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科學課螞蟻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wù)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課螞蟻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課螞蟻教學反思1
《螞蟻》是科教版《科學》動物單元中的一個教學內(nèi)容。喜受小動物之情可以說是小朋友們與生俱來的,當他們發(fā)現(xiàn)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興致勃勃地觀察起來。但對于習以為常的小螞蟻來說,同學也許觀察的興趣不濃;對三年級的同學來說,要清楚的觀察螞蟻的外表特征也有一定的難度。螞蟻的身體小,到處亂爬是同學難以觀察的主要原因。教學內(nèi)容就是隨著同學觀察螞蟻需要解決的一個個問題的提出而展開,同學帶著“螞蟻的身體到底是怎樣的”這一觀察任務(wù),在不改進觀察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發(fā)生的問題,從而達到觀察的目的。
一、氛圍輕松,豐富資料——張揚同學個性。
在整個探究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基本的組織形式貫穿始終。同學的自主學習一直與合作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在探究觀察小螞蟻的方法中,同學圍繞解決初次觀察中生成的問題,讓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充沛地、自主地展開討論和交流。從現(xiàn)場來看,同學在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在老師的激勵評價之中,討論非常熱烈,許多同學都自信地舉起了小手。從他們的匯報來看,他們的確設(shè)計出了許許多多觀察螞蟻的方法。據(jù)統(tǒng)計,最多的一個小組想出八種觀察方法,有的方法真有一定的發(fā)明性,這是我原先所沒有想到的。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只使同學經(jīng)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而且也使同學得到了良好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在同學不時改進觀察方法的進程中,為同學提供開放的空間,自主的余地,個性化的選擇,實現(xiàn)了學習的多樣化。在觀察結(jié)果的表達上教師同樣鼓勵同學多樣化的表達自身的觀察結(jié)果。
二、問題激勵,教師指導——實現(xiàn)同學自主探究。
同學在畫螞蟻后,我提出:我們捕獲來的.小螞蟻是不是與他們畫得小螞蟻一樣有那么多的節(jié)?那么多的腳?引起了同學的深入考慮:小螞蟻到底是怎樣的?這促使每個同學從內(nèi)心動身迫不和待想去觀察小螞蟻,我布置了同學第一次對螞蟻的觀察。結(jié)果同學們不但沒能觀察清楚螞蟻,而且把螞蟻給放跑了。觀察中生成了新的問題,在任務(wù)的驅(qū)動下,促使同學找出問題的原因,設(shè)想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各組在教師提供自助餐式觀察資料中選擇器材,進行第二次觀察嘗試,同學在不時改進觀察方法中也完成了對小螞蟻身體特點的觀察。同學在問題的激勵下,發(fā)生強烈的探究欲,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學國畫對同學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國畫的性能特點較難掌握,所以我在課 安排作業(yè)讓同學自我體驗,課中講體驗的結(jié)果,使同學初步了解了國畫的基本性能,我再在課中采用邊提問、邊解答、邊示范的手段,讓同學找到疑惑的答案,由此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科學課螞蟻教學反思2
我執(zhí)教的《上天的螞蟻》這篇童話,是通過一只小小的螞蟻立志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贊揚了螞蟻敢于立大志,為了實現(xiàn)遠大志向而一往無前的精神。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以下三方面的處理:
一、內(nèi)容更簡約。這是一篇結(jié)構(gòu)很完整的童話,篇幅相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比較長,如果按照一段一段地講解,平均用力,一課時就很難完成。根據(jù)教學目標,我深鉆教材,對這篇比較長的童話故事做了取舍,最終把重點內(nèi)容確定為8——13段,通過品讀小螞蟻和白胡子爺爺?shù)膶υ,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對于前面的內(nèi)容只抓住描寫樹高的句子和“連連告退”這個詞,感受上天有多么困難,為后文理解小螞蟻的精神作一個鋪墊。在教學中,我既突出重點,又注意整體把握。讓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入手。讀完描寫樹高的單個句子后,我把這四個句子放進故事情境中,師生合讀,再次感受樹的高。指導讀好小螞蟻的話后,全班分角色讀完8至13段,最后再將課文通讀一遍。既做到了點面結(jié)合,又做到了取舍適度。
二、 環(huán)節(jié)更簡便。第一:課前我精心挑選要出現(xiàn)的生字、生詞,這些詞與文意密切相關(guān),能展現(xiàn)文章的'脈絡(luò),為接下來孩子們講述故事提供幫助。第二:精讀課文。在精讀課文時,我將設(shè)計分成三大版塊,清清爽爽,一目了然。第一個版塊抓住“樹高”,體會上天很難。第二個版塊通過師生對話,巧妙地理解了“連連告退”,體會巨人的懦弱,為下文反襯螞蟻的堅強毅力作鋪墊。第三個版塊圍繞“螞蟻能爬上天嗎”這個問題進行開放性、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培養(yǎng)邊讀書邊思考的學習慣。
三、 方法更樸實。閱讀教學第一要務(wù)是讀。本堂課,我抓住描寫樹高的句子、巨人和小螞蟻的話,小螞蟻和白胡子爺爺?shù)脑挘媚x、自讀,師生配合讀,分角色讀,引讀等方式,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理解文意,感悟情感,發(fā)展語言,培養(yǎng)語感。
上完課以后,我感覺學生學得還不夠主動,在引導學生想象:“你認為小螞蟻和巨人比較,誰更容易爬到樹頂”這一問題時;大部分學生局限于課文中所表達的意思,而缺乏自己的想法,使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矛盾沖突不夠明顯,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怎樣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大的思維想象空間,讓教真正做到為學服務(wù),這我需要要思考、努力的方向。
通過上這堂課,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簡單教語文,實在是不簡單,需要我像這只小螞蟻一樣,下大力氣進行不懈的探索!
【科學課螞蟻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科學課教學反思07-25
科學課教學反思05-15
螞蟻教學反思08-20
浮力科學課教學反思03-07
科學課教學反思(15篇)03-23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04-04
科學課教學反思15篇03-17
《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04-13
小螞蟻教學反思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