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初一下冊語文《臺階》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jié)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一下冊語文《臺階》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初一下冊語文《臺階》教學反思1
臺階是一篇關(guān)于父親的文章,文中的父親是一個農(nóng)民,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他家的臺階很低,所以感覺地位也低人一等,是一個卑微的角色,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時,他會教你怎樣站立;在你面對困難時,他會教你勇敢面對挫折和困難;在人生的`風雨面前,父親的堅忍可能使你無法想象的強大,他用行動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
教授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找出行文線索,然后圍繞這條線索寫了那些事?從中感悟父親的農(nóng)民本色,老實厚道,勤勞善良,謙卑的心理。接著作者對父親的敬仰和贊嘆。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父親。
這堂課學生比較積極,回答問題比較踴躍。但是出現(xiàn)了又一個問題,文章主旨把握不準確。文章以臺階為題目,是因為文中的父親為了自己的地位和得到別人的尊重而砌了更高的九級臺階。在砌臺階的過程也是父親完成理想和追求的一個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們的父親也一樣,父親的奔波,忙碌都是在砌自己的臺階,為自己,為家人,更為了下一代的我們,我們也在砌臺階,砌屬于我們自己的臺階,我們的求學夢。
課堂上學生是在思考,但是沒帶多少感情,只是為了問題而在思考,沒把自己放在文章里。原因在于,我自己不能置身其中。我還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沒把教學目標的情感目標融入教學中。所以說,我應該從自身先融進去,然后帶著學生走進去。
情感教學,我還有多長時間能進去?
初一下冊語文《臺階》教學反思2
《臺階》是統(tǒng)編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小人物”里的一篇自讀文章。本單元要求學習注重熟讀精思,注意從標題、詳略安排、角度選擇等方面把握文章重點,感受文章意蘊,體會他們身上閃現(xiàn)的優(yōu)秀光輝。而作為本單元自讀課的《臺階》,我將“加強文本細讀,品味細節(jié),理解并欣賞人物形象”作為教學重點,將“深入體會‘臺階’的含義,把握小說的主題”作為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讀、反復誦讀,抓住文本中生動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體會小說抒情性的語言,加深對文本意蘊的體悟。教學時要及時關(guān)注學生特別發(fā)現(xiàn)的關(guān)鍵語句,精讀細讀,品析揣摩,以求凸顯小說人物形象的豐富內(nèi)涵,感受人物心理及其性格中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反復琢磨作家李森祥的創(chuàng)作意圖,思考《臺階》中的主人公作為一類農(nóng)民的意義,作為一類父親的意義,作為一般“人”的意義。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解讀方法,引領(lǐng)學生想象畫面,品析語句,品味細節(jié),琢磨深意,不僅讓學生理解“父親”這個具有代表性的吃苦耐勞、追逐夢想的農(nóng)民形象,也讓學生感受到了一個漸漸老去、內(nèi)心無比痛苦與無奈的男人形象,還讓學生能體會到生命的傳承與交接。這樣,學生不僅領(lǐng)悟到小說人物的多面性和立體性,而且初步掌握了從小說的細節(jié)入手,反復品味,多角度賞析人物形象。語文閱讀課堂的語文味,應該是在字詞的咀嚼品析中顯現(xiàn)出來的。如在引導學生探究第21段時,“父親明明該高興,卻露出尷尬的笑”如何理解“尷尬”?“他仿佛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中的“仿佛”什么意思?“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該如何理解?其實,語言的矛盾反映的恰是人物真實的心理狀況,這樣一個農(nóng)民形象,骨子里的質(zhì)樸、謙卑使他永遠都不會、也學不會張揚。
體會“臺階”的多重意蘊時,對學生來說,引導他們關(guān)注標題,抽繭剝筍,逐層揭示“臺階”的含義,對主題形成合理的理解。“臺階”作為線索、核心意象,承載著父親在物質(zhì)與精神上的雙重理想,也象征著人生的使命!叭龑忧嗍_階”承載著一家人平靜和睦的生活;“高高的臺階”是父親吃苦耐勞的動力源泉;“九級臺階”是父親理想的勛章,象征人生的巔峰;而后來“九級臺階”又讓父親從幸福的云端回到凡間,我們發(fā)現(xiàn):父親的.物質(zhì)理想實現(xiàn)了,但精神享受并未得到滿足,反而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有點無所適從。
在引導學生探究第28段時,父親挑水閃了腰,為什么“我”想去幫忙,父親卻很粗暴地推開“我”?結(jié)尾部分,父親明知自己老了,為什么還問“我”怎么了?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引導學生思考、關(guān)注父親的命運,生命的奮斗,生命的衰老,生命的狀態(tài)。學生解讀中,更深入地思考:怎樣在提高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同時,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在生命的交接中,我們最應當繼承什么?又應當為后代創(chuàng)造什么?這個答案,我想求索一直在。
當然,對于經(jīng)典的閱讀教學,如何從淺層解讀中走入深度解讀(精讀)?如何從理性分析中回歸感性體驗(活動)?如何從通俗教學走向精致教學(追問)?依然是我上下求索為之努力的方向。在整個教學中,學生朗讀深情,表現(xiàn)積極,細讀文本,深入理解,能從文學形象中讀出了比形象更深遠的意蘊,而這些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都能去思考,去體悟,去表達。在學生自讀、反復誦讀、深入解讀中,不僅交給他們閱讀的方法和策略,還應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在看似一望無知的語文閱讀里還有許多未知的東西等待著他們?nèi)ヌ剿、去解讀、去理解。
語文的天地是廣闊深遠的,語文的課堂是充滿無窮魅力的,需要我和學生一起努力,勤于思考,深于鉆研,細于品咂,積極閱讀,在文字間,在生活里不斷體會、感悟,以一顆熱愛之心,勤勉之心,用心去咀嚼文字,咀嚼生命。不斷創(chuàng)造語文之美,生活之美,人生之美!
讓我們在父親為我們筑起的臺階里,努力走向生命的處!
初一下冊語文《臺階》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雖然難度不是很大,但由于課文的內(nèi)容離學生的實際情況較遠,有些地方學生很難理解。比如說父親的做法,他竟然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造一座高臺階新屋,這對城市長大的孩子來說,是難以想象的。再比如父親的.心理,待臺階造好后他竟然尷尬得不知所措,這似乎也與常理不符。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花了很多心思去找課文與本班學生的契合點,盡量把話題引到學生自己身上,試想某個經(jīng)?荚嚥患案、被老師批評、被同學看不起的學生,突然被選為班長,成了老師的幫手、同學的代表,他能一下子適應嗎?如此一點撥,多數(shù)學生的臉上有了欣然的表情。
通過這一系列鋪墊,父親在學生眼中的形象已有所拔高。為進一步鞏固,最后在拓展延伸時,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父親,他們是怎樣創(chuàng)業(yè)的,其中的過程是否與文中的父親一樣艱辛?由于牽涉到自身,學生講得很起勁,聽得也很實在。至于現(xiàn)在的父親是如何對待自己孩子的,學生就更有話講了,而且許多人都能感同身受。最后經(jīng)過點評,大部分學生應該對自己的父親更理解了些。盡管課前的打算挺精細的,但實際操作過程中難免又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意外,比如在辯論時,有的學生始終堅持認為父親的目光短淺,只好從他的角度給以肯定,允許他保留意見,同時指出一篇文章本來就可以有不同讀法,不必強求一致。最后順水推舟,順便讓大家體會一下作者對父親的態(tài)度,除尊敬、熱愛之外,學生很快就想到了委婉的諷刺與同情。到了這里,對課文的理解又進了一層。
總之這節(jié)課我們的收獲是:明白了體驗是理解的前提。只有設(shè)法讓學生親身體驗,聯(lián)系他們的生活實際,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一下冊語文《臺階》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臺階教學反思09-03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13
臺階教學反思15篇04-04
臺階教學反思(15篇)04-04
《語文園地五》下冊教學反思06-15
語文下冊《觸摸春天》教學反思03-30
語文下冊《烏鴉喝水》教學反思03-30
初一的語文教學反思04-19
初一下冊教學反思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