的感覺。請把這兩個詞語默寫到本子上。(板書:滄滄涼涼探湯)
(4)理解“滄滄涼涼”“探湯”
(5)齊讀詞語。
2.擇日——“理”的尋思
引導學生探究“車蓋——盤盂”“滄滄涼涼——探湯”每組詞語之間的關(guān)系。
(1)師:大家注意看,我在這兩個詞語之間畫一條線,在那兩個詞語之間也畫了一條線(板書:車蓋——盤盂滄滄涼涼——探湯)。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畫?這里有些什么名堂?學生自由舉手回答。
(2)教師引讀相關(guān)語句,指導學生讀出“一大一小,一冷一熱”的感覺。最后學生齊讀。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3.辯日——“趣”的體驗
(1)師:一個說早上近中午遠,一個說早上遠中午近。兩小兒各說各的觀點,各說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誰也不肯善罷甘休。用書中的一個詞來說,就叫——(辯斗)
(2)理解“辯斗”(辯論,爭論)
(3)請同學們找出兩小兒“辯斗”的句子,同桌之間分好角色,然后大聲朗讀兩小兒的`辯斗。(同桌之間分角色朗讀“辯斗”,教師巡視傾聽。)
(4)師提示“辯斗”語氣、神態(tài)、動作要逼真。可在原文語句前創(chuàng)造性地加上“此言差矣”“非也”等反駁的言辭,還可以賦予兩小兒動作,盡量還原兩小兒激烈“辯斗”的場景。
4.決日——“知”的分享
(1)師:他們爭執(zhí)不下,就去問誰?孔子給他們怎樣判決的?(不能決也)(生回答,師板書)
(2)通過用“決”組詞的方式理解“決”在文中的意思。
(3)學生自由舉手表演“問孔子”的情景。
(4)師創(chuàng)設(shè)“解疑”情境1:那依你之見,是日始出時去人遠,還是日中時去人遠呢?請小先生不吝賜教。
(5)師創(chuàng)設(shè)“解疑”情境2:那“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又是為什么呢?哪位高人愿意指點迷津?
5.悟日——“智”的啟迪
(1)師:這個問題,在我們看來,是一個科學常識,并不太難。但擱在兩千多年前,卻是一個難題。不但難倒了兩個愛思考、愛辯斗的小兒,也難倒了大思想家、大學問家、大教育家孔老夫子。
(2)齊讀最后一段。(板書:知)這里的“知”怎么理解?“孰為汝多知乎?”用現(xiàn)在的話怎么說?
(3)師:面對兩小兒的嘲笑,孔子又會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請你寫一寫?梢杂冒自捨膩韺,那就用“孔子說”開頭;如果你對文言文感興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語氣寫,那就用“孔子曰”開頭。
四、通讀課文,領(lǐng)悟道理
老師小結(jié):《兩小兒辯日》是一則生動的民間故事。采用“問答式”的對話來表現(xiàn)人物并闡明道理。作者將抽象的自然現(xiàn)象用生動具體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講述出來,讓人感受到了兩小兒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聰明機智、天真可愛的形象,也體會到了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
[教學反思]
在《學弈》一文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讀通并理解課文之后,我引導學生探究課文中的兩位年輕人學習的結(jié)果是否一致,然后弄清導致結(jié)果不一致的原因。最后讓學生談?wù)勛约旱捏w會,由于文章內(nèi)容并不難懂,學生都說得很好。
在《兩小兒辯日》一文的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shè)了“解疑”的情境,極大限度地發(fā)掘了學生搜集信息、自主探究、解答疑難的能力,創(chuàng)造了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但不足之處在于沒有讓學生多朗讀課文,今后再教授文言文時,還是會多讓學生通過朗讀感知文意。
文言文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掌握疏通課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
2、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課外文言文閱讀的好習慣;
3、激發(fā)學生閱讀課外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學生先交流關(guān)于學習課外文言文的意義和困惑,以便課前交流;
2準備好周末作業(yè);印發(fā)關(guān)于疏通課外文言文技巧的學案資料;
3、做好教學課件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進行課外文言文專題訓練一個半月了,大家是否想過:究竟我們學習課外文言文有何重要意義呢?
(學生思考)
何映瑤:因為這對于我們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一個厚實的基礎(chǔ);
章 帆:因為能激發(fā)我們的愛國的熱情;
師:沒錯,課外文言文中蘊含了豐富的知識和人生哲理,這是我們了解中國幾千年優(yōu)秀的文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我們要加強課外文言文知識的學習,積累語文素材,提高我們的文化文學涵養(yǎng)。
2、師: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同學們在學習課外文言文的過程中,有沒有碰到比較棘手的困惑與難題呢?
葉幸然:我覺得最難的就是怎樣停頓語句;
李雅倩:我覺得最困惑的一點就是很多的聞言詞匯不太理解;
林紀川:我想,最大的障礙就是怎樣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師: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其實,我們?nèi)绻軌驅(qū)⒄n外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文的話,也就是說,最大的困惑就是怎樣疏通理解課外文言文的大意,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疏通課外聞言文言文的大意。
二、以例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來教學
1、師:首先,請同學看到所印發(fā)的資料《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大家先一起來大聲地朗讀一遍,注意速度稍微慢一點。
(學生齊讀,老師事后進行字音訂正與朗讀評價)
2、師:請根據(jù)課文自由地進行一次大意的翻譯,特備是將不懂的地方進行標記,方便待會進行解答。
學生:出聲地進行翻譯,動筆標記字詞等疑難問題,然后提問:
何嘉敏:請問老師:參知政事是什么意思?
3、師:這是古代的一種官位名稱,可以直接翻譯就行。
劉泓鑫:“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怎么理解?
4、師:也就是說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再快樂,“也”字是語氣助詞,無需翻譯出。
5、師:其實,在翻譯過程中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下面老師教會一點方法給大家,請先看到學案資料,并同時打開課件進行講解。
(學生看幻燈片資料并及時做筆記)
師:基本方法兩個:直譯和意譯。直譯法(常用)對號入座,直接翻譯的方法。意譯法 根據(jù)大意進行禮節(jié)性翻譯,一般是針對于特殊句式,如倒裝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就采用意譯的方法,否則,翻譯出啦很別扭。
師:在具體翻譯過程中需要用到下列具體方法:簡稱為六字真經(jīng)
留(古今同義的、人名、地名官名等)
刪(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如“也”)
補(單音節(jié)詞換雙音節(jié)詞、補省略的主語等)
換(古今異意、通假字等)
調(diào)(調(diào)換語序,如倒裝句等)
變(靈活變通的意譯法)
7、師:同學們看看課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我們找出一些具體的實例來學習這幾種方法,先請同學們找出能夠直接保留的例子:
學生:范仲淹、鄧州、參知政事等等
師:說得很好,這些人名、官名等就可以直接保留翻譯,你無需知道鄧州具體指那里,你就指導是一個地名,這樣,它至少不會對你的理解造成障礙。
師:再找出一處用“刪”的方法來理解的例子?
何映瑤:劉泓鑫剛才提到的“后天下之樂而樂也”中間的那個“也”字就是。
師:其實,翻譯當中用得最多的還是“補”的方法,也就是說將古代的單音節(jié)字詞補充成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雙音節(jié)字詞,請同學們到課文當中去找找。
麥致豪:“家貧無依,少有大志”可以理解成:家庭貧窮沒有依靠,少年時就有遠大的志向,這就是用“補”的方法來翻譯的。
師:以上三種方法用得最多,至于“調(diào)、換、變”的方法就比較少點,同學們根據(jù)定義去學會運用就可以了。
三、運用以上方法來疏通理解《狡猾的'蝙蝠》
1、師:剛才我們大家已經(jīng)通過課件資料和文段的實際運用鍛煉來學習了一些關(guān)于疏通課外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們再來通過一篇文章《狡猾的蝙蝠》來鞏固提高。
2、師:首先,請大家先大聲地齊讀一遍課文,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停頓。
(學生齊讀課文,之后,老師及時地就朗讀進行點評)
3、師:請同學運用我們剛才所學過的方法技巧來疏通這個寓言故事。盡量地采用直接翻譯的方法。
(學生自行地翻譯課文,并標記出有疑難問題的地方)
4、師:請同學們來交流一下剛才翻譯的情況,盡量說到:那個地方運用何種方法進行
翻譯的。
陳鎮(zhèn)藝:“麒麟”等三種動物的名稱都直接保留就行
黃靖忠:“鳳責之曰”中的“責”意思是責怪、責備,運用的是將單音節(jié)字詞補充為雙音節(jié)的字詞。
鄧綺琪:“吾有足,屬于獸,賀汝何用?”一句中的“吾、汝”的意思是:我、你,這里運用的是將古今異意的字換成現(xiàn)代漢語中詞語。
歐陽煥:“如今世上惡薄”的“惡薄”怎么理解呢?
師:可以理解為險惡敗壞的意思,這里需要根據(jù)上下文來進行理解性翻譯,也就是說需要自己的靈活變通,以此來理解句子的大意。剛才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并不是光靠以上的“六字真經(jīng)”的翻譯方法就可以完全解決課外文言文的疏通理解的,這還需要我們要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會一些關(guān)于課外文言文的閱讀理解的良好的習慣。
5、師:同學們要記住老師的話:學習除了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技巧之外,還需要養(yǎng)成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習課外文言文而言,需要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老師給大家用四句話來簡單概括:敢于挑戰(zhàn),學會猜測,加強積累,注重停頓。
學生:老師,請您具體給我們解釋一下這四句話的深刻含義。謝謝!
6、師:課外文言文肯定是有一定難度的,有難度的肯定就需要我們?nèi)ヌ魬?zhàn),首先必須要有勇氣,如果一碰到課外文言文就感覺難或苦不堪言,這從心理上就失敗了,所以,先要有一顆去挑戰(zhàn)困難的心態(tài);其次,在一篇課外文言文中,大部分是我們能夠理解出來的,但是也肯定有一小部分是需要我們?nèi)ソY(jié)合學過的知識和上下文進行合理化的猜測,這其實也是很有以一定的事情。當然,也并不是說通過今天一節(jié)課就能夠幫我徹底解決問題,這需要我們?nèi)粘5膶W習生活中,加強文言文的字詞積累,多去朗讀,并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停頓,因為停頓節(jié)奏的正確將在不同程度上決定著你對這各句子的正確理解。
四、教學總結(jié)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了關(guān)于怎樣疏通課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指導,我相信一定會給大家的課外文言文的學習帶來較大的幫助,當然,在今后,我們還需學習關(guān)于怎樣來斷句、怎樣揣摩文言文中心等相關(guān)的訓練,總之,希望同學們學會老師所教給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去鉆研探索,加強積累,更多地了解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文言文教案 篇14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發(fā)動機
1. 文言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知道為什么叫文言文嗎?
2. 通過對比“口頭語言:吃飯了嗎?”與“書面語言:飯否?”引發(fā)興趣
二、目標建設(shè),獨自自學
1. 自讀課文,讀準句讀。
2. 提出預(yù)習中的'問題。弈秋,“秋”是人名,“弈”表示善于下棋。
三、小組互助,質(zhì)疑釋疑
1. 小組選一篇有感情朗讀。
2. 解釋每句話的含義。
四、課堂對話,教師精講
1. 這位老師叫什么名字?弈,秋。
2. 介紹“孟子”,解釋重點字:惟、繳、俱、弗、若、非然(搶答闖關(guān),會的同學自主站起來回答)
3. 抓住“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領(lǐng)悟道理:學習應(yīng)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wù)劺斫狻?/p>
五、課堂小結(jié),歸納升華
1. 試著背誦課文。
2 .小組互相檢查。
六、教學反思:
在本節(jié)課中,我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組織學生用搶答的方式解釋重點字。孩子們意興盎然,積極搶答,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記住了枯燥的文言文注釋。
【文言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文言文教案03-25
文言文教案06-17
文言文教案04-17
關(guān)于文言文教案03-28
文言文教案范文06-29
文言文教案模板08-19
高中文言文教案03-05
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11-09
文言文虛詞復習教案02-23
文言文教案《學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