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8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游戲是幼兒在幼兒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最近我發(fā)現(xiàn)我班的孩子特別喜歡玩黑貓警長的游戲,所以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我根據情節(jié)的發(fā)展,讓幼兒以“我”的身份去參與活動積極、主動地思考、想象,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理解圖片內容,與此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分析、比較、判斷能力。
二、活動目標:
1、以角色的身份仔細觀察圖片并講述內容。
2、培養(yǎng)幼兒擴散性思維和分析、比較、判斷能力。
3、體驗幫助他人獲得成功后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
。1)圖片三張,形象地畫出各種小動物的腳印和嘴巴。
。2)幼兒已認識各種小動物的腳印和嘴巴。
2物資材料的準備:
。1)各種小動物的頭飾和黑貓警長的頭飾。
。2)每人一塊多功能的`小積木。
。3)活動前班上已布置成圣誕聯(lián)歡的場景。
四、活動過程:
聽到哭聲導入主題
1、出示第一張圖片和鴨媽媽頭飾并問明情況;(森林聯(lián)歡背景圖)
2、請幼兒想出尋找小鴨的辦法。
尋找小鴨
1、師幼分別扮黑貓警長和警司參與活動。出示第二張圖片讓幼兒仔細觀察;(幼兒熟悉的各動物的腳印
2、引導幼兒分析、比較進行討論;
3、幫助幼兒判斷得出結果找到小鴨。
送小鴨回家
1、出示第三張圖片,哪是小鴨的家呢?(三間不同嘴形標記的房子)
2、請幼兒再次分析判斷。
3、幼兒自選喜歡的小動物頭鈰參加小動物圣誕晚會結束活動。
五、活動延伸:
1.區(qū)域活動中鼓勵幼兒進行角色表演探索新的方法。
2.生活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3.家庭教育中家長可和孩子玩更高的益智游戲。
六、活動反思:
通過此活動的觀摩與評析,使我更深地認識到了教師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促進幼兒主動活動的“引路人”;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器”而是一個主動的“探索者”的涵義。因此我們教師的責任不是簡單地把結論告訴幼兒,而是引導他們去活動,去探索,去體驗,去發(fā)現(xiàn)。
在設計《找小鴨》這個活動時首先根據幼兒的興趣,讓幼兒以我的身份參與活動,在過程中有意設置“障礙”帶領
幼兒去尋找答案,運用已有的經驗解決問題,同時也讓幼兒體驗幫助他人獲得成功后的喜悅。
在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上,根據創(chuàng)新教育的原則與方法,首先是用主體主導原則,尊重幼兒,幼兒是主體,教師是主導,采用定勢打破法,打破過去看圖講述的常規(guī)與模式,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說話、思維的環(huán)境,啟發(fā)幼兒多向思維、逆向思維,從而達到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幼兒來說創(chuàng)新只是一種自我內化的積累,然后再去獲得新的知識并加以運用。在這個活動中我就是以幼兒熟悉和喜愛的小動物來設計活動過程的,并采用了發(fā)散提問法,集體討論法和多項求解法。
在活動之后我也知道了不足的地方,既然是語言活動但講述部分少了一點,應適當增加。如改為智力游戲也許更為恰當。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中楓樹與松鼠的友誼
2.了解楓樹在四季中的變化。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不同顏色的楓樹
活動過程
一、認識楓樹
1.觀看圖片:不同顏色的楓樹葉子
讓幼兒知道楓樹葉子的顏色有很多種,它們會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
二、欣賞故事
1.老師講故事,幼兒認真欣賞。
2.提問:春天和夏天,楓樹的葉子是什么顏色的?
秋天到了,楓樹的葉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在冬天里,楓樹的葉子又有什么變化?
3.討論:當楓樹發(fā)現(xiàn)自己的葉子變紅、變黃并從樹上掉下來時,為什么感到很難過?
當小松鼠回來時,還能認出楓樹嗎?
4.提醒幼兒再認真聽故事。
三、交流討論
1.提問:楓樹做了一個什么夢?
2.請幼兒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什么事情都先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呢?
故事:楓樹的煩惱
山上有一棵楓樹,是小松鼠最好最好的朋友。
清晨,迎著朝陽,楓樹翩翩起舞,擺動著婀娜多姿的身影,小松鼠很開心,拍著手說:“真好看!真好看!”
傍晚,微風吹來,楓葉“沙沙”,為小松鼠唱著美麗動聽的歌。小松鼠很愜意,晃著腦袋說:“真好看!真好看!”
夏天,小松鼠在楓樹下乘涼睡覺,楓樹輕輕搖搖,楓葉飄飄,小松鼠說:“真涼快!真涼快!”
秋天到了,小松鼠告別楓樹到很遠的地方采松果去了。楓樹很孤單,但是她相信,小松鼠一定會回來的。
一天傍晚,楓樹發(fā)現(xiàn)身上的葉子變顏色了,不得了,不得了!楓樹一夜都沒睡好,她擔心小松鼠回來認不出自己了,那可怎么辦呀?
楓葉全都變成紅的和黃的了,山上的'小動物都說楓樹長得越來越漂亮了?墒菞鳂鋮s很難過,她不喜歡自己這個樣子。
一陣秋風吹來,樹上那些紅色的楓葉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樹枝,輕輕,輕輕,漂落在地上。
楓樹大吃一驚:“等等,你們別走!等小松鼠回來你們再離開我行嗎?”楓樹苦苦挽留著楓葉。
冬天到了,樹上那些黃色楓葉也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樹枝,輕輕,輕輕,漂落在地上。
下雪了,楓樹身上披上了一層白雪。
楓樹難過極了:現(xiàn)在的樣子多難看呀!小松鼠回來一定認不出我了。她想著想著,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一只小鳥飛來說:“別哭了,明年春天,你還會長出翠綠的新葉來的。”
這天晚上,楓樹做了一個夢。夢中,楓樹張開滿身漂亮的新楓葉,迎接小松鼠的到來。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創(chuàng)編動作大膽表現(xiàn)歌曲內容。
2、體驗表現(xiàn)袋鼠媽媽的動作和表情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袋鼠媽媽頭飾、大口袋、布絨袋鼠玩具、音樂《袋鼠媽媽上學去》、播放器。
活動指導:
1、以神秘的口吻導入,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誰來了嗎?你們知道袋鼠媽媽要去哪兒嗎?袋鼠媽媽是怎么樣上學的呢?我們聽聽袋鼠媽媽怎么說的。
2、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旋律。
。1)出示布絨袋鼠玩具,清唱歌曲,引導幼兒認真欣賞。
提問:袋鼠媽媽是怎么上學的?她的書包是什么樣的?藏在哪兒?書包里有什么?
。2)讓幼兒知道"哎嗨"是表示驚訝的`語氣。
3、引導幼兒根據歌詞的內容,創(chuàng)編、表現(xiàn)動作,教師根據幼兒的表現(xiàn)情況進行指導。
。1)鼓勵幼兒根據歌詞的內容,創(chuàng)編袋鼠媽媽跳躍上學,打開書包以及發(fā)現(xiàn)是個小寶寶時驚訝的樣子。
。2)播放音樂,引導幼兒隨音樂表現(xiàn)動作。
4、表演結束后,讓幼兒接受"小袋鼠"的親吻,體驗活動的樂趣,感受獲得鼓勵的滿足。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學大綱中指出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重視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教給幼兒簡單的音樂技能;發(fā)揮音樂的教育作用。音樂游戲《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富有詼諧情趣的幼兒喜聞樂見的動感教材。中班幼兒對媽媽還有一定的依賴性,他們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樣每天呆在媽媽的袋袋里,與媽媽做游戲。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大雁的遷徙現(xiàn)象,理解歌詞,學習用優(yōu)美連貫的聲音演唱。
2、學習用動作表示三拍子歌曲的優(yōu)美。
3、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根據歌曲內容的動畫
2、CD
活動過程:
1、邊觀看動畫邊欣賞音樂《雁兒飛》感受樂曲優(yōu)美,輕柔的旋律。
教師:你知道關于大雁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嗎?大雁是一種候鳥,他們像飛機一樣編對飛行,秋天飛向南方,春天飛回北方。大雁飛來飛去就是一年。
2、熟悉理解歌詞,感受歌詞悠遠的意境
(1)通過提問初步熟悉歌詞。
。2)教師邊指圖邊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
。3)教師配樂完整朗誦,幼兒看圖朗誦。
3、將歌詞與旋律匹配,學習完整演唱歌曲。
4、根據歌詞內容,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教師與幼兒玩“大雁飛”的游戲。復習鞏固歌詞。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不受物體大小、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shù)量。
2、復習鞏固目測接數(shù)的方法。
3、能用自己的語言較清楚的回答問題。
活動準備:
幼兒認識過數(shù)字10,感受過10以內的數(shù)量、螃蟹頭飾、卡紙制作的各種顏色的泡泡每人一個、教具:圖片一張(上面有三只螃蟹在吐泡泡,每只螃蟹吐的泡泡數(shù)量分別為:8、8、10、兩朵小紅花、幼兒操作材料、數(shù)字卡活動過程:
一、 出示圖片,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1、瞧,螃蟹正在進行吐泡泡比賽呢,看看哪些螃蟹吐的泡泡一樣多?給泡泡一樣多的`螃蟹身上貼上小紅花。
2、你是怎么知道這兩只螃蟹吐的泡泡是一樣多的?它們都吐了幾個泡泡?
3、引導幼兒用目測接數(shù)的方法數(shù)出每只螃蟹吐餓泡泡,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二、游戲《螃蟹吹泡泡》
1、老師扮演螃蟹吹泡泡,當說到:吹出一個綠泡泡時,扮演綠泡泡的幼兒走到前面,集體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綠泡泡。
2、到老師說:吹出一個黃泡泡時,扮演黃泡泡的幼兒走上前,請各別幼兒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黃泡泡,集體驗證對不對。
3、請一幼兒扮演螃蟹吹泡泡,并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紅色的、藍色的泡泡。
三、幼兒操作活動現(xiàn)在老師要來看看誰的小腦袋最聰明了,看這張圖告訴我們做什么呢?
1、給螃蟹發(fā)紅花。請幼兒判斷哪些螃蟹吐的泡泡一樣多,然后給它們身上的小紅花涂上紅色。
2、變成一樣多。想辦法使兩邊實物的數(shù)量一樣多。
活動:
1、幼兒的操作情況。
2、表揚活動中能動腦筋把自己想法說清楚的幼兒。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方法觀察、比較10以內數(shù)量的多、少、一樣多。
2.樂于參與操作活動,并能用動作和語言表達操作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玩具、玩具圖片、分類盒、作業(yè)紙、水彩筆、星星貼畫各若干。
2.實物展臺。
活動過程:
1.探索比較數(shù)量的方法。(實物)
。1)小熊玩具店最近生意特別好,賣掉了好多玩具,小熊準備再進一些已經少了的玩具?墒,小熊不知道到底哪種玩具少了。它想請小朋友幫忙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你們愿意幫助它嗎?
。2)出示雪花片和小魚玩具:第一排貨架上放的是雪花片和小魚玩具,你知道它們誰多誰少嗎?
(3)指名幼兒操作并講述,教師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的比較方法。
。4)教師小結:我們可以用點數(shù)、一一對應、疊加的方法比出兩種玩具誰多誰少。
2.運用學到的方法進行比較。(圖片)
。1)第二排貨架上也有很多玩具。哪些玩具少了,需要進貨呢?請小朋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來比一比,這些玩具中誰比誰多,誰比誰少?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注意發(fā)現(xiàn)方法有誤的幼兒。
。3)互相說一說,自己比的是什么玩具?用了什么方法?結果怎樣?
。4)提問:你用了什么方法比較的?在比較玩具的時候你有沒有遇到困難?
(注意引導幼兒避免錯誤的`和不科學的方法。)
3.挑戰(zhàn)三種物體的比較。(作業(yè)單)
。1)第三排貨架上還有很多種玩具需要小朋友幫忙比一比。
。2)教師介紹操作材料:每一張有上下兩部分,各有3種玩具,需要小朋友用圓圈圈出最少的玩具。1顆星是基礎題,比較簡單的;2顆星是挑戰(zhàn)題,有些難。你可以先看看,然后再選擇一種用筆做一做。做完后請爸爸媽媽檢查一下,做對了就可以在爸爸媽媽那里得到相應的星星。
(3)幼兒操作,教師分組指導(配班老師進行配合)。
。4)與爸爸媽媽交流自己用了什么方法進行比較的,結果怎樣?爸爸媽媽進行評價,并給自己的孩子貼上相應的星星。
中班教案 篇7
上一個學期,我組織一節(jié)大班的數(shù)學《學習二等分》。首先我的設計意圖是:二分是大班關于“等分”的重要內容,把一份整體分成一樣多的兩份就叫做二等分。通過二等分的教學幫助幼兒獲得整體與部分概念(知道整體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體)以及進一步加強對形體特征的認識與區(qū)別。在活動中,通過講解演示、實踐操作的'形式,鼓勵幼兒有新穎的分法。在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從學情分析來看幼兒已有的基礎:大班階段的幼兒基本上已能夠理解并正確地判斷圖形的典型特征,同時也能初步理解圖形之間的組合關系(如兩個直角等腰三角形能組成一個正方形等)。對于動手操作類的數(shù)學課堂,幼兒表現(xiàn)出較高的積極性,并有一定的概括、遷移、拓展的能力。從平時幼兒欠缺的能力來看:平時孩子們也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等,但有時會因分得不公平而找老師?梢,對于二等分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不能準確地、科學地認識此概念。平時進行二等分時,可能兩個部分量不是完全相同大小,或者幼兒認為的被分出的兩個部分量最后合起來不是原來的一份整體,有多余的細小的其它部分。
根據以上分析,本次活動的提升點是:
1、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準確地認識二等分,并能嘗試對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簡單圖形進行二等分。
2、在二等分的過程中,多思考,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對圖形進行二等分,發(fā)展其分析比較和判斷能力。
1、活動以故事形式導入,設置懸念,充分激發(fā)了幼兒學習探索的欲望。
2、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晰,從第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個別幼兒玩圓形紙并進行二等分,到第二環(huán)節(jié)的嘗試找出正方形、長方形的不同二等分方法,到第三環(huán)節(jié)嘗試通過二等分來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中班教案 篇8
目標:
1、嘗試自己安裝電池,使電動玩具動起來。
2、對探索怎樣讓電動玩具動起來感興趣。
準備:
電動玩具若干、布置成玩具城、各種大小的玩具若干。
過程:
1、情景導入:
帶幼兒去玩具城:
——老師帶你們去玩具城,看看都有些怎么樣的玩具?
“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玩具去玩怎樣?”
2、交流玩電動玩具的體驗:
幼兒玩電動玩具,老師觀察指導:
——“你的玩具好玩嗎?什么地方好玩?”
“玩具怎么會動?”
“電池裝在什么地方?”
3、裝電池,討論出現(xiàn)的問題:
——“同樣是電動玩具,為什么他們不動?是什么原因?”
“想辦法讓它們動起來好嗎?”
幼兒嘗試裝電池:
——“為什么裝了電池還不動?電池該怎樣裝?”
“為什么裝電池方法正確,電動玩具還是不動?”
小結:電動玩具的裝電池方法,電動玩具動不起來的原因。
4、解決問題,體驗快樂:
幼兒再次安裝電池,想辦法讓玩具動起來,并體驗其中的快樂。
評析:活動一開始就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每個幼兒在選出自己喜歡的'游戲后,能積極發(fā)現(xiàn)玩具不能動的原因。部分幼兒不需要老師的提醒就能自己裝電池,但對于多個電池的安裝還喲一定的困難。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12-09
中班教案12-09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精選]07-29
[經典]中班教案08-08
(經典)中班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