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原本大學微言》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原本大學微言》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本大學微言》讀后感1
如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事實很有趣,我也常把東西方文化相互對比,以太陽繞地球一晝夜作比方,卻發(fā)現(xiàn)東西兩方人類歷史文化的變化現(xiàn)象,同在五百年之間,必有王者興,幾乎完全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我們的歷史,到了春秋以后,名王迭起,而有道之士的哲人也應運而生。中國有個齊桓公,配上一個管仲。而在西方,也是名王配名師,湊巧的真有趣。歐洲有個亞歷山大,配上一個亞里士多德。印度也有一個阿育王,配上一個優(yōu)婆鞠多尊者。當然,在這個階段,什么日本、美國,連個影子還沒有呢!
但是,以中國歷史的.習慣來說,三代以后,所謂歷史上的名王,最了不起的,也只能算做英雄,決不是圣人。所謂這些英雄的名王們,也都像我小時候的一位老輩的詩說:“江山代有英雄出,擾亂蒼生數(shù)十年”,如此而已。他們與《大學》的“明德”外用(王)之學,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豈只似是而非,可說都是背道而馳的。
《原本大學微言》讀后感2
三千年前,中國的歷史,出現(xiàn)以周朝王室為中心的封建諸侯聯(lián)邦政治體制,實行土地公有,以井田制度建立農業(yè)經濟社會的典范。五六百年后,從周朝王室的威信動搖,東遷洛陽作為首都開始,便進入所謂東周列國爭霸的春秋時代。歷史與文化,是分不開的并蒂蓮花,從春秋時代,直到戰(zhàn)國七雄時期,也就是中國文化所謂百家爭鳴、諸子并出的階段。
從表面聽來,諸子百家爭鳴,那一定是何等的熱鬧,非常的有趣。事實上,所謂爭鳴,所謂諸子的學術思想,都是圍繞著一個傳統(tǒng)的中心在轉。這個中心,便是“道”,也就是儒道并未分家,諸子百家也并未分家的`天人之際的“道”,尤其重在“人道”。換言之,諸子百家的學說提出的主張,都是希望人民生活安樂,社會平安,使人人有安樂的一生,有一個圓滿歡欣的家庭,有一個富強康樂的國家。
《原本大學微言》讀后感3
如果用文學藝術來比方,例如李后主的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蹦窍爰魯嗨⒗眄標,是“所知”。剪也不斷,理也不順,似乎在心中去不了的,便是“意”的作用。又如蘇東坡的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弊约翰⒉幌肴ニ寄钏,但在心中,永遠存在著、排遣不開的,這就是“意”。所以“意”的作用,又有一個別名,也叫做“念”,就是念念難忘的'“念”。又有形容“意”是具有強力的作用,便叫做“意志”。它配合生理的作用,就叫做“意氣”了。人生多意氣,大丈夫立身處世,意氣如虹,那是多么美麗的豪語!耙鈿狻奔由纤枷搿⑺季S以后,主觀認定的作用,便又換了一個不同的名詞,叫做“意見”
【《原本大學微言》讀后感】相關文章:
大學讀后感02-07
《大學》讀后感02-15
大學的讀后感03-30
《大學》的讀后感04-01
我的大學讀后感02-02
大學中庸讀后感02-06
我的大學的讀后感02-13
《我的大學》讀后感02-13
《我的大學》的讀后感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