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6篇[薦]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感知文章的意境美
2、品味語言,了解語言美的寫法
3、拓展訓練,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重點
在誦讀的基礎(chǔ)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及其表現(xiàn)方法
三、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拓展訓練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游濟南請老舍做導游
1、作者簡介(圖1)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
戲劇:《茶館》《龍須溝》
2、老舍先生將帶我們?nèi)ド裼螡希ǔ鍪菊n題)(圖2)
濟南的冬天
3、說到冬天,大家想到的是什么?(圖3、4、5、6)
4、總之是冰天雪地,那么,濟南的冬天會是什么樣的'呢?請聽老舍的介紹
(二)整體感知
1、聽錄音讀課文
2、思考并回答
。1)作者告訴我們濟南的冬天的特征是什么?
(2)文章寫作上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歸納(補充圖2)
濟南的冬天
語言美
溫晴
。ㄈ┢纷x課文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及其表現(xiàn)方法,了解描寫景物的方法
1、逐段品讀,找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語言并說明理由
2、回答:怎樣才能使語言優(yōu)美?怎樣描寫景物?
3、閱讀第二節(jié)時,出示幻燈片
4、穿插比較句子的優(yōu)劣
。▓D7)
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2、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jié)系亩焯貏e暖和。
1、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2、快日落時,陽光斜照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1、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2、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jié)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第三節(jié)的色彩美(圖8)
。ǎ┑陌
。ǎ┑纳郊
()的藍天
。ǎ┑纳狡
()的陽光
。ǎ┑谋⊙
色彩艷麗如水墨畫
小結(jié):本文使語言優(yōu)美的方法是什么?本文是怎樣寫景的?
。ㄑa充圖2)
濟南的冬天
運用修辭——比喻擬人
語言美展開聯(lián)想
傾注感情
抓住特征——溫晴
寫景
多角度描寫——山水
(四)拓展感悟
運用上面學到的知識,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一只蘋果”
。▓D9)
一只蘋果
1、大小
2、形狀
表面3、顏色
4、手感
5、香味
6、內(nèi)核
內(nèi)部
7、嘗味
(五)課外延伸
以《**的秋天》為題,寫一篇散文
(圖10)
談橋的秋天
蜜梨飄香
豐蠶繭滿簇
水稻彎腰
收魚蝦滿塘
雞鴨歡唱
語文教案 篇2
課前透視:
這是一篇充滿濃郁現(xiàn)代氣息的童話故事,文中以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和充滿童貞童趣的語言滲透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教育學生懂得相互尊重才是大家和諧相處的重要條件。
低年級孩子從小就特別喜歡小動物,所以對這篇故事充滿了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教材的潛在優(yōu)勢和學生中的人文資源,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認識“之”等9個生字,會寫“之、輪、第”3個字。
2、在情境中理解“萬獸之王、議論紛紛、叫苦連天”等詞語的意思,在角色體驗中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3、初步體會文中蘊涵的情趣和道理,懂得彼此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信息資料:
1、自制的錄音帶、摘蘋果的掛圖和詞語卡片。
2、學生制作的生字卡片和自己喜歡的動物頭飾。
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誘發(fā)探究欲望。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獅子大王聽說我們班小朋友特別聰明,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它要帶我們到大森林里去玩。(板書課題)出發(fā)之前,我們先聽聽獅子大王說了些什么?(放錄音帶——小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森林王國。今天我們這里正在競選萬獸之王呢!如果你們能回答我提出的問題,你們也可以參加競選。我的問題是:每次學習一篇新課文,你們最先做什么?)
二、自學感悟,滲透識字方法。
1、學生用以前的學習方法自學課文:讀課文,劃出生字,反復多讀幾遍,爭取把它記住。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認”的游戲,互相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3、全班交流,共同做“摘果子”的游戲,教師重點指導以下生字:
之:我國古代有個大書法家他的名字中就有這個字,你知道嗎?如果不知道教師就告訴學生他叫王羲之,并建議學生課后問爸爸媽媽或查資料了解他的情況。(“鄭”也可以這樣進行。)
慣:你有哪些好習慣?我們小朋友從小就應該養(yǎng)成各種好習慣。
任:它還有一個讀音,你知道嗎?我們班有姓“任”的嗎?如果沒有教師建議學生課后調(diào)查一下我們身邊的人,然后你再和他交個朋友。
期:擴詞訓練。今天星期幾?今天星期……
音的重點是“之、式、鄭”
4、指導寫字
。1)學生觀察,描紅體會哪個字不好寫?
。2)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練習書寫。
(3)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寫得好的.同學及時獎勵“小紅花”,并讓學生互相評價,交流展示。
5、指名熟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指導。
三、角色體驗,進行表情朗讀。
1、申請競選:生字我們學會了,課文也已經(jīng)讀熟了,這回我們能不能參加競選了呢?聽聽獅子大王的建議吧。(放錄音——小朋友們,你們真了不起!用聰明和智慧買到了門票。這回在課文找一找自己吧,如果找到了就請你帶上動物頭飾來參加我們的競選。)
2、師生共同帶上動物頭飾,進行角色體驗。
。1)請獅子大王上場,問:你知道什么是萬獸之王嗎?(齊讀詞語:萬獸之王)既然你是我們的大王了,就請你來發(fā)布命令吧!指導學生評讀出威風的語氣。
(2)請貓頭鷹上場,問:你當上了萬獸之王,心情如何?(神氣)做個神氣的表情,指導讀出神氣的語氣。指名讀、范讀、練讀。
a、貓頭鷹大王讓我們小動物白天休息晚上做事,行不行?四人為一小組討論。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相機理解“議論紛紛”。
b、你們都在議論什么?小動物結(jié)合自己的特點發(fā)表見解,相機指導理解“叫苦連天”。指名讀一讀小動物表現(xiàn)的句子。
c、學生自由找伙伴練習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四、延伸總結(jié),提出積累建議。
1、第二個星期誰競選萬獸之王了?它又是怎樣競選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研究。
2、教師建議:把“萬獸之王、議論紛紛、叫苦連天”等詞語作成詞語卡片積累下來。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閱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少年的勇敢,進而受到思想教育。
2.借助工具書,聯(lián)系課文語境學會生字新詞:危在旦夕、憂心忡忡、自告奮勇、憔悴、義務、義無反顧、翹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描寫漢斯勇敢的語句,母親阻止以及海上危險的語句,體會漢斯的勇敢,進而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shè)疑導入
課前,同學們預習了老師給大家?guī)淼囊黄恼隆队赂业纳倌辍罚@勇敢的少年是誰?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請同學把課文自由輕聲地朗讀一遍,邊讀邊思,用兩三句話回答。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教師巡視學生讀書情況,指導認讀難讀的生字詞語。
2.交流課文大意。
三、抓住重點,品析體會。
1.設(shè)疑激趣:漢斯自告奮勇地參加海上救援工作,你們覺得他應該去嗎?他可以不去嗎?(讓學生發(fā)表各自的觀點)
2.默讀思考:覺得他應該去的理由是什么?可以不去的理由又有哪些呢?請同學邊讀邊思考,畫出有關(guān)的句子。
3.交流對話,誦讀想象,體會“勇敢”。
明白自告奮勇去救援的原因,初步體會漢斯強烈的責任心、人道主義精神。
。1)認為漢斯應該去的同學發(fā)表以下你們的看法。
(2)指名回答,并讀出課文相關(guān)的語句。出示內(nèi)容“看著母親憔悴的面容……我們就得竭盡全力幫助他”(出示卡片,理解“憔悴”)
。3)能用“之所以……是因為”這個句式說說漢斯主動參加救援工作的原因嗎?(板書)
。4)初步理解“義務”的意思。
。5)描述過渡:是呀,在漢斯心中“只要……就得……”所以漢斯非常堅定地對媽媽說——引讀漢斯說的話。
理解漢斯前去救援受到的阻力及將面臨的危險。
。6)漢斯可以不去嗎?指名說,指名讀。
漢斯才十六歲,還只是個孩子。;
海面上的環(huán)境十分惡劣;
他是母親唯一的依靠。
通過“可以不去”但是“應該去”的對比學習,體會漢斯的“勇敢”。
。7)體會漢斯面對母親的哀求,心里雖然很難過,但是還是下定決定,履行義務。真的,漢斯有太多的理由可以不去冒險救援,而且,母親又是這樣苦苦地哀求他,漢斯改變主意了嗎?是他不理解自己的媽媽,不愛自己的媽媽嗎?
。8)是呀,漢斯是很愛自己的.母親?墒,在危險面前,漢斯想到的不是……而是……(引導學生根據(jù)漢斯的話把話補充說完)
。9)多么令人尊敬的漢斯。!他的那份對生命,尤其是他人的生命的愛與熱情,那份“我為人人”的奉獻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每個人的心靈。再次朗讀體會漢斯說的話。(分角色朗讀3、4小節(jié))
想象結(jié)局,再次感受人物的勇敢,揭示結(jié)局,歌頌勇敢的人兒。
。10)漢斯“義無反顧(出示,理解)地登上了救援隊的劃艇,沖入了無邊的黑暗之中。故事到這里還沒有結(jié)束,漢斯的命運將會如何呢?請同學們當回小作家,給故事添個結(jié)尾。(學生寫)
。11)交流。漢斯可能再也沒有回來,這樣的結(jié)局,漢斯料想到了嗎?如果真的是這樣,漢斯會后悔嗎?
。12)教師范讀故事的結(jié)尾。聽了故事的結(jié)尾,同學們又想說些什么?
四、總結(jié)升華,激勵情感。
同學們,其實在課文中勇敢的人不止?jié)h斯一個人。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學了這篇課文,你們對勇敢有哪些更深的認識呢?
讓我們向文中勇敢的人們學習,尤其向年僅十六歲的漢斯學習,記住他說的話,引讀板書。
五、作業(yè)
1.抄寫文中的生字及成語。
2.課外閱讀勇敢者的故事,在班里開展“我心目中的勇者”故事會。
板書:
勇敢的少年
只要有人需要援助
就得竭盡全力幫助,這是我的義務
語文教案 篇4
名言名句
1. 《長歌行》感嘆時光飛逝、生命短暫,而后又由情入理,勉勵人們奮發(fā)努力、有所作為的人生哲理的是
(《長歌行》中與“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意思相同)
2.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中寫詩人登上岳陽樓所看到的波瀾壯闊的畫面的是:
委婉的表達了自己想做官而沒人引薦,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為官,為民謀利,深感慚愧的苦衷的是:
3. 王維《山居秋暝》以動寫靜,以動襯靜,以亮寫暗,以亮襯暗,以有聲寫無聲,以有聲襯無聲,巧妙地寫出了山林的幽靜的是:
寫出了山間社會生活的幽靜的是:含蓄地表達了詩人決心遠離官場、潔身自好、歸隱山林的志向的是:
4. 《岳陽樓記》中寫的滕子京謫守巴陵君一年所取得的輝煌政績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寫岳陽樓“大觀”或概述洞庭湖全景的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寫洞庭湖美麗夜景:而后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抒發(fā)作者闊大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達作者政治抱負的千古名句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照應開頭,表達與滕子京志同道合的是: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5. 歐陽修《醉翁停記》表現(xiàn)作者情趣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現(xiàn)在作為成語,一般含貶意,比喻別有用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寫山間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寫山間四季景色: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水落石出”寫冬季水位下降而露出水底石頭,現(xiàn)為成語其意為:比喻真相大白。寫老人小孩出游句: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揭示全文主旨,表達“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的是: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6. 《桃花源記》中寫桃村美景的是中元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描寫桃源美好,和平,恬靜的生活環(huán)境的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黃發(fā)垂并怡然自樂。 描寫桃源人自述'與世隔絕'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時亂,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隔絕。寫桃源人熱情好客的是:便要還家,設(shè)灑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寫桃花源似有而無,似真而幻,暗示桃源是虛構(gòu)的是:尋向所志,遂復不得路。
7. 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 ”的心態(tài)。(用《岳陽樓記》中的句子回答)
8. 桃花源記》中反映老老少少都十分愉快的語句是
9. 由“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lián),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千古名句:
閱讀
一、【甲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行;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則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②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③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ㄒ唬1. 解釋下列劃橫線的字
。1)薄暮冥冥( )(2)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3)暮而歸( )(4)云歸而巖穴暝()(5)佳木秀而繁陰( )
2. 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
3. 甲乙兩文都是寫景的名段,理解填空。
。1)甲乙兩文都從溴覺、 的角度來進行描寫,甲文還進行了 角度的描寫。
(2)甲段寫了陰晦和 之景,表達了作者 和高興的心情;乙段寫了和四時之景,表達了作者的心情。(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4. 兩文的語言各有特色,乙文運用了幾組對偶句,而甲文較多地運用了句,作用是
5. 據(jù)你對這兩篇課文主題的理解,給下面的對聯(lián)擬一個下聯(lián):
上聯(lián):范仲淹為天下憂 下聯(lián):
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 下邊對加線字的解釋哪一項有錯誤?( )
A、予嘗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之心
。、或異(不同)二者之為(這里指心理活動)
。、居(居住)廟堂(指朝廷)之高
。、先(在------之前)天下之憂而憂(擔憂)
2. “二者”指哪兩種心情?(用《岳陽樓記》中的原句回答)
(1):
。2):
3. “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退”指的`“ ”。
4.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認為,一個人應當具有怎樣的抱負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 這篇散文中有些句子句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成語,請將這些成語寫在下面。(至少3個)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義。(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2)增其舊制( )(3)予觀夫巴陵勝狀( )(4)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
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這段話。
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4. 甲選文中具體表現(xiàn)了遷客的覽物之情。請結(jié)合這兩段內(nèi)容,分別以“悲”“喜”為首字寫一組不少于五言的對偶句。
悲 ,喜 。
5. 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滕子京的勸勉,結(jié)尾作者發(fā)出了“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嘆。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
三、閱讀《桃花源記)選段,完成23-27題。(20xx年南通市)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泰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遵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令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ㄒ唬1. 選出加線字的讀音和意義有錯的一項。( )
A.便要還家 (ā邀請)
B. 雞犬相聞 (wén 聽見)
C.土地平曠 (uài空闊、寬闊)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shǔ 屬于)
2.選出下列句中加線字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 )
A.阡陌交通 B.無論魏普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落英繽紛
3.選出下列各組句中加線字的意義相同的—項。
悉如外人 屋舍儼然
咸來問訊 便舍船,從口入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問今是何世
一一為具言所聞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4.桃花源中人“與外人間隔”的原因是
“ ”
5.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6. 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于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ǘ1. 對下列加點的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
B、阡陌交通(交錯相通)
C、便要還家(同“邀”,邀請)
D、咸來問訊(問候,問好)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C、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D、不足為外人道也。
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漁人甚異之
。2)林盡水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4. 從這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理出“漁人”的行蹤,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出來。
5. 在下列兩個小題中任選一個小題作答。
。1) 桃花源中的人們?yōu)槭裁炊凇皾O人”“不足為外人道也”?請談談理由。
。2) 為什么要以人們末能找到桃花煩擾結(jié)尾?談談你的理由。
(三)13. 解釋加點詞。(4分)
、俾势拮右厝藖泶私^境:
、谀瞬恢袧h無論魏晉。
、蹖は蛩,處處志之。
④聞之,欣然規(guī)往。
14. 句譯(6分)
、俅巳艘灰粸榫哐运,皆嘆惋。
、诖酥腥苏Z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5. 從桃花源的景和人兩個角度說說作者心目中的這個理想社會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摘錄原句并加以概括。)
景:
人:
16. 學習此文,我們積累了三個成語。分別是、 、 。(3分)
17. 你認為在東晉時期,桃花源這個地方真的存在嗎?請亮出觀點并陳述理由。(4分)
18. 附加題。本著“懷疑求真”的精神,你能否就本文提出一個你所發(fā)現(xiàn)的值得探究的問題?老師將根據(jù)你提問的質(zhì)量判分。(5分)
三、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
橫無際涯;朝暉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 作者對“岳陽樓之大觀”的描寫很簡略,其原因是(請用課文中的話回答)
2.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中的“大觀”與上文一詞照應;多會于此”中的“此”指代的是
3. 本文的最后一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意思是;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
語文教案 篇5
能說會寫:
從一點一滴做起
目標:
1.進一步深入單元主題,提高學生對遵守社會公德的認識,并形成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習慣。
2.通過交流和談感受,提建議,使學生能夠思考遵守社會公德方面的做法。
重、難點:交流中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遵守社會公德的認識,并形成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習慣。
教具:掛圖、音像資料。
教法:交流、討論
流程:
一、激情導課,引入話題
二、明確要求,指導方法
1.自讀文學說明,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和要求
2.先引導學生談談對社會公德的認識,可以結(jié)合本單元的課文來談。
3.小組學習,全班交流
。1)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
。2)推薦生動典型的發(fā)言在全班交流。
(3)評選“最深感動獎”和“最有創(chuàng)意獎”。
三、小結(jié):學生匯報這節(jié)課的收獲。
板書:
從一點一滴做起
要求:
1.談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和現(xiàn)象
2.談感受
3.提建議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設(shè)計A】
創(chuàng)意說明:語文課須重視朗讀,詩歌更應在朗讀中領(lǐng)悟。這個教案以讀帶講,以講帶析。學生朗讀,教師指點,氣氛越來越醇濃,使讀者神思飛越,沉浸在神話般的意境之中。朗讀,還可以在讀中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出美妙的意境。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明確目標:
詩歌,是詩也是歌。詩歌的朗讀,如同吟唱歌曲,尤須細心揣摩。今天,我們要在訓練讀的基礎(chǔ)上,學習這首詩。
三、誦讀:
一讀,要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難字略)
二讀,要讀準節(jié)奏,注意輕重、快慢。
三讀,讀出意象,即畫面。
a.農(nóng)家豐收圖;b.霜晨歸漁圖;c.少女思戀圖。
四讀,注意詩歌所創(chuàng)設(shè)的氛圍,讀出感情。
a.松弛,閑靜;b.寧靜、悠遠;c.清靜、柔美。
全詩應讀出清柔、舒緩的感覺。
五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見解,這種朗讀是一種個性化朗讀。
以“_____________用(寫)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對自己感受最深的詞語或句子加以品析。以下可供參考:
1.“棲息在農(nóng)家”“游戲在漁船上”“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棲息”“游戲”“夢寐”三個詞用得美:
棲息:用擬人的手法,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chuàng)造出松弛、閑靜的氛圍。
游戲:虛實相生,在作者眼里,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閑適。
夢寐:少女朦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夢中回憶。
2.“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飽食:擬人手法,寫豐收之景,下文“肥碩”亦寫豐收之景。
3.“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既寫豐收,又寫景,一箭雙雕。
4.“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體現(xiàn)清遠的境界。
六背讀。
【教學設(shè)計B】
創(chuàng)意說明: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不過是個例子”。在這堂課上,不僅要把這個例子讀透,還要達到舉一反三。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積累了優(yōu)美的語言,還積累了學習詩歌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范讀、跟讀、朗讀等,利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直至背下來。
二、討論交流。
1.你最喜歡哪句詩?為什么?2.你不懂的詩句是哪些?3.你讀出了哪幾幅畫面?4.你認為本詩營造了一種什么氛圍?
三、引讀:美國狄金森的《秋景》。
1.你讀出了幾幅畫面?2.交流你已領(lǐng)悟到的美點。例:漿果的面頰多么豐滿(寫出豐收之景)。3.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處?(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4.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么?
【教學設(shè)計C】
創(chuàng)意說明:了解詩歌,賞析詩歌,創(chuàng)作詩歌,本教案按照這個思路設(shè)計。青春年少,是如詩如畫的年齡,在課堂上教一點寫法,用詩人的眼光觀察生活,必定會使學生神采飛揚。生活,本就是一首詩啊!
教學步驟:
一、朗讀,力求讀得有韻味。
二、向同學介紹這首詩。
1.本詩描寫的是誰的生活?農(nóng)家、漁人、牧羊女?
2.本詩描繪了哪幾幅生活的畫面?農(nóng)家在山中伐木,在竹間背瓜果。漁人搖舟捕魚。牧羊女思戀牛背上的笛聲。
3.本詩抒發(fā)的感情:對秋天的喜愛與贊美。
4.景物的特點:露珠、幽谷、冷霧、白霜、草野、溪水等,描繪出一種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
5.人物:農(nóng)家、漁人、牧羊女,都遠離城市的喧囂,營造出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
以上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有充分的'朗讀。
三、結(jié)合本詩,交流詩的特點。
1.詩,語言優(yōu)美,用詞生動。
2.詩,用環(huán)境描寫表達作者感情。
3.節(jié)奏感強,瑯瑯上口。(不限于以上幾點)
四、在作者筆下,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不是熱鬧與喧嘩,而是一種寧靜與閑適。你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用詩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作品交流、評議。
【資料整合平臺】
1.《秋天》的相關(guān)背景
《秋天》是何其芳的早期詩作,系作者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學求學期間所作。他的早期詩歌受到法國象征主義的影響,屬于現(xiàn)代派詩作。現(xiàn)代派詩歌在藝術(shù)上的突出特點是反對直接抒情和直接陳述,其內(nèi)心世界決不和盤托出,而是運用暗示和隱喻展現(xiàn)心境,以客觀象征主觀,或只是描繪一個面貌,而不道出確切的含義!肚锾臁愤@首詩收入何其芳的第一部詩集《預言》。這部詩集大多數(shù)作品寫得朦朧晦澀,如《預言》一詩通篇都是象征。但《秋天》則寫得較為明快,不像同期創(chuàng)作的其他作品難以理解,但第三節(jié)中少女的朦朧戀情寫得十分微妙,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不易領(lǐng)悟的。嚴格說來,《秋天》并不太適宜這一年齡段的學生閱讀,教學時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酌情處理。
2. 秋(節(jié)選) 杜運燮
經(jīng)歷過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葉成長中的扭曲和受傷,
這些枝條在烈日下也狂熱過,
差點在雨中迷失方向
現(xiàn)在,平易的天空沒有浮云,
山川明凈,視野格外寬遠,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節(jié)啊,
河水也像是來自更深處的源泉。
街樹也用紅顏色暗示點什么,
自行車的車輪閃射著朝氣;
塔吊的長臂在高空指向遠方;
秋陽在上面掃描豐收的信息。
使用建議:這首詩取景的范圍較何其芳的《秋天》寬廣,抓住了眾多景物的特征,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進行描寫。注意在朗讀中體會,不須深究。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7-23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6
[精選]語文教案07-30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09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26
語文教案(精選)08-20
(精選)語文教案08-01
語文教案【精選】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