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典(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P8及練習二第3、5、6題
教學目標:
1、掌握千米與米的單位換算的方法,并能正確進行換算。
2、發(fā)現(xiàn)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和小組合作技巧。
3、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腦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掌握千米與米的單位換算,并正確進行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填一填
1分米=()厘米10分米=()厘米=()米
1厘米=()毫米1分米=()毫米1千米=()米
2、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千米與米之間的單位換算。(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5,學生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初步感知千米與米之間的`關系。
2、匯報交流:3千米=3000千米5000米=5千米
3、想一想,千米與米之間的關系讓你聯(lián)系到了什么?(千克與克之間的關系)
4、出示P8做一做,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練習二第3題
8千米=()米
7000米+8000米=()千米
6000米=()千米
3千米-1000米=()
。1)學生獨立完成
(2)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特別是第2小題,是將單位的換算隱藏在計算的過程當中,可以先換算再計算或者先計算再換算。第4小題必須先換算再計算。
2、出示練習二第5題
這道題準確的相距1千米的路線只有1條,那就是從郵局到體育場,途經學校、醫(yī)院,250米+300米+450米=1000米=1千米。但是我們可以讓學生試著去找出大約是1千米的路線。
3、出示練習二第6題
這是一個星號題,主要是體現(xiàn)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可以這樣算:12-8=4(小時)4個80千米就是320千米。說明4小時走的路程比308千米要多,所以能到達。
也可以這樣算:308里面有4個不到的80千米,那么4小時也能到達。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測量活動(第6-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
3、能用小數(shù)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shù)與十進分數(shù)的關系,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知道小數(shù)部分各數(shù)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尺子。
[教學過程]
一、測量活動:
讓學生分組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長度,然后討論這些長度用“米”作單位怎樣表示。在討論把幾分米或幾厘米寫成以米作單位時,可以先寫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數(shù),再寫成小數(shù)。當學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進一步問學生如果門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樣用米為單位表示呢?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可以用小數(shù)表示測量結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寫第6頁的表格,左邊已經有測量結果,只要把測量結果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右邊要求學生自己選擇物品,先測量它們的長和寬,再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
三、試一試:
第1題:將幾克改寫成以千克為單位,其方法是一樣的。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交流,這樣改寫的原因。
第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測量的結果,如曲別針的長度是2厘米5毫米,再寫成以厘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
四、作業(yè):
第7頁練一練
[板書設計]
測量活動
填一填中的表格 試一試中的題目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2 掌握計算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應用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計數(shù)器。
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考考你。師說數(shù),生說數(shù)的`組成。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出示情境圖,松鼠媽媽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
三、解決問題,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媽媽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9(個)
通過多媒體演示,學生擺小棒、撥計數(shù)器等過程,讓學生體會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算理。
練習:32+5= 5+74= 74+3=
2. 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小松鼠比媽媽少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1(個)
生經歷動動手、動動腦,試著總結出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不退位減法的算理。
練習:38-6= 77-3=
四、完成練習,鞏固新知。
1.生獨立完成課本52頁第4題,集體糾錯、訂正。
機動作業(yè):課本第1題、第3題。
五、課堂小結
暢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9(個) 25-4=21(個)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shù)學第四冊P18-19例4、例5及P20練習四(2、3、4、)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演示:(情境圖)8個小朋友,在春天在哪里?的歌聲中,踏青尋找春天來了。在一片竹林中,小朋友看到熊貓媽媽帶著小熊貓挖竹筍,小熊貓請小朋友到家做客。
2、小熊貓挖了12個竹筍,想把這些竹筍平均送給鄰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個小伙伴。每人送給幾個?
師: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貓解決這個問題嗎?
出示: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里,每盤放()個。
二、分一分,認識除法、除法算式。
1、師:請你們用△替代竹筍,用小棒代替盤子動手分一分。
學生動手操作。
師:請告訴小熊貓:該怎樣分?分得的結果,每盤應放幾個呢?
學生說一說分的方法、過程。
2、數(shù)學王國小精靈:你們真能干!
想一想:剛才這一平均分的過程,這樣的問題能不能也用一種方法來計算?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12、4、3表示的意思,你會列式表示嗎?
、僮寣W生說一說,議一議,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引導,引出除法,列出除法算式。
124=3/*
除號(表示平均分)
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
、趯φ掌骄值倪^程,在小組中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3、操作:P18做一做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結果。
、賻煟耗阒绬幔坑卸嗌賶K餅干要分?要怎樣平均分?(明確:要把18平均分成3份、2份、6份。)
學生用長方形分一分,再填寫算式。
、诮涣饔懻摚
你是怎樣分的?分的結果呢?
算式怎樣寫,除號和等號后面的.數(shù)是怎樣填出來的?
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小結: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每份一樣多,這個過程和結果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三、解決熊貓媽媽的問題,進一步認識除法的含義。
1、師:熊媽媽請小朋友幫助解決什么問題呢?
出示:把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盤。
師:想一想,熊媽媽要分的總數(shù)是多少?
按什么要求來分?該怎樣分?
學生動手操作后,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2、思考交流:
師:你會用算式來表示分的過程嗎?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為什么這個問題也用除法來表示?(熊媽媽的問題也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來計算。)
3、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賻煟撼ㄋ闶街械娜齻數(shù),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看書,對照算式說說。)
、谙胂肫骄值倪^程,說說被除數(shù)20,除數(shù)4、商5分別表示什么。
4、操作鞏固。P19做一做(1)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①獨立完成。
、诮涣鳎悍值慕Y果和算式的寫法。
、圩x一讀,說一說算式的意思。
3、思考討論:
師:想想說說,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因為他們都是把一些物體,一個總數(shù)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
四、做游戲。(課件演示:8個小朋友在樹林中采集活動)
小朋友告別了小熊貓,來到樹林里采集,將采集到的東西進行平均分。
。1)藍藍采了16個草莓,要平均分給大家,如果每個小朋友分4個,夠分嗎?(在p21第六題的圖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2)東東、小立和玲玲捉到15只蝴蝶,用這些蝴蝶做成標本,每5只做成一版,可以做成幾版?(在p21第六題的圖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3)小云和小麗把采來的18朵花扎成3把,平均每把有幾朵?
(4)我們平均分成2組做游戲,每組幾個人?
五、課堂練習。
P20第2、3、4題。
獨立練習,然后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六、總結。
師:小朋友,今天,你們有哪些收獲?
[課后小結]
重視操作,豐富表象,形成概念。在教學中陳老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實際操作,引導學生在分東西的實例中理解除法的意義,這樣的設計既注意了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又能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觀察、操作方法的指導和訓練。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立方體的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稱。
2、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立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1、導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但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長方體(實物出示),我們把這類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立方體。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立方體.(板書)
2、認識立方體的特征:
。ㄆ聊谎菔荆┌验L方體的高和寬延伸,得到一個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我們叫它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板書)
請學生觀察自己的正方體,然后也從面、棱、頂點三方面來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提問:
(1)正方形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每個面面積大小怎樣?
(2)正方形有幾條棱?每條棱長度怎樣?
(3)正方形有幾個頂點?
(板書:正方體每個面都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每條棱長度相等)
問: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師:我們用這樣的圖來表示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屏幕顯示)
3、: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4、板書設計:
正方體(立方體)
面:6個面每個都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
棱:12條棱每條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頂點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方案表格。
教學過程:
一、春游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生欣賞本校上屆春游的活動圖片,激發(fā)興趣)
1.師:同學們,春游好不好玩呀?你們想去嗎?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學校正準備組織同學去春游 呢!瞧,二(1)班已經開始報名啦!(出示主題圖)他們也像你們那樣,可想去春游呢!你在這里能找 到哪些信息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各種條件)
2.揭示課題 師:如果讓你來選擇的話,你打算怎樣幫他們班派車呢?(出示課題)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主學習,初步完成“25人派車方案” 獨立思考,然后想出一種到兩種方案寫在表格里,看誰想的方案多。
2.小組交流想法。 (1)組長分工,各施其職。 (2)組織討論,交流組員各自的想法。(和組內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小組匯報,全班完成“25人派車方案” 有哪個組的同學愿意將自己的方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教師補充完善板書)
4.兩人討論:你認為哪一種派車比較合理?為什么?
師:這么多種派車的方案,你認為哪一種派車比較合理?和同學說說原因。(盡量讓學生多選擇自己的 觀點,并說明原因) 教師小結:同學們能利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來解決派車這一問題,而且還知道座位空得越少越合理,真 是了不起!看看來我們班的同學都很有節(jié)約的意識!
三、鞏固與實踐
1.可以怎樣租船? 師:同學你們知道嗎?這次春游大隊部為我們準備的節(jié)目可豐富啦!想看看都有哪些嗎?(出示劃船、 碰碰車、小火車等項目)瞧,多好玩呀!如果二(1)班有29人要參加劃船活動,他們可以怎樣租船呢? 出示:二(1)班有29人要參加劃船活動,大船每艘限乘6人,小船每艘限乘4人,他們可以怎樣租船? 你認為怎樣租船比較合理呢?(學生獨立完成,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輔導或允許在小組內交流,最后投 影反饋)
2.可以怎樣坐小火車? 師:同學真能干,瞧,二(3)班的同學也請我們幫忙來啦! 出示:我們班有31名同學要坐小火車,大車廂每節(jié)限乘4,小車廂每節(jié)限乘2人,可以怎么坐小火車? (學生獨立完成,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輔導或允許在小組內交流,最后投影反饋)
3.可以怎樣坐碰碰車? 師:我們班的`男同學可喜歡玩碰碰車啦!瞧,已經有19名同學在排隊等候呢!大碰碰車每輛限乘2個,小 碰碰車每輛限乘1人,我們可以怎樣坐碰碰車呢? (學生獨立完成,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輔導或允許在小組內交流,最后投影反饋)
四、生活中的數(shù)學(課外延伸)
師:同學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一下子就解決了那么多的數(shù)學問題,真了不起!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生活問題,你能找一找,和同桌說一說嗎?比一比誰找的問題最多!
五、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你學會了什么?能把你的收獲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嗎?(先和同桌說,然后指名說)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帶小括號的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2.使學生能夠正確區(qū)分:計算同級運算、兩級運算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
3.使學生養(yǎng)成規(guī)范解題,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小括號的作用,能準確地計算帶有小括號的混合式題。
教學難點
學生能規(guī)范地脫式計算。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軟件及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我們剛剛結束了+-黃金周,老師想知道你們是怎樣度過的,你們想知道小動物去了什么地方嗎?
[多媒體軟件伴隨錄音:清晨數(shù)學王國的閂口站滿了游客,不一會兒卻傳來吵鬧聲。鴨姐姐得意地說:我的票上有+、-號我該排在隊伍最前面。貓頭鷹也不甘示弱,說:我的票上有、號,我該排在第一個。兩人吵鬧得面紅耳赤,大黃狗跑過來大聲嚷到:別吵了,我的票上有( ),你們都該排在我的后面去。師:同學們,你們當小裁判,判斷下誰該排第一?跟隨學生回答揭示課題。
二、探究嘗試,總結規(guī)律。
1.以舊帶新
3+4x8學生獨立完成在練習本上,試給它加上我們的新朋友小括號,使它變成
另外一道題。學生試做例題(3+4)x8
2.合作探究
3+4x8 (3+4)X8=3+32 =7x8=35 =56
師:請觀察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觀察、比較去體會小括號的作用)你覺得小括號有什么作用?(讓學生充分認識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
3.反饋練習
42(17-11) 100-(60-10)
(35+14)7 12(2x3)
(讓學生先讀題,自選兩道獨立完成。)
4小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做題時要注意什么呢?
一看(看清題里是否有小括號,有哪些運算);
二想(想一想這道題的運算順序);
三算(按照運算順序,進行運算);
四查(要有步步檢查的好習慣)。
三、鞏固練習,不斷深化。
1.小動物們在我們公平的裁判下來到了數(shù)學電影院,觀看了電影《符號媽媽》。
同學們談一談看完電影的收獲。(通過一場電影,把學習的幾種運算順序融為體,既實現(xiàn)了知識的整合,又便于學生掌握和區(qū)分。)
2.小動物參觀了數(shù)學迷宮,闖關練習。
第一關:先讀題,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
順序。
20+7x6 (82)X9
4x68 72-99
36(43-39)100-15+5
第二關:判斷下面各題,結果相等的畫,不相等的畫,請同學們自己讀題,認真思考一下。
10+155=(10+15)5
5X(3-2)=5x8-2
2x4x3=3x2x4
60-(30-20)=60-30+20
3.小動物來到了數(shù)學游藝廳。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數(shù)字2、5、6和運算符號組成兩步式題,結果要比14大。
四、小結
師:小動物們快快樂樂地玩了一天,同學們猜猜它們會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1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4
[經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3-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典】08-0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1
(經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14
【經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