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教案 推薦度:
- 最新大班教案 推薦度:
- 《拜年》大班教案 推薦度:
- 《動物》大班教案 推薦度:
- 白露大班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大班教案4篇[精品]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教案 篇1
《紙片變變變》
【活動目標】
1、在折折、剪剪、貼貼中,引導(dǎo)幼兒理解紙片從平面到立體的變化。
2、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剪刀、膠水、手工紙、紙房子模型PPT
【活動過程】
一、導(dǎo)入
(手拿哭泣紙娃娃)今天我們大二班來了一個朋友,看看它是誰?(紙娃娃)看一看,你們覺得紙娃娃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它為什么會難過?
小結(jié):紙娃娃很想像我們的小朋友一樣每天開開心心的到處走來走去,看看我們美麗的幼兒園,看看我們美麗的世界。可是你看,(教師立起紙娃娃)紙娃娃根本就站不起來,你們有什么好辦法來幫幫它嗎?誰來說說看。
二、第一次操作
1.現(xiàn)在后面有很多紙娃娃,請你們?nèi)觿幽X筋,讓紙娃娃站起來。希望你們每個人成功的方法都可以不一樣哦。(要求:不用搬好小椅子,雙面膠的膠帶仍在托盤里面,你的成果放在前面的白桌子上)
2.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覺得有幾個方法蠻特別的,我們來請這些朋友來介紹一下(幼兒來介紹好方法)給他們一點掌聲,真聰明
3.你們幫紙娃娃想了那么多的好方法,看看,紙娃娃的表情變的怎么樣啦?(開心了)你們真棒!
三、平面和立體的關(guān)系
1.接下來,黃老師想帶你們?nèi)ヒ粋神奇的地方,請你們把小眼睛閉起來,不閉起來就不能到神秘的地方咯(拿出紙城堡模型)
2.看,是什么地方?原來是紙城堡,這些紙城堡也是紙寶寶,他們和之前的紙寶寶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有朋友說這個屋頂是三角形的,你們同意嗎?(手拿手工紙)剛才我們拿到的手工紙寶寶什么形狀?(正方形)(折成三角形)現(xiàn)在是什么形狀了?(三角形)看看,你們覺得這2個形狀是不是一樣的?哪里不一樣了?
小結(jié):一個是平的,一個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可以看出它的形狀,我們叫它立體的,我們一起說說看"立體的"這些都是平平的,這些小房子都是立體的,所以這些平平的紙我們叫它"形",正方形長方形這些立體的我們叫它"體"
3.讓我們找找看,正方形的好朋友正方體會是哪個?你們看,正方形只能扁扁的躺著,可是正方體全是什么角度都可以看到的。這個能站起來的我們叫它正方體。那這個呢?(長方體)那我再來問問你們,(拿出屋頂)這個叫什么體呢?像個帽子一樣的,這個下面是圓圓的`,上面是尖尖的,它的名字里肯定有個圓字,上面呢像個小錐子一樣,會是圓什么體呢?聽到了嗎?叫什么?(圓錐體)你們生活當中還看到過什么是圓錐體的?(帽子,屋頂,火箭的頭,夏天吃的冰淇淋筒)我們看看這個城堡有幾個圓錐體?(圓錐體有2個條件,上面是尖尖的,下面是尖尖的,雖然是扁的,但是也是圓錐體)
4.黃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哦,這些紙城堡其實是用一張紙扁扁的紙的圖形變成的,但是如果你們用剪刀剪一刀的話,他們就會變成"形"了,剪之前我想請你們先猜一猜,正方體剪一刀會變成什么形呢?長方體呢,你們覺得剪一刀會變成什么形呢?
5.后面黃老師放了很多的正方體,長方體啊等等。請你們?nèi)退麄儎觿有∈中g(shù),記住只能剪一刀,讓他們變成形。之后把你們的作品拿在手上,做到座位上。
6.好,你們都成功了嗎?接下來我請小朋友來說說,剛才我找了一個什么體變成了一個什么形?我們看看對嗎?給他一個掌聲原來長方體剪一刀還是長方形,剛才有個小朋友剪到一個形,說我剪到了一個半圓形,這是什么形呢?像一把什么一樣?(扇子)(所以叫扇形)
7.其實我們生活當中也有許多東西都是由扁扁的紙變成立體的之后做成的,都變成了很有用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都認識嗎?
小結(jié):紙的用處其實非常多,我們回去之后也去找一找生活當中還有哪些是用紙變成的好嗎?
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利用廢舊物品制作一件玩具或裝飾品,進一步了解廢棄物可以利用。
2、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訓(xùn)練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已了解廢棄物能分類、可再利用。
2、物質(zhì)準備:收集廢氣物,準備小剪刀等制作工具,廢物制作的熊貓玩具一個,展覽桌。
三、活動指導(dǎo):
1、啟發(fā)幼兒想象怎樣用自己的巧手“變廢為寶”。
2、出示熊貓玩具,引導(dǎo)幼兒觀察用了哪些廢棄物,怎樣制作成漂亮的熊貓玩具?讓幼兒知道廢棄物經(jīng)過加工制作,可以編成漂亮好玩的玩具。
3、分小組討論:如何將收集來的`各種廢棄物變成有用的東西、好玩的玩具。
4、幼兒自由選擇廢物,進行設(shè)計。用組合、剪插、粘帖等方法,制作成好玩的玩具。提醒幼兒遇到困難時可以請同伴幫忙,合作制作。
5、變廢為寶”展覽會。組織幼兒將作品整齊得擺放再展覽桌上,互相參觀。
6、幼兒將自己設(shè)計的“變廢為寶”作品介紹給大家,宣傳“變廢為寶”的好處。
四、活動延伸:
老師繼續(xù)再班級組織“變廢為寶”展覽會和廣告會,鼓勵幼兒大力宣傳“變廢為寶”的知識,并要求幼兒向家長宣傳“變廢為寶”,不亂仍廢棄物的環(huán)保知識。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各種花的樣子以及花的名字。
2、通過印手印的活動鍛煉孩子們手部的肌肉。
3、通過表達各種事物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4、通過各種劃割的活動提高孩子們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調(diào)節(jié)能力。
活動準備:
花萼,各種花朵的照片,印泥,簽字筆或彩色鉛筆,濕巾
活動過程:
1。 用花萼和各種花的照片玩躲貓貓的游戲,并討論一下這些花。
、 研究一下花萼和各種花朵的照片。
、 老師把各種花的照片放在花萼的后面,然后再一一展示給孩子們看。
、 用花萼和各種花的照片玩躲貓貓的游戲向孩子們介紹各種花。
—花萼里面藏著什么花?
—花萼里面長著鮮艷的玫瑰花。
④ 討論一下花萼里的各種花朵。
—玫瑰花有尖尖的刺,如果拿玫瑰花的方法不正確就會被刺扎到。
—黃色的蒲公英無論在哪里都能朝氣蓬勃地生長。
—粉紅色的金達萊花可以用于飲食。
—我們用手印出各種美麗的花朵怎么樣?
活動展開:
1。 一邊看活動紙一邊研究。
—這里是哪兒呢?
—整潔的庭院里卻沒有美麗的花朵。我們用花朵來裝飾一下庭院怎么樣?
2。 用手在活動紙上印出花朵裝飾庭院。
①用印泥印出手印。
—庭院里的花盆里沒有盛開花朵。
—讓我們用手給空著的花盆印出花朵來怎么樣?
② 孩子們看過老師印出的花后,按照老師印的樣子印手印。
、 印完后用簽字筆或彩色鉛筆完成剩余的部分。
—給你自己做的花葉畫出花紋。
、 使用簽字筆或彩色鉛筆有困難的孩子,老師給予幫助。
活動結(jié)尾:
1、印完手印后用濕巾把手擦干凈。
2、 讓孩子們介紹一下自己做的花朵。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來源
在一次戶外接力賽跑游戲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一小組多出一個小朋友,便向幼兒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多一個人怎么辦?期望幼兒能通過協(xié)商或通過數(shù)學活動解決游戲中的問題。但幼兒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所有的建議都是讓多出來的這個小朋友從事比賽以外的活動:有的說讓這個人去休息,停止游戲;有的說讓這個人獨自玩一會兒別的玩具,或去跑步;還有的提出讓多的這個人去當裁判……我意識到這是一次對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的契機,于是設(shè)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體驗,關(guān)注別人的感受,學習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2.嘗試通過協(xié)商解決游戲中的問題。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錄像機,不同幼兒體驗后表達感受的錄像,投影儀。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的活動經(jīng)歷。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嘗試按不同方法排隊,感受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的心情。
(1)將全班幼兒分成若干小組,組織幼兒分別按不同指令進行排隊,使幼兒體驗到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那個多余的人。
(2)教師宣布排隊結(jié)果,并把每次排隊多出來的小朋友請到一邊進行錄像采訪:當宣布你是“多出來的那個人”時,你有什么感受?現(xiàn)在你成為多的那個人了,如果讓你停止游戲去休息,你心里會怎么想?
2.集體分享“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的感受。
請幼兒觀看錄像,并引發(fā)以下討論。
(1)提問: “這些小朋友的感受是什么?” (不高興、不舒服、心里難受、難過。)
(2)詢問幼兒:“你是多出來的那個人時,你有什么感受?”請幼兒自由結(jié)伴,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3)小結(jié):在“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時,小朋友心里都很難過、很傷心,害怕不能參加游戲,看來小朋友都愿意和大家一起玩游戲。剛才還有很多人提出可以讓多出來的那個小朋友去當裁判,現(xiàn)在我們就玩一個游戲,請“多出來的那個人”去當裁判,試試當裁判的感受,你是否愿意當裁判?
3.玩“消防員”游戲,體驗當裁判的.感受。
(1)提出游戲要求,請幼兒輪流當裁判,組織幼兒游戲。
(2)游戲后提問:“你當裁判有什么感受?” “你愿意當裁判嗎?” 幼兒有的表示愿意當裁判,因為“裁判可以宣布比賽開始、結(jié)束,還可以幫助老師判斷哪隊輸贏”,“當裁判舒服,不用跑,就站在那里休息”;有的表示不愿意當裁判,因為“不會當裁判”,“當裁判沒意思,不能玩,只能站著……”
4.集中分享、梳理幼兒的感受,引導(dǎo)幼兒移情。
(1)提問:“有的小朋友喜歡當裁判,有的小朋友不喜歡當裁判。那咱們讓不想當裁判的小朋友去當裁判,他會是什么感受?”(會不高興的)
(2)提問:“咱們在剛開始多出一個人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說讓他停止游戲,或去干別的事情合適嗎?”(不合適)
(3)提問:“我們應(yīng)怎樣解決問題?” (商量,問他愿意干什么;誰愿意當裁判,就讓他當裁判;請他參加游戲,我們不比第一,最重要的是參與……)
引導(dǎo)幼兒發(fā)現(xiàn)以前想的主意忽略了別人的感受,今后決定一件事時,要考慮到別人的想法與感受。
小結(jié):小朋友說得很好,出現(xiàn)問題,我們要協(xié)商解決,看看用什么方法解決最好,能使大家都高興、都滿意,又都參加了活動。
5.協(xié)商解決問題。
(1)提問:“怎樣選裁判?”鼓勵幼兒充分發(fā)表意見。
(2)在充分聽取幼兒意見的基礎(chǔ)上,幫助幼兒梳理出幾種方法:把愿意當裁判的小朋友記錄下來,然后請這些小朋友先當裁判;從第一組小朋友開始輪流當裁判;從每隊排頭(隊長)開始輪流當裁判。
活動延伸
請幼兒在實際游戲中嘗試當裁判的幾種方法。
活動反思
這一活動的另一個價值點在于:它來自幼兒的真實生活,是孩子的真問題。幼兒園社會性教育的特點就是生活化、日;⒆匀换。本次活動中,“多出一個人”的問題情景并不是教師預(yù)設(shè)的,而是自然生成的;顒又械纳鐣阅繕撕蛯嵤┎呗詣t是在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和不斷完善的,因此活動中要解決的社會性問題更多的是來源于孩子的需要。孩子們是圍繞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進行自由而又有針對性的探索,是一個有趣而又有意義的活動。老師不止一次地創(chuàng)設(shè)情景:“如果你是多出來的那個人你會有什么感受?”“如果讓你當裁判,你會有什么想法”?“如果讓不愿意當裁判的人去當裁判,他會怎么想?”……讓孩子們反復(fù)感受、體驗,逐漸學習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感受,要顧及他人的感受等,從而逐步滲透對幼兒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yǎng)。
【大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3-27
大班的教案01-10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7-20
【精選】大班教案07-22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8-05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8-14
大班教案【精選】09-01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8-13
大班教案(精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