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說課稿>除法的認識說課稿

      除法的認識說課稿

      時間:2024-07-17 22:04:5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除法的認識說課稿(精選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除法的認識說課稿(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除法的認識說課稿(精選6篇)

        除法的認識說課稿1

        課題: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實錄及反思

        教學內(nèi)容: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shù)學第四冊P18-19例4、例5及P20練習四(2、3、4、)

        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nèi)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chǔ),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lǐng)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借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2、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3、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水果圖片若干,紙袋若干。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分

        把8個圓片平均分成2份,你會分嗎? ⑴動手分一分

       、仆勒f一說:你是怎么分的? ⑶匯報演示(課件展示)

        生1:我是這樣分的,3個一份,正好兩份。

        生2:我是2個2個分,先左邊4個,再右邊4個。

        生3:我是2個2個分,先左邊2個,再右邊2個,直到分完。

        生4:我是1個1個分,先左邊1個,再右邊1個,直到分完。

       、刃〗Y(jié):剛才小朋友對8個圓片進行平均分,有的是4個4個分,有的是2個2個分,有的是1個1個分,但不管怎么分,都是把8個圓片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4個,那就是平均分。

        二、除法的初步認識

        1、把12個圓片平均分,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你會分嗎? ⑴獨立動手分一分

        ⑵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⑶匯報交流:出現(xiàn)多種情況(略)

        學生匯報分的過程和結(jié)果,教師同時繼續(xù)演示課件

        2、介紹除法的書寫來源

        “平均分”在數(shù)學中也可以用一種計算方法來表示——除法,除法的符號是除號,除號怎么寫呢?(師生交流書寫)“平均分”該怎樣用除法來表示呢?

        3、除法的含義 選擇其中情況一種來講

        如:○○○ ○○○ ○○○ ○○○

        師:這幅圖是把多少個圓片平均分?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多少個? 生:把12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3個

       。ㄖ付嗝麑W生說圖意)

        師:剛才說的圖意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生1 :12÷4=3 生2:還可以列成12÷3=4 師:先來看第一個算式,12÷4=3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說圖意)

        師:那12÷3=4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沉默)

        師:(引導)分幾個圓片?每份幾個?正好分成多少份? 生:(說含義)

        4、理解除號的意義。

        追問,還有誰會列除法算式,你們怎么知道的? 在學習的道路上,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根據(jù)同學們的發(fā)言,你有什么疑問。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貴有疑,有疑問、有思考,你就會有進步)

        (除號表示什么意思?為什么要用除法來計算?) 介紹除號的寫法:

        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展開想象,你怎么理解并記住這個符號就是除號?(一條橫線可以看做是把物體進行平均分,上下兩個一模一樣的圓點可以看做是每份分得同樣多。)

        5、介紹除法算式的寫法、讀法

        我們把要分的蘋果的總數(shù)6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數(shù)寫在除號的后面;每份分得結(jié)果寫在等號的后面。

        不看圖,你能說說6÷2=3,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

        這個算式讀作:6除以2等于3。

        6、小結(jié):把總數(shù)進行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對一幅圖,就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除法算式。

        7、給其余幾幅圖列出相應的除法算式

        8、質(zhì)疑:看書上例題,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9、基本練習:

        書上的“做一做”---- 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1)明確要求:讓學生把18塊餅干平均分成三人(2人)(6人),每人分幾塊?并一一寫出除法算式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不看圖說說每個除法算式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略)

        1、先擺一擺,再寫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訂正時讓學生說說分的過程和結(jié)果.也可以把

        1、2題進行對比,讓學生知道雖然都是12根小棒,因為第1題是每2根1份,第2題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數(shù)也不同

        2、補充練習

        教師把10本作業(yè)本平均分給2名同學,每名同學分得幾本? 課件出示題目,學生說說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

        四、歸納小結(jié)

        今天我們通過分東西學習了什么新知識?(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知道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教學反思:

       、逍Ч治

        這是一節(jié)研討課,也是一節(jié)嘗試課,曾在多個班級試教過,嘗試著把包含除和等分除合并在一堂課上,主要觀點是:不區(qū)分兩種分法,認為“不管怎么分只要每份分得同樣多都是平均分”,能看圖列出兩道相應的除法算式,并對照圖說出含義。從幾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來看,有成功之處,也有失敗之處,具體表現(xiàn)在:

        ⒈成功之處

       、挪粎^(qū)分兩種分法確實是可行的,學生所有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及知識結(jié)構(gòu)以及生活中的平均分是沒有兩種分法的。

       、瓶磮D列出兩道除法算式,學生基本都會。我想,原因有二:

       、俪ㄊ浅朔ǖ哪孢\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早已經(jīng)受過熏陶,所以,根據(jù)圖意列出算式不成問題。

        ②受前面剛剛學過的“乘法”影響,學生自然能夠“照樣子畫葫蘆”,就能列出兩道除法算式。

        ⒉失敗之處

        看圖說意義,或?qū)λ闶阶鞒鼋忉專瑥膶W生上課的舉手可以看出,從練習中,從課后談話得知,學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基本上知道的人只要7,8人。

        原因分析

       、艔慕虒W內(nèi)容處理角度來看,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除法的含義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把兩種意義集中在一起教學,這不是難上加難嗎?從這個意義上講,消除一個“人為的教學障礙”而新生成一個“人為的教學難點”似乎有點得不償失。

        ⑵從學生的學習出發(fā)點來說,由于前面的.乘法學習已經(jīng)取消了對”幾個幾“的理解。在第一節(jié)除法的初步認識中,讓學生高清12÷4=3,的幾份和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菑某ū旧淼暮x要講,12÷4=3可以理解成把12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也可以理解成12里面有4個3 反思:

        1、除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學生在原有知識結(jié)構(gòu)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老師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主動掌握知識,一個新的數(shù)學知識有它的形成過程,在教學中如何提示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真正掌握知識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體驗,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物實踐能力和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這節(jié)課教學順序是:分實物→同樣多→平均分→認識除法→除法算式的讀、寫法及表示的含義。分實物,學生從分的結(jié)果中找出“同樣多”的一種,從而引入“平均分”的概念,但是教師并沒有抓住最佳的教學時機,在動手操作中,教師并沒有滲入“平均分”的概念,沒有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對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印象進入角色,錯過了最佳的教學時機。教師并沒有完全脫離教案,沒有從生活中分實物的問題中及時抽象出除法,沒有把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落到實處。

        除法的認識說課稿2

        教學目標

       。ㄒ唬┦箤W生知道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ǘ┦箤W生初步學會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ㄈ┡囵B(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除法的含義。

        難點:掌握第一種分法。

        教具和學具

        教具:6支鉛筆,8個正方體,6個桃,3個盤子。

        學具:8個小正方體,12根小棒和15個小三角形。

        教學過程設(shè)計

       。ㄒ唬┩ㄟ^實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拿出6支鉛筆,分給2個同學,可能有哪幾種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這些分法中,前兩種每人分的不是同樣多,最后一種分的每人同樣多,我們叫它為“平均分”。

        怎樣進行平均分呢?

        教師拿出6支鉛筆,請3個同學到講臺前邊。教師把6支鉛筆分給3個同學,每人要分得同樣多,并請學生注意分的過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給1支。最后教師問:“分完了嗎?”學生回答后,教師再接著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給1支,教師問:“分完了嗎?”(分完了)

        教師讓全體同學觀察,這3個同學每人分得幾支?學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師問:“每人分得同樣多嗎?”這就叫做“把6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2支!

        (二)教學例1

        要求每個同學拿出8個小正方體,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個正方體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樣多”,讓每個同學都動手擺一擺,分分看。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擺的情況。

        學生擺完后,教師指定1名分得好的學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過程,并說一說是怎樣分的。(學生:先拿出4個正方體,每份放1個,再拿出4個剩下的正方體,每份放1個)

        “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每份是幾個?”

        教師指出:這就是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2個。

       。ㄈ⿲W習“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教學例2,出示:“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幾個?”(邊口述題目,邊拿出6個桃和3個盤子)

        “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盤放得同樣多)

        “把6個桃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得同樣多,應該怎樣放?”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向?qū)W生演示平均分的過程。因為要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因此,先要拿3個,每盤里放1個。然后再提問:“分完了嗎?”

        教師再把剩下的3個桃,每盤放1個,提問:“分完了嗎?”

        “每盤放幾個?”

        “是不是每盤同樣多?”

        “這樣分東西的方法叫怎樣分?”(平均分)

        像上面這樣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里,都是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在數(shù)學里我們要用一種新方法——除法來計算。(板書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

        “÷”叫除號,寫的時候,先畫一橫線,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兩點要對齊。

        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個?這道題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邊談話邊寫)要分的桃是幾個?把“6”寫在除號前面(板書:6÷);把6平均分成幾份?把“3”寫在除號后面;每份是幾?把這個“2”寫在等號后面。教師指著“6÷3=2”說明:這個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著引導學生讀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兩名學生說出算式的意思,并讀出算式。

        然后讓學生打開書,引導學生看第45頁上小朋友分桃的圖。先要學生說說圖意,再指導學生用連線的.方法,把右圖中剩下的3個桃分完。

       。ㄋ模╈柟谭答

        1、做課本中第46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的第(1)小題,先讓每個學生拿出12根小棒,動手擺一擺,然后把除法算式寫完全,再指名學生說出除法算式中每個數(shù)表示什么。

        第(2)小題,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然后集體訂正。

        第2題先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要分多少個球?怎樣分?讓學生實際連一連,表示分的過程。然后在書上填寫算式,并指名讀出除法算式。

        2、做練習十四的第1題和第2題。

        第1題,先指名讀出除法算式,再讓學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說完全。

        第2題,先指名讀算式,再讓每個學生用三角形擺一擺,然后填出得數(shù),并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結(jié):今天我們從動手分東西,學會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的方法,還學會了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課堂教學設(shè)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除法的最基本含義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學過程設(shè)計中,首先通過分東西,使學生了解哪種分法是平均分,哪種分法不是平均分。

        在此基礎(chǔ)上,研究怎樣分才能平均分。通過學生多次操作,對平均分有一定認識后,教師介紹“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時,用除法計算。把除法算式的讀法、除法算式的含義與具體操作緊密聯(lián)系起來。

        在鞏固反饋時,再一次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

        除法的認識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nèi)容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二年級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除法的初步認識》

        2、教學內(nèi)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除法的初步認識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它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nèi)乘法(一)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教學的“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說少”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為學生今后學好除法的其他知識打下基礎(chǔ)。

        3、教學目標

        根據(jù)大綱要求,結(jié)合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踐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義,明確“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2)認識除號,能正確地讀、寫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

        4、教學重難點及關(guān)鍵

        重點是了解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計算。

        教學難點是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也是教學關(guān)鍵之所在。

        二、說教法

        適當?shù)?教學方法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保持較久的學習.熱情,

        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啟發(fā)引導法:教師步步啟發(fā)、層層設(shè)問,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求知欲,促使學生在積極思維中獲取知識,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探求新知。

        2、嘗試法:通過嘗試,讓學生自己探究和難知識規(guī)律,同時使學生在探索知識規(guī)律中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

        3、演示操作法:直觀演示給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

        4、談話法:運用師生之間的談話組織教學,即可使學生的思維方向明確,又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程度

        5、練習法:通過多種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練的解題技能,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6、討論法:運用討論法,可以降低教學難度,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來,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參與,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說學法

        讓學生學習并初步掌握的學習方法有:

        1、歸納法:通過例題的教學,經(jīng)過理解、分析、歸納推導出除法的意義

        2、觀察法: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學會找知識的生長點和解題的關(guān)鍵所在

        3、在練習中: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地掌握知識、解決問題

        4、通過提問與練習:讓學生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解題技能

        5、指導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操作過程

        6、在觀察、比較中分析,初步滲透抽象、概括數(shù)學知識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掌握知識,安排以下教學過程

       。ㄒ唬┱J識“平均分”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這樣設(shè)計的:貼出圖片,8個梨、4個盤子,

        提問:1、老師這有8

        個梨,平均分在4個盤子里,每盤幾個?“平均分”是怎樣分呢?看老師分,通過老師分,讓學生知道“平均分”的概念,說明一個一個地分,每份數(shù)量同樣多,叫平均分

       。ǘ┙沂菊n題

        像上邊那樣,把梨平均分成幾份,像這樣的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幾,要用遲發(fā)計算,今天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除法

       。ㄈ┱J識除號

        同學們都知道加法,減法乘法每一種運算都有他們的運算符號,同學知不知道他們的原算符號呀,那么除法也一樣,它的運算符號叫除號,這樣一來通過老師講示范教會學生讀、寫。

       。ㄋ模┝惺接嬎慵爸v解意義

        此環(huán)節(jié)教學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采用邊講邊練得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除法的認識說課稿4

        一、探索導入

        1、組織分鉛筆活動,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鉛筆分給幾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樣分?

       。2)指名說說。

       。3)學生操作,完成P、1表格。

       。4)班內(nèi)交流,師生共同完成表格。

        2、討論:看著表格,誰能把剛才分鉛筆的情況進行分類?

        3、討論并講述:把平均分鉛筆的情況分成兩類:一類是沒有剩余的;一類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除法。(板書:有余數(shù)的除法)

        三、探索新知

        1、寫平均分后沒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書:10÷2=5(人) 10÷5=2(人)

        2、指名說說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稱,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學寫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學生試著寫,教師指導寫法:

        如:根據(jù)表格,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3人(邊說邊寫10÷3=3(人)),還剩1枝,就接著寫6個小圓點,然后再寫1(枝)10÷3=3(人)……1(枝)

        4、學習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稱。

        師:根據(jù)1(枝)的意思,誰能給它起個名字?(板書:余數(shù))

        5、學習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讀法。

        學生試讀,指導讀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學生試著寫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 寫算式。

       。2) 讀算式。

       。3) 指名說說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四、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獨立讀題,按要求先動手擺擺,再把書中的( )和算式填寫完整。

        集體交流,讀出算式,指名說說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想想做做”第2題:問:“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校對,比較兩題的異同。

        3、“想想做做”第3題:先把要求讀讀,然后同座位說說,再指名說說。

        五、全課總結(jié)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請大家課后把剛才想知道的與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除法的認識說課稿5

        教學內(nèi)容:課本63頁的例3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書寫表內(nèi)除法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結(jié)合具體操作,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能對除法豎式作出合理的解釋。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濃厚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除法豎式的正確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豎式中各個部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用小棒擺正方形,今天我們繼續(xù)擺一擺,請同學們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看看結(jié)果怎樣?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1)能分幾組,有剩余嗎?(能分3組,剩1根)

        (2)怎樣列式表示? 13÷4=3(組)1(根)

        (3)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加法、減法和乘法的時候,除了列橫式之外,還可以怎么列式?(豎式)

        沒錯,除法和它們一樣,也可以寫成豎式的,那么,怎么寫除法的豎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出示除法豎式。

        1、這道除法算式可以寫成這樣的豎式。(結(jié)合教材圖片)像漢字“廠”的符號表示除號,除號里面的是被除數(shù),一撇的`左邊寫除數(shù),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數(shù)下面寫除數(shù)和商的積,橫線表示相減,最后是余數(shù)。

        也就是: 4 商

        除數(shù)被除數(shù)

        1 24和3的積

        1 余數(shù)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豎式,你知道豎式中的每個數(shù)的含義嗎?

        預設(shè):(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幾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終分成的份數(shù)。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積,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師生總結(jié):除法豎式的一般寫法分為三步:一除二乘三減。

        2、指導學生練習書寫豎式,師巡視訂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的除法豎式,大家會寫了嗎,我們是怎樣寫除法豎式的?我們回顧一下。(結(jié)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說一說寫豎式的步驟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師: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jié)果怎樣?豎式怎么寫? 學生動手分小棒,然后集體討論,反饋信息。

        預設(shè):(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2)可以寫算式16÷4=4(組)

       。3)它的豎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來寫,被除數(shù)換成16,除數(shù)不變,商是4,除數(shù)和商的積是16,這里沒有余數(shù),相當于余數(shù)是0,表示沒有余數(shù)。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2題

        指導學生分別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組分一分,根據(jù)分得的結(jié)果,確定商和余數(shù),然后書寫除法橫式和相應的除法豎式,先寫在書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寫一寫豎式,師根據(jù)學生反饋板書,然后指名說說豎式中每個數(shù)的含義。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的收獲是什么?

        除法的認識說課稿6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義務(wù)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48~50頁例5、例6和相應的“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4題,“你知道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情境,經(jīng)歷從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初步認識除法的含義;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平均分的過程和結(jié)果,可以寫成除法算式,能根據(jù)平均分的情境填寫除法算式,并能說明理由。

        2.使學生在聯(lián)系平均分的情境認識除法的活動中,體會從具體情境中抽象數(shù)學式子的過程,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平均分的含義,發(fā)展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判斷、推理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感受除法來自實際生活中的平均分,對與數(shù)學相關(guān)的生活現(xiàn)象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培養(yǎng)積極思考、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除法含義。

        [教學難點]

        除法含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

        師生各準備圓片、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認識新知

        (一)按每幾個一份地分寫除法算式。

        1.教學例5。

        (1)出示例5情境和問題。

        講述:星期天小朋友們到公園里玩,他們決定坐纜車去山上游玩。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和讀題,告訴大家:你從題里知道了什么?

        提問:一共幾個小朋友?(板書:6)每幾人坐一輛車?(板書:2)要算出什么結(jié)果?

        (2)引導思考、解決。

        6個小朋友要坐幾輛車可以怎樣想呢?你能得出要坐幾輛車嗎?自己想一想,有困難可以用圓片擺一擺、分一分,得出要坐幾輛車,把( )填好;再和同桌說說你的做法、想法,結(jié)果是要坐幾輛車。好嗎?

        交流:哪位小朋友用圓片擺的?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擺的,要坐幾輛車? (根據(jù)交流教師用圓片演示,得出要坐3輛車)

        這是把6個小朋友怎樣分的?

        有沒有不擺圓片自己想的?來說說你怎樣想的。

        你們聽明白了他說的有6人,每2人坐一輛,要坐3輛車是怎樣想的嗎?誰來說說看?

        追問:他的想法實際上是把6個小朋友按什么分的,結(jié)果得到什么?

        引導歸納:有的小朋友擺圓片分,有的小朋友看圖直接想.用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6人怎樣分的,結(jié)果要坐幾輛車?(板書:3)

        (3)引入除法。

        說明:剛才的問題,是把6人按每2人一份地平均分,結(jié)果得到坐3輛車。(指板書的數(shù))這樣把6人按每2人一份平均分,結(jié)果是3份,可以用除法計算,寫成算式“6除以2等于3”。(在數(shù)中間板書除號和等號)

        追問:根據(jù)什么寫出“6÷2=3”這道除法算式的?

        說明:這樣的算式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除法算式。(板書課題:認識除法) 說明:這個符號叫除號。(在“÷”下面板書:除號)除號可以這樣寫:先寫中間一小橫,然后上面寫一點,下面寫一點。(讓學生跟教師書空寫除號) 教學算式“6÷2=3”的讀法,讓學生讀一讀,并說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2.教學例5后的“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的題目和圖,讓學生讀一讀、看一看。

        提問:要知道可以分給幾只小熊,應該把12個蘋果怎樣分,得到結(jié)果是什么?(讓幾名學生說一說,使學生明白:把12個蘋果每3個—份地分,看分成幾份)

        按照這樣平均分的分法,你能填寫下面的算式嗎?(學生填寫、交流,集體訂正)

        集體讀一瀆算式。

        追問:想一想,為什么算式可以寫成“12÷3=4”?這個算式里的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回顧小結(jié)。

        回顧:請小朋友回顧剛才兩道題,是把6個小朋友、12個蘋果怎樣分的?這樣的分法可以寫成怎樣的算式?

        小結(jié):像剛才兩道題這樣,把一些物體每幾個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幾份,可以用除法計算。

       。ǘ┌磶追萜骄謱懗ㄋ闶。

        1.教學例6。

        (1)出示例6情境和問題。

        講述:星期天小朋友們?nèi)ブ矘洹U埿∨笥炎屑氂^察和讀題,想想從題里 你知道了什么,提出什么問題,和大家一起分享。

        提問:這是要把6個小朋友怎樣平均分?(板書:6 3)

        (2)引導思考、解決。

        把6個小朋友按3組平均分,每組幾人呢?看圖自己想一想,也可以用 圓片分一分,得出每組幾人,填在( )里;再和同桌說說你的做法、想法。 交流:哪位小朋友用圓片擺的?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分的.每組幾人。(根據(jù)交流教師用圓片演示,得出每組2人)

        這是把6個小朋友怎樣分的?

        有沒有不擺圓片看圖想的?來說說每組幾人,你怎樣知道的。

        追問:他的想法實際上也是把6個小朋友按什么平均分的,結(jié)果每組幾人?引導歸納:有的小朋友擺圓片分,有的小朋友看圖直接想,但都是把6人怎樣分的,結(jié)果每組幾人?(板書:2)

        (3)引入除法。

        說明:這里的'問題,也要平均分。這是把6人按3組平均分,結(jié)果得到每 組2人.也可以用除法計算。把6人平均分成3組,結(jié)果是每組2人,(指板 書的數(shù))就寫成“6除以3等于2”。(在數(shù)中間板書除號和等號)

        讓學生讀一讀算式。

        追問:根據(jù)什么寫出“6÷3=2”這道除法算式的?6和3各表示什么?2呢? 說明被除數(shù)、除數(shù)和商并板書在算式下面,并指給學生說一說。

        2.教學例6后的“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的題目和圖,讓學生讀一讀、看一看。

        提問:要知道每人分得幾支,要把8支鉛筆怎樣平均分,得到結(jié)果是什么? 按照這樣平均分的分法,你能填寫下面的算式嗎?(學生填寫、交流,集體訂正)

        追問:為什么要寫成“8÷2=4”?這道除法算式的8、2、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回顧小結(jié)。

        回顧:請小朋友回顧剛才兩道題,6個小朋友、8支鉛筆都是怎樣分的?這樣的分法可以寫成怎樣的算式?

        小結(jié):通過這里兩道題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計算。

        二、鞏固內(nèi)化,加深認識

        1.選擇答案(口答)。

        (1)8個同學在跳繩,每2人一組,分成了(4)組。列式是( )。

        A.2×4-8 B.8÷2=4

        (2) 10人打乒乓球,平均分成5組,每組(2)人。列式是( )。

        A.2×5 =10 B.10÷5-2

        提問:這里為什么都要選除法算式?

        2.做“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算式,集體訂正,并要求學生說說10、2、5各表示什么,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說明:把10磚按每2塊搬一次,求幾次搬完,要用除法算。

        3.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算式,集體訂正。

        提問:為什么也可以寫成除法算式?除數(shù)3表示什么意思?商3呢?

        4.做“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看圖,說說可以看成怎樣平均分的,還可以看成怎樣平均分的。 學生獨立讀題并完成算式。

        交流兩道算式,教師板書。

        提問:為什么兩小題都用除法算?這兩道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相同嗎?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ji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個朋友知道了只要是把一些物體平均分,不管是按每幾個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幾份,還是按幾份平均分、求每份是幾個,都要用除法計算。

        5.做“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讀除法算式。

        三、全課總結(jié)

        回顧: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都認識了哪些知識?你認為怎樣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還有哪些體會?

        總結(jié):今天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算法,這就是除法。大家都知道了,在生活里有許多時候需要平均分,平均分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解決。一些物體不管是按每幾個一份分、看分成幾份,還是按幾份平均分、看每份幾個,都可以寫成除法算式。不過要注意根據(jù)不同的分法確定哪個做除數(shù),得到的商是多少。大家還學會了寫除法算式,讀除法算式,知道了除法的運算符號是除號(指“÷”)。那你知道什

        么時候開始有現(xiàn)在這樣的除號嗎?請小朋友看課本第50頁的“你知道嗎”,把了解的內(nèi)容互相說一說。

        作業(yè)設(shè)計:

        《補充習題》P26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認識除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通過平均分的活動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jīng)驗后,再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讓學生經(jīng)歷這一抽象過程,從中體會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它既是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chǔ),也是以后解決除法實際問題的主要基礎(chǔ),因此我在講授時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學生經(jīng)歷“實際問題——平均分的活動(實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這一抽象過程,建立數(shù)學模型,從而體會除法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把一些物體“每幾個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幾份”,都可以用除法計算,再介紹除號、除法算式的寫法、讀法以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在這過程中,認識除法的意義,對低年級學生來講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當學生列出除法算式后,我還要求學生能根據(jù)題意反復說說所列出的除法算式的意思,即除法算式中每個數(shù)所表示的意思,這樣來幫助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整堂課下來,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不僅能正確地列出除法算式,還能理解其含義。

        2、在練習的過程中,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題目中告訴我們的信息和找出要我們解決的問題,接著,充分利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和本領(lǐng),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加深理解和鞏固除法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動力和興趣。

        3、要充分了解和照顧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有針對性地強化練習。比如,除法算式的讀,看似很簡單,但對一部分學習困難生來說肯定會出現(xiàn)問題,因此,在教學時,我非常注意這一細小的環(huán)節(jié),除了齊讀,還指名讓學生讀一讀,這期間我刻意安排一些學習困難生,讓他們反饋學習情況,一旦出現(xiàn)問題就讓大家一起幫助糾正,這樣,有利于加深大家的印象,使學生學得更扎實到位。

      【除法的認識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除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通用9篇)05-09

      除法的認識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05-08

      《分數(shù)與除法》說課稿06-03

      《分數(shù)除法》說課稿06-22

      《分數(shù)除法》說課稿06-07

      《口算除法》說課稿05-18

      《分數(shù)與除法》說課稿模板06-10

      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guān)系說課稿05-15

      《小數(shù)除法》優(yōu)秀說課稿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