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充分感受人間真情,知道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給予無私的幫助。
3、聯(lián)系課文內容,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學習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
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充分感受人間真情,知道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給予無私的幫助。
三、教學難點
聯(lián)系課文內容,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學習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的寫法。
四、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師: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是冬日的陽,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我說愛更是一根心鏈,栓緊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個個愛的故事。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讓我們一起去細細品味一下這根愛的珠鏈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3、你還記得課文中講了哪兩件事嗎?
板書:喬依幫助老婦人 老婦人幫助女店主。
(二)、先學環(huán)節(jié):
學習課文1~8自然段
一、出示自學提示:
1、一位老婦人的車在這拋錨了,此刻她的內心會是怎樣的?
2、喬依駕駛著他那輛破汽車來到了老婦人面前,看到這一切,他怎么做的,請你自己去文中讀一讀、找一找。
3、喬依是怎樣為老婦人修車的?()引導學生讀第四自然段,畫出描寫喬依修車動作的詞語。
4、你覺得喬依是怎樣的一個人?
二、出示自學提示2
老婦人走到餐館看到了什么?還會想起什么?她又是怎么做的?可以結合前文,也可以展開想象,自己先練習說一說,同桌互說,再全班交流。
(三)后教環(huán)節(jié)
一、檢查自學提示一。
1、師述:在一個風雪交加的黃昏,寒風挾裹著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一條鄉(xiāng)間公路伸向遠方。這里看不見汽車,更沒有人影,一切顯得是那么寂靜、荒涼。一位老婦人的車在這拋錨了,此刻她的內心會是怎樣的?請你自己讀一讀文章2——8自然段。(學生自讀)
2、全班交流。
1)在荒蕪人煙地方,老婦人的車在這拋錨了,此刻她的內心會是怎樣的?
“又冷又怕”——在冷風中發(fā)抖緊張地閉上眼睛
“緊張絕望”——荒蕪人煙等了一個小時幾乎完全絕望
2)誰愿意通過朗讀把老婦人此刻內心的絕望、害怕表達出來。
指讀——齊讀
3、盡管老婦人此時幾乎絕望了,但她的內心始終在期望著有人來幫她一把。這時喬依駕駛著他那輛破汽車來到了老婦人面前,看到這一切,他怎么做的,請你自己去文中讀一讀、找一找。
全班交流:
1)喬依是怎樣為老婦人修車的?引導學生讀第四自然段,畫出描寫喬依修車動作的詞語,想象當時修車工作的困難。匯報:
“難”手和腳腕蹭破出血顧不上擦
“冷”手凍得幾乎沒有知覺清水鼻涕流下來
“臟”手上沾滿了油污衣服也更臟了
2)你從這些句子的描寫中看出了什么?(看出修車的'工作非常費勁,而喬依不怕臟,不怕累,真心誠意為老婦人修車。)
4、課文中還有哪些段落的描寫也反映出喬依的為人?再默讀2、3、5—8自然段。匯報:
你從喬依安慰老婦人的話中體會到什么?(熱情、體貼、細心)
這幾句話如暖風吹拂過老婦人的心田,誰還愿意來讀一讀?
……
5、你從他的言行中能感受到他具有怎樣的品質?(樂于助人的品質;喬依對老婦人是一種真心的關懷,而不是一時的敷衍;喬依竭盡全力,無私地助人。)
6、出示第六自然段:
請同學們讀讀這段話,相信你讀了這段話,對喬依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喬依的行為會有新的理解。齊讀
理解:“天經地義”什么意思?(理所當然,不容質疑)
多么質樸,多么純潔的想法啊。再讀第六自然段。
7、引讀6、7自然段。
所以,當喬依修好車,老婦人滿懷感激地一邊打開錢包一邊問,喬依,他從來沒想到,他以前在困難的時候,所以他從來就認為。因此,喬依笑著對老婦人說。
8、小結:在喬依困難的時候,他曾經得到過別人愛的幫助,所以當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無助的老婦人需要幫助時,不容質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報酬,只希望老婦人也能把悠悠愛心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
二、檢查自學提示二
讓我們再次回到那簡陋但溫馨的小餐館去感受這動人的故事,齊讀9-11小節(jié)。
三、學習12小節(jié)
1、引讀:關上店門,女店主走進里屋……
2、出示句子:她輕輕地親吻著丈夫那粗糙的臉頰,喃喃地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親愛的,喬依……”
3、從女店主的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4、小結:
同學們說的真好,愛,不僅是一個溫馨的字眼,一個永恒的話題。在那飄雪的寒夜,愛就是一股驅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種克服困難的力量,我說愛更是一根心鏈,栓緊喬依、婦人、喬依的妻子,更緊扣著你我彼此的心,“不需要回報我,如果你想報答我,就不要讓愛之鏈在這兒中斷。”讓我們用真情串起了一個個愛的故事吧!
四、總結課文。
1、說說課文為什么用“愛之鏈”作題目?
。ㄕ媲榛樱巳硕夹枰獎e人的幫助,人人都應該給別人幫助。正因為喬依曾受到他人的許多真情幫助,所以他認為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友愛的手是天經地義的,這正是用“愛之鏈”作課題的道理。)
是啊,所有發(fā)生的這一切感人的故事都是因為愛,也正是因為大家心中有了愛,這個世界才會更加美好。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曲愛的贊歌,播放《愛的奉獻》。
訓練環(huán)節(jié)
1、喬依是------------------------------------------------------- 的人。
2、課文為什么以“愛之戀”為題?
板書設計:
愛之戀
喬依幫助老婦人 老婦人幫助女店主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女媧、澄澈、幽光、靈敏、綿延、神通廣大、莽莽榛榛”等詞。
2.了解神話的特點。
3.了解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
過程與方法:
1.體會想像聯(lián)想在神話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通過比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發(fā)學生探究關于人類起源、進化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3.學習文章對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培養(yǎng)改寫神話故事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體會文中女媧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
教學重點
激發(fā)和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如引導學生對女媧造人的動機、方法等作另一種推測。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遠古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知識貧乏,人們對于一些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比如日月出沒、電閃雷鳴、人類自身來源等,不能科學地解釋,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過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類的英雄形象,創(chuàng)造了許多動人的神話故事。一個被幻想加工過的神奇世界便產生了:山川日月風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個專司其職的神靈;開天辟地后的盤古“頭為四岳,
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發(fā)為草木”,威武的太陽神每天乘坐羲和駕駛的車子繞天巡行。
人,到底從何而來?思索著的遠古人們用他們豐富的想像創(chuàng)造了女媧摶土造人的神話,今天我們所要學的《女媧造人》(板書文題)就是袁珂根據中國古代神話而改寫的。
二、文體解讀
投影:
神話故事體裁簡介:
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xiàn)對自然及文化現(xiàn)象的理解與想像的故事。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說:“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話的主要特點是:
1.神話把自然加以形象化,進行了不自覺的藝術加工;
2.神話創(chuàng)作的基礎是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作方法則是浪漫主義的;
3.神話表現(xiàn)了遠古人類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正因為這樣,所以神話具有豐富多彩的想像、奇妙的情節(jié)和感人的藝術力量。正如馬克思說,它表現(xiàn)了“人類童年時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我國遠古比較著名的神話有: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鯀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觸不周山等。
三、閱讀理解《風俗通》中有關女媧的`兩則短文
投影:
1.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傳說是人面蛇身,創(chuàng)造了人類)摶(tuán,把某種東西揉成圓形)黃土作人。劇務(工作劇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還來不及供應),乃引(牽、拉)繩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纟恒(gēng,粗繩索)人也。
譯文:民間傳說,天地開辟之初,大地上并沒有人類,是女媧摶捏黃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盡全力干還趕不上供應。于是她就拿了繩子把它投入泥漿中,舉起繩子一甩,泥漿灑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一個個人。后人說,富貴的人是女媧親手摶黃土造的,而貧賤的人只是女媧用繩沾泥漿,把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的。
2.女媧禱神祠祈而為女媒,因置婚姻。
譯文:女媧在神祠里禱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媧就安排男女婚配。
四、整體感知課文
1.聽讀課文錄音,掌握下列詞語,注意加粗字的讀音。
投影:
女媧(wā):傳說中造人、補天的神。
澄澈(chéng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
靈敏:反應快。
綿延:延續(xù)不斷。
莽莽榛榛(mǎng zhēn):草木叢生的樣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語,指無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別高明的本領。
2.表情朗讀全文,識記課文情節(jié)。
3.研讀課文,比較神話故事和課文內容,篩選出聯(lián)想想像的內容。
4.恰當地復述課文。
先分小組復述,再由各小組推薦1~2同學,舉行小組賽,看誰講得生動,如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人來到世間的描寫。
五、研讀課文
1.《風俗通》里的有關文字非常簡略,而通過改寫、豐富補充之后的課文,則處處洋溢著人類誕生的喜悅感,找出有關詞句,說說你對這一喜悅感的體會。
要點提示:人的產生給大自然帶來無限生機;人類產生的同時,也產生了“愛”,產生了人間的溫暖。
2.這篇神話真實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媧造人過程中的心理和神態(tài)描寫,嘗試分析“媽媽”女媧的形象。
學生分析,教師點撥。
3.本文想像女媧造人的動機是“感到非常孤獨。她覺得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么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才好。”請發(fā)揮你天才的想像,試作另一種推測。
4.在封建社會里,有人借用此神話把人剝削人現(xiàn)象說成是命中注定、天經地義的。他們說女媧用揉團黃泥做成的人便是社會上那些有錢有勢的統(tǒng)治階級的前輩,那些用柳條甩出的便是無權無勢的下層百姓的先人,對此,請學生討論,談談理解。
教師點撥:這種說法核心在于:持這種邪說的人根本上看是在為維護封建社會人剝削人的不平等的制度服務,是存愚昧、麻木人民群眾思想的險惡用心的。
5.神創(chuàng)造人,是對人類起源的錯誤解釋,但是這類神話為什么能夠世代流傳?
請分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探究這類神話的魅力何在,對于學生獨特的感受和見解熱情鼓勵。
提示:(1)這類神話描寫了人類出現(xiàn)之前地球上的情景,這是引人遐想的。
(2)這類神話都有奇妙的想像,這是非常有趣的。(3)這類神話無非是現(xiàn)實的人類繁衍歷史的改造,非常富有人性,這是令人感覺親切的。如女媧的形象分明是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
六、課堂小結
七、布置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學小品文的文體特點。
2.了解北極旅鼠的三大奧秘。
能力目標:
理解本文獨特的寫法,體味其知識性、趣味性。學會生動形象地介紹科學知識,清楚明了的說明復雜事物,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科學理性的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關注社會問題,善于觀察生活,熱愛自然。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文意,領會文章給人的啟示。
2.把握本文獨特的寫法,即說明文與記敘文的雜交種。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同學們,神秘的大自然給予了我們無窮的財富,給予了我們無窮的探索空間,給予了我們無窮的精神啟發(fā)。生活在北極草原的北極旅鼠,它們身上就有許多難解的謎。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絞盡腦汁,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秘。今天,我們一起來傾聽一個獨闖北極成為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并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位夢華給我們講述的故事,我相信聽了這則故事之后,你一定會產生探究旅鼠之謎的興趣。讓我們一起走進《旅鼠之謎》吧!
2.作者簡介
位夢華,1940年生于山東平度,地質學家.1991年他獨闖北極,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極愛斯基摩人聚居區(qū)進行了一個半月的綜合性科學考察,成為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并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1992年回國后撰寫了大量文章介紹北極的各種情況。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級》、《南極之夢》等。
二、檢查預習
1.正音
媲(pì)美 挑釁(xìn) 迷惘(wǎng) 篤(dǔ)信
嚙(niè)齒 滑稽(jī) 徘徊(huái) 逃竄(cuàn)
2.解詞
前赴后繼: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踴躍前進,連續(xù)不斷。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釁:借端生事,企圖引起沖突或戰(zhàn)爭。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辦。
道聽途說:從道路上聽到,在道路上傳說。泛指傳聞的,沒有根據的話。
篤信:忠實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見識淺。
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互相配合。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章的題目叫“旅鼠之謎”,你知道旅鼠的“謎”有哪些嗎?請同學們再一次快速地默讀課文,找出旅鼠之“謎”。
學生閱讀課文,找出旅鼠的奧秘,并討論交流。
(提醒學生,注意勾劃)歸納并總結北極旅鼠有哪些奧秘?
北極旅鼠的奧秘:
(1)驚人的繁殖能力;(2)控制繁殖,吸引天敵;(3)死亡大遷移;……
教師追問:同學們,除了課文里邊提到的三大奧秘之外,其實旅鼠身上還有許多的謎,請閱讀課文,再去發(fā)現(xiàn),提出你的疑問。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至理名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睂W生自由發(fā)言,諸如:
(1)為什么旅鼠在死亡大遷移的時候只往西或往北遷移呢?
(2)他們?yōu)槭裁匆D?
(3)他們明明有驚人的繁殖能力,為什么還要控制呢?還要采取自殺行為呢?
……
2.推測旅鼠之謎的原因。
同學們,面對旅鼠的奧秘,你想解開這些奧秘嗎?開動自己的腦筋,整理自己的思路,推測一下旅鼠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吧。
討論:旅鼠奧秘的原因。(略)
(引導:旅鼠是集體觀念很強的動物。他們在維持著生態(tài)的平衡,維持著自然的和諧發(fā)展,或許旅鼠有這種本能。)
3.插入分析本文的說明方法。
文章第11自然段講旅鼠驚人的繁殖能力這一奧秘的時候,采取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列數字,準確地說明了旅鼠的繁殖能力超強,達到了駭人聽聞地步了。
教師滲透:同學們的說法是有道理的,為了使我們現(xiàn)在的猜想更加有依據,我想,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必須更加努力地學習,掌握更豐富的'科學知識,去進一步驗證我們的猜想。找到旅鼠之謎的真正原因。
4.教師總結文章:
同學們,課文通過“我”與丹尼斯的對話,給我們介紹了北極旅鼠的奧秘。雖然我們無從知道旅鼠之謎的真正原因,但我們卻能感受到:這也許是自然正用一只無形的手控制著這一切,控制著自然的和諧發(fā)展。由此我也真正體會到《敬畏自然》中所論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一句的深刻含義。
四、討論與探究
1.一只小小的旅鼠尚能如此,我們人呢?正如課文所說:“人類也許應該從旅鼠身上學到點什么。例如,如果人類也毫無節(jié)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結合下列文字資料,討論一下,從中可獲得哪些啟示?
《旅鼠之謎》教案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求統(tǒng)一答案。)
啟示:重點在控制人口,學會自我調節(jié),以求和諧發(fā)展。
動物們都知道通過控制自身種群的數量,來保持生態(tài)平衡,維持自然的和諧發(fā)展。而我們人類呢,也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以求得可持續(xù)發(fā)展。
五、品讀課文,體味文章獨特的寫作手法。
課文主要為我們介紹了旅鼠的三大奧秘,知識性強,但讀來生動有趣,引人入勝。這是因為它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那它的寫法到底有什么獨特之處?
記敘的框架。本文具備記敘的六要素。
對話的方式。通篇幾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對話,既通俗又親切。
說明的內容。如把丹尼斯講述旅鼠三大奧秘的話篩選出來,連接起來,是一篇完整地介紹旅鼠知識的說明文。
六、拓展遷移
1.老師在開課的時候說了,神秘的自然給予了我們許多,你讀完了這一篇知識性與趣味性都很強的文章,一定會有許多印象深刻的地方吧,請把它談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引導學生談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也可以談出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2.課后觀察與收集
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還有一些奇異的現(xiàn)象,請利用課后時間去收集或觀察某種動物奇異的表現(xiàn)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七、總結全文
《旅鼠之謎》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科學小品。文章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旅鼠的三大奧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長。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種形式啟發(fā)我們。從旅鼠的身上,我們如果反觀人類自身,也許會領悟到很多……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新偏旁:提土旁、雙人旁、夕字旁。
2.學會7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很多”、“到了”練習說話。
3.繼續(xù)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通過看圖學文,懂得小貓種魚收不到魚的原因,從而教育學生在向別人學習的時候,要動腦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繼續(xù)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
2.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道理。
3.識字、寫字。
4.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圖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節(jié)卡片,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繼續(xù)學習看圖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圖的意思,并能把幾幅圖聯(lián)系起來看,理解圖意。
(二)圖文結合,能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看幾幅有聯(lián)系的圖畫的方法,理解圖意。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8 小貓種魚
讀題,解題。這是一篇看圖學文,從題目上看講了誰的事?講了小貓的什么事?小貓種魚,能長出魚嗎?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看圖、學習課文。
(二)指導看圖一、圖二,初讀課文。
1.這課書中有幾幅圖?哪兩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三幅圖和第四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
2.出示圖一,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種玉米)
(1)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是在種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著小盆往地里撒種;③從第二幅看見長熟的玉米)
(2)什么季節(jié)撒種?(春季撒種)
(3)用一句話說出這幅圖的意思來。(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種子)
3.出示圖二,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節(jié)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種的玉米長得怎樣?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話把這幅圖的意思說出來嗎?(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現(xiàn)在看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有什么關系?(第一幅圖講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種子,第二幅圖講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這位阿姨是什么人?(農民)
(2)練習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說)
(農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種子,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天農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哪個自然段是講的這兩幅圖的事。(第1自然段)
(1)學生自練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能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三)指導看圖三、圖四,初讀課文。
1.出示圖三,問,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農民叔叔在種花生)
2.你從什么地方看出農民叔叔是在種花生呢?(①農民叔叔用鋤頭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著種子;③從第二幅圖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種花生)
3.什么季節(jié)種花生?什么季節(jié)花生成熟了?(春季種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農民叔叔種的花生長得怎樣,收得多不多?(長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6.課文中哪個自然段講的是這兩幅圖的事?自己練習讀一讀。
(1)學生自己練讀,讀準音字,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看圖五,初讀課文。
1.出示圖五,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小貓種魚)
2.小貓現(xiàn)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貓把魚種到坑里,坐在坑邊想,到了秋天他會收到一大筐的魚)
3.讀第3自然段課文。
(1)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練讀。
(2)教師指名讀。
(五)讀全文,自己小聲讀。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結合,學懂課文內容,懂得詞義。
(二)知道小貓的錯誤是:看別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動腦筋,把事情做壞了。
(三)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練背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圖文結合,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小貓為什么會做錯事的'道理。
(二)練背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讀詞語卡片:種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詞義。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學習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表述圖畫的意思的。
2.學習第1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了誰的事?
(2)讀讀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圖的事?(指名讀)告訴學生這叫前半句話。
(3)前半句講了誰?(農民)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種在地里)師述:前半句告訴我們誰、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
、佟胺N”在這是什么意思?看圖說一說。(翻土、挖溝、播種、蓋土)板書:種
、谵r民把什么種在地里了?(玉米)
③種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樣的東西?(種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書:玉米
、茏x讀前半句。
(4)讀一讀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說的是誰?怎么樣了。(農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俸蟀刖湔n文里有“農民”兩個字嗎?(這是半句話,跟前半句合起來是一句話,前半句話里有誰(農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著說的,說的還是他<農民>)
、诤蟀刖渲v的是在什么季節(jié),誰收到了什么。板書: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圖說說。(“很多”在圖上畫的筐里玉米已經裝得滿滿的了,地里的玉米桿上還長著許多沒有掰下來的)
師述:在春天播下種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許多的玉米,農民心情怎么樣?
(5)讀一讀第1自然段,讀出農民的高興心情來。
(6)練習背誦。
、俑鶕䥺栴}練習背誦。
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的誰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收了什么?這種背誦形式與填空背誦一樣,但是難度比填空背誦大。
、鄹鶕鍟毩暠痴b。
農民種玉米收玉米
這種背誦形式比上述兩種都難一些。
3.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自讀課文。
(2)看圖,讀文,回答問題。
、俚2自然段與哪兩幅圖相對應?
②這段話中有哪些詞語與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與“玉米”)
、矍鞍刖渲v了誰?在干什么?(讀文自己說說)在什么時間種花生?
板書:農民種花生
④農民怎樣種花生?(進一步理解:“種”字)
、莺蟀刖渲v的誰?到了什么時間?收到了什么?
板書:到了秋天收花生
、揶r民怎樣收花生?(看圖說說)
⑦讀全句話,問:句子中的兩個“花生”各指什么說的?(農民種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種的是種子,收的是果實。
、噢r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圖說說怎樣多?(農民叔叔身邊的筐里裝滿了花生果,地里還有很多沒有刨出來的)
、嶙x課文,讀出農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悅心情。
4.練習背誦課文。
(1)第1自然段會背了,這個自然段只要把“花生”這一詞語換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總結兩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1)農民在什么時間,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能收到什么?
(2)農民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種—秋收)
6.學習第3自然段。
(1)讀課文,想想這段有幾句話?講的是誰的事?什么事?哪幅圖與這段話對應?
(2)讀第1句話,回答問題。
、傩∝埧匆娏耸裁?(看到農民春天種下種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實)
②所以小貓就怎么做了?(把小魚種在地里)
、坌∝垶槭裁匆研◆~種在地里呢?(因為他看到農民春天種了種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實,他也想種上小魚,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魚)讀熟第1句話。
(3)讀第2句話,這句話講了小貓的想法,他是怎樣想的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確定不變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貓確信自己的想法肯定會實現(xiàn))讀第2句話。
(5)問:小貓能收到很多小魚嗎?為什么?
、倩ㄉ、玉米是種在什么地方的?
、谛◆~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嗎?
③小魚怎樣繁殖?
師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種在地里能發(fā)芽、長大、開花、結果。小魚是動物,它生活在水中,要在水中繁殖生存。所以小貓到秋天不會收到很多小魚。
(6)看圖讀讀全段課文,說說小貓錯在哪里?(小貓看見農民春天種下種子,秋天收到很多果實,他就學著種小魚,可他不動腦筋,不想想小魚在土地里是不能活的,更不會長出很多小魚的)
師述:小貓向別人學習是好的,但是不動腦筋,把別人的辦法生搬硬套到自己這里來,就不對了。
7.練習背誦。
(1)填空練習背誦。
小貓( )( )( ),把小魚( )( )( )( )。他想,到了秋天,( )( )( )收到( )( )( )( )。
(2)根據問題練習背誦。
①小貓干什么了?
、谛∝堅鯓酉氲?
(三)鞏固練習。
填空:
農民種( ),收到( )。農民種( ),收到( )。小貓種( ),收不到( )。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2、投影片。
。、多媒體課件:
。ǎ保┡郎交⒌哪_爬墻示意圖。
(2)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病W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臁#ńz瓜)
。ǎ玻┥洗罴,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么工作?
。ù罴茏印2淮罴茏,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爬山虎的腳》。
。、對課題質疑。
二、檢查預習:對爬山虎的了解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自讀。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開火車拼讀、糾音。(字形重點:隙、漾)
。、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匯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默讀、思考:
。ǎ保┻@一段講了什么?
。ǎ玻┠阌X得爬山虎有什么特點?
。、提問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么?(滿墻的葉子)你能說說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ǎ保┡郎交⒌'葉子在生長中有什么變化?重點寫的是什么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2)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要寫第1、2自然段?
。ǎ常┯懻、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后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著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怠⒄f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
八、質疑。
九、做練習3
板書設計:
。玻蹬郎交⒌哪_
剛長出:嫩紅——→嫩綠
葉子
長大了:綠得新鮮一順兒朝下均勻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語文《掌聲》教案11-19
語文《風箏》教案11-23
《語文園地》教案02-21
語文母雞教案02-22
語文下冊教案01-31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語文小學教案01-03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