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這樣愛你剛剛好》有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這樣愛你剛剛好》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這樣愛你剛剛好》有感 篇1
這個寒假應學校要求拜讀了教育家朱永新、孫云曉、孫宏艷主編的《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七年級孩子》這本書,感覺受益良多,這本書針對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家長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這個成長階段可能出現(xiàn)的變化和問題,并向父母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幫助孩子的方法,讀了這本書,讓我清楚的了解到這個年齡孩子的一些明顯的變化,以及和她之間的各方面應該怎樣去溝通和相處,讓父母的愛做到剛剛好。
孩子在這個年齡正好步入青春期,心理和生理上都有了新的變化,在行為上也有了明顯的變化,這讓做為父母的我們有點措手不及。在這本書中就學到了好的方法,比如書中寫到的當孩子步入少年期后父母要做的.不是養(yǎng)育而是支持,不是保護還是指導,不是社會化還是指明方向,對一個12~13歲的少年來說,少年期的一切都處在轉折當中,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是,這又是他們生命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他們特別需要父母的正確指引以安然度過轉折期,并獲得成長。因為當孩子由小學進入初中,由童年期步入少年期,父母需要做好顧問和引路人。
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正確面對孩子的早戀問題。孩子早戀是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生怕孩子在這個階段出現(xiàn)早戀的問題而影響到學習,所以就會經(jīng)常去猜想她有沒有什么不正常的行為或者就像書上所說的總想通過各方面去了解她的隱私,最后發(fā)現(xiàn)我們越想去挖掘她的隱私她就藏得越深,有時候甚至連打電話都躲得遠遠的。看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學會了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早戀,書中提到應該尊重孩子的隱私,留出秘密的空間,這對于孩子走向獨立也非常重要。
這本書告訴我們,父母的教育素養(yǎng),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孩子的發(fā)展。在教育中,家庭是成長之源,父母的成長是孩子成長的前提。家庭教育不只是簡單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沒有父母的成長,永遠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長。與孩子一起成長,才是家庭教育最美麗的風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態(tài)!
如今,教育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但家庭教育卻在父母的焦慮中常常脫離了正確的軌道?傉J為把孩子送到一個好的教育環(huán)境就可以了,往往忽視了家庭教育。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我們父母應該建設一個匯聚美好事物的家庭,自身也該成為美好的人,從而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父母對孩子的愛,再多也不嫌多,隨著時代的變遷,愛的方法也在不斷改變,我們以“智慧愛”的理念,探索著充滿智慧的、恰到好處的愛的方法,讓我們對自己、對孩子、對世界,都能愛到剛剛好。
讀《這樣愛你剛剛好》有感 篇2
前兩天,班主任讓孩子帶回一本書《這樣愛你剛剛好》,要我看完之后寫份讀后感,借此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讀了這本書之后的感悟和啟發(fā)。
我們都知道一年級對孩子至關重要,對他們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和未來的學業(yè)規(guī)劃起決定性因素。老師呼吁我們家長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不管多忙、事業(yè)多么重要,都要花點兒心思教育孩子,不能把孩子推給老人?蓡栴}是:父母該如何愛孩子?孩子又需要怎樣的陪伴、引導、鼓勵和支持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在這本書里逐一找到了答案,這也是我推薦大家閱讀的主要原因。
傳統(tǒng)的教子觀念“棍棒底下出孝子”,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法律意識的提高和教育觀念的改變,顯然是行不通了。這本書教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育兒理念--“智慧愛”,教會了我們如何做到不批判、不溺愛,做到《這樣愛你剛剛好》。
我們這代人因各種原因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長大后意識到各方面的欠缺,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所以對孩子要求特別高。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也應該得到鼓勵,但父母也要捫心自問,我們在要求孩子的同時又為孩子做過哪些努力呢?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別人家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父母的陪伴就是言傳身教的沃土,愉快的相處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人格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交流中的言行舉止。比如夫妻的和睦、民主的氛圍、幽默的互動,這些都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自信、寬容的性格。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這就是最棒的家庭教育。
什么才是高質量的陪伴?我們從幾個淺顯易懂的實例中來感受一下:如果你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是這么說的:“趕快起床,要遲到了,等會兒老師又要讓你罰站啦……”那么請你馬上改正,這么美好的`早晨你已經(jīng)在給孩子散播負能量了。目不轉睛的盯著作業(yè)本,一旦發(fā)現(xiàn)字寫的不好或題目做錯,便大聲指責,甚至給孩子布置一些重復枯燥的作業(yè)。這種看似很負責任的做法,其實是對孩子專注力的打擾,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孩子會無心學習,滿腦子就一個想法--爸媽啥時候才能離開。幫孩子檢查作業(yè),如果你是單純的簽名那么請跟我一起檢討吧!
從今天起,我們試著寫詳細一點,比如:“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很認真,自覺性較高,請老師放心!边@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鼓勵和支持,也能跟老師達到很好的互動。接孩子放學,回家路上要多問“好”問題,別問“壞”問題。我們可以問:“今天在學校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有意思的、新鮮的事兒……”孩子會很樂意講述一天中的所見所聞,并把歡樂同父母分享,即使有不開心的事兒,這會兒也都煙消云散了。相反,你如果一見孩子就問:“今天有沒有犯錯誤,有沒有人欺負你……”這樣容易讓孩子聯(lián)想起種種的不愉快,對學校產(chǎn)生抵觸情緒。許多父母包括我自己,喜歡問孩子:今天在學校學了什么?其實,學習并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兒,有沒有人一起玩兒才是孩子心里最重要的事情。我們要鼓勵孩子交朋友,甚至為他們創(chuàng)造交朋友的機會,引導她和老師、同學以及周圍的人和諧相處,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前期的陪伴是為了以后能更好的放手,父母要結合孩子的自身特點,在孩子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制定她容易達成的目標。要學會欣賞孩子,用鼓勵、給予幫助、降低難度等辦法,讓孩子不斷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讓他們始終保持對知識的渴求,從而養(yǎng)成勇于探索的學習品質。
幽默也是一種教育能力,幽默讓家庭教育變得輕松有趣。父母多一分幽默,子女就多一分笑聲,多一分快樂,多一分力量。幽默可以緩解緊張情緒,愉悅身心,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孩子喜歡幽默的大人,因為孩子不是不懂道理,而是不愿接受生硬的說教。
對一年級孩子來說,老師是絕對的權威。他們崇拜老師,無條件地信任老師。作為父母,要成為孩子和老師之間的情感橋梁,多對孩子講老師的好話。讀后感比如“老師特別認真負責,媽媽沒檢查到的錯誤都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你可要認真哦……”引導孩子體察老師的關愛,發(fā)現(xiàn)老師的優(yōu)點,讓孩子喜歡上老師從而喜歡上學習。請記住,沒有什么比老師的格外關注更能激勵一個孩子的了。家庭教育貴在養(yǎng)育人性,學校教育則在培養(yǎng)人才,二者的交集在于達成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共同目標。缺少任何一方的努力或者目標不一致,都無法保證教育的效果。
最后我要倡導大家響應學校的親子閱讀,把故事和游戲還給孩子的童年,讓孩子們不再迷戀電視和網(wǎng)絡,這是對童年最真實的珍惜,是孩子最值得做的功課,是最合乎生命規(guī)律的學習。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她的閱讀史,培養(yǎng)孩子好讀書,引導孩子讀好書,是每個家長必修的課題。
成長是每個人都需要自己走的路,誰都會犯錯,誰都會經(jīng)歷挫折,只有經(jīng)歷過這些,才能真正成長。孩子犯了錯誤可以懲罰,但懲罰的方式應該是尊重的、健康的、能達到教育目的的,而不是讓孩子痛苦和難受的。有些錯誤本該我們和孩子一起接受懲罰,那么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坦然迎接成長的陣痛和喜悅吧!
【讀《這樣愛你剛剛好》有感】相關文章: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后感03-21
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孩子讀后感通用10-04
讀《媽媽我愛你》有感04-26
《我們的友誼剛剛好》讀后感04-28
讀《我們這樣管孩子》有感03-20
讀猜猜我有多愛你有感03-23
讀《媽媽我愛你》有感14篇04-27
讀《猜猜我有多愛你》有感04-10
讀《猜猜我有多愛你》有感(15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