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經(jīng)典)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重點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難點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具
1、制作課文插圖課件。
2、學生課前查找有關葫蘆的資料。
3、生字詞課件,課文朗讀錄音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資料交流,激發(fā)興趣
1、學生展示自己查找的.有關葫蘆的資料和圖片?煽陬^介紹,或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2、老師展示葫蘆的圖片,學生欣賞圖片并認識葫蘆兩個生字。
初讀課文,繪畫接力
1、老師畫一位古人,和一顆葫蘆種子,邊畫邊說:古時候有一個人,種了一顆葫蘆,他這棵葫蘆長得怎樣呢?請打開書63頁,讀一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學得自己能讀好了就站起來讀。
3、繪畫接力賽,看誰先讀懂課文。
a、葫蘆是怎樣生長的?小組派代表接力畫圖1:藤(細長的)→葉(綠、滿)→小花(幾朵、雪白)→葫蘆(幾個、可愛)。認讀生字:藤。
b、葫蘆后來長得怎樣呢?接力畫圖2:藤→葉(黃)→葫蘆(落)
細讀課文,感司品味
1、出示課文(兩幅課文插圖),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認讀生字:哇、盯、鄰。
2、找出和這兩幅圖相對應的段落讀一讀,想想怎樣才能讀好。
第一自然段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欣喜)
第二自然段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滿不在乎)
1、質疑?戳藘煞鶊D,讀了兩段話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2、小組交流討論。
3、讀下面兩組句子,誰能發(fā)現(xiàn)句子的異同?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葉子上的蟲不用吧。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4、分角色朗讀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對話。
5、人物評價。
鄰居是怎樣一個人?
你喜歡種葫蘆的人嗎?你想對他說什么?
9、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鞏固生字
1、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詞和要寫的字組成的詞語,讓學生自由認讀。
Wadinghúlulín
哇掛著盯著葫蘆鄰居一棵每天
téng
奇怪自言自語治一治細長的藤
2、去掉拼音開火車讀詞語。
3、去掉熟字,讀生字。
4、猜字游戲。
a、老師出字謎:
鄰隊在前(鄰)
有眼不見燈火(盯)
b、學生編字謎或做動作,大家猜字。
拓展活動
1、想一想:如果種葫蘆的人聽了鄰居的勸告,那他種的葫蘆會怎樣呢?
2、畫一畫:把長大成熟后的葫蘆畫一畫。
第二課時
圖畫展示
1、小組交流自己畫的成熟后的葫蘆,選出優(yōu)秀作品。
2、小組派代表上臺介紹根據(jù)自己想像畫的圖畫。
改編課文
1、把繪畫作品分發(fā)給小組,請根據(jù)圖畫的內容改編課文的后兩段。
2、把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和改編的第三、四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或說一說。
寓意感悟
比較課文和改編的文章,說說你明白了什么,提示;做事時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日積月累
1、新詞積累
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勾出你最喜歡的新詞。
b.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和它交朋友。(在說話中理解新詞詞義)
2、生字積累。
a.出示要求會認的字,說說你認識了哪些新朋友,是怎樣記住它的。
b.出示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書寫規(guī)律,如,換偏旁:掛哇;同偏旁:慢一怪。
c.指導書寫。如,掛、哇右邊是兩上土字,兩筆豎不相連。
d.教師范寫,提示要點,學生描紅、臨寫。
e.學生相互評價書寫的字。
3、擴展閱讀。
a..葫蘆和松樹的對話
葫蘆對松樹一點兒也看不上眼,洋洋得意對他說:老兄,你也在可憐了,看你渾身坑坑洼洼,一臉的皺紋,是不是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松樹回答:你說錯了,我要是沒吃飯,就會餓得直不起腰,哪里還有力氣讓你纏在我身上呢?
c.啟示
葫蘆表面光輝溜溜,挺好看,可是卻攀附在松樹身上,興旺發(fā)達不領情,還向人家說三道四,真是太無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像他這樣夸夸其談,不能自立的人,到哪兒也不會受歡迎。松樹外表樸實無華,卻有雄厚的實力。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駐、逗、廚、鞠、躬、衷”6個生字。
2、理解陳小龍為什么稱中國大使館為“大使館媽媽”。
3從陳小龍的故事中體會祖國對我們的愛,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教學重點:
理解大使館是怎樣幫助陳小龍的,以及陳小龍給大使館那封信的內容,從而弄明白陳小龍為什么稱中國大使館為“大使館媽媽”。
教學難點:
從陳小龍的故事中體會祖國對我們的愛,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教學方法:引導點撥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預習生字、新詞,了解有關大使館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當你身處異地、語言不通、舉目無親、無依無靠時,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別人的幫助)的確,在我們中國就有這樣一位小伙子,他的經(jīng)歷令人終身難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16課《大使館媽媽》。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槭裁垂艽笫桂^叫媽媽?文章寫了什么事?)
二、出示預習提綱。
三、依據(jù)自學提綱匯報交流。
1、匯報積累的字詞
。1)課件出示“駐、逗、廚、鞠、躬、衷”6個生字,讀字并組詞,多種形式讀。
。2)你想提示大家注意那個字的讀音。
。3)理解詞語的意思。“安頓、舉目無親、由衷、逗留、廚師、鞠躬、熱忱、朦朦朧朧、鑰匙”九個詞語。
2、自己輕聲讀課文,要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把自學的生字再認真地讀好、記牢。
a、找出這些詞語在課文的哪句話里,用喜歡的符號畫出來,并認真的讀一讀。
b、集體交流,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5、師生共同評價學生朗讀情況。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五、再讀課文,質疑。
1、陳小龍是在什么情況下,得到中國大使館的幫助的?
2、大使館是怎樣幫助陳小龍的?
3、陳小龍為什么稱中國大使館為“大使館媽媽”?
六、小組討論,深化感悟。
根據(jù)學生的質疑,解答疑問,順勢引導學生對以下三個話題進行討論:
問題一:陳小龍是在什么情況下,得到中國大使館的幫助的?
1、在課文第4自然段,學生匯報:在不拉格機場,由于他一句外語都不懂,看著周圍的乘客紛紛離去,他呆呆地站在候機廳,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2、想象一下當時陳小龍的心情如何?(害怕)
問題二:中國大使館是怎樣幫助陳小龍的?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1、在課文第5至第7自然段,,學生匯報:首先……然后……接著……
2、此時的心情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是什么呢?
。ǜ袆印⒏吲d、激動、像到家一樣的溫暖……)
3、有感情朗讀令陳小龍感動的句子。
“他朝大使館深深地行一個鞠躬禮,然后鉆進大門,雙手抱頭,哭了起來!
問題三:陳小龍為什么稱中國大使館為“大使館媽媽”?(討論)
有感情朗讀陳小龍給大使館寫的信,體會人物的心情。
七、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1、學習本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想象一下陳小龍后來的故事,續(xù)寫。
板書設計:
16*大使館媽媽
愛戴
害怕 平靜 感激
(未幫前)(幫助時)(幫助后)
教學反思:在學習本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表演,通過角色轉換來幫助學生感受陳小龍在孤助無援的情況下,內心的急切和中國大使館幫助他之后,他對祖國的感激之情.
語文教案 篇3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討論一個同學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美。板書:美剛才上樓梯時,我遇到了一個帥哥。一臉陽光,一身黑色運動服,超帥,超酷!可惜美中不足的是:他邊走邊吃著烤腸。(我們班同學也喜歡這樣)吃完就隨手把烤腸棒扔在樓梯上。最可惡的是他扔在了我們班的包干區(qū),我很氣憤,頓時覺得他僅有的一點美感就如肥皂泡一樣迸裂了。那么什么才是美呢?今天我們就隨著大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一起來《論美》。板書:論
二、初讀感知,讀懂美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著“美”作了哪些論述?邊讀邊把課文中的關鍵語句勾畫出來。
出示:在議論文中能表明作者觀點的,能給我們以啟迪的,或者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的,等等,都可以稱之為關鍵句。
(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勾畫關鍵句。)
2.師生交流,朗讀那些富含哲理的句子并思考問題。
師:同學們都讀得非常專注,那現(xiàn)在請大家說說,你勾畫了哪些關鍵語句。
師:同學們找得很好,老師也把自己覺得關鍵的語句摘錄了出來,其實和大家所摘錄的差不多。(屏幕顯示關鍵句)來,我們先一起把這些關鍵句讀一讀,初步了解一下培根的觀點。
師:下面讓我們思考兩個問題。(四人小組討論合作)
。1)你認為文中哪一句話最能表達作者的主要觀點?(說出理由)
參考: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因為盡管作者十分強調人的美的德行,認為和美的外表相比,美德是最有價值的,但作者并不是簡單否定外表之美。)
。2)課文是如何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證的?請簡要闡述。(同桌間互說)
出示簡述論證過程的步驟:1.分段或分層;2.概括段意或層意;3.用先…再…然后…最后…將段意或層意整合。(注意聯(lián)系文章內容)
如:《學問與智慧》作者先解說“學問與智慧”概念的不同,再通過對比論證論述“學問不能離開智慧”,然后通過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智慧也離不開學問”,最后得出結論“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更需要智慧”。
三、精讀課文,品味美
1.文中的語言或準確精煉,或含蓄雋永,或形象睿智,很值得我們去玩味。請選擇你認為最精彩的語句寫一段賞析的話,或是選擇富有哲理的語句,聯(lián)系生活說說你的理解或是受到的啟示,制成“美的格言卡”。(學生寫)
參考例句1:
格言: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我的賞析:晚秋的景色是一種成熟的美,具有最豐富的內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說明有些老人,因為具有豐富的內在修養(yǎng)而顯示出不同尋常的成熟美。
參考例句2:
格言:美是不能制定規(guī)范的,創(chuàng)造他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
我的理解:美是相對的,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的人,對什么是美各有自己的看法,沒有統(tǒng)一的美的標準。例中國唐朝以胖為美,體胖者生在今天就是機遇不佳,而楊貴妃機遇太好;幾內亞人認為,美就是黑得油亮的皮膚,深陷的眼睛和扁平的鼻子。
但公認的規(guī)范還是有的,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第一次政協(xié)會上討論,絕大部分小組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現(xiàn)在的五星紅旗。
四、再讀課文,完善美
1.為了使文章論證更有力,下面我想請大家根據(jù)每小節(jié)闡述的主要觀點,補充一個事實論據(jù)。
我想將事例放在第段,例子是:
我的理由是:
教師出示幻燈片:補充論據(jù)的溫馨提示
學生再讀課文,寫一寫,組內展示,討論,評價,小組整合成果后全班交流,分享。
2.同學們能為課文錦上添花,真不錯,老師也為課文準備了一個論據(jù),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老人——白芳禮。
(播放視頻:白芳禮事跡2分鐘)
3.白芳禮老人美嗎?你們能理解老師為什么要將這個故事放在課文中嗎?放在第幾小節(jié)?
五、讓我們都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羅丹曾說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老師這里準備了一個短片(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從自然到社會,從生活到藝術,有關于季節(jié)的,有關于動物的,有關于運動的,有關于親情的),現(xiàn)在請大家用眼睛、用耳朵、用心靈去捕捉,然后把你對美的'感悟告訴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F(xiàn)在就請大家把你的發(fā)現(xiàn)或感悟,寫一句關于美的格言,或一首小詩,或一段隨筆。(能學習本文用一些修辭手法更好)(屏幕顯示:一句格言、一首小詩、一段隨筆)
小結:其實,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也是一種美;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是美;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豁達更是美。而坐在我們身后的老師們,在這寒冷的冬季,靜靜地坐著、聽著,甘愿做我們的觀眾,這種場面不也是一種美嗎?你們能認真聽講,積極發(fā)言,努力學習同樣也是一種美!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美,愿同學們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斷培養(yǎng)自己美的德行,做一個真正讓自己滿意,受他人歡迎的美人。
六、作業(yè):
1.有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同學,他的臉上有一塊胎記,其他同學的異樣眼光使他很難為情。他自己也常常為這塊胎記而郁郁寡歡。作為好朋友,請你寫一段話勸說他(她)。
。ㄒ笳Z段中要恰當引用文中的語句,100字左右)
2.推薦閱讀:
朱光潛《談美書簡》
宗白華《美學散步》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為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課前準備
關于重點句的課件。
A案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觀察過蟲子嗎?那你看到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文。齊讀課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字詞檢查。
。3)交流反饋。
梳理內容,明確場景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里看見了什么?
。2)交流反饋。
①它們的村子散布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里,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诳臻g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蟲,一只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
作者是怎樣想象的?(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③隨著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終于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群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著翅膀,……這是只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傥夷抗庾冯S著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理解“追隨”)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么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么?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huán)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松。有這樣的環(huán)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會發(fā)現(xiàn)這“草蟲的村落”,才會發(fā)現(xiàn)──(生齊讀)
“我發(fā)現(xiàn)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么得意!”
總結回顧,布置作業(yè)
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在草蟲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在那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為什么說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到下節(jié)課再去學習。
作業(yè):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作者認為“草蟲的村落”是個“快樂天地”?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請大家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畫句子。
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1)從“歸來的游俠”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傥蚁胨欢ㄊ怯蝹b吧!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著。它不斷地左沖右撞,終于走出一條路。
a作者為什么把黑甲蟲稱作“游俠”,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從哪里看出甲蟲是勇敢的?
小結:從這位勇敢的小俠客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成功者的喜悅,他是快樂的。
、谠朴嗡姆,回到家鄉(xiāng),同伴們是怎么招呼游俠的?你感受到它們的快樂了嗎?
(2)從“村民的和諧生活”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抓住“駐足癡望”、“攀談地很投機”體會小甲蟲們不但同類之間相處得很好,和異類的關系也十分的融洽。他們在這個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樂融融。)
。3)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我的目光為一群音樂演奏者所吸引,它們差不多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jīng)讓陽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理解甲蟲們所在的音樂廳很美,是“天然”的。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動著翅膀,優(yōu)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yōu)于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只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
①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音樂家演奏出來的音樂。
、僮髡哒J為甲蟲的叫聲“優(yōu)于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抓住“音韻”、“靈泉”,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坌∠x們特有的靈性和才智讓作者佩服。讀好這句話。
。4)從“村民的勞動”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現(xiàn)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著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著路。是什么力量使它們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蟲們這么勤勉地奔忙,你讀懂了嗎?(生活的快樂,以及對家庭的責任,促使甲蟲們勤勞地工作著,在勞動的同時,它們也快樂著。)
小結:通過交流,我們體會到甲蟲們在自己的天地中快樂地生活著,勞動著,也快樂地創(chuàng)造著。
升華情感,進行練筆
小甲蟲們不但有生命,還有靈性。這是作者用心觀察的結果。
。1)自由讀最后兩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體悟作者對田野、對大自然充滿了喜愛之情。)
。2)只要我們能像作者一樣用心去觀察,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很多,說說你去觀察過什么?
。3)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把自己觀察過的小蟲寫下來,寫的時候要學習作者的寫法,融進自己的感受,等會兒我們看誰寫得最生動。
(4)交流反饋。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學 朱洋君)
B案
課前準備
錄音:夏日里的蟲鳴聲
大自然的圖片
摘抄卡
第一課時
情境激趣導入
播放夏日蟲鳴的聲音。
交流:你聽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聲音和色彩總能讓人陶醉,走進去使人流連忘返。讓我們跟隨著作者的步履慢步走進《草蟲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為我們帶來的樂趣吧!
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生字、詞語。
找出來,大家共同想辦法解決。
2.尋覓作者的蹤跡。
作者的目光分別到了哪里?(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靜讀課文,感受情趣
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感受較深的語句。
2.你在“草蟲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回歸整體,提出疑問(為第二課時做準備)
1.接讀課文,簡單評價。
2.引導學生就課文各個方面提出問題。(能馬上解決的相機解決,與后面學習內容相關的教師作好記錄,作為調整下堂課教學內容的依據(jù)。)
[預設]:
“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還看到了什么?
作者怎么知道小蟲在做什么,想什么呢?
作者是怎么寫得如此生動,有情有意的?
……
第二課時
回顧課文內容
1.簡單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放聲讀一遍課文,解決上節(jié)課學生提出的有關內容上的疑問。
品讀課文,體會表達
1.邊讀邊畫,解決第一課時留下的有關表達上的疑問。
2.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預設內容]:
。1)“我真想也跟它們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們的語言”
你能讀懂作者的心思嗎?(抓住“真想”“可惜”)
把這種心思讀出來。
。2)“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著翅膀,優(yōu)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
評價一下甲蟲們的音樂演奏得怎么樣?
作者是通過哪些語句把這“優(yōu)于人間一切的音樂”表達出來的?
聽錄音──蟲鳴,讀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個下午,直至夕陽親吻著西山的時候,紅鳩鳥的歌聲才把我的心靈喚出來!
談談你對這個句子的認識,哪些詞用的好?好在哪里?(聯(lián)系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把體會到地放在這個句子里盡情地讀出來。
。4)自由讀三、四、五自然段。
從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
。ㄐ∠x駐足癡望、“村民”熙熙攘攘往來、意味深長地對視、像南國的少女、交流、攀談的投機……)
作者是怎樣讓我們感受到這種情趣的?
把這些情趣通過你的朗讀傳遞給大家,共同分享。
3.體會表達方法、表達效果:
出示課文開頭: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對這句話的認識和自己的體會。
。2)你認為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寫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組交流,討論、總結)
積累語言
1.把文中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句抄寫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讀給同學聽。
3.背誦摘抄的內容。
4.提倡盡可能地在習作中用一用。
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配樂朗讀全文(接讀),盡情抒發(fā)“草蟲的村落”給我們帶來的情趣。
2.課文作者想象豐富,感受獨特,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蟲子們的世界。你有沒有類似的經(jīng)歷,講出來和大家共同分享。
3.寫一寫自己觀察過的小蟲,注意展開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隨堂落實“小練筆”)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小兔運南瓜”是人教課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一冊最后一個口語交際的內容。本次口語交際有三幅圖。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里望著大南瓜想:怎么運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經(jīng)運回了家,兔媽媽奇怪地問小兔是怎么運回來的,小兔平靜地告訴了媽媽。第二幅圖空缺,那么,小兔究竟是怎樣運南瓜的呢?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這一次的教學就以第二幅圖為重點,它為我們提供了空白點,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加以填充,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教學目標:
1.動腦筋想出小兔把南瓜運回家的辦法,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2.積極參與討論,能把自己想到的辦法說清楚,并能對別人說的辦法進行評論。
課前準備:
課文圖;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導入
(課件演示)一只可愛的小兔蹦蹦跳跳地來到南瓜地里,看見一個大南瓜。他高興極了,想把南瓜運回家,可是抱不動。他愁眉苦臉地說:“我怎么才能把這個大南瓜運回家呢?”
師:你們認識這只小動物嗎?喜歡他嗎?
生:認識,是小兔。喜歡!
師:這么可愛的小兔遇到什么難題了?為什么愁眉苦臉的呢?
生:他想把大南瓜運回家,可是他抱不動。
師:小朋友,咱們現(xiàn)在就一起來幫助小兔想辦法,好嗎?
生:好。
設計意圖:這一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學生一進入這個情境,就會有強烈的表達沖動,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了。
二、全班交流,展示表達
師:我們怎么幫小兔啊?快快轉動你們的小腦袋想一想吧!想好了就馬上把你的辦法告訴小兔,好嗎?
生:小兔可以請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幫忙把南瓜抬回家。
師:這種辦法是請別人幫忙。真不錯!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生:我可以幫小兔把南瓜抱回家,也可以背著南瓜回家。
師:你可真是個“大力士”啊!
生:小兔可以把大南瓜立起來,滾著往前走。
師:噢,自己解決問題,把南瓜當成車輪啦!這個辦法真好!
生:小兔,我也有一個辦法。你可以找根繩子拴住南瓜,把它拉回家。
師:有道理。這個辦法能從實際情況去想,讓小兔自己克服困難。
生:小兔,你也可以找來一根木棍,撬著移動南瓜,然后把南瓜運回家。
師:這種辦法也是自己克服困難,不過挺費勁的。還有更巧妙的辦法嗎?
生:小兔可以向別人借車運大南瓜。
師:向誰借車?借什么車?
生:向鄰居借車,有小貨車最好,推車也行。
師:先求助別人,再自己運。
生:小兔可以用許多打了氫氣的氣球拴住大南瓜,然后把南瓜運回家。
師:很有創(chuàng)意!
師:你們真棒!想的辦法真多。我把掌聲送給你們。
師:(過渡)剛才大家都積極動腦,大膽發(fā)言,說出了自己想的辦法。你們的辦法都不錯,可是小兔不知道選哪種辦法好啦!現(xiàn)在請你們幫助小兔參謀參謀,他應該選哪種辦法。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大膽想象,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教師運用肯定、贊賞等激勵性評價,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
三、討論評議,注重表達
(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
生:我覺得用抱或背的辦法不好,因為這樣很費勁又很慢。第3種辦法把南瓜立起來滾回家就很好。
師:對呀,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著南瓜滾回去的辦法就挺好。
生:我認為向別人借車運南瓜的辦法好,又快又輕松。
師:如果路陡難走,用小車運的辦法就不錯。
生:用氣球運南瓜的辦法好,很省力。(許多生:不好,不好。)
師:為什么不好?
生:萬一氣球撞到樹上或者被什么東西扎了就會破,南瓜就會掉下來摔壞,那就白費力氣了。
師:看來這辦法還不容易實施呢。
生:我覺得第4種和第5種辦法不好,小兔小,南瓜大,用繩子拉或用木棍撬著移動都太費勁。
師:是啊,這對小兔來說都太不容易做到了。
生:我覺得還是第1種辦法好,自己搬南瓜很費勁,請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幫忙抬,就比較輕松了,“人多力量大”。
師: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老師替小兔謝謝你們!以后我一定要向你們學習,遇到事情多動腦筋想辦法。
設計意圖:學生把自己的體會加以梳理,通過小組合作加工,流暢地表達出來。這一環(huán)節(jié)再次體現(xiàn)了小組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拓展延伸,學科綜合
師:(課件播放音樂)我們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幫小兔把南瓜運回了家,現(xiàn)在就請每位小朋友選一種運南瓜的辦法把它畫下來,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畫。回家后把小兔運南瓜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語言的內化與外化的訓練過程,把它畫下來是語言圖像化的過程,看著畫把它編成故事又是一個圖像文字化的過程,在這相互轉化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將得到有效的提高。
教學反思:
好的教師應該是刺激學生思維的誘導者,培養(yǎng)學生思維習慣的引路者。口語交際課是啟迪學生思維的重要課例,也能充分反映教師課堂的把握能力及知識水平等。本課教師在課堂中充分運用自己的鼓勵技巧,充當引導者、把握者和參與思考者,把課堂分成三個階段:問題引入思考—在回答中思考—師生共同思考評價,達到了培養(yǎng)思維的目的。特別是教師巧妙地采用弱化不成功方法和不給出最優(yōu)答案而只給予普遍鼓勵的辦法,讓每位學生有交流的機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其思維的活躍性,克服課堂出現(xiàn)只限于優(yōu)生施展才能空間的弊端,也給學生的后續(xù)思考留下了充分的空間。評價是比較高的思維方式,教師通過師生共同思考、評價的方式,把思維推向更高的層次,做到有普及、有提高,符合學生思維的成長特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5-26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精選)語文教案08-01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09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9-09
語文教案(精選)10-07
語文《散步》教案06-23
語文教案01-29
語文教案01-29
語文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