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制度(精選10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我們都跟制度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制度就是在人類社會當中人們行為的準則。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擬定制度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護理制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護理制度 1
一、目的
為了更好地執(zhí)行護理級別,提高患者護理質量,保證患者安全,特制定分級護理制度。
二、定義
主管醫(yī)師根據(jù)住院患者病情決定護理等級并下達護理級別醫(yī)囑流程標準,分別為特別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四種。
三、職責
1.醫(yī)務部主任和副主任負責制定和修訂分級護理制度。
2.醫(yī)療科室醫(yī)務人員負責執(zhí)行分級護理制度。
3.醫(yī)療科室主任和護士長負責監(jiān)督和檢查分級護理制度的執(zhí)行。
4.醫(yī)務部主任和副主任負責監(jiān)督和檢查全院分級護理制度執(zhí)行。
5.院長負責監(jiān)督檢查醫(yī)務部主任和副主任分級護理制度的執(zhí)行。
四.程序
1.依據(jù)病情下達護理級別
。1)特別護理患者
對于病情危重、隨時需要搶救和監(jiān)護的患者;病情復雜的大手術或新開展的大手術,如臟器移植等;各種嚴重外傷、大面積燒傷等,主管醫(yī)師要下達特別護理醫(yī)囑。
。2)一級護理患者
對于重病、病危、各種大手術后及需要絕對臥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各種內出血或外傷、高燒、昏迷、肝腎功能衰竭、休克及極度衰弱者;癱瘓、驚厥、子癇、早產嬰、癌癥治療期等,主管醫(yī)師要下達一級護理醫(yī)囑。
(3)二級護理患者
對于病重期急性癥狀消失,特殊復雜手術及大手術后病情穩(wěn)定,行骨牽引、臥石膏床仍需臥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年老體弱或慢性病不宜過多活動者;一般手術后不宜過多活動者等,主管醫(yī)師要下達二級護理醫(yī)囑。
(4)三級護理患者
對于輕癥、一般慢性病、手術前檢查準備階段、正常產婦;各種疾病術后恢復期或即將出院的患者;生活可以自理,能離床活動者等,主管醫(yī)師要下達三級護理醫(yī)囑。
2.加放護理等級標識
。1)護理人員按省衛(wèi)生廳《醫(yī)療護理文書規(guī)范》要求,根據(jù)護理級別醫(yī)囑,在患者床頭牌內和患者一覽表加放護理等級的.標識。
(2)護理等級標識為特別護理為紫三角、一級護理為紅三角、二級護理藍三角和三級護理無標志。
。3)護理級別標識放置或更改,日班由辦公室班護士負責,夜班由值班護士負責。
3.執(zhí)行護理級別
。1)特別護理內容
設專人護理,嚴密觀察病情,備足急救藥品、器材,隨時準備搶救;制定護理計劃,設危重患者記錄單。根據(jù)病情隨時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記錄出入量;認真、細致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嚴防并發(fā)癥,確保患者安全。
(2)一級護理內容
絕對臥床休息,解決生活的各種需要;注意情緒變化,做好思想工作,給予周密細致地護理;嚴密觀察病情,每15—30分鐘巡視一次,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根據(jù)病情制定護理計劃,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及效果,做好各項護理工作;加強基礎護理,定時做好口腔、皮膚的護理,防止發(fā)生合并癥;加強營養(yǎng),鼓勵患者進食,保持室內清潔整齊,空氣新鮮,防止交叉感染。
。3)二級護理內容
臥床休息,根據(jù)患者情況,可在床上做輕微活動;注意觀察病情變化,進行特殊治療和用藥后的反應及效果,每1—2小時巡視一次;做好基礎護理,協(xié)助翻身,加強口腔、皮膚護理,防止發(fā)生合并癥;給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顧,如洗臉、擦身、送飯、遞送便器等。
(4)三級護理內容
督促遵守院規(guī),保證休息,注意患者飲食,每日巡視兩次;對產婦進行婦幼衛(wèi)生保健咨詢指導;進行衛(wèi)生科普宣傳;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和心理狀況。
4.更改護理級別
主管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病情變化,下達醫(yī)囑更改護理級別時,護士要及時更改護理級別標識和執(zhí)行護理級別
五、考核
1.考核方法
。1)查閱病歷,護理級別是否與病情相符。
(2)查閱護理記錄是否符合護理級別要求。
(3)實地考察患者,護士是否按護理級別執(zhí)行。
。4)患者投訴。
2.考核周期
。1)臨床科室主任、護士長每月對本科室考核一次,并填報一級質控月報表,并進行反饋,上報醫(yī)務部。
。2)醫(yī)務部主任、副主任每月對全院考核一次,并填報二級質控月報表,并進行反饋,上報院長。
(3)院長每月對醫(yī)務部主任、副主任考核一次,并填報三級質控月報表,并進行反饋。
六、罰則
1.對于未按病情下達或及時更改護理級別者,每次罰款20元。
2.對于未執(zhí)行護理級別的護士,每次罰款20元。
3.對于護理級別記錄不符合護理級別,每次罰款20元。
4.對于未完成分級護理制度一級、二級質控者,每次罰款20--100元。
5.對于未執(zhí)行分級護理制度,導致醫(yī)療醫(yī)療不良事件者,按《惠好醫(yī)院醫(yī)療不良事件接待、處理和賠償制度》處理。
6.對于弄虛作假者,每次罰款100元,三次以上者,做開除處理。
七、附則
1.本制度為醫(yī)院醫(yī)療質量和醫(yī)療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
2.本制度自XXXX年1月15日下發(fā)之日生效。
3.本制度最終解釋權歸醫(yī)院醫(yī)務部擁有。
4.附件
。1)臨床科室一級、二級質控方案。
。2)臨床科室一級、二級質控報表。
護理制度 2
根據(jù)病情、醫(yī)囑執(zhí)行護理級別。
一、特級護理
指病情危重需要隨時搶救和重點觀察的病人。
護理要求:派專人晝夜守護,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制定護理措施,做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預防并發(fā)癥;備齊急救器材、藥品,隨時準備急救;及時、準確、客觀、完整書寫危重病人護理記錄。
二、一級護理
重癥及手術后需要嚴格臥床休息的病人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生活部分自理,但病情隨時發(fā)生變化的病人。
護理要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制定護理措施,做好身心護理,預防并發(fā)癥;備齊急救器材、藥品,隨時準備急救;根據(jù)病情做好護理記錄。
三、二級護理
病情較重,生活部分自理的病人。
護理要求:注意觀察病情變化;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指導病人提高其自護能力,促進身心康復;做好相應護理記錄。
四、三級護理
各疾病的康復期、生活能自理的`病人等。
護理要求:注意觀察病情,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自我護理,并做好健康指導;做好一般護理記錄。
護理制度 3
一、醫(yī)院成立由分管院長、護理部主任(副主任)、科護士長組成的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負責全院護理質量管理目標及各項護理質量標準制定并對護理質量實施控制與管理。
二、護理質量實行護理部、科室、病區(qū)三級控制和管理。
1、病區(qū)護理質量控制組(級):由2—3人組成,病區(qū)護士長參加并負責。按照質量標準對護理質量實施全面控制,及時發(fā)現(xiàn)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對出現(xiàn)的質量缺陷進行分析,制定改進措施。檢查有登記、記錄并及時反饋,每月填寫檢查登記表及護理質量月報表報上一級質控組。
2、科護理質量控制組(И級):由3—5人組成,科護士長參加并負責。每月有計劃的`或根據(jù)科室護理質量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檢查,填寫檢查登記表及護理質量月報表報護理部控制組,對于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研究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并落實。
3、護理部護理質量控制組(Ш級):由8—10人組成,護理部主任參加并負責。每月按護理質量控制項目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對各病區(qū)護理工作進行檢查評價,填寫檢查登記表及綜合報表。及時研究、分析、解決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每月在護士長會議上反饋檢查結果,提出整改意見,限期整改。
三、建立專職護理文書終末質量控制督察小組,由主管護師以上人員承擔負責全院護理文書質量檢查。每月對出院患者的體溫單、醫(yī)囑單、護理記錄單、手術護理記錄單等進行檢查評價,不定期到臨床科室抽查護理文書書寫質量,填寫檢查登記表上報護理部。
四、對護理質量缺陷進行跟蹤監(jiān)控,實現(xiàn)護理質量的持續(xù)改進。
五、各級質控組每月按時上報檢查結果,科及病區(qū)于每月30日以前報護理部,護理部負責對全院檢查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填寫報表并在護士長例會上反饋檢查評價結果。
六、護理部隨時向主管院長匯報全院護理質量控制與管理情況,每季度召開一次護理質量分析會,每年進行護理質量控制與管理總結并向全院護理人員通報。
七、護理工作質量檢查考評結果作為各級護理人員的考核內容。
護理制度 4
為確保xxx的護理質量,以下是我們的具體措施:
1、每周一次,醫(yī)院下科室進行核心制度督導檢查。護理部、控感科及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負責此項工作。
2、我們建立了院科兩級質量管理體系。院級有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及職能部門組成;科室成立護理質量管理領導小組,護士長為組長,主任任副組長。
3、我們成立了科室搶救小組?浦魅稳谓M長,護士長任副組長,所有人員為成員。嚴格落實急危重患者搶救及報告制度。
4、我們成立了科護理質控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成員為護師職稱以上人員。定期活動,確保護理文書書寫質量。
5、我們建立了定期培訓考核制度。每半年進行一次核心制度全員培訓,每月進行一次抽查制度掌握情況,在查房過程中提問?己私Y果納入目標管理,并進行全院通報。
護理制度 5
一、凡屬復雜、疑難或跨科室和專業(yè)的護理問題和護理操作技術,均可申請護理會診。
二、科間會診時,有要求會診科室的.責任護士提出,護士長同意后填寫會診申請單,送至被邀請科室。被邀請科室接到通知后兩天內完成(急會診者應及時完成),并書寫會診記錄。
三、科內會診,由責任護士提出,護士長或主管護師主持,召集有關人員參加,并進行總結。責任護士負責匯總會診意見。
四、參加會診人員原則上應有副主任護師以上人員,或由被邀請科室護士長指派人員承擔。
五、集體會診者,由護理部組織,申請科室主管護師負責介紹患者的病情,并認真記錄會診意見。
護理制度 6
一、凡遇疑難病例及不能解決的護理問題,需要其他科室進行專業(yè)指導者應及時申請護理會診。
二、護理會診分為:科間會診、全院會診、急診會診、院外會診。
三、科間會診:主要解決科內不能解決的疑難護理問題,由責任護士填寫《護理會診申請單》,護士長簽字同意后送應邀科室,同時向護理部匯報備案。應邀科室及時派出人員進行會診提出處理意見,并寫好會診記錄。科間會診在24小時內完成。
四、全院會診:主要用于多科協(xié)作解決疑難、危重患者的護理問題,由護士長填寫《護理會診申請單》送護理部,護理部安排相關科室及本部門人員參加。會診由護士長主持,科室責任護士報告病情,提出需解決的問題,參加會診人員查看患者后,提出會診意見,最后由主持人綜合會診意見,總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并做好會診記錄。全院會診在24小時內完成。
五、急診會診:急需解決的'疑難護理問題直接影響患者的病情進展或關系到患者的生命,應申請急診會診。申請科室在會診單上注明“急”字,必要時電話聯(lián)系或派專人急送會診單直接邀請,護理部或被邀請科室立即組織或派人參加,急診會診在10分鐘內完成。
六、外單位邀請我院護理人員會診應先與我院護理部聯(lián)系.領導批準后,安排相應人員前往會診,并寫出會診意見。我院申請外院護理會診,由所在科室向護理部提出申請,護理部負責聯(lián)系,會診程序同院內護理會診。
七、會診地點常規(guī)設在申請科室。
八、具有相關專業(yè)5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jīng)驗或取得相關專業(yè)?谱o士資質證書者,由護士長或護理部根據(jù)會診問題選派,方可進行護理會診。會診中,會診人員要認真仔細,明確提出會診意見。
護理制度 7
一、成立由分管院長、護理部主任、護士長組成的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負責全面督導、檢查。
二、負責制定各項質量檢查標準,定期組織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反饋。
三、質量委員會成員定期召開會議,總結質量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并反饋到全體護士。
四、實行護理部、護士長二級質量管理,院質檢小組每月抽查兩次,護理部每月抽項查、每季全面查,并有記錄。
五、將質量檢查結果及時反饋給當事人及護理部,護理部全面總結后,以護理質量改進回復書的形式反饋給相應科室。
六、科室根據(jù)存在問題和反饋意見進行改進,并以質量改進回復書的形式匯報護理部,以達到持續(xù)改進的'目的。
七、護理工作質量檢查結果作為科室進一步質量改進的參考及護士長管理考核重點。
護理制度 8
一、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急救知識培訓,提高其搶救意識和搶救水平,搶救患者是做到人員到位、行動敏捷、有條不紊、分秒必爭。
二、搶救時做到明確分工,密切配合,聽從指揮,堅守崗位。
三、每日核對搶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帳物相符。各種急救藥品、器材及物品應做到“五定”:定數(shù)量品種、定點放置、定專人管理、定期消毒、滅菌、定期檢查維修。搶救物品不準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須處于應急狀態(tài),無菌物品須注明滅菌日期,保證在有效期內使用。
四、參加搶救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各種搶救技術和搶救常規(guī),確保搶救的順利進行。
五、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準確、及時填寫患者護理記錄單,記錄內容完整、準確。
六、嚴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對制度,在搶救患者過程中,正確執(zhí)行醫(yī)囑。口頭遺囑要求準確清楚,護士執(zhí)行前必須復述一遍,確認無誤后再執(zhí)行;保留安咆以備事后查對。及時記錄護理記錄單,來不及記錄的與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實補記,并加以說明。
七、搶救結束后及時清理各種物品并進行初步處理、登記。
八、認真做好搶救患者的各項基礎護理及生活護理。煩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檔并采取保護性約束,確保患者安全。預防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護理制度 9
1、危重病人入院、轉科由所在科室的護士,先電話通知接受科室,并護送病人至病房。接收科室護士接到電話后立即通知醫(yī)生、準備好病床及搶救物品,并做好病人病情交接。
2、護士應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診斷、治療及護理,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谱o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做好相關急救準備。如患者病情變化,應立即通知醫(yī)生處理,及時、客觀、真實、準確地書寫護理記錄。
3、實行危重患者護理質量三級控制,責任護士和責任組長負責全面評估患者護理問題、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落實各項護理措施,并向護士長匯報,護士長需及時查看危重患者護理工作落實情況。對病情復雜、護理難度大,涉及多個專業(yè)科室護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報護理部,必要時組織全院護理專家實行全院護理會診。
4、實行危重患者主管護士參與醫(yī)療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確、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
5、危重病人出科做任何檢查應由醫(yī)護陪同前往。
6、配合醫(yī)生搶救時,護士應做到沉著、冷靜、敏捷,并注意語言嚴謹,避免引起糾紛。危重病人搶救時,盡量避免病人家屬在場,以免影響搶救工作的'進行,必要時通知家屬,聽取家屬意見。
7、護士下班前除做好護理記錄外,必須將危重患者病情、治療、觀察重點,向下一班護士以書面及床頭兩種形式交班,不得僅做口頭交班。
危重患者護理常規(guī)
1、將病人安置在搶救室或監(jiān)護室,佩戴手腕識別帶,穿病員服,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安靜、整潔,溫濕度適宜。
2、根據(jù)病情酌情給予合適的臥位,使病人舒適,便于休息,對于昏迷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的病人,應采用保護性措施,給予床欄、約束帶、壓瘡防治墊等。
3、嚴密觀察神志、瞳孔、生命體征等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報告醫(yī)師,給予及時處置。
4、保持靜脈通道暢通,遵醫(yī)囑執(zhí)行各項治療、給藥。
5、加強基礎護理工作,病人做到“三短六潔”,使病人清潔舒適。
6、視病情給予飲食指導。
7、保持大小便通暢。
8、保持各導管通暢,妥善固定、有標識、防脫落、扭曲、堵塞,同時注意無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9、心理護理:加強巡視,關心病人,多與病人溝通交流,消除病人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護理制度 10
一、病房內收住患者應按感染與非感染性疾病分別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覽表卡上做標記。
二、醫(yī)務人員進入感染患者房間,應嚴格執(zhí)行相應疾病的消毒隔離劑防護措施,必要時穿隔離衣、戴手套等。
三、一般情況下,病房應定時開窗通風,每日2次。地面濕式清掃,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發(fā)現(xiàn)明確污染時,應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轉院、轉科、死亡后均要進行終末消毒。
四、患者的衣服、被單每周更換一次。被血液、體液污染時及時更換,在規(guī)定地點清點更換下的衣物及床單用品。
五、醫(yī)護人員在診治護理不同患者前后,應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劑擦洗。
六、各種診療護理用品用后按醫(yī)院感染管理要求進行處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裝入黃色塑料袋內并粘貼標識,專人負責回收。
七、對特殊感染患者要嚴格限制探視及陪護人員,必要時穿隔離衣褲、戴口罩及帽子。
八、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飯菜,按相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
九、各個醫(yī)療廢物按規(guī)定收集、包裝、專人回收。
十、病房及衛(wèi)生間的拖把等衛(wèi)生清潔用具,要分開使用,且標記清楚。用后消毒液侵泡,并清洗后晾掛備用。
十一、患者的床頭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濕式清掃,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十二、重點部門:乳手術室、中心供應室、產房、重癥監(jiān)護室(ICU、CCU、NICU等)、導管介入治療室、內鏡室、口腔科、透析室等執(zhí)行相應部門的消毒隔離要求。
十三、特殊疾病和感染者按相關要求執(zhí)行。
【護理制度】相關文章:
分級護理制度04-23
護理核心制度12-16
分級護理制度11-17
醫(yī)院的分級護理制度04-24
分級護理制度范本09-27
護理帶教制度06-11
分級護理制度(優(yōu)選)07-15
醫(yī)院的分級護理制度06-19
護理人員制度01-18
護理會議制度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