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優(yōu)]《死亡詩社》觀后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很多人觀看之后都有不一樣的心情。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死亡詩社》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xx年1月中旬,學校教務處業(yè)務培訓,內(nèi)容之一是觀看美國電影《死亡詩社》,并寫觀后感。
這部電影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的電影,我看過兩遍,挺喜歡的。教師基廷深受學生歡迎,教學思想自由,教學方法靈活生動,被學生們稱為“船長”。影片中一些課堂教學的場景是非常吸引人的,能夠感受到學生的頭腦、心靈和興趣在慢慢被開啟。
教學應該是這樣的,教師從事的工作就應該是提供支點、撬動無限可能。遺憾的是,這種教學方法得不到校方和家長的認可,“船長”最終還是無奈地離開了。
學生能夠秘密地重建老師年輕時組建過的“死亡詩社”,并且以相同的方式在山洞里吟誦詩歌、創(chuàng)作作品。這一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崇拜和認可。學生在校方壓力下背叛老師后的愧疚,學生送別教師時的獨特方式,都表明這是一位真正走進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教師。
這樣的故事,不僅發(fā)生在曾經(jīng)的美國,而且發(fā)生在現(xiàn)在的中國,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也許以更加觸目驚心的方式發(fā)生著。
不知道有什么反映這樣問題的電影,不知道人們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沒有,不知道人們的反思到了一種怎樣的深度。
看到問題,敢于說出問題的本質,事情才有解決的可能。萬馬齊喑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有些人選擇隨波逐流、從中漁利,有些人選擇獨善其身、明哲保身,有些人單打獨斗、成名成家,有的人沒有選擇,在不斷忍受中習以為!逃械娜、事,就是這樣千奇百怪。期待“船長”出現(xiàn),期待“尼爾”出現(xiàn),希望這樣的教師和學生越來越多。走進人們的視野,沖擊人們的內(nèi)心,開啟人們的變革愿望,讓人們意識到:其實學習可以更加美好!
基廷年輕時組建的“死亡詩社”能夠被學生自動自覺地認可和繼承;我們呢?我們有什么東西是值得下一代傳承下去的?
大的事,管不了,說來說去,就變成了發(fā)牢騷。自己的事情,卻是可以好好想清楚的。
我性格懦弱,不敢于反抗,更加沒有抗爭的智慧;
我眼界欠佳,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有價值的、值得追求的;
我過于悲觀,不太相信現(xiàn)狀會發(fā)生什么改變——
這就注定我不是認命就是逃離。
誰又不是如此呢?當現(xiàn)狀必須改變而遲遲沒有變化時,當人人都覺得不對卻誰也不敢率先站出來、即使站出來也未必有用時,認命和逃離就得選擇其一了。
20%的人逃離,80%的人認命,更多的人成為待宰羔羊,自己被宰之后,再去戕害別人。——這就是因果循環(huán)的怪圈。
所以,基廷才被稱為“船長”。美國有這樣的船長,是令人羨慕的事。船長也要有產(chǎn)生和生長的土壤。
期待“船長”出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期待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船長”。
【《死亡詩社》觀后感】相關文章:
死亡詩社觀后感03-29
《死亡詩社》觀后感09-02
《死亡詩社》觀后感10-30
死亡詩社觀后感優(yōu)秀11-01
《死亡詩社》觀后感8篇11-04
《死亡詩社》觀后感13篇11-22
死亡詩社英文觀后感優(yōu)秀11-25
死亡詩社觀后感(匯編9篇)07-14
死亡詩社讀后感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