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睡蓮花開教案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睡蓮花開教案及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睡蓮花開教案及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及操作,感知不同紙張制作的睡蓮的吸水性能。
2、培養(yǎng)仔細觀察和探索的習慣。
3、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發(fā)展。
4、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各種紙張的睡蓮(粉畫紙、蠟光紙、植絨紙、牛皮紙)、筆、記錄表、6張集體記錄表格、盆子、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歌表演《我的小花園》
二、引發(fā)興趣師:我的小花園里開滿了鮮花,老師這里也有一朵花,但是是用紙做的花。
。1)出示一紙制含苞待放的'睡蓮。小朋友們想一想,這朵紙做的睡蓮會在沙里、土里還是水里開放?
(2)教師把紙睡蓮分別放入裝有沙、土、水的盆里?、水中的睡蓮怎樣了?
。3)念兒歌:(師)睡蓮睡蓮哪里開?""(眾)沙里它不開。(師)睡蓮睡蓮哪里開?(眾)土里它不開。(師)睡蓮睡蓮哪里開?(眾)水中它才開。
(4)為什么睡蓮能在水中開放呢?(請個別幼兒講述后教師小結)
三、幼兒實驗
。1)這里有不同紙張制作的睡蓮,請你們把它們放在水中試一試能不能開放。哪種睡蓮先開?哪種睡蓮后開?
。2)引導幼兒把不同質地的紙制成的睡蓮放入水盆中仔細觀察。
。3)幼兒操作。發(fā)現(xiàn)睡蓮開放的順序不同。
。4)請它們仔細看看什么紙做的睡蓮最先開放,什么紙做的睡蓮最后開放?
四、交流實驗結果
。1)剛才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討論:為什么粉畫紙做的睡蓮最先開放?牛皮紙做的睡蓮最后開放?
。4)請幼兒回答,引導幼兒觀察各種紙的質地。
。5)小結:有的紙吸水性強,吸水的速度就快;有的紙吸水性弱,吸水的速度就慢。
五、填寫實驗表
(1)教師講解記錄方法。
。2)幼兒填寫實驗的結果,并說說表格中的記錄結果說明了什么。
六、游戲《花仙子》
活動反思:
我根據(jù)中班幼兒年齡特點,他們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好問、喜歡探索操作活動,能運用各種感官探究問題。于是我設計此節(jié)科學活動。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把各種紙質的睡蓮展現(xiàn)出來,讓幼兒猜想,它們能在土、沙,水里開放嗎?因為有些幼兒先前這方面的知識經驗缺乏,有可能會有不同的猜想,教師對孩子的猜想暫且不做評價,讓孩子進一步試著實驗觀察,結果結論一致,教師繼續(xù)抓住幼兒探究心理,為什么紙做的睡蓮為什么能在水中開放呢?初步讓幼兒了解紙有吸水性。教師循序漸進,紙有多種,它們吸水性一樣嗎?幼兒通過猜想——驗證——再驗證,最后通過實驗自己得出結論。
整節(jié)活動結束,老師和領導對活動的組織評價較高,組織比較嚴謹,幼兒的興趣非常濃厚,探究欲望較高,最后通過區(qū)域活動使幼兒求知欲望得到了延伸。但從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材料的投放方面,有紙質吸水性相差不太大,如果幼兒不注意觀察,有可能結果不同,所以教師在備課之前盡量選擇吸水性差別較大的觀察,對于吸水性差別小的,放在區(qū)域中個別指導,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睡蓮花開教案及教學反思2
活動目的:
1、通過實驗紙吸收水會張開,讓幼兒了解"睡蓮花開"的原因。
2、樂于參與活動,養(yǎng)成仔細觀察和探索的習慣。
3、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每組一盆水,若干剪刀和質地不同的紙(蠟光紙·白紙、牛皮紙、報紙等)活動過程:
1、導入:引導幼兒觀察桌面材料你看到了什么?(激發(fā)幼兒興趣,導入活動內容)
2、教師示范折"睡蓮"。
A、把正方形紙對折三次
B、將角對邊折、
C、再剪去多余部分,將花瓣向花心折。
3、幼兒分組折紙,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4、將折好的"睡蓮"放入水中:
A、請幼兒認真觀察"睡蓮"在水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B、"睡蓮"為什么會開花?
C、為什么不同質地的紙開花的速度不一樣。
D、師對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紙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纖維,內有細小的'毛細管,紙遇到水后,水沿著紙的毛細管上升,使纖維膨脹,于是,原來向里折疊的"花瓣"就張開了。不同質地紙,其吸水性不同,因而"花瓣"張開的速度也不同。
5、活動結束,請幼兒們收拾材料。
活動反思:
我根據(jù)中班幼兒年齡特點,他們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好問、喜歡探索操作活動,能運用各種感官探究問題。于是我設計此節(jié)科學活動。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把各種紙質的睡蓮展現(xiàn)出來,讓幼兒猜想,它們能在土、沙,水里開放嗎?因為有些幼兒先前這方面的知識經驗缺乏,有可能會有不同的猜想,教師對孩子的猜想暫且不做評價,讓孩子進一步試著實驗觀察,結果結論一致,教師繼續(xù)抓住幼兒探究心理,為什么紙做的睡蓮為什么能在水中開放呢?初步讓幼兒了解紙有吸水性。教師循序漸進,紙有多種,它們吸水性一樣嗎?幼兒通過猜想—————驗證——————再驗證,最后通過實驗自己得出結論。
整節(jié)活動結束,老師和領導對活動的組織評價較高,組織比較嚴謹,幼兒的興趣非常濃厚,探究欲望較高,最后通過區(qū)域活動使幼兒求知欲望得到了延伸。但從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材料的投放方面,有紙質吸水性相差不太大,如果幼兒不注意觀察,有可能結果不同,所以教師在備課之前盡量選擇吸水性差別較大的觀察,對于吸水性差別小的,放在區(qū)域中個別指導,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睡蓮花開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睡蓮花開教案03-26
《油菜花開了》教學反思08-08
教案教學反思10-20
教案的教學反思01-30
《油菜花開了》教學反思(通用7篇)06-11
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09-04
小丑教案及教學反思01-09
教案中的教學反思12-20
關于教案的教學反思01-30
杠桿教案及教學反思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