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8-14 10:32:1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合集)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合集)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環(huán)節(jié):

        1.情景引入:觀察一個立體圖形的各個角度,初步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不同。

        2.例題講解:觀察汽車全景照片后,對不同位置看到不同形狀講解。解決書上的相應練習加上茶壺的上、側、正的觀察。

        3.情景練習:針對空間中3個不同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來體會不同角度觀察的不同。(選不同位置的照片)

        4.擴展練習:欣賞風景在空間中的視角變化引起的物體形狀變化。

        本次教學我認為采用計算機網(wǎng)絡自主教學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教學形式結合,能夠在實物觀察、空間抽象、轉變視角的3個層次上得到提升。

        教學目標:

        1.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幾何圖形、同一個實物,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夠根據(jù)提供的不同位置的局部和整體的關系進行綜合,找到物體完整的表象。

        3.初步了解到空間中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多個物體間的位置關系。

        4.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立體的長方體紙箱一個(每一個面粘貼不同的學生熟悉的卡通動物形象),遮蓋布一塊,實物圖片若干,屏風一個,桌子上有的茶葉筒等3種物體,網(wǎng)絡課件,計算機10臺。

        分組:4個學生一組(選出組長、信息員)。分配一臺計算機。

        學具準備:白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觀察長方體物體,初步感知不同位置看到物體不同

       。▓龅夭贾茫旱首釉6個不同的地點,看到一個面的3個,兩個面的3個,看見3個面的一個人)

        1.情景設置:今天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請大家研究。這放置了一個長方體物體在各小組派來的代表中間,請從一號開始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么?請你們自由交換位置,再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么?(請回到自己的小組)

        2.同時點擊對應的課件,出示1~6號角度看到的物體。

        3.提問:為什么你們都觀察的是同一個長方體,每個人兩次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4.小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只能看到物體的一部分。

        二、觀察實物,綜合表象找實物。

        1.提問:那么你們能判斷站在一個物體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什么嗎?

        2.出示:小明、小紅、小東在商店買鞋,他們在不同位置看到了同一只鞋。他們站在鞋的什么位置?(填空)你能把他們看到的鞋和他們對應用連線表示嗎?(連線)

        3.小結:你們真厲害呀!能根據(jù)他們站在鞋的正面、側面、后面的位置想象出看到鞋的形狀。

        三、綜合表象,找尋實物

        1.我這里還有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你有信心解決嗎?

        2.提出問題:我弟弟家要購買一輛新車,他有這輛車的正面、側面、后面的圖片資料,可是他不知道這輛車是什么牌子和型號。請你們利用網(wǎng)絡上的汽車資料和圖片幫助他找到這輛車。

        3.出示汽車的不同位置圖,提供網(wǎng)絡資料。

        4.學生自主活動。

        5.判斷和小結:要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從它的每一個部分入手,綜合考慮它的全局。

        四、判斷空間中多個物體之間的關系

        1.有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美術的素描課上有這樣的'3樣物體(出示)這是還有一張從空中俯視的平面圖。以及4臺攝像機在不同位置拍到照片。

        2.可是粗心的攝像師助理在連接數(shù)據(jù)線時出現(xiàn)了錯誤。那么在A、B、C、D這四個點的攝像機分別拍到的畫面是怎樣的呢?請你連接上攝像機的線。

        3.提供幫助:在屏風后邊有這三樣物體的實際情況和4個對應的點。你們可以自由進去觀察找到幫助。

        4.學生自由活動。集體訂正。

        5.提問:為什么4張圖片中茶葉盒一會在杯子的左邊,一會又在右邊呢?這說明了什么?

        6.小結: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不同位置觀察空間中的物體不僅是形狀不同,而且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也不同。

        五、欣賞空間中角度變換的風景

        1.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上學的非常的好。在這節(jié)課結束的時候,我想請你們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2.自由欣賞,配背景音樂。

        3.提問:在欣賞中你感覺到什么?

        4.總結:在實際生活中,除了改變位置觀察同一物體,還有一種在定點變化視角的觀察,這就象我們剛才看到風景是從一個點觀察周圍。希望以后同學們能利用這兩種觀察方法觀察你看到的周圍。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青島版六年級上冊“回顧整理——總復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加深鞏固比的有關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3.通過交流整理與復習的不同思路,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逐步養(yǎng)成回顧與反思習慣。

        教學重點:

        鞏固比的有關知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課件出示三幅“奧運會”會徽旗幟圖:分別是長3厘米、寬5厘米;長3厘米、寬3.8厘米;長4厘米、寬3.7厘米。

        師:你認為哪幅圖最勻稱?

        學生交流。

        師:能不能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長與寬的關系?

        學生交流。

        出示課題:比的.整理與復習。

        二、回顧知識,整理歸納

        1.回顧知識,合作梳理

        (1)師:請大家四人小組合作,把所學有關比的知識用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

        學生整理。

        師:哪個小組愿意把你整理的情況與大家分享一下?

        小組代表匯報,全班交流。

       。2)師談話:對于這一部分知識,你認為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我們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

        學生交流:類推的方法。

        2.溝通聯(lián)系,主體內化

        師:請小組討論,比、除法、分數(shù)之間有聯(lián)系和區(qū)別?請用表格的形式整理。

        師:哪個小組愿意把你整理的情況與大家分享一下?

        小組代表匯報,全班交流。

        師:求比值和化簡比有什么區(qū)別?請大家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來。

        全班交流。

        三、綜合應用,拓展延伸

        1.判斷

       。1)比的前項與后項可以是任意數(shù)。 ( )

        追問:既然比的后項不能是0,而足球賽中常出現(xiàn)的“2 :0”的意義是什么?它是一個比嗎?使學生明確足球賽中出現(xiàn)的“2 :0”不是數(shù)學意義上的比。

       。2)小強身高1米,他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強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 ( )

       。3)比的前項和后項都乘一個相同的數(shù),比值不變。 ( )

        (4)比的前項增加5,要使比值不變,后項也要增加5。 ( )

       。5)8:4化成最簡整數(shù)比是2。 ( )

       。6)鹽占鹽水的1/20,鹽與水的比是1:20。 ( )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答案,交流師讓學生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2.我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8人,體育老師拿來14個籃球,怎樣分公平呢?

        學生解決,集體訂正答案。

        師生總結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的特點、解題思路、檢驗方法。

        把人數(shù)改成男生有18人,女生有18人可以怎樣解答?你發(fā)現(xiàn)什么?

        3.實際運用

        張叔叔和李叔叔、王大伯三家合資辦廠,由于他們齊心合力,經(jīng)營有道,一年下來,除去繳納稅款、發(fā)工資和其他費用,獲得利潤14萬元。該怎么分配這些利潤。

        現(xiàn)在同學們四人一組,也像他們一樣圍在一起,商量商量如何分配這14萬元的利潤。教師巡回,作適當?shù)闹笇А?/p>

        四、全課總結,升華提高

        今天我們復習了比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用比解決問題的事例還很多,說說看比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shù)的意義。

        2、會用正負數(shù)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知道正負可以互相抵消,會解決正負相差的問題。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體會正負數(shù)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運用抵消的思想處理數(shù)學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游戲感知正負數(shù)可以互相抵消。

        1、師生游戲

        師:同學們,剪刀石頭布的游戲玩過嗎?(玩過)好,我們就來玩玩,誰愿意和我玩?

        (師生游戲,其它學生當裁判,并要求做好記錄)

        師:誰來說說你的記錄結果,你認為誰贏了?

        師:比賽的`時候還要給比賽雙方記錄成績,你認為怎樣記錄成績好呢?

        (揭示課題)

        出示評分規(guī)則:勝一局記1分,平一局記0分,負一局記-1分。

        【聯(lián)系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負數(shù)在生活中產(chǎn)生的必要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師生共同記錄比賽成績)

        師:現(xiàn)在我倆的得分分別是多少?

        師:你是怎樣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師: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結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戲

        師:你們想自己玩一次嗎?兩人一組,3局定勝負,必須有一人記錄成績。

        (學生活動)

        (反饋比賽結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應用

        師:如果老師想反敗為勝,你認為老師至少還要勝幾場?

        師:這時兩人得分分別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師:除了像+1和-1,+2和-2這樣的數(shù)相抵消結果為0,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5和-3,-5和+3還能互相抵消嗎?

        小結:意義想反的兩個數(shù),我們可以用正負數(shù)來表示,把正數(shù)和負數(shù)合并起來,我們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進行計算。

        【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正負數(shù)的意義,理解抵消在正負數(shù)計算中的應用,從而使機械的數(shù)學計算變得有趣。教師在數(shù)學學習中只是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從時間軸上求正負數(shù)的相差數(shù)。

        (課件出示:天宮神八交會對接)

        師:從這張圖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師:你知道太空人兩餐相差多長時間嗎?

        師:你還能提出新的問題嗎?

        【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有趣、現(xiàn)實的情境,并以別開生面的“神八、天宮一號太空一吻”的場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負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并通過學生自主討論、合作交流、不斷探索以獲得數(shù)學知識,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應用于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綜合運用知識,解決正負數(shù)問題

        師:生活中除了贏分和輸分這樣的量可以用正負來表示,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正負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邊。

        (課件出示:一個11歲兒童的標準身高150厘米我們把它記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應記作什么?)

        (學生思考后,全班反饋)

        出示表格。

        (1)完成表格。

        (2)求這一組同學的平均身高。

        方法一:(150+145+157+155+148)÷5=151(厘米)

        方法二:(0-5+7+5-2)÷5+150=151(厘米)

        (3)比較兩種方法

        (4)仔細比較上面的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5)認識數(shù)軸。

        【知識的鞏固在情境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并具有層次性,由自己的身高引入小組成員的身高,由實際向高引向正負數(shù)的記錄,由正負數(shù)的記錄又回到實際身高。在求身高的平均數(shù)時,通過兩種計算方法的比較體現(xiàn)了正負數(shù)抵消的優(yōu)越性,從而使學生“人人學到有價值的數(shù)學”。在兩組數(shù)據(jù)的比較中,學生主動去思考、去探索,感受到正負數(shù)的大小及相差數(shù)。可以說習題設計上具有趣味性和可探究性的特點。數(shù)軸的引入,重視對學生數(shù)感的培養(yǎng),并形成認知結構!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在本次活動中,學生將綜合應用圖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探索實踐中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與應用,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數(shù)學意識的好教材。能培養(yǎng)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習慣,增強學生學數(shù)學、愛數(shù)學、愛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3.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綜合應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屏幕顯示:小明家搬新家,媽媽讓小明自己設計自己的臥室。星期天,小明要和媽媽去買地磚,去之前小明要做些什么準備呢?

        生:應該知道小明的房間有多大?

        生:從屏幕上看小明的房間是長方形的,那小明應該量一量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

        師屏幕顯示:小明的新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4m和3m。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算算他的房間有多大嗎?

        生:34=12(平方米)(師板書)

        師:買多少地磚?怎樣鋪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和小明一起來討論鋪地磚的問題。(板書課題)

        【利用課件顯示小明臥室要鋪地磚的情景,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學好數(shù)學能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由學生自己討論買地磚前應做的準備工作,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提出問題

        師:小明一家來到裝飾城,小明逛了一圈,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地磚,小明經(jīng)過認真的挑選,再三權衡,最后剩下兩種地磚(課件出示兩種地磚)

        師:現(xiàn)在小明無法取舍,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拿拿主意嗎?

        生討論后匯報出:先分別算算用兩種地磚鋪滿整個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選擇便宜的一種。

       。ǘ┙鉀Q問題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幫小明選便宜的地磚鋪臥室

        生分組討論

        1.所需40厘米40厘米地磚的數(shù)量及所需錢數(shù)

        2.所需30厘米30厘米地磚的數(shù)量及所需錢數(shù)

        3.比較選哪種便宜

        生匯報交流

        問題一:用邊長為40cm的正方形地磚鋪滿整個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元?

        方法一

        43=12(平方米)=120000(平方厘米)

        4040=1600(平方厘米)

        1200001600=75(塊)

        875=600(元)

        方法二

        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

        10.16=6.25塊

        43=12(平方米)

        6.2512=75(塊)

        875=600(元)

        方法三

        解:設至少需要邊長為40厘米的地磚x塊。

        4040X=4310000

        X=75

        875=600(元)

        問題二:如果要用邊長為30cm的正方形地磚,那么鋪滿整個房間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元?

       。ㄓ猛瑯拥姆椒ㄇ蟪鲋辽傩枰呴L為30厘米的地磚的數(shù)量以及錢數(shù))

        問題三:用哪一種地磚鋪地面便宜些?便宜多少元?

        生會很快答出用邊長為30厘米的地磚便宜,便宜了70元。

        【創(chuàng)設出買地磚時出現(xiàn)的取舍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再由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終解決問題。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fā)揮!

        三、鞏固新知,練習反饋

        1.小明爸爸、媽媽的房間面積約為18平方米,用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你能幫小明算算嗎?

       。ㄉ毩⑼瓿珊髤R報)

        2.有一塊長方形田地,長100米,寬80米,在中間筑兩條如圖所示(圖見課件)的路,路寬3米,那么剩下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ㄉ鷧R報后,課件驗證)

        3.李伯伯去年修建了一塊1公頃的正方形花圃,今年要擴大規(guī)模,把花圃的邊長再增加50米,每平方米需要栽花木幼苗5棵。今年比去年多栽花木多少棵?

       。í毩⑼瓿珊螅澜涣,再匯報)

        【在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后,進行交流,給所有學生都留有足夠的思考的空間,能達到較好的練習效果!

        四、總結與評價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這節(jié)課上自己表現(xiàn)的怎么樣?你認為誰表現(xiàn)的最好?

        師:孩子們,這節(jié)課,你們積極動腦,解決了生活中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老師還相信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動腦,一定會解決更多的數(shù)學問題!

        【總結全課時,學生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談收獲,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讓學生評自己、評他人,以培養(yǎng)學生評價能力,增強競爭意識。】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鉛筆有多長》(分米、毫米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習了厘米和米的基礎上,認識分米和毫米。教科書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借助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引入對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并關注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關系的學習。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jīng)驗,初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能根據(jù)具體情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fā)展估測意識,并激發(fā)學生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活動的主動性。

        3、通過尋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強對分米和毫米實際意義的體會,并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際測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難點:通過實際測量體會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

        學具:米尺,卡片,吸管,鉛筆,剪刀,測量單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溫故引新。

        1、觀看數(shù)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

        師:請看數(shù)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看看在這個數(shù)學故事中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數(shù)學思考?你有什么好辦法?

        2、回憶在測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師:你覺得在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師帶來了現(xiàn)場留下的腳印,誰來測量?

        生:測量并匯報,這個腳印的長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師:10厘米還可以用另一個長度來表示,它就是——1分米,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米的認識。

        師: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嗎?

        二、認識分米。(11:00之前必須結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關系。

        師:現(xiàn)在請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PPT 活動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生匯報

        師小結:借助直尺,同學們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長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個符號來連接,你會選擇哪個符號呢?

        師: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學習,進一步認識分米。

        師:現(xiàn)在,我們對1分米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請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這根吸管的長度比1分米長,還是短?

        師:現(xiàn)在我們就利用這根吸管來繼續(xù)研究1分米。請看活動要求!

        PPT 活動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長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進行調整后剪下1分米長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長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長約1分米或幾分米的物品。

        生匯報

        師小結:在今后的估計中,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別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課桌的高)的長度都可以作為我們估計的標準和依據(jù)。

        3、發(fā)現(xiàn)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上學期我們還認識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試著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來研究。

        PPT 活動三:

        小探究

        1米 ? 分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真棒!我們通過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來比劃1分米,還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學們對分米已經(jīng)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感受!

        三、認識毫米。

        1、通過“量一量”,揭示毫米。

        師:請用直尺在測量單上“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生匯報

        師:不是6厘米嗎?鉛筆的長度比6厘米長,但是又不到7厘米,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它就是剛剛——毫米,用字母來表示。

        2、通過自學,發(fā)現(xiàn)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一起對分米進行了研究,接下來請同桌之間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開對毫米的獨立學習吧!

        PPT 活動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或幾毫米。

        想一想 1厘米=?毫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看來同學的收獲可真多,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過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剛我們說一張卡片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現(xiàn)在請你將3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現(xiàn)在把5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兩個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這時候大約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長度吧。

        師:現(xiàn)在請看,周老師吧20張卡片摞在一起,這就是?30張卡片呢?90張卡片呢?再添10張卡片就是?

        師: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來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來1毫米實在是太短了!不細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測量時一定要認真仔細!

        師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來就請你帶著這些滿滿的收獲,趕快幫黑貓警長找到偷吃紅土的小象吧!

        四、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1、測量腳印

        師:你覺得案發(fā)現(xiàn)場的這個腳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獨自測量

        師:看來確實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紅土,可是,你知道小象為什么要偷吃紅土嗎?

        師:紅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補充的礦物質銅和鹽,但是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不勞而獲是不對的。

        2、修改日記。

        師:小馬虎最近也學習了長度單位,他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寫了一篇數(shù)學日記,一起讀一讀吧!

        今天早晨,我從2米長的床上爬起來,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臉,

        用70米長的毛巾把臉擦干,吃過早飯去上學。來到學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厘米厚的語文書準備開始語文課。

        3、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

        師:這兩個算式請同學們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1( )-9( )=1( ) 1( )-99( )=1( )

        4、全課小結。

        師:誰來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收獲了很多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其實長度單位不只是我們現(xiàn)在認識的這四個,還有比米更長的單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單位,這些長度單位都等著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

        五、板書。

        分米、毫米的認識

        米

        1米=10分米 分米 d

        1分米=10厘米 厘米 cm

        1厘米=10毫米 毫米 mm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小數(shù)除法38——39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jīng)歷自主主問題和學習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2、理解商的小數(shù)點要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的道理,會筆算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

        3、積極主動參與數(shù)學數(shù)學學習活動,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準備:各種型號電池及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認識各種型號電池。

        2、針對5號電池。

        引:現(xiàn)在老師手中這節(jié)電池的價錢是250,缺什么?應該是250什么?如果用角做單位呢?元做單位呢?(板:2.5元)2節(jié)5號電池多少元?說完列式后(板:5元)5節(jié)電池多少元?說完列式后(板:12.5元)

        二、探知。

        出示教材中情景圖一。

        1、讓學生根據(jù)情景圖提問題,獨立列式。(口答得出“每節(jié)5號電池2.5元”)

        2、嘗試豎式計算(找不同計算方法板演)。

        3、小組交流算法.

        4、根據(jù)元角分知識引導算法。

        針對除得余數(shù)為1后引:個位商2后,余數(shù)1不夠商了怎么辦?得數(shù)中的“5”是怎樣來的?如果余數(shù)不是1而是10該多好呀!商2后還剩下幾元,1元也就是多少角?

        5、再次思考后全班內交流算法。(巡視中把各種豎式讓學生板演黑板上)提問:為什么要加小數(shù)點?

        6、同桌互說算法。

        7、初步感知算理。

        引:此題之所以余1后仍然可以計算是因為什么?如果拋開元角分,這道題你還會計算嗎?我們知道數(shù)的本身也有計數(shù)單位,每個計數(shù)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現(xiàn)在你可以做了嗎?來試一試。

        出示情景圖二

        1、估算每節(jié)大約多少元。

        2、嘗試豎式計算。(注意出錯地方)

        3、找學生說算法。(有用計數(shù)單位回答的表揚)

        4、重點用計數(shù)單位分析算理。

        5、小組內討論交流。

        6、讓學生說注意問題。

        三、鞏固。

        1、數(shù)學診室(改錯題若干)。

        2、把沒做完的題補充完整(教材中的做一做)。

        3、選擇題。(練習中的題若干)

        四、: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樣的感受?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3-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6

      小學趣味數(shù)學教案02-24

      實用小學數(shù)學教案03-10

      【熱】小學數(shù)學教案01-25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9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1-27

      小學數(shù)學教案【薦】01-28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2-01

      小學數(shù)學教案【推薦】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