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28 12:31:3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學教案[精]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精]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掌握手的功能;

        2、認識手指結構,了解五指名稱及保護小手的方法。

        3、理解、體會小手的靈活性及重要性。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重難點:

        掌握手的功能。

        理解、體會小手的靈活性及重要性。

        活動準備:

        各種玩具,吃的若干種,輕音樂一首,指偶五個,白紙一沓,水彩筆若干盒。

        活動過程:

        一、出示各種玩具和吃的

        告訴幼兒:今天,看老師給你們帶什么了?(玩具,吃的)現(xiàn)在你們想玩就玩,想吃就盡情地吃吧。ㄍ瑫r配上輕音樂)

        引導幼兒說說小手的作用,體會小手的重要性

        1、提問:剛才你在做什么?用什么做的?除了剛才做的事以外,你的小手還會做什么?(讓幼兒都積極的說一說)

        老師小結:我們的小手能做這么多的事情,這么靈活,那么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我們靈活的小手吧!

        2、出示冷熱兩個杯子,形狀不同的物體讓幼兒摸一摸,使幼兒了解手還可以感知事物的屬性。

        3、告訴幼兒手還可以做手模。(在藝術界,長的漂亮的手還可以做手模,當作藝術品供人們欣賞。)

        4、手還可以變魔術,那就跟老師一起來吧。ń虦蕚浜玫氖种赣螒颍

        小手端起是小橋,小橋立起是小山,小山合起是佛手,佛手打開是蜜桃,蜜桃打開是小花,小花合起是孔雀,我把小手擺一擺,擺擺,擺擺擺;我把小手握一握,握握,握握握,我把小手捏一捏,捏捏,捏捏捏。

        二、觀察認識小手

        1、我們的小手如此靈活,能做這么多事情,還能感知事物的屬性,做手模,變魔術。手上到底有什么呢?(讓幼兒伸出小手,仔細觀察)

        2、你的手上有什么?(靈活手指)

        3、介紹手指名稱。(出示指偶,用兒童化的語言介紹五指名稱。)

        4、鞏固認識手指名稱。老師說手指名稱,幼兒出手指。(出的快又好的幼兒,老師將指偶戴在誰手上。)

        認識手的其它部分。手指長在哪里(手掌)手還可以怎么分?(手心、手背)老師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兒。

        三、假想游戲:“假如我沒有手”。

        1、小朋友,假如我們沒有手,會怎么樣呢?

        2、小結:人的生活、學習、勞動,游戲都離不開靈活的手,手非常重要,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小手不受傷害。(五指協(xié)同工作,兩手互相配合)

        四、了解保護小手的方法

        勤洗手,保護手的清潔(告訴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不玩刀和其它尖銳、鋒利的東西,以防傷到小手。冬天洗完手后要擦上防凍霜,外出要戴上手套。

        五、如何使小手更靈活?

        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什么事都要大人幫忙做,小手就不會越來越靈活了。(舉一些實例)

        六、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知道也小手的作用及其重要性,認識了手的結構及手指名稱,也獲取了一些保護小手的方法,要使我們的小手越來越靈活,那我們一定要多鍛煉呀!

        活動延伸:

        在紙上印著畫一畫自己的小手。

        教學反思:

        對于這節(jié)課我總體感覺收獲是很大的。幼兒園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孩子是科學學習的主體,而孩子雖然能關注生活中的一些顯著事物和現(xiàn)象,但對一些很常見的事物,如人身體的器官則關注不夠,在活動中,我通過各種游戲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些“司空見慣”的物體上,從平常的事物和現(xiàn)象去發(fā)現(xiàn)科學。我在活動中,創(chuàng)設了一個氣氛和諧、安全有效的情境,讓孩子在玩中學,從而逐漸達到培養(yǎng)熱愛科學的態(tài)度。

        本次活動是一次科學探究活動,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讓孩子的主動探索,能遵循探索活動的一般過程,從玩到想,從探索到結果表述,幼兒在其過程中養(yǎng)成了一種主動探索的良好習慣。在活動中,我的問題是開放的,孩子的思維是發(fā)散的,促使孩子形成一定的探索技能。

        在組織教育教學過程中,我通過玩一玩、動一動、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等游戲方法讓幼兒在同伴、與教師的互動過程中積累了感性經(jīng)驗。從讓幼兒體驗手的`本領到引導幼兒觀察手的特征、了解保護手的方法,再到引導幼兒探究手的靈活變化,達到促進幼兒能力的發(fā)展和知識的鞏固,層次清楚、環(huán)環(huán)相扣。

        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是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玩中體驗,玩中交流,玩中探索”,充分發(fā)揮了活動的教育價值。

        存在的不足:

        思考本次活動的不足,在討論小手的用處時應啟發(fā)幼兒想一想:“小朋友的小手能做很多事,那么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大手,除了會洗衣服、做飯、寫字,還會做什么呢?同時引導孩子對周圍環(huán)境的探索和觀察的興趣等,使幼兒有著更深入探索的欲望。

        改進方向:

        1.從本次活動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我想如果在活動中,教師的設想能更嚴密些,這樣將更有助于幼兒的感知。

        2.在表述時教師應對幼兒突出說的要求,強調表述的完整性、連貫性。

        3.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突發(fā)的情況,我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今后,我應該多學會觀察幼兒,提高自身的教育機智,加強課堂教學的監(jiān)控能力。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用動作表現(xiàn)蜻蜓的飛行姿態(tài)。

        初步感知兒歌的語言和結構的藝術表現(xiàn)特點。

        創(chuàng)編兒歌。

        活動準備:

        "兒歌":《紅蜻蜓》。

        圖畫紙、畫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幼兒用書《紅蜻蜓》畫面,請幼兒說一說,做一做:

        圖上有誰,紅蜻蜓在干什么?

        紅蜻蜓飛累了,停在哪里?

        引導幼兒想象蜻蜓在勢頭上、水上停的樣子,在大風大雨中飛行、降落的樣子,并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蜻蜓飛行?

        學念兒歌《紅蜻蜓》。

        想象創(chuàng)作一。

        引導幼兒根據(jù)兒歌線索展開想象:紅蜻蜓還會停在哪里?

        請幼兒把自己的想象畫成一副畫。

        請幼兒交流各自的畫面內容,鼓勵幼兒模仿兒歌的.句式來概括表達。

        幫助幼兒整理仿編的兒歌內容,并根據(jù)兒歌的結構表現(xiàn)特點,請三個幼兒合作創(chuàng)編一首新兒歌請幼兒學習朗誦各小組新編的兒歌想象創(chuàng)作二。

        組織幼兒進行討論:你喜歡什么動物?它會在哪里做什么?。

        鼓勵幼兒嘎那據(jù)兒歌的語言和結構特點來創(chuàng)編兒歌。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任何科學知識,都可以選用兒童理解的方式,教給任何年齡階段的兒童。"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就是兒童參與科學活動的重要前提。本著這一原則,并以生活常識為基礎,教師設計了這一活動。通過讓幼兒看看、摸摸、比比、說說等多種形式,在游戲中感知頭發(fā)的秘密;顒又欣酶鞣N感官的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掌握所學知識。

        二、活動目標:

        1、發(fā)展幼兒的感官,培養(yǎng)幼兒對人體秘密的興趣。

        2、通過看看、說說、摸摸、畫畫等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人體頭發(fā)的一些簡單的特征、用處及保護。

        三、活動重點、難點:

        怎樣讓幼兒簡單明了的了解頭發(fā)的特點、用途。

        四、活動準備:

        1、假發(fā)套一個、鏡子若干;

        2、蠟筆、紙每人一份;

        3、關于頭發(fā)的`課件。

        五、活動過程:

        1、通過看看、摸摸、比比了解頭發(fā)的簡單特點。

       、趴纯矗河變鹤约簩χR子看看自己的頭發(fā)是什么樣的?(顏色、長短……)

        摸摸:每位幼兒自摸頭發(fā),什么感覺?(彈性、柔軟、光滑、硬毛糙……)

       、票缺龋河變鹤约航Y伴,互相觀察頭發(fā)(從顏色、粗細、多少、硬軟上去比較)

       、墙Y合教師制作的課件進行小結,我們人類有各種各樣的頭發(fā),有顏色不一樣的,有長、短不一樣的,有粗細不一樣的,有硬軟不一樣的……)

        2、并初步了解頭發(fā)的用處及保護。

        ⑴你們最喜歡什么頭發(fā)(泛講)

       、颇銈冎雷约旱念^發(fā)有什么用呢?(美化自己,保護頭皮……)

        ⑶頭發(fā)在我們人身體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它呢?(勤洗頭、勤理發(fā) ,小朋友不要燙頭發(fā)……)

        3、簡單了解頭發(fā)的生長過程。

        4、引導幼兒討論:

       、判∨笥咽遣皇且簧鰜砭陀羞@樣美麗的頭發(fā)?

       、茓雰旱念^發(fā)是怎樣的?(光頭、頭發(fā)很少)實物投影儀出示幼兒小時候的照片。

       、饶昀险叩念^發(fā)圖片。

        ⑷結合課件演示小結:頭發(fā)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那么有的人不喜歡白頭發(fā),有的人覺得頭上光禿禿的很難受怎么辦呢?

        5、玩假發(fā)套

        出示假發(fā)套,提問:這是干什么用的?

        六、活動結束:

        提問幼兒在這堂課里學到了些什么,并鼓勵今天表現(xiàn)好的幼兒。

        七、延伸活動:

        為自己設計發(fā)型。幼兒人手一紙、筆等等,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意愿設計一種和本來不一樣的發(fā)型。

        活動反思:

        通過讓幼兒看看、摸摸、比比、說說等多種形式,在游戲中感知頭發(fā)的秘密;顒又欣酶鞣N感官的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掌握所學知識。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常見恐龍的名稱以及生活習性,并學習認識草食恐龍和肉食恐龍。

        2、知道恐龍曾是地球上的龐然大物,它的滅絕至今是科學上的一個謎。

        3、激發(fā)幼兒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動準備

        1.ppt課件-食草恐龍和食肉恐龍

        2.操作活動業(yè)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出示恐龍化石,請幼兒說這是什么?教師總結:這是一個恐龍蛋化石,當時的恐龍蛋被掩埋,經(jīng)過幾百萬年地地質擠壓而形成的恐龍蛋化石。

        2、說起恐龍,它有很多種類,主要分為肉食恐龍和素食恐龍兩大類。你們都知道那些恐龍?老師這里有很多的恐龍照片,能幫我確認一下這些都是什么恐龍?

        二、引導幼兒一起討論圖片

        圖片1霸王龍又名暴龍,是肉食性恐龍,它們是肉食恐龍中出現(xiàn)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強的食肉動物。身長約13米,肩高約5米,平均體重約9噸。

        圖片2梁龍 屬于食草恐龍,個體最長可超過25米,是最長的恐龍。體重約10噸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當陸上敵害攻擊時,它就逃入水中躲藏,頭頂上的鼻孔不會被水淹沒,便于呼吸。

        圖片3偷蛋龍 身長2m 寬0.2m 高1m 重24~34公斤既吃植物也吃肉,比如其它動物的蛋,種子,昆蟲等。主要特征:手上有三個長手指,鼻子上長小角。

        圖片4異特龍 屬于食肉恐龍,出現(xiàn)時間更晚,身長最大的有15米長,身高大約5米高,體重3噸圖片5鐮刀龍是一種雜食恐龍,它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前肢上極長的指爪--長達75厘米,可以用于驅趕天敵,或者得到食物。鐮刀龍可能長有羽毛,但是顯然不會飛。

        圖片6腕龍體重約在70-80噸之間,是最重的恐龍。體長: 長23米,高12米恐龍(五六層樓),食物: 草食動物,它吃樹梢處的葉子,尾巴短粗,頭部能抬得很高圖片7鴨冠龍它與霸王龍一樣都是生活在6850萬年以前,鴨冠龍的生活與鴨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并且以水中植物為生。

        圖片8劍龍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聳起的兩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著尖棘。劍龍是草食性的恐龍,行動緩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龍最好的防衛(wèi)了。

        圖片9雷龍體重約在35公噸到50噸之間(7到10只成年大象),粗壯的腿,有如樹干一樣雷龍的身體雖然大得驚人,性情卻很溫和,平時以植物為食,有時會走入沼澤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它身體的沉重負擔,同時也能躲避像異特龍般兇暴的肉食性恐龍的攻擊。

        圖片10慈母龍 身長9米(三到四層樓) 體重4噸 ,主要食物: 吃樹葉,漿果,和種子 ,雜食恐龍,長著和鳥一樣的腳,性格溫順圖片11巨齒龍最早的大型、二足、肉食性恐龍,體長:7-9米長,約3.5米高(盡兩層樓高),鋸齒龍的大腦是最大的且,它的感覺器官非常發(fā)達,因而被認為是最聰明的恐龍圖片12翼龍就是會飛的恐龍,其實翼龍不是恐龍,它是生存在恐龍時代的一種動物,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當時恐龍控制著整個陸地,翼龍就控制著整個空中,是當時的空中霸主。

        三、探索恐龍外形與食性關系

        1.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樣的特征呢?

        2.引導幼兒觀察肉食恐龍、草食恐龍的牙齒、脖子、體型的不同,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

        啟發(fā)幼兒思考食性和外形的關系,比如為什么肉食恐龍的牙齒很鋒利,為什么草食恐龍的脖子很長。

        3.根據(jù)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龍和草食恐龍典型特征,給掛圖中的恐龍分類4.小朋友知道肉食恐龍與草食恐龍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嗎?

        小結;幾億年前的地球上擁有一個完整的大陸,恐龍可以自在地四處漫游。按照四、食性給恐龍分類按照恐龍的食性對自己熟悉的恐龍進行分類恐龍喜歡吃什么呢?

        那哪些恐龍喜歡吃肉哪些恐龍喜歡吃草呢?

       。ㄒ龑в變喊凑帐承苑诸愡M行連線。)五、恐龍是怎么滅絕的?——可是,這樣的龐然大物在地球上稱霸了一億七千萬年以后卻一齊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請你想一想、猜一猜、說一說。——幼兒自由討論、猜測并交流!處熜〗Y:就象你們的猜測一樣,我們的科學家也作了各種猜測,但卻都沒有根據(jù),所以恐龍的滅絕,至今為止,仍然是一個沒有解開的謎。小朋友,你們覺得恐龍神秘嗎?希望我們小朋友努力學習,不斷地去探索、研究恐龍,早日找到答案。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四月的春季氣候溫潤,陰雨天過后,自然角里多了幾只蝸牛。"哇,蝸牛"好玩死了!""那個那么大,這個只有這么一點點。""它縮進去了。""它的觸角也縮進去了。"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蝸牛的出現(xiàn)引起了他們極大的興趣和關注,只要在戶外發(fā)現(xiàn)一只蝸牛,他們就會圍在一起看,并指指畫畫地說著關于蝸牛的事情。有的幼兒回家之后,還會從父母那里了解一些關于蝸牛的知識,來分享給大家。順著孩子們的興趣與探究欲望,我緊緊抓住身邊的資源,開展了本次科學活動。幼兒科學活動不僅僅是科學經(jīng)驗的獲得途徑,更可以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感知、操作、發(fā)現(xiàn)來探究、關注自然,萌發(fā)好奇心,對科學探索產(chǎn)生興趣,并積累一定的'科學經(jīng)驗和研究方法。因此本次系列活動特別注重幼兒的親自操作、自我發(fā)現(xiàn)和及時的總結與討論,旨在讓幼兒在探究和總結中感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并學會從總結和討論中不斷發(fā)展。

        二、活動目標:

        1.探索、發(fā)現(xiàn)蝸牛的身體特征、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2.能大膽地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樂意與同伴分享。

        三、活動準備:

        1.蝸牛、玻璃片、放大鏡、青菜人手一份。

        2.有關蝸牛的圖片、視頻。

        3.大記錄紙一張、記號筆一支。

        4.課前讓家長帶孩子尋找蝸牛并帶到幼兒園;

        四、活動過程:

        1. 分享交流尋找蝸牛的經(jīng)驗。

        提問:你在哪里找到了蝸牛?

        教師小結:菜葉上、石頭縫里、泥土里、枯葉堆里都能找到蝸牛,原來蝸牛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在那里總能發(fā)現(xiàn)蝸牛。

        2.結合自身經(jīng)驗說說對蝸牛的認識。

        出示大記錄紙

        提問:你知道關于蝸牛的哪些知識?

        根據(jù)幼兒的回答進行簡筆畫記錄

        教師小結:蝸牛有兩對觸角、柔軟的身體上背著一只漂亮的殼······

        3.通過討論、交流、探索進一步認識蝸牛。

        ·討論:你還想知道有關蝸牛的哪些知識?

        教師介紹實驗工具

        ·幼兒分組觀察蝸牛,能輕聲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集體交流分享,鼓勵幼兒大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師:你找到了哪個問題的答案?

        你發(fā)現(xiàn)蝸牛的眼睛長在哪里? 它的嘴巴在哪里?

        結合課件驗證蝸牛的外形特征。

        教師小結(根據(jù)幼兒觀察后的回答):蝸牛有兩對伸縮自如的觸角,長的那對觸角上有眼睛,短的觸角是用來找食物的,每只蝸牛貝殼上的花紋都不一樣,蝸牛爬過后會留下一條粘液可以使蝸牛足部保持濕潤,以免在爬行時把“腳”磨壞。

        4.PPT欣賞蝸牛圖片,豐富相關知識

        ·蝸牛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動物,也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

        ·原來蝸牛不但要冬眠,還要夏眠等。

        5.延伸活動

        設問:是不是蝸牛,吃進去紅我的食物拉出來的是紅色的便便。

        教師在自然角里為你們提供草莓、青菜、蘿卜喂蝸牛,看看蝸牛喜歡吃什么?吃進去的食物拉出來的便便是什么顏色?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蝌蚪_中班科學教案07-01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常見的蔬菜_中班科學教案07-13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10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7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1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1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30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2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