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西湖》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jīng)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西湖》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西湖》教學反思1
《西湖》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xiàn)了西湖那秀麗的景色, 可謂句句是景, 字字都美。 可《西湖》一課上下來卻有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教完以后感觸還真是頗多。
感觸一:文中有著較多的比喻句。這篇課文中有四個用得十分巧妙的比喻句,這些比喻句生動準確的體現(xiàn)了西湖景色的美麗,也反映出比喻這一修辭手法的妙處。于是我讓學生在第一課時就挑出文中最打動人的多處比喻句去細細體會:“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 “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感觸二:文章至美,但這還需要學生對西湖有深刻的直觀了解和一定程度的語言積累才能達到這種境界!笆锩骱、“秀美典雅”、“掩映”、“輕風徐來”、“湖水蕩漾”、“泛舟”這些詞是多么精練,多么抽象,又豈是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能感悟得出的? 再加上一類兩類生字共有31個, 更給課文增加了難度. 因此這篇課文雖美是美極了, 但難又是難極了。第一課時上的時候雖說課前布置了學生預習,但是學生初讀讀得并不盡人意,所以又花了一些時間指導學生如何將長句讀好,如何將文章讀流利。文章篇幅較長,幾次指導,就占用了本節(jié)課的不少時間,最后也就只能簡單地學了課文第一小節(jié),并沒有按計劃學到第二小節(jié)。
感觸三:每一個自然段的重點各不相同。由于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的變化,我又重新設(shè)計了《西湖》一課的第二課時。我試著引領(lǐng)學生看著圖,在西湖邊走一圈,讓學生對西湖的全景有了大致的了解,并通過朗讀、說話進一步去感悟西湖獨特的美麗。課文的每一段落都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側(cè)重點,第一自然段換詞造句,第一課時已經(jīng)訓練過了。第二自然段在看圖基礎(chǔ)上進行讀的練習,剛通過朗讀來體現(xiàn)西湖山水的美。第三段自然段在讀的基礎(chǔ)上做導游式的介紹,清楚地了解西湖的幾個著名景點及其特點。第四自然段在美麗的圖片引導下練習想象說話,感受西湖夜景的美。應該說這節(jié)課教學的`層次和目的相當清楚,如果能比較完整地按要求上完這堂課,那學生的語文能力就可以得到一次比較好的培養(yǎng)。我讓學生多次品讀,然后配上清雅的音樂去朗誦,由始至終,我想帶給學生一種令人深深陶醉的“美”——課文美、音樂美、課件美、朗讀美,帶著學生到“人間天堂”去走一走、看一看。
感觸四:理解感悟過后,學生在背誦練習上還不夠深入。文章美,就應當引導學生積累,背誦便是最好的積累方法。課后的要求是背誦其中的一段,但是,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由于方位詞多,好詞佳句也多,但這些好詞佳句和學生平時說的話有些不同,學生背起來就有些吃力。例如:蔥綠的孤山顯得十分秀美典雅。幾個好詞在一起了,學生反而覺得難了,只有讀得滾瓜爛熟才可以達到熟讀成誦。課堂的時間有限,怎樣才能更好的提高效率呢。我思考著。
《西湖》教學反思2
課文《西湖》是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寫景散文,描寫了西湖的秀美風光。文章語言優(yōu)美,比喻句較多。從對課文句子的理解上來說,這是一個難點,三年級學生很難體會句子深層的含義,因此這篇課文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難點。
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從詞語入手理解句子,進而從句子中體會西湖的秀美。如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我先讓學生找一找西湖美在哪里?學生會找出描寫山巒顏色的詞語,描寫群山的詞語。對這些詞語進行朗讀、講解、體會。又如第三段中有這樣的'描述“仿佛仙境一般”抓住“仙境”一詞,引導學生說說你想象中的仙境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說出美。
進行說話訓練。這篇課文中比喻句較多,用的比喻詞各不相同,有“猶如”“宛如”“仿佛”“像”這四個,讓學生讀課文例句,明白這些比喻詞的用法。第二步仿照例句,用這四個比喻詞說一句話。在練習說話的過程中,學生基本明白了這些比喻詞的用法。就是“仿佛”和“像”這兩個詞會連在一起用,經(jīng)過多次訓練后,基本能夠用對,用好。
這篇課文的句子美,文章勾勒的意境也美。教學中,很大的不足是沒有用上多媒體教學,展示西湖的美麗景色,讓學生直觀的感受西湖的美景。比如“華燈”比喻成“銀蛇”,如果能用圖片顯示,再配上文字,我相信學生對句子的感悟會更深。
希望一次次的反思能讓我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西湖》教學反思3
《西湖》一文在我看來并不適合三年級的學生學習,語言太美,學生受了美的熏陶不假,但很難理解到位,而這種理解又不能通過老師的語言表達出來,可以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說出來就失去了味道。
所以,我以朗讀為重點,結(jié)合個別關(guān)鍵詞句理解展開教學。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結(jié)合欣賞課文的插圖,通過對課文中“綠”、“青”、“濃”、“淡”等詞想象多彩秀美的畫面,反復朗讀。第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重點品味湖堤的美和小島在明凈的湖水中晃動的美。讓學生在討論中說說此處描寫的西湖的.主要景點。然后,抓文中“樹木織成的綠色鑲邊”、漂浮在碧水之上的白堤和蘇堤有如“綢帶”,品悟比喻的貼切、優(yōu)美,感受湖水的蕩漾使湖堤如在漂動一般,更增西湖的秀麗;湖心三個小島“掩映”在綠樹叢中,其倒影和白云的倒影一起在湖水中“晃動”,給人以朦朧的感覺,“仿佛仙境一般”等打比方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描寫畫面之美麗,打比方之生動。
希望學生在理解中、朗讀中能慢慢學會這種方法,使自己的語言也形象、生動起來。
《西湖》教學反思4
本課主要是欣賞西湖的美景,讓學生在朗讀中領(lǐng)悟?qū)W習方法。
通過圖片讓孩子理解濃、淡、青、綠,多讀,讓孩子領(lǐng)悟白鷗與平靜的湖面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教師加以提點。第三小節(jié),我通過一個西湖平面布局圖讓孩子通過課文由外到內(nèi)的`欣賞文中的句子,了解其中的景點。第四小節(jié)讓孩子欣賞夜色下的美景。
我一直認為寫景的文章是最難上的,人們總說多讀就好,這說的不錯,讀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只有多讀才能領(lǐng)悟美,但是我們語文教學目的除了這個以外,更多的是掌握基本的語言能力。所以如何在這種領(lǐng)悟美的過程中來學習這種文章呢,多看圖片,然后說句子,由此引出所要講的一些知識。但這個問題還是需要更大的思考。
《西湖》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知道杭州西湖龍井茶等是有名的好茶,對人體有保健作用。
2、幼兒嘗試自己泡茶、品茶,體會品茶的樂趣。
活動準備
提供菊花茶、苦丁茶、茉莉龍珠和普爾茶。餐盤中有干茶葉、與其對應的泡好的茶葉和茶的名稱。另外,餐桌上有“小心燙手”的警告標志。小茶壺6個、一次性紙杯數(shù)、餐巾紙、中國地圖、傣族的樂曲、竹子的圖片。提供溫開水。毛巾。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階段:
賞茶與品茶
1、尋找標志
1)讓我們來看一看標志上面有什么?(杯子冒著熱氣)
2)這個標志在向我們說什么?(小心杯子燙)
3)這個是警告標志,它在告訴我們在拿茶杯或喝水的時候要小心燙手或燙嘴。
4)那么杯子里裝的是什么呢?(茶)
5)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聊茶”
2、聊茶
1)你們在哪里看到過茶?你的爺爺奶奶喝茶嗎?
2)今天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一些茶葉,你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它是怎樣的,從前見過嗎?
3、幼兒帶著問題賞茶。
活動中,教師建議:“如果你想品嘗一下它的味道,可以拿小杯子品一品!
4、幼兒集中。
1)說說看剛才你品到的是哪一種茶葉,它長得什么樣?。來。源屈。老師教。案網(wǎng),它是什么味道的?當你喝到嘴里的時候讓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普爾茶:猜猜看普爾茶產(chǎn)于中國的什么地方?(云南)
云南帶哪個省的下面?(四川)
放一段傣族的音樂。你感覺到了什么?(幼兒自由跳一段孔雀舞蹈。)
白茶:一提到白茶,就會讓我想到“中國竹!。(安吉)
安吉白茶有白茶仙子的美稱。茶葉長得就像是鳳凰的羽毛。顏色像玉石一樣。是茶中珍品。
茉莉龍珠:為什么要叫它茉莉龍珠呢?(因為它圓圓的,就像一個龍珠)聽聽看,這首個你們知道嗎?
教師敲木琴,讓幼兒唱一唱江南小調(diào)《茉莉花》
菊花茶:只要我說一段話,小朋友就會猜出菊花茶的產(chǎn)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有一處古建筑,稱得上世界第一,它是什么呢?
5、小結(jié):茶的品種是多種多樣的,味道也不盡相同。但是每一種茶都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特色,所以,中國自古就有品茶的傳統(tǒng),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飲用茶葉、生產(chǎn)茶葉的國家。可以說,茶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標志。
二、幼兒了解茶文化
1、誰知道茶是怎么來的?(幼兒回答關(guān)于茶的傳說。)
2、那么茶到底分幾種呢?(紅茶、綠茶、青茶或烏龍茶、花茶)
3、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秋天)
4、所以,秋天比較適合品綠茶。讓我們一起來泡綠茶,品品它的味道怎么樣?
5、教師示范泡茶的用具和要求。
1)茶具:紫砂壺適合泡其它的茶葉。
2)要選用好的礦泉水。
3)先放茶葉、到一點燒開的礦泉水,先讓茶葉慢慢地泡開,然后在倒入開水,等一小會。
4)品茶:要雙手扶住茶壺,雙手端杯。小口抿茶水,讓茶香慢慢地進入到我們的身體。
5)在等茶葉的時間里,和幼兒一起討論一下茶的保健作用。
三、幼兒嘗試泡茶。
1、兩個人一組,選擇好自己想要品嘗的茶。
2、注意小心燙手。
3、幼兒泡茶。
4、幼兒間相互品差或者向家長敬茶。
四、整理用具。
活動反思
從目標、內(nèi)容來看,內(nèi)容圍繞著目標而展開,運用多媒體和實物教學孩子很感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到了有益的經(jīng)驗,了解了茶的不同種類,了解了中國的茶文化。同時增強了民族自豪感,體會到了品茶泡茶的樂趣。在讓幼兒認識各種茶葉時,時間應多一點,把實物與幻燈片很好的結(jié)合在一起,這樣孩子會更直觀印象也會更深刻。
《西湖》教學反思6
《西湖》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暢、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對西湖風光的喜愛和贊美。
一、圖文結(jié)合,重視朗讀,感受景色的美圖文結(jié)合,重視朗讀,朗讀教學時,我抓住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體會西湖景色的美。如第二自然段“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閃淡,真像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
首先讓學生讀課文,然后看看圖,再請學生說說西湖的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由于多媒體圖片的直觀形象,學生們很快就能說出了西湖的'山很美。接著教者追問:西湖的山什么美?學生們又會說出顏色美。教者抓住這一機會進行朗讀的指導,讓學生讀出山的顏色美,“青一些、綠一些、再濃些、可以再淡些”。
體會出山的顏色美之后,繼續(xù)引導學生體會西湖的山的多。可以提問: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西湖的山很多?“層層疊疊、連綿起伏”兩個詞語學生也能很快感悟得到,朗讀的效果不言而喻。而對詞語、句子的朗讀的指導始終貫穿于整節(jié)課中。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根據(jù)這一要求,教者就應抓住文本,挖掘教材,抓住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的價值取向,努力讓學生體驗到語言文字的意境美和遣詞造句的準確,而反復的朗讀就是最好的途徑了。
二、抓住文本空白處,利用圖片進行語言訓練,豐富文化積累抓住文本空白處,利用圖片進行語言訓練,進行語言訓練課文的第3自然段有這樣一句話: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教者抓住“仙境”一詞,引導學生說說仙境一般是什么人住的地方?那這個地方應該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說出“美”。再利用多媒體西湖圖片的輔助作用,進行語言訓練,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引導學生看著圖把句子說具體,生動,有一定意境美。
如:云兒在什么樣的天空中飄動?什么樣的湖水倒映著什么?等等課文全部學完后,我這樣總結(jié)了全文:學完了課文,西湖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你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西湖呢?抓住文章的總結(jié)處進行拓展,豐富學生的詞匯。
學生的答案很恰當,“山清水秀、美不勝收、湖光山色、水平如鏡、如詩如畫”等等。詞語、句子得到了積累,語言能力得到了發(fā)展。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指出:結(jié)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jié)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西湖》教學反思7
我總是覺得描寫得越美的文章有時越不容易教。所以在教學西湖時,我就覺得難度有些大,不僅是因為文中有很多難寫難讀的生字詞而且課文用非同尋常的語言文字描寫了西湖的美。第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 具體描繪了西湖的主要景點。而課文對孤山、白堤、蘇堤、湖心的三個小島的文字描寫卻不多,但融進了柔柔的江南之美,對這樣的美可以利用文和圖結(jié)合的方法進行教學,因為學生總體說來還是缺少感性認識,讓他們選擇一個景點進行想象性描述,是很不容易的,更別說做導游式的介紹了,那肯定是難上加難。在第一課時,我也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資料,使學生能全面直觀地了解西湖的美?墒潜M管我精心設(shè)計了,學生在課堂中卻仍然表現(xiàn)平平,少有深層次的體驗。反思課堂教學,我想到,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西湖還是個比較陌生的地方,從課堂的表現(xiàn)來看,很多學生是一無所知,所以在面對課堂如此精彩的描寫顯得是無動于衷。這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無法與教師、文本產(chǎn)生共鳴的原因。如果對學生的原有認知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那就可以從學生的知識基礎(chǔ)出發(fā)來設(shè)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如在教學前先播放有關(guān)西湖的.圖片。所以,在教學第二課時的時候,我準備了不少西湖美景圖,讓學生能沉浸其中,再來體會文章中語言文字的靈動描寫。這些圖片也許與課文內(nèi)容有出入,但通過一系列的圖片,可以讓學生對西湖有個初步認識,蘇堤春曉、平湖秋月、花港觀魚、斷橋殘雪、三潭印月,一張張圖片足以讓學生嘆為觀止。就在學生驚嘆不已時,讓學生帶著這些初步印象去讀文,讓語言文字與圖片形成對應,從而構(gòu)畫出西湖的輪廓。此時,教師就不必多說,讓學生帶著這種喜悅之情讀文,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他環(huán)節(jié)也可以很順利地開展,接著再分別給予相應的圖片,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chǔ)上練習說話,再給予較多的練習、準備的時間,效果可能會好些。
其次,反思整堂課我還發(fā)現(xiàn),由于自己過分注重了對課文的朗讀,因此不少環(huán)節(jié)都沒能很好地完成,比如讓學生思考:“如果你來到西湖邊最想干什么?”那也許學生的回答會絢麗繽紛,表現(xiàn)出無限的欣喜和激動。如果我設(shè)計一個說話練習:“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如果你想畫畫,那么在你的畫中會有什么?如果你想作首小詩,那么在你的詩中會有什么?如果你想當小導游,那么你會介紹西湖的什么?”也許用了這樣一個結(jié)果,能夠更好地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能引導學生作廣角度探索,多方位思考?磥磉@些遺憾,我得再用上一節(jié)課進行訓練了。以后的課文教學也要多吸取這一課的教訓,千萬不能錯失對學生的說話訓練。
總之,通過教學《西湖》這一課,讓我感受頗多,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我們的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只有觸動了學生的心弦,他們才會有智慧的火花迸發(fā),才會有真摯的感情流露。
《西湖》教學反思8
課堂上,首先通過教師設(shè)問,讓學生談?wù)劵蚣磁d模仿平時生活中了解的越劇知識,接著。教師用大半節(jié)課的時間介紹了越劇的有關(guān)知識和家鄉(xiāng)越劇表演藝術(shù)家徐玉蘭,學生們聽故事聽得津津有味。最后和大家一起欣賞越劇唱腔《西湖好》并學唱。并讓學生談?wù)剬υ絼〉母惺。出乎意料的學生反應讓人啼笑皆非:“我媽媽說,越劇是給年紀大的老人們聽的!薄拔矣X得越劇太嗲了!”教室里霎時哄堂大笑。
反思:本例過多的.非音樂化的教學內(nèi)容削弱了學生對越劇欣賞的聽覺體驗。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應著重挖掘越劇的藝術(shù)魅力,重點圍繞著引導學生參與聽覺體驗、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情感進行。只有通過教學內(nèi)容的分層遞進,引發(fā)對音樂內(nèi)容的層層情感體驗,才能激起學生對音樂的內(nèi)化,體會越劇藝術(shù)的美感。經(jīng)反思調(diào)整后,從現(xiàn)場演唱徐派片段引入介紹徐玉蘭和家鄉(xiāng)浙江的越劇,從學生欣賞與模仿中強化學生感受越劇的旋律美與韻律美,最后欣賞《梁!返闹黝}音樂,強化學生感受越劇音樂的藝術(shù)魅力。
《西湖》教學反思9
《西湖》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文章語言雖然很美,但難懂的詞語、難讀的長句子較多,因此,在教學時,應先領(lǐng)導著學生讀詞語,讀課文。文中一類生字十個,二類生字十一個,所以學生在讀通課文時會遇到了小的障礙。雖然課前我布置了學生預習課文內(nèi)容,但忽視了學生才剛剛進入三年級還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而且許多學生根本不知道要如何預習。為此,第一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我先是領(lǐng)著學生把課文讀一遍,然后把一些長句子、難讀的句子教學生讀了一遍,之后讓學生自由練讀。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時,學生基本能讀通課文了。文中難懂、難理解的.詞句較多,為了分散難點,第一課時,我把一部分新詞隨著句子認讀,并理解。如學“素”,我出示了句子,讓學生先讀通句子,然后在語境理解字義。學生還是不能理解,我就讓學生查字典理解。而學“猶”“格”“般”“初”時,我讓學生把句中的“猶如”“格外”“一般”換一個詞來說一說,從而讓學生理解這些詞,同時把這些句子讀好。這樣在課上,也就教了學生兩種解詞的方法,一是查字典理解;二是通過換詞來理解。我想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語感與閱讀理解能力會得到一點一點的提高。
此文作者廣泛采用打比方的手法,以清新流暢的語言描繪出西湖秀麗的景色,景色美,語言更美。教學過程中,應重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誦讀中,充分感知語言的優(yōu)美,領(lǐng)略文章的韻味。我想,本文的一個重點就是打比方。這對于剛升入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有很大難度的,除了讓他們找出比喻詞,喻體等(方法),練是必需的。讓他們在拿到句子以后先要分析,找出各種成分這樣久而久之才能夠準確的,正確的寫出或找出比喻句。第二,這是一篇寫景文章,光看文字很難讓學生體會到西湖的美,因此,上課前呈現(xiàn)西湖照片,一些風景圖,這樣,借助直觀的圖來看文章就能夠更好也更容易的進入文中。
在學生能夠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那么對各環(huán)節(jié)的把握就更到位了。因為這時學生的心中有這篇文章的譜了,對文章有了整體的認識。不僅是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還有背誦課文相對來說也容易多了。
《西湖》教學反思10
《西湖》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暢、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對西湖風光的喜愛和贊美。
一、圖文結(jié)合,重視朗讀,感受景色的美
教學時,我抓住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體會西湖景色的美。如第二自然段“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閃淡,真像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首先讓學生讀課文,然后看看圖,再請學生說說西湖的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由于多媒體圖片的直觀形象,學生們很快就能說出了西湖的山很美。接著教者追問:西湖的山什么美?學生們又會說出顏色美。教者抓住這一機會進行朗讀的指導,讓學生讀出山的顏色美,“青一些、綠一些、再濃些、可以再淡些”。體會出山的顏色美之后,繼續(xù)引導學生體會西湖的山的多。可以提問: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西湖的山很多?“層層疊疊、連綿起伏”兩個詞語學生也能很快感悟得到,朗讀的效果不言而喻。而對詞語、句子的朗讀的指導始終貫穿于整節(jié)課中。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根據(jù)這一要求,教者就應抓住文本,挖掘教材,抓住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的價值取向,努力讓學生體驗到語言文字的意境美和遣詞造句的準確,而反復的朗讀就是最好的途徑了。
二、抓住文本空白處,利用圖片進行語言訓練,豐富文化積累
課文的第3自然段有這樣一句話: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教者抓住“仙境”一詞,引導學生說說仙境一般是什么人住的地方?那這個地方應該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說出“美”。再利用多媒體西湖圖片的輔助作用,進行語言訓練,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引導學生看著圖把句子說具體,生動,有一定意境美。如:云兒在什么樣的'天空中飄動?什么樣的湖水倒映著什么?等等
課文全部學完后,我這樣總結(jié)了全文:學完了課文,西湖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你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西湖呢?抓住文章的總結(jié)處進行拓展,豐富學生的詞匯。學生的答案很恰當,“山清水秀、美不勝收、湖光山色、水平如鏡、如詩如畫”等等。詞語、句子得到了積累,語言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指出:結(jié)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jié)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學生雖然不能親眼目睹西湖的迷人景色,但多媒體圖片卻能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能口頭表達自己的所得。在說與聽的過程中豐富了語言的積累。
三、由“扶”到“放”學習比喻句,進行語言的深化
在遠眺西湖描寫西湖湖面時,把湖面比作了一面碩大的銀鏡。教者便利用這個句子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比喻句:這句話中把湖面比作了什么?湖面和鏡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接著向?qū)W生介紹這樣的
句子叫比喻句,“猶如”是比喻詞!缎抡n程標準》提出孩子要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而《西湖》這篇課文運用了很多比喻句來描寫景色的秀麗。如:西湖像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蘇堤和白堤像兩條綠色的綢帶,明凈的湖水中的綠島和白云的倒影讓西湖像仙境,華燈像無數(shù)的銀蛇等。教者專門安排了一個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習文中的其他比喻句,自己去讀讀課文,畫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答案。最后老師公布答案,反饋學生畫出的比喻句。有了對比喻句的理解,學生的正確率還是很高的。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實踐、運用的過程了,要求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個比喻詞說一個比喻句,答案很精彩:陽光照在橡樹身上,仿佛給橡樹披上了一層金黃的外衣;太陽像一個大火球比喻句由“扶”到“放”學習過程同時也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地位。
當然,由于本課是寫景的文章,如果不利用多媒體的輔助技術(shù),學生對文中的很多用語言文字所描繪出的景色是難以理解的,也不能在課堂上就能看到聞名遐邇的“西湖十景”。就不會入情入境地欣賞西湖的夜景,也不能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美美地朗讀課文了。
本節(jié)課也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板書要與課文進行緊密結(jié)合,教師要耐心聽學生的回答并及時給予學生客觀的評價等。
《西湖》教學反思11
《西湖》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課文運用大量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人間天堂——西湖如詩如畫的美景。語言清新、生動,是培養(yǎng)中年級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語言、學習表達的好素材。
針對課文語言文質(zhì)兼美的特點,對照中年段閱讀教學的重點,我把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內(nèi)化文本語言、學習作者生動形象的表達作為教學的重點。
教學伊始,我先讓學生回顧:初讀課文之后,西湖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由于三年級學生詞匯的貧乏,他們除了說“西湖很美。”再也沒有其他的表達了。我很失望。課后,我想:當時,我可以引導學生選用文中的詞語或句子來表達自己的印象。這樣學生的回答可能會出現(xiàn)多:如西湖是鑲嵌在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又如西湖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等等富有個性化的表達。
在精讀課文的過程中,我重點指導學生品讀課文2.3.4節(jié),抓住關(guān)鍵詞語體會西湖的美麗。第二節(jié),重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觀察了山巒、湖面、白鷗等景物,抓住“層層疊疊、連綿起伏”讀出山巒的多,抓住“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讀出山巒的美麗;抓住“碩大的銀鏡”讀出湖面的寬闊和明凈。
第三節(jié)課文比較長,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想作者主要寫了哪些景物?他們美在哪里?讓學生自主讀書、圈畫,充分的走進文本,與文本展開對話。交流后,為了調(diào)動學生讀書的興趣,進一步內(nèi)化文本優(yōu)美的語言,我采取介紹的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感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來。
第四節(jié)描寫的是月光下的西湖。我采用范讀的形式,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老師的朗讀邊想象畫面,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把學生帶入到美妙的情境中去,讀完之后,我問學生:“聽了老師的描述,你們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仿佛聽到了什么樣的聲音?仿佛感受到了什么?”學生有的說我仿佛看到了明亮的月亮正緩緩地從東方升起,有的說我仿佛聽到了悠揚美妙的琴聲,我仿佛感受到了輕柔的風吹過我的臉龐.......從學生的回答中,我知道他們已經(jīng)完全進入了課文描繪的意境中去了。
可能在這三節(jié)的教學上,我平均使用力氣,耽誤了較多的時間,所以下課了,教學任務(wù)還沒有完成,如當堂背誦精彩課文,體會課文比喻表達方法的好處,并學習運用等等。另外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學生回答問題不夠積極,課堂參與度不高。
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抓住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講在重點處、必要處,使學生一課一得,另外在教學中還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積極發(fā)言,使課堂師生對話在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
《西湖》教學反思12
課文詞匯豐富,語句優(yōu)美,把西湖的美麗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致。教學本課,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語言文字,體會西湖之美。課文第一節(jié)中的“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笔秦灤┤牡闹行木。課堂上我向?qū)W生提問:你見過的明珠是怎樣的呢?學生回答:晶瑩剔透、閃閃發(fā)光……在人們的心目中西湖就是這樣的“一顆明珠”,可見西湖是多么美麗!課文第二節(jié),描寫西湖周圍的山巒,用了“層層疊疊”、“連綿起伏”這兩個詞語。我在黑板上畫連綿的群山高低起伏,學生很容易就分清了“連綿起伏”與“連綿不斷”的區(qū)別;然后,我在群山的背后又畫上了高低錯落的山巒,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就叫“層層疊疊”。課文中值得思考品味的語言實在很多,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就先讓學生圈劃出優(yōu)美的詞句。學生讀書很仔細,圈劃很認真,交流也很踴躍。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匯、生動的比喻句都被找出來了。在學習“月下美景”這一段時,我抓住文中的“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边@一句重點請學生思考:月光下的西湖與白天有何不同?學生抓住“華燈”、“琴聲”、“月色”等體會到月光下的西湖同白天相比真是別有情趣。當學生說到“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shù)的銀蛇在游動!边@一句時,我就追問:倒映在湖水中的燈光怎么會像銀蛇一樣“游動”呢?有學生說,湖面波光粼粼的,燈光的倒影就像在“游動”了。這里還有一個插曲,一位調(diào)皮的男孩說,把石頭扔進水中,燈光就會動的`……他的表達不是很清楚,其他學生對他的發(fā)言都不以為然,而我完全理解他的想法:投石擊水,水波蕩漾,燈光的倒影也就隨著水波“游動”起來了。當我說出他的想法時,那位男孩笑瞇瞇地朝著我直點頭。這個時候,我把學生的目光又拉回到課文之上,上文已經(jīng)說到:“輕風徐來,湖水蕩漾”——這就是“銀蛇游動”的原因啊。課文最后一句:“人們泛舟湖上,會覺得天上人間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边@真是神來的點睛之筆。我嘗試著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天上人間怎么會溶化在月色里呢?我本以為,學生理解這一句會很困難,沒想到的是,學生的解釋振振有辭:月光灑落在西湖上,水天一色,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整個世界都溶化在月色里了。在課堂上遇到這樣的學生,就是教師最大的幸福了。如此心靈相通的教學場景恰似月光下的西湖美景,令人沉醉。
《西湖》教學反思13
《西湖》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yōu)美詩, 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xiàn)了西湖那秀麗的景色, 可謂句句是景, 字字都美. 但“十里明湖”、“秀美典雅”、“掩映”、“輕風徐來”、“泛舟”這些詞是多么精練,多么抽象,又豈是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能感悟得出的? 再加上一類兩類生字共有31個, 更給課文增加了難度. 因此這篇課文雖美, 但又是難極了。
我試著引領(lǐng)學生看著圖,在西湖邊走一圈,讓學生對西湖的全景有了大致的了解,并通過朗讀、說話進一步去感悟西湖獨特的美麗。課文的每一段落都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側(cè)重點,第一自然段換詞造句,第二自然段在看圖基礎(chǔ)上練習讀,第三段自然段在讀的`基礎(chǔ)上做導游式的介紹,第四自然段在美麗的圖片引導下練習想象說話,教學的層次和目的相當清楚,如果能比較完整地按要求上完這堂課,那學生的語文能力就可以得到一次比較好的培養(yǎng)。
其次,反思整堂課我還發(fā)現(xiàn),由于自己過分注重了對課文的朗讀,因此不少環(huán)節(jié)都沒能很好地完成,比如讓學生思考:“如果你來到西湖邊最想干什么?”那也許學生的回答會絢麗繽紛,表現(xiàn)出無限的欣喜和激動。如果我設(shè)計一個說話練習:“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如果你想畫畫,那么在你的畫中會有什么?如果你想作首小詩,那么在你的詩中會有什么?如果你想當小導游,那么你會介紹西湖的什么?”也許用了這樣一個結(jié)果,能夠更好地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能引導學生作廣角度探索,多方位思考。
《西湖》教學反思14
本文以詩化的語言來描繪了西湖秀麗的景色,表達出作者對西湖美景的喜愛和贊美。
班級里大多數(shù)學生都去過西湖,或者對西湖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知識背景方面有一定的積累,對于文本中的湖光山色較之完全沒有接觸過西湖的學生來說,更容易產(chǎn)生共鳴。但由于本文的語言比較優(yōu)美,充滿了詩情畫意,所以,要如何做才可以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美的情趣是令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首先,這是一篇寫景文,因此在課前我進行了課件的制作,希望通過圖片來拉近學生語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西湖美景有一個直觀的感受,以此來將文中抽象的語言變得具體化。接著,通過看課件視頻的方式,讓學生親眼見到西湖勝景。通過品味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chǔ)上用自己的話去描繪。課文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有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西湖的.秀麗景色,景美、語言美。在教學中,我著重進行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誦讀中感知課文語言的優(yōu)美,領(lǐng)略文章的韻味。在我看來,本文的重點之一就是本文的比喻句,比喻的運用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除了讓學生找出本體喻體,訓練也是必不可少。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句子中的成分才能在以后準確的找出比喻句,學會運用比喻句。
課程一開始,我在課件出示了三幅圖,分別是遠景西湖、近觀西湖、西湖夜景,然后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三者觀察角度和觀察時間的不同,并且對應到文章中去。之后圍繞觀美景、學描繪、悟情感進行教學。在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很多地方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難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尋不到恰當?shù)脑~匯,這個問題我還沒有找到恰當?shù)姆椒ㄈソ鉀Q,在以后的教學,特別是美文的教學中,我還得要更多的去感受學生的體悟進而尋找適合學生理解的好方法。
《西湖》教學反思15
今天上午第一節(jié)課我上了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西湖》的第二課時。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品析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景點“蘇堤春曉”、白堤(斷橋殘雪)、孤山、湖心及四周的鑲邊”。另外還介紹了第四自然段月光下西湖的明月東升、湖水蕩漾、琴聲悠揚。從而激發(fā)學生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西湖的贊美及喜愛之情。
整節(jié)課下來,我感覺大體上還是可以的。比如從小組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展示時互動流程。大多數(shù)組的組員及組長表現(xiàn)相當出色。但有個別成員如李柯瑤在回答用“宛如”造句時,腦筋沒有及時轉(zhuǎn)過彎來。還好,別的同學幫了她,讓她的問題得以解決。學生能夠用不同的比喻詞:“像、仿佛、、真像、好像、就是、猶如、宛如”說出了不同的比喻句,從而親身體會了比喻句的形象生動。從而從中感悟到日常生活中多用比喻句的妙處。
學生在對自己喜愛的句子進行朗讀時讀得很有情感,松弛有度,抑揚頓挫,升華了自己對文本作者思想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是:
小組里的個別成員上課回答在語言組織上還很稚嫩,行動不夠踴躍。我感覺這幾個成員一定對課文理解不夠有深度,或者說對課文的了解,意識還比較模糊,尋不到適當?shù)恼Z言來表達吧。當然,這個也是我平時未能提醒關(guān)注、對學困生耐心不夠的`集中體現(xiàn)。以后在這個問題上我得加強對學困生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他或者她,節(jié)有所思、想有所言的切身感受,去收獲勝利的喜悅、去品味自信的結(jié)果。
再一個不足是:
我在板書“近看”這一塊時,可以寫成“四周、湖中。”月光下可寫成:“明月、湖水、琴聲!边@樣板書看起來簡潔明了。
還有一個不足是學生討論時,個別組比如:前進組的陳美言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思想交流,給人的感覺是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梢娺@個學生沒有用大腦去思考,即根本沒有進入文本,與文本進行真正的心靈溝通。所以這一點也是我值得提醒學生注意的。
總之,這節(jié)課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自己去發(fā)揮、去修正、去提升、去開拓。讓課堂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生自由翱翔的廣闊天空。
【《西湖》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西湖的綠》的教學反思02-19
匆匆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5-27
《音樂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8-29
《檢閱》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評閱02-27
授課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范文08-03
關(guān)于教學反思的反思10-18
教學反思05-21
教學的反思01-07
《讓》教學反思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