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長江之歌》
教 材:江蘇省編教材音樂學科(簡譜版)
年 級:初中三年級(第五冊)
章 節(jié):第二課
課 題:長江之歌
課 時:兩課時
教 具:磁帶、錄音機、幻燈片、幻燈機、投影片、投影儀、錄像帶、錄像機、黑板、鋼琴、 銀幕。
教學目的:
1、通過對《長江之歌》的學習,從音樂的角度聯(lián)系地理上祖國的山川地貌;歷史上的榮辱興衰;文學史詩人詠長江的名言佳句,結(jié)合先進的現(xiàn)代教育媒體,把視與聽、音樂的與非音樂的,直接的與間接的知識點融匯貫通,激發(fā)同學們的愛國之情。
2、《長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樣的典型的創(chuàng)作方法。(重復與對比)它們的運用在音樂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教材分析:
《長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風格的進行曲。它們氣勢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曲折回轉(zhuǎn)的情景,樂曲用單三部曲式寫成A+B+A+尾聲的結(jié)構(gòu)。
教學過程:
一、課前音樂: 播放錄像 專題電視連續(xù)節(jié)目《話說長江》插曲《江河萬古流》
二、組織教學(略)
三、導入新課
1、導入:長江與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她們哺育了江河沿岸的億萬華夏人民。以前我們接觸過描繪黃河的作品。(提問:請學生搶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誰?[《黃河大合唱》光未然詞 冼星海曲])今天讓我們來看另一條母親河、她就是我國第一大河――長江。
2、提問:哪些同學去過長江邊?結(jié)合學生對親歷長江邊的感受,穿插兩首唐代詩人漫步長江邊時吟哦的詩句。
其一:“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其中穿插放映兩張攝影作品(幻燈片)
3、點題并板書:長江之歌
4、集體朗讀歌詞
5、在歌詞的第一句中唱到:“你從雪山走來”是哪一座山?你向東海奔去,那入?谟衷谑裁吹胤?(學生回答。教師給予評價并加以必要的補充)。(打開投影儀,放下銀幕,打出“萬里長江圖”投影片)。
備知識點:
、僭搭^: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脈的 格拉丹東雪山
、诤恿魅L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國第一大河
、鄹剑菏澜缗琶暮恿
第一、尼羅河 (非洲埃及) 第二、亞馬遜河(南美洲巴西) 第三、長江(亞洲 中國)
④流域面積達180萬Km2居全國之首。
、萘鹘(jīng)九省二市 分別是:(指著地圖)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上海
、奕牒?,經(jīng)上海吳淞口入東海
⑦南宋時,長江以北被金人占領(lǐng),當時政治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在憂憤、抑郁之情下寫下詩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間, 中間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解:京口:鎮(zhèn)江。一水:長江。數(shù)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賞《長江之歌》(錄音、磁帶) ①聽完之后,憑記憶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②看譜視唱,在書上標記出有幾處出現(xiàn)這一句(4處)
7、此曲典型的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采用了音樂素材的重復與對比。
知識點:
、僖魳放c其它藝術(shù)形式的區(qū)別:音樂:時間的藝術(shù)。 繪畫、攝影、雕塑、建筑等;空間的藝術(shù)。
②音樂是轉(zhuǎn)瞬即逝的,它有時間限制,美術(shù)作品可以一覽無余,整體到細部反復欣賞。其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樂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體按順序欣賞。這便增加了欣賞理解的困難,作曲家為了統(tǒng)一作品風格,加深主題印象,常常使用重復或變化重復的手法。
、鄣绻挥兄貜捅銜o人以單調(diào)乏味的感覺(好處:統(tǒng)一)。例:《長江之歌》中的兩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變化重復。反之一味地進行對比,只會讓人覺得花哨瑣碎,沒有主體。如進行適當?shù)膶Ρ,則會給人以一種新鮮感,(統(tǒng)一中見變化)。 對比例:第二段(B) 第二句在旋律、節(jié)奏和句法上都有所改變,第一句與第二句形成了對比。
、苷n堂提問:音樂素材發(fā)展的兩種重要基本手法是什么? 重復 統(tǒng)一 加深印象, 對比 變化 新的感覺(動力)通過段落,句法,節(jié)奏的平衡和變化。
8、歌曲分析
此曲為大調(diào)式,單三部曲式。
A 。隆 。痢 ∥猜
a + a' b + c a + a''
4 4 4 4 4 4 。
A段是對長江豐采的描繪,由兩個平行結(jié)構(gòu)的弱抑起樂句構(gòu)成,順口易記,深刻凝練。第三、七節(jié)的大跳 七度。使曲調(diào)迭宕起伏,更突出長江一瀉千里蜿蜒奔騰,東去大海的形象和非凡氣概。 B段是對長江力量的闡述,樂句改用強拍起,顯得鮮明直接,附點四分音符的運用使旋律更為親切流暢。第一句強調(diào)V-I的進行。給人以清新的感受。第二句節(jié)奏與第一句大致相同,前兩節(jié)提高了三度。后兩節(jié)構(gòu)成反向模仿,造成“一浪比一浪高”的趨勢。第二句末的“6”音是全曲最高音猶如掀起滔天巨浪,把歌曲推向高潮。
A段是對長江的歌頌和贊美,除第二句末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A段的重復。
尾聲運用歌曲開頭的動機“3 4 5”發(fā)展而成。是對長江依戀與贊頌之歌的進一步抒發(fā)最后終上在主和弦的三度音止。貼切而不落俗套,傳神而竟境深遠。
重點:了解重復和對比是音樂作品發(fā)展的兩大基本法則。此點應貫穿始終。 B段的變化與A段在節(jié)奏、旋律、句法等方面的不同之處,唱詞時,結(jié)合歌曲分析讓學生感受 重復深化主題的功用和對比手法產(chǎn)生的新穎感。
分析題:《長江之歌》重復之處如此之多,為什么又這樣美?假如設計B段也一直重復好不好?(學生課堂討論)
注意事項:
、貯段與A'段的第二句略有不同,應加以區(qū)別,防止混淆。
、谇虚L音有二拍、三拍、四拍,要求劃拍視唱,嚴格唱準各音符時值。
③根據(jù)結(jié)構(gòu)分段習。
④介紹詞曲作者,王世光(曲)胡宏偉(詞)及簡單介紹創(chuàng)作花絮。
四、分析總結(jié)
。ò鍟裕┰趫D表結(jié)構(gòu)上反映,重復與對比的手法。(可以圖像表示)師生合作完成。
總結(jié)(投影)
A、對長江豐采的描繪。
B、對長江力量的闡述
b、細膩、柔和,力度
c、波瀾壯闊(高潮)具有推動力。
A'、對長江的歌頌與贊美
尾聲、對長江的依戀與贊頌之情,進一步抒發(fā)。
在兩年前,九八年的夏天,我們經(jīng)歷了一場戰(zhàn)斗!皵橙恕本褪情L江。怎么“母親河”是“敵人”?你或許要問。她曾安靜地流淌著。哺育了千萬人民,灌溉著良田萬頃,滋潤了兩岸 的泥土,我們吮吸著她的乳法,沐浴著她的恩澤。忽然她卻勃然大怒,掀起駭人的滔天巨浪。沖走了房舍與家畜,無情地卷走了親愛的家人,這是為什么?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為造成的傷害,濫砍亂伐,隨意破壞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讓人們嘗盡了惡果,同學,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地球,關(guān)注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愛護我們的母親河,我們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長江之歌》】相關(guān)文章:
《長江之歌》說課稿02-02
長江之歌教案02-02
《長江之歌》優(yōu)秀教案08-26
長江之歌的教學反思03-06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03-25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11-10
長江之歌教案4篇02-04
長江之歌教案13篇02-17
長江之歌教案17篇03-12
長江之歌教案15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