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通用9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自主學習,會認7個生字,會寫6個字。
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征,激發(fā)學生觀察、探索自然萬物的興趣。
重點難點:
1.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征,激發(fā)學生觀察、探索自然萬物的興趣。
2.了解蝸!奥龡l斯理”特點的具體體現(xiàn)。
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前搜集有關蝸牛的資料;觀察蝸牛的活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語揭題
1.出示謎語:一頭小牛黑溜溜,無角無尾不拉犁,背著房子很自在,拖拖拉拉慢慢走。
2.同學們,蝸牛是一種很常見的動物,你能說說蝸牛有哪些特點嗎?(相機板書并理解“慢條斯理”)
3.通過觀察和課外閱讀我們對蝸牛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們想不想更全面地了解它?讓我們走近它吧!(將課題補充完整)
4.激疑:看到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介紹了蝸牛哪些特征和習性?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蝸牛的生活是慢條斯理的?
2.指名答思考題。
3.指名讀課文。
(1)檢查正音。注意以下生字的讀音。
泌(mì)灼(zhuó)盹(dǔn)嗅(xiù)卵(luǎn)
(2)相機理解詞語意思。
慢條斯理:形容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灼熱:像火燙著一樣熱。
黏液:黏稠的液體。
腺:生物體內(nèi)能分泌某些化學物質的組織,如人體內(nèi)的汗腺和唾液腺,花的蜜腺。
自食其力:憑自己的勞動養(yǎng)活自己。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課文介紹了蝸牛哪些生活習性?(爬行、睡覺、吃食、繁殖、棲息)
2.課文的敘述順序是怎樣的?給課文分段。
四、識記生字詞
1.自由識記。
2.交流記憶方法。重點指導以下生字。
“灼”的右邊部分是“勺”,不是“勻”。“盹”注意與“噸”區(qū)分。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課文介紹了蝸牛哪些生活習性?
二、感知蝸牛的生活習性
1.分組自學課文。
找出介紹蝸牛生活習性的詞句。
2.討論交流。
(1)蝸牛是怎樣爬行的?黏液有什么作用?
(2)蝸牛大部分時間不動,待在殼內(nèi)睡覺。那么它們睡覺有什么特點?
(3)蝸牛吃食、繁殖和棲息方面各有什么特點?
(4)蝸牛的身體有什么特征?哪些地方令你感到吃驚?
3.練習:加上合適的關聯(lián)詞。
(1)( )蝸牛背著房子走,( )我們不會認為一小時爬行4米太慢。
(2)( )蝸牛的視力不好,( )它的嗅覺很靈敏。
(3)( )蝸牛的牙磨壞了,( )會長出新的。
三、感悟蝸牛的“慢條斯理”
1.快速瀏覽課文。
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蝸牛的生活是慢條斯理的?
2.討論交流思考題。
3.課文的開頭有什么特點?(一問一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一問一答,就把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蝸!奥钡奶攸c上來了。)
4.指導朗讀第1、2自然段。讀出疑問與驚訝的語氣。
四、拓展延伸
1.課文介紹了蝸牛的習性,誰還搜集了有關蝸牛的其他資料?補充介紹資料。
補充介紹:蝸牛除了鈣質硬殼以外,全身都是軟軟的,但它的力氣可大呢,能背動比自身重20倍的東西,能移動比自身重210倍的物體呢!
2.“蝸牛的自述”:以第一人稱復述課文,深化理解,練習表達。
五、作業(yè)
1.選擇正確的答案。
破折號的.作用有:①注釋說明;②表示聲音的中止、停頓、延長;③表示話題轉移;④表示語意的遞進。
(1)這“地毯”是它自己鋪的——一條黏液做的“地毯”。( )
(2)觀察蝸牛是挺有趣的——假如你能找到它們的話。( )
2.練筆:觀察一種動物,抓住特點寫下來。
板書設計:
蝸牛慢條斯理的生活
爬行 一小時只能走大約4米
睡覺 灼熱的陽光,下雨,整個冬天
生活習性 吃食 整天吃,連吃幾個小時不感到飽
繁殖 卵產(chǎn)在洞里,幾十粒到上百粒
棲息 潮濕的地方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課文介紹了蝸牛爬行、睡覺、吃食、繁殖和棲息等方面的習性,以及一些生理特征。課文知識性強,但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激發(fā)學生觀察、探索自然萬物的興趣,并學習表達觀察所得。課后的兩道思考題緊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因此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可根據(jù)這兩道思考題,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感知蝸牛的生活習性和特征。二是感悟蝸牛慢條斯理特點的具體體現(xiàn)。
文章語言淺顯易懂,應盡量讓學生自學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自學課文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征,了解蝸!奥龡l斯理”的特點。課文中對蝸牛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征進行了多方面的介紹,但并不完全,可讓學生補充介紹觀察所得和搜集的資料,使他們對蝸牛的了解更全面、更詳細。可讓學生改變?nèi)朔Q,以蝸牛的身份進行 “自我介紹”。既讓學生對蝸牛這種動物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靈活地運用材料的能力。
不足:由于是代班上課,對所教對象了解不多,個別學生對我的教學方式不適應,課堂上回答問題的人較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趣味游戲等形式復習23個聲母。(重點)
2.讀音節(jié),區(qū)分形近、音近的聲母;讀音節(jié),學習認識事物,鞏固拼讀方法。(重點)
3.結合實際生活認識生字,激發(fā)識字興趣。(難點)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前準備
1.聲母卡片;實物圖片及相應的音節(jié)卡片。(教師)
2.制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教師)
3.若干小棒、短線繩。(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識字加油站
1.教師導言:同學們,誰知道今天是星期幾?
2.多媒體課件出示班級課程表。仔細觀察課程表,引導學生說說今天有什么課?
3.小組內(nèi)說一說其他幾天有什么課,如果遇到大家都不認識的字可以向老師請教。
4.教師出示生字卡片:wén shù xué yīn yuè
文 數(shù) 學 音 樂
(1)自己練習拼讀。
(2)指學生領讀。
(3)開火車讀。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情境,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激發(fā)兒童識字的濃厚興趣,從興趣入手,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用拼音
1.按照聲母順序連一連。
過渡:同學們,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23個聲母朋友,今天我把它們都請出來了。
(1)多媒體課件按順序出示23個聲母。學生自由讀,開火車讀,同桌合作讀。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教師引導男、女生分別競賽讀兒歌:
b、p、m、f真淘氣,去找d、t、n、l做游戲;ɡ、k、h和j、q、x,吵著鬧著也要去;z、c、s,聽見了,背上椅子追上去;r在后面大聲喊:“zh、ch、sh,慢點走,翹舌音還有我小r,我們叫上y和w,聲母成員都到齊!
(3)教師指學生認讀字母,個別糾正讀音。
(4)學生動筆按照聲母順序連一連。指學生展示自己連出的圖案。
2.還能擺什么?快來試試看。
過渡:你們真了不起!記住了這么多聲母。(教師豎起大拇指)看看老師的手像哪個聲母?指名回答。
(1)學生小組內(nèi)用自己的身體或身邊的`物體,以及準備的線繩、小棒擺一擺。
(2)游戲“我擺你猜”。指學生到臺前擺字母形,其他同學舉手猜聲母。遇到學生擺出一些易混淆字母時,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學生辨別。如,當臺上學生擺出q時,教師馬上引導:p怎樣擺呢?
3.比一比,讀一讀。
過渡:這些聲母中有幾對好兄弟長得特別像,害得我們常常分不清。瞧,它們來了。
(1)出示字母卡片b和d。誰能輕松認出它們?把你的好方法告訴我們。指學生說出自己區(qū)分兩個聲母的辦法。
(2)多媒體課件出示拔河、打靶圖片及對應的音節(jié):bá hé dǎ bǎ
自己練讀。指名領讀。
(3)運用相同的方法區(qū)分p和q、f和t,拼讀相應的音節(jié)。
4.讀一讀,做動作。
過渡:看得出,同學們這一單元學得真不錯。下面我們就來放松一下,做個游戲。
(1)多媒體課件出示六個詞語的音節(jié):hē chá、dú shū、chī xī ɡuā、tuō dì、lǐ fà、cā zhuō zi。
學生在小組內(nèi)練習拼讀詞語。
(2)指兩名學生做游戲,一人拼讀音節(jié),另一人做動作。
(3)教師指屏幕中的音節(jié),一組拼讀,其他組做動作。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鞏固認識23個聲母。利用身體或物品擺聲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聲母其實在生活中、學習中到處都能體現(xiàn)。設計有趣的游戲幫助學生區(qū)分易錯聲母,練習拼讀。
三、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你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設計意圖:充分肯定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肯定孩子的探索發(fā)現(xiàn)精神,讓他們有興趣進行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
第二課時
一、課前熱身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背誦聲母比賽。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引出新課。
二、用拼音
把同類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顏色。
過渡:同學們,有幾位拼音寶寶出來玩兒,結果它們跑得太遠,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們能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嗎?
1.多媒體課件出示兩座小房子圖片和八個詞語音節(jié):è yú bō luó luò tuo lǘ yā lí wū yā jú zi mǎ yǐ
2.自己練習拼讀。指學生拼讀。
3.指名分類。教師演示課件將八個詞語音節(jié)分別送到兩座房子里。
設計意圖:設計“送拼音寶寶回家”這樣的游戲,能夠激發(fā)學生練習拼讀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字詞句運用
1.讀一讀,連一連。
過渡:最近我們還認識了許多生字,看,它們跑來了。
(1)多媒體課件出示:他、打、馬、畫。指學生認讀,并拼出每個字的音節(jié)。
(2)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幾個字的韻母都是ɑ。多媒體課件演示這幾個字與ɑ相連。
(3)翻開書,小組內(nèi)認讀“七、地、你、棋”“目、不、足、五”兩組字,并連線。
(4)各小組匯報自學情況。
(5)引導學生自己選一個字組詞。
2.讀一讀,在圖里找一找。
過渡:同學們說得這么熱鬧,把它們也引來了。多媒體課件出示詞語:小魚 小雞 蟲子 一座山 四朵云 七朵花 九只鳥
(1)誰能叫出它們的名字?
小組內(nèi)認讀。指名領讀。
(2)在圖中找一找。多媒體課件出示教材38頁的圖片。指學生說一說圖上有什么。到圖中找一找小魚、小雞等事物。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演示課件,將詞語放到相應圖片的位置。
(3)多媒體課件出示:三( )小魚 兩( )小雞 一( )蟲子
引導學生填寫量詞,豐富積累。
(4)誰能用上這些詞語,說一說圖上有什么?指學生看圖說話。其他學生評價,教師及時引導。
設計意圖:繼續(xù)復習聲母及拼讀,引導學生復習前面認識的生字、詞語。教學生結合圖片,用上給出的詞語說一兩句話,積累語言,練習說句子。
四、和大人一起讀
1.教師布置學生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一讀《剪窗花》。
2.提出讀兒歌要求:可以自己讀前半句,爸爸媽媽讀后半句。
3.聽爸爸媽媽講窗花的故事,了解什么是窗花。
設計意圖:親子共讀,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與孩子一起讀一起學習,不僅擴展了知識,還增添了孩子與家長的感情交流。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激勵者,主動地融入到學生的游戲中去,創(chuàng)造出愉悅、民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大膽地進行交流,提高課堂效率。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改的顯著特征,學生始終在自學、小組合作學中進行自主學習,教師起引導的作用,在關鍵之處引領、糾正、鞏固。充分運用生活中身邊的事物,如繩子、小棒、肢體等擺出聲母,幫助學生復習拼音,鞏固拼讀。在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中,都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使課堂煥發(fā)出應有的活力。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圍繞“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這個中心學習課文,指導學生朗讀。
教學過程1:
一、復習: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課文講了誰的故事?
板書:xx
二、討論理解課文:課文用一句話來介紹安培。請找出來讀一讀。
1、學第一段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
。3)怎樣讀好這句話?
。4)相機圈出:法國著名物理學家
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
課文就舉了一件事,來說明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什么事?
討論;
對,安培把馬車車廂的后壁誤認為是黑板。所以,課題黑板跑了,其實是——跑了。所以課題上加了引號。用來表示不是真的黑板,而是馬車車廂的后壁。可想而知,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
課文的哪些句子能說明安培搞科學研究的的'確確非常專心。
2、學習二——五段
分小組討論,找出句子讀一讀。(在課文的第二——五段中)
全班交流討論,并隨機指導朗讀。
安培這樣專心,用課文中的一個成語來說,叫——聚精會神
陸老師還送給大家一個成語:全神貫注
三、總結課文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學習了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學習生字:備粉移精;練習講故事;完成練習。
教學過程2:
一、指導講故事
1、齊讀
2、出示題綱:
介紹安培
講清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怎樣把馬車車廂的后壁誤認為黑板。
3、同桌互講
4、指名講(評議)
二、補充練習
1、做口算時題時,我們常常需要()。[心算計算演算]
2、愛迪生是世界上()的科學家。[著名獨一無二]
3、上課時,我們應該()聽老師講課。[仔細、專心]
4、我下定()把字練好。[小心、決心]
三、學生書寫生字:備粉移精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學習,懂得要善于動腦,運用積累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學習中的難題。
2、學會認讀生字33個,會寫生字32個。
3、同音字組詞,以區(qū)別字的音、形、義,做到正確使用。
4、進行詞語積累,能運用其他詞語進行替換。
5、運用以掌握的閱讀方法,默讀短文,言簡意賅地回答課后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認讀生字33個,會寫生字32個。
2、自覺積累詞語,使語句更形象、生動。
教具:
投影儀
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比一比(投影)
1、寫下面加點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2、在練習本上抄寫,并組詞。
二、比一比,組成詞語(投影)
場、廠、威、危、修、休、拖、脫
1、引導學生比較字的音、形、義的異同。
2、口頭組詞,在本子上進行書寫練習。
三、抄一抄(投影)
疑惑、輕蔑、胸有成竹、轉敗為勝
淤泥、笨重、沉沒、繃緊、出色
徘徊、驅散、跳躍、恢復、束手無策
1、讀一讀,哪些字比較容易讀錯?
2、哪些字容易寫錯?
3、你都明白這些詞的意思嗎?選一個你最喜歡的詞造句。
4、第五單元的課文中,你還有要積累的詞語嗎?寫在書上。
5、在抄寫的過程中,是否發(fā)現(xiàn)有提醒大家的地方?
四、閱讀課文片段
1、朗讀的時候,注意文中的句號和嘆號。
2、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試著用別的詞語替換。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卷有益
1、運用掌握的學習方法閱讀短文《發(fā)明大王的秘訣》。
2、默讀短文,查字典或與他人交流解決其中的生字。
3、劃出你感興趣的詞語。
4、短文有幾個自然段?
5、逐段指名讀課文,思考每段主要說的是什么?對較難歸納的自然段,教師加以指導。
6、愛迪生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7、背誦課文最后一段中愛迪生說的話。
二、初顯身手
課前搜集民間傳說,生動、流利地講述富于智慧的人的`故事。例如曹沖稱象、用冰取火、阿凡提智斗國王等。
三、暢所欲言
回憶剛才所聽的故事,說一說怎樣才能成為有智慧的人?
四、金鑰匙
引導學生介紹、交流自己的閱讀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簡潔明了的學習方式。
教學后記:
學生對本單元的字詞掌握的字詞通過聽寫掌握的較好,但在仿照課文寫一寫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掌握的不好,通過老師的反復舉例講解,學生漸漸明白,這也折射出學生的生活能力和語言表達的欠缺。閱讀部分領悟的不錯,作文從草稿來還存在很多問題。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兩個自然段。
3、體會到北京的美,從而建立起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四、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關看圖:
、 課文中有幾幅圖,圖上分別畫了什么?
、 課文介紹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你知道了什么?
3、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 本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
、 學生分別在圖中指出天安門、廣場、紀念碑,弄清楚中央、前面和中間的方位。
、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4、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 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
、 結合上下文和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綠樹成陰、鮮花盛開”的意思。
⑶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自然段。
5、學習第四自然段:
、 這一段向我們介紹了北京的哪些地方?這些地方美嗎?
、 結合課文和圖畫理解生詞。
、 指導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
6、學習第五自然段:
⑴ 學生讀后,教師提問:
哪里最美?我們要愛什么?
、 討論:
在這一自然段中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五、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六、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七、課堂練習
剛才小導游們在網(wǎng)站中,查詢到了很多有關北京高樓大廈、名勝古跡和公園的資料。下節(jié)課,我們再請小導游把你們在網(wǎng)站中看到的、聽到向游客們介紹,好嗎?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孟子、《孟子》及其思想。
2.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詞語和句式,并總結詞類活用的規(guī)律。
(二)能力目標
1.能根據(jù)句式特點、詞類活用的規(guī)律,熟練翻譯文言語句。
2.掌握本文的論證技巧和說理方法。
(三)德育目標
理解文中闡述的“保民而王”、“仁政”的思想和主張。
(四)美育目標
欣賞孟子散文的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筆帶鋒芒、富于鼓動性以及善設機巧,引人人彀,先縱后擒,用比喻說理,論辯是非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
1.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產(chǎn)”的`具體措施;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具體內(nèi)容;
3.體會文章磅礴氣勢及形象的說理;
4.學習孟子的論辯技巧;
5.文言實詞、虛詞及重點語言現(xiàn)象和句式特點;
教學難點
1.孟子的實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張及在文中的體現(xiàn);
2.孟子的論辯技巧;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課前結合書下注釋閱讀課文,了解文章內(nèi)容。
2.閱讀課本中郭預衡的《<孟子>簡介》,找出要點。
二、關于孟子
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
1.民本主義思想。
2.邦國的主權在民。
3.對不施仁政的暴君人民是不可以不服從的。
4.政事以民為歸宿。
5.用人以民意為準。
6.國家應以保民為職責。
7.國君施行仁政以使百姓安居樂業(yè)。
8.孟子反對不義的戰(zhàn)爭。
孟子善辯,在論辯時又善設機巧,先縱后擒。散文氣勢磅礴,感情激越,銳不可當。
三、課文誦讀、感知
思考:
1.孟子和齊宣王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2.文章的結構如何劃分。
明確:
1.孟子和齊宣王的談話主要內(nèi)容的實行王道仁政的政治主張。
2.文章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至“王請度之”。
第二部分:“抑王興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
第三部分:“王曰:“吾惛,不能進于是矣”至篇末。
四、分析第一部分
依據(jù)第一部分內(nèi)容,可分三層:
第一層:開頭至“則王乎”。
第二層:從“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至“是以君子遠皰廚也”。
第三層:從“王說”到“王請度之”。
1.學生朗讀第一層,抓住重點詞。
“是以”屬固定詞。
“臣未之聞也”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的“臣未聞之也!
(書下注釋中重點詞語)
教師點撥思路:
齊宣王與孟子的談話以“霸道”開端,而孟子以“臣未之聞也”一句巧妙地將話題轉向談論“王道”。
2.學生自讀第二層,明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張,體會“以羊易牛”的闡發(fā)藝術。
重點詞:
“莫之能御”屬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莫能御之”。
“之”字一詞多義現(xiàn)象。例如:“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牛何之”,“王見之”。
3.學生自讀第三層,概括大意,并用兩個字概括孟子為齊宣王指明的方向。
明確:闡述齊王之不王,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的道理。
孟子為齊宣王指明的方向:推恩。
第二課時
一、分析第二部分
學生熟讀課文。
教師點撥:
“危士臣”“朝秦楚”屬使動用法。
特殊句式:“若是其甚與”“何以異于鄒敵楚哉!
二、分析第三部分
熟讀后譯再背。
抓住“進”“愿”“恒心”“仰”“俯”“謹”等重點詞。
三、作業(yè)
課后思考與練習二、三。
第三課時
一、學習孟子論辯技巧
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話題切換,理出作者論辯思路。
明確:
1.齊宣王以問“霸道”開頭,被孟子“臣未之聞也”巧妙將話題轉向“王道”的討論。
2.從“以羊易!钡氖吕腥耄瑢R桓晉文之事的注意轉到對“仁”的注意。
3.以一系列的比喻引出對“仁政”的議論,說明齊宣王不行仁政非不能而是不為。
4.列舉“霸運”的種種危害,從而襯托王道仁政的益處,進而激發(fā)仁政之道的具體措施。
二、領會孟子形象說理,善用比喻的妙處
學生歸納文中比喻句。
三、作業(yè)
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語文教案 篇7
第2課時賣炭翁
教學目標
1.了解與本課有關的文學常識及本課的寫作背景,朗讀、背誦全詩
2.學習《賣炭翁》中的人物描寫與對比手法的運用
3.體會《賣炭翁》一詩的諷喻含義,感受詩人對以賣炭翁為典型代表的廣大勞苦人民的同情及對“宮市”的憎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中一個空前鼎盛的時期,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國力的強盛,有力地促進了唐代文學的繁榮,而詩歌作為唐代文學的主流,更是大放異彩?梢哉f,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不僅詩歌的藝術風格、流派多樣化,而且藝術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的一首新樂府詩《賣炭翁》。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那《賣炭翁》作者是為何事而作呢?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1.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唐詩人,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在詩歌上一向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應該為了反映時代而寫,詩歌應該為了反映現(xiàn)實而作),這首“為事”所作的詩歌——《賣炭翁》,是白居易諷喻詩中的杰出詩篇。
2.諷喻詩有什么特點?
特點:從不同角度揭露社會的黑暗,抨擊官僚殘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壓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為看重的一類詩歌,是為民而作的詩歌,體現(xiàn)了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精神!顿u炭翁》一詩直接點明了本詩的諷刺目的:揭露了宮市給人民帶來苦難,對統(tǒng)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有力鞭撻和抨擊。
3.介紹“宮市”
宮市為什么會給人民帶來苦難呢?什么是宮市?從字面上理解,宮是皇宮,市是買、采購的意思,所謂宮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監(jiān)”)到市場上去購買皇宮里需要的物品。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宮使,即皇帝的使者。本來,為皇宮采購物品,是由官吏負責的,但到中唐時期,宦官專權,橫行無忌,連這種采購權也被他們奪去了,宦官以宮使的身份到市場上去為皇宮購買物品,實為掠奪。
目標導學二:理清結構,分析人物形象
1.這是一首敘事詩,我們說敘事詩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那本文的敘事要素是什么呢?
明確:地點——市南門外。
人物——賣炭翁、黃衣使者、白衫兒。
事件——記敘了賣炭翁燒炭運炭以至被掠奪的經(jīng)過。(板書:燒炭—運炭—搶炭)
2.開頭一句交代賣炭翁伐薪燒炭的地點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交代?
明確:地點是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為下文埋下伏筆,說明路遠,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難行。
3.“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從什么角度刻畫賣炭翁?為什么這樣寫?
明確:外貌描寫。著重從顏色加以點染,“滿面塵灰”指臉上的顏色,“蒼蒼”(灰白色)指頭發(fā)耳邊鬢角的顏色!盁熁鹕薄笆负凇闭f明燒炭艱辛。這樣寫形象逼真地刻畫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現(xiàn)老人燒炭的艱辛,說明炭的來之不易。
4.“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從什么角度刻畫賣炭翁?
明確:心理描寫。天冷可自己身上“衣正單”,總該盼天氣暖和吧,可老人卻“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賤了;天寒,炭價就會更高一些。為了炭價高一點,他寧愿自己受凍。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動,深刻地揭示了賣炭老人的.悲慘處境。
目標導學三:感受對比,體會作者情感
文章多處使用了對比,既有賣炭翁自身的對比,又有賣炭翁與宮使的對比,請從文章中找出這些句子,并說說各自的作用。
明確:(1)“一車炭,千余斤”與“半匹紅紗一丈綾”對比,寫出宮市掠奪的殘酷。
(2)“牛困人饑”與“翩翩兩騎”對比,反襯出勞動者與統(tǒng)治者境遇的懸殊。
(3)“衣正單”與“愿天寒”對比,強烈對比之中寫出了賣炭翁為生活所迫的悲苦無奈,“可憐”兩字傾注了無限同情,催人淚下。
小結:白居易寫作《新樂府》是在元和初年,這正是宮市危害最深的時候。他對宮市十分了解,懷著對人民深切的同情寫出了這首感人至深的《賣炭翁》。《賣炭翁》是白居易《新樂府》五十首詩歌當中的一首。它描寫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宮市的罪惡。但《賣炭翁》的意義遠不止對宮市的揭露。詩人在賣炭翁這個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勞動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賣炭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平。讀這首詩,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賣炭翁一個人,透過他,仿佛有許許多多種田的、打魚的、織布的人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他們雖然不是“兩鬢蒼蒼十指黑”,但也各自帶著勞苦生活的標記;他們雖然不會因為賣炭而受到損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賦稅的重壓下流著辛酸和仇恨的淚水!顿u炭翁》這首詩不僅在當時有積極意義,對于今天的讀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全詩通過賣炭翁辛勞燒炭、艱難運炭上市、炭被宮使掠奪的悲慘經(jīng)過,借賣炭翁的不幸遭遇,為百姓鳴不平,用賣炭翁的形象反映廣大勞動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擊中唐的弊政之一“宮市”以及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本文的教學目標在此次教學過程中很好地實現(xiàn)了,學生對詩歌的描寫方法和對比手法的運用掌握得不錯,這種以學生理解分析為主導的教學方式比較適用于較淺顯的詩文篇目。
不足之處學生們在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環(huán)境中,還不能很好地理解本文所反映的深刻的社會情感和現(xiàn)實意義,需要加強他們的情感體驗,明白現(xiàn)在的美好安穩(wěn)的生活來之不易,要學會珍惜。
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游戲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過的游戲說出來,互相交流,學習詢問。
3、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二、教學重點
交流一些游戲怎樣有趣,是怎樣做的。
三、教學準備
1、調(diào)查學生課間在玩哪些游戲。
2、有條件的可以拍攝學生課間游戲的錄像。
3、課件。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鋪設情境。
1、播放播放學生游戲的錄像或圖片,讓學生重溫游戲時的快樂心情。
2、談話導課。
師:看到小朋友玩得那么高興,老師有一個想法:今天我們可不可以來評一評最有趣的游戲。
3、出示課題:有趣的游戲。
二、以圖為例,指導說“怎么有趣”。
1、大屏幕出示本課中的三幅圖。
2、結合自己的體驗觀察圖片。
(1)三幅圖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戲?你玩過嗎?
(2)你喜歡這三個游戲嗎?選一種游戲說說它怎樣有趣。
3、引導評價。
師:同樣一種游戲,你覺得哪些小朋友說得最有起?為什么?
4、教師示范,提供方法。
(1)教師示范:老師像你們這么大時候,也非常喜歡和小伙伴們一起玩游戲。那時,我們最愛玩的游戲是“老鷹捉小雞”。我們先選出兩個小朋友,一個人當“老鷹”,還有一個人當“母雞”,其余的小朋友就做“小雞”!靶‰u們”排成一列長隊躲在“母雞”的.身后,一個拉著一個的后衣襟。游戲開始了,“兇惡的老鷹”張開翅膀向雞群撲了一來。母雞媽媽也張開了自己的翅膀,左攔右擋,保護身后的小雞。“小雞們”,都害怕被“老鷹”捉去,跟在“母雞媽媽”身后一會兒往左跑一會兒往右跑,邊跑邊發(fā)出驚叫聲、笑聲。排在最后的“小雞”最緊張了,因為“老鷹”要捉的第一只“小雞”就是他。這個游戲實在是太有趣了,既緊張刺激,又令人快樂!連站在一旁看我們做游戲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2)學生評價,感悟方法。
a、你們覺得老師介紹得怎么樣?有沒有把這個怎樣有趣說出來呢?
b、老師是怎樣把游戲說清楚的呢?回想一下,我先說了什么,再說了什么?
5、同桌交流:從三個游戲中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最有趣的游戲,和同桌的小朋友介紹它怎樣有趣,可以學著老師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說。
6、全班交流。
(1)進一步引導學生能較具體地說說這三個游戲如何有趣。
(2)學生說不清楚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其他學生通過提問幫助他說得更好。
(3)師生間就同一游戲,進行自覺性的相互補充。
(4)引導學生評價發(fā)言者說得好不好:聽了這個游戲,你覺得有趣嗎?
7、小結、過渡。
師:我們在介紹一個的有趣的游戲的時候,可以先說說這個游戲怎么玩,再說說自己在游戲中的心情怎樣,還可以講講它給大家?guī)淼目鞓。這樣,才能讓沒有玩過這種游戲的人也會和你一樣覺得這個游戲非常的有趣。
除了前面說的三種游戲,我們班的小朋友還會玩許許多多有趣的游戲,F(xiàn)在,“有趣的游戲”評選活動開始了。各小組先在自己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然后推薦一兩種最的趣的游戲。
三、小組交流,教師參與。
1、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評一評,問一問。
每人介紹一種自己覺得最有趣的游戲;組內(nèi)不熟悉這個游戲的小朋友可以問一問。
2、推薦本組內(nèi)最有趣的游戲。
四、全班交流。
1、各組派代表介紹本組推薦的游戲,本組的其他同學可以做補充。
2、各組評價:在剛才推薦的游戲中,你最想玩哪幾種?為什么?
3、評選班級“最有趣游戲”。
4、宣布結果。
五、課后延伸,籌辦游戲節(jié)。
1、以小組為單位做好游戲節(jié)的準備工作。
a、進一步做好介紹游戲的準備,人人爭當能說會道、大大方方的“東道主”。
b、準備需要的游戲道具。
2、選定時間。
3、提前向其他班的小朋友發(fā)出邀請,可以是書面的,也可是口頭的。
語文教案 篇9
第一課時
《牧童》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和整首詞的意思。
。、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fā)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爆發(fā)了黃巢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jīng)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薄⒆杂勺x古詩:
讀通順,讀流利。
。、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ㄗ⒁鈴娬{(diào)“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
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础⑼瑢W反饋并質疑:
。◣熯m時板書并回答同學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薄⒃僮x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同學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反饋:
你讀懂了什么?
。、根據(jù)同學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础⑷帻R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薄⒔處熍錁防首x,同學閉目想象。
2、同學反饋:
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同學配樂朗讀:
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自由讀詩:
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競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
。ń處熯m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
《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础⒂卯嫷姆绞阶杂杀磉_所想象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小朋友,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小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
板書課題:
舟過安仁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ㄗ⒁鈴娬{(diào)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自讀理解:
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础⑿〗M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老師巡回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小朋友,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自由讀詩:
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病⑿〗M內(nèi)交流:
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請同學描述畫面,引導同學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同學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小朋友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小朋友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同學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怠R報展示:
用投影儀展示局部同學的畫,并讓同學加以解說。
。ㄒ詡憬栾L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小朋友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小朋友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
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同學讀好這首詩。
。场⒄b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
《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同學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薄鍟n題:
清平樂·村居
讀題。
2、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并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diào)名稱叫詞牌!扒迤綐贰钡摹皹贰币x成“yuè”,清平樂原本是一種音樂歌曲,后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nóng)村閑居的人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同學讀準:
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场⑷帻R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础⑶易x且點評,讀出韻律節(jié)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病⒆杂蓞R報自身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獲,老師引導同學解釋重點詞語: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相互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里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里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注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青絲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同學質難問疑。
。I造民主課堂,讓同學發(fā)表自身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教師配樂范讀,同學閉目想象畫面。
2、請同學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场⑼瑢W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請同學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定、悠閑、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nóng)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讀,成誦
。、小組內(nèi)互讀,把所感通過朗讀表示出來。
。、全班朗讀,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語文的教案11-16
有關語文的教案03-07
《語文園地》教案02-21
語文母雞教案02-22
語文教案(精選)10-07
語文教案[精選]09-22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9-16
語文教案(經(jīng)典)10-11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