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尋找、收集,了解阱曾生活中哪些物品能留下印跡。
2、嘗試用語言和動作與同伴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能留下印跡的物品。
活動準備:
1、“能留下印跡的物品”調(diào)查表人手一份,事先和家長一起填寫好。
2、與調(diào)查表有關的實物。
活動過程:
1、交流各自的調(diào)查表。
(1)和好朋友交流。
教師:你調(diào)查表上的`印跡是用什么印的?是怎么印的? (幼兒結(jié)伴交流)
。2)集體交流。
教師:你的調(diào)查表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印的?怎么印的?用哪一面印?這個好像和原來的不一樣,你和爸爸、媽媽是怎么把它弄成這個樣子的? (將加工后的印制材料和原物品進行比較)
2、在教師的引導下,給所收集的印制材料分類。
。1)討淪。
教師出示各種玩具:這是什么?有什么用?還有什么也是玩的? (用同樣的方法分出蔬菜和生活用品)
。2)分類。
將幼兒帶來的所有印制材料放在三張桌子上,幼兒自由尋找并放在規(guī)定的簍子里。
教師:把能玩的東西找出來,把能吃的東西找出來,把要用的東西找出來。
3、嘗試印制活動。
活動延伸:
將幼兒帶來的物品放置在活動角供幼兒印制、欣賞。
區(qū)角活動:
出示印跡的圖案,玩猜一猜的游戲。如“你拿的是什么?印出了什么樣的印跡?”。
家園共育:
與家長共同尋找一些物品的印跡圖片,帶來供大家欣賞。
小班教案 篇2
親適用年齡段:小班內(nèi)容與要求
1、在看看、比比、分分、嘗嘗等過程中,發(fā)現(xiàn)餅干的不同,進一步提高觀察比較的能力。
2、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過程:
一、回憶吃餅干的經(jīng)驗主要問題:你喜歡吃餅干嗎? 你吃過什么樣的餅干?
。捍蠹叶枷矚g吃餅干,我們吃過許多不同的餅干。
二、選選、說說最喜歡的餅干
1、選選自己最喜歡的餅干要求:今天阿姨為我們準備了4種不一樣的餅干,請你看一看、選一選,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餅干,拿1塊放在盒子里。
重點觀察孩子能否按要求選擇餅干。
關注個別使用夾子還有困難的孩子。
2、說說自己最喜歡的餅干主要問題:你的餅干是什么樣子的?
根據(jù)孩子回答,幫助歸納、提升餅干的表面屬性(如顏色、形狀等)。
抓住個別孩子的回答引導其他人發(fā)現(xiàn):有的餅干有相同特征,玩玩餅干找朋友的游戲。
。盒螤钜粯拥腵餅干是好朋友、大小一樣的餅干是好朋友、顏色一樣的餅干是好朋友……。餅干都有好朋友。
三、幫助餅干分家家
1、準備玩游戲要求:把其他3種餅干找出來放在盒子里。
重點觀察孩子能否按要求選擇餅干。
引導孩子看看、數(shù)數(shù)4種餅干找齊了嗎。
2、玩玩分家家要求:這兒有兩個家,我們幫4塊餅干找朋友,找到好朋友后讓它們碰一碰、親一親,再請好朋友住到一個家家里去。
觀察了解每個孩子的分類情況。
3、說說分家家的方法主要問題:你讓哪些好朋友住在一個家里?
。和瑯4種餅干可以用不同的辦法找朋友分家家。
四、延伸:吃餅干引導孩子關注餅干的味道,發(fā)現(xiàn)味道一樣的餅干也是好朋友。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樂曲內(nèi)容,感受樂曲歡快的氣氛。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節(jié)奏感,能按節(jié)奏一下一下的拍出來和表演動作。
3、體驗音樂游戲活動帶來的快樂。
4、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設計】
平時每當孩子聽音樂的時候,他們都會感到開心,快樂。小班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活動過程不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并使他們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很難使他們投入到活動中去。本活動音樂簡單,內(nèi)容淺顯生動,在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聽一聽、拍一拍、動一動、玩一玩,在游戲中使幼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也發(fā)展了幼兒的注意力、想象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想音樂欣賞正是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的好機會,于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準備】
《嚇了一跳》PPT及循環(huán)音樂,紙箱搭建的門,充氣榔頭。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兒歌《小老鼠上燈臺》引出今天的主活動。
二、熟悉、了解樂曲。
1、師:“剛才的兒歌里都有誰呀?”“今天,這兩個小動物也來到了我們班,想不想知道它們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嗎?”
2、請幼兒分段欣賞動畫片。圍繞問題展開討論,了解故事情節(jié)。
師:“小貓在什么地方?誰來猜猜它想干什么呢?”“老鼠洞里的小老鼠知道了貓來吃它們會做些什么呢?”“貓咪得到了什么懲罰?”“小老鼠們高興嗎,他們高興的在干什么呢?”
3、完整的欣賞一遍。(第二遍音樂)邊欣賞邊出示圖片。
教師講述音樂故事情節(jié):第一段音樂是貓咪在走路,走著走著肚子餓了,想去捉老鼠吃。哎呀,小老鼠真危險。÷,“嘭”的一聲。勇敢的小老鼠拿起了錘子向貓砸去,貓被砸暈了。第二段音樂音樂是小老鼠們開心的在慶祝,高興的在唱歌跳舞呢。
三、音樂游戲。
1、師:“下面請小朋友坐著來扮演小貓和小老鼠,我們來玩?zhèn)游戲。我把手放在腿上時,你們拍腿當作小貓咪在走路。貓咪是怎么走路的,我們一起來走一走,我們輕一點不要讓老鼠聽到了!尽ㄅ氖忠幌拢┌パ!貓咪被老鼠發(fā)現(xiàn)了,我們一起來把貓咪砸暈。小老鼠們真高興,我們一起來拍拍肩!
2、跟音樂拍打聲勢。師:“好了聽,貓咪來了。”(第三遍音樂)
四、表演音樂。
1、請幼兒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演貓咪走路、砸暈的樣子和小老鼠們高興跳舞的樣子。(請個別幼兒來表演)
2、師:“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表演。(第四遍音樂)
3、在情景中表演。(走到老鼠洞前)
師:“小朋友看看這是老鼠的家,我請小朋友來表演勇敢的老鼠,饞嘴的.貓咪,和跳舞的小老鼠們。(第五、六遍音樂,讓幼兒在音樂表演的歡快氣氛中,真正體驗嚇一跳的感覺。)
五、知識的學習。
“小朋友們玩的開心嗎?今天我們聽的這首音樂的名字叫《驚愕進行曲》,它是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海頓的作品,記住了嗎?”再次問幼兒音樂的名字。(表揚結(jié)束活動)
活動反思:
1.動畫的干擾。因為音樂和動畫是一體的,所以每次放音樂就會有動畫畫面出現(xiàn),這直接影響了孩子的第一次完整傾聽。本來通過觀看圖譜、講故事已經(jīng)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感受了段落、樂句、節(jié)奏,卻因為動畫畫面地出現(xiàn)而得不到匹配與細化,孩子們更關注畫面而音樂落到了次要的地位,本來音樂的節(jié)奏、樂句和段落是非常明顯的,是很好地培養(yǎng)孩子音樂傾聽和分辨能力的機會。但是還是被畫面干擾到了。不過圖譜潛移默化的作用還是在后來孩子模仿貓咪的樣子里感受出來一點?梢試L試在第二課時里進行細化。
2.孩子的自主發(fā)揮。反觀這節(jié)課,感覺我這個老師好像都是在跟著孩子走的。從欣賞音樂到表演,都是孩子提出“要聽”“老師,你演貓咪我們演老鼠”,毋庸置疑,這是孩子對這一選材的肯定,和對音樂欣賞、表演的興趣。另外一方面,可能說明孩子對著有情節(jié)、有故事的音樂有著自然的表演的欲望。當然,在今天的活動中還好,不過如果是孩子的不合理的提議,老師也要及時地駁回的。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排序卡上提示的模式完成排序。
2.能按照自己編排的規(guī)律進行模式排序,如ABABAB、ABBABBABB、ABCABCABC等等。
3.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活動準備
1.大(A)、中(C)、小(B)三種規(guī)格的紙卡做的雨傘(收起的雨傘的樣子),分別裝在三個小筐里。
2.教師制作已呈現(xiàn)出排列規(guī)律的半邊空白的排序卡兩張:排序卡1為ABABAB規(guī)律的模式排序,排序卡2為ABBABBABB規(guī)律的模式排序。(每張排序卡上的模式序列至少重復三次。)
3.幼兒學習資源6第24—25頁、操作卡。
活動過程
1.認識雨傘家族,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出示大中小三種規(guī)格的雨傘,向幼兒介紹:它們都是雨傘家族的孩子,請給它們起個名吧。
2.幫雨傘排好隊。
(1)教師出示排序卡①(ABABAB),提問:“你發(fā)現(xiàn)雨傘家族的孩子們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隊的?能不能給它們接著排下去?”請最先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幼兒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排序。
(2)教師出示排序卡②(ABBABBABB),提問:“這些雨傘是怎么排隊的?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嗎?”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幼兒利用操作卡、分組完成幼兒學習資源⑥第24頁的操作,根據(jù)規(guī)律續(xù)排,引導幼兒邊說邊排,以加深對模式規(guī)律的理解。
3.我給雨傘排排隊。
(1)請幼兒觀察幼兒學習資源⑥第25頁的畫面,利用操作卡上的“雨傘”,完成上排的續(xù)排,并自己設計規(guī)律給雨傘排排隊,建議幼兒將雨傘家族的大中小號雨傘都用上。
(2)展示幼兒的排列,請幼兒與同伴一起分享自己設計的模式規(guī)律。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以孩子們的操作為主,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活動過程首先讓幼兒雨傘規(guī)律,然后讓孩子排一排,說一說身邊什么是有規(guī)律的,最后讓孩子們擺一擺,讓孩子們在展示的基礎上,老師加以總結(jié);顒拥哪康幕具_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規(guī)律排序。活動的過程能兼顧全體幼兒的需要,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幼兒都有成功和進步的體驗。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燈籠是節(jié)日喜慶的象征。
2.能正確為燈籠涂色。
3.養(yǎng)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過年 過元宵節(jié)。
2.物質(zhì)準備:燈籠圖片若干張油畫棒 人手一份未涂色的燈籠 涂好的范畫。
活動過程:
一、欣賞各種各樣燈籠的.圖片
提問:圖片上的燈籠你都見到過嗎?有些什么顏色?燈籠外面的圖案是怎么樣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圖畫好像我們看的圖畫書。有的上面寫字的,是讓你猜謎語的)什么時候人們會掛上燈籠?(國慶節(jié),元宵節(jié)各種喜慶的節(jié)日)燈籠能用什么材料來做?(布,塑料,紙)
二、給燈籠穿上漂亮的衣服
1.教師出示燈籠的范畫。
看一看,老師的小燈籠都有什么顏色,講解涂色要求。
2.幼兒動手操作涂色,教師指導,顏色涂均勻,不出格子。
注意畫面干凈整潔。
3.展示幼兒作品,涂的好的給予表揚,較差一些的多鼓勵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能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并能按顏色、大小分類擺放。
2、運用觀察法比較蘋果的不同特征,按顏色、大小進行正確分類。
3、通過活動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
活動準備:
1、大的紅蘋果30個;小的紅蘋果30個;大的綠蘋果30個;小的綠蘋果30個;(可供幼兒操作的蘋果樹2棵)大籮筐1個;小籮筐1個;不大不小的`筐一個;
2、課件:蘋果園景色
活動重點:
能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并按顏色、大小分類擺放。
活動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操作,感知蘋果的不同特征。按顏色、大小進行正確分類。
活動過程:
1、導入:(開車去果園)“秋天到了,果園里的蘋果成熟了,今天我們一起去摘蘋果,寶寶們,你們想去嗎?好,那我們就出發(fā)吧。”(音樂起)
2、“果園到了?!多美呀!瞧!好多的蘋果掛在樹上呢,聞起來好香啊。寶寶們,想不想摘下來嘗一嘗呢?”
(1)(出示可操作的蘋果樹)教師示范摘果子。念兒歌:“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
。2)請幼兒摘蘋果(安老師的口令摘,摘完后放在自己的操作板上點數(shù),并說出總數(shù)。)要求幼兒用食指從左到右有順序的點數(shù)。
。3)請個別幼兒學習點數(shù)(糾正數(shù)錯的幼兒)
3、區(qū)別蘋果顏色、大小,并分類擺放“大家看,老師這里也有四個蘋果,它們哪里長得不一樣?”
。伾灰粯、大小不一樣)“老師拿來一個不大不小的筐。我們把顏色一樣的放在這個筐里,該怎么放呢?”
。1)請小朋友說一說。
(2)大家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個別幼兒操作錯誤的,教師加以糾正。
4、“小朋友們真棒!剛才我們是按顏色分的,想一想,還可以按什么來分呢?”
(1)引導大家按大小不同來分。(幼兒操作)
。2)老師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操作拿上來看一看,再進行糾正。
小朋友們真能干,不但摘了許多蘋果,還幫它分好類?矗ǔ鍪疽淮笠恍蓚筐)這兩個筐一大一小,你覺得蘋果該怎么放了?
。ù筇O果放在大筐里、小蘋果放在小筐里)
。3)分組放蘋果,教師檢查
5、送蘋果:
“我們今天摘了這么多蘋果,有大的、有小的、有紅的、有綠的。好厲害啊!你想把這些蘋果送給誰呢?”(幼兒自由講述)“好啊,蘋果可以送給好朋友,可以送給托班的弟弟、妹妹,還可以送給中、大班的哥哥、姐姐,現(xiàn)在我們一起坐上汽車送蘋果去吧!”(音樂起)活動結(jié)束。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5
(精選)小班教案07-27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9-09
小班教案(精選)09-23
小班教案(精選)10-02
小班教案11-08
[精選]小班教案07-28
小班教案【精選】07-29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