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

      時間:2024-10-21 07:16:07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6篇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6篇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1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1、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國家,掌握東南亞聯(lián)系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掌握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中南半島山河相間,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區(qū),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

        能力目標

        1、了解熱帶雨林、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對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2、分析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掌握東南亞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分布和在各過中的經(jīng)濟地位,以及錫、適宜兩種礦產(chǎn)的分布。

        2、掌握東南亞的人口分布特征,了解華人、華僑對東南亞的繁榮做出的貢獻。

        [教學重難點]

        1、東南亞“十字路口”的位置。

        2、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及人口分布的特征。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啟發(fā)法、讀圖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胄抡n)如果我們在廣西或云南越過我國的國界線,就來到了一片極具熱帶風情的地區(qū),”揶風海韻”是這里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東南亞地區(qū)。

        一、位置和范圍

        1、引導學生觀察圖2-1,指出東南亞的范圍: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組成。并介紹中南半島得名的由來。

        2、結(jié)合世界政區(qū)圖,由學生分析東南亞的海陸位置特征:亞洲東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

        二、中南半島的地形與河流

        1、引導學生找出中南半島上的主要河流,并設問:a這些河流都發(fā)源與哪國?

        b大致是什么流向?為什么?

        C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著什么地形區(qū)?它們在分布上與河流有什么關(guān)系?(山河相間)。

        D這些河流的下游流經(jīng)什么地形區(qū)?(平原)是怎樣形成的?

        E中南半島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因此,這里河流的什么資源豐富?

        F中南半島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對+東南亞的人口和經(jīng)濟發(fā)展有什么影響?為什么?

        D學生討論完成P36活動4題。

        2、教師以手作比,小結(jié)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間,縱令列分布。

        三、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

        1、引導學生找到馬來群島,并設問:

        A從整體上看,馬來群島地形以什么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島嶼的什么位置?

        B這些河流的長度與流速與中南半島相比,有什么特點?

        C展示六大板塊示意圖,思考:馬來群島位于哪些板塊的交界處?根據(jù)板快構(gòu)造學說理論,馬來群島有什么特點?

        2、小結(jié)馬來群島的特征

        3、展示表格,學生結(jié)合教材思考::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各是什么氣候類型?氣候特征各是什么?對農(nóng)作物的生產(chǎn)各有什么影響?

        4、結(jié)合教材,重點突出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特征對東南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5、學生做P35活動3題,小結(jié)。

        [課堂總結(jié)、作業(yè)布置]配套練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東南亞

        一、位置和范圍

        1、位置:亞洲的東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

        2、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二、中南半島的地形和河流

        1、地形特征:山河相間、眾列分布

        2、地形對河流的影響

       。1)上游:流速快,水力資源豐富

       。2)下游:流速慢,沖積成肥沃的平原

        3、河流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城市人口分布在河流周圍

        三、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

        1、地勢崎嶇,山嶺崎嶇

        2、平原較少,河流湍急

        3、多火山地震

        四、氣候與農(nóng)業(yè)

        氣候類型氣候特征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中南半島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農(nóng)作物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馬來群島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農(nóng)作物隨時播種,隨時收獲

        教學探討與反思:

        第二課時

        東南亞的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各有什么地形特征?其氣候特征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各有怎樣的影響?

        五、主要國家

        1、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分別查找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各分布著哪些國家?

        2、提問:東南亞各國中,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哪個?唯一的內(nèi)陸國是哪個?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有哪些?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哪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國家有哪些?(學生識記東南亞的國家)突出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地位。

        3、引導學生找出湄公河流經(jīng)的國家及注入的海洋。并強調(diào):湄公河是東南亞最大的河流,也是亞洲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

        4、展示世界政區(qū)圖,指出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并提問:

       。1)東南亞處于哪兩大洲和哪兩大洋之間?

       。2)東南亞處于這兩大洲、兩大洋的什么部位?

       。3)引用鄭和下西洋的典故,說明東南亞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

        六、馬六甲海峽

        1、討論:從日本到印度,走海上的最近路線,該怎樣走?(引入馬六甲海峽,突出其位置特點: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2、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馬六甲海峽的位置,并提問:馬六甲海峽聯(lián)系著哪兩大洋?通過馬六甲海峽航線向西向東,可以分別到達哪些地區(qū)?

        3、結(jié)合教材的文字和活動2題,小結(jié)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ㄟ^渡)東南亞因地處赤道,適宜的氣候和肥沃的平原鑄就了東南亞豐富的物產(chǎn)。

        七、富饒的物產(chǎn)

        1、引導學生觀察圖2-6,熟悉圖例,了解東南亞的主要物產(chǎn),并指出:東南亞有豐富的礦產(chǎn)和種類繁多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

        2、引導學生在圖上找出錫、石油、水稻、油棕、椰子的主要出口國,教師小結(jié):

        天然橡膠——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油棕——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椰子——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水稻——泰國、柬埔寨、緬甸、越南;錫——馬來西亞、緬甸;石油——印度尼西亞、文萊。

        3、結(jié)合教材P39活動1、2題,理解泰國為什么能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國的原因。

        八、人口

        1、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圖”說明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qū)之一,并設問: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學生自度思考:東南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哪里?東南亞的居民組成有什么特點?

        3、結(jié)合教材重點突出華人和華僑的區(qū)別,并結(jié)合有關(guān)資料說明華人華僑對東南亞經(jīng)濟開發(fā)所做的貢獻。

        [小結(jié)]學生小結(jié),教師點撥。

        課堂小結(jié)、作業(yè):配套練習: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2

        一、課前導學:

       。ㄒ唬⿲W習目標:

        1、說出亞洲的經(jīng)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與其他大洲之間的界線。

        2、亞洲的位置特點

       。ǘ┲攸c:亞洲的'位置特點

       。ㄈ╊A習:

        活動自學2—3頁“世界第一大洲”部分內(nèi)容。

        1,讀圖6.1,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1)亞洲在東西半球中的位置;

        (2)亞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讀圖6.2,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亞洲周圍的大洋,說出它們各位于亞洲的哪個方位;

       。2)找出亞洲周圍的大洲,說出它們各位于亞洲的哪個方位。

        3,想一想,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提示:(1)讀圖6.3,比較亞洲與其他六大洲的面積;

       。2)在圖6.2上,大致計算亞洲所跨的維度范圍;

        (3)在圖6.1上,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4,通常,人們按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亞和中亞6個地區(qū)。讀圖6.4,回答下列問題。

        (1)中國位于哪一個地區(qū)?這一地區(qū)中有哪些國家?

        (2)其他地區(qū)是不是都與中國接壤,分別位于中國的哪個方位?

        二、課堂助學:

       。ㄒ唬╊A習交流:

       。ǘ┑湫屠}:

        1、亞洲東臨_________洋,南臨_______洋,北臨_______洋。

        2、人們通常按,把亞洲分為6個地區(qū)。中國位于_________地區(qū)。

        3、從東西半球看,亞洲主要位于___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亞洲主要位于___半球。

        4、亞洲東北以_______與北美洲為界,東南與_________相望,西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與歐洲為界,西南以__________與非洲為界。

        5、亞洲面積在七大洲中排第

       。ㄈw納總結(jié):學生談收獲

       。ㄋ模⿲W效檢測:

        1、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是()

        A南極洲B非洲

        C大洋洲D(zhuǎn)亞洲

        2、亞洲絕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東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東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3、同時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洲是:()

        A亞洲B歐洲C非洲D(zhuǎn)北美洲

        4、按地理分區(qū),中國地處哪個地區(qū):()

        A南亞B北亞C東亞D西亞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3

        學習目標:

        1、能夠看圖說出亞洲的地理位置

        2、能夠說出不同國家分別位于亞洲的什么方位,并說出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及人文特點。

        學習重難點:亞洲的地理位置。

        知識鏈接:世界面積最大的洲是亞洲,它絕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我國位于亞洲的東部。

        導入:播放中東的戰(zhàn)爭新聞,請問中東在什么地方?——亞洲。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亞洲的位置和范圍。

        一、雄踞東方的大洲

        自主預習:讀圖6.1亞洲在世界的位置,完成下列各題。

        1、亞洲位于東、西半球的:半球。

        2、亞洲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3、亞洲的海陸位置,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稱。

        經(jīng)度范圍:

        4,、亞洲的緯度范圍:

        合作探究:讀課本P3圖6.3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完成下列各題。

        1、簡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說出北美洲的經(jīng)緯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圍的大洲和大洋,說出它們分別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并歸納北美洲的海陸位置。

        二、世界第一大洲

        自主預習:閱讀P4-5,完成下列各題。

        1、亞洲面積約為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的大洲。亞洲也是世界上跨最廣,距離最長的大洲。

        2、按照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6個地區(qū)。

        合作探究

        1、讀圖6.6亞洲不同地區(qū)居民生活的`差異,分析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

        2、大致認識亞洲的一些國家分別位于亞洲的什么方位?

        拓展延伸:亞洲有世界三大文明古國,分別為、、。達標測驗:

        1、下列關(guān)于亞洲的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亞洲西臨大西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

        B、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在北溫帶。

        C、亞洲位于亞歐大陸的西部。

        D、亞洲全部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下列海峽或運河,不是亞洲與其他大洲的分界線的是()

        A、白令海峽B、土耳其海峽C、蘇伊士運河D、馬六甲海峽

        3、2011年3月24日,緬甸東北部地區(qū)發(fā)生里氏7.2級地震,緬甸位于亞洲的哪個區(qū)域?()

        A、東亞B、南亞C、東南亞D、西亞

        4、與亞洲在西部、西南部相鄰的大洲分別為()

        A、歐洲、非洲B、非洲、北美洲C、歐洲、北美洲D(zhuǎn)、歐洲、大洋洲

        5、中國位于()

        A、東亞B、東南亞C、南亞D、西亞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區(qū)域劃分的原因及相應的地理區(qū)域類型;

        2、在簡單地圖上進行區(qū)域劃分;

        3、在地圖上指出四大區(qū)域的地理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

        4、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讀圖、析圖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

        2、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劃分方法。

        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教學重點

        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的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

        教學難點

        結(jié)合地圖,使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教學方法

        讀圖觀察、啟發(fā)式講述、學生活動、探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投影片、教學掛圖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分別把課前掛好的新疆高山牧區(qū)景觀圖、西雙版納熱帶風光傣家竹樓景觀圖、東南沿海經(jīng)濟特區(qū)的工業(yè)生產(chǎn)流水線景觀圖和長江三角洲農(nóng)業(yè)及工業(yè)景觀圖與四位扮演者(學生)口述臺詞(課文中的敘述)配套,依次打開。

        [講授新課]

        這項活動完畢后,再叫一、兩名同學試著描述自己家鄉(xiāng)的特點。

        教師帶領(lǐng)同學們一起總結(jié):以上同學的描述,說出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地理區(qū)域:(大屏幕依次顯示)

        至此,同學們已經(jīng)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國的地理差異。

       。ò鍟┑谖逭轮袊牡乩聿町

        想一想:(大屏幕顯示)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的地理區(qū)域呢?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可做點撥,最后總結(jié):它們是根據(jù)不同的需要劃分的。

        同學們請看屏幕。(課本圖5.1)

        按學生座位分成四組,每個組負責在其中一個地理區(qū)域中找出有關(guān)區(qū)域的術(shù)語,最后每組選一名代表,陳述結(jié)果,教師匯總:(大屏幕顯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牧區(qū)

       。ㄕ故尽皝喼薜姆秶鷪D”)

        引導:亞洲和其他大洲之間,有些是以海洋作為天然洲界,有些大陸相連的地方則是人為劃定的洲界線。如亞洲與非洲,亞洲與歐洲之間。

        提問:參照地圖能描述出亞洲與周圍其他大洲的界線嗎?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臨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洲界;東北隔著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與大洋州隔海相望。

        過渡:讓學生大致讀出亞洲所跨的緯度位置,與其他大洲比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先大致目測,與亞洲相比,只比較南美洲和非洲)

        順承:亞洲不但所跨緯度最廣,而且還有許多世界之最。

       。ㄕ故尽捌叽笾廾娣e比較”圖)

        從此圖可以看出亞洲面積最大。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得出亞洲東西距離最大。

        小結(jié):根據(jù)以上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亞洲的位置、面積、范圍。

       。ㄍㄟ^雙邊活動,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jié)能力)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導:由于亞洲面積廣大,國家眾多,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們根據(jù)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結(jié)合人文和自然環(huán)境特征的差異,把亞洲分成幾個分區(qū),共有幾個分區(qū)?中國位于哪個分區(qū)?再觀察,同在東亞分區(qū)的還有哪些國家?

        (展示亞洲地理分區(qū)圖)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繼續(xù)引導:其他的分區(qū)是不是都與中國接壤?分別位于中國的哪個方位?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過渡:要了解一個大洲的自然環(huán)境,除地理位置外,還需認識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氣候等方面。講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亞洲地形的特點。

       。ㄕ故尽皝喼薜匦螆D”)

        引導:這種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觀地看出不同地形類型,這是哪類地形圖?

        生:分層設色地形圖。

       。ㄖ笇W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下方的陸高海深表。結(jié)合地圖判斷不同的顏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qū),描述一下他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活躍氣氛,增強組內(nèi)的合作意識。)

        A組:青藏高原、喜瑪拉雅山及主峰

        B組: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

        C組: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組:阿拉伯半島、馬來半島

        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jù)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兩方面考慮,看出亞洲地形特點: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圖。

       。ㄕ故尽皝喼薮箨懷3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4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觀察區(qū)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xiàn)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cè)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西高東低。

        過渡:河流是構(gòu)成自然環(huán)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ㄕ故尽皝喼薜匦螆D”)

        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特點:

        受地形影響,亞洲地勢的中高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fā)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狀分布的特點。

        在這些高山大川之間,還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請大家在圖上找出:里海、貝加爾湖、死海。(展示閱讀材料只能感有關(guān)資料,指導學生進一步結(jié)合地圖理解其特征)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5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1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地形圖引導學生分析亞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亞洲境內(nèi)著名的湖泊。

        讓學生從歐洲氣候和地形入手解釋歐洲河流特征,了解歐洲著名的河流。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咸海以及亞歐人口問題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環(huán)境理念教育。

        四、重點、難點:

        亞洲、歐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五、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六、教學媒體:

        教學掛圖、板圖、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ㄒ唬⿵土暽瞎(jié)課內(nèi)容。

        請說說你了解西亞。(學生回憶,并回答。)

       。ǘ⿲胄抡n

        在我們的地球上有這樣一個地區(qū),它的面積比我國的陸地面積稍大,卻分布著30多個國家,其中有不少國家的面積十分狹小,被人們稱為“袖珍國”、這個地區(qū)是資本主義工業(yè)化最早的地區(qū),也是目前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這里還曾經(jīng)是歷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策源地。這個地區(qū)的旅游資源聞名遐爾,吸引了無數(shù)的.各國游客。這就是歐洲(通過簡單介紹引起學生興趣。)

        板書課題:第四節(jié) 歐洲西部

       。ㄈ┲v授新課

        地理位置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

        說明:緯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間海陸位置——位于歐洲的西部, 北鄰北冰洋、南臨地中海西臨大西洋、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輪廓、范圍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

        說明:像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大半島,三面環(huán)海海岸線非常曲折,多半島、島嶼、內(nèi)海和海灣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地區(qū)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島嶼: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冰島內(nèi)海(海灣):北海、波羅的海、挪威海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

        主要國家、首都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

        提問:請說出各國的首都

        英國——倫敦 法國——巴黎 德國——柏林 意大利——羅馬 荷蘭——阿姆斯特丹挪威、 瑞典、芬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瑞士、希臘、梵蒂岡、摩納哥、圣馬力諾、列支敦士登、馬耳他、安道爾四.

        指導學生按照以前所學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氣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過分析地形圖,著重強調(diào)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四個主要地形區(qū)及分布特點。了解歐洲各國。

        南北兩側(cè)是山脈,中部是西歐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河流

        分析萊茵河、多瑙河

        解答書上活動探討

        氣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濕潤西風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ㄋ模┛偨Y(jié):

        利用地圖簡單總結(jié)。

        (五)作業(yè):

        利用填充圖冊15頁,目標檢測上的題目作為練習

        板書設計

        地理位置

        輪廓范圍

        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氣候特征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地球公轉(zhuǎn)的概念、運動方向、周期。

        2、使學生理解由于地軸與公轉(zhuǎn)軌道面成66.5的夾角、太陽直射點的變化規(guī)律、二分二至點的含義。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弄清二分二至點的含義

        教學媒體:

        手電、地球儀、自制地軸與公轉(zhuǎn)軌道面成66.5度的夾角模型。

        教學過程:

        [片段]:分析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

        [講解]:地球上的光熱來自太陽,冷暖的變化也與接受到的太陽光熱密切相關(guān)。由于日地距離遙遠,地球比太陽小的多,一般把太陽照射到地球的光線看作一組平行光。

        [板圖]:平行光照身射球體時直射點的圖形特征

        [提問]:哪兒是直射點?直射點在圖形上有什么特征?

        [小節(jié)]:平行光線延伸過圓(球)心的光線是直射線,和球的交點就是直射點

        [演示]步驟:

        (1)地球儀在燈泡的照射下,最亮處就是直射點

        (2)另一地球儀擺在對面(注意觀察兩者軸的傾斜方向)用教鞭連接兩地球儀的直射點,教鞭恰好通過光源中心,三點成一線。(注意兩個球體的光點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旋轉(zhuǎn)教鞭一周,所得軌跡就是公轉(zhuǎn)軌道。

        [學生活動]由學生充當太陽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請觀察,地球繞日公轉(zhuǎn)中,直射點的位置有無變化?

        一個學生(個兒稍高)當太陽,在中間,向兩側(cè)張開雙臂,表示平行光

        四個學生(個兒差不多)的頭當?shù)厍颍謩e站在P11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的四個位置上。

        [演示步驟]:

        1、找齊、 “太陽”張開雙臂旋轉(zhuǎn)一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學鼻子位置。(鼻尖代表赤道)

        2、傾斜、 A,B,C,D四個“地球”的.頭同時指向北極星方向(A前傾,C后仰,B,D側(cè)偏)

        3、觀察、確定二分二至點。(太陽的直射光分別指向———A眼睛、C嘴、C,D鼻子)

        4、公轉(zhuǎn)、四個“地球”在軌道運行,位置相互替換。辨別新位置(注意保持頭的傾斜方向不變)

        5、自轉(zhuǎn)加公轉(zhuǎn)。留一個“地球”,讓他自己旋轉(zhuǎn)一周的同時向前跨一步(注意保持頭的指示方向不變)

        [分小組演示]:教師指導

        [提問]:哪個時間看不到頭頂?哪個時間看不到下巴?這兩個時間出現(xiàn)的是什么現(xiàn)象?

        讀一讀:極晝極夜

        [小結(jié)]:學生用觀察和體驗的結(jié)果填入表中

        板書:

        二、地球的公轉(zhuǎn)

        1、繞太陽旋轉(zhuǎn)

        2、方向:自西向東

        3、周期:一年(356天)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06-13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01-16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02-14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04-25

      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教案02-07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5篇03-15

      湘教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11-07

      (優(yōu))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5篇11-08

      七年級下冊地理說課稿12-16

      七年級地理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