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科學教案9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提問:今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問:你覺得今天的天氣我們應該穿什么衣服?)
1-6 云的觀測
2-3 液體之間的溶解現(xiàn)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初步感知和認識溶解現(xiàn)象可以發(fā)生在多種狀態(tài)的物質(zhì)之間(液體和固體,液體和液體,液體和氣體);
過程與方法:能借助實驗進一步觀察多種物質(zhì)之間的溶解現(xiàn)象,根據(jù)溶解的主要特征區(qū)分一些常見的溶解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觀察、交流中,將看到的'新的“溶解”現(xiàn)象與已知的作比較,在這個過程中產(chǎn)生探究更多溶解現(xiàn)象的欲望。
【教學重點】
根據(jù)溶解的主要特征區(qū)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與不容易溶解的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觀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氣
【教學準備】
小組觀察實驗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體;雪碧(汽水)、注射器、試管、試管夾、酒精燈、火柴等。
【教學過程】
1、引入
教師準備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學生觀察咖啡放入水中攪拌之后的現(xiàn)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觀察到的什么現(xiàn)象說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們已經(jīng)知道食鹽、砂糖、肥皂、咖啡等固體物質(zhì)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體、氣體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觀察液體之間的溶解與不溶解
在水里滴幾滴酒精,觀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幾滴水,觀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幾滴食用油,觀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幾滴水,觀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問: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嗎?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嗎?
運用同樣的方法,觀察更多的液體與液體之間的溶解解現(xiàn)象。
問:哪些液體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觀察溶解在液體中的氣體
。1)觀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開雪碧(汽水)瓶蓋,觀察液體里逸出的氣泡。這就是溶解在飲料中的氣體。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體,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觀察注射器里的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怎樣解釋注射器里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2)觀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氣
這杯水里有空氣嗎?你是怎樣想的?(生活經(jīng)驗的提。
用試管裝1/3的清水,在酒精燈上稍微加熱。觀察試管壁上是否有小氣泡出現(xiàn)。
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
4、課后繼續(xù)觀察還有哪些物體也能互相溶解。
三、課后總結(jié):
四、課后作業(yè);
1.膠水在水中會(下沉)。
2.牛奶帶入水中會(溶解)。
3.你能區(qū)分液體之間的溶解或不溶解嗎?請舉例來說明。
五、課后反思: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理解支點、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能根據(jù)實際需要正確選擇和使用杠桿。
二、方法與過程
經(jīng)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想象力;實驗操作能力和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能根據(jù)自己制定的分類原則給杠桿分類;學習分類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杠桿在我國古代的應用。
【教學難點】
1.設(shè)計“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方案;
2.力臂的確定.
【教學重點】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引導創(chuàng)新。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是阿基米德,已經(jīng)兩千多歲。在兩千多年前,我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眱汕Ф嗄陙恚覜]有將地球撬動,這是事實,這并不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支點?墒,許多愛嚼舌頭的人硬說我是在吹大話,在說謊。我這個兩千多歲的人實在受不了這樣的委屈。今天,我請大家?guī)臀疑煸銈冊敢鈫?不管結(jié)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這謝謝大家了!
大家有信心嗎?
要想幫我伸冤,實際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桿的平衡條件即可。
二、新授
。ò鍟┑谝还(jié)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是一種古老而簡單的機械,許許多多機械的應用改變和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就從生活中的杠桿說起,了解機械與人的關(guān)系。
(板書)1.認識杠桿
讓學生展示自帶的杠桿(鐵錘、剪刀、輪軸、扳子、鋼絲鉗、鑷子等)并說出其應用及特征。
討論、歸納各種杠桿的共同特征:
。ò鍟┰诹Φ淖饔孟,能繞某一固定點轉(zhuǎn)動的硬棒,物理學中叫杠桿。
出示圖片:猿人移動石塊
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塊移動,用木棍捅石塊捅不動,誰能想法幫幫它?
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桿嗎?
鐵錘、剪刀、輪軸、扳子、鋼絲鉗、鑷子等是不是杠桿?
置疑:為什么人們利用杠桿橇石塊時總是把支點放在離石塊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離石塊遠一些的地方?
。ò鍟2.認識杠桿的幾個概念
介紹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結(jié)論:動力臂越長、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動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長,越費力。
所以人們?yōu)榱擞幂^小的力撬大石塊時,就要把支點放到離石塊較近的地方,增大動力臂、減小動力。
。1)提出問題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間的'關(guān)系呢?
。ò鍟3.杠桿的平衡條件
。2)猜想與假設(shè)讓學生充分猜想,同時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幣等物示意給學生看,什么叫杠桿的平衡。
學生可能給許多種猜想如:
、貴1+L1=F2+L2 ②F1/L1=F2/L2 ③F1-L1=F2-L2 ④F1×L1=F2×L2
教師帶領(lǐng)學生分析以上猜想,甄別那是明顯錯誤的猜想,如①F1+L1=F2+L2 ③F1-L1=F2-L2,力和力臂單位不一樣是不能加減的。
將學生分成兩部分分別探究②F1/L1=F2/L2 ④F1×L1=F2×L2
。3)制定計劃與設(shè)計實驗
設(shè)計實驗方案:(引導學生討論,實驗裝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最好能隨時知道。實驗探究前,應讓學生充分討論他們的探究方案。)
實驗目的: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
杠桿、鐵架臺、鉤碼
實驗步驟:
、偃鐖D,把杠桿的中點支在鐵架臺上,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為什么要求杠桿靜止時,在水平位置呢?(因為這樣力臂的數(shù)值在杠桿上就能直接讀出或量出.)
※ 調(diào)節(jié)杠桿平衡的方法:左沉右旋 右沉左旋
、谠诟軛U兩邊掛適當鉤碼,并移動鉤碼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計算兩力的大小,并讀出兩力臂的值,將力和力臂的數(shù)值填入表中;(重復3次)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樹木的橫截面上有年輪,觀察年輪可以知道樹木的年齡。
2、知道樹木的年輪可以告訴我們樹木生長情況,年輪的變化可以反應樹木生長的環(huán)境、氣候等多方面的信息。
3、 能對觀察對象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4、 能通過閱讀教材提供的資料進行學習。
5、具有參與科學探究的積極性,愿意與人合作。
教學準備
一塊有明顯紋路的木版,每組三種不同的樹的橫截面,觀察記錄表,有關(guān)年輪的圖文或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帶紋路的木版,提問:你們從木板上看到了什么?這些紋路從哪兒來?你還在哪兒看到過樹木中的紋路?我們把樹木中的這種紋路叫什么?(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交流學生已知經(jīng)驗的'過程,通過交流導入新的探究過程。)
二、觀察樹干橫截面,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1)教師給每個小組提供一塊用樹干鋸成的橫截面,學生分組觀察。要求小組在觀察中記錄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疑問。教師可以給學生設(shè)計一個記錄表發(fā)給小組,也可以讓學生直接記錄在科學筆記本上。
。2)交流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
三、觀察其他樹的橫截面。
。1)給每個小組再提供兩塊樹的橫截面,小組觀察: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你還有什么疑問?
。2)交流與質(zhì)疑。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隨堂板書,引導學生整理問題:看一看,這些問題中,哪些我們可以在剛才的觀察中找到答案?哪些可以同學們互相解答?把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做上標記。然后給剩下的問題進行分類。
四、了解年輪的形成。
。1)閱讀教材上的小資料,思考:年輪是怎樣形成的?年輪跟樹木的生長情況有什么關(guān)系?你從這段資料中又解決了哪些疑問?
(2)交流。
(3)為學生補充一些相關(guān)資料,豐富學生的認識。
五、了解更多的來自年輪的信息。
。1)觀察年輪圖,估算樹的年齡。(五年級的學生一般都知道通過數(shù)年輪的圈數(shù)可以知道樹的年齡,如果只是簡單地去數(shù)數(shù)意義就不大了,因此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思考:怎么數(shù)、為什么數(shù)出圈數(shù)就是樹的年齡。)
。2)觀察:同一個年輪的寬窄都是一致的嗎?不同年輪的寬窄、顏色一樣嗎?
。3)討論:同一個年輪的寬窄不同,不同年輪的寬窄、顏色不一致可能與什么有關(guān)?
。4)記錄討論結(jié)果并交流。
。5)你還知道年輪可以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六、課外拓展。
。1)繼續(xù)觀察伐木留下的樹樁或者鋸下的樹干截面上的年輪。
。2)收集有關(guān)樹木年輪的資料,讀一讀,把學到的知識與同學交流。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質(zhì)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qū)別在于是不是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zhì)。
一些物質(zhì)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fā)生化學變化又發(fā)生物理變化。
過程與方法:
學習用篩網(wǎng)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養(yǎng)成細心觀察,及時記錄的習慣。
體會到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細致并實事求是地匯報觀察到的現(xiàn)象對于得出正確結(jié)論是重要的。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根據(jù)觀察到的事實,判斷物質(zhì)有沒有變化
【教學難點】:對實驗過程的細心觀察和概括
【教學準備】:每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組合,銹鋼湯匙、蠟燭、火柴、糖
【教學過程】:
一、明確課堂內(nèi)容和要求導入:
今天我們的課堂將以實驗為主,但需要你細心的觀察作為我們這節(jié)實驗課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實驗:
1、實驗前的觀察:用豆子和沙子來做混合實驗就要知道它們的本來面目,它們是什么樣的呢?
2、學生根據(jù)觀察回答,師簡要板書。盡可能利用各種感官感受描繪它們的特性。
3、引導推測:如果我們將豆子和沙子進行混合,它們會發(fā)生變化么?依據(jù)是什么?怎么做來證實?建議:留取對比樣本。
4、混合實驗。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發(fā)生變化會和它們的攪拌程度有關(guān)么?
5、混合實驗后觀察豆子和沙子的變化。怎樣觀察的更清晰?
6、分離實驗:引導思考,用什么方法分離?怎樣分離,根據(jù)所想方法選擇實驗品實驗。
7、觀察比較:分離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們預存的實驗前的樣本進行比較,觀察是不是發(fā)生了變化。(對于外部形態(tài)上出現(xiàn)的細微變化,教師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導本質(zhì)上的變化比較)
8、小結(jié):類似豆子和沙子的實驗,在混合和分離的前后沒有變化,沒有變?yōu)榛虍a(chǎn)生新的物質(zhì),我們稱為物理變化。如同上節(jié)課我們的易拉罐和水結(jié)冰等的變化,都是物理變化。板書:物理變化及其特點
二、糖的加熱實驗
1、相對于物理變化的是化學變化。觀察白糖特點,記錄表格中。
2、預測:給白糖加熱,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填在表格中。
3、實驗:a、說明實驗方法和注意事項。
b、從實驗盒取出實驗材料,進行實驗。
c、教師在巡視中指導觀察和記錄以及安全事項。
4、交流:你們都看到和記錄哪些現(xiàn)象?引導明了:白糖在加熱以后得到的.物質(zhì)還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結(jié)并引申:像白糖加熱從白色的糖變?yōu)楹谏奶恳粯赢a(chǎn)生新的物質(zhì)的變化,我們就稱為化學變化。板書:化學變化及其特點 就我們觀察到的現(xiàn)象來看,是不是從加熱那刻開始就是產(chǎn)生黑炭的化學變化的過程呢?(引導比較融化時是物理變化,后期才是化學變化)比較: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qū)別是什么呢?
6、拓延:我們在對糖加熱的過程還是蠟燭燃燒的過程,蠟燭的燃燒是怎樣的變化呢?
三、總結(jié):
在變化中能產(chǎn)生新的物質(zhì)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不能產(chǎn)生新物質(zhì)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但我們生活中的許多變化不單純屬于物理或者化學的變化,有時像糖加熱和蠟燭燃燒一樣同時出現(xiàn)。做個有心人,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的一些變化究竟屬于哪一種。
科學教案 篇5
設(shè)計思路
1、學生在認識了溫度計的使用后提出要測定氣溫。因此在教學中將使用溫度計的技能訓練,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保證學生較順利地獲取我們生活中的環(huán)境與氣象臺預報氣溫的環(huán)境下的各種溫度數(shù)據(jù)。
2、在強調(diào)動手實踐的基礎(chǔ)上,重視學生的理解和體驗,使學生對探究活動的得失形成更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本課教學活動中,對溫度數(shù)據(jù)的和分析放在本課的核心地位,以突出交流活動和結(jié)構(gòu)性探究作為本課的基本教學方式。
3、為了充分保證上述活動和學生自主觀測,應當為學生的活動做好各種準備及有效的指導。如:百葉箱的設(shè)置、觀測地點的選擇,學生用溫度計的課前檢測,帶領(lǐng)部分學生用學校百葉箱觀測一周氣溫。收集上課當天本地(教室)的氣溫實況等。把測定的結(jié)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上。
4、教學中指導學生們作折線圖,通過折線圖,清楚地看出當天的氣溫變化規(guī)律。
教學目標
1、了解氣溫、天氣預報的主要含義。
2、會用溫度計等進行簡單的觀測,搜集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并能分析氣溫變化的規(guī)律。
3、激發(fā)學生對氣溫變化的興致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難點
測量氣溫和分析氣溫變化規(guī)律。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百葉箱、溫度計、氣溫變化折線圖
2、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1、導入
。1)誰知道今天早晨氣象臺預報的氣溫是多少?
。2)請一位學生看看我們教室里的'溫度計,它有多少度?
。3)我們教室里的氣溫是不是和氣象臺預報的一樣?
。4)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導入課題——氣溫的變化
2、認識氣象臺預報的是什么環(huán)境下的氣溫。
。1)學生參觀學校氣象站。
。2)百葉箱(沒有氣象站的學?凑n本第35頁的百葉箱插圖)
。3)觀察百葉箱,并進行討論。
①百葉箱的構(gòu)造怎樣的?
、诎偃~箱這樣的構(gòu)造有什么作用?
③百葉箱里有哪些儀器?
、馨偃~箱應放在什么地方?
、莅偃~箱里的氣溫和外界氣溫有什么不同?
。4)誰知道氣象臺的情況,介紹一下。
3、測測教室里的氣溫
。1)想一想:溫度計應該掛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較合適,怎么掛?
。2)請學生設(shè)計一下,你認為怎樣測教室氣溫的變化:
、僖惶鞙y氣溫幾次
、谑裁磿r候測
。3)把自己的觀測結(jié)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上。
4、制作氣溫變化折線圖,分析氣溫變化的規(guī)律。
。1)觀察課本第36頁上圖,2年不同季節(jié)的氣溫記錄。
比較一下: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天氣里,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差距有什么不同
。2)觀察課本第36頁下圖:2年12月8日的氣溫變化折線圖
、傧胍幌耄鹤稣劬圖時,應注意些什么
②教師示范:制作氣溫折線圖
從這幅圖中,12月8日工資這天的天氣變化有什么特點: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
。3)模仿制作氣溫變化折線圖
、賹W生模仿12月8日的氣溫變化折線圖,做己記錄的一天的氣溫折線圖
、诮處熖崾荆簩W生應一天、一天地作折線圖
。4)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制作的氣溫變化折線圖,分析一天中氣溫變化的規(guī)律
5、布置作業(yè)
。1)收集各種天氣的資料,準備下一堂課交流。
。2)嘗試通過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氣。
科學教案 篇6
一 、交通問題
1.乘坐起來還不夠舒適、方便 2. 在水上航行的不能上岸
3.在陸地上行駛的不能下水、遇到堵車它就沒辦法
4.在空中行駛的還不夠安全 5.不夠環(huán)保和節(jié)能。
二設(shè)計未來的交通工具
1、但科技畢竟在不斷地發(fā)展,這些缺陷也將會逐漸得到改善。今天,老師收到一封未來科技城的信。
親愛的小朋友:
你們好!
我是未來科技城的眼鏡博士,我最近接收了一項任務,研究開發(fā)新型的未來交通工具?晌椰F(xiàn)在太忙了,一直抽不出時間。聽說小朋友特別聰明,很有創(chuàng)意。所以我想請小朋友幫我一下,你們能不能設(shè)計出一種未來的交通工具?如果你有好的創(chuàng)意,請畫張設(shè)計圖,并在圖下用幾句話介紹一下它的名字、樣子、優(yōu)點等等。我在未來科技城等你們的好消息。再見!
未來科技城 眼睛博士
20xx年6月1日
2、小朋友,請細細讀讀這封信。
(1)、說說眼鏡博士請我們幫什么忙?(板書:未來的交通工具)
(2)、還有其他要求嗎?(板書:畫、話)
3、大家有信心完成嗎?好,先四人一小組討論討論,簡單的談談自己的設(shè)想。 生匯報。
4、大家愿意把自己的設(shè)想變?yōu)閳D畫和文字嗎?那就快快動筆吧!生畫圖、寫話。師巡視輔導。
5、作品展示,師評講。
三、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各位小朋友開動了腦筋,設(shè)計出了許多未來的交通工具,真不愧是未來的發(fā)明家。
其實呀,我們世界上的很多設(shè)計家也和大家一樣,收到了未來科技城眼鏡博士的來信了,他們也設(shè)計了一些未來的交通工具,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是(幻燈片出示)無人駕駛車、代人蹬車的機器人、帶“鱗片”的電動太陽能豪車、 堆疊式電動汽車、飛翔列車 、太陽能風能列車 、磁懸浮車等等。
老師相信,不管你們的小發(fā)明能不能推向市場,能不能成為現(xiàn)實,今天,你們都是勝利者。只要你們敢想、敢做,終有一天,你們的.夢想會成真的!你們會成為真正的設(shè)計師的。那就從現(xiàn)在開始,為我們的夢想成真而努力吧!
四、布置作業(yè)
1、把自己的圖畫得更具體,更美觀。
2、把圖旁的話寫得更清楚,更明白。
3、動動手,為自己的設(shè)計做個模型。
科學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認識物體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學探究。
經(jīng)歷多個觀察、比較、描述的活動過程,嘗試用多種觀察方法觀察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對物體進行比較。學習比較方法,初步形成比較能力。
3、科學態(tài)度。
勇于嘗試新的比較方法。逐步形成仔細比較,如實描述的態(tài)度
二、教學準備。
1、分組材料:不同形狀、顏色的積木塊,輕重、軟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鐵球、球狀藥丸盒等),白紙,筆。
2、教師準備:體重秤,米尺或軟尺,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小木棒等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ㄒ唬┙虒W導入。
1、猜一猜:哪根棒更長?
教師兩手分別握著兩根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小木棒,讓學生判斷哪根棒更長?
2、怎么證明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兩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對齊一端,觀察另一端;也可以用直尺為標準分別量長度)滲透比較時需要統(tǒng)一標準的意識。
(二)新課學習。
1、用眼睛觀察比較物品。
。1)提供顏色相同但形狀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4塊積木。
思考:這4塊積木顏色都相同嗎?形狀都相同嗎?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同色(綠色)、同形狀積木2塊,同色(紅色)不同形狀積木2塊。
思考:這4塊積木顏色都相同嗎?形狀都相同嗎?你怎么知道的?
(3)提供更多的積木塊,增加比較的靈活性。
2、借助多個感官觀察比較物品。
(1)提供兩個有較多不同點(包括輕重)的玩具球,比較它們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這2個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兩個有較多不同點的玩具球和積木塊,比較它們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這2個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3、總結(jié)(重點總結(jié)比較方法)。
4、找我們自己的不同和相同。
。1)學生兩人一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胖瘦、說話聲音等),再找相同(例如身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人的共同特征等)。
。2)借助工具進行觀察比較(例如用筆畫出腳的輪廓,用電子秤稱量)
(三)整理材料、下課。
科學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眼球的基本構(gòu)造,認識了解照相機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知道保護眼睛的意義以及怎樣保護眼睛的方法,培養(yǎng)科學衛(wèi)生的用眼習慣;
3.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制作簡易照相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了解動物眼睛的構(gòu)造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認識照相機和眼睛都是利用凸透鏡的科學原理學習活動。
三、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使學生意識到眼睛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最珍貴的、最神奇的“照相機”,從而更加珍愛和保護眼睛。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照相機的學習材料、課前搜集關(guān)于人、不同動物眼睛的圖片、資料、眼球成像模型。
學生準備:制作建議照相機的材料、凸透鏡、紙盒、半透明紙、剪刀、膠水等。課前搜集關(guān)于有關(guān)人眼原理的圖片、人、不同動物眼睛的資料、照片和其相應的底片。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照相機的鏡頭是什么透鏡?你猜想它有什么作用呢?
二)【實驗(觀察)探究】
1.做一做:試著用凸透鏡、紙盒、半透明紙、剪刀、膠水等做個相機。(參照課本P16 )
首先學生講解制作簡易照相機的方法,然后學生進行制作。(可以,圖片)
2.玩一玩:我們一起玩一玩做好的簡易照相機,看看我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各位同學,玩的時候注意觀察半透明紙,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寫在下面)
3.試著用上節(jié)課所學進行解釋你所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在小組內(nèi),試著進行解釋照相機的原理)
三)【實驗展示質(zhì)疑】(一個組一名發(fā)言人進行展示,同伴進行補充。其他組可以提問質(zhì)疑)
向全班展示活動結(jié)果,并說明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四)【自主學習】(首先自主完成,然后在小組長的主持下將各個題目分別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1.我們的眼睛有哪幾部分組成。(參照課本)
2.我們的眼睛看到是怎樣看到物體的?吹降奈枧_是什么樣的?試著在下圖畫出來。然后用解釋一下。
a課題6:照相機和眼鏡
3.我們的眼睛那一部分相當于凸透鏡呢?哪一部分相當于底片?
4.如何保護我們的我們的眼睛?(交流相關(guān)資料并且總結(jié)記錄)
五)【自主展示質(zhì)疑】
學生講解自主學習的成果。學生可以利用,圖片進行講解。
六)檢測(5分鐘)
1.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 ,視網(wǎng)膜相當于照相機的 。來自物體的光通過在 上形成物體的 , 能自動地調(diào)節(jié)倒立的視覺信號,形成的感覺。
2.眼睛是由瞳孔 、 、 、 四部分組成的。
3.結(jié)合照相機的構(gòu)造,分析人眼能看到物體的科學原理。
4.你知道哪些眼睛特殊的動物,給同學們講講。
六)拓展:
1.生活中哪些地方原理和眼睛原理一樣?
七)板書
照相機和眼睛
照相機:物象 鏡頭 底片
眼睛:物象 晶狀體 視網(wǎng)膜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物體的溫度可以用溫度計測量。
2、常用液體溫度計是利用玻璃管內(nèi)的液注隨溫度變化而上升和下降來測量溫度的。
過程與方法:
1、觀察和研究作為測量工具的常用液體溫度計的主要構(gòu)造。
2、識讀溫度計(模型)刻度上的數(shù)字,并把刻度上的數(shù)字與更熱或更冷的溫度聯(lián)系起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測量工具使用規(guī)定的意義,并愿意遵守這些規(guī)定。
【教學重點】攝氏溫度的讀與寫。
【教學難點】識讀零下溫度。
【教學準備】
小組:體溫計(1)、氣溫計(1)、水溫計(刻度范圍-20℃——110℃)(2)
全班:自制溫度計模型(刻度范圍在-20℃——110℃)
【教學過程】
一、比較水的溫度
1、引入:同學們,在生活中用手觸摸過冷水和熱水嗎?有什么感覺?
2、出示冷熱不同的兩杯水,請學生用手觸摸感知哪一杯溫度高,哪一杯溫度低,回答后指導:溫度是感知物體的冷熱程度的。
板書:溫度
講述:溫度的單位通常用攝氏度(℃)來表示,我們可以通過皮膚等觸覺器官感知、比較物體的冷熱情況。
3、師:我們再來感知一下,每個小組的桌上有四杯水(1號杯內(nèi)裝的是涼水,2號、3號杯內(nèi)裝的是溫水,4號杯內(nèi)裝的是熱水)。大家一起安靜的來完成下列活動: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1號杯和4號杯,比較它們的冷熱,然后馬上將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2號杯和3號杯,比較它們的冷熱。
4、匯報。(預設(shè):4號杯的水熱,1號杯的水冷;3號杯的水比2號杯的水冷。)
5、師:我們再來一次,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2號杯和3號杯,比較它們的冷熱,然后馬上將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1號杯和4號杯,比較他們的冷熱。(預設(shè):2號和3號杯的水溫度差不多,1號杯的水冷,4號杯的水熱)
6、師:同樣的四杯水,由于實驗順序不同,手指獲得的感覺是不同的,那有什么辦法可以準確地知道物體的冷熱程度呢?
板書:溫度計
二、觀察溫度計
1、出示溫度計,我們要正確使用溫度計,首先必須要認識這個溫度計,了解它有哪幾個部分組成?
2、分發(fā)溫度計,提示:先想一想你準備怎么觀察溫度計,然后仔細觀察。觀察時注意溫度計要小心拿放,謹防破裂。如果溫度計的`管子劈裂,請立即告訴老師。
3、學生觀察溫度計的構(gòu)造、刻度、標記、數(shù)字等內(nèi)容,教師巡視。
4、匯報交流。出示:“使用溫度計前需要看清楚的問題(教材上P43的3個)”,這三個問題你們都解決了嗎?如果沒有,再觀察一次。
5、學生對照問題,檢查自己是否都解決了。再觀察。
。ǜ鶕(jù)學生匯報時的情況,教師適當補充講完整:溫度計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組成;量程;刻度)
6、用手捂住溫度計的玻璃泡,觀察溫度計產(chǎn)生的變化。放開手等一會兒再觀察。匯報交流。(預設(shè):手捂住溫度計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開后一會,液面下降。)
三、攝氏溫度的讀和寫
1、師:出個題目考考你:“25℃”,你會讀嗎?
學生試讀
2、師:廣播、電視中的天氣預報員是怎樣預報天氣的?
例:“28攝氏度”怎么寫?“零下8攝氏度”怎么寫?
學生讀一讀,寫一寫。
師:我們再來試一下,出示:0℃ 37℃ —5℃ —10℃
。ù瞬糠纸處熆筛鶕(jù)學生的掌握情況適當調(diào)整。)
3、出示自制模型溫度計,然后教師設(shè)置溫度,請同學讀或者寫,鞏固。同時強調(diào):零下溫度自0℃往下,數(shù)字越大,表示溫度越低。
四、讀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
1、現(xiàn)在請每個同學觀察自己溫度計上的液面,并記錄。
2、交流:結(jié)果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那什么會不同呢?(參考P44圖)
。A設(shè):可能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有這樣幾種:俯視、仰視;從嘴里呼出的熱氣。)
師生討論,并明白:觀測溫度時,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應持平;要盡可能消除各種影響測定溫度準確性的不利因素。
五、拓展
1、師: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2、師:課后考慮一下如何用溫度計來測量水的溫度。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9-09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09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