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與老師溝通的幾個原則
把孩子送入幼兒園、小學,不光要讓孩子“親其師,信其道”,家長也要“走進老師,相信學!薄U_的溝通交流方式有助于建立家長和學校間的互動,促進子女的健康發(fā)展。
第一,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孩子的問題。孩子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小巫曾有一本書叫做《與孩子劃清界限》。說的就是中國的家長總是混淆了自己的愿望和孩子的愿景,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強加到孩子身上,不理解學校的教育方式。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放得開、收得攏。
第二,鼓勵參加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計劃生育國策的弊端之一就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獨二代,從小生活在成年人的周圍,缺乏與同齡人交流相處的機會。家長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讓他(她)多與同齡的同學一起活動,用群的功能彌補獨的缺陷。集體活動中的沖突不能全部怪罪在老師的身上,通過集體活動過程中的沖突,使孩子反省自己,知道不能恣意妄為,必須同時為別人考慮。
第三,建立孩子的社會意識。孩子總有一天要沖出父母的保護,走入社會,社會意識的培養(yǎng)越早,融入集體的速度越快。家長要擺正獨生子女與成人的關系。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把他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避免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識。家長們更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老師不可能想父母一樣看顧你自己的孩子,要求老師單獨照顧是不可能的。
第四,步調一致、言論一致。家長和學校在教育理念上要堅持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孩子們都是外交家,能夠看出家長對學校的細微不滿。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要協(xié)調一致,最好不要發(fā)生矛盾。實在存在分歧時,應在孩子不在場的情況下表露出來,并進一步商討,統(tǒng)一認識。
入學以后的孩子,不僅是家長的心肝寶貝,也是社會的一員、國家未來的希望。學校和家庭在孩子的教育目標上是一致的,在與老師的溝通上,家長們要放心但不能放手。放心是信任老師的教育水平,不放手是關心孩子的細微問題,與學校協(xié)力促進孩子成長。
【與老師溝通的幾個原則】相關文章:
與老板溝通的原則06-13
促進有效溝通的原則08-29
學會心理溝通原則09-24
職場禮儀要遵守的幾個原則01-17
辭職報告寫作的幾個原則01-17
職場白領必看的幾個溝通技巧03-20
分享親子溝通的幾個小妙招07-26
職場溝通的幾個注意事項02-16
導致職場溝通失敗的幾個誤區(qū)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