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學反思1
這堂課我首先直接揭示課題,讓學生明確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任務是什么。然后讓學生觀察我準備的電池、導線、小燈泡等電器元件,讓學生觀察它們是什么樣的(重點讓學生觀察小燈泡的內(nèi)部構造);三是就是讓學生動手利用我提供的這些材料,讓小燈泡亮起來。并要求將連接方法用實物圖畫下來。完成之后,讓學生找出更多的讓小燈泡亮起來的方法,并且也以實物圖的`方法畫下來。再觀察比較這些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并通過課件形式將短路和斷路的連接圖出示出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斷路和短路。
在備課時我認為本課很簡單,學生基本都能完成。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學生課堂上花了相當多的時間來連接。并且從學生的作業(yè)反饋上來看,學生掌握的并不是很讓我滿意,主要表現(xiàn)的是學生的畫圖能力差,很難用圖畫來體現(xiàn)實物。很多學生的燈泡實物畫的不像,連接方法也不規(guī)范,甚至很多都是錯誤的,斷路的,短路的都有。
反復思考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教學時忽略了對學生的畫圖能力方面的細致指導,在學生交流完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法后,讓學生將連接方法畫在黑板上時,我應該抓住這個契機細致指導學生正確、規(guī)范的畫圖方法,特別是今天要畫的實物圖,讓每個學生正確畫會第一幅圖后,我想作業(yè)的質(zhì)量也不會這么差了。
這也讓我明白了備課時不應只被教師,還要備學生,牢牢抓住教學生成的教學契機。
科學教學反思2
課堂活動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科學探究過程更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整個課堂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熱情很高,全班所有學生都投入了研究活動,都動手做了實驗,在實驗中認真觀察、研究,并有一定的收獲。完成了學習目標,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仡櫛竟(jié)課的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在教學中學生能否進行自主探究,關鍵在于教師有沒有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探究的氛圍,一種探究的情境。我在組織教學時,注意了從教材和學生年齡特點出發(fā),在課前活動中讓學生欣賞一段,利用磁鐵性質(zhì)的電影片段,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并以此為導入順利地引出了本堂課的研究對象──磁鐵。
2、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探究活動順利展開的前提
在科學課教學活動或學生自己設計的實驗中,教師應考慮到:他們需要哪些材料?學生可能對什么感興趣?他們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課前進行充分的預測,并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些準備是多層面的,有材料準備、也有知識儲備方面的準備,更有課堂預測方面的準備。本課是一節(jié)典型的實驗探究課,因此實驗材料的準備非常重要,這是上好這節(jié)課的前提。只有材料準備充分,學生在課堂上才表現(xiàn)出空前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探究過程中不僅發(fā)現(xiàn)了磁鐵的性質(zhì),還找到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3、讓學生自主探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的,又是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痹谡n前調(diào)查中了解到學生平時都玩過磁鐵,對磁鐵都比較熟悉,特別是磁鐵能吸鐵一類物體的本領。只不過他們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現(xiàn)象,沒有向更深層次研究。所以在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后,我嘗試著引導學生在簡單了解了幾種常見磁鐵的形狀及名稱后,直接放手讓他們研究磁鐵,也沒有提任何要求。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充分的探索時間。
課堂中留給學生多達15分鐘的時間投入“研究磁鐵,找發(fā)現(xiàn)”的課堂探究活動之中,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實驗、去發(fā)現(xiàn)。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經(jīng)歷了一個較完整的探究過程。在本課教學過程中,問題是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又是自己想辦法解決的`,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探究結束后,整理好材料開始交流。交流也是探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由于個體差異,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不同的見解,而交流能使這種差異成為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在交流中不僅讓學生匯報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還讓學生演示自己是怎樣做的,通過交流達到資源共享,得出磁鐵有磁性(能吸鐵)能指示南北方向,磁性有大。▋蓸O磁性最強),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zhì)。
4、讓學生將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外
傳統(tǒng)的課堂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問題解決了,探究活動結束了,課也就圓滿結束了。久而久之,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少,到最后,學生已沒有了問題,只有等待教師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學生成了問題的奴隸,課堂的附屬品。現(xiàn)代教學理念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在結束之時,教師提出:“磁鐵還有很多的秘密等待我們?nèi)ヌ剿靼l(fā)現(xiàn),希望大家課下繼續(xù)研究。”讓學生帶著濃厚的研究興趣離開課堂,使學生將探究活動延伸到了課外。
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總體效果較好,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有待于以后教學中改正。由于具有較強的探索性和開放性,而三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在探究活動中個別學生有漫無目的的瞎玩的現(xiàn)象。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注意在學生需要時給于適當?shù)奶崾,增強實驗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
科學教學反思3
在上這節(jié)科學課時,由于幼兒在這一課非常生疏。因此我采用實驗觀察和操作的方法。讓幼兒樂于發(fā)現(xiàn),并對一些科學知識產(chǎn)生興趣。讓幼兒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使幼兒獲得廣泛的科學經(jīng)驗。培養(yǎng)幼兒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發(fā)展獨立性,自尊心的過程,在新教學中要反思的主要有以下兩點:
1、要充分相信每個幼兒
在“有趣的沉浮”活動中,其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做猜想與驗證記錄。是給幼兒發(fā)教師設計好的表格還是發(fā)一張空白紙讓幼兒自由記錄呢?在活動前我猶豫好久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在活動時,我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是表格記錄,一組是自由記錄。從猜想記錄時間看:由于表格上有明確的圖案及符號提示,所以記錄組動作迅速,幾乎在同一時間內(nèi)完成了猜想記錄任務。而自由記錄組需要考慮自己打算用什么樣的方式和方法進行記錄,所以猜想記錄時間較長。而在探索的過程中,兩組用的時間幾乎相同。從交流探索的過程看:表格記錄組幼兒只是對自己的猜想與驗證結果進行了比較;而自由記錄組幼兒則從自己對記錄的表現(xiàn)形式、方法、原因、過程、結果等進行了詳細地介紹與說明。從記錄表形式看:表格記錄組形勢規(guī)范,如出一則;自由記錄組則五花八門,形式各異,極富有個性。從幼兒的表情看:我沒有看到表格記錄組幼兒臉上露出那由衷的快樂,而自由記錄組幼兒則一直處于極為興奮的狀態(tài)。從結果看:兩組幼兒似乎都達到了我預設的目標,但我堅信,他們在活動過程中的體驗與收獲是截然不同的。因為我沒有看到表格記錄組幼兒臉上露出那由衷的快樂,而自由記錄組幼兒則一直處于極為興奮的狀態(tài),每人臉上都洋溢著成功的喜悅。所以,教師要相信幼兒的能力,要放開他們的手腳,讓他們大膽去做!
2、尊重每個幼兒,因人施教
不知為什么,活動時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沒有在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而是在快樂的自由玩水,似乎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現(xiàn)象與他們無關。而且存在這種現(xiàn)象的幼兒大多是年齡偏小的孩子。是年齡因素還是我為他們提出的要求沒做到簡單明確,導致孩子不知道操作的目的和要求呢?我試著介入了他們的活動,嘗試把他們引到探索活動中,可是小孩子們很執(zhí)著,明確表示只喜歡這樣玩水。而且在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與快樂。此刻,我應該再次介入嗎?我猶豫了。年齡稍大的孩子則對探索活動很感興趣,他們忘我的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試驗,愈戰(zhàn)愈勇,有的孩子甚至一種物體想出了若干種改變沉浮的辦法。孩子們感覺到他們有新發(fā)現(xiàn),是自己得到的結果和找到的答案,體驗到了發(fā)現(xiàn)的樂趣,成功的快樂。但是我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了各組方法雷同的現(xiàn)象。
活動后,我仔細分析了當時的情況!毒V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fā)展水平、能力、經(jīng)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我認為是自己恰恰忽視了幼兒的個別差異和他們真正的需要,沒能滿足不同幼兒的探索要求。對于小孩子,也許我應該將幼兒進行幫帶式分組,把年齡大的與小的分在一組,讓他們進行合作探究,以大帶小,這樣也許能帶動小孩子一起參與探究活動。又或許可以把小孩子分為一組,對他們提出“跳一跳能夠的著”的`要求,這樣就會激起他們的探索欲望。對于大孩子活動中出現(xiàn)的“雙胞胎”現(xiàn)象,也許是各組材料相同的原因。所以,今后為幼兒提供的操作材料一定要根據(jù)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這樣幼兒就可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操作材料了。
另外,活動時,我只注重對幼兒提出探索的目的與要求,忽視了行為教育,導致有的幼兒袖子弄濕了,有的將水弄到了地面上……本次活動是以幼兒的科學發(fā)現(xiàn)為依據(jù),從幼兒的視角出發(fā),層層深入、脈絡清晰地設計教育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運用觀察、討論、交流、操作等學習方式把幼兒帶入探究、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中。較好的體現(xiàn)了主題活動課程在實踐中引導幼兒深入探究的特點。
【科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科學》教學反思03-28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10-27
科學《紙》教學反思03-25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02-04
科學教學反思15篇06-25
科學計數(shù)法教學反思08-16
科學課教學反思07-25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5-17
科學課教學反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