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初步學習仿編兒歌。
2、懂得吃水果前要洗干凈手。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念兒歌,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活動難點:嘗試改編兒歌。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教師出示神秘口袋(內裝有大蘋果一個),請幼兒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內是什么?
2、出示大蘋果(今天大蘋果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
二、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模仿大蘋果的口氣,念兒歌一遍
問:你們剛才聽到大蘋果跟我們說了些什么呀?
2、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及時在黑板上貼上相應的圖片,以方便幼兒記憶
問:為什么大蘋果要說“要是手臟別碰我?”
三、幼兒學念兒歌
1、看著黑板上的圖文來跟著念一念
2、請幼兒表演兒歌
四、嘗試仿編兒歌
1、出示香蕉(可是這里香蕉很傷心,為什么會傷心?)(因為小朋友剛才念的兒歌里都愛蘋果,所以很傷心,小朋友你們喜歡香蕉嗎?那我們也為香蕉編好聽的兒歌)
2、蘋果的歌和香蕉的歌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教師引導幼兒如何仿編兒歌)
3、你除了喜歡蘋果、香蕉還喜歡那些好吃的東西呢?
4、通過請幼兒為“大蘋果”的朋友編兒歌嘗試改編這首兒歌
5、請幼兒自己選擇一張圖片編兒歌
五、知識遷移
1、請幼兒吃蘋果:“誰想吃?”
2、引導幼兒吃東西前要洗手
3、幼兒品嘗蘋果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的開展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這節(jié)教學活動中,從教材的選編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兒歌,朗朗上口,喜歡角色扮演。心里特點:活潑、好動,對吃的東西感興趣,讓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學念兒歌,并有興趣的嘗試仿編兒歌,在遷移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明白吃東西前要洗手。通過活動,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散思維,讓幼兒不但喜歡吃蘋果,而且也喜歡吃其他的水果。
不足之處:
1、在教具的制作上,我運用了圖文,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幼兒更容易記住兒歌的內容。但是在教具的準備上,有些不夠充分,在幼兒進行仿編的過程中,我為幼兒準備的就只有各種水果,沒有準備別的食物,比如:蔬菜、蛋糕。這就會讓幼兒產生一種誤導,認為只有吃水果之前要洗手,吃別的食物就不用洗了。所以這里可以準備的豐富一些。更能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
2、教師的引導不夠,沒有讓幼兒掌握好的辦法,將兒歌進行創(chuàng)編,導致在兒歌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幼兒比較困難。
3、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時間的浪費比較嚴重,導致一個小班活動的時間超標了。
4、幼兒學念兒歌的次數不夠多,幼兒還沒清楚記住兒歌的內容就開始創(chuàng)編了,不能為幼兒創(chuàng)編奠定基礎。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詞內容,學習用說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借助圖片理解歌詞內容,學習根據用反復的方法演唱。
3、能準確地說出家庭成員的稱呼,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重點:
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詞內容
活動難點:
學習根據圖片用反復的方法演唱。
活動準備:
1、有手口一致點數1—5的經驗。
2、小兔子一家的照片,事先對自己家庭照片中的人進行過認識和點數。
3、幼兒用書:《我家有幾口》。
4、音樂音頻。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小板凳》。
教師彈奏前奏,幼兒說出歌曲名。
師:聽聽看這是什么歌曲?
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回憶《小板凳》的表演動作。
師:動作跟著做起來。
師:我們來做做小小演員,將《小板凳》完整表演一遍。
二、欣賞教師范唱歌曲《我家有幾口》,初步理解歌曲內容。
1、教師出示小兔一家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小兔家有哪些成員,同時啟發(fā)幼兒用扳手指的方法進行計數。
師:這是誰的一家?他們是誰呢?小兔家一共有幾口人?(引導幼兒先握拳,然后說一個人伸一個手指頭,最后說出總數)
2、教師以“小兔”的口吻演唱歌曲。
師:噓!我們來聽聽看小兔子是怎么說的?
教師清唱歌曲。
師:小兔子唱了什么?有哪些人?小兔家一共幾口人?
3、教師再次范唱。
師:老師還想唱一遍,請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哼哼。
三、學唱歌曲《我家有幾口》,學習說、唱結合的演唱形式。
1、以“幫小兔子數一數”的情節(jié),引導幼兒完整跟唱,學習歌曲。
師:小兔子怕自己會數錯,想請小朋友們一起幫忙數一數,請出我們的拳頭來幫幫忙。(請大家把手握成拳頭開始數2邊)。
根據幼兒的困難進行重點練習(如邊唱邊手口一致的扳手指點數家庭成員等)
2、引導幼兒注意歌曲最后一句說、唱結合的演唱形式。
師:歌曲最后一句和我們以前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指導幼兒學唱最后一句,初步學習說、唱的節(jié)奏。教師用體態(tài)動作提示說的節(jié)奏和時值。
3、教師完整演唱或播放音樂磁帶,鼓勵幼兒參與演唱最后一句。
四、創(chuàng)編歌詞內容。
1、教師出示幼兒用書《我家有幾口》,幼兒嘗試看圖自由、完整演唱。
師:小兔子一家真幸福,這里也有個小朋友,我們來看看這個小朋友家有幾口家?我們來幫他唱一唱。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果家里人很多該怎么辦?
師幼一起嘗試將家庭眾多人口(稱呼詞)用反復的方法唱進歌曲里。
師:我們小朋友也有家人,我們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唱唱自己的家。
教學反思:
我們對“一家人”的概念就是“爸爸媽媽和我”,或者是住在一個屋檐下的親人,而且我們也往往給孩子們灌輸這個我們認為正確的概念,通過我的'調整后再仔細傾聽,發(fā)現每一個孩子對家人的概念都是不同的,他們都有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因此,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表現,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給孩子提供、創(chuàng)設發(fā)展求異思維的空間,鼓勵孩子有不同于他人的思維方式。再出示全家福告訴孩子家人就是住在一個家中的人,或許還有爺爺奶奶或者弟弟和妹妹等。在幾次提醒下小朋友有些了解了。接著聽錄音學唱歌曲,再次扳手指數邊數邊唱。讓幼兒創(chuàng)編歌曲內容,學習演唱歌曲。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意用較完整的語句講述小動物等汽車的情景。
2、根據線索大膽猜想故事情節(jié)。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講述故事情節(jié)
難點: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數量遞增的變化。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坐公共汽車的經驗。
物質準備:小圖書人手一本、大圖書、錄音帶、動物頭飾、字卡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有一群小動物要去郊游了,想知道它們是怎樣等汽車的嗎?”
2、請幼兒各抒己見,說說自己的猜測。
二、自由閱讀
1、發(fā)給幼兒人手一本小圖書,引導幼兒從前往后逐頁翻看。
2、給予充分的閱讀時間之后,請幼兒說說看到的內容,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小動物頭飾。
3、請幼兒說一說它們是怎么等汽車的。(引導幼兒說出它們是一個接一個到站臺上等的。)
三、大圖書閱讀
1、介紹書名,并出示相應的大字卡。
2、看書理解故事
、倏吹谝豁撟筮,“誰在等汽車?”引導幼兒用“站臺上有一只……”的句式回答問題。
教師在黑板上貼上相應的頭飾。
、诳吹谝豁撚疫,“車站上又來了誰?”請幼兒用“站臺上有一只……”的.句式回答問題。
教師在黑板上貼上相應的頭飾。
、壅堄變嚎2~3頁,又有誰在車站等汽車?鼓勵幼兒用故事中的句式回答問題。
教師在黑板上貼上相應的頭飾。
、芸4~5頁,現在車站上有書什么變化?用同樣的方法回答。
教師在黑板上貼上相應的頭飾。
、菘6~7頁,車站上一共有哪些小動物在等汽車?讓幼兒看圖說出,教師在黑板上貼上相應的頭飾。
⑥看8~11頁,汽車來了,站臺上有什么變化,鼓勵幼兒自由發(fā)揮。
教師:從1~7頁,你能發(fā)現站臺上的小動物數量是怎樣變化的?引導幼兒發(fā)現數量遞增的變化。
⑦請幼兒看著小圖書,聽著錄音完整欣賞,并嘗試跟讀故事。
四、游戲《等汽車》
請幼兒代替小動物,來玩等汽車的游戲,切身感受數量遞增的變化。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名稱]:
過生日,分蛋糕。
[活動目標]:
培養(yǎng)幼兒團結友愛,和諧相處,分享禮物;啟發(fā)幼兒發(fā)散思維,增強幼兒想象力,促進幼兒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
[活動模式]:
室內活動。
[活動教具]:
四副生日蛋糕模具一套。[活動歌曲]:祝你生日快樂。
[活動過程]:
一、活動準備:
幼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你是什么時候出生的嗎?幼兒甲、乙、丙、丁舉手回答自己出生日期。幼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過生日時,要唱什么歌嗎?幼兒戊、己回答:唱祝你生日快樂!幼師:小朋友,過生日時還要干什么呢?幼兒庚回答:吃蛋糕。幼師:對。今天,我們就來給小朋友過生日。好不好?幼兒答好。
二、引入活動:
幼師放“祝你生日快樂”歌曲。讓幼兒在快樂的歌曲中參加今天的活動。幼師拿出生日蛋糕模具。幼師:全班分為四組。每組選出一名小朋友,上臺參加今天的活動。四名小朋友分別組裝四種不同味道(草莓、檸檬、菠蘿、巧克力)的'蛋糕。組裝蛋糕后,插上蠟燭,打開蠟燭開關,放響“祝你生日快樂”歌曲。先讓小朋友評價誰組裝的快、好,推選優(yōu)勝者。然后,引導小朋友如何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組裝的生日蛋糕(啟發(fā)幼兒發(fā)散思維,增強幼兒想象力)。四名小朋友按照自己想法,去分發(fā)蛋糕(促進幼兒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
三、活動小結。
1、表揚蛋糕組裝最快、最好的小朋友;
2、引導小朋友會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生日禮物。
3、會創(chuàng)新分發(fā)生日蛋糕。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愿意選擇多種工具參與玩色活動,體驗不同著色工具帶來的樂趣。
(2)嘗試使用多種顏色,感受色彩帶來的快樂。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裝有顏料的水槍、噴壺、噴瓶、針筒若干,絲瓜布、藕節(jié)、棉棒若干,干、濕擦手帕18張,紅、黃、藍顏料盤各三盤。
場地準備:在活動室一側的大墻上掛上大白布,活動室的地上平鋪兩塊較小點的布。
活動過程:
。ㄒ唬└兄c體驗
和幼兒在幼兒園的操場上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說一說自己覺得美的`事物。
(二)探索與發(fā)現,創(chuàng)作與表現
。1)請個別幼兒自主選擇工具進行示范,教師引導幼兒提升經驗。
。2)幼兒自主選擇工具進行探索、創(chuàng)作。幼兒操作時,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幼兒操作情況,對愛清潔的小朋友進行及時的表揚。
(3)引導幼兒大膽創(chuàng)造,觀察不同材料噴(印)出的不同圖案。
(三)欣賞與評價
請幼兒圍站周圍,欣賞和同伴一起創(chuàng)作的彩色的世界,請幼兒觀察畫面中顏色的豐富變化,在幼兒說說畫布可以做成什么后,教師將畫布拉攏變成窗簾。
。ㄋ模┭由旎顒
將兩塊小布分別制作成活動室的窗簾和桌布。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年齡小,處于直覺行為思維階段,喜歡隨意畫畫,正處在涂鴉期,探索世界主要靠感覺,在美術活動中,常常以無意注意為主,往往是先做后想或邊做邊想。由于受到手部小肌肉不靈活及認知發(fā)展水平的限制,作品存在著隨意性的特點。設計活動時,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游戲貫穿整個教育活動,使幼兒在輕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識、技能、情感都得到發(fā)展,在盡情地玩色中,潛移默化地加深了他們對色彩的感知和興趣。
從這次活動來看,我們班是小班,孩子以前沒有到過美術室活動,也沒有見過那么多的陌生老師,剛開始孩子們顯得比較拘謹,于是我馬上將后邊的背景音樂提前放出,以我的情緒帶動孩子的情緒,孩子們很快投入到快樂的玩色活動中了。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幼兒用"長長的××"描述故事中的朋友及物品。
2、鼓勵幼兒積極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感受朋友多,真開心。
活動準備:
1、課件、電腦、電子白板。
2、長長的面條、餐車活動過程:
一、以糖糖過生日為線索導入活動。
1、以生日歌,引出糖糖過生日的情境。
師: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生日快樂歌曲)啊,原來今天是糖糖的生日。糖糖準備了一個大蛋糕,(點擊出示蛋糕)邀請了好多好朋友一起來吃蛋糕過生日呢,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是誰來啦?
二、根據特征"長長"猜想是誰?
1、糖糖在窗口等著好朋友的到來,從窗口能看到好友"長長的"部分從窗口露出來。
。1)師:看,這是誰來啦?(出示大象的鼻子)(幼兒猜想)讓我們看看,小朋友猜得對不對?啊,原來是大象,那剛剛從窗口我們看到的是大象的哪里呢?誰能用一個好聽的詞來說一說?(根據幼兒回答情況,引出"長長的"這個詞)
2、繼續(xù)看課件,直到把動物朋友都猜出來,反復學習使用"長長的"來描述動物的特征!
。1)師:接下來有兩個好朋友要來哦,小朋友要仔細看!又有誰來了?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用聚光燈功能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窗口尋找"長長的"特征)
。2)是誰?這是誰啊?是長頸鹿和小兔子,你們猜對了嗎?剛剛在窗戶口,你們看到了長頸鹿和小猴子的哪里呢?
。3)小朋友們真能干,糖糖還邀請了誰呢?是小猴子來了,剛剛窗口看見的`是小猴子的哪里呢?
3、小結:糖糖邀請的好朋友真有趣,他們都有一個地方可以用好聽的詞來形容,大象有(長長的鼻子),長頸鹿有(長長的脖子),小兔有(長長的耳朵),小猴有(長長的尾巴),你們都找到了嗎?(用聚光燈功能顯示動物的"長長的地方")。
三、給糖糖過生日,幫助糖糖招待客人1、糖糖真高興,他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東西招待客人,這些東西也可以用我們剛學到的好聽的詞來說一說。請和你旁邊的小伙伴商量一下,互相說一說。ㄓ懻摵,再請幼兒獨立講述--說出長長的,食物下的盤子點出)(課件第9頁)
1、糖糖想請小朋友幫忙招待客人們,注意,在招待客人的時候,要說:"我請××吃長長的××"誰愿意來試一試呢?
(拓展幼兒思維,利用白板的可操作性,請幼兒來點選將哪個長長的食物來招待哪個動物,邊操作邊講述)四、結束部分1、糖糖非常感謝小朋友的幫助,想和你們一起吃蛋糕了,吃蛋糕前,先要準備什么長長的東西呢?(生日蠟燭)我們來插長長的蠟燭,1,2,3,4.吹蠟燭啦!(吹滅蠟燭)
2、生日的時候除了吃蛋糕,還要吃什么長長的東西呢?你們猜過生日時吃的長長的東西是什么呢?
3、糖糖邀請小朋友分享長長的生日面條,活動結束!
小班教案 篇7
《小兔乖乖》是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三個小兔寶寶活潑可愛、聰明機智的形象已深得幼兒的喜愛,反面角色大灰狼則是幼兒心中“壞蛋”的代名詞。結合小班幼兒的特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巧妙地將情景游戲納入語言活動中,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游戲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同時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說話。
2、學說相應的短句,如:“你是×××,我就不開門!”
活動準備:小兔跳的律動音樂、木偶、布景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回憶故事,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聽過小兔乖乖的故事嗎?故事里面有些誰?”(幼兒回憶故事中的角色)。
師:“今天我們就來當小兔子,你們想當誰呀?”(幼兒回答:紅眼睛、長耳朵、短尾巴。)
出示兔媽媽木偶,引導幼兒說兔媽媽的話。
二、出現大灰狼
1、傳來敲門聲。
師:“咦,是誰在敲門?”(請幼兒猜)
2、引導幼兒說:“你把尾巴伸進來讓我們瞧瞧!” (出現門慢慢打開,一條大灰狼的尾巴伸了進來。)
3、引導幼兒猜猜是誰,并說出理由。
師:“是不是大灰狼呢?”(出現大灰狼的頭。)
4、師:“真的是大灰狼,開門嗎?”(引導幼兒學說相應的短句,如:“你是×××,我就不開門!”)
5、(出現大灰狼不見了。)
師:“看,大灰狼看見你們把門關得緊緊的,走不進來,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過渡:幼兒聽音樂做小兔的律動。)
三、出現大老虎
1、傳來敲門聲。
師:“又是誰在敲門?”(引導幼兒猜。) “我們問問它。”(幼兒集體問:“誰呀?”)
2、傳來老虎的回答聲:“我是你們的媽媽”。
師:“是我們的媽媽嗎?”(請幼兒說出讓他把尾巴伸進來。)
(出現門慢慢地打開,一條大老虎的尾巴伸了進來。)
3、引導幼兒觀察尾巴,猜猜動物,并說出理由。
4、師:“到底是誰呢?”(出現大老虎的頭。)
5、師:“真的`是大老虎,開不開門?” 引導幼兒學說相應的短句。
6、引導幼兒想出對付大老虎的辦法。
(過渡:小兔子本領真大,把門關得緊緊的,大灰狼、大老虎都進不來。我們休息一會兒,睡覺吧。)
四、兔媽媽回家
1、傳出兔媽媽的敲門聲和唱歌聲。
師:“咦,是誰在敲門呢?”(引導幼兒猜)
師:“是不是媽媽呢?我們來看一看!(出現門慢慢打開,兔媽媽出現了。)
2、師:“真的是媽媽呀!”(幼兒邊唱邊開門:“就開就開,我就開,媽媽回來了,就把門兒開!)
3、在幼兒唱的過程中,出現兔媽媽木偶。
師:“小兔子,你們乖嗎?媽媽不在的時候,發(fā)生過什么事嗎?”(幼兒講述先前發(fā)生的事。)
師:“你們真乖,媽媽拔了那么多的蘿卜給你們吃!(教師給幼兒每人一根,幼兒聽音樂邊跳邊離開教室。)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12-17
小班教案12-17
小班教案12-16
小班教案12-16
小班教案11-08
小班教案01-14
小班教案01-12
小班教案01-11
小班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