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比例和比例尺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比例和比例尺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比例和比例尺教案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地圖及其重要性,了解比例尺、方向和圖例的重要意義,學會在地圖上判斷方向及計算兩點間的距離;使學生掌握三種比例尺形式的互換,明確比例尺大小的含義。
2.通過本節(jié)課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初步掌握讀圖和用圖的基本方法。
3.在使用地圖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意義,進而引起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課型講授新課
教學方法講述與問題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本節(jié)課知識都是重點,難點是地圖上方向的判斷。
教學用具自制投影片:某動物園導游圖,帶有經緯網的三幅圖。
教學提綱
第一節(jié)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一、地圖的用途
二、地圖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
2.比例尺的三種形式
3.比例尺的大小
三、地圖上的方向
1.地平面上的八個方向
2.地圖上的方向判斷
四、圖例和注記
教學過程
[展示投影片]某動物園導游圖
提問引入這是某動物園的導游圖,請你認真觀察并回答:金絲猴館在熊貓館的什么方向?虎山在熊貓館的什么方向?假如要依次參觀長頸鹿、熊貓、老虎應選擇哪條路線最近?(同學回答后教師給出正確答案。)
[使用地圖冊]將地圖冊翻到世界地形。
[教師講述]這幅導游圖是一幅平面圖,它非常直觀、形象,制作起來比較簡單。而這幅世界地形圖,是一幅地圖,比起平面圖來它復雜得多。它是把全球,或一個地區(qū)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縮小后,用不同的顏色和符號表示出來的。人們根據地圖,就可以了解一個地區(qū)、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面貌。
[練習]比較平面圖與地圖的異同。(引導同學從范圍大小、信息量多少等方面比較。)
那么地圖有什么用途呢?它是怎樣繪制的呢?我們怎么使用地圖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學習這些知識。
[提問]請同學舉例說明,地圖有什么用途?(教師廣泛引導,最后總結概括。)
可見,地圖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多種多樣的用途,在我們學習知識時,地圖也是重要的工具,我們一定要學會經常使用它。要想使用地圖,首先要知道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第一節(jié)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板書)
一、地圖的`用途(板書)
二、地圖上的比例尺(板書)
1.比例尺(板書)
[教師講述]地圖上的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縮尺。用公式表示就是: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練習]教師給出數據,進行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的計算。
[教師講述]地圖上的比例尺,通常用三種形式表示。
2.比例尺的三種形式(板書)
、贁底质舰谖淖质舰壑本式(教師講清三種形式的具體表示方法。強調三種形式各自的優(yōu)點并說明三種形式的比例可以互相轉換表示。)
[展示投影片]比例尺的三種形式
[練習]將寫出的比例尺改寫成另外兩種形式并填在表中
3.比例尺的大。ò鍟
[教師講述]比例尺是個分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練習]下列四種比例尺中,最大的是______。A:1∶500000B:
。ù鸢甘牵篈)
[練習]將教材翻至17頁,比較北京市地圖和中國地圖,請問哪一幅地圖的比例尺大?哪一幅地圖表示的范圍大?哪一幅圖表示的內容更詳細?
[提問]圖幅大小相同的兩幅地圖,比例尺大小跟表示范圍的大小、內容的詳細程度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從剛才的練習中歸納)
[教師總結]在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愈小,要表示的內容愈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愈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應愈小。
除了比例尺外,地圖另外一個要素是方向。
三、地圖上的方向(板書)
1.地平面上的八個方向(板書)
[練習](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未標明方向名稱的地平面的八個方向圖。)根據“上北下南”的規(guī)定,標出地平面上的八個方向。
對于一幅地圖,我們怎么來判斷方向呢?
2.地圖上方向的判斷(板書)
[教師講述]
(1)一般的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guī)定確定方向的。
(2)有指向標的地圖,應按指向標規(guī)定的方向判斷。
[提問]請讀教材第18頁“想一想”中看圖2.6,請回答:
圖中公路方向是怎樣變化的?
(3)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經緯指示東西方向。
[展示投影片]帶有緯線網的三幅圖(見課本18頁“做一做”中各圖。)
[練習]請學生完成教材第18頁“做一做”。(之后教師總結在經緯網上方向判斷的方法。)
在地圖上有各種符號和文字,這是圖例和注記。
四、圖例和注記
[教師講述]講述圖例和注記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讀教材19頁“常用圖例”。并以某一幅地圖為例練習。
[教師總結]比例尺、方向和圖例被稱為地圖的三要素。學會在地圖上辨方向、量距離、識圖例,也就是初步學會使用地圖了。這樣,你就能從地圖上學到很多知識。
布置作業(yè)(略)
比例和比例尺教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7頁第1~3題,練習六第1~3題.
教學目的
1.回顧本單元的知識,進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義及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能較熟練地解比例.
2.進一步理解成正、反比例的量的意義及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及不同點,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
3.使學生再一次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成代數問題的過程,體會事物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根據知識間的聯系,滲透整理復習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整理
1.說一說你在本單元都學了哪些知識?
讓學生在小組內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對本單元的知識作一回顧,教師給足學生說的時間,再讓每個小組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師隨機把學生的發(fā)言(即各知識點)板書在黑板上.
2.完成知識結構圖.
這些知識在我們的腦中比較零散,不便于記憶和運用,請大家用你認為好的方式對這些知識加以整理.分小組討論整理.
3.用實物展示屏進行展示交流.
4.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復習前兩部分的知識.
二、復習
1.下面式子中,哪個是比?哪個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3∶8 4∶9=12∶27 7∶32=35∶10 0.25∶0.8
2.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什么叫解比例?解下面的比例.
∶=x∶20 =
。 3.9∶4=2.6∶x
學生在練習本上練習,指名板演.學生練習后講評.
3.什么叫比例尺?怎么求圖上距離?怎么求實際距離?
課件出示:在一幅比例尺是1∶12000000的地圖上,量得南昌與北京的距離是20.5厘米,北京與南昌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
4.小山看一本《十萬個為什么》.下表是每天看的頁數與所需天數兩種量相對應的數.
每天看的頁數 3 5 8 10
所用的天數 40 24 15 12
表中兩種量中相對應的數有什么規(guī)律?這兩種量叫什么量?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5.課件出示:4個同學去買圓珠筆.下表是他們購買圓珠筆的枝數與總價兩種量相對應的數.
購買圓珠筆的枝數 2 3 5 8
總價 0.50 0.75 1.25 2.00
表中兩種量中相對應的數有什么規(guī)律?這兩種量叫什么量?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6.說一說什么叫正比例關系?什么叫反比例關系?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
梳理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思考步驟:
。1)先找出三種量,其中兩種相關聯的量和一個定量;
。2)根據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列出關系;
。3)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作出結論.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填空.
。1)媽媽用10元錢可以買3千克雞蛋,總價與數量的比是( ),比值是( ).
(2)汽車3小時行180千米,路程與時間的比是( ),比值是( ).
。3)因為14∶21與0.8∶1.2的比值都等于( ),所以可以組成比例,( )∶( )=( )∶( ).
。4)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6∶2=0.9∶0.3寫成乘法形式是( )×( )=( )×( )
(5)一幅設計圖上注明的比例尺是:
在這幅圖上量得長8厘米的線表示實際( )米;圖上表示實際距離400米的線段長( )厘米.
(6)觀察表中總價與本數的關系,并填空.
數量(本) 2 3 5 6 8 9 10
總價(元) 0.9 1.35 2.35
2.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入括號里.
。1)時間一定,所行路程與速度( ).
。2)正方體的體積和棱長( ).
。3)全班人數一定,出勤率和出勤人數( ).
。4)單價一定,總價與數量( ).
。5)一篇文章的總字數一定,每行的字數與行數( ).
A.成正比例關系 B.成反比例關系 C.不成比例
3.判斷下面各題中兩個變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xy=,x與y( )比例;x=,x與y( )比例.
(2)3a=b,a與b( )比例;=,b與a( )比例.
。3)x-y=18,x與y( )比例.
4.獨立練習.
完成練習六第1~3題.
比例和比例尺教案3
教學內容:教材第111~112頁比例的知識和比例尺的計算、“練一練”,練習二十一第9一14題,練習二十一后面的思考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加深認識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能比較熟練地解比例。
2、使學生掌握比例尺的意義,能正確地進行有關比例尺的計算,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在復習了比的知識后,這節(jié)課復習比例的知識和比例尺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復習比例知識
1、復習比例的意義。
(1)提問:上面的比能組成哪些比例?為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板書: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你能說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稱嗎?(板書各部分名稱)
(2)學生練習。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任意寫一個比和一個比例。指名一人口答所寫的比和比例,老師板書。提問: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說明:比和比例的意義不同,比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比例表示兩個比的相等關系;組成比和比例的項不同,比只有兩項,比例有四項。
2、復習比例的基本性質。
(1)提問: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請同學們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質,在課本第111頁上根據0.4:3=2:15,寫出內項積等于外項積的式子。追問:比例的基本性質和比的基本性質有什么不同?
(2)解比例。
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有什么作用?(板書:解比例)做“練一練”第2題。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分別在練習本上做前兩題和后兩題。集體訂正,選擇兩題讓學生說一說第一步的依據。提問:大家總結一下解比例的過程。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寫成積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數x。
三、復習比例尺計算
1、說明:應用比的知識或者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計算比例尺的有關問題。(板書:比例尺)
2、復習比例尺的意義、
請同學們自己閱讀第112頁上關于比例尺的內容,進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幾種形式。提問:什么是比例尺?(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幾種形式?誰來舉一個數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說明它實際表示什么意思?(根據學生舉例板書出一個比例尺,讓學生說說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幾分之一,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多少倍)
3、學生討論、操作。
如果學校平面圖的比例尺是1:1000,它表示什么意思?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多少?你能畫出線段比例尺來表示它嗎?(讓學生畫在練習本上,然后交換檢查)
4、做“練一練”第3題。
請同學們做“練一練”第3題。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指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可以先設未知數為x,再根據比例尺的意義列出比例,然后解比例求出結果,也可以根據比的前項和后項的倍數關系來求出結果。
四、綜合練習
1、歸納復習內容。
讓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復習的具體內容。
2、做練習二十一第9題。
學生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口答。
3、做練習二十一第11題。
讓學生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老師板書。說說應怎樣想。
4、做練習二十一第13題。
(1)做第(1)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提問: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2)討論第(2)、(3)題。
提問:求出這幅圖的比例尺后,下面兩題可以怎樣解答?
5、討論練習二十一第14題。
讓學生讀題。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解答這兩題應該有什么不同?(強調要注意份數與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
五、講解思考題
讓學生讀題。提問:如果照按比例分配問題思考,還需要知道什么條件?現在已知的比的條件怎樣?你能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這個比改寫成甲數、乙數、丙數三個數的比嗎?請大家課后先把這兩個條件化成甲、乙、丙三個數的比,再自己試一試,求出三個數各是多少。
六、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二十一第12題(1)、(3)、(5),第13題(2)、(3),第14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二十一第12題(2)、(4)、(6)。
【比例和比例尺教案】相關文章:
比例尺教案02-17
《比例尺》教學反思10-20
《比例尺》教學反思03-12
比例尺教學反思02-19
比和比例的教案02-09
比例尺的應用教學反思12-27
《認識比例尺》教學反思02-19
教學比例尺教學反思02-11
比例尺的應用教學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