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制度>高校教學的管理制度

      高校教學的管理制度

      時間:2023-03-10 09:02:03 制度 我要投稿

      高校教學的管理制度

        在現在社會,我們都跟制度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制度具有使我們知道,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懲惡揚善、維護公平的作用。你所接觸過的制度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校教學的管理制度,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校教學的管理制度

      高校教學的管理制度1

        一、課前準備

        上課前10分鐘學生應積極準備好畫具畫材及其他工具,(畫紙必須貼好在畫板上,畫筆、鉛筆等工具準備妥當)。上課后立即停下準備工作開始畫畫,對于未準備好的'學生一次給予警告,二次對其實施停課處理(當堂課程)

        二、課堂紀律

        1、上課時教師按時到堂,教師手機應置于關機或靜音狀態(tài)。

        2、教學期間,學生應遵師重教,嚴格按照教師引導學習,不準自作主張。不得中途換畫,毀畫,撕畫,違者對其進行停課處理。情節(jié)嚴重者,由家長領回家反省三天。

        3、零食小吃等不準帶入教室,課堂上嚴禁學生接、打電話及聽MP3等娛樂消遣工具(學生如有違反規(guī)定者,立即沒收),嚴禁聊天、串教室、四處游走。

        4、保持教室內清潔衛(wèi)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

        5、在班級上課期間打架斗毆,偷盜錢物者,通知家長,開除學籍,不退學費并移交保衛(wèi)部門,或當地公安機關。

        6、上課期間不得擅自離開教室,有事須征得當堂教師同意后方可離開,違者作曠課處理。

        7、下課時學生不得返回寢室,可在教室自由活動。

        8、嚴禁在校內及教學場所內吸煙(發(fā)現一次嚴重警告并處罰金20元,二次通知家長并作停課二天處理)。

        三、其它事項

        1.學生有事外出,必須由學生家長向班主任請假,有班主任簽字,拿到請假條后,門衛(wèi)放行,沒有家長電話擅自離開者視為曠課。

        2.嚴禁男女生相互竄走宿舍,且男生不準進入女生宿舍走道逗留,若發(fā)現,停課一周并告知雙方家長。

        3.上午授課時間:8:00至11:00,下午授課時間:2:30至5:30,晚上授課時間,7:00至10:30,后半小時學生畫速寫。

        4.中午12:40至2:00,所有學生必須午休,有值班老師巡視,晚上11:30所有學生離開教室回寢室準備休息,12點熄燈就寢,不準洗衣服和大聲講話。

        5.一周內,三次遲到、早退者停課一天,曠課三次者停課一周,并作罰款或罰畫等相應處罰,且及時通報家長,情節(jié)嚴重者作留校察看直至開除處罰。累計曠課達六次者按自動退學處理。

        6.個人畫具隨身攜帶,紙張和顏料放在宿舍內隨用隨拿。書籍、畫板、工具箱、調色盒、筆以及其他貴重物品請妥善保管,放學后帶回以防丟失。在自己的物品上標明姓名和學號,以防拿錯。

        注:以上紀律須教師積極配合,以便更好做好教學工作,學校將不定期進行檢查,發(fā)現問題由當堂教師負責。

      高校教學的管理制度2

        一、學校校委會成員都要實現包年級、包組,協助年級組長和組織本年級教育教學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學校的會議精神,積極完成學校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必須保證一月兩次到所包年級坐班辦公,參加備、教、改、輔,維護辦公秩序,協助清點坐班人數,每次活動時間不得小于兩小時。

        三、每周、每期聽課不得少于上級規(guī)定的節(jié)數。

        四、要深入課堂、深入學生、切實了解師生的學生、工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對教師的'思想、情緒、家庭生活等情況也要了如指掌。

        五、要強化所包年級師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職工愛崗敬業(yè)、勤奮向上、遵紀守法、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學會待人、做人,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六、要及時處理好本年級、本組的偶發(fā)事件,協調好本年級的有關工作。

        七、所在年級的教學成績應穩(wěn)步提高,領導參與教師教學質量獎懲。

        八、召開本年級工作會議,總結成績,批評不良傾向,部署新的工作。

      高校教學的管理制度3

        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實現教師高水平,教學高質量,辦學有特色,就必須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扎實有效地搞好教研活動,特制定學校教研活動制度:

        1、學期初,教務處須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制訂學校的教研計劃,學科教研組要制訂組的教研工作計劃和活動安排。要求具體詳實,切實可行、嚴禁形式化、任務性、應付檢查。

        2、每月召開一次教研組長會議,教研活動以教研組為單位,兩周定時活動一次。按照活動計劃研究材料,討論新課程標準,說課做課評課,試卷分析,研究科研課題,教學經驗交流等等。杜絕走過場、熬時間,要落實到實處。有詳細活動記錄。

        3、建立各學科師徒隊伍,組織新老掛鉤,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幫助新老師熟悉業(yè)務,協助老教師總結教學經驗。

        4、“四課活動”經;C繉W期每位教師做一次匯報課,每學科搞一次研究課,學校組織一次優(yōu)質課評選,組織一次觀摩課。力爭每學期都能涌現出新的教學能手。

        5、同年級同學科要堅持集體備課(詳細要求令附),在每位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共同分析研究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分析重點難點,切磋教學方法,探討雙基訓練和能力培養(yǎng)。

        6、教研組要詳實記載每次教研活動的情況,及時向教務處報告工作,反饋教師的`意見和要求,以便于領導改進工作。

        7、學期末,教研組和教導處要寫好教研工作總結,教師要完成一篇高質量的教研論文和教研活動的心得體會,存入學校業(yè)務檔案。教導處要整理編輯論文集交流或推薦到報刊、出版社發(fā)表。對教科研有突出成績的個人或教研組要給予表彰和獎勵。

      高校教學的管理制度4

        一、每位任課教師必須參加學校和年級組(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并能圍繞活動主題,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努力做到在教學上講究科學性、先進性、探究性。

        二、教研活動時間原則上每月一次。各教研組長應根據本組實際自行確定時間,召集本組全體成員參加,任何人不得無故請假或遲到早退。

        三、教研組內開展教研活動,必須邀請學校一名中層以上干部參加活動,第次活動必須作好記錄,并由參加活動的領導簽字。各教研組長必須于每月底將教研記載情況交教導室檢查評估,未經領導簽字的記載一律無效。

        四、學校蹲點干部必須指導和了解蹲點年級組織的每次教研活動情況,每期應指導一至二節(jié)研究課,做到一月一統計,一期一總評。

        五、教導室每期必須通過“研討課”、“成果展示”等形式認真搞好一屆大型教研活動,以總結推廣教研新經驗,開辟教研機關報途徑,探討教研新方法。

        六、每位教師參與教研活動在“教學月查”中積分20分,在“教學管理”中積分5分。教研成果在“教學管理”中積分10分,并給予50—300元/件獎勵。

        七、活動要求:

        1、“五個必須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專題、有效果、有記錄。

        2、每位教師每周聽課一節(jié)。

        3、每個教師根據學?傮w的研究專題確定自己的研究專題。

        4、每個教師每學期做到“五個一”:一節(jié)優(yōu)質課、一篇教研心得、一個教學設計、強求一個對子、一個5000字的校本培訓學習筆記。

      高校教學的管理制度5

        一、指導思想

        1、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

       。病⒁郧笳鎰諏崬樽谥。

        3、以提高師資水平為基礎。

        4、以課改為重點。

        5、以課堂為關鍵,向45分鐘要質量。

       。、以創(chuàng)新成果為標準,繼續(xù)推行“四環(huán)模式”教學方法。

        二、健全各項管理制度

        根據上級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我們制訂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包括:老師備課制度,老師上課制度,自習輔導制度,作業(yè)布置和批改制度,缺課補課及調課制度,教研教改制度,檢測評估制度,優(yōu)秀學生獎勵制度,電化教學管理制度等。這些制度都是在上學年的基礎上制訂的,操作性強,切實可行。

        三、狠抓重點環(huán)節(jié)

        重點環(huán)節(jié),我們要著手狠抓,一個是英語聽力部分,這是農村學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我們每位英語老師都配有錄音機,在這方面加強教學,另一個理、化、生實驗,由于條件所限,在這方面也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學校準備大投入,購置實驗儀器和藥品,加強實驗,提高同學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考核

        根據各項管理制度,對教師實行量化考核,根據賦分多少,實施獎勵,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對學生每學期考核三次,副課只進行期末考試。考試與其他學校聯考,做到知己知彼。對考核優(yōu)秀的教師和學生加大獎勵力度。

      高校教學的管理制度6

        隨著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由數量增長、規(guī)模擴張逐步走向水平提升、質量提高,高校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問題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今年年初教育部出臺的新“質量工程”,就是這種高等教育發(fā)展主題轉變、教學改革成為主要內容的最好說明。教學改革向深入發(fā)展、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不僅需要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的革新,同時也對高校的教學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教育作為人類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指導思想、價值觀、價值取向,這是理所當然的。根據高等教育價值主要在于個人、在于知識還是在于社會,我們可以將指導人們高等教育實踐的價值觀大致分為個人本位為主的高等教育價值觀、知識本位為主的高等教育價值觀和社會本位為主的高等教育價值觀。

        三種不同的髙等教育價值觀的主要涵義在于:個人本位為主的高等教育價值觀主要是將高等教育利于個人發(fā)展的價值置于首位,或者是認為高等教育的基本價值、主要價值在于促進個人理智的發(fā)展,以達到完善個性之目的;知識本位為主的高等教育價值觀主要是將高等教育利于知識、學問發(fā)展的價值置于首位,或者是認為髙等教育的基本價值、主要價值在于知識創(chuàng)新,學術探究,促進學問的發(fā)展;社會本位為主的髙等教育價值觀主要是將髙等教育利于社會、國家發(fā)展的價值置于首位,或者是認為高等教育的主要價值在于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以此促進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個人本位為主的髙等教育價值觀不僅盛行于19世紀的英國大學,而且現代西方國家的許多大學仍然以此作為開展教育活動的基本指導思想。不過,隨著高等教育在社會發(fā)展中作用及價值的日益彰顯,社會本位為主的髙等教育價值觀愈來愈在許多國家的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中得到比較明確的體現,尤其是在采取集權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國家。各種不同的高等教育價值觀不僅影響著髙校中人們的教育活動,同時也指導著高校中人們的管理活動。

        在計劃經濟時代,社會本位為主的高等教育價值觀一直是我國政府制定高等教育政策、引領高等教育改革、促進髙等教育發(fā)展的基本指導思想,同時也是髙校開展教育活動與管理活動的基本價值取向。計劃經濟時代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社會本位為主的價值取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統一的管理,即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高校的教學管理實際上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統一部署與指導的。最典型的事例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高等教育部領導下展開的全國統一教學計劃的制定。院系調整之后,為了保證各大學培養(yǎng)專門人才的質量,髙等教育部1953年開始著手制定全國統一的教學計劃,在其下發(fā)的《關于修訂髙等工業(yè)學校四年制本科及二年制專修科各專業(yè)統一的教學計劃的通知》中指出,必須明確認識制訂統一的教學計劃的重大意義。根據國家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總任務的要求,髙等學校,特別是高等工業(yè)學校,必須在數量和質量兩方面都能相適應地培養(yǎng)高級建設人才;而為了保證培養(yǎng)具有一定質量的合格人才,就必須有統一的教學計劃。即使各校目前條件各有不同,也必須有統一的教學計劃作為統一的基礎和共同的奮斗目標。在高等教育部的直接指導下,1954年共制定了173個專業(yè)的全國統一的教學計劃,其中工科119個,理科11個,文科5個,農科9個,醫(yī)科5個,財經12個,法律2個等。⑴雖然1957年后不再實施全國統一的教學計劃,但是教育部仍然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發(fā)揮著具體的指導作用,如196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中就要求,學校必須按照教育部制訂或批準的教學方案、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工作。

        其次,嚴密的計劃,即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高校的教學管理以制定嚴密的教學計劃作為起點,而且教學管理實施之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教學活動得以按照教學計劃有序地進行。教學計劃是學校全部教學工作的基本綱領,是培養(yǎng)目標的具體體現。完成教學計劃是學校的基本任務。沒有教學計劃,學校的全部教學工作便無所依據,就不可能把教學工作引向有目的、有計劃的軌道上去,也就失去了完成學;救蝿盏谋WC?梢哉f,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教學計劃是高校開展教學管理活動的基本依據,而教學計劃的具體內容——具有鮮明社會本位特色的專門人才培養(yǎng)體系決定了髙校教學管理活動的社會本位價值取向。

        第三,剛性的制度,即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高校的教學管理制度對于學生來說是刻板的、嚴格的。由于高校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是為國家建設培養(yǎng)干部、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專門人才,學生的學習是國家或受國家委托的學校制定好的專門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具體展開過程,因此學生對于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過程別無選擇。這種教學管理制度的基本性質是控制,控制學校的教學過程按照教學計劃的規(guī)定展開,控制學校的教學活動得以實現預定的符合國家需要的專門人才培養(yǎng)目標。

        上述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髙校教學管理制度的社會本位為主的價值取向在20世紀80、90年代以來的社會改革潮流中,尤其是進人21世紀之后在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勢下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在價值取向上的轉變成為改革之必須。引起這種轉變的高校內外因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第一,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使得大學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某些帶有根本性質的變化,這種變化必然對高校的思想觀念、行為模式等產生全面而深刻的影響。譬如,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髙校的辦學經費基本上來自政府的財政撥款;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辦)高校的經費除繼續(xù)獲得政府的財政撥款之外,由于政府的財政撥款的不足,高校還必須多渠道自籌辦學經費。目前已經形成了財政支付、社會出資、高校自籌、受益者負擔的多渠道經費來源結構。據統計,20xx年財政性經費占高等教育總經費的比例已降至52.6%,包括學費在內的髙;I措的經費在高等教育總經費中的比例則上升到47.4%。!^這種經費來源的變化使得高校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為政府辦學、依賴政府辦學逐漸轉為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自主辦學。又如,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人們習慣了接受免費高等教育、大學畢業(yè)后由政府分配工作的模式;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髙校收費制度的實施打破了長期以來形成的慣習,交費上學、自主擇業(yè)成為新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

        第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得高校教學活動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促使教學管理制度必須進行某些帶有根本性盾的改革。選擇性成為當前我國高校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即髙校課程體系中選修課所占比重明顯提髙。以復旦大學為例,其近年來的改革除構建了由綜合教育課程、文理基礎教育課程、專業(yè)教育課程組成的新課程體系之外,大幅提高選修課程(學分)的比例也是一重要特色。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要求學生四年學習的總學分為147,其中綜合教育課程48學分(選修課23學分),文理基礎教育課程28學分(均為選修課),專業(yè)教育課程65學分(選修課14學分),任意選修課6學分,選修課學分合計為71,占147總學分的48.3%;信息與計算機科學專業(yè)四年總學分142,其中綜合教育課程41學分(選修課16學分),文理基礎教育課程28學分(均為選修課),專業(yè)教育課程65學分(其中選修課14學分),任意選修課8學分,選修課學分合計為66,占142總學分的46.5%0131高校課程體系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基本或完全必修轉變?yōu)楝F在的選修課比例大幅提高、甚至接近50%,這就要求髙校的教學管理從理念、制度到方法、手段都必須進行相應的改變,否則管理有可能成為改革發(fā)展的障礙。

        第三,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作為高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之一,這種觀念正在成為影響高校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在今年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采取各種措施,通過推行學分制、降低必修課比例、加大選修課比例、減少課堂講授時數等,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梢哉J為,將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作為高校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這體現了高等教育從學生出發(fā)、以滿足學生需要為基礎、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前提這樣一種價值觀。而高等教育制度上的一些改革,如交費上學、自主擇業(yè)則構成了上述理念、價值觀轉變的客觀基礎。學生在繳付了一定的學費之后,就擁有了一定的選擇學習的權利,這種選擇學習的權利不僅體現在進人大學之前,而且也要體現在進人大學之后;面向市場、自主擇業(yè)的畢業(yè)生就業(yè)制度要求高校學生為適應社會就業(yè)市場的變化,對自己在高校的學習內容與發(fā)展方面做出一定程度的自我設計,這種自我設計的基礎是其擁有選擇學習的自由。

        在市場改革的背景下,伴隨著髙校教育、教學活動與髙等教育價值觀的變化,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價值取向由完全的社會本位為主轉向兼顧社會發(fā)展與學生個人發(fā)展就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這種轉向在教學管理理念、制度、內容、方法等方面的具體反映,我們似可做以下幾點歸納:

        1.服務將成為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一個基本性質。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髙校教學管理制度的基本性質是控制,這是由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即髙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是為國家發(fā)展培養(yǎng)干部、為社會培養(yǎng)專門人才所決定的。當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成為高校教學活動的目的與價值取向時,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基本性質就不僅僅是控制了,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成為新的內容。這種服務應是全方位、全過程的。在美國大學留過學的人,大都對美國大學中管理人員的服務精神以及為學生學習所提供的便利條件留有深刻的印象。在美國大學的教學管理理念與制度中,學生不是“管理”的對象,而是“服務”的對象,學校管理活動的終極目標是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條件、氛圍與環(huán)境使學生在大學的學習、生活和成長得以順利進行。應該說,這種由“控制”到“服務”的轉變是深刻的、帶有根本性的,它不僅是理念上的,而且還是制度上、內容上、方法上的。

        2.以新的質量觀指導高校的教學管理活動。當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價值取向得到一定的彰顯之后,學生個人的發(fā)展被逐漸納人教育的視野,高等教育的質量目標在考慮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專門人才的同時,還要關照學生個人的發(fā)展。就實現質量的過程與途徑而言,依據國家對專門人才的規(guī)格要求確定培養(yǎng)目標,制定教學計劃,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開展教學活動,這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實現高等教育質量的基本過程。這一過程完全是由國家或受國家委托的髙校制定并主導的,學生扮演著被動參與的角色。當從學生出發(fā)成為高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原則,學生選擇學習的自由不斷增加之后,學生就成為完成自身發(fā)展過程(同時也是實現高等教育質量的過程)的一個主要制定者。就質量評價而言,在社會本位為主的價值取向指導下,髙等教育質量的if價你準是統一的,或者說是單一的,即主要以是否符合專門人才的規(guī)格要求作為評價高等教育質量髙低的尺度。為了維持統一的質量標準,人們往往注重統一的教學計劃、統一的教學大綱,統編教材t而在以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為價值取向的狀況下,髙等教育質量的評價標準是多元的。這是由人的多樣性、人的發(fā)展的多樣性所決定的,即學生獲得選擇學習的自由,參與個人學習計劃的制定之后,就再也無法用一個尺度來衡量髙等教育的質匱:

        3.建立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在以社

        會本位為主的價值取向主導下所形成的教學管理制度必然是剛性的,而當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成為髙校教學活動與管理活動的價值取向之后,高校就應該根據學生發(fā)展的多樣性建立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如建立自主學習制度,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實際條件,自主選擇主攻的專業(yè)方向、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自主選擇學習的方式(如時間、地點、媒體等),甚至自主選擇喜歡的老師。這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自我負責的精神,有利于塑造具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有利于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為此,要逐步實現專業(yè)選擇自主,大學要在制度上為那些希望轉換專業(yè)的學生提供便利,要加大選修課程的自由度=學分制、選課制、主輔修制等制度都是有利于擴大學習選擇性的管理制度,但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改革教學評價制度,建立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考試評價制度,可引人創(chuàng)新學分和科研學分。完善學籍管理制度,例如免修、免考制度,要變剛性的學制為彈性學制,從制度上保障大學生可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學習年烺,提前和推遲畢業(yè),為大學生休學與轉學搭建良好的制度平臺。

      【高校教學的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高校宿舍管理制度02-11

      高校學生管理制度02-25

      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精選7篇)07-19

      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匯編(精選5篇)07-30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精選8篇)10-14

      高校教學秘書工作總結05-24

      高校學生行為管理制度(通用5篇)07-30

      高?蒲许椖抗芾碇贫确侗荆ㄍㄓ15篇)05-19

      高校教學秘書培訓心得體會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