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等式的性質

      五年級數學教案——等式的性質

      時間:2024-04-12 15:27:1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五年級數學教案——等式的性質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案——等式的性質,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數學教案——等式的性質

      五年級數學教案——等式的性質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4頁的內容,練習一的4~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2、根據等式的性質(一)學會解決含有加、減號的方程。

        3、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3

        出示圖,學生根據圖獨立填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0=20xx+10=20+10

        X=50X+20=50+20

        50+a=50+a50+a-a=50+a-a

        X+20=70X+20-20=70-20

        提問:比較兩邊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在小組里說說。

        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說出: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這是等式的性質。

        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題

      二、教學例4

        學生自學,不懂的問題和同組同學交流,能解決的就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能由學生解決的就由學生解決,學生解決不了的教師解決。

        一是方法:根據等式的性質把含有未知數的'這邊化簡成就含有一個未知數。

        二是檢驗:把計算的結果代到原式,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

        三強調書寫的格式。

        小結:求方程中未知數值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試一試”“練一練”的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重點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針對學生出錯的地方及時分析錯誤原因,幫助他們弄懂。

      三、課堂作業(yè)

        練習一的第4、5、6題。

        第4、6題做在書上,第5題寫在作業(yè)本上。

        板書:

        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這時等式的性質。

        X+10=50

        解:X+10-10=50-10

        X=40

        教后小記

      五年級數學教案——等式的性質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頁的7~12題。

        教學要求: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的含義。

        2、進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質,能根據等式的.性質正確地解方程。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說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為什么?

        20+17=3712-Y=4a+12=35

        21-b<14x=14+2316+a=27+b

        2、解方程

        X+125=370520+X=710X-4.9=6.4

        120-X=257.8+X=2.5X+8.5=12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板演。

        選3題讓學生說說想的過程。

        集體訂正,幫有錯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使其明白。

        二、完成第6頁的7~12題。

        1、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使學生明白:根據等式的性質是含有未知數的一邊只剩下未知數,就能很快知道最后的結果。

        2、第9題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說:錯在哪里,幫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樣改正我們在做題時要注意一些什么?

        3、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師要特別關注前面解題還有錯的學生,爭取人人過關。

        集體訂正,分析錯誤原因。

        4、第12題。學生讀題后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學生說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師都要給于肯定。

        三、課堂作業(yè)

        第6頁的第10、11題。

        教學后記

      五年級數學教案——等式的性質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4、6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等式變換。

        2、體會“猜想-驗證”的探究過程。

        3、感受等式的對稱美。

        教學重難點:

        等式性質的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講故事:王財主家有一黃一灰兩頭懶驢。這天,他把每種貨物都平均分裝在袋子里,讓倆驢馱運。因為倆驢誰都不肯多馱一點,所以它倆只能馱得一樣重。黃驢說:“我挑一袋大米。”灰驢就說:“我挑兩袋土豆!币淮竺椎馁|量正好等于兩袋土豆的質量。

        為了方便,在課堂上用紅球代替大米,一個a克;用綠球代替土豆,一個b克;用橡皮代替花生,一塊m克;用膠帶代替黃豆,一個n克。

        得出等式a=2b。

        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貨物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索“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

        猜想: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物品呢?

        (都加挑一塊橡皮)

        此時它倆所挑物品的質量相比第一輪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都增加m克)

        分別變成了多么克?

       。S驢變?yōu)閍+m克,灰驢變?yōu)?b+m克。)

        驗證:倆驢所挑物品質量真的還一樣重嗎?在天平上擺擺看。

       。ㄌ炱狡胶猓

        結論:都加挑一塊橡皮,倆驢所挑物品質量仍然一樣重。

        ......

        觀察這些等式,都是由等式a=2b變換得來的,你能對這5個等式變換進行分類嗎?

       。ㄇ叭齻都是在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后兩個都是在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2條規(guī)律: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小組內的其它猜測,先用式子表示,然后合規(guī)律的說出所運用的規(guī)律,不合規(guī)律的在天平上擺擺看。

        2、探索“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

        思考并說理: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

        (相等。天平左邊一個紅球和一塊橡皮,右邊兩個綠球和一塊橡皮,天平是平衡的。當兩邊都拿走一塊橡皮,天平還是平衡的。)

        相應的由哪個等式變換為哪個等式?

        (由a+m=2b+m變換為a=2b。)

        怎么變的?

        (兩邊都-m)

        ......

        觀察并思考:這些等式的變換,有什么共同點?

       。ǘ际窃诘仁絻蛇吽腿ネ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第3條規(guī)律,你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嗎?

        學生總結: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總結等式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提示課題:這就是今天的'學習內容“等式的性質”。

        3、探索“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

        思考并說理: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

        (相等。天平左邊2個紅球,右邊4個綠球,天平是平衡的,當兩邊的數量變?yōu)槎种粫r,天平還是平衡的。)

        相應地有哪個等式變換為哪個等式?

       。ㄓ2a=4b變換為a=2b)

        怎么變的?

       。▋蛇叾汲2)

        ......

        觀察并思考:這些等式的變換,有什么共同點?

        (都是在等式的兩邊除以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第4條規(guī)律,你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嗎?

        學生總結: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為什么強調不為0?

        (因為0不能作除數)

        總結等式性質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者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三、鞏固練習

        1、第66頁第5題

        2、對等式6x=8變換

        3、平衡天平上的變化。

        4、方程的變換。

        四、課堂反思

        1、等式的性質回顧

        2、本節(jié)課的感想。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以故事導入,生動有趣,但講故事又不僅僅只是導入新課的作用。學生圍繞故事中的問題”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物品呢“展開猜測交流,從而引出對等式變換的猜測,學生把生活經驗和學習內容緊密地聯系起來,學習也變得更加容易。在教學”等式兩邊加同一個數“和”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時“采用了”猜想——驗證“這一獲知模式。也讓學生初步了解了這一模式。在教學”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和”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數“時,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空間,讓他們充分運用自己的學習經驗,動腦、動手,得出結論,并說出自己的判斷依據。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說理能力。

      五年級數學教案——等式的性質4

        【教學內容】:教材P64~65及練習十四第4、5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幾種變換情況,讓學生初步認識等式的基本性質。

        過程與方法:利用觀察天平保持平衡所發(fā)現的規(guī)律,能直接判斷天平兩邊發(fā)生變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與概括、比較與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 點: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

        難 點: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相應的方程。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教學;自主探索、觀察、歸納、合作、學習新知。

        【教學準備】:天平、茶壺、茶杯、墨水、鉛筆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上節(jié)課咱們認識了天平,知道天平的兩邊重量完全相同時,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學會了等式和方程的含義:等號兩邊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學們,你們做過天平游戲嗎?這節(jié)課我們要利用天平一起來探索等式的性質。(板書課題:等式的性質)

        二、互動新授

        1.出示教材第64頁情境圖的第一個天平圖。

        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并說一說:通過圖你知道了什么?

        讓學生自主回答,學生可能會回答:天平的左邊放了一把茶壺,右邊放了兩個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這說明1個茶壺的重量與2個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導學生小結:1個茶壺的重量=2個茶杯的重量。

        追問:如果設一個茶壺的重量是a克,1個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嗎?

        讓學生嘗試寫出:a=2b(師板書)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在天平的兩邊同時各放上一個茶杯,天平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先讓學生猜一猜,學生可能會猜測出天平仍然平衡。再追問:為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因為兩邊加上的重量一樣多。

        教師先進行實際操作天平驗證,讓學生觀察。再演示這一過程,并明確:兩邊重量仍然相等。

        小結:實驗證明,1個茶壺的質量 + 1個茶杯的質量=3個茶杯的質量。

        讓學生嘗試用字母表示這個式子:a+b=2b+b(師板書)

        提問:如果兩邊各放上2個茶杯,還保持平衡嗎?兩邊各放同樣的一把茶壺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演示,并讓學生分別用式子表示:a+2b=2b+2b a+a=2b+a

        2.出示教材第64頁的第二個天平圖。

        讓學生觀察現在的天平是什么樣的?(平衡)

        追問:如果用a表示一個花盆的重量,用b表示一個花瓶的重量,怎樣用等式來表示這幅圖呢?生嘗試寫出:a+b=4b

        再問:如果把兩邊都拿掉1個花瓶,天平還平衡嗎?先讓學生猜一猜,再演示。

        學生回答:平衡。讓學生嘗試用等式表示:a+b-b=4b-b

        從圖上你能知道什么?(出示教材第64頁的第二個天平圖)

        (1個花盆和3個花瓶同樣重。)

        3.通過這幾個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

        引導小結:平衡的天平兩邊加上同樣的物品,天平還保持平衡。平衡的天平兩邊減去同樣的物品,天平還保持平衡。天平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樣的重量,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話來表示你的發(fā)現嗎?

        引導學生歸納等式的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4.引導學生通過假設具體的數進行比較驗證。如:假設一個花瓶1千克,那么4個花瓶共4千克;一個花盆3千克,再加一個花瓶也是4千克。把兩邊同時減去一個花瓶也就是減去1千克,那么兩邊都剩下3千克。

        5.猜猜:除了這樣的變化,天平仍保持平衡外,還可以怎么做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讓學生猜測。這里對學生可能有些難度,有些學生的猜測脫離不了等式的性質。

        如:學生猜測天平的兩邊同時放2個、3個杯子;同時減去一把茶壺等。這時教師一定要及時強調:這都是把等式的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并提示學生如果把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O除外),會怎么樣呢?

        6.出示教材第65頁的第一個天平圖,讓學生觀察并說明。

       。ㄒ黄磕闹亓浚揭缓秀U筆盒的重量)

        引導學生用a表示墨水的重量,用b表示鉛筆盒的重量,寫出等式:a=b。

        猜一猜:左邊墨水的數量擴大到原來的2倍,右邊鉛筆盒的數量也擴大到原來的2倍,天平還保持平衡嗎?

        學生猜測后,教師進行實際天平操作,驗證學生的猜測。

        多媒體演示變化過程,并引導學生用等式表示:2a=2b。

        如果把天平的兩邊物品的數量分別擴大到原來的3倍、4倍呢?(仍然保持平衡)

        7.出示教材第65頁的第二個天平圖,讓學生觀察并說明知道了什么。

        (2個排球的質量=6個皮球的質量)

        引導學生用a表示排球的重量,用b表示皮球的重量,寫出等式:2a=6b。

        質疑:如果把兩邊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各去掉一份,天平還能平衡嗎?

        學生猜測:平衡。

        教師演示,并引導學生用等式a=3b表示。

        8.通過剛才的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

        發(fā)現:平衡的天平兩邊的物品擴大到原來的相同倍數,天平仍然平衡。平衡的天平兩邊的物品都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話總結一下等式的這個性質嗎?

        歸納小結: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9.為什么等式兩邊不能除以O?學生交流,匯報:O不能做除數。

        三、鞏固拓展

        利用等式的性質填空

        1.如果2x-5=9,那么2x =9+( )。

        2.如果5=10+x ,那么5x -( )=10。

        3.如果3x =7,那么6x =( )。

        4.如果5x =15,那么x =( )。

        先讓學生回憶等式的性質,再自主完成填空。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有哪些收獲?(引導總結等式的性質)

        五、作業(yè):教材第66頁練習十四第4、5題。

        【板書設計】:

        等式的性質

        a=2b a+b=2b+b a=b 2a=2b

        a+b=4b a+b-b=4b-b 2a=6b a=3b

        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O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五年級數學教案——等式的性質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質。

        2、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這一等式的性質。

        教學流程:

        一、復習等式的性質

        1、前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還記得?

        2、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還會是等式嗎?

        3、生自由猜想,指名說說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二、教學例五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例五圖,并看圖填空。

        2、集體核對

        3、通過這些圖和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

        4、接下來,請大家要課練本上任意寫一個等式。請你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計算并觀察一下,還是等式嗎?再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還是等式嗎?能同時除以0嗎?

        5、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又有什么發(fā)現?

        6、引導學生初步總結等式的性質(關于乘除的)

        7、板書出示: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8、練一練第一題

        三、教學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學掛圖,指名讀題,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例六圖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根據題意怎樣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書:40X=960

        4、在計算時,方程兩邊都要除以幾?為什么?

        5、生獨立計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對

        6、計算出X=24后,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個數是否正確?請大家口算檢驗一下。最后將例六填寫完整。

        7、小結:在剛才計算例六的過程中,我們將方程的兩邊都同時除以40,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將等式兩邊都同時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試一試

       、拧⒊鍪綳÷0.2=0.8

       、、生獨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恰⒓w核對,指名口答:你是怎樣解方程的?為什么可以這樣做?

        9、練一練第二題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一題

        2、練習二第二題⑴、指名讀題⑵、生獨立填寫,師巡視。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第三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等式的性質6

        教學內容:

        教材P64~65及練習十四第4、5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幾種變換情況,讓學生初步認識等式的基本性質。

        過程與方法:

        利用觀察天平保持平衡所發(fā)現的規(guī)律,能直接判斷天平發(fā)生變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與概括、比較與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相應的方程。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自主探索、觀察、歸納、合作學習新知。

        教學準備:

        天平、茶壺、茶杯、墨水、鉛筆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上節(jié)課咱們認識了天平,知道天平的兩邊重量完全相同時,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學會了等式和方程的含義:等號兩邊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學們,你們做過天平游戲嗎?這節(jié)課我們要利用天平一起來探索等式的性質。(板書課題:等式的性質)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教材第64頁情境圖1第一個天平圖。

        1.探究活動一:探尋發(fā)現“天平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1”

       。1)天平左盤放一茶壺,右盤放兩茶杯,此時天平,這說明天平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如果設一把茶壺重a克,1個茶杯重b克,則它們的質量關系可以用一個等式來表示為a=2b。

       。2)想一想,怎樣變換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

        因為兩邊加上的重量一樣多,實驗證明1個茶壺+1個茶杯的質量=3個茶杯的質量。

        讓學生嘗試用字母表示這個式子:a+b=2b+b

       。3)驗證猜想:①在已平衡的天平兩邊同時放上一個相同的杯子,天平,這個過程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為:

       、谌绻谔炱降膬蛇吀鞣派弦粋茶壺,天平會,這個過程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為:

        ③如果在天平的兩邊各放上2個茶杯,天平會,這個過程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為:

       。4)討論:除了增加物品保持天平的平衡,還有什么辦法也能使天平平衡呢

        2.出示教材第64頁圖2的第一個天平圖。

        (1)驗證猜想:①天平左邊是一個花盆和一個花瓶,右邊是4個花瓶,此時天平,說明兩邊物體的質量  ,若兩邊各拿掉一個花瓶,天平會,  這說明1個花盆和個花瓶同樣重。

        (2)通過以上的實驗我發(fā)現:

        3.通過這幾個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

        引導小結:平衡的天平兩邊加上同樣的物品,天平還保持平衡。平衡的天平兩邊減去同樣的物品,天平還保持平衡。天平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樣的數量,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話來表示你的發(fā)現嗎?

        引導學生歸納等式的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4.引導學生通過假設具體的數進行比較驗證。如:假設一個花瓶1千克,那么4個花瓶共4千克;一個花盆3千克,再加一個花瓶也是4千克。把兩邊同時減去一個花瓶也就是減去1千克,那么兩邊都剩下3千克。

        5.猜猜:除了這樣的變化,天平仍保持平衡外,還可以怎么做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讓學生猜測。這里對學生可能有些難度,有些學生的猜測脫離不了等式的性質1。

        如:學生猜測天平的兩邊同時放2個、3個杯子;同時減去一把茶壺等。這時教師一定要及時強調:這都是把等式的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并提示學生如果把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O除外),會怎么樣呢?

        6.出示教材第65頁圖1的第一個天平圖,讓學生觀察并說明。

       。ㄒ黄磕闹亓浚揭缓秀U筆盒的重量)

        引導學生用a表示墨水的重量,用6表示鉛筆盒的重量,寫出等式:a=b。

        猜一猜:左邊墨水的數量擴大到原來的2倍,右邊鉛筆盒的數量也擴大到原來的2倍,天平還保持平衡嗎?

        學生猜測后,教師進行實際天平操作,驗證學生的猜測。

        多媒體演示變化過程,并引導學生用等式表示:2a=2b。

        如果把天平的兩邊物品的數量分別擴大到原來的3倍、4倍呢?(仍然保持平衡)

        7.出示教材第65頁圖2的第一個天平圖,讓學生觀察并說明知道了什么。

       。2個排球的質量=6個皮球的質量)

        引導學生用a表示排球的重量,用6表示皮球的重量,寫出等式:2a=6b。

        質疑:如果把兩邊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各去掉一份,天平還能平衡嗎?

        學生猜測:平衡。

        教師演示,并引導學生用等式a=3b表示。

        8.通過剛才的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

        發(fā)現:平衡的天平兩邊的物品擴大到原來的相同倍數,天平仍然平衡。平衡的天平兩邊的物品都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話總結一下等式的這個性質嗎?

        歸納小結: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9.為什么等式兩邊不能除以O?學生交流,匯報:O不能做除數。

        三、鞏固拓展

        利用等式的性質填空

        1.如果2x-5=9,那么2x=9+()

        2.如果5=10+x,那么5x-()=10

        3.如果3x=7,那么6x=()

        4.如果5x=15,那么x=()

        5教材第66頁練習十四第4、5題。

        先讓學生回憶等式的性質,再自主完成填空。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有哪些收獲?(引導總結等式的性質)

        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等式的性質

        a=2ba+b=2b+ba=b2a=2b

        a+b=4ba+b-b=4b-b2a=6ba=3b

        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O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五年級數學教案——等式的性質】相關文章:

      等式的性質說課稿05-11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02-19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熱門]07-10

      《等式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4-07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精選15篇)07-10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15篇04-18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15篇03-11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15篇)04-04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15篇)04-03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15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