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練習揮臂投擲,投稿投擲能力。
2. 發(fā)展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
活動準備:
1. 木夾做成的`飛鏢,竹竿一個,老鷹圖片
2. 《小鳥飛》音樂,橡皮筋一根
3. 《黑貓警長》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1. 游戲:獵人和小鳥
教師做獵人,幼兒隨著"小鳥飛"的音樂雙手在體側自由飛翔,當被獵人拍打到時,便單手飛。幼兒雙手在體前、體后飛翔,練習跳轉躲閃動作。
2.扮演白鴿警士。
幼兒集體模仿白鴿警士:
偵查情況--四處張望(頭部運動)
傳遞情報--動動翅膀(肩部運動)
操練本領--整理羽毛(體轉運動)
添加裝備--取物投放(腹背運動)
慶祝勝利--高興(跳躍運動)
3. 白鴿展示練投擲。
。1) 在場地中間拉起一根橡皮筋,高1~1.5米。教師示范講解投擲要領:兩腿前后站立,上體向右側轉,右臂快速揮臂,從頭上方用力投出。
。2) 幼兒按組拿飛鏢進行分散練習,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4. 游戲"白鴿戰(zhàn)老鷹"
玩法:教師手甩竹竿上的老鷹圖片,幼兒邊跑邊用飛鏢投機,再撿起同顏色的飛鏢繼續(xù)投機。教師根據(jù)幼兒的投擲情況確定老鷹是否要飛走了。
5. 結束部分。
幼兒跟著《黑貓警長》音樂做律動放松。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設計
一次,我隨手將一面鏡子放在窗前的桌上,從窗外透過的陽光照在鏡子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個光斑,這引起了孩子的興趣,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為了讓孩子們對光的反射現(xiàn)象有個初步了解,同時順應孩子的興趣,挖掘幼兒興趣點中的教育價值,于是組織了一次探索光斑的活動。
活動目標
1、積極主動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初步了解光的反射現(xiàn)象,能將反光的物體歸類并概括,知道亮度強的,照人明顯的物體,其光斑的亮度也強。
2、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fā)現(xiàn),體驗探索的樂趣。
3、在探索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每人一面平面鏡
2、準備若干可以反光的和不可以反光的物品擺放在活動室周圍,如:不銹鋼拉鏈、調羹、茶杯、臉盆、光盤、手表等其他各種表面光亮的金屬或玻璃物品。
3、本活動應在晴朗的天氣下進行,室內有戶外射進來的陽光。
4、區(qū)域中提供:各種電筒和臺燈。
活動過程
。ㄒ唬┯變鹤杂商剿鳌獍呤窃趺磥淼模
1、師:小朋友!你的桌上有什么?(鏡子),那今天我們就用鏡子到外面去做一做游戲,看一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幼兒拿鏡子到外面自由探索。
3、組織幼兒交流:
師:你們用鏡子做游戲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1:我用鏡子一照,發(fā)現(xiàn)了亮亮的東西跑到墻上去了。
師:是嗎?哪些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象?(幼兒全部舉手)
師:那這個亮亮的東西是什么?(光斑)
幼2:我還發(fā)現(xiàn)我晃動鏡子,光斑也會動。
師:那光斑是怎么樣形成的呢?
幼3:鏡子將光照到墻上去了……
師:說得有道理,鏡子將光反射在墻壁上就會產生光斑。那是不是在外面的`任何地方都會形成光斑呢?
幼4:不是的,我剛才在走廊上就沒有發(fā)現(xiàn)。
師:這是為什么呢?
幼4:因為走廓上沒有陽光。
師:觀察真仔細!
。ǘ┮龑剿鳌男〇|西能形成光斑?
1、引發(fā)幼兒回憶、講述已有經驗。
師:請你們想一想,除了鏡子,還有沒有什么東西也可以象鏡子一樣在太陽光下一照就形成光斑呢?
幼1:我發(fā)現(xiàn)光碟可以的……
幼2:我看見我家爸爸的表可以的……
幼3:我送點心盆時,發(fā)現(xiàn)點心盆也可以……
2、幼兒尋找可以反光的物體。
A:師:小朋友!你們看,我們周圍有許多東西,你們去玩一玩,看一看哪些東西也能形成光斑?
B:幼兒探索,教師觀察和指導。
3、組織幼兒交流
師:你們找到了哪些?
幼:有自行車鈴、光盤、茶杯……
師:為什么這些東西能夠在太陽光下一照就會在墻上形成光斑呢?他們有什么秘密呢?
幼:它們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見人的……
。ㄈ┯變涸俅翁剿鳌@些光斑有什么不同?
1、師:小朋友!你們再去玩一玩鏡子和剛才小朋友找出來的東西,你們還會發(fā)現(xiàn)什么呢?
2、幼兒再次去探索,教師引導。
3、組織幼兒交流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1:我發(fā)現(xiàn)鏡子的光斑很亮……
幼2:我發(fā)現(xiàn)光碟上的字也跑到墻上去了……
幼3:我發(fā)現(xiàn)小小的東西照出的光斑也小……
幼4:我發(fā)現(xiàn)茶杯、臉盆的光斑是一圈一圈的……
(四)延伸探索——還有哪些光源也能使鏡子形成光斑?
1、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
幼:手電筒
師:那手電筒照在鏡子上是不是也會有光斑呢?(幼兒猜測)
師:這里有手電筒和臺燈,你們去試一試吧!
2、幼兒探索和交流。
活動反思:
材料是激發(fā)和維持幼兒探索興趣的最好誘因。因此,我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動的材料為載體,使孩子在與材料的不斷互動中層層深入探索。在探索中,他們獲得了滿足,體驗了探索的樂趣。同時在活動中我能夠有機滲透安全教育,當發(fā)現(xiàn)有個別幼兒故意將光反射到其他幼兒的臉上時,我能及時制止并有機進行安全教育。
活動評價: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本次活動內容源于幼兒的興趣,因此幼兒在活動中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高。為了更好地引導幼兒探索,教師緊扣目標設計了四個不同層次的探索,步步深入,有機引導,并在活動中注意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表達探索的情況。
中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新年臨近,各班都在忙忙碌碌地為新年晚會做準備,幼兒園處處洋溢著迎接新年的快樂氣氛。恰在此時,我園教職工接到了為災區(qū)人民募捐冬衣冬被的通知。那天,我利用幼兒午睡時間將捐贈物打包裝箱。起床時,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對我的捐贈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教育資源,于是設計了這個活動。
目標:
1.嘗試將物品歸類并統(tǒng)計同類物品的數(shù)量。
2.積極參與交流討論,了解災區(qū)人民的需要,產生關心他人的情感。
準備:
1.《新年好》音樂磁帶,有關災區(qū)受災情況的課件。
2.超市的宣傳資料,剪刀。
3.四只箱子。統(tǒng)計用的紙和筆,各種物品的標記。
4.教師募捐時的錄像片段。
5.簡單了解郵寄的知識。
過程:
一、激發(fā)情感
1.幼兒在《新年好》的音樂聲中想象過年的`快樂。
2.快過年了,我們大家都很開心,可是有些地方的小朋友就不像我們這么開心了,為什么?請你們來看一段錄像。(播放有關災區(qū)受災情況的課件。)
3.他們遇到什么事情了?他們過年還能開心嗎?你看了心里覺得怎么樣?
4.小結:這些地方的小朋友遇到水災、火災,他們在我們開開心心過新年的時候沒有東西吃,沒有衣服穿,沒有房子住,有的還失去了親人,實在是太可憐了。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好嗎?
二、了解需要
1.想一想,他們現(xiàn)在最需要什么?為什么呢?(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如災區(qū)人民需要食品、衣服、日用品、藥品、錢等。)
2.超市給我們送來了許多資料,看看哪些是災區(qū)人民需要的,請你們把它們剪下來。(幼兒操作。)
三、嘗試分類
1.你們?yōu)闉膮^(qū)小朋友準備了什么?(教師在幼兒回答時有目的地引導幼兒將物品按功用分類,例如幼兒說到餅干,教師就說“這是吃的”。)
2.我們怎么把這些東西送到災區(qū)呢?(教師在幼兒回答時可以追問,逐漸引導幼兒懂得要將物品裝箱,以便運輸。)
3.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幾只箱子,你們想一想怎樣裝箱才能讓災區(qū)人民一看就知道哪個箱子里裝的是什么?(幼兒討論,教師引導幼兒將不同用途的物品分類擺放,并在箱子上做上標記。)
4.請你們?yōu)椴煌南渥幼鰳擞,然后按標記把東西分類放在箱子旁邊。(教師提醒幼兒將物品擺放整齊,以便統(tǒng)計。)
四、完成心愿
1.(播放老師募捐的畫面)你看到了什么?袋子上的小標簽上寫了什么?想一想這些漢字和數(shù)字代表什么?(幼兒討論。)
2.原來漢字是告訴別人箱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數(shù)字是告訴別人這些東西有多少。有了這樣的標簽,救災工作人員就方便多了。
3.幼兒自由結成小組進行統(tǒng)計,各組之間互相檢查。
4.現(xiàn)在請每組小朋友將自己組的東西裝進箱里,并在標簽上寫上數(shù)量。
5.東西都準備好了,接下來應該做什么?(送郵局。)
6.在送郵局之前,我們還要寫上郵編、地址、收件人和寄件人等信息。(教師示范。)
延伸活動:
1.動員幼兒與家長為災區(qū)人民捐獻物資,注意物資要易保存、易郵寄。教師協(xié)助幼兒將物品分類裝箱,統(tǒng)計數(shù)量,并郵寄給災區(qū)人民。
2.師幼一起欣賞紅十字會頒發(fā)的捐助證書,分享體驗助人的快樂。
評析
“大家都來過新年”是源于中班主題“過新年”中的一個集體教學活動,整個活動的設計組織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
1.捕捉教育契機
當幼兒對已打包的捐贈物資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時,教師敏感地意識到讓幼兒參與這樣的募捐活動將使他們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并愿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成人中全面發(fā)起的“捐贈救災”活動,為幼兒開展活動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
2.貫穿情感主線
整個活動貫穿情感主線,通過看錄像感受受災地區(qū)小朋友的困苦,討論災區(qū)人民的需要以及怎樣為災區(qū)人們選擇、準備合適的物品,嘗試分類擺放物品,制作標簽以便運輸。整個活動流程使孩子們沉浸在“用愛來關心他人”的情感氛圍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操作能力、數(shù)理邏輯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3.回歸真實生活
在延伸活動中,教師將模擬的活動情景、場景還原為真實的生活,讓幼兒將獲得的經驗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并利用家長資源幫助幼兒完成獻愛心的心愿。當紅十字會的捐贈證書到達幼兒手中時,幼兒獲得了“幫助他人自己也獲得快樂”的真實體驗,這提升了活動的價值,對于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小腳的特點和功能,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2、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小腳。
3、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場景布置:小腳丫樂園(有沙子、地磚、鵝卵石、海綿);
2、小組操作材料:毛巾、肥皂、釘子、火、笑娃、哭娃等等五套
3、律動磁帶:《大鞋和小鞋》
活動過程:
一、腳步律動導入,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和我們小朋友一起用小腳來跳個舞,好嗎?
二、赤足坐在地毯上,認識雙腳的結構。
1、脫襪子(兒歌)。
2、初步認識腳趾、腳背、腳心。
3、小腳為什么會有臭味?怎樣讓我們的小腳變得香香的呢?
三、通過體驗和感受,引導幼兒認識腳的.功能。
1、小腳有什么本領呢?請幼兒去小腳丫樂園走一走、踩一踩會是什么樣的感覺。
2、幼兒赤腳體驗踩在沙地、海綿、鵝卵石、地磚上的感覺。
3、活動后談話小結:我們的小腳真有用,除了能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還能感覺冷、暖、硬、軟、光滑和粗糙等。
四、通過小組操作,引導幼兒知道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小腳。
1、(出示笑的小腳和哭的小腳圖片)小腳為什么會笑?小腳碰到哪些東西會哭呢?哪些東西是小腳喜歡的?哪些東西是小腳不喜歡的?分別送到它們的身邊。
2、幼兒小組合作操作送卡片。
3、和幼兒一起講述。
4、引導幼兒討論在生活中該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小腳。
五、結束活動。
1、穿襪子(兒歌)
2、摸過腳,腳上的細菌都到手上了,怎么辦?我們一起去洗手吧!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印腳印?纯醋约旱男∧_印和別人的小腳印有什么不一樣,可以告訴老師和你的好朋友。
活動反思:
中班孩子相對于小班孩子,觀察力的確敏銳了很多。在活動中,我們能很明顯的感覺到孩子們長大了,他們的思維比較活躍,觀察力增強了,我們教師針對這些改變,在教學手段與方法上,也需要作相應的調整,幫助孩子獲得更大的發(fā)展。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樂曲欣賞《鈴兒響叮當》
活動目標:
初步感受歌曲《鈴兒響叮當》活潑歡快的特點,愿意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滑雪的愉快心情。
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幼兒欣賞過歌曲《搖籃曲》、觀看過滑雪橇的畫面和錄;PPT課件、音樂、串鈴、自制滑雪板和雪橇活動過程:
一、比較欣賞,初步感受
1. 欣賞、回憶歌曲《搖籃曲》
引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了兩首好聽的歌曲,我們先來聽聽這一首。(PPT1 左喇叭)提問:寶貝們這首歌曲叫什么?聽了有什么感覺?
小結:《搖籃曲》是慢慢的.、輕輕的、柔柔的,是(媽媽哄)寶寶睡覺時聽的歌。
2.欣賞、感受歌曲《鈴兒響叮當》
提問:我們再來聽聽另一首歌曲,它和《搖籃曲》有什么不一樣? (PPT1 右喇叭)提問:這首歌曲和《搖籃曲》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聽上去快快的、很開心很快樂的,我們可以叫它"歡快"。
提問:聽到很歡快的歌曲,你會做哪些開心快樂的動作呢?(PPT1 右喇叭)(跟著歌曲的節(jié)奏開心地做動作)教師介紹:這首很活潑、很歡快的歌曲,名字叫(PPT2)《鈴兒響叮當》,是美國的一位名叫皮爾彭特叔叔創(chuàng)作的。
二、理解欣賞,模仿表現(xiàn)
1. 理解、模仿提問:我們來聽聽這首活潑歡快的《鈴兒響叮當》,你聽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ń處熐宄┨釂枺涸賮砺犅犨@首活潑歡快的歌曲,看看歌曲里的朋友們是怎樣開心地滑雪的?(PPT2喇叭, PPT3-22)提問:小朋友是怎樣開心地滑雪的呀?誰來做做這個動作?
。▊別示范--動作要求--全體模仿)
小結:
滑雪--身體往下蹲,雙手朝下一下一下地用力撐滑雪桿。
滑雪橇--坐在雪橇上,腿伸直,身體左一下右一下地搖著。
2. 模仿、表現(xiàn)師:--你們真棒!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串鈴、雪橇、滑雪板,你可以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讓我們一起來滑雪。(音樂輕)--寶貝們(幼:哎),準備好了嗎?(幼:好了)讓我們唱著《鈴兒響叮當》一起去滑雪嘍?梢院蛣e人做不一樣的動作哦。≒PT24 音樂響)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盡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guī)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復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判斷物體軟或硬的屬性,并進行分類。
2、能用合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活動準備:
1、貼有小山羊、小綿羊圖片的箱子各一個,箱子內各放有三種軟的和硬的物品。
2、軟和硬的物品若干。
3、幼兒用書第4冊封二。
活動過程:
一、箱子里的小秘密。
1、觸摸箱子里的`物品,判斷軟硬。
小羊們接到一個任務,讓他們把村里的物品分分類,怎么分呢?秘密在箱子里。(教師出示摸箱,設置懸念。)
你們摸到了什么,它們摸上去分別是怎么樣的?(教師先請3名幼兒摸摸小山羊箱子里的物品,箱子里分別是石頭、木頭、鐵盒子。)
小山羊的箱子里都是硬寶貝,小綿羊箱子里的物品正好相
反,它們會是什么?(幼兒猜測,請幼兒摸摸箱子里的物品,
驗證是否是軟寶貝。)
二、軟硬寶貝找家。
1、根據(jù)物品的軟硬特征進行分類。
一請你幫小山羊找到硬寶貝,幫小綿羊找到軟寶貝,分別放在
桌子上。(幼兒通過各種途徑感知物體的軟硬,并進行分類。)
2、幼兒相互檢驗。
村長請小朋友幫忙檢查,硬寶貝和軟寶貝找對家了嗎?
三、軟硬我知道。
1、交流用不同方法判斷軟硬。
我們用什么方法知道這件東西是硬寶貝還是軟寶貝呢?(幼兒交流判斷物體軟硬的方法,如硬寶貝捏不動、壓不扁、戳不進,軟寶貝能捏扁、壓變形、一戳就有個洞。)
四、尋找軟寶貝、硬寶貝。
1、幼兒尋找活動室內外的軟寶貝、硬寶貝。
請你找一找,活動室里還有哪些東西是軟寶貝,哪些是硬寶貝?(幼兒與同伴一起尋找、分類、交流,結束活動。)
中班教案 篇7
【教案目標】
1、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豆子從豆莢中蹦出來的樣子。
2、能在同伴面前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感受音樂表演活動的快樂。
【教案準備】
1、幼兒觀察豆子從豆莢中蹦出來的動態(tài),豐富經驗。
2、課件和電教設備。
3、故事《豆寶寶》。
4、在活動室的場地上粘貼四個豆莢的形象(黃色的輪廓,里面有若干個豆豆,分別是7粒黃豆、8粒紅豆、9粒黑豆、10粒綠豆,豆豆上分別標有數(shù)字)。
5、音樂《豆莢曲》(《幽默曲》和《彈簧協(xié)奏曲》)。
【教案過程】
1、提問激發(fā)幼兒興趣:小朋友,你知道豆豆是怎么從豆莢里出來的?
2、觀看課件《豆莢裂開的過程》。
3、講故事《豆寶寶》。引導幼兒想象自己變成豆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蹦出來……滾到地上……一系列動作。播放音樂。
4、嘗試表現(xiàn)豆子從豆莢中蹦出來的動態(tài)。
(1)提問:豆子是怎樣從豆莢里出來的?
學習詞:蹦。
請幼兒發(fā)揮想象,用動作表現(xiàn)豆子從豆莢中蹦出來的動態(tài)。
(2)看課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
(3)介紹四個大豆莢,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么豆寶寶的.家?數(shù)數(shù)這個家里可以住幾個豆寶寶?請幼兒自選喜歡的豆莢住進去。
(4)鼓勵幼兒大膽表現(xiàn)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
(5)啟發(fā)幼兒合作表現(xiàn)豆子們蹦出來的連續(xù)動作。
看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豆莢裂開時,豆子們連續(xù)蹦出來的動態(tài)。
聽指揮,教師隨樂說數(shù)字,“豆子”依次從豆莢中連續(xù)蹦出來。
(6)交換,再次游戲。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精選]07-29
【經典】中班教案07-24
(精選)中班教案07-25
(經典)中班教案08-02
中班教案【精選】07-24
中班教案(精選)07-30
中班教案(經典)08-27
(精選)中班教案08-03
[經典]中班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