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估算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估算教學反思1
二年級期中測試出現這樣一題:一輛自行車398元,一臺電風扇207元,買一輛自行車和一臺電風扇大約需要幾百元?顯然,出題者的意圖是要學生進行估算,而學生中出現了兩種答案:(1)398接近400,207接近200,400+200=600(元)答:買一輛自行車和一臺電風扇大約需要600元。(2)398+207=605(元)605≈600答:買一輛自行車和一臺電風扇大約需要600元。
雖然結果都是大約600元,到底何種思考方法合適呢?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唯一的——它不同于求近似值,即不能“算著估”。但我們在估算教學中,常會冒出“算著估”的現象,估算雖然有估的成分,其計算結果要求沒有精算那么高,可是估算教學帶給我們的思考卻是那么深邃,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估算,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我們要走出“算著估”的.誤區(qū),朝著“估著算”的方向努力,要先估后算,而不是先算后估,這樣才能體現估算的內在價值,提高估算教學的實用性。
估算教學反思2
估算,對于生來講不是經常用,因為學生現在所學的內容大多數都和準確的計算有關系,所以學生在接觸估算時,往往都一門心思的去準確計算,而且一旦計算出結果,你在跟他說什么估算他都不會再理會,就認為他的方法對,而且答案確實是可以的。
就像例題中說一到三年級來了221人,四到六年來了239人。巨幕影院有441個座位,問: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嗎?當出示這幅圖時,學生都能夠很好的'找到數學信息及問題,可是當要分析和解答的時候,學生會不由自主想到計算,有個同學的回答是這樣:221和239,我一看百位2和2相加是4,十位上是2加2是5那得數就是450多,肯定比441多,所以坐不下。這個孩子說的并無道理,其實他的想法就是把221估算成了220,把239估算成了 230。但是孩子的腦中還是計算的過程,只不過是計算到了一半就發(fā)現了結果,他并沒有形成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所以在平常的練習中要多找一些利用估算解決的問題。例如,我要買一支鋼筆和一個筆記本帶多少錢就夠了?等等來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
在第二次講課時,開始時我設計讓學生口算,比較275+265和250+310哪個好算?260+380和200+300哪個好算?答案顯然。有的時候不用計算的非常準確時,我們可以大約出來的數,這樣來引出估算,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一點。
估算教學反思3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細觀察,善于思考,有意識地運用估算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你會覺得數學很有趣。估算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當它運用到生活中的時候,要注意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合。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們的數學!
關于估算的幾點思考:《乘法估算》,從三年級開始,一直覺得最難上的便是估算課,沒有標準的答案可言。有些學生甚至先算出標準答案然后再進行估算,我不知道對這些學生說什么好。
從三年級開始,幾乎每個學期的都有乘法估算。但是教學目標和學生所要達成的知識點卻不一。我找了一些資料,將區(qū)別羅列如下:
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估算:
大綱要求:
重視估算的教學,注意各種算法的結合,加強算法選擇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并且還可以用來檢驗計算的結果,同時估算意識的建立也有利于數感的培養(yǎng)。因此估算教學不能走過場。學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難,關鍵在于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恒經常給學生創(chuàng)設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
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么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系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里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范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什么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的能力。
因此,估算教學不能走過場,學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難,關鍵在于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習慣,要靠老師持之以恒給學生創(chuàng)設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除了讓學生學習如何用估算解決問題,形成合理選擇估算策略的意識外,在計算教學中也要重視讓學生養(yǎng)成運用估算檢驗計算結果的習慣。例如,在教學精確計算之前,讓學生先估一估計算結果的范圍;在精確計算之后與估算結果對比,判斷計算是否正確等。長此以往,培養(yǎng)學生用估算來檢驗精確計算結果的習慣,體會估算的價值。
估算教學反思4
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課初我首先出示電話機、電飯煲、自行車、電風扇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直觀圖及其價格,并由此提出“買一部電話機和一個電飯煲大約需要幾百元”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加法的估算。由于圖中每件物品的價格都接近整百元,因而學生根據所求問題不難想到:可以先把電話機和電飯煲的價格分別看作與其接近的整百元,再口算出結果。
學生在小組內嘗試進行估算后,我利用卡通掛圖進行交流,呈現了表達估算過程和結果的一般形式,使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估算的思考過程,并學會正確地表達結果。
隨后的“試一試”主要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例題所學習的估算方法。教學中我先利用例題中的已知信息提出新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決;再鼓勵學生利用例題中的已知信息“任意選購兩件商品,并估算大約需要幾百元”。體現了由扶到放的設計意圖,有利于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估算活動。在練習中發(fā)現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正確的表達中估算過程。
隨堂練習主要幫助學生鞏固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如第1題把一個數看作與其接近的整百數的專項練習,有利于幫助學生突破加法估算的難點,為正確進行加法估算打好基礎。第2題是用加法估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估算的現實意義,增強根據問題特點合理選擇估算的意識。
在教學中,發(fā)現仍有部分學生不會正確進行估算,課后將繼續(xù)輔導學困生,跟蹤指導。
估算教學反思5
數學教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來培養(yǎng)。在今天的視頻材料中,周玉仁教授明確提出:估算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數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對計算結果的檢驗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估算技能。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較各自估算的結果,從而發(fā)展出形式各異的估算方法和技巧。
(一)、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
1.日常生活中的.估算。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估算無處不在,我校朱老師參加省優(yōu)質課評選的一個案例!6000元夠嗎?》講述的是朱老師去濰坊講課來回坐車、食宿等的生活實例。
從學生反饋的信息看,原來學生并不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如此的價值與作用。然后筆者通過實際調查,整理估算的實踐題,突出了估算的實用價值,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明白了生活中處處、時時、刻刻有數學,充分發(fā)揮了數學教學的功能,為未來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事后估算
用估算來驗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學生的筆算或計算器計算有時就存在很大的誤差,這時通過估算來驗證從而滲透估算意識。
(二)、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
估算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估算以口算、筆算為基礎,而估算的靈活運用反過來也會促進口算、筆算的更加熟練、準確,所以在教學筆算或其他知識時,合理滲透估算,不僅使枯燥的計算變得富有生氣,而且對估算興趣的培養(yǎng)和習慣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借助口算訓練培養(yǎng)估算能力
估算大多是通過口算進行的,比較靈活簡便,它可使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和經驗,通過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的觀察比較,接觸到問題的本質,使問題得以解決。
2、借助計算教學培養(yǎng)估算能力
在學生計算之后,可利用估算方法來判斷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如計算的結果是否符合實際等、以檢驗筆算或計算器計算結果的正確性,養(yǎng)成習慣,將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計算結果的檢驗意識,找出問題所在,減少不必要的失誤。對于數目較大的計算,先求出精確數的近似數。
估算教學反思6
《乘法估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60頁的一節(jié)內容,我在按計劃上完這一節(jié)后,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成功的關健在于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采用了學生身邊的生活素材,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和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交流,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說的,從而體驗到教學學習的快樂,認真反思,這節(jié)課有以下特點。
1、素材源于生活,讓學生產生估算的需求。
計算天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僧斘覀兘虒W估算時卻發(fā)現,有時學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個準確數再寫出近似數。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之一是教師交給學生的素材沒有結合實際生活,學生面對這樣的信息,情感上沒有引起共鳴,沒有估算的需求,干脆算個準確結果完事。而這節(jié)課的主要三組素材都來自于身邊或社會生活實際。例如:
、俟廊藬颠x擇活動場地,參加活動人數沒辦法一個一個地數,活動場地的座位也沒有一個一個地數的必要,那就根據經驗估算。
、趯懽魑臅r,通過規(guī)定的字數確定要寫的面數,一般不會一格一格地去數和精確計算,而只需要根據每面行數和每行格數估算。
③桔子日銷售量也只能根據某一天的銷售狀況作大概的估算。
這樣,估算在學生眼中成為生活中的一種需求,而不是遙不可及的'數學知識,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了數學應用意識。同時,這樣的素材有利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猜測、探索和交流等數學活動。
2、同題源自學生,讓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我們要看到,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雖然不是這節(jié)課的惟一目標,但仍然是一個重要目標,傳統教學中常見有些教師給出封閉的,只有惟一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去解答,然后進行機械的記憶與重復地訓練。而本節(jié)課,我給出了一些來自于生活實際的信息,主要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共同質疑、互相交流。在各自觀點的交匯處,讓我們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悅,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盡管有的學生在交流中想法還不夠成熟,但這一過程已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方法的總結也有自己的功勞,滿足了學生自尊、交流、成功等方法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它們始終都積級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數學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數學教學要讓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有關問題,并建立良好的進一步學習的情感,我將在數學教學中努力實踐這一理念。
估算教學反思7
本節(jié)估算課中,孩子們能夠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合作交流,發(fā)現了知識,領悟了方法,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他們各個能投身于探索知識寶庫的活動中。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他們的.數感,學會了估算,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靈活應用估算。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課一開始,我便出示相關的情境圖,為學生呈現了許多信息,使他們從中體會解決生活中估算的樂趣,迸發(fā)出了合作的欲望。例如:由科技館引入,先讓生看圖后搜集一些信息,我便問:"你認為這樣分配才能使每批進去的人數較為合理呢?"從而引發(fā)了估算的需要。
2、自主探索,學習估算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放手讓學生探究新問題,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因此在整個課堂中,我都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嘗試估算→小組合作→展示估算→比較估算,這樣孩子們經歷了估算的過程,還增強了估算意識,提高了估算能力。例如:574÷3該怎樣估算呢?生合作后會有許多的估算方法:①574÷3≈190②574÷3≈200……接下來學生對前兩種估算過程與方法進行比較,再次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他們的估算思路更加清晰。
3、運用估算體現“生活化”
接下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都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揭示數學來源于生活,并與生活密切聯系的理念。例如運用雷老師分書、估算捉田鼠的只數等等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使學生感受到了估算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估算教學反思8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加減法》中的第四課時是“三位數加減法的估算”。在本冊數學教學中,比較注重估算教學,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離不開估算;《數學課程標準》更是明確提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并能解釋估算的過程”。在教學本課時,有的學生出現了先算后估、不能正確選擇估算方法的現象,通過適時引導使學生掌握了估算方法。
一、感覺比較成功的地方。
由于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估算,所以通過學生個性化的估算方法的交流,使學生了解估算的意義和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大部分孩子們能找到接近的整十數或整百數來進行估算,我對學生的這些想法感到非常滿意。
1滿足學生需要,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發(fā)展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鼓勵學生發(fā)表與眾不同的見解,讓每個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進行估算。這樣教學既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2突出學生主體,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課堂始終以“做數學”作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做數學”成為課堂發(fā)展的`原動力。我盡可能地滿足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學生積極地參與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情緒高昂,切身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喜悅。
二、在教學過程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
1有幾個學生是這樣估算的,他先把369+442計算出來,得到811,然后運用四舍五入法精確到810。出現了先算再估的現象,對估算的意義不理解。
2在鞏固應用中,解決“估計一下帶800元錢買一套桌椅夠不夠?”這個問題時,有的孩子估算后說夠,有的孩子通過計算知道不夠。學生估算的方法掌握不夠好。于是我對學生們適時引導:實際的結果與我們估算出的結果有時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像這類購物的估算問題應該往大的方面去估算,這樣我們購物時才不會出現錢不夠的情況。
三、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讓學生正確掌握估算方法,自如運用估算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今后教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體驗估算價值,增強估算意識。
要引導學生形成估算意識。首先讓學生明白什么情況下需要估算:一是問題比較復雜,運用所學知識還不足以很快的得到問題的確切結果,就可以通過估算的方法,獲得接近問題確切結果的一個近似答案;二是在現實的生活中,有時不需要知道問題的確切結果,只要知道一個大概的范圍,比如旅游、超市購物等。其次要給估算教學增加“營養(yǎng)”,讓估算貼近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把感性的認識轉化成估算意識,從而增強估算意識。
2結合教學內容和方法,培養(yǎng)估算能力。
學生有了估算意識,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而解決問題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估算能力的一個主渠道。同時,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不同的發(fā)展?jié)撃埽虒W中應允許學生存在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不同層次。讓學生選擇合適的估算策略,體現估算方法的多樣化。最后讓學生動筆算一算,看一看計算的結果是不是在自己估計的范圍內。這樣,學生通過先估算再計算的過程,找出估算與計算間的差距,就會力求估算的結果接近計算結果,促使估算能力的提高。
3結合具體情境,展示估算的科學合理性。
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學生只有在實際情境中才能產生多樣化的估算方法。單純的用算式進行機械的估算訓練,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估算并不是離精確值越近越好,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估算方法,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有時把兩個數同時估小比較合理;
第二、把兩個數同時估大比較合理;
第三、讓估算值與精確值接近比較合理。
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的分析,不僅能學到靈活的估算技能,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估算在具體情境中的意義與作用。
總之,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個長期訓練積累的過程。我們教師要成為教學的有心人,努力去挖掘估算題材,為學生積極搭建估算的平臺,不失時機的讓學生進行估算,自覺形成估算的習慣,有力地促進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估算教學反思9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估算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本節(jié)課是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估算,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計算方法,估算的方法雖不確定,但應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結果符合問題實際又接近準確值,使估算的過程盡可能簡便。
1、創(chuàng)設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與探究興趣。本課一開始就用學生最喜歡的秋游引入新課,讓學生估算大約要帶多少錢,將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
2、注意了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相互討論、啟發(fā),共同探索,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以自己特有的思維方式,主動地、自由地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在解決如653×18的此類題目時,先安排獨立計算,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全班交流,這樣把時間充分留給學生。在討論誰的估算好一些時,當學生出現“650×20”和“700×20”兩種不同意見時,強調應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結果符合問題實際又接近準確值,引導學生在交流、對比中掌握估算的方法。
估算教學反思10
1、本節(jié)課的設計從學生的認知經驗出發(fā),恰當地確定教學目標。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讓學生感受到用集合圈來解決問題的價值,又能讓學生掌握使用集合圖解決重疊問題的方法。尤其是最后的鞏固、拓展題的呈現,結合了學生的實際,順其自然,把學生思維的觸角引向深入。
2、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注重圖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結合。本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在充分發(fā)揮集合圖的作用,但同時加強學生對文字信息的理解。通過站一站、畫一畫、說一說、想一想等方式讓學生既溝通了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聯系,又體會到圖形、算式之間的聯系,為建立數學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3、本節(jié)課是在找準了學生的認知起點和困惑點的基礎上,尋找了一條符合學生學習的有效教學途徑。首先從學生喜愛的生活情境出發(fā)導入新課,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識服務。教師只有課前知學,然后才能知教。然而怎樣去知學?又怎樣去知教?是需要課前花足時間去思考的事。
估算教學反思11
教學內容:教材第16頁例2及“做一做”第1、2題,練習三第3、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估算習慣。
教學重難點: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說出下列各數的近似值。
148 193 87 93
二、親身體驗,學習新知
1、引入新課
。1)有124箱貨物,李叔叔三人開了三部車,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車行駛了4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行多少千米?
。3)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fā)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讓學生根據除法的含義列出各題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問:請學生逐一說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說算式意思的過程中,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來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書第13頁主題圖,同時出示例題2。
教師:要求“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列式是:124÷3。
教師:大約是什么意思?
教師:怎樣進行除法估算?分小組進行討論,然后匯報討論結果。
第一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平均每人大約運40箱 剩下的4箱每人還可運1箱,每人大約運41箱。
引導學生對以上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
、賰煞N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都正確的。
、趦煞N結果雖然有微小的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問題的合理解決,可以說,這樣的差異在本題的解決中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3、讓學生獨立進行估算。
第一種 第二種 第三種
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時約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教師:以上3種結果都對,說明汽車的速度每小時在50~60之間,當然以55最佳,因為它更接近準確值。
小結:歸納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數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前幾百)的數,除數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4、再現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fā)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
、僭诮鉀Q第一題的時候,能將100估成120嗎?為什么?
、谠诮鉀Q第二題的時候。將182估成160合適還是估成200合適?
5、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討論,讓大多數人明白:在第一題中,只有100元錢,所以估算時不能將100估大,只能估。辉诘诙}中,已知災民182人,在考慮所需帳篷數時,應將182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帳篷讓災民度過困難期。
三、鞏固運用
完成教科書第16頁做一做的第1題和第2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怎樣進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
五、課堂作業(yè):
教材練習三的第3題和第4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選擇合理的估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本節(jié)課在教學新課之前,我先練習了幾道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的口算題,接著又復習了幾道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估算。從復習題的練習中,學生已經知道今天學習的內容一定和“估算”有關,我順勢引出并板書出課題。了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接近準確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學做一做第1題260÷4時,我也重點增加了這種方法的訓練。通過改進了教學方法以后,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明顯好于第一節(jié)課。
估算教學反思12
在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后面,安排了加減法估算,書中例題呈現的是學生收集礦泉水瓶的情境。小朋友們第三周收集了192個礦泉水瓶,第四周收集了219個,問題是他們這兩周大約一共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今天的課上,問題一提出,同學們就熱烈地討論了起來。
生:192接近200,219接近200,所以200+200=400(個)
生:我是這樣想的,192接近190,219接近220。所以190+220=410(個)
孩子們用四舍五入方法來進行估算,其方案與書中呈現的方案是相同的。我對學生的這些想法感到非常滿意。后來,孩子們在提出其他的問題時發(fā)現,在求兩周收集的大約相差了多少個時,如果把192估成200,把219也估成200的話,那么這兩周收集的礦泉水瓶就大約相差0個了,于是我對孩子們說,實際的結果與我們估算出的結果有時可能有一定的差距,那么我們可以選擇最接近準確數的近似數來進行計算,這樣計算得到的結果也就會更精確一些了。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估算確實是整個數學學習階段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在面對孩子的不同想法時,我們要尊重學生個性特點,鼓勵他們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的中心點是:要相信學生的潛能,不要給學生加框框,這樣教學才能得到最大的回報和樂趣。
另外,我們在估算時還要重視與實際的.聯系,把握教學原則。今天我們講的礦泉水瓶的問題還好,如果是一個帶錢去商場買東西的問題呢?請大家?guī)兔ο胂耄覀內ベI兩樣價格已知的東西,大約要帶多少錢?這個時候,我們的估算就應當從生活場景出發(fā),結合生活經驗,估的時候自然不能將那個價格往小里估了,不然咱們在商場可就得尷尬了。
雖然生活中數學的問題要用理論數學的手段去解決,但是數學學習最終的目的是應用于生活。假如用在不同的情景當中,那么我們是應當把數字往大里估還是往小里估,這都是應當要考慮的問題。所以我想,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既要肯定學生嚴謹的數學思維,更要和學生一起去尋找源自于生活的思維方法。
估算教學反思13
估算在實際生活中也有著廣泛應用,是重要數學學習內容。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為今后學習多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有重要的作用。用估算解決問題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估算內容,因此,本節(jié)課的目標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選用估算策略解決問題,體會估算的意義,初步掌握用近似數進行估算的方法,體會多樣化的估算,并學會在不同問題情境中,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來解決問題。
從學生的已有生活和學習經驗入手,通過去商場買東西這一熟悉的情境中現數學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口算和找數最接近的整十數,豐富的估算的感性認識,也滲透了遷移的思想來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
在探究500元錢買兩種商品夠不夠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往大估的方法,有的是往小估的'方法,有估整十的,有的估百的,不同的估算方法都能解決這個問題,說出各自對估算結果的合理性解釋,逐步發(fā)展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策略,充分體現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學法理解數學、運用數學。
運用估算解決數學問題,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計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對于學生中出現的各種策略與方法,只要合理,我都及時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通過解決“500元夠嗎和700元夠嗎”問題,學生體會到要保證數量足夠,我們應當將每個數量往大估,從而優(yōu)化了估算方法。
本課教學中我始終將對數的估計與數的認識結合起來。本課學習是學生對萬以內數的認識的一個延續(xù),對于千、萬這兩個較大的計數單位,學生們主要是借助情境進行推理、想象來認識的,本課所學的"估計"是發(fā)展學生對較大數的數感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讓學生體驗估計的必要性,引導學生估計較大物品的數量,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數感。
關注學生不夠,課堂上引導能力待加強。在引導學生說清估算思路上還有待加強,對學生的評價語還應再豐富些,教師的引導語再精練些更好的。
估算教學反思14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例2教學用估算解決問題,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估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應用所學乘法知識通過估算的手段解決具體問題。在設計和教學本節(jié)內容的過程中,我始終是圍繞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讓學生經歷用估算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估算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估算意識。
一、圍繞具體問題的解決開展估算活動。
估算不是抽象的乘法估算,而是在解決問題的生動情境中因需求而應運而生的。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我從一開始的'創(chuàng)設情境就開始進行著輔墊。課件演示的是會場座位的分配。我引導著:全校有350名學生能坐下嗎?這一個引入,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有關估算的知識,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的估算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對估算產生一種親切感,為學習新知識作好心理上的準備。
在例2的教學中,我也是充分利用課本中所提供的問題背景,引導學生圍繞“一共有多少個座位?”的這個實際問題進行估算的。使學生體會到“22╳18≈”是為了解決我們實際問題而產生的,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需要。把數學與生活更好聯系在一起,是我們的新課標的重要思想,也是讓更多學生更愛學數學的一種途徑。
二、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互相交流的廣闊空間。
對于例2中“22╳18≈”的估算,學生中肯定存在著多種不同的估算方法、會有多種不同的估算結果。在教學中,我為學生精心設計了既能體現自主探索又能體現合作交流的估算活動。
具體操作如下:
、侏毩⒐浪。在引出算式后,我請每個學生應用已有的估算經驗獨自估算“22╳18≈”,并寫出估算的過程。
、谛〗M交流。在獨立估算的基礎上,小組內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結果,并說明理由。然后總結出本組認為比較合適的一種或幾種估算方法。
、廴嘟涣。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讓部分小組派代表匯報本組的估算情況。最后組織學生對交流出來的三種不同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結果進行評價,使多數學生形成共識,并找出符合問題實際、接近準確結果、計算方便可行的估算方法。
估算教學反思15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估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并能快速正確的估算。
本節(jié)課始我首先復習了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估算,為新知的教學做好鋪墊。
本節(jié)課我首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和問題,讓學生分析此題選擇什么方法比較合適,不僅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課的教學,同時還讓學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
新知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并不困難,由于他們之前已經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所以學生很快就發(fā)現了兩位數乘兩位數“兩個因數都估近似數”的估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思考:還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嗎?學生很快就發(fā)現還可以“把其中任意一個因素估成近似數”,只要便于口算就行了。
“估算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其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和體會到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因此在課后練習的設計中,我還增加設計了應用估算的解決問題,學生反饋效果還不錯。相信,只要我一直堅持這樣訓練,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一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估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估算教學反思02-13
《估算》教學反思04-15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02-22
乘法估算教學反思03-09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02-21
數學《除法估算》教學反思06-09
估算教學反思15篇03-16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13篇04-08
估算教學反思(通用15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