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一天將要結(jié)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jié)并且記錄在日記里了。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狂人日記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1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xiàn)代白話文小說,寫于1918年4月。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zhì),表現(xiàn)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nèi)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xiàn)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這部作品以日記的形式,以第一人稱行文,通過作者、敘述者、主人公的視角,在敘述中拉遠了距離,又讓讀者方便帶入。
日記開始的序言,是用文言文的形式寫的,但日記是白話文,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分析。文言文是封建社會和傳統(tǒng)文化的的代表性產(chǎn)物,所以文言文小序就象征當時舊社會文化秩序,作為狂人思想武器的白話文自然也就帶上了反對舊社會的色彩。文言文小序的添加使得整個小說的敘事方式顯示出一種復(fù)雜性,兩重敘述視角構(gòu)成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存在,構(gòu)成了緊張、反諷的`關(guān)系,形成序言與正文間的距離,從而使作品充滿張力,使人形成遠距離觀照和閱讀,具有形式上的意義,也創(chuàng)造出一種最能顯示出其人生體驗的獨特文章結(jié)構(gòu)。
文言與白話兩種完全不同的文體出現(xiàn)在同一篇文章里,形成的對比就如同狂人這樣的啟蒙斗士與這“吃人”本質(zhì)的舊社會的格格不入,這樣鮮明的對比也預(yù)示著文言文為代表的舊社會與白話文為代表的新社會是對立的。
日記開始第一句話就很值得品味,“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fā)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這聽起來似乎是胡話,細品下來又像是最清新的實話。三十年不見月光,是不是說生下來就是黑暗呢?那見過的月光,或許是還未學習時,字里行間寫滿的兒時。中國人對宗教的信仰或者對統(tǒng)治階級權(quán)力的信仰比起對歷史的信仰來是少一些的。而歷史的信仰根植于宗族里的血脈里和周圍的無物之陣里。心有不甘地想看清認清,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那代價就是發(fā)狂和被發(fā)狂,然后被戕害。在狂人第一次認清事實的時候是感到精神分外爽快的,是感到全身通透的。可是隨之而來他就感到需要無比的小心,連狗都要小心。然后狂人后面的日記里就細細寫下了他小心的點點滴滴,寫下了他看見的的月光下真真切切的一切。
結(jié)合序言,我們得知狂人后來痊愈了,他赴某地候補了,這里不得而知,他到底是真的被吃掉了,順從了,也成了吃人的人,還是他知道要做一個真正的斗士,入世去救那些還沒吃人的孩子。
《狂人日記》距今百年了,我也工作幾年,年齡也正好三十,的的確確在某些深夜感到像狂人一樣看見了月光,看見傷害人的無物之陣還依然存在,更看清這無物之陣是根植于人性的?匆娫铝恋奈胰缈袢艘话阃纯嗌钏迹话阈挠胁桓,特別是即將成為父親母親年紀,是選擇“赴任”去改變現(xiàn)實拯救下一代,還是選擇“赴任”讓自己榮華富貴以保護自己的孩子,卻有可能吃掉別人或別人的孩子。
我前些天散步的時候還與人說到,我是愿意做一個先行者的,并列舉了幾樣可以由我支配但還不是現(xiàn)在風俗的事情,可是與我同行的人真的就是狂人日記里的醫(yī)生、兄弟一般,緊張之極。他的緊張讓我感到孤獨,孤獨得從一百年前的書里才找到些安慰和勇氣。
還好,看見今天這一百年來的改變,我更有勇氣去看清那月光下真真切切的一切。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2
當我們以“狂人視角”對作者筆下的世界進行關(guān)照時,我們就開始了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傳統(tǒng)”殺人、吃人的罪惡棗周圍人無法容納清醒者開始對他進行迫害:加之“瘋”的罪名棗狂人重新屈服于惡勢力,同流合污(或被吃)。這是在《狂人日記》發(fā)表的當時和以后,大多數(shù)評論者所解讀出來的共同結(jié)果。在這種解讀中,出現(xiàn)了一個時代化的批判對象:“傳統(tǒng)禮教”----這正是新文化運動著力批判的對象。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此為自己批判的焦點,是無可置疑的,而且也的確是魯迅當時的創(chuàng)作目的,在作品中,也用狂人的自白清楚地昭示出來: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另外,魯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也曾表示《狂人日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
正因為有了這種共同的解讀,《狂人日記》才被作為“五四”啟蒙運動的一個文學范本,通過它,新文化運動的倡導(dǎo)者們打起一面大旗:“救救孩子”!然而一個文本在它被創(chuàng)作完成之后,便脫離了作者成為獨立存在的事物,因此在不同的時代中,不同的讀者將會有不同的.解讀出現(xiàn)。
正如世紀末的今天,在我的眼中,《狂人日記》可以解讀出的第三層意義:這就是狂人“對人類的深層批判”。依然是通過“狂人視角”關(guān)照周圍世界的真相:敢于對世界和人生做抽象思考的狂人,發(fā)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提防、傾軋、殘殺,并且已經(jīng)成為一種難以扼止的惡性循環(huán):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都用著疑心極深的眼光,面面相覷!谑强袢撕粲跞祟惡湍老嗵帲喝チ诉@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飯睡覺,何等舒服。這只是一條門檻,一個關(guān)頭。然而:他們可是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師生仇敵和各不相識的人,都結(jié)成一伙,互相勸勉,互相牽掣,死也不肯跨過這一步。絕望當中狂人吶喊、呻吟,發(fā)出“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
對人類整體的批判也許并非魯迅創(chuàng)作時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卻具有廣闊的共時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決不僅止于五四前的中國國民而可以延伸到整個人類;其批判所指的人類劣根性也不是僅僅消滅“封建文化制度”并可以根除----也許它本就是人類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個分子,永遠無法消除,并將在最終導(dǎo)致人類的自我毀滅。這征兆,我們在今天已經(jīng)可以看出:可以將地球毀滅幾千次的核武器、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對地球的污染、因人類道德淪喪爆發(fā)出來無法治愈的世紀疾病“愛滋”……魯迅正是因為看到了人類的這種難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絕望,“救救孩子”的呼聲之后才不是一個“感嘆號”而是“省略號”。在他看來,這呼聲儼然如將封閉在無法打破的鐵屋子里的將死之人喚醒,使他們感到無法解脫的痛苦。
然而魯迅始終是一位直面現(xiàn)實的勇士,即使他內(nèi)心中已經(jīng)感到絕望卻仍然站起來進行絕望中的反抗。而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滅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已經(jīng)有人在呼吁保護地球、建立綠色家園,有人在“以筆為旌”,尋找人類的終極價值……雖然這呼聲十分微弱,但卻令人看到了人類世界的最后曙光。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狂人日記》的讀書筆記11-18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02-24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必備]01-31
狂人日記的讀書筆記范文03-30
狂人日記的短篇讀書筆記03-31
《狂人日記》的讀書筆記12篇[精]11-25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15篇【通用】01-27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集合15篇)02-01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常用(2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