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實用【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能正確選擇和使用測量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初步理解測量方法,了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體驗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初步的測量經(jīng)驗。
2、選擇適宜的戶外活動場地布置情景。
3、幼兒自己準備的測量工具及筷子、記錄卡、紙皮等。
三、活動過程:
(一)、引題: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幼兒自主探索。
引導語:剛才我們在玩什么游戲呀?你們知道每塊獨木橋有多長嗎?怎樣才知道?
請小朋友用你們自己準備的測量工具來量一量每塊獨木橋的長度,并把你用的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記 在記錄卡上。
1、幼兒測量獨木橋的長度
2、交流:
(1)你是用什么工具量的?量了幾次?
。2)老師也用你的工具來量一量,為什么我們用的工具一樣而測量的結果結果卻不一樣?
。3)我們應該怎么測量呢?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測量中的問題。
小結:我們要先找到起點,沿邊測量,不要偏離,不能重疊,首尾相連,而且還要做好記號。
。ǘ、探索:測量并記錄。
引導語:小朋友都說的很好,那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獨木橋都快被踩壞了,我們大家一起用正確的測量來量一量獨木橋的標準長度是多少?我們等會兒去買一些材料來修補一下,那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同樣的測量工具你們來量一量獨木橋有多長?
。1)提供一樣的測量工具幼兒來測量獨木橋的長。
(2)師巡回觀察、傾聽、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
。3)將幼兒的測量結果展示在展板上,幼兒邊看邊交流。
。4)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測量的結果,并與同伴對比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小結:先找到最起點開始量,一個接一個,量到了最后,數(shù)一數(shù)一共量了多少次,最后做好做好了記錄。(三)、二次探索,購買材料。
引導語:接下來我們用學到的測量方法去材料鋪買長度一樣的材料來修鋪獨木橋。
(四)、活動延伸:
引導語:我們生活中還有好多東西都可以當成測量工具呢?教室里就有很多,等一下回到教室小朋友可以找一樣你喜歡的工具來量一量我們的桌子、椅子、床、窗戶還能比一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幼兒自主選擇周圍的物體測量,師重點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和記錄。
你還量了什么?是怎么量的?它有多長?
▲課題組點評:
1、幼兒自己準備的測量工具花樣太多,干擾了孩子,同時在后續(xù)的梳理環(huán)節(jié)上也難以梳理,沒能把握重點來梳理,在語言的組織上,應多發(fā)時間,讓語言明確簡練,不會讓幼兒產(chǎn)生過多的`意見而不好小結。
2、在活動中老師可以稍加一些肢體動作,這些肢體動作可以幫助幼兒更清晰的理解操作的的要求,更好的感知測量的方法。
3、在測量活動中我們是有必要把測量的方法正確的向幼兒講解一下,并且用易于理解的方式來進行梳理。
4、在開展數(shù)學教育活動時,教師必須準確地理解與掌握活動包含的核心概念,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傳遞。
大班教案 篇2
目標:
1、練習跑,知道紅燈停,綠燈行。
2、學會聽指令行動。
材料:
繩(跳繩、紙繩、布繩兩米左右)
玩法:
1、成人雙手拿著繩子的兩頭,讓孩子在繩子里邊,并雙手握住繩子,成人帶著孩子往前跑。成人適時地說:“紅燈亮了,停下!”“綠燈亮了,開起來!”
2、當幼兒熟悉游戲后,孩子在前,成人在后。
注意:
1、選擇路面較平的地方活動。
2、成人要隨孩子跑的情況來決定跑的時間和速度。在開、停中注意動靜結合。
3、鼓勵孩子在游戲中用語言表達但不必強求。
二、名稱:撈魚
目標:練習鉆的技能
材料:繩子(兩米左右)
玩法:
兩個成人分別拿著繩,成一個長方形狀。成人說兒歌,孩子在長方形中間鉆過來鉆過去。當說到:“三網(wǎng)撈個小尾巴,尾巴,尾巴---魚!”時把孩子用繩子套住。
附兒歌:一網(wǎng)不撈魚,二網(wǎng)不老魚,三網(wǎng)撈個小尾巴,尾巴,尾巴---魚!
注意:
1、繩子的高度要隨孩子的身高來定,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鉆的機會,
2、兒歌的最后一句可延長,做故意捉不到,又好不容易捉到的樣子,使孩子處于愛玩的'狀態(tài)。
3、在玩時,鼓勵孩子自己說兒歌。
4、撈到魚后用“親一口”表示把魚吃了。
三、名稱:高抬腿
目標:練習高抬腿。
材料:繩子(兩米左右)
玩法:
兩個成人每人手拿繩子的一頭,請孩子在繩子上邁來邁去,練習高抬腿。成人可隨著孩子的興趣調(diào)整繩子的高度。當孩子邁過繩子時,成人要給予表揚和鼓勵。
四、名稱:走平衡
目標:練習在繩子上走平衡
材料:繩子(兩米左右)
玩法:
兩個成人每人拿繩子的一頭,并把繩子放在地上,孩子踩在繩子上從一個成人的位置走到另一個成人的位置。
注意:
1、當孩子走到頭時,成人要表揚、鼓勵或親吻、摟抱。
2、當孩子能力較強時,繩子可以離地面有一點距離,加大走平衡的難度。
3、走的距離不要太長,難度越大,距離就要越短,盡量要使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幼兒經(jīng)常在家或幼兒園里觀看碟片,碟片是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為了能讓幼兒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費舊物的利用價值,并提供觀察和探索的空間,創(chuàng)造動手、動腦的機會,便圍繞碟片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1、感知舊碟片帶來的樂趣;培養(yǎng)愛動腦、愛實踐的好習慣。
2、能發(fā)現(xiàn)舊碟片的多種玩法并大膽嘗試;激發(fā)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3、培養(yǎng)交往能力;能與伙伴合作游戲,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出示碟片,引發(fā)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許多被劃壞的舊碟片,想請你們玩一玩,你想怎樣玩呢?
二、自由探索玩法
1、個別嘗試
師:誰能來試試你的玩法?誰有不一樣的玩法?(教師適時引導啟發(fā),激發(fā)幼兒動腦思考)
師:你的玩法真好玩!舊碟片的玩法多不多?
2、幼兒自由探索實踐
師:還可以怎樣玩呢?大家都來玩一玩,看看誰的玩法多!(教師觀察,幼兒遇阻或出現(xiàn)問題是參與或提示,鼓勵幼兒探索多種玩法,利用幼兒的玩法進行互相啟發(fā),激發(fā)幼兒多思考多創(chuàng)造,并留意合作的幼兒。)
3、交流演示
師:你玩了幾種玩法?誰來演示你的玩法?(教師請想法多樣,玩法奇特的幼兒做教多的講解和演示,激發(fā)幼兒大膽創(chuàng)造玩法。)
三、合作探索玩法
1、合作演示,激發(fā)興趣
師:剛才有誰和伙伴一起玩了?你們是怎樣玩的?誰來演示一下?(如之前沒有合作玩的幼兒,則教師找一幼兒合作演示,激發(fā)幼兒合作游戲的欲望。)他和伙伴合作玩的好嗎?你想和伙伴怎樣玩呢?
2、幼兒合作探索玩法
師:請你和伙伴一起去玩一玩,看看還有哪些新玩法好嗎?快去和伙伴商量新玩法吧,然后一起玩一玩。(教師觀察幼兒,適當幫助沒有伙伴的幼兒,給游戲受阻的幼兒以幫助和啟發(fā);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玩法,利用"典型"玩法幫助幼兒相互啟發(fā)。)
3、交流演示
師:誰來講一講,你和伙伴是怎樣玩的?(教師對幼兒的交往和玩法給予鼓勵和肯定。激發(fā)幼兒大膽交往,大膽創(chuàng)造玩法。)
活動反思:
我貼近幼兒生活實際選材。舊碟片是隨處可見的東西,很容易接觸到,抓住這個教育契機,充分利用幼兒熟悉的費舊物品,讓它在教育教學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在活動過程中,我能能夠真正的做到讓幼兒主動學習。通過層層深入的提問,引領著幼兒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一步步的進行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的學習過程。每一次問題的提出,就是幼兒將要實踐的主題,碟片的'玩法從最初的單一的一個人玩到最后多樣的大家合作玩,整個過程都在教師的引領下,使幼兒逐步獲得了更多的經(jīng)驗,真正體現(xiàn)了孩子主動學習的意義。
教師在活動中,能夠根據(jù)孩子的需求,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啟發(fā)、引領幼兒在困惑時如何走出來,隨時抓住幼兒迸發(fā)的創(chuàng)造性火花,加以引導、啟發(fā),懂得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啟示,最后讓幼兒自己得出結果。讓幼兒獲得一種成功感。
在師幼的互動活動中,教師能通過自己對孩子的觀察,做到對幼兒實施有意義的關注。每一次關注都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隨意的、盲目的、形式上的。幼兒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怎么樣?教師都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關注孩子的學習效果,不斷激發(fā)幼兒的思維和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造。教師的適當啟示使師幼互動變成有來有往的有效性互動,使互動中幼兒的反應成為有價值的反應。
教師參與個別幼兒活動要適當,不能由始至終,還要注重觀注其他幼兒,發(fā)現(xiàn)她們的困惑或者是新的玩法等。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看水仙花、感受樂曲的優(yōu)美旋律及三段體結構。
2、啟發(fā)幼兒根據(jù)3/4拍音樂的強弱規(guī)律創(chuàng)編節(jié)奏型、學習用打擊樂器按指揮的手勢,迅速正確地進行即興演奏。
3、積極參與設計演奏方案的活動。
活動準備:
1、幼兒有跟隨3/4拍音樂拍手、走步的基礎。
2、大鼓、鈴鼓、碰鈴、圓舞板等樂器。
3、水仙花若干盆。
活動過程:
1、介紹曲名、感受音樂結構。
(1)出示水仙花、介紹曲名“水仙花圓舞曲”。簡述“小朋友去看水仙花,以及圍著水仙花聞香、跳舞,然后回家”的情境。
。2)幼兒傾聽音樂,感受音樂是幾拍子的,并跟隨音樂拍手,熟悉旋律。
。3)樂曲的審美地方是一樣的,分辨aba段音樂結構。
2、分段聽音樂。
。1)聽A段音樂,根據(jù)“看水仙花”過程,體會小朋友去看花,以及看完花回家的情境,并用3/4拍舞步表達音樂的優(yōu)美情緒。
。2)聽B段音樂,根據(jù)“小朋友聞花香、跳舞”的'情境,用舞蹈動作表達感受。
3、完整欣賞音樂:
根據(jù)音樂結構,用即興舞蹈的方式表現(xiàn)對音樂的理解。
4、創(chuàng)編節(jié)奏型:
。1)按3/4拍規(guī)律創(chuàng)編節(jié)奏型。
。2)根據(jù)幼兒的創(chuàng)編,集體隨音樂拍節(jié)奏。
。3)看指揮合作拍節(jié)奏。
5、樂器演奏:
。1)集體討論配器方案,為強拍音樂配置對應的樂器,如鈴鼓,弱拍配置碰鈴、圓舞板等。
。2)幼兒將創(chuàng)編的節(jié)奏型,看指揮用打擊樂器即興演奏。
(3)拍出強弱規(guī)律,表現(xiàn)樂曲的優(yōu)美情緒。
活動延伸:
在音樂活動中,選用一些3/4拍的其他音樂來讓幼兒設計節(jié)奏型,并輪流有幼兒擔任小指揮。
大班教案 篇5
教育目標:
1、了解水的變化,知道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汽,遇冷會結冰。
2、能用語言表達已觀察到的水的三態(tài)變化,引導幼兒體驗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活動準備:
冰、電吹風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水變成冰的過程。
1. 小朋友,你們昨天把水放進冰箱里里嗎?那你們今天看到放進去的水有什么變化嗎?(結冰了)你們知道放進去的水為什么會變成冰嗎?(幼兒說:放進冰箱里了)
冰箱里的溫度很低,當水在溫度降到0度的時候就會結成冰。
小結:原來水就是這樣變成冰的。
2、你們說說水和冰有什么不同?(幼兒說、討論)誰能來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小結:水的流動的,冰是一塊一塊的。
3、水能變成冰,冰能變成水嗎?(能)那你有什么方法能使冰變成水呢?(好朋友說一說)并請幼兒說
小結:小朋友都很聰明,想了很多方法使冰變成水,有的`說可以用太陽曬、有的說可以用,原來有這么多的方法可以使冰變成水。
老師也想了很多跟你們不一樣的方法,也能使冰變成水,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教師操作各種方法使冰變成水。
小結:我們用了這么多的方法,能使冰變成水,其實太陽曬、開始泡、吹風機吹,用火燒這些方法都是在給冰塊加熱,原來冰塊加熱就能變成水。
二、水變氣。
1、我們給冰塊加熱變成水,要是給水加熱,水又會變成什么呢?(幼兒思考、交流)
小朋友都說了給水加熱會變成什么?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教師操作將水加熱(幼兒觀察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
小朋友,你們要仔細的觀察熱水壺,告訴老師你看見了什么?(水壺上面冒氣了)水壺上面冒出來的氣就是水蒸氣。
3、想想水為什么會變成水蒸氣呢?(水經(jīng)過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
小結:原來給水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
三、氣變水。
1、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那水蒸氣還會變嗎?那我們來看看吧!
出示鏡子: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鏡子摸起來怎樣?(很光滑)但是摸起來還感覺是冷冷的。老師把水壺放在冒氣的水壺上,看看會有什么變化?
老師操作鏡子放在冒氣的水壺上面,引導幼兒觀察。
2、小朋友,看看現(xiàn)在鏡子上面有什么變化嗎?(有水)
3、你們想一想為什么會有水?(水蒸氣遇到冷就會變成水)
小結:水蒸氣遇到冷就會變成水。
今天我們做了那么多的實驗,知道水遇冷后能變成冰,冰加熱后后變成水,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后又會變成水,原來水是這樣循環(huán)變化的。
四、游戲:我是變化的小水滴。
1、介紹游戲規(guī)則。
小水滴能變來變?nèi),我們也來想小水滴一樣變冰、變水、變蒸氣,等下游戲開始的時候老師說“結冰”的時候小朋友就站起來不動,當聽到“融化”,小朋友可以像流水一樣在活動室里東流西竄,自由地做各種動作。到老師又發(fā)出“結冰”的信號時,互相靠近的孩子可以在一起立定不動,三個一群,五個一伙,表示結冰在一起。當老師發(fā)出“水蒸氣”的時候,你們就輕飄飄地飛舞起來,飛出教室。
2、幼兒游戲。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我們周圍有許多的動物,能講出幾種動物的名稱及其主要特征。
2.通過活動,了解各種動物與人類的關系,知道動物給人們帶來的 好處。
3.了解珍稀動物,進一步懂得動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知道關心動物、保護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
二、活動準備:
動物園錄象,動物對人類作用的圖片,有關珍稀動物的圖片、歡快的音樂、每人動物卡片一個、幼兒人手一份調(diào)查表:動物對人類的作用。
三、活動流程:
欣賞--了解--表演
。ㄒ唬┬蕾p--小朋友去過動物園嗎?你在動物園里看到了哪些動物?(幼兒討論交流,并觀看錄象。)
。ǘ┝私
1.了解動物的特征--你最喜歡哪個動物?它長得是什么樣子的?你會學一學它的`樣子嗎?(幼兒自由講述、表演,并戴上胸飾,跟著音樂模仿動物的樣子。)
2.了解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小動物真可愛,你們知道動物和我們的關系嗎?動物對我們?nèi)擞惺裁从锰巻?(幼兒分組交流自己調(diào)查到的信息,教師請部分幼兒來介紹。并出示圖片,了解動物的多種作用,擴展幼兒的認知。)集體表揚小動物。
3.知道一些珍稀動物,了解保護動物的方法。
--他們是誰?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你們知道它們?yōu)槭裁丛絹碓缴賳幔?/p>
--我們怎樣來保護這些珍稀動物呢?
小結:我們不傷害動物,不破壞樹木,不往水里扔垃圾等。
。ㄈ┍硌1.欣賞歌曲《我們和動物是一家》
2.老師和幼兒一同戴上胸飾表演。
大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在實驗活動中提高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實驗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記錄表、鉛筆、膠條、報紙、硬紙、打印紙、小立方體、長方體積木、大插片每組五個。
過程:
1、教師根據(jù)上次實驗中幼兒提出的問題“為什么一樣的紙,一樣的'插片,可是承受插片的數(shù)量是不同的?”選擇與上次實驗一樣的紙張,進行實驗前的猜想。
并將猜想結果記錄在表中。
2、幼兒根據(jù)自己猜想進行實驗驗證,并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中。 > 3、相互交流。每組幼兒將實驗的結果進行總結,與其他組的幼兒進行交流討論。 4、延伸:幼兒可在活動區(qū)中繼續(xù)嘗試其它各種紙的實驗活動。 活動目標: 1.懂得隨地吐痰是不衛(wèi)生、不文明的表現(xiàn)。 2.結合圖片和討論,知道有些病菌會通過空氣傳播疾病,了解隨地吐痰傳播病菌的危害。 3.逐步養(yǎng)成不隨地吐痰的習慣。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清潔衛(wèi)生的好習慣。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了解隨地吐痰不僅會污染生活環(huán)境,而且還會危害身體健康。 圖片(小朋友隨地吐痰) 2.請小朋友回家向爸爸、媽媽咨詢有關痰和病菌傳播的危害。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使幼兒明白:我們不能隨地吐痰,隨地吐痰是不文明、不衛(wèi)生的行為。 2.教師引導幼兒參與討論: ▲在我們的痰里面,有什么? ▲你知道痰里面的病菌是怎樣傳播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談談痰傳播疾病的途徑。 3.教師小結:生病的病人身體內(nèi)有很多的病菌,吐出的痰里也村有許多的病菌,這些闥如果被人踩了,就把細菌帶到了各個地方;這些痰被太陽曬干了,痰里的病菌會跑道空氣中,就會被吸入我們的身體內(nèi),傳播各種病菌,危害人體的健康。 4.組織幼兒討論: ▲自己在生病痰多的時候,如何保護他人的健康和環(huán)境的衛(wèi)生? 使幼兒明確衛(wèi)生要求:不能隨地吐痰,咳嗽時不要正對他人,并且要用手帕或手捂住嘴巴。 ▲如果你有痰呀,怎么辦呢? 幼兒與教師共同討論并得出以下的結論: ①吐在垃圾箱中。 ②如果附近沒有垃圾箱,可以把痰吐在紙頭上,等有了垃圾箱再扔進去。 、劭梢园淹略趲,用水沖掉。 5.了解病菌傳播的多種途徑。 ▲你知道哪些疾病是通過空氣傳播的呢?(感冒、肺結核等) ▲你還知道哪些疾病,它們是通過什么途徑傳播的? (教師舉例,如:紅眼病——接觸傳染)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精選]09-27 大班教案【精選】09-01 大班教案12-29 大班教案12-28 大班教案12-28 大班教案12-28 大班教案12-28 大班教案01-04 大班教案01-05大班教案 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