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 推薦度:
- 大班數(shù)學教案 推薦度:
- 大班數(shù)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大班數(shù)學教案(實用3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看月歷,知道一個星期中每天的名稱和順序。
2、學會按數(shù)字表倒數(shù)。
重點學習看月歷。
難點知道一個星期中每天的名稱和順序。
活動準備
教具 大的月歷、筆、事前了解幼兒對月歷的前期經(jīng)驗,A4紙。
學具 我的數(shù)學,附加題材料,加減法作業(yè)單,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請幼兒看看當月的月歷中有幾個星期一,有幾個星期二,幾個星期三,幾個星期四,幾個星期五,幾個星期六,幾個星期天,星期幾是最少的.。
和幼兒討論月歷中的排列規(guī)律。
這個月幾號有什么活動,請幼兒幫忙找出來,并用記號記錄。
個別幼兒示范,師生共同檢查。
2、小組活動。
第一、二組:我的數(shù)學操作材料。
第三、四組:附加題材料。
第五、六組:加減法作業(yè)單。
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活動評價。
展示幼兒記錄時間活動作業(yè)單,強化幼兒正確的記時方法。
將A4紙裁成紙片,粘成長長的一條,由25開始倒數(shù),引導幼兒觀察一天天過去,數(shù)字就會越來越少。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數(shù)學活動,積極動手操作。
2、感知、發(fā)現(xiàn)物體的大小與排列長短的關(guān)系:一樣多的種子排列時,大種子排得長,小種子排得短;隊伍一樣長時,大種子用得少,小種子用得多。
3、嘗試用數(shù)字、標記等符號記錄自己給豆子排隊的結(jié)果,并能大膽地表述自己排列的結(jié)果與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各種豆子,幼兒人手一份材料:一盤豆子(蕓豆、蠶豆、紅豆各8顆),2張排列卡。
2、磁性黑板,磁鐵,記錄單(人手1張),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出示豆寶寶,引導幼兒觀察。
。1)出示豆寶寶,引導幼兒觀察盤中有哪些豆寶寶?每種各有多少?
。2)師幼共同討論記錄的要求:在一張紙上要記錄3種豆子的數(shù)量,怎樣記錄才能讓別人看清楚每種豆子有多少?(有標記、數(shù)字)
。3)請幼兒動手為豆子分類,并用自己的方式在第一張排列卡上記錄分類的結(jié)果。
。4)引導幼兒在集體中交流自己的活動記錄。(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在記錄中的標記及數(shù)量)
2、蠶豆排隊。
。1)請個別幼兒嘗試讓蠶豆寶寶在第二張排列卡上排隊。
(2)幼兒說一說:蠶豆寶寶的隊伍有多長?
。3)請幼兒思考:如果蠶豆寶寶走了,有什么辦法讓我們知道剛才它們的.隊伍排到了哪里呢?(討論記錄方法)
(4)鼓勵幼兒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3、豆寶寶排隊。
。1)請幼兒猜測:3種豆寶寶都在第二張排列卡上排隊,3種豆寶寶都從短線處開始排隊,一個接一個,哪一種豆寶寶的隊伍最長?哪一種豆寶寶的隊伍最短?為什么?(請個別幼兒述說自己的猜測)
(2)請幼兒將3種不同的豆子排列在記錄單上并做記錄。(鼓勵幼兒大膽運用數(shù)字、圖畫等符號記錄排列結(jié)果)
4、展示討論。
(1)展示幼兒記錄單,請2~3名幼兒在集體中講述各自記錄單所展示的3種豆寶寶排列結(jié)果。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上講述是否明白和正確。
。3)師幼共同討論:為什么每張記錄單上記的結(jié)果顯示為蕓豆排得最長,紅豆排得最短?
(4)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初步感受物體大小與“隊伍”長短的關(guān)系。
。5)師幼共同總結(jié):一樣多的種子排列時,大種子排得長,小種子排得短;隊伍一樣長時,大種子用得少,小種子用得多。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qū),引導幼兒比較自己手機來的其他豆寶寶、拾撿的樹葉、體態(tài)差異較大的動物卡片等,并為它們排隊,進一步感知物體大小與“隊伍”長短的關(guān)系。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一、 設(shè)計思路:
新《綱要》中指出:“學習科學的過程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幼兒學習活動應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幼兒的興趣。本次活動的設(shè)想來源于幼兒的興趣,為了讓孩子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會滾動的的廢舊物品以及一圓硬幣。同時,根據(jù)本班幼兒喜歡探索及看動畫片的年齡特點,我設(shè)計了以看電腦課件為主線以動手操作為探索過程的活動,讓孩子們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觀看及嘗試操作各種物體中認識圓形、球體、圓柱體,感知圓形、球體、圓柱體的基本特征。
二、 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知道他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征。能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2、能區(qū)別平面圖形和幾何圖形以及幾何圖形之間的不同,發(fā)展幼兒的辨別力。
3、發(fā)展幼兒空間概念想象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課件《認識球體與圓柱體》、電腦、貝投各一。
2、學具:每人一只球、五只一圓的硬幣、一只簍子、一張有圓形或球體或圓柱體的圖片。各類廢舊報紙、毛線等。
3、座位安排:兩個半圓行、每人一只墊子,席地而座。
4、三處有圓形、球體、圓柱體娃娃的標志。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起興趣。
小朋友,今天來了這么多客人老師,開心嗎?姜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還有一位客人要來做客呢,你們看,他來了。
。ǔ鍪菊n件一:硬幣來了。通過硬幣的介紹,進一步感知圓形,初步感知球形。)
這是誰呀?他是什么形狀的?轉(zhuǎn)起來呢又是怎樣的?
二、通過硬幣的引見,導出球體,體現(xiàn)圓與球的特征。
1、球和硬幣有什么區(qū)別。
(出示課件二:球和硬幣的區(qū)別)
2、請幼兒看一看,球與硬幣在外形上有什么區(qū)別。
3、請幼兒比一比,球與硬幣誰滾的快。
4、請幼兒講一講,球與硬幣的特征。
5、小結(jié):對,小朋友講的真好。我們來聽聽硬幣和球體是怎么說的?
(課件三:通過硬幣與球的比賽,以及形象的講解進一步了解硬幣與球的特
征:硬幣圓圓的、扁扁的,就象一張紙;球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都是圓的,不管從哪個方向滾都可以。)
三、認識球體與圓柱體。
1、通過課件四,引出圓柱體。(五個硬幣疊在一起變成圓柱體。)
2、擺一擺,(把五個一圓的硬幣疊在一起,看看變成了什么?)
3、球體和圓柱體比賽滾。(課件五比滾)
A、請個別幼兒上來滾一滾老師疊起來的圓柱體與球體,看看他們誰快誰慢?
B、講講為什么?
4、球體和圓柱體比疊高。(課件五比疊高)
A、請小朋友把你疊的圓柱體和好朋友再疊一疊,可以嗎?把兩個球也疊一疊,可以嗎?
B、為什么?
5、小結(jié):(觀看課件六。)象球這種每個面都是圓形的,可以往前往后,往左往右往很多方向滾,但不可以疊起來的物體,我們叫他球體。象幾個硬幣疊起來的,上下兩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圓,上下一樣粗,可以向一個向前向后滾的`物體,我們叫他圓柱體。
四、通過講講生活中的圓形、圓柱體、球體,發(fā)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
1、象硬幣這樣的圓形,你們還在哪里見到過?硬幣疊起來就是圓柱體,那你還在哪里看到過圓柱體呢?
2、哪里看到過球體?比一比誰想的最多。
3、硬幣疊起來就是圓柱體,那你還在哪里看到過圓柱體呢?
五、游戲:找家
生活中有這么多的圓形、球體、圓柱體,老師的電腦里也有,你們看——他們想和你們做游戲呢?
1、電腦游戲:找家
。ńo各種圓形的物體、圓柱體的物體、球形物體分別找到各自的家。)
2、綜合游戲:找家
你們都想做游戲,我們一起來做,好嗎?請小朋友們輕輕地拿出墊子下面的圖片,看看是什么形狀的?把他送到圖形寶寶的家。
六、變一變,嘗試用各種材料制作球體、圓柱體。
你們給圖形寶寶找到了家,還想用球體、圓柱體制作一些好玩的玩具,可是球體、圓柱體不夠多,我們來幫他們一起做球體、圓柱體,有困難嗎?
。ê⒆觽冮_始積極地尋找制作球體、圓柱體的材料,有的孩子選擇報紙做金箍棒,有的選擇長方形紙張做望遠鏡,有的把圓形圖片疊在一起做柱子,有的用橡皮泥做球……蔡浩翔拿起毛線綁來綁去的,說“太難做了”我走到他身邊,撿起地上的毛線團起來,立刻高興地說,“我會了,把線團起來就可以變成球了!遍_開拿起碎布也團團團,變成球!
七、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結(jié)束教學活動。
【大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02-24
大班數(shù)學教案12-12
(精選)大班數(shù)學教案09-24
大班數(shù)學教案11-16
大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08-10
【精選】大班數(shù)學教案08-04
(精選)大班數(shù)學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