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機械運動教案

      機械運動教案

      時間:2024-08-05 17:05:34 教案 我要投稿

      機械運動教案9篇(精華)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機械運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機械運動教案9篇(精華)

      機械運動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什么是參考系,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質點是用來代替實際物體的有質量的點,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對象看作質點要根據(jù)研究的問題決定.

        3、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夠區(qū)別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學會使用打點計時器,并會通過分析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得出相應的結論.

        情感目標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機械運動,參考系,質點,時刻和時間間隔,位移和路程,重點是質點和位移的概念,難點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開始處列舉了大量的實例,給出機械運動的概念,在本節(jié)一開始,也是通過生動的.實例,給出參考系的概念,接著從研究對象的角度,學習質點的概念,滲透理想化思維方法;再進一步學習時刻與時間,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節(jié)重點突出,又相互關聯(lián),實例鮮明,配圖恰當,便于學生的接受,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教法建議

        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是概念較多,很多知識初中時學過,并且這些知識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建議讓同學自學討論的方法進行,可讓同學提前預習或課上給出時間看書,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或讓同學看書后提出問題,展開討論,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結合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和鞏固.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質點和位移的概念

        教學難點:位移概念的引入與理解

        主要設計:

        一、參考系:

       。ㄒ唬┨岢鰡栴},引起思考和討論.

        1、什么叫機械運動?請舉一些實例說明.

        2、描述物體是否運動,先要選定什么?看什么量是否在改變?什么叫參考系?為什么說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3、同一運動,如果選取的參考系不同,運動情況一般不同,請舉例說明.

        4、選擇參考系的原則是什么?(雖然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但實際上總是本著觀測方便和使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簡單的原則選。

       。ǘ┱故径嗝襟w資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討論問題之間進行)

        1、太陽系資料:行星繞太陽運轉情況.

        2、銀河系資料:星系旋轉情況.

        3、電子繞原子核運轉情況.

        4、飛機空投物資情況.

        二、質點:

       。ㄒ唬┨岢鰡栴},引起思考和討論:

        1、投擲手榴彈時怎樣測量投擲距離?把教室的椅子從第五排移到第一排怎樣測量椅子移動的距高?汽車繞操場一周怎樣測量它經過的距離?以上幾種情況用不用考慮這些物體的形狀和大?

        2、什么叫質點?

        3、小物體一定能看成質點嗎?大物體一定不能看成質點嗎?請舉例說明?

        4、什么叫軌跡?什么叫直線運動?什么叫曲線運動?

       。ǘ┱故径嗝襟w資料,加深理解.

        1、火車(200米長)穿山洞(100米長)情況.

        2、地球公轉及自轉情況.

       。ㄈ┛偨Y提高:

        1、對于什么樣的物體才可以看成質點的問題,關鍵在于對物體的運動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在我們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各部分運動的差異等,如果對我們研究的問題影響不大,就可以把該物體看成一個質點.

        2、學習質點概念時,要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一種科學抽象的方法,我們抓住問題中物體的主要特征,簡化對物體的研究,把物體看成一個點,這是實際物體的一種理想化模型,是實際物體的一種近似.

        三、時刻和時間間隔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討論.

        1、“上午8時開始上課”,到“8時45分下課”,這里“8時”和“8時45分”的含義各是什么?“每一節(jié)課45分”的含義又是什么?

        2、“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8點整”中“8點”的含義是什么?

        3、校百米紀錄是10.21s、第2s末、第2s內的含義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ㄒ唬┨岢鰡栴}引起思考和討論:

        1、說“物體由A點移動500米到達B點”,清楚嗎?

        2、如何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

        3、什么叫位移?為什么說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區(qū)別?它們之間有關系嗎?

       。ǘ┱故径嗝襟w資料,加深理解.

        1、從天津到上海,海、陸、空三種路線抵達情況.

        2、在400米跑道上進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況.

        探究活動

        1、請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勻速前進,突然釋放石子,觀察石子的運動情況?再請站在路邊的人觀察石子的運動情況.二者觀察到的運動軌跡一樣嗎?請解釋原因.

        2、找一份《旅客列車時刻表》分析一下趟列車全程運行的總時間?各站點的停留時間?相鄰兩站間的運行時間?

      機械運動教案2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知道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2.知道什么叫參照物,知道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需要選定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二)教具

        1米長的一端封閉的玻璃管,管內注入水,并留約2厘米長的一段空氣柱,管口被封閉;節(jié)拍器(或秒表)。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怎樣的?

        2.完成下列長度單位的換算,要求有單位換算的過程。由兩名同學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學在筆記本上進行練習。

        教師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對學生所答進行講評。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測量課本圖1—5甲圖中木塊的實際長度。要求每個學生動手測量。由同學說出測量結果。鞏固上節(jié)所學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正確讀、記測量結果和減小誤差的基本知識。

        二、新課教學

        1.新課的引入

        組織同學閱讀課本節(jié)前大“?”的內容。提問: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子彈在運動嗎?飛行員為什么能順手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認真學習有關物體運動的知識。

        板書:“第二章簡單的運動

        一、機械運動”

        2.機械運動

        (1)什么是機械運動?

        運動是個多義詞,物理學里講的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同學們騎自行車時,人和自行車對地面或路旁的樹都有位置的變化;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它相對于地面有位置的變化。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2)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

        提問并組織學生回答:舉例說明我們周圍的物體哪些是在做機械運動。

        對于回答中所舉機械運動實例,教師要明確指出是哪個物體相對什么物體有位置的改變。

        組織同學看課本圖2—2,提問:圖中的哪些物體在做機械運動?

        答:圖2—2中運動員、足球、列車、地球、人造衛(wèi)星、太陽系、銀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機械運動。

        問:圖中的鐵軌,地球上的樹木、高山,我們教室中的課桌和椅子是運動的嗎?

        答:它們都在跟隨地球自轉,同時繞太陽公轉,他們也在做機械運動。

        小結: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板書:“1.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1)組織學生看課本圖2—3,討論:乘客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讓學生充分說明自己的看法。

        小結:

        首先明確本問題中研究對象是汽車中的乘客,這位乘客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

        其次根據(jù)前面所學機械運動的知識,判定汽車、司機和乘客都在做機械運動。但是司機和男孩所說乘客是靜止的或是運動的說法都有道理。因為他們在研究乘客的運動情況時,選定的作為標準的物體不同。

        問:司機看到乘客沒動是靜止的,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答:以車廂為標準,乘客相對于車廂沒有位置的改變,所以說乘客是靜止的。

        問:男孩看到乘客運動得很快,他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樹木、房屋為標準,乘客相對于路面有位置的改變。所以他說乘客是運動的。

        教師小結:在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看是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定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板書:“2.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①:在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②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提問:看課本圖2—4,卡車和聯(lián)合收割機在農田里并排行駛,受油機與大型加油機在空中飛行,說它們是運動的,你選什么物體為參照物。

        答:選大地為參照物,它們是運動的。

        教師追問:在甲圖中如果選卡車或收割機為參照物,在乙圖中如果選受油機或加油機為參照物,另一物體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

        答:另一物體是靜止的。因為它們相對于參照物沒有位置的改變。

        教師小結:像卡車和收割機這樣兩個物體以同樣的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相對位置不變,則稱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提問:請你解釋法國飛行員能順手抓住一顆子彈的`道理。

        要求學生用相對靜止的道理予以解釋。

        教師指出: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在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常選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舉例說明當所選的參照物不同時,物體的運動情況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車中的乘客以地面為參照物是運動的,以車廂為參照物是靜止的。

        4.勻速直線運動

        (1)自然界中最簡單的機械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2)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演示實驗:啟動節(jié)拍器,使兩響之間間隔1秒鐘(如果沒有節(jié)拍器,可由學生讀秒表)。將1米長的內封氣泡的玻璃管豎直靠放在黑板上。使氣泡由管底豎直上升,從零時刻開始,在每個節(jié)拍時,在氣泡所在的位置旁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個短橫線(以氣泡的上沿或下沿為準),這些橫線由下到上等距離排列。

        改變節(jié)拍器擺錘的位置,增大(或減小)擺的周期,重做上述實驗。此時要平移玻璃管在黑板上的位置,每組記畫橫線不可重疊。

        用刻度尺測相同的時間間隔內,氣泡通過的距離。

        提問:你認為氣泡的運動有什么特點?

        教師講述:運動的氣泡經過的路線是直的,并且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距離相等,即快慢是不變的。這種快慢不變,經過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板書:“3.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見,但是許多運動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

        提問:百米跑運動員,從起跑線起跑,跑到終點,他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嗎?(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

        5.小結本節(jié)知識要點

        三、布置作業(yè)

        課本P2—4,練習1、2、3、4。

      機械運動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機械運動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能力目標: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機械運動的實例。

        2、思維能力:判斷和分析機械運動,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xiàn)象。

        情感目標: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并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機械運動,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并聯(lián)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lián)系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并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后分析我國發(fā)射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并思考一些問題。

        教法建議: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應當多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對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于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可以做評價,最后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shù)拿襟w資料,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并回答本節(jié)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單元分析:

        本節(jié)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于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教學過程分析:

        一、機械運動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的內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閱讀問題是:什么叫機械運動;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機械運動;課桌、房屋是否做機械運動,為什么;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可以進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二、參照物

        說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xiàn)象的解釋,并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實例分析,說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準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實例說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并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實例: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jù)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可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么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么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勻速直線運動

        觀察一些實例,可以提供錄相和視頻文件、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性,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認識,并說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于想想議議中的問題,可以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前就布置查閱資料的預習內容,要求查找關于我國衛(wèi)星發(fā)射的情況和衛(wèi)星運動的資料。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

        查閱關于“列車速度”的資料

        【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

        【參考題材】

        1、列車發(fā)展的歷史,包括我國的發(fā)展史和世界的發(fā)展史。

        2、各個階段的列車的速度。

        3、各個階段的列車的形式(例如蒸氣機到磁懸浮列車)。

        4、世界各地區(qū)對列車發(fā)展的貢獻。

        【評價方案】

        1、網上查閱的資料,列出歷史記錄。

        2、資料的豐富性和來源的豐富性。

        3、在此基礎上,看看學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問題。

      機械運動教案4

        一、目的要求

        1、理解參考系的概念;明確選擇不同的參考系來觀察一個運動,結果會有不同; 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參考系是可以任意選取的.

        2、理解質點的概念,明確質點是理想模型.

        3、理解時刻和時間間隔的概念,知道它們的區(qū)別.

        4、理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它們的區(qū)別.

        5、知道什么叫質點運動的軌跡,知道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含義.

        6、初步了解建立模型,是物理學的重要抽象思維方法之一.

        二、重點難點

        1、理解機械運動的永恒性和相對性,知道運動是物體的固有屬性,是物體的存在形式.

        2、理解質點概念以及初步理解建立質點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維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顯示引出課題

        自然界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河水奔流,鳥兒飛翔,車輛行駛,火箭發(fā)射,衛(wèi)星飛行,電子繞核運動……

        歸納:

        1. 運動是一切物體的固有屬性,是物體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體,小到分子、原子、都處在永恒的運動中.

        2. 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二)怎樣描述機械運動?

        運動的相對性討論(師生)

       。1)靜止是絕對的嗎?

       。2)描述一輛列車的運動,甲說它向北行駛,乙說它向南后退,這可能嗎?

        引出參考系概念:

        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選來作為標準的另外的物體,叫做參考系.

        選擇不同的參考系來觀察同一個運動,觀察的結果會有不同.

       。1)討論坐在行駛的火車中的乘客

        以車廂作為參考系——靜止

        以地面作為參考系——運動

        (2)多媒體顯示從勻速飛行的飛機上向地面空投物資.

        以飛機作為參考系——沿直線下落

        以地面作為參考系——沿曲線下落

        4、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但在不同參考系中描述同一個物體的運動,繁簡程度不一樣,因此,選取參考系應以觀察和研究問題方便為準.如

        研究地面物體的運動,一般以地面為參考系;

        研究月亮或人造衛(wèi)星的運動,應選取地球為參考系;

        研究行星的運動,應選取太陽為參考系.

       。ㄈ┵|點

        考察汽車的運動,火車的運動,地球的公轉.

        當物體的大小、形狀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時,就可以將物體抽象為有質量的點.

      機械運動教案5

        一、學習目標:

        1、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2、會選擇參照物描述機械運動,會根據(jù)對運動的描述指明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3、會運用速度公式解決生活問題

        二、【重點】

        1、機械運動的概念

        2、研究物體運動的相對性

        3、運動的快慢

        【難點】

        1、參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體運動的相對性

        3、應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一)自學互動一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一.知識回顧

        1、長度單位國際單位為______,1nm= m,1微米=米;時間的國際單位為________,其它的單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確使用刻度尺方法:(1)選:觀察刻度尺的和,根據(jù)測量的選擇合適的刻度尺。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的程度是由__ ____決定的。(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時,刻度尺要與被測長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3)讀: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要估讀到分度值的。 (4)記:測量值分為_______、_______兩部分,如測得結果為23.32cm,則此刻度尺分度值為_____________。

        3、減小誤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所選擇的______而言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有的`變化,就說它是運動的,相對于參照物的變化,就說它是靜止的。

        5、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1) ;(2) .

        6、速度:(1)定義:速度是表示物體________的物理量。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物體在叫做速度;(2)計算公式:速度=,用符號表示;(3)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物理意義是。1km/h= m/s.

        7、勻速直線運動:快慢______、經過的路線是______的運動。

        8、平均速度:物體通過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與___ __的比值。

        二.考點點擊

        考點1:時間和長度的估計與單位

        1.下列各過程經歷的時間最接近1s的是( )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臟跳動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個哈欠

        2.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單位(1)教室每層樓高約32____;(2)課桌高度大約70________;

        (3)一張紙厚度約75_________;⑷脈搏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約為0.015_________。

        3.某物體直徑為125nm,該物體可能是

        A一個籃球B一個乒乓球C一根頭發(fā)D一種病毒

        考點2:刻度尺的使用

        4.某同學測量長度的方法如圖所示。他在測量中的錯誤有: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5.在學校“運用物理技術破案”趣味游戲活動中,小明根據(jù)“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這一常識,可知留下圖中腳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約為()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6.用A、B兩把刻度尺分別測量同一木塊,你能讀出測量值嗎?

        總結:正確使用刻度尺

        考點3:誤差與減小誤差

        7.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誤差是未遵守操作規(guī)則產生的B.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減小誤差

        C.誤差就是實驗中產生的錯誤D.只要選用精密測量儀器,認真測量,可避免誤差

        8.一位同學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測量一物體長度,各次測量結果分別是5.43cm、5.45cm、5.46cm、5.44cm,則此物長應是( )

        A、5.44cm B、5.45cm C、5.46cm D、5. 445cm

        總結:

        考點4:長度的特殊測量

        9.要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使測量結果的誤差較小,下列方法中的選項是( )

        A.用刻度尺仔細地測量硬幣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個1分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測出10個1分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個1分硬幣的厚度

        10.如圖2-2-3所示的方法常用于測量圓柱體直徑,則圖中圓柱體的直徑應為cm。一根細銅絲如圖纏繞

        在鉛筆上,該銅絲直徑為mm.

        總結:

        考點5:靜止與運動的判斷

        11、小紅在路上騎自行車,若說她是靜止的,則選擇的參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來的行人B.路旁的樹木C.小紅騎的自行車D.從身邊超越的汽車

        12.坐在長途汽車上的乘客,看見前面的卡車與他的距離保持不變,后面的自行車離他越來越遠.若以卡車為參照物,自行車是_______的,長途汽車是_________的.

        13.在《刻舟求劍》的故事中,行船時,乘船的人在船上刻下了劍落水時的位置;當船停靠到岸邊后,在所刻記號下方的水中尋找劍,卻找不到,這說明。

        14、通過電視,我們看到“神舟七號”飛船中的一個情景:翟志剛放開了手中的飛行手冊。綠色的封面和白色的書頁,在失重的太空中飄浮起來并懸停在空中。這時的飛行手冊相對于______是靜止的,相對于______是運動的.

        15.位于市中心的商業(yè)大樓建有觀光電梯,乘客在隨電梯豎直上升的過程中,可透過玻璃欣賞到樓外美麗的城市景色.分析這一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地面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B.以電梯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

        C.以地面為參照物,電梯是靜止的D.以乘客為參照物,地面是靜止的

        總結:

        判斷物體運動還是靜止,首先選擇,然后看研究對象相對于是否有變化。同一研究對象,由于選擇的不同,判斷的結果也不相同,叫做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機械運動教案6

        知識目標:

        1、知道機械運動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能力目標: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機械運動的實例.

        2、思維能力:判定和分析機械運動,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定自然界中的運動現(xiàn)象.

        情感目標: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并稱物置的變化為機械運動,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并聯(lián)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lián)系實際判定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并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后分析我國發(fā)射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并思考一些問題.

        教法建議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應當多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對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于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可以做評價,最后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shù)拿襟w資料,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并回答本節(jié)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熟悉,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機械運動教案7

        知識目標:

        1、知道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能力目標: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的實例.

        2、思維能力:判斷和分析,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xiàn)象.

        情感目標: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并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并聯(lián)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lián)系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并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后分析我國發(fā)射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并思考一些問題.

        教法建議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應當多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對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于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可以做評價,最后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shù)拿襟w資料,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并回答本節(jié)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單元分析

        本節(jié)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于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教學過程分析

        一,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的內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閱讀問題是:什么叫;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課桌、房屋是否做,為什么;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可以進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二,參照物

        說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xiàn)象的解釋,并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實例分析,說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準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實例說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并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實例: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jù)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可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么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么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勻速直線運動

        觀察一些實例,可以提供錄相和視頻文件、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性,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認識,并說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于想想議議中的問題,可以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前就布置查閱資料的預習內容,要求查找關于我國衛(wèi)星發(fā)射的情況和衛(wèi)星運動的資料.

        板書設計探究活動【課題】

        查閱關于“列車速度”的資料【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參考題材】

        1.列車發(fā)展的歷史,包括我國的發(fā)展史和世界的發(fā)展史.

        2.各個階段的列車的速度.

        3.各個階段的列車的形式(例如蒸氣機到磁懸浮列車).

        4.世界各地區(qū)對列車發(fā)展的貢獻.【評價方案】

        1.網上查閱的資料,列出歷史記錄.

        2.資料的豐富性和來源的豐富性.

        3.在此基礎上,看看學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問題.

      機械運動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道機械運動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目標: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機械運動的實例。

        2、能力:判斷和分析機械運動,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xiàn)象。

        情感目標: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

        2、培養(yǎng)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并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機械運動,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并聯(lián)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lián)系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并說明學研究問題的一種,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后分析我國發(fā)射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并思考一些問題。

        教法建議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應當多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自主能力和由實踐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對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于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可以做評價,最后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shù)拿襟w,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并回答本節(jié)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單元分析

        本節(jié)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于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教學過程分析

        一,機械運動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的內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閱讀問題是:什么叫機械運動;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機械運動;課桌、房屋是否做機械運動,為什么;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可以進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二,參照物

        說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xiàn)象的解釋,并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實例分析,說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準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實例說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并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實例: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jù)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可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么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么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勻速直線運動

        觀察一些實例,可以提供錄相和視頻文件、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性,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認識,并說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于想想議議中的問題,可以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前就布置查閱資料的內容,要求查找關于我國衛(wèi)星發(fā)射的情況和衛(wèi)星運動的資料。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課題】

        查閱關于"列車速度"的資料【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參考題材】

        1。列車發(fā)展的,包括我國的發(fā)展史和世界的發(fā)展史。

        2。各個階段的列車的速度。

        3。各個階段的列車的形式(例如蒸氣機到磁懸浮列車)。

        4。世界各地區(qū)對列車發(fā)展的貢獻!驹u價方案】

        1。網上查閱的資料,列出歷史記錄。

        2。資料的豐富性和來源的豐富性。

        3。在此基礎上,看看學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問題。

      機械運動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和時間的單位;

        2.會選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長度和時間;

        3.知道測量有誤差及減小誤差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長度和時間的方法;

        2.通過實驗,學習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確使用方法.

        3.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了解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簡單的測量知識,體會測量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養(yǎng)成細致、嚴謹?shù)膶W習習慣;

        2.認識測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養(yǎng)成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使用停表測量時間.

        【教學難點】

        測量長度時讀取估計值.

        【教學準備】

        教師用:習題及圖形(事先寫或畫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鋼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石英鐘、電子手表、J1202機械停表(精確度0.1s)、J1202電子停表(精確度0.01s)等.

        學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鉛筆、金屬塊、J1202機械停表(精確度0.1s)、J1202電子停表(精確度0.01s)等.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及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課件導入

        【展示課件】展示幾個有趣的“視覺錯視”實例.

        1.圖甲中兩根紫色的線是直的嗎?

        2.圖乙中紅色的線哪根長?

        【過渡語】靠我們的感覺器官去判斷,很難精確,而且有時會出錯.所以,要作出準確的判斷,得到精確的數(shù)據(jù),必須用測量儀器來測量.

        【設疑引題】尺、 秤、 鐘表、 溫度計等是我們熟悉的測量工具或儀器.它們都有刻度,測量時需要正確使用它們,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那么如何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呢?

       。ㄔO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感覺不可靠,測量有必要,從而引出課題.)

        1.學生相互談談自己的感覺,并請2~3名同學回答感覺的結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觀察,發(fā)現(xiàn):

        甲圖中兩根紫色線都是直的;乙圖中紅色線一樣長.

        3.認識到感覺不可靠,要想獲得準確結果,應該進行測量.

        二、新課講授

        1.長度的單位

       。1)長度單位的符號

        (2)長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3) 了解一些物體的長度

        2.長度的測量

       。2)實驗: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過渡】測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須首先規(guī)定它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

        【布置自學】

        1.閱讀P15科學世界“國際單位制”.

        2.閱讀“長度的單位”部分(P10-P11).

       。〞r間2分鐘)

        【提出問題】

        1.在小學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怎樣的?

        2.現(xiàn)在又知道長度有哪些新的單位?它們同米的換算關系是怎樣的?

        【反饋練習一】

        指導學生完成下列問題:

        1. 在下列橫線上填上適當?shù)膯挝唬?/p>

        ①中學生身高大約15.7

       、谝恢сU筆直徑約為10

        2、完成單位換算:

       、廴祟^發(fā)直徑約7×10-5m= μm

        ④一張紙的厚度約10-4m= nm

        【溫馨提示】要注意換算格式,正確的`格式是數(shù)字不變,把相應的單位作等量代換,示范如下:

        7×10-5m= 7×10-5×106μm=70μm。

        (設計意圖:對一些物體的長度,形成感性認識,并能準確進行單位之間換算)

        【過渡】為了準確測量長度,人們設計制造了各種測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測量工具?

        1.了解“國際單位制”.

        2.帶著問題閱讀,并交流歸納:長度的單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換算關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思考回答:

       、僦袑W生身高大約15.7

        dm

       、谝恢сU筆直徑約為10

        mm

        ③人頭發(fā)直徑約7×10-5m=

        70 μm

       、芤粡埣埖暮穸燃s10-4m=

        105 nm

       。1)長度的測量工具

        (2)觀察刻度尺

        【展示實物】

        【指出】今天我們重點學習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提出問題】觀察下圖刻度尺(或學生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問題:

        (1)它的零刻度線在哪里,是否磨損?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強調重點】1.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如果磨損,要從一個清晰的整數(shù)刻度線量起.

        2.量程是一個測量范圍,而不是測量的值.

        3.分度值是相鄰兩格間的距離,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確程度.

       。ㄔO計意圖:使用任何測量工具時,首先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鍛煉學生觀察能力.)

        根據(jù)生活經驗和閱讀課本

        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等.

        觀察圖示的刻度尺回答:

        在圖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線在左端(離最左端邊緣有一小段距離),沒有磨損,它的量程為0~8cm,它的分度值是1mm.

       。3)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引導實驗】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測量鉛筆的長度、物理課本的長和寬等,暴露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及時糾正,引導學生能正確使用刻度尺.

        【出示問題】在測量的過程中,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1.要測量以上長度需要選擇什么樣的刻尺?

        2.怎樣放置刻度尺?

        3.讀數(shù)時要注意什么?

        4.記錄數(shù)據(jù)時要注意什么?

        【歸納總結】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個字加以概括,即“選、放、讀、記”.

        各組按要求測量,體會測量的過程和方法,并總結出測量步驟和注意事項:

       。1)選:在實際的測量中,首先估測被測物體的長度不能超過刻度尺的量程.其次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需要達到的精確程度,選擇合適的分度值.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應放正,零刻度線對齊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貼被測物體且與被測物體保持平行(如圖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圖乙所示).

       。3)讀:即讀數(shù),視線要正對刻度線(如圖丙所示);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shù)值,圖中鉛筆長度為69.5mm,其中69mm是準確值,0.5mm是估計值.

       。4)正確讀取估計值

        (設計意圖:通過親身測量長度,感受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以例代講 突破難點】

        如圖所示,被測物體長度分別為 cm

        【難點剖析】在測物體長度時,被測物體末端

        正好落在刻度線上時,我們讀的估計值為零,

        記錄時也不能省略.如圖所示,物體長度的準

        確值是1.3cm,估計值是0.00cm,因此讀數(shù)應為1.30 cm,不能讀作1.3cm.

        (設計意圖:利用練習,進一步突破估讀這個難點)

        【反饋練習二】

        1.如圖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確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確.用A尺測量出的物體長度是 .

       。4)記:指記錄,記錄測量結果應包括數(shù)字和單位.丁圖中木塊長度為2.77cm.

        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答案:(有的同學可能會讀成1.3cm,也有的同學可能會讀成1.30cm.)

        講解并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深化認識,歸納總結出答案:1.30cm

        討論交流: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0.2mm,因此刻度尺A精確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側沒有靠近被測木塊,使用方法錯誤.被測木塊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線上,此時長度準確值為2.2cm,估讀值為0.00cm,所以木塊長為2.20cm.

        答案:A; B; 2.20cm(或22.0mm)

       。5)使用刻度尺測長度的特殊方法

        3. 時間的測量

       。1)時間的單位及換算關系

       。2)計時工具

        【知識拓展】

        1. 為了測出細銅絲的直徑,某同學把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32圈,如圖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測得這32圈的總寬度為 cm,可算出細銅絲的直徑約為 mm.

        2. 給你如圖所示的一段曲線,你能想辦法測出這段曲線的長度嗎?

       。ㄔO計意圖:滲透測長度的特殊方法累積法、

        替代法、化曲為直法.)

        【過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經常進行長度的測量外,也經常需要對時間進行測量.

        【提出問題】

        1.你知道的時間單位有哪些?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是怎樣的?

        2.測量時間的工具有哪些?

        簡單介紹,在古代人們測量時間的工具有哪些?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了解時間測量工具的發(fā)展歷程。)

        思考交流: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準確值是5.0cm;估計值是0. 00cm;細銅絲的總長度為是:5.0cm+0.00cm

        =5.00cm,然后除以32圈,得到細銅絲的直徑為1.6mm

        答案: 5.00;1.6

        討論交流:先找一段柔軟的棉線,讓棉線沿著曲線的形狀附著在曲線上,在曲線兩端處的棉線上做記號.然后將棉線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測出棉線上兩個記號間的長度,就是曲線的長度.

        學生自學,組內談論回答:

        1.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常用單位有時(h)、分(min)。

        1h=60min

        1min=60s

        2.測量時間的工具有:石英鐘、電子表、機械停表、電子停表等

        (3)實驗:用停表測量時間

        【指出】今天我們重點學習機械停表的使用

        【示范停表的使用】以實驗室J1202機械停表為例.

        【引導實驗】組織學生按課本步驟進行分組實驗,對暴露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及時糾正.

        閱讀“知識加油站”,熟悉機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小組內同學相互幫助,在“知識加油站”的基礎上,熟悉按鈕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練習使秒表啟動、停止和回零,并正確進行讀數(shù).

        【反饋練習三】

        如圖所示機械停表讀數(shù)是 min s.

        答案:3min38.3s

        討論回答:

        機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勻分成10個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0.5min.小圈指針指示時間超過3.5min,大圈指針指示是38.3s,因此讀數(shù)是3min38.3s.

        【問題過渡】在剛才測量長度和時間的過程中,我們測量的結果一定等于物體的真實值嗎?如果不等,是因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布置自學】閱讀課本P14“誤差”部分,時間2分鐘.

        【提出問題】

        1.為什么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

        2.減小誤差有哪些方法?

        3.錯誤與誤差有什么不同?

        【反饋練習四】

        有五位同學,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他們測量的結果分別是:①187.6㎜;②187.5㎜;③187.8㎜;④187.65㎜;

        ⑤187.7㎜.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測得這個物體的長度應為188.0㎜

        B.測得這個物體的長度應為188.7㎜

        C.這五次測量結果中誤差最小的是第③次

        D.這五次測量結果中誤差最小的是第⑤次

        【強調】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時,平均值小數(shù)點后保留與原題中相同的位數(shù)。

       。ㄔO計意圖:利用反饋練習鞏固減小誤差的方法以及對錯誤測量結果的判斷) 學生閱讀思考課本P14“誤差”,交流討論并回答問題:

        1.由于受所用的儀器和測量者的不同,所以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差別,這個差別叫做誤差,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2. 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3.錯誤與誤差不同:錯誤是指不按實驗、操作的有關規(guī)定的做法.所以只要嚴格按要求去做,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思考交流:題中所用刻度尺最小分度為mm,第④四個讀數(shù)187. 65㎜錯誤.其它四個讀數(shù)分別為:①187.6㎜;②187.5㎜;③187.8㎜;⑤187.7㎜,它們的平均數(shù)為187.65mm,在這里只平均值有效數(shù)字個數(shù)應該與測量值有效數(shù)字個數(shù)相同,則物體的長度應為187.7mm,綜上所述,應選D.

        三、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學生討論發(fā)言,梳理本節(jié)知識要點,見附件1.

        四、課堂檢測 老師巡視、講評. 完成檢測題,見附件2.

        五、布置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1、2、 4. 課后完成.

        【板書設計】

        §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一、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二、長度的測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選、放、讀、記

        三、時間的測量

        1、單位及換算:1 h=60 min 1 min=60 s

        2、停表的使用:一啟動;二按停;三讀數(shù);四歸零。

        四、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

        1、減小誤差的方法:

        2、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是否可以避免

      【機械運動教案】相關文章:

      《機械運動》教案03-28

      機械運動教案07-11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加法教案大班教案10-10

      大班健康教案教案03-07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健康教案安全教案05-14

      經典中班教案中班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