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古詩》教案

      《古詩》教案

      時間:2024-04-03 17:50:30 教案 我要投稿

      《古詩兩首》教案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兩首》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兩首》教案

      《古詩兩首》教案1

        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學習的生字朋友又來和大家見面了,你們還認識他們嗎?開火車認讀。

        讀文感悟

        1、(出示掛圖):夏夜,靜悄悄的公園里,一只小螞蟻從水草上爬到睡蓮上。

        夏夜,公園里靜悄悄的。小螞蟻掉進池塘里上不了岸了。在睡蓮的幫助下,爬上了睡蓮的葉子。睡蓮姑姑挽留小螞蟻,(出示句子:今晚就在這兒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R讀。.

        2、是啊,夏夜真是太美了。這么美的夏夜,小螞蟻住下來了嗎?請小朋友快速讀6——16自然段。

        3、他要去哪兒?為什么?

        4、讀好對話:(生練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5、小螞蟻回家了嗎?哪些小動物來幫忙了呢?再讀8—12自然段。

        6、他們說了些什么?大家練一練,喜歡誰就讀誰的話。(學生練讀)‘

        學生分四人小組分角色練習。

        生四人小組戴頭飾表演,師生評議。

        小結。

        7、小螞蟻是怎么回家的呢?(出示圖:蜻蜓、螢火蟲送螞蟻回家)

        課文中是怎么寫的呢?(出示第13自然段,指名讀,生齊讀第13自然段)

        8、第14自然段:師引讀,配樂學生誦讀

        讀后擴展,積累詞語

        1、是呀,多美的夏夜啊!那夏夜有哪些美麗的景象呢?(出示:——的小燈籠;——的假山;——的草坪)

        指名說,齊說。

        2、除了青青的假山,你們還知道青青的什么?

       。ǔ鍪荆呵嗲嗟摹痪G綠的——;彎彎的——)(生自由答)

        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ǔ鍪緵]有小動物的公園夜景圖)

        在大家的`幫助下,小螞蟻又回到了家,蜻蜓和螢火蟲也回家了。夜又靜悄悄的,只有星星在高興地眨著眼。看到這些情景,你想說什么?[

        讓我們一齊來贊美:“啊,夏夜多美呀!”(生齊讀)

        指導寫字

        1、仔細觀察各個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2、先描紅再臨寫。

        課后作業(yè):除了蜻蜓和螢火蟲,你還知道誰能幫助小螞蟻回家呢?回家找找吧!

        教材簡析

        這是一個童話故事,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螞蟻掉進池塘,是朋友們幫助它回到了家。讀了這個故事,你會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學習目標

        1、認識“蓮”、“哭”等13個生字,會寫“她”、“他”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夏夜的美。

        學習重難點

        1、重點: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夏夜的美麗。

        2、難點:讓學生真正感悟夏夜的美。

      《古詩兩首》教案2

        學習目標:

        1、認識“所、牧”等12個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有朗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

        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課前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所、牧”等6個字。會寫“詩、林、童”等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情境導入: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lián)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了解他想要捕樹上的蟬。)

        二、自讀識字,檢測預習: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古詩,把圈出的生字多讀幾遍。

        2、出示帶拼音生詞,齊讀,小老師領讀。

        3、出示去拼音生詞,開火車認讀。

        4、交流識字方法。

        詞語識記:所:所以所有派出所

        牧:放牧牧草

        閉:關閉閉路電視

        換一換:收-----牧問-----閉

        加一加:蟲+單=蟬門+才=閉

        5、生字回文,齊讀古詩,注意斷句。

        三、再讀感悟,想象畫面:

        1、自讀每句詩,小組交流討論詩意,師再點撥。

        (1)學習“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眴枺耗镣诟墒裁?他當時的神態(tài)如何?怎么看出來?此時,他的心情怎樣?(高興)從哪個詞體會得到?(振林樾)

        說說“振”“林樾”的意思。

        振——振動“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齊讀第一句,指導讀出牧童的高興。

        (2)學習“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眴枺耗镣凶唛g聽到了什么,(出示“蟬”的圖片,鞏固識記蟬)他想做什么?為什么卻“閉口”呢?

        “閉口”在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從牛背上迅速跳下來,站在樹下。

        理解“忽然”一詞在詩中的意思。(騎在牛背上唱歌時,忽然聽到蟬叫聲。)

        指名說說第二句詩的意思。

        帶著理解齊讀第二句詩。

        2、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四、簡述詩意,熟讀成誦:

        1、師生配合,老師說詩意,學生對相應的詩句。

        2.引導學生根據(jù)詩意練習背誦。

        五、鞏固延伸:

        1、學生閉上眼睛,邊欣賞配樂詩朗誦,邊展開想象,想象牧童怎樣捉蟬?是否捉到了蟬?

        2、談談剛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試試編故事。(同桌試編,全班交流、評議。)

        六、指導寫字:詩、閉、立

        七、完成·練習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池、惜”等6個字。會寫“黃、閉、立”等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环鶊D畫,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荷花圖。)

        2、想想荷花開在哪里?看看小池是怎樣的?(出示課文插圖。)

        3、古人把這么美麗的小池寫成了一首《小池》。齊讀課題,教學“池”。

        4、簡介作者“楊萬里”。

        二、自讀識字:

        1、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讀讀詩吧,圈畫好的生字,請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詩。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帶拼音生詞,齊讀,小老師領讀。

        (2)出示去拼音生詞,開火車認讀。

        (3)交流識字方法。

        詞語識記:惜:可惜愛惜珍惜

        晴:晴空晴天晴日

        柔:柔和柔軟溫柔

        換一換:地----池借-----惜明——陰清——請——精——晴

        加一加:雨+路=露矛+木=柔

       (4)生字回文,齊讀古詩,注意斷句。

        (5)全班齊讀。

        三、品讀領悟:

        (一)品讀一、二行:

        1、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小池的水可能是從哪里來的?課件展示“細小的泉水從泉眼里流出來”

        師:這個池塘的水是從這個泉眼里(課件指著泉眼)流出來的。練讀“泉眼”。

        2、請仔細觀察觀察,泉眼的水是怎樣流的?

        (1)同桌討論

        (2)個別匯報

        教師作適當?shù)囊龑Ъ毤毬犅,有聲音?(引出無聲)

        好好看看,泉水流出的樣子?(引出惜細流)

        3、鞏固生字“惜”

        (1)指名讀

        (2)誰能給他找找好朋友

        (3)看看圖,讀讀詩,是誰舍不得誰呀?

        4、引導朗讀第一行:你能用上舍不得的語氣讀讀嗎?自由練讀個別讀齊讀。

        過渡:讀得那么好,你瞧,太陽公公都放射出了柔和的陽光表揚你們了。(課件展示柔和的陽光)

        5、出示第二行古詩

        (1)個別讀

        (2)在這里,是誰喜歡晴天里柔和的陽光?

        (3)那你就帶上高興的心情,喜歡的語氣讀讀吧!

        (二)品讀三、四行:

        1、出示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自由讀讀這兩句古詩(讀正確)。

        (2)指名讀。

        (3)老師范讀,請小朋友們在頭腦中想象畫圖。

        (4)指名反饋。

        2、組織學生看詩畫圖。(可以獨立完成,也可找?guī)讉小伙伴合作完成)

        3、組織評畫,在評議中隨機教學生字“露”、“立”。

        “露”:(1)誰有好方法記住它?

        (2)你能給它找朋友嗎?

        (3)借圖體會意思“長出來了、冒出來了”

        “立”:(1)小蜻蜓飛過來了,立在了荷葉上,你能給立換個詞嗎?

        (2)指名表演:誰會做做“立”的動作?

        (3)引導書寫:仔細看看,怎樣才能把它寫漂亮?

        范寫描紅自由練習

        四、鞏固延伸:畫畫你心中小池的樣子。

        五、寫字指導:黃、閉、立

        六、完成練習:

        1、拼一拼,寫一寫,讀一讀

        Shlnlìtónghuáng

        ()人樹()站()()年()色

        ()歌森()直()()話()金

        2、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順的話。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蟬。

        ()歡快的歌聲響遍了整個樹林。

        ()于是,他就閉上了嘴巴,輕輕地站了起來。

        ()一天,牧童騎著黃牛,唱著歌走在樹林里。

      《古詩兩首》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

        2、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3、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熱愛鄉(xiāng)村生活的情感。

        思想教育:

        體會詩人所表達的熱愛鄉(xiāng)村生活的情感。

        重點、難點:

        指導學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

        教學準備:

        有關古詩內容的圖片、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課件播放錄音。學生介紹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詞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釋題并初步整體認知課文

        1.釋題: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

        2.教師范讀全詩,學生小聲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學生自讀時板書全詩)

        3.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

        三、學習詩文內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贂儯喊滋臁

       、谠牛撼。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績麻:把麻搓成線。

        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菸唇猓翰欢。

        ⑦供:參加。

        ⑧耕織:耕田織布。

       、岚嚎拷

       、馍j帲荷湎隆

        4.引導學生試著解釋全詩: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條,村里的男女都擔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后兩句表現(xiàn)孩童無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襯托出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tài)、動作、想象其語言)

        6.放聲自由讀詩,想像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五、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詩,預習下一首詩。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引入新課

        我們學習《古詩二首》的第二首詩。《小兒垂釣》。(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播放錄音)

        1.認讀生字詞: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借問、遙招手、不應人。(注意生字蓬、稚、遙的字音字形。)

        2.教學生字釣,注意右邊勺里面的點不要丟掉。

        3、學生試讀全詩。

        三、釋題介紹作者

        讀課題,思考:小兒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釋?用釣竿釣線部分,理解絲線的一頭向下可以說成是垂下來的線。并引導學生理解:垂釣什么意思?小兒垂釣什么意思?

       。ǹ炊嗝襟w錄像,作者簡介。)

        四、學習前兩句

        1.指名讀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樣的小孩在釣魚?從哪看出他年齡很。坷斫馀铑^、稚子。這個頭發(fā)很亂的

        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綸什么意思?出示投影圖,指圖理解學垂綸就是學釣魚的意思。

        2.指名讀第二句。思考:小孩兒學釣魚是怎么坐的?什么是側坐?坐在哪?

        課件出示插圖幫助理解莓苦和草映身。

        3.指導朗讀。

        小孩年齡這么小,卻獨自坐在草叢中模仿大人的樣子學釣魚,你覺得小孩怎么樣?(板書:天真可愛)。這樣的小孩你們喜歡嗎?要讀出對小孩的喜愛之情。教師范讀,學生試讀。

        4.指名說前兩句詩意。出示投影邊聽讀邊體會,想像詩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說這兩句詩意。

        五、學習后兩句

        1.齊讀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魚兒上鉤,出現(xiàn)了什么情景呢?從哪看出路人在問路?借問什么意思?

        想象路人來問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問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遙是什么意思?

        2.指名讀第四句。思考:小孩為什么擺手?從哪看出怕把魚嚇跑?怕什么聲音嚇跑魚呢?除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還怕什么聲音呢?讀后半句,思考應什么意思?不應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嚇跑魚,又怕自己回答聲嚇跑魚,他一門心思撲在釣魚上,你覺得他釣魚釣得怎么樣?(板書:專心認真)

        4.學生扮路人、小孩表演,體會小孩緊張心理和天真可愛的形象。

        5.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小孩緊張的心理和活潑可愛的特點。

        6.指名看圖說后兩句意思。

        六、體會詩的意境

        學生觀察圖,邊看課文朗讀邊體會,想像詩的意境。(播放媒體課文朗讀)

        指名到前面講全詩的內容,要展開想像。

        指導朗讀,讀出詩的意境美。

        七、指導背誦全詩

        八、總結

        這首詩前兩句寫了小孩的樣子和釣魚的姿勢,后兩句描述了小孩專心致志學釣魚的神態(tài),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描

        繪得活靈活現(xiàn),用詞準確,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讀后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色。

      《古詩兩首》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恬靜生活的向往。

        二.教學時間: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

       。ǘ┏鍪緝墒自姼。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森林,

        復照青苔上。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ㄈ┳杂勺x兩首詩,要求把字音讀正確。

       。ㄋ模┲该首x課文,結合正音。

       。ㄎ澹┖喗樽髡。

       。⿲φ兆g文,學生嘗試理解詩意。

       。ㄆ撸z查詩意理解情況。

        1.字詞。

        空山

        但人語返景深林復照

        朝辭白帝輕舟萬重山

        2.每句話的'意思。

       。ò耍└惺茉娗。

        1.《鹿柴》寫的是哪里的景色?這里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

        3.作者在《早發(fā)白帝城》里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感情?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ň牛┯懈星榈乩首x全詩。

       。ㄊ﹪L試背誦。

      《古詩兩首》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客、何”等8個生字。會寫“舟、乘”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珍惜友情。

        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誰愿意把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2、揭示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范讀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說說自己從詩中讀懂了什么?

        三、朗讀感悟

        1、聽老師范讀,說說自己從老師那里聽出了什么?

        2、自讀課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讀出詩的韻味。

        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詩的體會。

        4、展示讀課文

        5、背誦這首古詩,看誰先背下來。

        四、認讀生字,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認的字,學生集體認讀。

        2、指導書寫

        五、拓展練習

        “我”回到了故鄉(xiāng),見到了親人,會說些什么?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1、出示圖片。他們在干什么?誰送別誰?詩人離開時心情怎么樣?

        2、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另一首古詩《贈汪倫》

        二、自由朗讀,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學習要認的字。

        3、同桌互相讀全文。

        三、熟讀

        1、自己試著按節(jié)奏讀

        2、指名讀

        3、有韻味地讀一讀。讀出詩人與朋友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

        4、請同學讀。

        5、指名讀

        6、學生自由背誦。

        四、指導書寫

        1、自己邊讀邊畫出要求會寫的字。

        2、指名讀。你準備如何記住它?

        3、練習書寫。

      《古詩兩首》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fā)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所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讀《識字4》中的兒歌。

        2、夏天了,知了在干什么?知了又叫什么?

        (蟬)

        3、出示圖:

        認記“蟬”,理解“捕鳴蟬”。

        4、揭題,讀題。

        二、初讀古詩

        1、出示情景圖:

        師范讀(感知課文)。

        2、自由讀《所見》:

        要求讀準字音。

        3、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4、同桌互讀。

        5、指名讀,評議。

        三、認記生字

        1、出示“牧、閉、立、捕、蟬”。

        2、認讀生字(各種形式)。

        3、小老師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4、組長考察大家。

        5、說說用什么辦法記住的。

        四、精讀古詩

        1、自讀古詩:

        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4、找自己的好朋友讀一讀。

        5、當一當詩人(配樂讀)。

        五、指導背誦《所見》

        六、指導寫字“詩、閉、童、立”

        〖課后記〗

        這首詩我通過讓學生看多媒體課件,邊看邊說。學生較快理解,并能背誦。

        第二課時

        小池

        一、背了《所見》

        二、出示課題《小池》,讀題

        三、自學古詩《小池》

        1、個體自學:

       、艑W生自主讀古詩。

       、谱灾魅Τ錾,學一學。

       、亲灾魈岢霾幻靼椎牡胤。

        2、小組合作學習:

        ⑴小組互相讀讀這首詩。

        ⑵請讀得最棒的小朋友帶讀有困難的.同學。

       、切〗M負責認記生字。

       、扔懻摻M員中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反饋:

       、趴ㄆ_火車認讀生字。

       、瓶湟豢洌瑤鸵粠停

       、俑鹘M派代表讀古詩,評議。

        ②展示:

        說說你們組自己學懂了什么?

       、蹘鸵粠停

        說出需要幫助的地方。

        ④點撥(結合指導朗讀)。

        四、誦讀古詩

        1、朗讀比賽。

        2、背誦古詩。

        〖課后記〗

        這首詩前兩句學生較難理解,通過反復的朗讀中理解。

      《古詩兩首》教案7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學會本課生字:祭、乃、涕、洛。

        3.理解這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每首詩的意思。

       。ǘ┠芰τ柧汓c

        1.朗讀、背誦這兩首詩,默寫《示兒》。

        2.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ㄈ┑掠凉B透點

        體會作者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使學生與作者的內心情感產生共鳴,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ㄒ唬┲攸c: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

       。ǘ╇y點:理順詩句。教師指導學生在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容,把倒裝句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習慣調換詞語順序。

       。ㄈ┮牲c:學生可能提出首句“死去無知萬事空”與尾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否前后矛盾的問題。

        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辯議:深刻地體會詩人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死不瞑目的憂國憂民之情。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ㄒ唬┛诖鹫n后問題。

       。ǘ┰囎x古詩、反復吟詩、熟讀成誦。

       。ㄈ├斫獠⒄f出每首詩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ㄋ模┠瑢懝旁姟妒緝骸。

       。ㄎ澹⿺U寫古詩,練習表達。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虒W目標

        1.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質疑問難。

        2.介紹《示兒》的作者及背景。

        3.理解《示兒》中的重點詞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背誦并默寫古詩《示兒》。

       。ǘz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名讀《示兒》,結合正音,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自學情況。

        祭(j@):祭祀。

        乃(n3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親。

        元:同“原”。

        九州:指代中國。

        王師:指南宋軍隊。

        2.學生質疑。

       。ㄈ┙忸}: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1.看到詩題《示兒》你是怎樣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笆緝骸笨梢哉f告訴兒子,也可以說給兒子們看的詩。)

        2.簡介作者。

        我們以前學過李白、王安石、賀知章等詩人寫的詩,今天我們學習另一位大詩人陸游寫的詩《示兒》。陸游是南宋時期一位愛國詩人(1125—1210年)。在陸游年僅三歲的時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領了,他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長大后他曾經親自上戰(zhàn)場,參加過抗金的戰(zhàn)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堅信抗金必定勝利!妒緝骸愤@首詩就是他八十六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候寫給他的兒子的臨終囑咐。

        (四)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之后集體交流。

       。ㄎ澹┠x《示兒》

        結合課后的注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得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補允,可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理順這句話時需增補詩句中原來省掉的“我”,還需按我們今天的語言習慣調換詩句中詞語的順序。這句詩是說: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但悲不見九州同”,“但”只!熬胖萃敝溉珖y(tǒng)一。理順這句話時需調換詩句中“悲”的詞序。這句的意思是: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王師北定中原日”,“王師”指南宋軍隊!岸ā逼蕉,收復!爸性被春右员北唤鸨碱I的地區(qū)。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無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無”同“勿”,不要!澳宋獭蹦銈兊母赣H。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時侯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六)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注意句子與句子之間有的地方還要增加一些詞語,使句子的聯(lián)系更緊密。

        這首詩的意思是:我本來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沒有關系了,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的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到了宋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日子,你們祭祀祖先時,千萬不要忘記把這個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ㄆ撸┳杂勺x古詩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集體交流)你能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這種思想感情的?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從詩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和“家祭無忘告乃翁”可體會到作者的愛國之情。盡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他還是囑咐兒孫們在他死后,不要忘記把收復中原的消息告訴他。這種矛盾說法,說明了詩人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死了也不甘心的愛國熱情,表達了詩人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死不瞑目的思想感情。

       。ò耍┓磸鸵髡b,讀出感情,背會后試著默寫

        請同學們帶著作者看不到祖國的統(tǒng)一無限牽掛之情朗誦古詩,讓我們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愛國熱情。

        停頓和重音提示: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會背的同學可在本上練習默寫,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寫。

       。ň牛⿺U寫練習

        根據(jù)“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毕胂笞髡咴趶浟糁H,在病榻上怎樣叮囑兒子,兒子們怎樣應允,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寫具體。

        第二課時

       。ㄒ唬┟鞔_目標

        1.學習第二首詩,理解重點詞及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完成“思考·練習”2、3的題。

       。ǘ┰囎x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結合正音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自學情況

        涕(t@):眼淚。

        洛(lu^):洛陽,地名。

        聞:聽說。

        收:收復。

        官軍:唐王朝的軍隊。

        (三)解題: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讓學生說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題的意思。

        作者杜甫(712-770年),唐代大詩人。字子美,鞏縣(今屬河南。┤。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篇,當時社會發(fā)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筆下都有真實地反映,被評為一代“詩史”。他的詩藝術成就很高,對后世影響很大!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肥嵌鸥ι降谝皇卓煸娨簿褪亲钆d奮的時候寫下的。此詩寫于公元763年,叛軍首領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被官軍收復,“安史之亂”從而結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興奮的心情難以平靜,于是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激情的七言律詩。

       。ㄋ模┳杂勺x《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想想作者那么興奮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全班交流。

       。ㄎ澹﹨⒄照n文注釋,不懂的可查字典,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

        讀懂哪句就說哪句,教師適時點撥。

        “劍外忽傳收薊北”:“劍外”劍門關外,指詩人當時所在的四川。“忽傳”忽然間傳揚!笆铡笔諒!八E北”指現(xiàn)在河北省北部,是安史之亂的巢穴。這句的意思是:那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

        “初聞涕淚滿衣裳”:“初聞”剛剛聽到!疤闇I”指因喜極而淚下。這句的意思是: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卻看”再看!捌拮印狈蛉撕秃⒆!俺睢睉n愁,憂傷。“何在”哪里還有?這句的意思: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

        “漫卷詩書喜欲狂”:“漫卷”胡亂卷起。“欲”將要。這句的意思是:我隨手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放歌”放聲歌唱!翱v酒”縱情飲酒。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句的意思是: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即”就!鞍蛵{”四川境內的一段山峽!拔讔{”三峽之一。這句的意思是: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

        “便下襄陽向洛陽”:“襄陽”在現(xiàn)在的湖北省!奥尻枴痹诂F(xiàn)在的河南省。這句的意思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B起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指一、二名同學說

        劍門關以南的四川,忽然傳來了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一聽到這激動人心的消息,淚水濕透了衣裳。再回過頭來看看妻子、孩子,他們心中的憂愁也不知哪去了。我隨手把詩稿和書本胡亂地卷起來,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了。在大白天里,也要高聲唱歌,開懷暢飲,春天的美景將伴隨著我回家鄉(xiāng)。馬上就要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巫峽直奔襄陽,再從陸路回到洛陽。

       。ㄆ撸┳プ≡~句,體會作者感情

        “喜欲狂”是什么意思?你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的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

       。ā跋灿瘛笔歉吲d得幾乎要發(fā)狂了的意思。先寫詩人“初聞”時“涕淚滿衣裳”的反常情態(tài),接著寫詩人狂喜的情態(tài):“卻看妻子”、“漫卷詩書”、“放歌”、“縱酒”寫出了狂喜的場面,然后寫此后的美好打算,是對“喜欲狂”的進一步描繪。)

       。ò耍└星槔首x,深化理解,熟讀成誦

        停頓和重音提示: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九)齊讀兩首古詩

      《古詩兩首》教案8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說出詩的大意,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兩首古詩。

        重難點

        1.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通過朗讀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樂學善思辦法

        組內賽讀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鞏固對詩詞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借助情境,聽讀賞詩

        1.播放課件。

        2.師聲借助情情并茂地誦讀詩文。

        3.學生自由讀詩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詩讀準確。

        1.同桌互讀,看讀音是否準確,詩句是否通順。

        2.指名讀,全班評議。

        二、誦讀詩文,把握詩意

        (一)學習古詩《雪》

        1.指導讀詩,感知詩意

       。1)簡介作者尤袤

       。2)自由讀古詩,結合詩文的'插圖,從字面上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3)圖文結合,多種方式反復誦讀。

       。4)同桌、小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詩內容。

       。5)匯報學習情況。

        2.由畫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讀.全班齊讀.練習背誦

       。2)結合背誦,啟發(fā)學生展開,引導學生說說作者描寫的是什么樣的景象?

       。ǘ⿲W習古詩《江雪》

        1.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2.誦讀詩文,把握詩意

       。1)讀一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自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2)自由讀古詩,結合插圖,從字面上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嘗試練說、同桌互說、指名說)

       。3)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學生初步感知詩意。

        3.細讀古詩,感悟詩情

       。1)自由讀詩,體會詩人——的情感。

        (2)指名帶動作、表情讀,從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說一說

        通讀兩首古詩,邊讀邊結合插圖想象每首詩所描寫的畫面是什么樣子的?(同桌互說,然后指名說)

        三、延伸拓展,升華情感

        1.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完成書后的“自選佳句”。

        2.課下搜集關于雪的名句、名言,體會詩人的感情。

        3.搜集有關寫景的故事讀一讀。

      《古詩兩首》教案9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1、掛圖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資料,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學習《找春天》后,我們發(fā)現(xiàn)了春天剛來到時的一些景物,如,小草從地下長出來,稀稀疏疏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同學們對春天能不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本節(jié)課學習古詩《草》

        二、看圖說話

        1、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書課題:草

        3、結合課后“我知道”,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三、整體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教師隨機點撥。

        如:理解詩中的“歲”是“年”的意思;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直觀形象地理解“枯、榮”的意思。

        四、感情朗讀,啟發(fā)想象

        1、指導朗讀,感受古詩節(jié)奏美。

        2、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3、學生練讀,啟發(fā)學生想象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體會感情。

        五、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自讀古詩,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小組討論、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長情況,感悟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3、反復誦讀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4、練習背誦。

        六、指導書寫“枯、榮、燒”3個生字

        重點講解: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

        七、積累運用

        1、讀讀記記《草》原詩后四行的內容。

        2、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第二課時

        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題導入

        1、出示畫面,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今天,我們和詩人楊萬里一起去欣賞春天的景色,板書課題。

        2、讀題,理解題意

        宿:住宿、過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店

       。ㄔ娙藯钊f里在新市一個姓徐的人開的客店里過夜)

        3、導入:楊萬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呢?他用一首詩寫了出來,我們一起讀讀吧!

        二、初讀感知,了解詩意

        1、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個別讀:要求讀流利。

        3、小組讀,合作學習,說說詩中寫了什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并根據(jù)詩文內容回答。)

        三、再讀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如:“稀疏的籬笆”、“小路伸向遠方”(看課件);理解“未成陰”

        樹上的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盛濃密,不能遮擋太陽(看課件);詩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體會感情。

        3、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fā)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給《宿新市徐公店》編故事。

        六、閱讀積累

        1、出示已學過的《村居》誦讀。

        2、說說《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這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寫春天的景色。前兩句都寫了春天的景色,后兩句都寫了兒童的活潑和快樂。)

        六、指導書寫“未、追、店、徐、菜、宿” 6個字。

        重點講解:

        未:上橫短、下橫長,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筆順,后寫“走之兒”

        宿:寶蓋不宜太寬。

        菜:“采”是八畫,不要把第三筆“點”和第六筆“豎”誤連成一筆。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詩的內容 情: 喜愛

        畫:籬落 一徑 枝頭(靜)

        兒童 黃蝶 黃花(動)

      《古詩兩首》教案10

        【課文】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一、看拼音寫詞語

        ɡǔshī zhúlín tónɡnián huánɡhé ɡuānbì lìzhènɡ

        ( ) ( ) ( ) ( ) ( ) ( )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1、牧童騎( ),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 )。

        2、( )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

        3、這兩首都是描寫( )季節(jié)的古詩。

        三、找意思相反的詞,連一連。

        閉立先陰捕

        坐開放放晴

        四、猜一猜,選一選

        柔 閉 所 牧

        一戶一斤米( )騎牛寫文章( )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或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你會背哪些古詩?(指名隨意背誦古詩)你們已經會背這么多古詩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師寫兩個字看看誰認識。(板書:古詩(加拼音)。(會的學生當小老師教教不會的。然后集體交流并書空“古”。)你會背幾首古詩?(板書:首(加拼音))哪位同學認識這個“首”字?(指名讀字、正音、擴詞)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4課古詩兩首(板書:課題)

        雨后的早晨,當我們從香甜的睡夢中醒來,推開窗戶時,你有什么感覺?(生可以根據(jù)切身經歷來回答,也可以想象著來回答。)一千多年前的孟浩然跟你們有同感,他以詩的形式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圖──春曉(板書:春曉)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范讀課文,生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邊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圈畫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連貫。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你是怎樣記住“眠、處”的?(生匯報識字方法。)

        點撥:

        (1)“眠”是形聲字;它是什么意思。

        (2)“處”是翹舌音,也是多音字,還念chǔ;與“外”區(qū)別;書空。

        3.說一說:詩中寫了春天什么時間的景色?又寫了哪些景物?你是從哪句話讀懂的?

        點撥:

        (1)鳥的叫聲是什么樣的?(幻燈出示:( )的鳥叫聲)

        (2)播放風雨聲,想象說話:你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看到飄落的花瓣,你有什么感受?

        (4)結合每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訓練。

        4.配樂誦讀全詩。(個人讀、評價讀、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男女生比賽讀、背)

        五、再現(xiàn)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古、詩、首、眠、處、聞、聲、多、知

        2.認讀、組詞,用“到處”說話。

        3.觀察“處、聲、多、知”的結構,并說一說它們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4.重點指導“處、聲、多”。

        5.學生描紅、臨摹。

        六、課后作業(yè)、擴展活動

        積累詠春的詩句。

        第二課時

        一、激發(fā)情趣、導入課題

        春天到了,你們喜歡干些什么?清朝詩人高鼎居住在鄉(xiāng)下時就親眼目睹了兒童放學歸來,三五成群,迎著春風,放飛風箏的情景,于是他便為后人留下了一首較為明快的詩篇──《村居》。(板題,生齊讀課題并識記“村、居”)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圈畫生字,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連貫。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感悟欣賞

        1.指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你是怎么記住“醉、煙、童、散、忙”的?

        點撥:(1)“醉”是平舌音。

        (2)“煙”韻母是前鼻韻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認記(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書空;擴詞;用“急忙”說話。

        3.自讀古詩,然后談一談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一句,為什么?

        點撥:(1)紙鳶:風箏。

        (2)拂堤楊柳醉春煙:楊柳在微微春風中搖搖擺擺,陶醉在這美麗的春光中。(演示課件或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4.讓我們閉上眼睛,伴著美妙的音樂聽xx同學朗誦這首詩,然后談談你的感受。(指名配樂朗誦)

        5.交流聽讀后的感受。

        6.請你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你的感受。(配樂練讀、指名讀、評價讀)

        7.練習背誦課文。

        五、再現(xiàn)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醉、煙、童、散、忙”。

        2.連詞認讀生字。

        3.觀察“忙”的結構特點,說說這個字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4.指導、示范書寫“忙”字。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交流資料、擴展朗讀

        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詩人除了《春曉》《村居》以外,還寫了很多詠春的詩句,把你積累的詩句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師摘抄的詩句,讓學生讀一讀。如: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韓愈《晚春》

      《古詩兩首》教案11

        【教學目標】

        1、認識“樓、依”12個生字,會寫“樓、依”10個生字,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產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了解詩歌大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重點)

        3、從朗讀詩句中體會到“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重點)

        4、通過學習這首詩,對詩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圖片:

        教師口述:

        1、你認識上面的建筑物?(鸛雀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鸛雀樓的一首古詩,看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板書:登鸛雀樓)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介紹鸛雀樓

        鸛雀樓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文化名樓(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鸛雀樓)之一。舊址在山西省的永濟縣。因為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鸛鳥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鸛雀樓。樓一共三層,在樓上可以望見雄偉的中條山和浩浩蕩蕩的黃河,是當?shù)氐拿麆。唐代有位著名的詩人叫做王之渙,他登上這座鸛雀樓后感慨萬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章:《登鸛雀樓》。

        二、介紹作者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主要作品:《登鸛雀樓》《涼州詞》。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生字,識記。

       、僮⒁庾x準整體認讀音節(jié)“欲”,后鼻音“窮”等。

       、谧R記

        形聲字結構特點識記:“樓、依”。

        組詞擴展識記:“欲”可以組詞為“欲望、食欲”。

       。2)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欲望食欲貧窮窮人

       。2)學習多音字:更(gèng gēng)

        練①讀句子,找發(fā)現(xiàn)。

        這個問題請你更正一下。

        在這里,“更”讀“gēng”,意思是“改變、改換、;舊計時單位”,還有一個讀音是“gèng”,意思是“愈加、再”,組詞如下:

        更gèng(更好)(更加)

        gēng(更正)(三更半夜)

       、谧x一讀:

        只要你堅持練習書寫,你寫的字會更(gèng)美觀。

       。3)識字游戲

        放氣球游戲,看誰放得氣球多。(讀對一個,蘋果就被摘下。)

       。4)指名讀古詩,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設計意圖:初讀感知,學習字詞,為閱讀掃清障礙,提高學生積累字詞的能力。】

        四、學習“會寫字”

        樓依盡黃層

        1、學生字

       。1)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多元識字

       。1)形聲字構字特點識記:“樓、依”,“木、亻”分別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2)組詞擴展法識記:“盡力盡量黃沙黃山”。

       。3)熟字相加的方法識記:“云”加“尸”是“層”。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ā氨M”上窄下寬,“樓依”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包S”上中下結構,“層”半包圍結構。)

       。2)老師范寫,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樓、依”,學生練寫。

        “樓”左窄右寬,“木”橫筆在橫中線上方,“米”的橫筆與“木”的橫筆大致持平,撇筆伸向“木”側,捺收筆于橫中線;“女”的撇點的折點在橫中線,撇短點長,末筆長橫比“米”略寬。

        “依”左窄右寬,“亻”兩筆在橫中線上側相接;“衣”的首筆點在豎中線右側,長撇從橫筆中部起筆,撇至“亻”側,豎提的豎段在豎中線左側,末筆從豎中線起筆。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多元認字,是部編版教材強調的重點,書寫的`指導,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習慣,使學生愛寫字、會寫字。】

        五、品讀釋疑

        1、出示課文題目《登鸛雀樓》,題目應該怎樣斷句停頓?

        示例:登/鸛雀樓

        “登”在這里指?(登上)

        2、學習第一、二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1)這兩行詩寫了哪些景物?(白日、山、黃河、海)

        “白日”在這里指的是傍晚落山的太陽。

        依:靠著。入海流:指黃河最終流入大海。

        盡:完。這里指太陽靠著群山漸漸西沉,最后看不見了。

       。2)結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前兩行給我們展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

        預設:登上鸛雀樓舉目遠望,看見太陽靠著群山落下去了,黃河的水正滾滾流向大海。

        3、學習第三、四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上兩行詩寫了景物,這兩行詩寫了什么?(登樓的人)

        “欲”:想要;“窮”:盡

        千里目:指看到更遠的地方。“更”指再。

        (2)結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后兩行,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我們看到了有一個人站在鸛雀樓上,想要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層樓。

        4、詩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了白日、山、黃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陽在山的盡頭、黃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板書:登樓所見:太陽落山黃河入海)

        5、作者在樓上想到了什么?

        想到要想看得更遠,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

        (板書:登樓所思: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品讀詞語和詩句,結合圖片,想象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六、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過渡語: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

        2、指導朗讀

       。1)注意詩句的節(jié)奏,作者的心情。

       。2)朗讀。先試讀,在指名讀,讀后評議。

        (3)感情朗讀!兜躯X雀樓》這首詩雖然只有短暫的四行,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交流讀后的感受)

        3、當堂背誦

        4、教師小結:學習了這首詩,我們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七、課堂拓展

        1、推薦閱讀《題西林壁》

        聽讀《題西林壁》,借助譯文了解詩意,明白詩中闡明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跟著錄音多讀幾遍,試著背誦這首詩。

        2、你能寫出王之渙的其他詩句嗎?

        示例: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八、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寫了詩人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表現(xiàn)出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九、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這首詩寫了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激勵我們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做生活的強者!

        板書設計

        太陽落山(實景)

        登樓所見黃河入海(想象)融情于景

        登鸛雀樓 寓理于事

        欲窮千里目(博大胸懷)

        登樓所思更上一層樓(包含哲理)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重點)

        3、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詩句的優(yōu)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圖片:

        教師口述:

        你認識上面的景物嗎?(瀑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瀑布的一首古詩,看看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板書:望廬山瀑布)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存世詩文千余篇。

        主要作品:《蜀道難》、《行路難》、《靜夜思》、《將進酒》等。

        【設計意圖:簡介作者,了解作者生平成績,產生學習的興趣!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生字,識記。

       、僮⒁庾x準:“瀑、布”的韻母都是“u”,以“p”和“b”為聲母的兩個字易混。注意“照、川”是翹舌音,“煙”是前鼻音。

        ②識記:

       、僮衷醋R記:“川”,是象形字,教學時可以初始化甲骨文字形對照識記。

        ②形聲字構字特點識記:“遙、煙”,“辶、火”分別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凼熳窒嗉拥姆椒ㄗR記:“瀑、煙”。

       。2)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瀑布飛瀑棉布遙看遙遠

       。2)學習多音字:落(luò là lào)

        練①讀句子,找發(fā)現(xiàn)。

        只有努力學習才會進步,否則就會落后。

        在這里,“落”讀“l(fā)uò”,意思是“掉下來,往下降”,另一個讀音是“l(fā)à”,意思是“丟下,遺漏”,還有一個讀音是“l(fā)ào”,意思是“用于一些口語詞”。組詞如下:

        luò(落后)(落葉)

        落là(丟三落四)(落下了)

        lào(落枕)(落炕)

        ②讀一讀:

        小明經常丟三落(là)四的,今天又忘帶課本了。

        今天,我睡覺睡落(lào)枕了。

        (3)識字游戲

        放氣球游戲,看誰放得氣球多。(讀對一個,就放飛一個氣球。)

        (4)指名讀古詩,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學習“會寫字”

        照廬煙掛川

        1、學生字

        (1)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多元識字

       、僮衷醋R記:“川”,是象形字,教學時可以初始化甲骨文字形對照識記。

       、谛温曌謽嬜痔攸c識記:“煙”,“火”分別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凼熳窒嗉拥姆椒ㄗR記:“廬、掛、照”。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多元識字,交流不同的識記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善于表達自我的能力和喜歡識字的興趣!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ā罢铡鄙舷陆Y構,“煙掛”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皬]”半包圍結構。)

       。3)老師范寫,重點指導“照、掛”,學生練寫。

        “照”上下結構,“昭”窄、大,“灬”寬、扁,“昭”日窄“召”寬,“刀”在右上格,“口”上寬下窄,豎筆在豎中線右側,頂部在橫中線;“灬”上合下開。

        “掛”左窄右寬,提手旁橫筆在橫中線上方,“圭”,兩“土”分寫橫中線上下,豎筆垂直對齊,上“土”的底部在橫中線。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五、品讀釋疑

        1、揭題:指課題,齊讀。

        誰知道詩題的意思?

       、偈裁词瞧俨?誰看見過?

        瀑布是沖陡峭的高山上傾瀉下來的水流,遠看象一塊白布垂掛在山前。“瀑”字是什么結構?齊讀:“瀑布”。

       、谥缽]山在什么地方嗎?

        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邊。廬山的瀑布更是舉世聞名,F(xiàn)在就請小朋友們

        跟著老師隨著詩仙李白一起去廬山游覽一番吧!

        2、學習第一、二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1)這兩行詩寫了哪些景物?(太陽香爐峰)

        “紫煙”在這里指的是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

        遙看:從遠處看。

        掛前川:瀑布看上去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川:河流。

        (板書:遙看:掛前川生紫煙)

       。2)結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前兩行給我們展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

        預設: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峰升起紫色的云霧。遠遠望去,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掛在山前。

        3、學習第三、四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飛流”:形容瀑布流得很快,像飛一樣。

        “九天”:天空的最高處。

        “三千尺”,虛數(shù),形容廬山之高,瀑布之長。

       。ò鍟郝(lián)想三千尺落九天)

       。2)結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后兩行,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了人間。

        4、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

        描寫了壯觀的廬山瀑布。

        5、作者站在廬山瀑布面前,想到了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景物?

        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了人間。采用了夸張、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及聯(lián)想、想象的方法來寫瀑布的磅礴氣勢。

        6、認識夸張

        概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進行夸大或縮小的修辭手法。

        效果:增強感染力,烘托氣氛。

        運用:畫出詩中的夸張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設計意圖:借助圖片或者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和句子。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六、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過渡語: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

        2、指導朗讀

       。1)注意詩句的節(jié)奏,作者的心情。

       。2)朗讀。先試讀,在指名讀,讀后評議。

       。3)感情朗讀!锻麖]山瀑布》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廬山瀑布壯觀景象的贊美之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交流讀后的感受)

        3、當堂背誦

        七、課堂拓展

        推薦閱讀《望天門山》

        聽讀《望天門山》,借助譯文了解詩意,明白詩中闡明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跟著錄音多讀幾遍,試著背誦這首詩。

        八、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

        《望廬山瀑布》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方法描寫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抒發(fā)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九、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詩人李白運用了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xiàn)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讓我們開闊了視野,了解祖國山河的壯麗。

        十、當堂檢測

        十一、課后作業(yè)

        板書設計

        生紫煙

        遙看

        望廬山掛前川

        瀑布雄偉壯麗

        三千尺

        聯(lián)想落九天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低年級兒童的語言特點就是形象具體,如何將抽象簡練的語言變成學生可以理解的生活語言,如何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觀事物的圖像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這是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直在思索的一個問題。

        在教學中,我通過以下幾點來落實。

        1、讀詩看圖,感受詩意。

        課文插圖能夠幫助學生明像入境,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自由地讀讀詩看看圖,說說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了課文插圖的提示,學生一下就知道了詩句描寫的景物。

        2、畫一畫詩,解讀詩意。

        我讓學生指導我把詩人看到的畫下來,學生在指導的過程中強調了太陽是靠著山很近的,一點一點落下去的。在作畫的過程中,學生輕而易舉地就感悟到了“依”感悟到了“盡”。

        3、讀一讀詩,理解作者的詩情。

        在抓重點詞理解這句古詩,感悟這句詩的非凡意境后,再讓學生從“疑”字著重體會詩人的如癡如醉,更能讓學生從側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態(tài)美。還是這個“疑”字,讓學生真正溶進古詩中,溶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chuàng)作情緒。

        不足之處:詩歌的朗讀范讀得還不夠,最好能配樂朗讀。

      《古詩兩首》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文有兩首古詩。一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動態(tài),用夸張的比喻的手法寫出了磅礴的氣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后者以輕快的筆調描繪了浣花溪的風物景色與幽雅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詩人重歸草堂暫留蜀地的喜悅,同地也表現(xiàn)了他對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鄉(xiāng)的心情。

        學情分析:

        這兩首古詩語言瑯瑯上口,便于記誦,也可能多數(shù)同學已會背,但詩意不一定理解,教師必須在教學時進行點撥,之后讓學生去讀悟,去體會,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讓他們串講詩意。要求不宜過高,不搞字字落實,只要能說出詩即可。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

        三、學生初讀詩句,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遙、尺、疑3個生字的音。

        2、通過讀、,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再讀詩句,想象畫面。

        1、讀第一行詩,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教師點撥)

        圍繞:煙:指云霧。紫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云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

        生:產生。

        生紫煙:發(fā)出一種紫色的煙霧來。

        這一行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好!它活生生地畫出了看爐峰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2、讀第二行詩,理解遙看、川。

        討論:遙看:

        川:水道、河流。

        掛:形象地寫出了瀑布外形的壯觀。

        3、讀三、四行詩句。

        理解:飛流直下:水流的飛瀉。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種夸張,說明瀑布極長,掛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聲勢這樣大,它的聲響會怎么樣?(想象)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你能把詩人心里想的話說一說嗎?

        (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銀河從高高的天上直落下來)。

        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落)

        這個落字好像寫出了天上突然發(fā)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么大膽、新奇的想象。

        4、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5、總結全文,體會感情。(抓。荷、掛、飛、落)

        6、誦讀詩文,背誦詩文。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指導書寫

        遙、瀑寫得左窄右寬。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練習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

        2、通過,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精讀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

        輕聲自由讀詩句,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

        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么?(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千秋雪就是終年不化的積雪,并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

        詩人是透過什么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戶。教師講解:窗戶好像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并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

        是誰透過窗框在觀賞這幅特殊的畫呢?(是詩人自己)詩人有這么一種閑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說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悅)

        詩人向門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東吳指什么地方?為什么說是萬里船?

        誰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排的呢?

       。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后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復練讀。

        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

        鸝左右結構,鷺上下結構,寫時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2、背誦課文。

        3、抄寫詞語。

      《古詩兩首》教案13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知本課的十三個認讀字和六個會寫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兩首古詩。

       。、學習古詩《春曉》,感悟意境,練習背誦。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詞卡,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談話引入

       。、學習了前面的幾篇課文,同學們覺得春天怎么樣?

        2、古時候的人們也很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很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這節(jié)課俺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础墒坠旁姷念}目是什么?

        看一看書,誰能讀準確?

        板書:春曉 村居(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借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

        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病⒔處煶鍪旧挚ㄆ,引導同學認讀:

        開火車讀。

        指名讀。

        3、交流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 加筆畫、加偏旁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煙 口──知

       、 換筆畫,換局部組字: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歲──多 放──散

       。、讀詞語鞏固讀音:

        兩首 古詩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xiāng)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三、正確流利的讀古詩

       。、自由讀。

        2、同桌互讀,能背的可以背給同學聽。

        3、自愿到前面讀或背,讓大家欣賞。

        四、重點理解《春曉》,感悟意境

       。、許多同學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春曉》這首詩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唐代詩人:孟浩然)

       。、再談談這首詩,說說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

        根據(jù)同學質疑可適當引導:

       、 曉:是天剛亮的時候。

        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 眠:就是睡覺的意思。

       、 聞:就是聽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场⒄埻瑢W們看著課文中的圖畫,聽老師范讀古詩,聽聽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字音拖長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同學自讀,體會感悟。

        ⑵ 教師描述,引領大家讀。

        教師:在春天里睡覺真好,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什么?

        同學:春眠不覺曉。

        教師:剛一醒,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叫聲,聲音真好聽。

        同學:處處聞啼鳥。

        教師:昨天夜里刮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又被風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學: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自由練習背誦。

       、 學做小詩人,到前面朗誦,教師為同學配上音樂。

        ⑸ 集體背誦。

        五、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

        春曉 村居

        六、課堂作業(yè)設計

       。、找朋友:

        詩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讀一讀,說一說:

        詩:詩人。

        聞:見聞。

        古:古往今來。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薄W習古詩《村居》,練習背誦。

       。、指導寫字。

       。、學習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具準備

        實物展臺,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抽讀生字卡,復習生字讀音。

       。、背誦《春曉》。

        3、今天這節(jié)課俺們繼續(xù)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誰已經背下來了,可以背給大家聽。

        二、理解古詩,感悟意境

       。、誰告訴大家這首《村居》是誰寫的?

       。ㄇ宕娙耍焊叨Γ

        2、這首詩寫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

       。ù禾炖铮瑢W們放學后,一起放風箏的.景象)

       。、古人管風箏叫什么?

       。堷S)

       。、頌讀古詩,練習背誦:

       、 自身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跟讀《春曉》有什么不一樣?

       。ㄍnD不一樣,這首詩是在每行的第四個字后面稍作停頓 )

       、 同桌互相聽讀,鼓勵同學邊讀邊扮演。

       、 上臺背誦,展示。

        三、指導寫字

       。、教師引導同學說一說要寫好哪幾個字?

        讀一讀:

        古 聲 多 處 知 忙

       。、同學描字,說一說哪個字最難寫?

        教師具體指導:

        多:上下兩局部一樣,但寫時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寫成一左一右。

        處:強調是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捺要拉長包住上面的筆畫。

        3、其余的字同學自身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利用實物展臺評說:

        古:橫要寫長稍鼓一些。

        聲: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邊的口要寫得稍低一些。

        忙;強調“忄”筆順。

        四、課后延伸

       。、以小組為單位,親手做個風箏放一放。

       。病⒁部梢詫F(xiàn)成的風箏拿來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課外讀背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與大家交流。

        推薦: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蘇軾《春宵》 韓愈《晚春》

      《古詩兩首》教案14

        教材: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人教版)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②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兩首古詩。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初步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自學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

        3、情感目標:

        了解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抒發(fā)的強烈愛國情感。

        學習重點、難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學習準備:

        搜集有關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資料。

        學習方法:

        讀中感知、感悟、體會。

        學習安排: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開課

        老師渲染氛圍:今天老師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有一首詩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這首詩就是我國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時留給兒子的遺言。學生在老師渲染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學習第一首《示兒》

        1、自學。

       、僮杂奢p聲讀幾遍詩句,思考能讀懂詩中哪個詞語或詩句。

        ②再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讀詩,看又能讀懂哪些內容。

        比如:

        a、可以結合文中注釋,抓住重點詞去讀詩。

        b、也可以結合課前查閱的有關資料去讀詩。

        C、更可以同桌商量著去讀詩。

        2、匯報。

        告訴老師你讀懂了那些內容。

       、賹W生交流讀懂的內容,教師鼓勵、點拔讀詩方法。

       、诮Y合學生的體會指導朗讀。

        3、探究:

       、僖龑г僮x詩句,質疑。

       、诜中〗M討論,探究疑點。

       、蹖W生交流小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指導、小結。

        板書:不見示兒九州同告知

        4、小結:是呵!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呵!此時此刻,有誰不被感動呢?同學們,誰愿意用你自己體會到的感情來誦讀這首詩。

       、賹W生結合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朗讀。

        ②背誦詩句。

        過渡:我國有許多這樣偉大的愛國詩人,在唐代就有一位被稱為“詩圣”的愛國詩人杜甫,他一生憂國憂民,在聽到祖國重歸統(tǒng)一時,欣喜若狂,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薄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罚ㄍ队帮@示詩)

        三、學習第二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讀詩:

        自由多讀多體會,如果發(fā)現(xiàn)有不明白的詞句可以問同桌、前后排同學或老師。

        2、學詩: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進一步學習這首歡快的詩。

        比如:

        a、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練習表演讀,加上適當?shù)膭幼魅ンw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b、愛講故事的同學可以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與自己的體會練習描繪詩句的情景。

        c、擅長表演的同學可以找伙伴合作,去練習表演。

        d、如果還有更好的學習方法自然都可以試一試。

        3、悟詩:

        分別展示學習方法、結果、體會。

        4、誦詩:

       、俜怕曌杂衫首x。

       、趲嫌淇斓男那楸吃。

        四、總結。

        1、建議學生通讀兩首詩,去探究兩首詩的異同。體會兩位詩人抒發(fā)感情之同,表達方式不同,一悲一喜。

        2、教師及時肯定,強調學習重、難點。

        五、結課。

        陸游流傳至今的詩就有9千多首,杜甫流傳下來的也約1千4百多首,除了我們學過的,同學們下課后,還可以再去搜集、閱讀、品味、欣賞;另外建議我們班委可以設計一次《古詩朗頌會》或《古詩書法比賽》;

        比一比,看誰搜集的詩多;

        朗讀的最有感情,書法最漂亮。有興趣嗎?

      《古詩兩首》教案15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課后反思:學生能夠結合書下注解在老師的指導下用自己的話說出每句詩的大概意思,但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就不太清楚了。老師在講古詩時應該結合當時的背景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只單純的理解詩句的意思并不困難,但忽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課時 《江畔獨步尋花》

        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本課的設計積極倡導“自由、合作、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營造一種“閱讀、感悟、創(chuàng)作”的自主學習氛圍,采用比較,欣賞的方式,得出詩歌寫作手法上的特點,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欣賞中比較,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和詩歌鑒賞的能力,選用同學們自己搜集的詩歌,讓學生看到了自己預習的效果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就感。

        教學目標:

        1、初識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粗解字義。

        2、朗讀、背誦課文,3、繼續(xù)學習預習的方法,培養(yǎng)預習的習慣和方法。

        4、了解詩句的意思,想像詩中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感受。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課文,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想像詩歌描繪的情景,說說《江畔獨步尋花》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再學習一首寫景唐詩,這首詩又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色呢?

        二、自學古詩:

        1、提出自學要求:

       。1)利用生字表自學生字和認讀字,讀準字音,記住生字字形。

        (2)讀古詩,看注釋,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生按照要求自學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檢查讀音:畔 尋 壓 蝶 舞 鶯 恰

        (2)指名學生讀詩,說說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問題?(困)

       。ǹ醋⑨屩馈包S四娘”是誰,“蹊”“江畔”“壓枝低”“流連”“嬌鶯”“恰恰啼”是什么意思。

        結合上下文知道了“自在”的意思是:自由自在。)

       。3)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黃四娘家的小路上開滿鮮花,無數(shù)的花朵把枝條壓得低垂下來。流連忘返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活潑自在的黃鶯在樹上鳴叫著,發(fā)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三、深入理解:

        1、用自己的話說說《江畔獨步尋花》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結合著自己的理解描繪,指導學生把語言組織完整。)

        2、指導朗讀:你帶著怎樣的感情朗讀。

        四、指導背誦:想像情景,試背《江畔獨步尋花》。

        五、學習生字:

        1、指名再讀生字,說一說你是怎么把生字記住的?

       、侔床考,也可用熟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

        ②左右結構:畔 蝶 。簧舷陆Y構:尋;上中下結構:鶯;內外結構:壓

       、壑攸c指導:舞,中間四個豎。書寫時各部分要緊湊,避免過長、過寬。

        范寫。

        2、寫生字,先整體觀察后再寫。

        六、課堂小結:今天大家自己能夠通過看注釋、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詩句的意思,自學詩句。如果有興趣,看注釋、查字典再自學一首寫景古詩,再試著背一背。

        七、作業(yè):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板書: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八、反思: 學生有個別字的讀音不太準確,如:“畔”和 “ 甫”,可以看出學生的預習完成的不好,個別學生不會預習,應在預習前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和技巧。

      【《古詩》教案】相關文章:

      古詩的教案04-22

      古詩教案小班08-26

      古詩春曉的教案08-25

      《古詩誦讀》教案03-06

      大班古詩教案02-23

      古詩《畫》教案04-01

      古詩絕句教案03-19

      古詩《小池》教案03-25

      古詩畫教案01-20

      古詩春曉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