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后感1
學校給一年級的家長推薦了薛瑞萍老師的班級日志《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于是買來讀讀,雖然讀了還不到一半,但是還是想寫點感受。
書開篇就大量引用了《道德經(jīng)》里的內(nèi)容,我也喜歡《道德經(jīng)》,于是不自覺就拉進了和作者的距離。如“不尚賢,使民不爭!蔽乙操澩@個觀點,在管理孩子們的過程中不要過多運用獎勵,還是引導孩子們做事情去遵從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
這本書對懲戒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懲戒是必需的`,沒有懲戒的教育,是獨腿軟骨的巨人,立不穩(wěn),更不要說長足前進了。
書中特別強調(diào)了閱讀和音樂,閱讀的作用自然不用說了,一年級最重要也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們做事情常常有音樂相伴,確實是很好的想法。我想自己就沒有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起來,以后要改進。
孩子步入一年級,作為家長難免焦慮,所以說最重要做到心平氣和。薛老師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就是自己能堅持學習,堅持寫作,班級日志從一年級寫到六年級,的確令人佩服。還有就是自己堅持讀書,她自己在日志中寫到:自己狀態(tài)不好,比較急躁的時候,是因為偷懶,沒有讀《道德經(jīng)》的原因。我想我也要把自己喜歡的幾本書放在身邊,每天讀讀,修煉自己的內(nèi)心。
作為家長,與其焦慮,不如去了解一年級孩子的生活狀態(tài),用心平氣和的態(tài)度,積極面對的態(tài)度陪伴孩子度過這段時光。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后感2
讀完薛老師《心平氣和的一年級》,我卻久久不能平靜了。教過一年級的我深有體會,剛?cè)胄W的孩子特別愛嘰嘰喳喳,靜不下心來。因此一年級的老師,是和忙亂、著急、緊張這些詞相連的.。其實,這是我們老師自己沒有擺正心態(tài)。對于新入學的孩子,我們總覺得他們這也不對,那也不規(guī)范,恨不得“一口吃成個胖子”,一下子就把自覺學習、認真聽講、按時作業(yè)等等我們認為好的學習習慣都給養(yǎng)成了。
但薛老師不是這樣。開學初,她的態(tài)度是“一要責任明確,二要慢慢加任務(wù)。就像現(xiàn)在對于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只強調(diào)安靜一條。等這一條入他們心,真正成為班規(guī)了,再提其他的。樣樣都抓,必定樣樣抓不起來!倍嗝雌綄嵉恼Z句啊,卻把教育的有序性講得明明白白。
一年級的常規(guī)教育,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而孩子們不可能短時間內(nèi)全部做到。這就要求我們對孩子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點一滴地幫助孩子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薛老師特別喜歡使用蒙特梭利教育法中的“靜寂游戲”,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與家長積極配合教育,讓孩子養(yǎng)成終生受益閱讀習慣。這都是我今后要學習的地方。
總之薛老師的肺腑之言,深深打動著我,促我反思。心平氣和取代急躁,這是我們面對稚嫩的孩子多么需要的心態(tài)調(diào)整。讓我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不斷努力,不斷完善自己吧!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后感3
薛瑞萍老師《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她再一次帶一年級后的每日經(jīng)歷,語言樸實又不乏生動,在普通的敘事中向我們展現(xiàn)了她精湛的教育教學藝術(shù),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詳細記錄了自己是怎樣從焦灼走向平和,她的班級又是如何走過了艱難的時期,從而建立了良好的秩序。
現(xiàn)在我也在教一年級,幾乎每天都是這樣沒完沒了地叮囑學生注意事項、一遍遍地重復各種要求、大聲地叫喊保持安靜……身心疲憊、精神煎熬,整個人在忙碌、繁雜、焦躁中度過。一個月下來,嗓子全啞了,身體也感覺要支撐不下了。所以當我看到薛瑞萍老師在文章中寫道“盡量放低聲音說話。盡量態(tài)度溫和感覺效果反而好些!蔽业母惺芴貏e深。薛老師還舉了個例子:比如放學排隊:“現(xiàn)在我們安靜下來,我們變成了一塊石頭,我的'頭不動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靜下來了,我的手不動了,我的腳不動了,我像塊石頭。現(xiàn)在我點到誰的名,請你拿好自己的東西到門口去排隊”。老師點名的聲音越來越輕,孩子排隊的動作也越來越輕。是啊,在學生的眼中,老師就是榜樣,老師就是模范,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言行。面對吵鬧的學生,老師的大聲呼斥或許能威懾住學生,但也只能說是一時,日后,學生就有可能學著老師的樣,為了使自己的聲音清晰,一個比一個大聲說話,安靜的環(huán)境從何而來?
拜讀著薛老師的作品,感動著薛老師的真誠,銘記住薛老師的教誨。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后感4
最近有幸讀了薛瑞萍老師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這本書以每日記載的隨筆方式向我們歷數(shù)了薛瑞萍老師在第三次帶一年級時的點點滴滴,或滔滔不絕的長篇感悟,或隨心而發(fā)的三言兩語。全書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也是對我啟發(fā)最大的一部分——走向平和。記述她與一年級孩子共同成長的點滴。第二部分:請跟我來。收錄的是薛老師給孩子家長的'信,每一封信都是她與家長的真情對話,都體現(xiàn)了一個教師應(yīng)有的責任感和愛心。第三部分:平和也輻射。收錄了她的帖子帶給周圍人的影響的見證及在現(xiàn)實教育教學中的借鑒意義。第四部分:聆聽大師。這一部分可謂是一針見血,點破了她“心平氣和”支撐的理論來源:對蘇霍姆林斯基等大師的理論潛心揣摩和領(lǐng)悟----“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對待孩子。讓我們慢慢來吧。我們原本準備用一生的時間來愛孩子的——不是嗎?方式過急的時候,只能讓孩子懼怕學習。還可能鑄成一生難以追悔的大錯!
如果只看這書名——《心平氣和的一年級》,我想很多人都會以為這位薛老師是一位理想主義者,教一年級,能做到心平氣和?可當你真的走進書中,你會被那一個個樸實無華的故事所吸引,它和你傾訴著一位普通教師的悲喜和憤怒,讓你在一個個真實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這些看似隨性的瑣碎記錄,沒有掩飾什么,沒有矯揉造作,卻折射出薛老師執(zhí)著而獨到的教學思想。在薛老師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瑣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靜得如水、純得如雪。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心平氣和一年級》讀后感04-25
《做一個心平氣和的女人》讀后感10-11
一年級讀后感05-01
《論語》讀后感一年級03-24
初一年級讀后感04-10
《一年級的豌豆》讀后感05-01
小學一年級讀后感04-17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04-29
一年級的小蜜瓜讀后感02-16
一年級讀后感作文作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