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范例(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是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做出辨別和區(qū)分。發(fā)展它們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從而為小學學習幾何形體做些準備。根據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和活潑好動的'性格,我將三角形的圖形特征編成簡短的故事,再結合圖形拼擺,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做。使幼兒養(yǎng)成動手、動口、動腦的好習慣,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
活動目標
1、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即三角形由三條邊,三個角組成。
2、能找出生活中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白兔、蘿卜、蘑菇圖片各一個,
2、圖形組成的實物圖片4張。
3、孩子人手3個三角形。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小白兔過生日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早晨小白兔高高興興的從家里出來,它要去采蘑菇,走著走著它看到一個大蘿卜,小白兔撿起大蘿卜繼續(xù)往前走,走到蘑菇地里采了一個大蘑菇高興的回家了。
二、觀察小白兔的出行路線請一個小朋友將路線用線連接起來,觀察像什么圖形。
三、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圖形,幼兒每人一個三角形。
1、通過自己數一數,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征,并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征。
2、老師小結三角形特征,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四、 復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征
1、給圖形寶寶找朋友,讓幼兒從眾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并一一出示三角形,并說出為什么?
2、觀察圖形拼圖,找出三角形,數一數用了幾個三角形?
3、請幼兒在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東西。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思維,用故事引出開頭吸引孩的注意,在拼拼擺擺的過程中加深孩子對三角形的認識,老師及時的小結使孩子獲得知識的完整性。由于生活中屬于三角形的物體少一些,所以孩子豐富的不是很多。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準備:
關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從受精到逐漸長大)的圖片若干、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流程:看看講講 —— 大膽提問 —— 創(chuàng)編歌曲
活動過程:
(一)看看講講:在媽媽肚子里
老師:“我們的區(qū)域活動中有很多關于“在媽媽肚子里”的圖片,我知道小朋友都很想了解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么一天天長大的,F在,張老師在墻壁上貼了很多圖片,有的是小寶寶剛剛到媽媽肚子里時的圖片,有的是小寶寶逐漸長大的圖片,有的是小寶寶剛剛出生時的圖片,你們去看一看,和好朋友說說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么一天天長大的!
1、幼兒自由結伴去找圖講述,并相互交流。
2、除了圖片上的,你還知道些什么,也可以和好朋友說說。
(二)大膽提問:在媽媽肚子里
1、你們已經知道了很多關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秘密,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大膽的提問,你們的問題越多,知道的秘密就越多。
2、幼兒質疑(老師根據幼兒的問題隨機做好直接回答或把問題反拋給幼兒進行討論)。
3、教師結合圖片進行小結:爸爸和媽媽結婚后,覺得很孤單,他們想如果家里有個小寶寶那該多好!于是爸爸把許多叫“精子”的小種子放在媽媽的肚子里,精子在去媽媽肚子的途中遇到許多“卵子”,如果他們成為好朋友,擁抱在一起就會變成小寶寶。媽媽肚子里有一個器官叫子宮,小寶寶就住在里面。子宮壁上有一層膜,那就是胎盤。胎盤上有一根臍帶,連著小寶寶的肚臍,幫助小寶寶吸收營養(yǎng)和排出身體里的廢料。就這樣小寶寶一天天的長大了,當他大得在子宮里呆不下時,小寶寶就出生了。
(三)創(chuàng)編歌曲:在媽媽肚子里
1、“你們知道小寶寶要在媽媽肚子里呆多長時間嗎?這么長的時間,小寶寶在媽媽肚里干什么,讓我們用好聽的歌聲來告訴大家!
(復習歌表演:在媽媽肚子里)
2、“小寶寶除了會在媽媽肚子里洗澡,睡覺外,還會干些什么?”(老師就幼兒回答的內容引導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3、幼兒分小組創(chuàng)編歌曲,教師巡回指導。
4、請幼兒以小組的'形式表演他們編得歌曲。
5、小寶寶要在媽媽肚子里呆十個月,又是踢又是跳的,媽媽累不累呀?媽媽這么辛苦才生下我們,我們應該怎么對媽媽?(激發(fā)幼兒愛媽媽情感)
附:歌曲《在媽媽肚子里》
1=C 4/4
5 3 6 5 3 1 | 2 2 4 4 3 3 5 | 5 3 6 5 3 1 |
小 寶寶,小 寶寶,躲在 媽媽 肚子 里,又 是哭,又 是笑,
小 寶寶,小 寶寶,躲在 媽媽 肚子 里,洗 洗澡,睡 睡覺,
2 4 3 2 1 ||
頑 皮 又可 愛。
聰 明 又健 康。
設計思路:
我班AA小朋友的媽媽懷孕了,隨著媽媽的肚子逐漸隆起,小朋友的好奇也日漸升溫。他們常常會駐足在她身旁,一會兒聽聽,一會兒摸摸,還問些奇奇怪怪的問題。于是,我們根據小朋友們的興趣需要開展了主題活動:“我的故事”,活動“媽媽肚子里的我”就是在主題背景下的一次學習活動。本次活動有機綜合了社會常識、語言、音樂等內容,意在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意識,鼓勵他們積極探索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了解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小朋友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唱唱、跳跳等不同表現形式,引導幼兒想象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體驗生長的快樂。
2、鼓勵幼兒改編歌詞并用動作表現出在媽媽肚子里干什么,提高幼兒想象力。
3、了解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重難點:
重點:通過看看、講講、唱唱、跳跳等不同表現形式體驗在媽媽肚子里生長的快樂,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難點:鼓勵幼兒合作仿編歌曲。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認識“有電危險”標識。
2、知道電插座里藏著會“咬人”的電,不能用手觸摸。
3、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1、“有電危險”標識圖一張,電插線板一個,“有電危險”粘貼紙若干。
2、《會“咬人”的電》教師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1、播放教師教學資源,并根據故事進行簡單提問:
(1)故事里有誰?
(2)(出示電插線板)電插線板里藏著什么?
(3)小朋友可以自己插插線板嗎?
。4)蹦蹦是怎么做的?
2、認識“有電危險”的標識。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一認、說一說在哪里見到過這樣的標識。
3、尋找并討論如何保證安全用電。
。1)提問:我們的幼兒園那里有電插線板?怎樣才能讓所有的小朋友都知道碰電插線板有危險呢?
。2)請幼兒分別找出活動室、盥洗室、寢室、戶外活動區(qū)等場地的插線板所在位置。通過討論,找到提示幼兒注意安全的.方法,如:在插線板旁邊張貼“有電危險”的標識圖等。
。3)教師和幼兒一起閱讀幼兒學習資源,將“有電危險”的標識貼在插座旁邊,以示提醒。
4、總結談話:教育幼兒不碰電插線板,不把手指或小金屬片插到插座的小嘴巴里,電器的插頭要請爸爸媽媽插,學會安全用電。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尋找家中的電插座,并提醒爸爸媽媽注意用電安全。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團圓、連接的方法塑造圓圓的小雞形象。
2、嘗試捏出小雞尖尖的嘴巴,并借助輔助材料裝飾小雞的眼睛。
3、初步產生對泥工活動的興趣,愿意進行泥工活動。
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泥工板,橡皮泥兩塊,紅豆或綠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念兒歌玩猜測游戲,引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念《公雞頭、母雞頭》兒歌,師生玩猜測游戲。
二、觀察玩具小雞。感知小雞的基本特征,引發(fā)幼兒關注小雞。
教師:這是什么?小雞是樣子的?
教師念兒歌《小小雞》,概括出小雞的基本特征。例如:
小小雞。嘰嘰嘰,
尖嘴巴,圓身體,
身上穿著絨毛衣,
愛吃小蟲愛吃米。
三、啟發(fā)幼兒探索用泥工制作小雞。
教師:這是什么?怎樣用橡皮泥制作小雞?
四、示范講解制作方法。
將大塊橡皮泥在手掌中團圓,搓出圓圓的.身體。
將小塊橡皮泥團圓為圓圓 的頭。
在小雞的頭上捏出尖尖的嘴巴。
用紅豆或綠豆嵌在頭的兩邊作為小雞的眼鏡。
將小雞的頭輕輕地連接到身體上。
五、提出制作要求,鼓勵幼兒按照要求大膽地進行泥工活動,
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觀察,并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六、組織幼兒相互欣賞放在泥工板上的小雞,教師給予表揚和鼓勵。
七、鼓勵幼兒 和 老師一起念《小小雞》。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背景
正逢春天萬物復蘇的時節(jié),氣候的變化、動植物的生長、人們自身的感受,都使幼兒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通過對我班幼兒經驗的梳理,我發(fā)現他們所關注的春天的事物更多指向春天的植物(如草、花、柳樹等)、春天的動物(如燕子、蝴蝶、小蝌蚪等)、春天人們的活動(如郊游、放風箏等)。而幼兒又對動物角飼養(yǎng)的小蝌蚪非常感興趣,并通過一系列活動對青蛙的成長過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預設了這一主題背景下的音樂活動“池塘里的小青蛙”,力求打破傳統(tǒng)音樂教育注重成品灌輸的做法,追求幼兒認知經驗與藝術表現的整合。
本次音樂活動的目標是在多種教育形式交互作用中感受樂曲旋律的基礎上,調動幼兒已有的關于青蛙的認知經驗,體驗樂曲所表達的快樂氛圍。
活動目標
1.樂意模仿池塘里的小動物,能圍繞小青蛙的叫聲想象小青蛙的開心事。
2.感受并熟悉歌曲《小青蛙》。
活動準備
歌曲:《快樂的小青蛙》、荷葉、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 玩玩跳跳,熟悉旋律
1.在小青蛙的音樂旋律中,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池塘邊”。(此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幼兒通過玩玩跳跳欣賞和熟悉旋律,感受小青蛙的快樂。)
2.幼兒跟隨樂曲自由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跟著樂曲的旋律模仿池塘里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通過肢體動作表現對樂曲的感受。教師在觀察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個別幼兒進行肢體動作示范,并用舞蹈語匯鼓勵幼兒夸張大膽地表現。指導的重點是觀察并發(fā)現個別幼兒“形似”的動作,并引發(fā)集體模仿。)
3.伴隨樂曲,教師模仿天鵝的動作,引導幼兒欣賞感知。
二、欣賞感受,想象表達
1.播放小青蛙的叫聲,教師以天鵝的口吻做東張西望狀并提問“咦,是哪個好朋友未了7”
2.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歌曲《快樂的小青蛙》,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師引發(fā)幼兒想象:“你們聽到了什么?”“咕呱呱呱是什么意思?”還可以進一步啟發(fā)幼兒“小青蛙們好像在做什么?說什么話呢?”(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并遷移已有的認知經驗。)
(2)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結合歌曲中青蛙叫聲的.節(jié)奏,引導幼兒跟著樂曲有節(jié)奏地說說、做做青蛙的開心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難點是幫助幼兒跟著歌曲的節(jié)奏說唱,如“咕呱呱呱,咕呱呱呱,蟲兒捉得多又多。咕呱呱呱,咕呱呱呱,春天天氣真正好”,并配以相應的動作。)
三、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歡怏
旋律
播放課件《快樂的小青蛙》,請幼兒講講小青蛙在干什么,或說什么。(此環(huán)節(jié)結合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完整欣賞歌曲,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歡快旋律,欣賞并講述歌詞內容。教師可結合幼兒講述的內容,即興地將歌詞內容唱出來并進行表演,一方面進行小結,另一方面也給幼兒創(chuàng)造第二次欣賞的機會。并鼓勵幼兒和小青蛙伴隨錄像和歌曲音樂一起自由地唱唱跳跳。)
四、延伸活動
玩音樂游戲“好朋友”,學習按照節(jié)奏做動作。(在唱唱跳跳的過程中引發(fā)幼兒進一步學唱歌曲的興趣。)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散文的溫馨、美好,體驗表演的快樂。
2.模仿小草睡醒的樣子,能與同伴一起合作表演。
3.理解散文內容,嘗試運用自己的動作、表情和不同的語氣來表演散文。
4.愿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yōu)美,風趣。
5.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打雷的聲音和畫面 PPT 背景音樂《夜的鋼琴曲》 雷公公、小草、春雨、春風、太陽的頭飾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散文的內容,嘗試運用自己的動作、表情和不同的語氣來表演散文。
表演散文時注意語氣、語調的不同變化。
活動過程:
一、利用“聲音渲染”情境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
師:聽,這是什么聲音?這一聲雷會把誰驚醒呢?
二、教師運用“肢體語言”,模仿小草被驚醒的樣子,發(fā)散幼兒思維
師:我們睡覺醒來的時候會做些什么動作?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草的樣子。小草醒來后會看到誰呢?為什么?
三、快樂聆聽散文,初步感知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溫馨和美好
師:誰和小草打招呼了?它們是怎樣說的?小草是怎樣回答的?
四、完整欣賞散文,進一步理解散文
師:
1.為什么春雨“輕輕打”在小草身上?
2.為什么春風“輕輕撫摸”著小草?3.為什么太陽“笑瞇瞇”
的看著小草?誰穿上了嫩綠的.衣服?
五、利用道具表演 ,鞏固對散文的理解,體驗游戲的快樂
師:今天我們要評選“小小表演家”,請小朋友自選小草、雷公公、春雨和春風的頭飾,一起來表演散文。注意表演的時候要加上自己的動作和表情,還要注意自己的語氣,比如雷公公的聲音比較低沉;小草的聲音比較溫柔;春雨的聲音比較清脆;春風的聲音比較舒緩;太陽的聲音比較響亮,看一看誰能得到“小小表演家”這個好聽的稱號。
活動延伸:
根據散文的句式結構嘗試仿編散文。
附: 小草醒來了
轟隆隆,轟隆隆,一聲聲響雷驚醒了小草甜甜的夢。
小草伸伸懶腰,踢踢腿,揉揉眼睛,醒來了。春雨輕輕打在小草身上,“你好,小草!”小草說:“你好,春雨!
春風輕輕撫摸著小草,“你好,小草!毙〔菡f:“你好,春風!”
太陽笑瞇瞇看著小草,“你好,小草!”小草說:“你好,太陽!”
小草睜大好奇地眼睛,東看看,西瞅瞅,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穿上了嫩綠的衣服,多美啊!
活動反思:
對于幼兒來說,特別的聲音、形象的畫面,這種視聽覺的刺激最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按蚶椎穆曇簟币幌伦泳桶押⒆觽儙肓松⑽牡囊饩持,在傾聽中幼兒對雨聲、雷聲和風聲有了進一步的辨別和區(qū)分,同時孩子們還用上了“呼呼”、“嘩嘩”、“轟隆隆”等擬聲詞,豐富了詞匯。同時在傾聽雷聲中也進一步體驗到了小草被驚醒的心理感受:害怕、著急、心煩、驚喜等等,為后面進一步表演散文積累了經驗。
小百科:草是一般是指草本植物,是一類植物的總稱。并非植物科學分類中的一個單元,與草本植物相對應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們通常將草本植物稱作“草”,而將木本植物稱為“樹”。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01-12
小班教案[經典]09-09
【經典】小班教案08-22
(經典)小班教案09-10
小班教案11-08
小班教案(精選)10-02
小班教案12-10
小班教案12-11
小班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