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東坡傳》讀后感 推薦度:
- 蘇東坡傳讀后感 推薦度:
- 蘇東坡傳讀后感600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集合)讀《蘇東坡傳》有感11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蘇東坡傳》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1
今天我寫的是大文豪蘇東坡,我上初二了,張老師是我們的新老師她是很棒的老師我們都很喜歡她。她剛一上任就讓我們讀一本書《蘇東坡傳》從開學(xué)開始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讀完了這本書了。讀完了這本書我有很多感想.........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xué)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
蘇東坡他一生有許多的坎坷與悲哀。說到底,在于蘇東坡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tài)度。富貴榮華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可惡的事情,他的奮斗目標是在百姓的身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guān)注的是百姓他們的愉悅和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fā)生了阻礙,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一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坎坷與泥濘,可從他的詩中,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fā)現(xiàn),他的人生態(tài)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蘇東坡不管怎樣他依然能夠挺起胸膛向前走。
拿林語堂作結(jié)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2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先生所著的一部傳記作品,通過對北宋文學(xué)巨匠蘇東坡生平事跡的深入挖掘和細致描寫,展現(xiàn)了他的卓越才華和非凡人格魅力。讀完這本書,我深受感動,也對蘇東坡這位文化名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首先,我被蘇東坡的才華所折服。他是一位文學(xué)家、書法家、政治家,幾乎在各個領(lǐng)域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詩詞寫作風(fēng)格獨特,充滿了豪放的氣息和對人生的思考。無論是豪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還是深沉的《赤壁賦》,都展現(xiàn)了他對生活的感悟和對世事的洞察。他的書法更是達到了獨步天下的'境地,楷書、行書、草書皆能駕馭自如,給人一種無法言喻的美感。
其次,蘇東坡的個人魅力也讓我深深著迷。他堅持為民請命,敢于直言,這種傲骨和胸懷令人欽佩。他對朋友的忠誠和熱情更是讓人動容。他與好友黃庭堅的友誼至死不渝,他們互相切磋文學(xué)、互贈書畫,是一對令人艷羨的文人友人。蘇東坡的胸懷和豪情,以及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讓人不禁對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
此外,我也對蘇東坡的坎坷人生有了更多了解。他仕途不順,卻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tài),以文學(xué)和書法來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的人生經(jīng)歷告訴我們,無論遭遇什么樣的挫折和逆境,都要堅持自己的熱愛和追求,不放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探索。
通過閱讀《蘇東坡傳》,我不僅對蘇東坡這位文化巨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從中汲取了許多人生智慧和靈感。蘇東坡的文學(xué)成就和非凡的人格魅力,讓我對自己的追求和生活態(tài)度有了新的思考。我想,這正是林語堂先生希望通過這本傳記作品傳達給讀者的深刻內(nèi)涵。
總而言之,讀完《蘇東坡傳》讓我對蘇東坡這位偉大的文化名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欣賞。蘇東坡的才華和魅力令人傾倒,他的人生經(jīng)歷和思想感悟也給了我很多啟發(fā)。這本傳記作品不僅是對蘇東坡一生的致敬,也是對文化藝術(shù)的贊美和人生智慧的傳遞。我相信,這本書會繼續(xù)影響和激勵更多的讀者,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3
林語堂先生的小品隨筆看過一些,傳記倒是第一次拜讀,看了之后,才后知后覺的發(fā)現(xiàn)林語堂寫傳記也是精彩非常,拿起便不忍釋卷。難怪這本書能被成為四大傳記之一。
蘇東坡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大文豪,但人們喜愛他,尊敬他,并不僅僅是他的才華。這一點,在這本《蘇東坡傳》中,可謂解析的淋漓盡致了。光是看書后那密密麻麻,令人咂舌的參考資料的附錄,便可知林語堂花了多少心思在研究蘇軾,解讀東坡。
這本書記載了蘇東坡坎坷的一生,從名聲大噪到幾經(jīng)流放,直至。資料詳細,語言生動這些優(yōu)點自不必說,最讓我感動的是林語堂對蘇軾這個人物傾注的心血,在書中的每句話里幾乎都能感受到,林語堂就像一個忠實的“粉絲”,跨越千年時光,去尋找偶像靈魂中閃光的動人之處。其實歷史哪里有可能百分百還原,林語堂對蘇東坡毫不吝嗇的溢美之詞,也被有些人評價不夠客觀。而我卻認為,正因如此,林語堂所塑造的蘇東坡,才顯得格外有血有肉,才格外讓人喜愛與嘆服。他的才華,他的磊落,他的.仁心,他的志趣,他通達的智慧,傳奇的人生,并不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減損半分,反而引得后世知音的共鳴。
林語堂先生當(dāng)然也是知音之一,他忍不住拿起筆,把他的感悟?qū)懴。書中說:“杰作之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短暫的文學(xué)風(fēng)尚所淹沒,甚至歷久而彌新,必然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發(fā)乎肺腑的‘真純’!倍驗樘K東坡人格中那“真純”的一部分,表現(xiàn)在其文章與事跡中,才得以傳得千古美名。我想,打動了林語堂先生的,也正是那份“真純”。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4
記得林語堂對蘇軾的作品有一句評價:“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莊亦諧,雖需視情況之所宜而異其趣,然而莫不真篤而誠懇,完全發(fā)乎內(nèi)心!贝螽惼淙ぶ傅氖峭粋人在不同時期對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他備受喜歡的很大一個原因是誠懇,對待自己很誠懇,所以作品寫得也很真實,盡管受了“烏臺詩案”的影響,避諱一些,不過他還是很能直接面對自己,所以遒健樸茂。
讀完這本書,對于蘇東坡的人生并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時間軸,感覺只是一堆耳熟能詳?shù)氖录谝黄穑雌饋頍狒[,所組成的。雖然陳詞泛濫,也有幾句話能夠牽住我的心,在“瑜伽與煉丹”這一章的最后一句,說到:“螞蟻爬上了一個磨盤,以為這塊巨大的石頭是穩(wěn)如泰山的,哪知道又開始轉(zhuǎn)動了!焙芮擅畹谋硎隽嗣\對蘇軾的嘲弄,好不容易歸到紅塵世俗作文/,快要修煉成仙,又被卷進命運的漩渦。還是不得不稱贊林老的智慧與才氣。
蘇軾的政治理想和文章都是相匹配的,澄明,深湛。蘇軾這個人不復(fù)雜,單槍匹馬走在自己的.獨木橋上,有著遠大報復(fù)也能安于世俗,正因如此,所以他的文章才會更加有意味,作者賦予它們的意義在于背景,更在于作者的內(nèi)心,文人寫東西說是給自己看,那是日記,可文章就是給外人看,要證明自己,自己的報復(fù)也好,還是清白。所以就會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有“夜闌風(fēng)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過,江海寄余生”的灑脫超凡,有“腐鼠何勞嚇,高鴻本自冥。
顛狂不用喚,酒盡漸須醒。”的自持己見,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悲涼,有“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揀盡寒枝不可棲,寂寞沙洲冷!钡那甯咦拷^……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5
世間的一切,都不過是一場相遇。冷遇見了暖,就形成了雨;春遇見了秋,便有了歲月;太陽遇見月亮,變生成了星辰;天空遇見大地,就有了永恒。世上的每一場相知,都從相遇開始。世上的每一段傾心,都因相遇而沉醉。
然而大千世界,何其紛繁復(fù)雜。在追逐名利之中,人們的心與心逐漸遠離,只剩下一個模糊的背影。你想去觸及,卻只是一片虛無。人情世故之中,所有的相遇都變得平淡。你想追尋的人與事,卻只能含著淚擦肩而過。即使身處熱鬧的街市,面對這車水馬龍的人群,一次不經(jīng)意的回眸,也得不到一刻眼神的交接。孤獨,是一個人的,也是一群人的,就這樣無聲地進行一個人的戰(zhàn)爭。想要去掙脫,卻只能茫然對視。
茫茫人海中,我只想去遇人生中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于是,我決定攜著背包,帶著幾分期許,去尋一場傾心的相遇。
以文字為房,以標點為窗,我找到了一片心靈的棲息地。打開時空的按鈕,開啟一段時空之旅。偶遇一位沉睡的靈魂,聽他訴說千年的情思,聽他吟唱千年的詞調(diào)。這里是詩情的天地,記錄著輝煌的歷史傳奇,譜寫了璀璨的光的篇章。殊不知,這段文字的背后,有這一段不為人知的深情。我遇見了他們的故事,從此,點亮了我的人生。
以歲月為筆,以相思為墨。字字皆情,句句皆心血。“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一字一句的斟酌,讓這片文字的世界充滿著深情,春風(fēng)卷來大地的芳香,打開心靈塵封已久的窗戶。流水沖刷歲月的痕,洗滌人們心中的孤獨。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切都是那么寧靜溫和,一切都被賦予新的生命。這里的靈魂因千年的`沉淀而變得清純,或深邃,或豪邁,或深情,承載在屬于他們的故事中。原一個人獨自走到流水的盡頭,只靜靜地坐著,看天邊的云彩冉冉升起。
還記得千年前的潯陽江畔?那一夜,只留下動聽的琵琶聲和淚水沉入水底,重溫那段故事,我仿佛遇見了當(dāng)年淚濕青衫的江州司馬。那雙深邃的眼睛就好像能洞察周圍的一切,看破了歲月的流離,一頭飄逸的秀發(fā)交織著修長的衣袂在風(fēng)中凌亂。他在側(cè)身傾聽,讓靈魂行走在琵琶撥動著的琴弦上手指和著音律輕輕拍動。他聽得入神,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殊不知,淚水早已濕透青衫。我多想扯破千年便是時光的束縛。為他拭去眼角的熒光?墒俏也荒,只靜靜地看著彷徨的白司馬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他想借酒醉去逃避,卻不料醉不成歡慘將別。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太重,烈酒也無法朦朧。悅耳的琵琶聲在詩人的心頭響起,在詩中隱沒,牽動著司馬難酬的壯志?粗娙烁吲e著酒杯,卻始終放不下。何不一飲而盡?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樂聲漸去,只留下詩人獨自一人的感傷。那一夜,一花,一酒,一詩,陪著醉倒在江邊的白司馬,足以。酒不醉人人自醉,醉來的第二天,他會選擇去忘記一切,只記得別離時的茫茫江浸月。
從潯陽岸邊走過,邂逅詩人沉睡千年的靈魂。我是多么幸運,能遇見一段傾心的美好。只想輕輕的哼唱著《霓裳羽衣曲》,騎著白馬,滴噠滴噠的走過盛唐的別樣繁華,或許下一秒,又能遇見一段。
偶遇一段美好,勝過一場虛偽的追逐。只愿沉醉在詩情的天地,站在詞語的留白中,與文字謀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戀。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慢慢地跟著詩人的腳步,徜徉在這片文字的海洋,有詩路過的地方,滿山的清流便開始吟詠唱和,輕輕地揮一揮手,便是詩人繁雜交織在一起的情思,那些永遠無法解開的秘密。詩人一伸手,便是滿把新詩,詩太多了,詩人開始隨手拋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經(jīng)典。
累了,便獨自坐在草堂前,守候一段遲到的故事。靜靜地在風(fēng)中尋章摘句,在雨中傾聽你我,在夕陽下邂逅一位美麗的靈魂,那該是一場多么傾心的相遇啊!就想詩人在雨巷中遇見那位丁香般的姑娘……
我躺在云端,遇見一首詩,遇見詩中的人與事,遇見一位橫臥在歲月的靈魂……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6
“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我對蘇軾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從小,“蘇軾”這一名字就在教材中徘徊,隨著年齡的增長,蘇軾不再只是詩詞題目下面的兩個字,而是一種節(jié)氣、一種文體,是中華文明千百年來的一次奇跡。
《蘇東坡傳》極為詳細地描寫了蘇東坡的一生,從他出生到參加科舉考試,從王安石變法到被貶受挫,直到他的生命結(jié)束,這本書也就完結(jié)。但蘇東坡的杰作與他的精神并未從此就畫上句號,反之,為世人代代傳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薄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薄笆晟纼擅C2凰剂,自難忘!边@些詩詞乃是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稚子都十分熟悉的絕世佳作。這些出詩詞都出自一人之手——蘇東坡,而這又是何等的壯舉。他的詩詞或樂觀,或悲壯,或豪放,或愉悅。字里行間無不讓人感受到他的狂放不羈。他,他是一位文人。是一位能擺脫時空限制,在古人和現(xiàn)代人的記憶中打下獨有印記的人。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這是蘇軾當(dāng)年諷刺王安石變法寫的一首詩。王安石變法是歷史上的一大事件。王安石出臺的一系列“理想主義”的政策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而總有些懦夫大臣為保全自己,去幫助王安石,謊報實情,蒙蔽天子的雙眼。這當(dāng)這群庸臣在夢中囈語時,蘇東坡卻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將實情向天子上報,動搖了他們的.地位。
這一舉動的后果會是如何,蘇東坡心里一清二楚,可他就是不硬咽下這一到嘴邊的話。他直率的性格,使得他被一貶再貶,但樂天派的他并沒有因此消沉,反而苦中作樂。發(fā)明美食,月下漫步,鉆研書法,談笑風(fēng)生。他用行動告訴了所有試圖將他的意志挫敗的人:你能奈我何!
蘇東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超凡脫俗的人,一個自由灑脫的人,一個頑強而富有活力的人,一個曠古奇才樂天派。他正直,絕不做任何欺騙他人的事;他率真,想到的事情都會直接說;他勇敢,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正是因為他不畏坎坷,才能做到我行我素,才能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而在當(dāng)代,能做到向他一樣的,又有幾人?縱使不被別人迎合,縱使被人針對,但蘇軾的一生是無悔的。
“一蓑煙雨任平生”。前方,蘇軾正穿著蓑衣,歡快地吟詩漫步。此時,我已披上了那件蓑衣,向前邁步……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7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了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如果說,這一首家喻戶曉的《江城子 記夢》讓我第一次認識了蘇軾,那么林語堂老先生的《蘇東坡傳》則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這位傳奇人物的一生……
林語堂先生在文學(xué)方面的造詣自然是極深的,而他筆下的東坡更是栩栩如生,讓我仿佛回到了一千年前,看到了那個文學(xué)偉人的跌宕起伏。
現(xiàn)在人們評價一個人,第一個看的已并非是其成就,而是他的品格。自然,蘇東坡的美名能夠流傳至今,自然也與他的人格魅力無不關(guān)系。
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作者概括他一個悲天憫人的道德家,一個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一個散文家,一個新派畫家,一個偉大的書法家,一個釀酒的實驗者,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一個瑜伽術(shù)修煉者,一個佛教徒,一個士大夫,一個皇帝的秘書,一個飲酒成癖者,一個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下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然而在我看來,蘇東坡遠不是這幾個詞能夠概括的。林語堂老先生也說,他是自己“萬分傾倒”,卻又“望塵莫及”的。如果硬要我用一個詞來形容蘇東坡,那應(yīng)該是充滿浩然之氣。
浩然之氣是與生俱來的,從某種角度來講,你有沒有浩然之氣,就決定了你有沒有成就,他會在生活中逐漸顯露出來的。正如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牌》中說的:“浩然之氣,不宜行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顧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岳,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fù)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這本書我總共讀了兩個星期,每每沉浸其中,我就好像有一雙翅膀。就飛翔在蘇東坡的上方,注視著他,與他同樂同悲。但奇怪的是,我一直沒有完整的想象出過蘇東坡的相貌,只有一個高大的背影;蛟S是正如作者所說: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的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呈現(xiàn),曇花一現(xiàn)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那才是萬古不朽的。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8
春節(jié)閑來無事,重溫林語堂先生的大作《蘇東坡傳》。這是我第三次讀這本書了,自覺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東坡居士的一生多了幾分認識和感悟。
蘇東坡是我最愛的大文豪之一,出生在宋代,年僅二十即中進士,名次幾列榜首,是當(dāng)時京城最為炙手可熱的青年才俊之一。他平生佳作不斷,融儒、釋、道三家精神于一身,文壇盟主歐陽修讀過他的作品之后激賞數(shù)日,竟感嘆應(yīng)退而放其出頭。但是,蘇東坡一生卻命途坎坷、窮達多變,在宦海中幾經(jīng)沉浮,依舊未移達觀豁達的性情,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傳奇人物。
一讀東坡正值大學(xué)時代,一口氣讀完,為他的才華所震撼。在中國文化史上,說蘇東坡是一座高山絕對當(dāng)之無愧,詩詞、散文、書法、繪畫,他無一不精,無一不能。當(dāng)然,在他眾多才能中最受人推崇的自然是詩文。蘇東坡的詩才極高,文思精妙,詩文包羅萬象,上可論經(jīng)國大事,下可寫日,嵥椋才d之所至,皆可成文成詩。你看,他的`詩文中有議論政事的《刑賞忠厚之至論》,高談"賞疑從眾、罰疑從去",其觀點與現(xiàn)代法治思想從寬原則不謀而合;有描繪田園日常的"東風(fēng)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雖只是雨過天晴的一件小事,讀之卻使人輕快愉悅,仿佛自己輕裝簡行漫步山間一般。不過,他也不總這么快樂,思念弟弟子由時,他說:"咫尺不相見,實與千里同。"悼念亡妻時,他吟:"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憤世嫉俗時,他嘆:"賣牛納稅拆屋炊,慮淺不及明年饑。"當(dāng)然,他的詩文中公認作得最好,傳頌最廣的還是那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其開篇意境開闊、氣勢恢宏。讀之,即使胸中有千般抑郁也可一掃而空。讀蘇東坡,就是這樣。你會感覺自己的情緒不再受自己的操控,而是隨著他的起伏而起伏,隨著他的波動而波動,而這就是東坡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二讀東坡是在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那時業(yè)務(wù)忙碌,每天忙得腳不沾地,精神委頓。即使少有閑暇讀書也是囫圇吞棗。這時重讀《蘇東坡傳》,看他一會兒在漁船上喝酒羽化登仙,一會兒在西湖上作比西子,生活不是湖濱品茶,就是雪廬種地,每天寫寫詩,喝喝酒,參參禪,工作卻半點沒被耽擱,無論走到哪里都受百姓愛戴,哪里有我等焦頭爛額的窘迫,不由得心馳神往。有時一恍惚,感覺他好像不只是活在書里,而是活脫脫站在眼前和你開開玩笑、聊聊天、吃吃東坡肉,不時還爽朗大笑。這樣的東坡是有鼻子、有眼,有生活氣息的一個普通人。他放浪形骸,一生結(jié)交甚廣,不拘泥于世俗。黃州的妓女他為其作詩,杭州的山僧同他打坐參禪,泉州的刺史相偕秉燭夜游,嶺南的農(nóng)夫與他一起聊鬼故事…他的朋友中有京城的達官貴人,有山野的僧侶、樵夫,甚至還有浪跡江湖的妓女、乞丐。連他自己也曾笑談,"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同是才華橫溢的人,與李白相比,他多了幾分可愛;與杜甫相比,他少了一點深沉;與柳永相比,他又是這般接地氣。這平易近人、秉性難改的樂天派,就是我愛的東坡。
近來三讀東坡,對他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從前認為他有些傻氣的地方現(xiàn)在看來似乎更傻了。且看他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幾近喪命,本發(fā)誓再不寫詩惹禍。但好不容易逃出牢獄之災(zāi),回家立刻"好了傷疤忘了疼"作詩慶賀,這不可謂不傻;面臨政敵的打壓,他但凡服個軟,稍微與之虛與委蛇,即可免受多年貶謫之苦,但他卻不愿曲意迎合,還憤恨地說出"倘若偶遇飯中有蠅,仍需吐出"的驚人之句,這還是傻;面對流放,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已到和兒子"相對如兩苦行僧爾"的地步,卻依舊不知悔意,反而想出"吞食陽光止餓"這樣有趣的辦法,這更是傻!但細細體味,他的這種傻,竟有幾分憨厚,幾分天真,讓人忍俊不禁。傻雖還是傻,卻蘊含了瀟灑豁達的至情至性,率性而為的恣意灑脫,寧折不屈的剛烈脾性,這樣想來竟是世間稀有的難得之舉。
蘇東坡從眉山走來,途徑長安煙柳繁華地,再過黃州、海南,走過了宋元明清,走過了千百年,最后停留在我們的心里。他亦莊亦諧,亦儒亦佛,是至情至性的情人,是至誠至純的佛教居士,是至剛至勇的國士。他的豪氣,他的灑脫,他的淋漓鏗鏘,為我們詮釋了智慧與才情兼具的東坡魅力。我時常在想,林語堂先生這本著作成書于 936年前后,第一版于 947年,正是中華民族戰(zhàn)亂紛飛、民族危亡的年代,寫這樣一位憂國憂民、可愛可親的宋代高士,當(dāng)是另有一番深意。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9
寫了一些筆記。寫作的過程中又參讀了梁啟超《王安石傳》(商務(wù)印書館20xx年新版)。筆記當(dāng)然不如原文,整理出來,也當(dāng)是交給自己的一份作業(yè)。讀書筆記,錯字難免,若發(fā)現(xiàn),請指出。20150701記于歸云齋。
1
這本書大學(xué)時候就讀過,后來又讀了蘇東坡的文集,里面有大量尺牘奏章等議論文,最經(jīng)典的還是《赤壁賦》等流傳甚廣的代表作。他的詩集我是有的,還沒有來得及看,讀書的計劃很多,只能就迫切的下手!短K東坡傳》第二次讀才真覺得好,林語堂的原文經(jīng)張振玉翻譯以后仍然能那么流暢,實在讓人羨慕。
2
關(guān)于蘇軾的印象,也許最好是從他寫給弟弟蘇子由的詞開始: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錦,朝露漙漙。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dāng)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
個人極喜歡這首詞,其“勞生有限”語,深得人生況味。下片既有抱負,又有感嘆,復(fù)融合親情之理解,感人至深。蘇軾的一生,用“用舍由時,行藏在我”概括真是再恰當(dāng)不過。真正能理解他的,恐怕只有他的弟弟。
3
林語堂在序言中說:
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這段介紹蘇軾的話倒成了經(jīng)典,可見林語堂這個人是多么有趣有才。
余秋語有一篇《蘇東坡突圍》,我讀過兩遍,還是記不住他說了些什么,余氏的解讀常有一種想當(dāng)然的意味,泛濫的抒情只適合少年人。林語堂的這段話泛觀則好看,要真正理解卻需要了解了蘇東坡一生之后,才明白其精嚴。另外,外人眼中的蘇軾都大概有曠達可愛的特點,我從他的文章里讀到的除了這些,還有苦澀。
這種苦澀是一個正常人的生活的也是生命的苦澀,人生是那么漫長,文字不能總是拯救我們,該承受的還是要承受一遍,只是蘇東坡比我們更看得開。詩詞的超越性固然會讓我們暫時忘卻痛苦,但如果沒有敏銳地感覺過痛苦,那些經(jīng)典辭章大概也寫不出來了。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10
花了半個多月時間讀完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最初的閱讀動機無非是消遣下時光,至多見賢思齊而已,可隨著閱讀的不斷深入,我感到收獲遠不僅此:通過閱讀,我看到了一個令人可敬、可愛又可親的真實的偉人形象,看到了一段最純粹文人在最復(fù)雜朝廷里的宦海沉浮史,看到了人性與命運的抗爭,理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看到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看到了至真至善的赤子之心。
一篇令人拍案叫絕的序言,直接便可作為最好的散文去讀:
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利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蛇的智慧,建有鴿子的'溫柔敦厚。蘇東坡的一生經(jīng)歷,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在玄學(xué)上,他是個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種東西剎那之間的表現(xiàn),但在氣勢上,他確是地道的中國人氣質(zhì)。人生最長也不過三萬六千日,但是那已然夠長了,人生的每一剎那,只要連綿不斷,也就美好可喜了,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以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yǎng),因而可以維持眾生萬物。
本書或許不是非常嚴謹考究的歷史傳記,因為其中有濃郁的文學(xué)成分,雖全書是按蘇東坡一生的時間推進而演進,但某些事件和人物常會穿插出現(xiàn),而且書中有不少一看就是逸事傳說之類的東西。值得一提的是,書里面有講蘇東坡暗戀堂妹,這是令人感覺非常奇怪的事情,當(dāng)時覺得不太可能,后來上網(wǎng)一查,發(fā)現(xiàn)有人對此大肆批評林語堂,我不懂歷史,也不知這是否是林氏對蘇東坡極具八卦色彩的獨創(chuàng)觀點。其實這樣的書,對普通讀者來說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還有一點就是:其實蘇東坡的一生本來就是一個傳奇,這種浪漫的傳記寫法,非常適合寫蘇東坡這個人。
蘇東坡一生的關(guān)鍵詞是:達觀,剛毅,慈悲。這三者共存一體,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后人評他集儒、釋、道于一身,這種評價是極高的,就是說他性情思想上,兼具了三教的精髓。他之偉大見于正史,見于他的文學(xué),也見于民眾間千載流傳的故事之中,我想這是一個中國文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他的一生極其坎坷,但后人不太想用“悲慘”之類的詞語去形容,這是因為不管在哪里,他似乎都是快樂的,他說“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從繁華的杭州,到荒涼的嶺南,一生之中,他最快樂的時候是在哪里?在我的想象之中,朝云可能就常這么問他,他的回答自然是“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蘇東坡漂泊的一生中,有六個重要地方,我身在杭州,另有五個沒去過,如果可能,我真想每個地方都去走一走:
眉山——他出生的地方,一個人杰地靈的小城,蜀地古有有好學(xué)樸質(zhì)之氣,又無浮華虛飾之風(fēng)。
杭州——蘇東坡最喜愛的地方,第一次來,他留下美麗的詩文,時而獨自在山間尋僧訪道,時而又與文人墨客泛舟西湖,正是才學(xué)風(fēng)流最盛之時,他帶走了朝云。第二次來,他當(dāng)了一個很好的父母官,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展現(xiàn)了工程師的天賦,西湖因他的工程而秀美了千年。
常州——他去世的地方,這也是他很喜愛的地方,每次南北流離,都要經(jīng)過這里,而他唯一購置了田產(chǎn)準備養(yǎng)老的地方在宜興(當(dāng)年算常州府)
黃岡——蘇東坡被貶黃州,他在這里開荒種地,東坡居士的名字從此而出。在破破爛爛的居所,他吟出“東坡居士酒醉飯飽,倚于幾上,白云左繞,清江右回”,他在大江之上思考人生和宇宙萬物的真諦,寫下雄奇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空靈的前后《赤壁賦》
惠州——中原人談之畏懼的嶺南蠻荒之地,其實也是物產(chǎn)豐饒,終年溫暖的好去處——“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惠州流放的歲月里,蘇東坡在羅浮山求仙訪道(或許他只是為了好玩,比如煉丹),他自己蓋房,種果樹,甚至學(xué)習(xí)釀酒。此時的蘇東坡,只攜一幼子,以及朝云,現(xiàn)在他的伴侶只剩朝云一人,他們的精神之愛升華到了極致,他叫她“天女”。
儋州——千年以前,這里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吧。他在這里,依然達觀快樂,他說餓了可以吃陽光。
當(dāng)年我對小鷗說我沒偶像,不特別崇拜哪個人,現(xiàn)在想想,倘若真要樹立一個偶像,那就是蘇東坡了。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11
這個暑假里,我看了《幾時歸去作個閑人》這本書,深有感觸。這本傳記用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而蘇軾這一生,經(jīng)歷了幾多波折,雖身陷官場的污濁,卻從中歷練超脫,最終成為一代詞宗?v觀他的一生,亦有起落波折,對應(yīng)著五種不同的中國傳統(tǒng)色,共同構(gòu)成了東坡之彩。
蘇軾初進京時,這段人生于他是銀朱色。銀朱是大紅色,耀眼奪目。一篇殿試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驚艷了主考官歐陽修。推開銀朱宮門,才華橫溢的他初入政壇,期待用自己的才學(xué)造福百姓。
蘇軾第一次離京時,這段人生于他是歐碧色。歐碧是淺綠色,優(yōu)雅絕倫。東坡的心胸,并不拘泥于俸祿的多少,而全在乎山水和人情。泛舟于歐碧色的西湖微波上,發(fā)出“自憶本杭人”的感慨,何不為一種享受。
烏臺詩案后被貶,這段人生于他是璆琳色。璆琳是深紫色,橫野星空。東坡因被朝中小人記恨,誣陷入獄。然而蘇軾是清白的,在宿敵王安石在內(nèi)名士的力挺下,東坡終于出獄,卻被迫流落天涯。黃州、泗州、宿州、登州,雖然眼前是璆琳的黑夜,但心中有念,眼前有光的東坡,用他豁達樂觀的態(tài)度,給無邊的黑夜點上了繁星,正可謂“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得高太后重用回京時,這段人生于他是檎丹色。檎丹是夕陽紅,落日余暉。東坡連升數(shù)職,并為高太后親擬詔書,果然是字字珠璣,落筆如神。繁盛一時的他招來偽君子嫉恨,而東坡本不善政,便請求外任,回到他真正快樂、沒有勾心斗角的生活。
蘇軾的晚年生活,則是淺云色。淺云是水天白,清潔無塵;氐胶贾,東坡心安之處,筑起蘇堤,清淤求雨,繼續(xù)為民造福。潁州,揚州,定州,蘇軾一刻未停,勤懇工作,造福百姓。高太后駕崩,章惇得勢,蘇軾無奈踏上了風(fēng)雨飄搖的漫漫旅途;葜,儋州,其間一度靠野菜充饑,食不裹腹。但東坡是何等人物,他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將“黃州惠州儋州”歸于“平生功業(yè)”,可見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與看淡世俗的'廣闊心胸。此時,他就像天邊縹緲的淺云,“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但是,孜孜不倦的他累了,在常州化為“一溪云”歸去。竹杖芒鞋,于這浩瀚歷史中,漸行漸遠……但不變的,是蘇子,留給世界的永恒力量。
在我看來,東坡之彩,在于他“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的心胸,在于他“天容海色本澄清”的豪邁,在于他“飽得自家君莫管”的隨和,以及他“江海寄余生”的氣魄。東坡之彩,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更值得我們牢記于心和畢生效仿。
聯(lián)系最近所謂的“流量明星”事件,某些“流量明星”只是靠一張臉吃飯,并無真正才華。他們德不配位,為所欲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涩F(xiàn)在有不少小年輕被這幾張“小白臉”迷得神魂顛倒,不辨是非。而諸如蘇軾這樣真正該“追”的明星,卻就此湮沒,無人問津。在痛心疾首之余,我們新時代的少年應(yīng)該重新從蘇軾這樣的古今先賢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修煉心性,重塑價值。
東坡之彩,是蘇軾文學(xué)思想博采,書法畫作彡彡,鍛造出的多彩人生。東坡之彩,是今天重讀《幾時歸去作個閑人》此書所感到的厚重力量。東坡之彩,是我們高山仰止之余,應(yīng)該用心感悟,知行合一的珍貴德操。
【讀《蘇東坡傳》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蘇東坡傳》有感11-09
讀《蘇東坡傳》有感【精選】11-18
《蘇東坡傳》讀有感03-23
[推薦]讀《蘇東坡傳》有感10篇03-18
【通用】讀《蘇東坡傳》有感13篇03-24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01-27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01-11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02-24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