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大班科學教案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認識常見的昆蟲,知道昆蟲的主要特征。
2、利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判斷和推理,進一步積累昆蟲方面的經驗。
3、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敢于探索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教具:昆蟲的視頻,各種昆蟲的圖片、標本。
學具:蝴蝶、七星瓢蟲、螞蟻、蜘蛛的仿真模型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故事《蝴蝶飛飛和蘋果樹》
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了解昆蟲的生命周期較短。
二、引導幼兒觀察昆蟲標本和圖片。
1、這里有一些標本和圖片,我們一塊來看一看。
提問:你認識它們嗎?長得什么樣子?
2、引導幼兒觀察蝴蝶、瓢蟲、螞蟻、蜘蛛,認識名稱。
提問:說說它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有什么特點?
3、引導幼兒觀察蝴蝶,對比瓢蟲、螞蟻、蜘蛛,比較哪個是昆蟲?
小結:昆蟲有六條腿、兩對翅膀。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
三、活動分享:
1、觀看昆蟲的視頻。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見到的昆蟲。
提問:在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昆蟲?長得什么樣子?
四、嘗試進行分類:
1、提問:數一數有幾只昆蟲能除害?它們分別是誰?
2、教育幼兒愛護益蟲、保護環(huán)境。
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到戶外觀察昆蟲,大膽向自己的同伴講述。(幼兒教育)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幼兒初步知道水的有關性質及水的用途;
2幼兒知道水污染的危害,并了解河水變臟的一些主要原因;
3增強幼兒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并初步形成保護水資源的日常行動。
學習準備:
1清水、臟水各一杯;一些透明的盛水器皿;泥沙少許;
2有關"水的用途"、"水污染的原因"的圖片數幅;
3幼兒與父母共同討論河水變臟的原因,可能的話請父母帶領幼兒觀察居住地的河流、池塘的水質。
學習過程:
(一)出示清水,分析水的特性
1組織師生談話,引導幼兒分別用眼睛、鼻子、嘴和手來感知水并描述自己的感覺。
2根據幼兒的描述,教師講解:水是透明無色、無味的液體,會到處流動,因而沒有固定的形狀。
。ǘ┞(lián)系幼兒生活實際,談談水的用途
1組織幼兒討論水有哪些用途,啟發(fā)幼兒想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否缺少水,除了人類以外,地球上的`其它生命———動物、植物需不需要水。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水的種種用途,如飲用、洗手、洗衣服、澆花、滅火等。
2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總結歸納水的用途。教師向幼兒說明:水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如果說地球是媽媽,水就是媽媽的乳汁,它哺育著地球上的人、動物和植物。沒有了水,我們人會渴死,絕大多數的動物和植物也會死亡,地球將變成一個荒涼的大沙球?梢哉f,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ㄈ┏鍪九K水,分析水污染的危害
1引導幼兒比較臟水與清水的不同之處,說說幼兒對臟水的觀感。
2教師講解、分析臟水的含義:江河受到污染,水就成了臟水。有時臟水的顏色黑乎乎的,還有一股臭味,技術人員將水取樣進行化驗,還會發(fā)現水里充滿各種病菌和有毒物質;有時臟水的顏色沒有發(fā)生變化,還是和原來一樣清澈見底,但水里已含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毒素。
3組織幼兒討論臟水的危害,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看法。如我們人喝了臟水會怎么樣?臟水可以澆花、養(yǎng)魚嗎?
4教師講解并置疑:當今全世界包括我國水污染非常嚴重。全世界每年大約兩萬多人因喝了臟水而死去。有人住在大河邊卻沒水喝,沒有鮮魚活蝦吃,也無法用河水澆灌農作物,因為河里流淌的是黑乎乎的臭水。為什么江河里的水會被污染變臟呢?
。ㄋ模┯懻撍廴镜闹饕
1引導幼兒回憶與父母討論的結果及在父母帶領下觀察江水或池水,讓幼兒講述他們的想法。
2出示圖片,講解、分析江河受污染的主要原因:
(1)工業(yè)廢水這是嚴重的污染源。一些造紙廠、化工廠、印染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污水,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中,久而之久,影響了江河的水質。
。2)生活污水每個家庭每天也有許多污水產生,如洗澡水、洗衣水、糞便水,這些污水流入江河,也會使江河里的水變質。
(3)生活垃圾許多人把江河當成大垃圾箱,把各種各樣的垃圾傾倒進江河里,把江河搞臟搞臭了。
。4)農藥和化肥農田若施用了過量的農藥和化肥,殘余的農藥和化肥會經雨水沖刷流入江河。
。5)森林砍伐江河兩岸的樹木被砍伐后,岸上的泥沙會毫無遮攔地流入江河,使河水變渾。
(五)討論保護江河的方法
1引導幼兒根據水污染的主要原因討論保護江河的辦法。
2總結幼兒力所能及的做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行動起來,如:
。1)節(jié)約用水,一水多用;
。2)愛護花草樹木;
。3)垃圾分類處理;
。4)建議父母使用無磷洗衣粉;等等。
。┭由旎顒樱洪_展"護水小衛(wèi)士"競賽活動
活動反思:
通過本課學習,使大部分幼兒懂得了水的重要性,也懂得水被污染后的危害。更加懂得了怎樣去保護好水源。本節(jié)課結束后,我覺得不足之處是還是有一小部分小朋友的注意力不夠集中,課堂有點乏味。今后我會在教學中多下功夫。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關注和探索天氣現象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較連貫的講述能力。
3、進一步明確有哪些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下雨前的活動情況),幻燈片四幅(1、燕子低飛2、螞蟻要搬家3、鯉魚游到水面上4、蜜蜂忙著采蜜),錄音機、磁帶《夏天的雷雨》《我愛我的小動物》、各種動物頭飾跟幼兒人數一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夏天的雷雨》,孩子們進入活動室。
2、猜謎語導入課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謎面:千根線,萬根線,落到水里看不見。(謎底: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幻燈片:
引導幼兒觀察每一幅圖片中的小動物,它們的活動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在觀察過程中,教師引導孩子們了解一些動物預測天氣變化的相關知識。并回答:小朋友,要下雨了,圖中的小動物在干什么?(燕子在捉蟲子吃,好多的螞蟻在運食物呢,蜜蜂在嗡嗡的采蜜……),那它們?yōu)槭裁催@么忙呢,怎么不一起玩呢?(幼兒討論)嗯,小朋友們真聰明,因為要下雨了,所以它們都在準備下雨前的工作啊。
2、教師小結:《下雨早知道》:
要下雨了,燕子飛的低。這時候空氣潮濕,小蟲子飛不高,燕子就低飛去捉它們。(燕子低飛要下雨)
要下雨了,鯉魚游到水面上。這時候水里氧氣少,它們只好呼吸到水面上的空氣。(魚跳水,要下雨)
要下雨了,螞蟻忙著把家搬到高處,免得被雨水淹了。(螞蟻成群,明天不晴)
要下雨了,蜜蜂很忙碌。這時候空氣潮濕,花兒開得多,它們忙著采蜜。(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
3、讓幼兒說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那小朋友們,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小動物跟平時不一樣嗎?
。ɡ蠋熚乙娺^蜻蜓飛的很低……孩子們互相討論)
4、出示下雨前預兆明顯的幾種動物的`課件:請幼兒進一步擴展知識。
重點讓孩子們了解幾種動物的俗語:
“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肮废茨槪埑圆荩坏饺煊陙淼健;“狗咬青草晴,貓咬青草雨”;“狗臥灰堆,天陰雨催。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螞蟻排成行,大雨茫茫;螞蟻搬家,大雨嘩嘩,螞蟻銜蛋跑,大雨就來到!钡鹊。
5、請小朋友選擇動物頭飾,進行下雨前的準備活動狀態(tài)。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加深印象。
幼兒自由表演,老師及時觀察表演到位的幼兒。
讓表演好的幼兒做示范動作,全體幼兒一起跟學。
老師說出動物名稱,幼兒學下雨前的動態(tài)。
6、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結束部分:
隨音樂《我愛我的小動物》走出活動室,觀察今天的天氣有什么變化?。
四、活動延伸:
1、把你知道的動物下雨前的預兆,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跟我們一起分享。
2、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觀察天氣的變化,讓家人幫助記錄下來。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對不同顏色的分辨去區(qū)分不同的星球;以及相對太陽從近到遠排列的位置。
2.能大膽、主見的表達出自己喜歡哪個星球,想去哪個星球玩。
3.孩子們動手用粉筆將飛船和想去旅行的星球連線。
4.培養(yǎng)幼兒的對宇宙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初步了解宇宙的小常識。
重點難點
1.幼兒認識“地球”在宇宙是一顆星球的概念。
2.幼兒能記住行星的名字,哪個星離太陽最近。
活動準備
1.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月球的圖片,以顏色區(qū)分為主。
2.一只紙制的飛船模型玩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
1、讓小朋友知道自己生活在“地球”上的一概念,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星球,有比地球大的,也有比地球小的?磮D上不同顏色來辨別星球并叫出名字。
2、帶出一架小飛船,讓小朋友“乘飛船”想好準備要去旅行的星球。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通過探索活動,引導讓幼兒學會運用辨別顏色的方法來分析物體特點。
1、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表達出看到的每個星球的顏色、相對地球大小、基本特點。
2、一起談論各“星球”相對太陽排列順序;哪顆星離太陽最近,地球位于哪里?
三、結束環(huán)節(jié)
乘“小飛船”去星球旅行(給幼兒粉筆將飛船與想去的星球連線)
1、 老師引導幼兒回顧一開始說的:“讓小朋友‘乘飛船’想好準備要去旅行的'星球”這個問題,讓幼兒自由發(fā)揮并動手參與課堂活動。
2、 提問幼兒回答想和誰一起去。
教師小結:宇宙是很浩瀚的,充滿奧秘。一下子讓小朋友了解是很抽象的,像太陽、地球、月球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看得見的東西,但又無法“拿出來”給小朋友看,希望通過課堂游戲互動將此類物體由抽象轉化成一個概念,令小朋友有一個好的初步認識。
四、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宇宙很大,有好多星星,就像我們今天上課所說的內容,但是像地球那樣能有美麗的花,漂亮的蝴蝶,高高的樹木,涓涓的溪水卻只有“地球”。從現在開始就要愛護一花一樹,珍惜每一滴水,拒絕使用“白色垃圾”等等來環(huán)保地球。
教學反思
1、反思備課:大班幼兒的年齡段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自我表達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個性特征、思想有了較明顯的表現,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活動內容和教學理論對大班的幼兒起到一個啟蒙引導,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將這個“啟蒙”既簡單明了又向良性發(fā)展。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fā)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將抽象的事物轉成概念,讓班上的幼兒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并能以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得到幼兒的接納,也讓幼兒有了情感發(fā)揮的自由空間。
。2)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畢竟教學活動的內容都是一些“看得見,卻拿不上來”的物體。二維空間的教材,可能給幼兒思維發(fā)展帶來一定限制。還需要在教育內容及其發(fā)展線索上改進。
。3)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定會存在個別的幼兒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清楚的理解,比如教師表示贊同時伸出手與幼兒擊掌,幼兒反應不過來。這時教師要在活動參與內容上多進行解釋和示范。用鼓勵方式多與該幼兒互動。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整個主題活動語言連貫,主要引導幼兒自主參與,在玩樂中學習知識;在互動中是讓幼兒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蒙發(fā)對宇宙的興趣,更加完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
4、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在教材上把圖片換成玩具實體,并懸空按天體位置來擺放。多維空間的實物教學會讓幼兒更感興趣、更加容易接受。
小百科:廣義的宇宙定義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tǒng)一。狹義的宇宙定義是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和物質。“宇宙航行”的“宇宙”定義就是狹義的“宇宙”的定義,宇宙航行意思就是在大氣層以外的空間航行。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fā)生興趣,發(fā)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3、嘗試用圖示記錄自己的操作。
活動準備:
1、蔬菜、水果若干;
2、一次性紙杯;
3、各種形狀的盒子;
4、記錄紙、水彩筆;
5、表格。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fā)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1)幼兒根據以往經驗猜測活動室中那些東西會滾動,那些不會滾動。小朋友,今天老師在活動室里放了好多東西,現在我想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滾動的,哪些不會滾動。老師把這些東西列了一張表。這一邊都是這些東西的形狀,這一列是我們小朋友猜的,如果你們猜是不會滾的,老師就打勾,如果你們猜不會滾的,老師就打叉叉。
。2)幼兒通過實驗操作驗證猜測,調整原有認識:好多事情不能光憑猜的,一定要做過有明白。請小朋友把會滾的放桌上,不會滾的`東西放在籮筐里。
。3)為什么這些東西會滾動?
總結:圓圓的物體會滾動,形狀圓圓的物體會滾。
二、讓幼兒操作會滾的物體,從中發(fā)現秘密。
這些會滾東西還有什么秘密藏在里面?請小朋友來玩玩看,玩后再請幼兒說上。
三、教給幼兒記錄軌跡的方法:
現在請幼兒每人拿一張紙,拿一支水彩筆,把剛才你發(fā)現的秘密記下來,注意箭頭:
四、教師提出來新問題,引導幼兒再思考,再驗證:
(1)提問:為什么茶葉筒和紙杯長得差不多,兩個會滾得不一樣呢?(上下都是兩個圓)
(2)請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
。3)交流結果:這些會滾動的東西都與它們的形狀有關系,茶葉筒直著滾是因為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為兩頭粗細不一樣滾得快,滾得慢跟小朋友用力有關系(如果幼兒提出,教師可點一下)
五、延伸:
今天我們小朋友玩這些東西的時候是在地板上滾的,下一次我們把這些會滾動的東西放到席子上,塑料泡沫上、草地上、洗完澡擦身子的大毛巾一滾,看是不是還能滾得那么快,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一、設計意圖:
水果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吃,?吹臇|西,但孩子對水果的認識也只停留在對水果的色、香、味、形上,關于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卻知之甚少,F在正是各種水果上市時,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各種水果。一次,不知是誰把蘋果和楊梅放進了金魚缸,引來了許多孩子的圍觀議論,經了解得知,原來他們是想給魚兒喂食,結果發(fā)現水果有的浮在水上,有的沉在水底。孩子們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我就設計了這一活動。
為了使活動更生動、形象,也為了讓幼兒對沉浮現象進行簡單分類時不覺得枯糙,所以我設計了浮起來和沉下去這兩個人物形象。在活動中,我首先以請客開始,先讓幼兒說一說水果的'名稱,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接下來我出示“↑”與“↓”的標記,講述了沉浮兩兄弟的外形特征,讓幼兒對沉浮兄弟的特征有一個了解,也是為了給后來的分類作一個鋪墊,在這當中我也點名了挑食的壞處。接著我沒有先讓幼兒實驗,而是通過猜一猜、想一想,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猜想和判斷,讓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我才讓幼兒通過玩一玩,比一比來驗證自己剛才的猜想,從而調整自己的認識,并讓幼兒懂得了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最后出示沉浮兄弟,讓幼兒根據沉浮兄弟的特征送水果,也讓沉浮兄弟驗證幼兒分類的結果,在愉快的分享中結束本活動。
二、活動目標。
1、觀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獲得物體沉浮的經驗。
2、認識標記“↑”、“↓”,能根據沉浮標記簡單分類。
三、活動準備。
各類時令水果若干,“↑”與“↓”的標記各一,沉浮兄弟頭飾各一,盛水容器若干,籮筐兩只。
四、活動過程。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老師準備了許多水果來招待這兩位小客人。你們看,都有些什么水果。(幼兒一一指認水果。)
2、師:“今天要來的兩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來,專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們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翹了(師出示標記‘↑’);弟弟叫沉下去,專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們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師出示標記‘↓’)。我們可不要學他倆!
師:“可是不行呀,如果沉浮兄弟吃錯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們要幫兄弟倆把水果分出來!
3、師:“小朋友,你們想一想,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呢?”幼兒自由討論后回答。
4、師:“剛才小朋友們各有各的說法,我們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來的。現在就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樣水果,放到水里去試一試,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幼兒實驗,并把自己的實驗結果告訴小朋友聽。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
5、師:“現在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講給大家聽聽?”
幼1:“我拿的是蘋果,我發(fā)現蘋果是浮起來的!
幼2:“我拿的是提子,我發(fā)現提子是沉下去的!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魔術圈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科學教案:頑皮的影子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我與水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11-10
大班科學教案12-29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