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9篇(合集)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引發(fā)幼兒對物體平衡豎立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
2、引導幼兒大膽主動地探索,培養(yǎng)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3、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探索的過程并大膽表述,提高語言表述能力。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教學準備
a)教學試驗材料:生活中的各種物品。如:盒、瓶、筆、紙、羽毛、書、管子、手套等。
b)科學術語及詞匯:豎立
c)可能的難點:相同的物體有多種的豎立方法。
d)學生的課前準備:每人帶各種物品。
e)實驗記錄:繪畫形式。
f)時間安排:45分鐘左右。
教學過程
a)觀察預測:看一看,桌上有什么?這些物品哪些能豎起來?
b)動手探索:把能豎起來的物體豎起來,放到展示臺上。
c)討論問題:用什么辦法使不能豎立的物體豎起來?(自由討論后再集體匯報)
d)個人試驗:自由選擇不同的輔助材料嘗試使物體豎起來。
e)提出問題:使各種吸管也能豎起來,有多少種辦法?
f)分組試驗:按小組共同討論后選擇各種輔助材料進行嘗試。
g)試驗記錄:用繪畫記錄自己的試驗辦法。
h)表述結(jié)果:幼兒互相交流試驗結(jié)果并鼓勵幼兒大膽向聽課教師介紹試驗接結(jié)果。
活動評析
豎立現(xiàn)象是孩子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接觸到的,這個案例把它作為教學內(nèi)容進行巧妙的'安排,引導幼兒通過一步步的思考,一次次的動手探索,激發(fā)起幼兒的自主學習興趣,在討論問題、記錄過程、表達交流中培養(yǎng)幼兒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往能力。
建議:在記錄形式和交流方式上進行改進。如:記錄紙上畫的格子,限制了幼兒的記錄。因為,有的幼兒有四次以上的操作。另外,可以在第一次試驗后增加記錄的環(huán)節(jié),并讓幼兒有自由交流的機會和時間。小組合作試驗后,可按小組進行記錄,并讓他們在實物投影儀上進行集體的交流和表述。
小百科:豎,shù,直立,直立的,與“橫”相對,豎立。豎井(一種垂直的礦井)。豎琴。豎起耳朵聽。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名稱:我從哪里來(科學)
活動目標:1、讓幼兒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能較完整表述觀察結(jié)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了解媽媽懷孕十月的辛苦及撫養(yǎng)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fā)幼兒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1、課件《我從哪里來》。
2、教學掛圖。
3、陳老師懷孕前后的照片。
4、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張陳老師的照片,鼓勵幼兒進行比較。
1、師:這是誰?以前的陳老師和現(xiàn)在的陳老師有什么不一樣?你從哪看出來的?
2、師:原來現(xiàn)在的陳老師懷孕了,要生小寶寶了,小朋友,那你們是從哪來的呢?你們知道媽媽肚子里為什么會有小寶寶嗎?
二、播放課件《我從哪里來一》,讓幼兒通過觀看課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
1、師:小朋友,現(xiàn)在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樣形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觀察結(jié)果,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師:原來爸爸媽媽結(jié)婚以后,爸爸在媽媽的身體里種下了一些小種子,這些像小蝌蚪的種子叫做精子,他們在媽媽的身體里展開了游泳比賽,游得最快的精子就會和媽媽身體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受精卵,受精卵長大后就是一個小寶寶了。
三、播放課件《我從哪里來二》,讓幼兒通過觀后課件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師:小寶寶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什么地方?
2、師:開始的時候他有多大?后來慢慢的長出了什么?眼睛會睜開嗎?
3、師:小寶寶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寶寶的耳朵能聽見聲音嗎?后來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怎么樣了?他會在媽媽的肚子里生活幾個月?
4、師:原來小寶寶一直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一個叫做子宮的小房子里,開始的時候他像一粒種子那么大,慢慢地長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時候眼睛還會睜開。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會游泳、吸吮手指、翻跟頭,有時還會跟著音樂跳舞,后來小寶寶越長越大,媽媽的肚子再也裝不下了,他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他整整在媽媽的肚子里住了十個月。
四、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觀察進一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
--師:這時的寶寶是怎樣的?他怎么吃食物呢?
--師:這時候的寶寶只能看見頭和身體,還有腮和小尾巴呢!不過小尾巴會隨著寶寶的長大消失的。小寶寶是通過臍帶吸收媽媽肚子里的營養(yǎng),一天天地長大。
2、出示第二幅圖片后提問。
--師:小寶寶慢慢長大了,現(xiàn)在他是什么樣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現(xiàn)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一樣嗎?
--師:現(xiàn)在的小寶寶剛剛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不一樣。
3、出示第三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的什么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長了小手、小腳,他躲在媽媽的肚子里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又有什么變化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全身都覆蓋著一層絨毛。
5、出示第五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猜猜小寶寶這時候會長成什么樣?
--師:這時候的小寶寶還在繼續(xù)長大,骨骼也漸漸結(jié)實了,他有時還會調(diào)皮的踢媽媽一腳呢!
6、出示第六幅圖片后提問。
--師:小寶寶怎樣了?
--師: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生活了十個月,最后終于來到了人間,來到這個世界。
五、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師:我們從媽媽的肚子里來到了這個世界肯定很開心幸福,但我們在媽媽肚子里一天天長大的時候,你覺得媽媽會怎樣?為什么?
2、出示陳老師懷孕之前帶小朋友做操玩游戲的照片和懷孕之后做事情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這兩個時期老師身體狀態(tài)的變化,體會媽媽懷孕的辛苦,從而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出示陳老師帶小朋友做操的照片并提問:懷孕之前陳老師在和小朋友做什么呢?
--師:有了小寶寶之后,陳老師的身體有什么變化?還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嗎?
--出示陳老師彎腰撿東西不方便,上樓梯很累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體會媽媽懷寶寶的辛苦。
--出示陳老師看見食物不想吃,惡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并提問:為什么陳老師吃不下還要吃呢?因為不吃,肚子里的寶寶就缺乏營養(yǎng),長不大,所以媽媽是很偉大的,我們要更加愛我們的媽媽。
3、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陳老師現(xiàn)在懷了小寶寶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師再累還是要帶小朋友學習本領,所以小朋友要更加體諒老師,愛老師,不惹老師生氣做一個聽話的好寶寶。
4、師:你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你們的媽媽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現(xiàn)在你們上幼兒園了,長大了應該怎樣感謝媽媽呢?可以對媽媽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呢?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知道陀螺在旋轉(zhuǎn)時,陀螺面顏色會發(fā)生“色彩的變化”,知道“紅黃藍”三原色的存在。
探索發(fā)現(xiàn)陀螺旋轉(zhuǎn)時陀螺面上色彩的變化,發(fā)現(xiàn)“紅黃藍”三種顏色分別兩兩混合,會出現(xiàn)新的顏色。
體驗陀螺旋轉(zhuǎn)的樂趣,感知陀螺變化的奇妙。
【活動重點】
活動重點:探索發(fā)現(xiàn)陀螺旋轉(zhuǎn)時陀螺面上簡單的顏色變化,知道“三原色配色”的存在。
活動難點:大膽猜測陀螺旋轉(zhuǎn)時,表面圖案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進行過陀螺上的點、線的實驗。
物質(zhì)準備:在圓心打好孔的圓形陀螺面,用樂高積木做出的陀螺。
【活動過程】
導入部分
幼兒進行組裝樂高陀螺,并自由玩陀螺。
指導語:之前我們用樂高積木的齒輪、軸,組裝成一個有趣的陀螺,你們還記得應該選用哪種規(guī)格的齒輪?齒輪應該放在什么位置?開始玩陀螺吧。
引導幼兒觀察陀螺旋轉(zhuǎn)時,表面發(fā)生的變化。
提問:老師為我們齒輪穿上了新衣服(有圖案的圓形面),誰愿意幫我轉(zhuǎn)動它?在陀螺旋轉(zhuǎn)時,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的圖案會產(chǎn)出變化嗎?
基本部分
1. 引導幼兒探索單色陀螺旋轉(zhuǎn)時,陀螺面的變化。
。1) 幼兒拿出一張陀螺面,進行涂色。
指導語:拿出一張陀螺面,在上面涂滿自己喜歡的一種顏色。
。2) 幼兒分別轉(zhuǎn)動陀螺,觀察交流單色陀螺在旋轉(zhuǎn)時顏色的變化。
提問:我們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顏色有變化嗎?
2. 幼兒旋轉(zhuǎn)“雙面雙色陀螺面”,觀察陀螺面的變化。
。1)幼兒將陀螺面對折,在兩邊涂滿分別涂紅色和黃色。
指導語:我們在陀螺面上,一半涂滿紅色,一半涂滿黃色。
(2)請幼兒大膽地猜測結(jié)果,并進行實驗。
指導語:它在旋轉(zhuǎn)時會看到另一種顏色,紅色和黃色能看到深橙色。
。3)拿出兩張白色陀螺面,分別涂上“紅色+藍色”、“黃色+藍色”。
指導語:他們在旋轉(zhuǎn)時,又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紅色和藍色的陀螺面,變成了淺紫色,黃色和藍色會變成淺綠色。
。4)教師簡單講述“黃紅藍”三原色,并聯(lián)系生活。
指導語:“紅黃藍”是顏色的.三原色,它們混在一起,會出現(xiàn)新的顏色。還記得我們之前玩超輕黏土、用水粉顏料畫畫嗎?兩種顏色混在一起,會產(chǎn)生新的顏色。
引導幼兒大膽猜測陀螺旋轉(zhuǎn)時,表面圖案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引導語:為什么陀螺在旋轉(zhuǎn)時,上面的圖案會發(fā)生變化嗎?還記得我們看的“手翻書”嗎?每一張上面都有圖案,快速翻動圖書,圖案就會連接上,變成動畫。這個陀螺的旋轉(zhuǎn),也是一樣的情況。
【拓展與應用】
后續(xù)的活動開展,可以針對我們在教學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發(fā)現(xiàn)的科學原理進行延伸,教師提供豐富的材料投放在科學區(qū),引導幼兒繼續(xù)進行探索,支持和鼓勵幼兒在探究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問題的答案。
可以從“發(fā)現(xiàn)有趣的視覺暫留現(xiàn)象”、“顏色三原色的配色”兩方面入手,拓展活動領域,主要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應用到以后的科學活動中。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每個人都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認識了它,可以說孩子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現(xiàn)象!毒V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一次田想小朋友把小橘子放進了魚缸,引來了許多小朋友的圍觀和議論。經(jīng)了解得知,原來他們想給金魚喂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桔子伏在水面上,而小石子卻沉在水底,孩子們對此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我們就生成了這一活動。
一、活動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培養(yǎng)幼兒的團結(jié)合作能力。
。2)、在了解物體沉浮現(xiàn)象的基礎上,學習記錄實驗結(jié)果。
。3)、初步感知:物體的沉浮可以通過外部條件來改變。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二、活動準備:
(1)、各種操作材料:水槽、石子、塑料、鑰匙、樹葉、鉛筆、螺絲、小西紅柿、鹽、飯勺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2)、記錄材料:記錄卡、記號筆。
三、活動流程:
。ㄒ唬、猜想活動
通過猜想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diào)動起來,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ǘ⒉僮骰顒樱ㄖ笇дZ:請你試一試,看結(jié)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更多的`是采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ㄈ⒄J識活動
在這里,教師通過講解、示范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標志,為接下來的記錄活動做好準備。
。ㄋ模⒂涗浕顒
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目了然。
(五)、尋找活動
尋找活動,讓幼兒對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有所鞏固。
(六)、變魔術:小西紅柿游泳
在這里,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讓幼兒自己猜想,為什么自己的小西紅柿不會游泳?幼兒可以盡情表達、實驗,不僅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四、延伸活動:
。ㄒ唬、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小西紅柿浮在水面上呢……
。ǘ、請幼兒回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沉下水底,哪些東西會浮上水面。
活動反思:尊重每個幼兒,因人施教。
不知為什么,活動時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沒有在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而是在快樂的自由玩水,似乎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現(xiàn)象與他們無關。而且存在這種現(xiàn)象的幼兒大多是年齡偏小的孩子。是年齡因素還是我為他們提出的要求沒做到簡單明確,導致孩子不知道操作的目的和要求呢?我試著介入了他們的活動,嘗試把他們引到探索活動中,可是小孩子們很執(zhí)著,明確表示只喜歡這樣玩水。而且在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與快樂。此刻,我應該再次介入嗎?我猶豫了。年齡稍大的孩子則對探索活動很感興趣,他們忘我的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試驗,愈戰(zhàn)愈勇,有的孩子甚至一種物體想出了若干種改變沉浮的辦法。孩子們感覺到他們有新發(fā)現(xiàn),是自己得到的結(jié)果和找到的答案,體驗到了發(fā)現(xiàn)的樂趣,成功的快樂。但是我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了各組方法雷同的現(xiàn)象。
活動后,我仔細分析了當時的情況。 《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fā)展水平、能力、經(jīng)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我認為是自己恰恰忽視了幼兒的個別差異和他們真正的需要,沒能滿足不同幼兒的探索要求。對于小孩子,也許我應該將幼兒進行幫帶式分組,把年齡大的與小的分在一組,讓他們進行合作探究,以大帶小,這樣也許能帶動小孩子一起參與探究活動。又或許可以把小孩子分為一組,對他們提出"跳一跳能夠的著"的要求,這樣就會激起他們的探索欲望。對于大孩子活動中出現(xiàn)的"雙胞胎"現(xiàn)象,也許是各組材料相同的原因。所以,今后為幼兒提供的操作材料一定要根據(jù)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這樣幼兒就可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操作材料了。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有主動探索恐龍秘密的積極性,能用自己的方式大膽表達對恐龍的認識。
2、初步了解恐龍的生活習性、外形特點。
3、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自然,使動物們很好的生活。
準備:
1、幼兒收集各類有關恐龍的圖書、玩具。
2、各種各樣的恐龍圖。
過程:
一、擺設好幼兒收集的恐龍資料,引出談話。
“前幾天我們正在進行《有趣的動物》的.主題活動,有不少小朋友幫助老師收集了好多有關恐龍的資料,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
二、幼兒自由討論自己所知道的恐龍秘密。
1、“你們知道恐龍嗎?你知道恐龍長得什么樣?請你和邊上的好朋友一起講一講! (幼兒自由討論)
2、“老師發(fā)現(xiàn)小朋友對恐龍很感興趣,我想請幾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你所知道恐龍!(請1~2位幼兒介紹他所知道的恐龍或是他帶來的恐龍資料)
三、認識幾種恐龍。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恐龍的資料,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恐龍呢?”(出示恐龍圖、恐龍模型)
1、你知道哪些恐龍?
2、它愛吃什么?
3、他長得什么樣?
(把吃植物的恐龍放在一起,把吃肉食的恐龍放在一起)
四、給植食恐龍和肉食恐龍分類。
1、“這些都吃植物的恐龍我們把它們叫做植食恐龍。看看有哪些是植食恐龍?”(如梁龍、雷龍、慈母龍、甲龍、三角龍……)
2、“這些吃魚啊,小恐龍的恐龍我們把它們叫做肉食恐龍。哪些是肉食恐龍呢?”(霸王龍、魚龍、翼龍、鴨嘴龍……)
3、“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吃植物的恐龍和吃肉食的恐龍長得什么地方不一樣呢?”(植食:身體大、脖子長、尾巴長、牙齒平平的……;肉食:尾巴短、嘴巴大、脖子短、牙齒很鋒利……)
五、了解恐龍生活的時代。
“恐龍生活的年代離我們很遠很遠,那你們知道恐龍是生活在什么年代的?”
(三疊紀:恐龍出現(xiàn)——侏羅紀:恐龍繁盛——白堊紀:恐龍滅絕)
六、恐龍化石的秘密。
“恐龍生活的那個年代沒有人,那人們是怎么知道這么多的關于恐龍的秘密?”
(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一切,都是由恐龍的化石得來的?茖W家們根據(jù)恐龍的化石來推算恐龍生活在什么時候,它們長什么樣的)
七、恐龍滅絕的奧秘。
1、“現(xiàn)在我們還能看到恐龍嗎?”(滅絕)
2、“恐龍為什么會滅絕的呢?”(自由討論講述,并滲入環(huán)保知識: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好環(huán)境,使動物很好的生活。你們知道怎樣保護自然環(huán)境嗎?如不墾樹,保護水資源……)
(恐龍為什么會滅絕,有好多的說法。真正的答案是什么,人們還不知道。還有好多我們不知道的恐龍,希望小朋友認真學習,將來長大了也來研究恐龍,把正確的答案告訴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幼兒園大班科學課教案:有趣的兩面鏡
【設計思路】
朋友出差回來,送我一面精致的兩面鏡,我?guī)У浇淌依,引發(fā)班上孩子的濃厚興趣。單面鏡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孩子們非常熟悉它、喜歡它;而對兩面鏡孩子們則見得較少,但它非常有趣,它所照的物體成像有不少的變化,有趣、易觀察又好操作,是科學活動的好素材。興趣是幼兒自覺學習和發(fā)展的動機力量,鑒于此,我生成并設計了《有趣的兩面鏡》這一教學活動,旨在通過對兩面鏡的成像操作,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發(fā)展探索、觀察、思維以及表達的能力。
【活動目標】
1、觀察兩面鏡夾角的變化所帶來的物體成像數(shù)量的變化。
2、嘗試記錄兩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
3、樂意表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和實驗結(jié)果。
【活動準備】
1、一面大的兩面鏡;每人一面單面鏡、兩面鏡、各種立體小玩具。
2、記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了解單面鏡的成像現(xiàn)象。
(1)教師組織幼兒自由地照小鏡子。
師:“小朋友們長得真可愛!老師今天特意為每一位小朋友準備了一面小鏡子,讓朋友照一照自己可愛的樣子。看一看,你在小鏡子里面能看到你自己的什么呢?”
(2)幼兒同伴間相互交流。
師:“你發(fā)現(xiàn)鏡子里有幾個自己?”
2、探索兩面鏡有趣的物體成像現(xiàn)象。
(1)認識兩面鏡,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師:“今天老師除了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面小鏡子外,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另一種鏡子,你們看,它像什么?它是怎樣做成的?”(出示特大的兩面鏡)
(2)師:“這種鏡子就叫兩面鏡。它非常好玩!可以慢慢地打開,還可以。慢慢地合起來!(老師邊講邊演示)接著老師邊看邊作驚訝狀說:“咦!這兩面鏡真好玩!還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小朋友,你們猜一猜我在兩面鏡里看到了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呢?”
(3)師:“那我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小朋友們想知道嗎?請小朋友把你們桌子上的兩面鏡拿起來玩一玩,看一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呢?”
3、幼兒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兩面鏡成像的有趣現(xiàn)象。
(1)幼兒照兩面鏡,老師觀察指導。
(2)組織幼兒相互交流。
師:“小朋友,你們剛才在兩面鏡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和一面鏡子里照出來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這樣呢?”
4、幼兒第二次探索,進一步感知兩面鏡有趣的物體成像現(xiàn)象。
(1)幼兒用各種立方體小玩具和兩面鏡玩一玩,進行探索,教師注意觀察和指導,并鼓勵幼兒相互交流。
師:“剛才,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有趣在現(xiàn)象。其實,兩面鏡還會變更多的戲法呢!看,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小玩具,請小朋友用這些小玩具和你的兩面鏡一起玩一玩,看看你們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更有趣的現(xiàn)象?”
(2)組織幼兒交流探索的結(jié)果。
師:“剛才,小朋友用小玩具和兩面鏡一起玩了玩,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更有趣的現(xiàn)象呢?”
5、幼兒第三次探索,感知兩面鏡夾角的變化所帶來的物體成像數(shù)量的變化并記錄結(jié)果。
(1)教師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索并記錄,教師注意觀察和指導。
師:“我們的`小朋友可真能干,又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有趣的現(xiàn)象,F(xiàn)在,老師想請小朋友把這些有趣的發(fā)現(xiàn)給記錄下來。那么,該怎么記,記在哪呢?請小朋友看黑板上的這張記錄表!
(2)教師介紹記錄表格:“第一行是兩面鏡的標記。第一個圖是兩面鏡完全打開時的標記(邊講邊演示);第二個圖是兩面鏡合攏時,張口大一點兒的標記;第三個圖是兩面鏡再慢慢合攏,張口小一點兒的標記。這第二行、第三行是空格,是給小朋友記錄用的。如果,你是用小魚跟兩面鏡玩的,你就在第二行的第一個空格里面畫上小魚的標記,然后根據(jù)上面的標記,看看小魚在這種情況下(指第一標記)小魚像的數(shù)量是多少,在這種情況下(分別指第二、第三標記)小魚像的數(shù)量又是多少?然后,把你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可以用數(shù)字表示,也可以用畫圖來表示。下面,請小朋友去試一試,邊玩邊記錄吧!
(3)展示個別幼兒的記錄單,組織幼兒講述記錄結(jié)果。
師:“你是用什么跟兩面鏡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6、將幼兒作業(yè)記錄裝訂成冊,結(jié)束活動。
師:“今天,小朋友玩兩面鏡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現(xiàn)象,探索出當兩面鏡完全打開的時候,物體像的數(shù)量最少,只有一個,當兩面鏡慢慢合攏的時候,物體像的數(shù)量就越來越多,并把它記錄下來,F(xiàn)在,老師把小朋友的記錄裝訂成一本書,取名叫“我們的發(fā)現(xiàn)”,在教室掛起來,好嗎?”
【活動評析】
幼兒對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和科學問題有著天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有趣的兩面鏡》就是因幼兒的興趣生發(fā)出來的。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誘發(fā)幼兒的認知沖突,鼓勵他們大膽提問和猜想。幼兒有了猜想和問題,并產(chǎn)生想尋求答案的愿望,主動探究才會進入真正的準備狀態(tài)。接著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我指導他們通過自身的探索,對兩面鏡進行感知、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答案。其間,我尊重接納每個幼兒的觀點,積極正確評價每一個幼兒的探究行為,對認真探索、積極動腦的幼兒加以肯定和表揚;對能力差的、依賴性較強的幼兒總是給予鼓勵的支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從而進一步調(diào)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探究活動真正做到自主,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在探索中得以充分發(fā)揮,目標大成度高。
幼兒園大班科學課教案:空氣在哪里
活動名稱:空氣在哪里活動目標:
1、讓幼兒親自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空氣無色、無味,到處都有。
2、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欲望和興趣。
活動準備:
魚缸(內(nèi)盛水)、玻璃杯、手絹、幼兒每人一個塑料袋、每組一瓶水、若干吹起玩具、塑料管、小玻璃瓶、土塊等。
活動過程:
1、小實驗:手絹為什么不濕?
(1)教師舉起玻璃杯,請幼兒看被子里有東西嗎?(沒有。是空的)(2)杯子里真的.沒有東西嗎?(教師把手絹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請幼兒猜一猜手絹濕了嗎?
(3)到底濕了還是沒有濕?我們拿出來看看。(教師拿出手絹,請幼兒摸一摸,手絹沒有濕)。
(4)手絹為什么沒有濕呢?水為什么進不了杯子?多奇怪呀!杯子里有什么東西擋著不讓水進去呢?(請幼兒討論,說說原因)。
(5)教師進行第二次實驗,將杯子壓入水下后傾斜,使氣泡冒出。
(6)引起幼兒注意:哎呀!什么跑出來了?
(7)猜一猜,手絹濕了嗎?
(8)請一個幼兒拿出來看看,到底濕了沒有?讓大家都來摸一摸。
(9)再請幼兒討論,手絹為什么濕了?
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提醒幼兒:空杯子里為什么會跑出泡泡來?第一次實驗有泡泡嗎?杯子里是空的嗎?
小結(jié):第一次手絹沒濕是因為空氣在杯子里,水進不去。第二次杯子傾斜空氣跑出來,冒出氣泡,水就進去了,手絹也就濕了。
原來杯子不是空的,里面裝滿了看不見的空氣。當空氣在水里變成了氣泡,我們才能看見它。
2、找空氣(操作)。
什么地方還有空氣,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給幼兒提供充氣玩具、塑料袋、塑料管、水盆、土塊、磚塊等材料)。
(1)指導玩充氣玩具的幼兒,想辦法讓它癟了,再讓它鼓起來,從而感知充氣玩具有了氣就鼓鼓的,沒有氣就癟了。吹進氣一壓軟軟的,打開蓋子對著臉擠一擠,涼颼颼的。有風,是空氣跑出來了?諝怆m然看不見,但我們可以感覺到它。
(2)指導玩塑料袋的幼兒離開座位四散到教室前后、各個角落"抓空氣",讓幼兒用塑料袋把空氣變成可看到的氣包。
(3)指導玩塑料管的幼兒(每人一個),往水中吹氣可看見許多泡泡,從而得知人身體里也有空氣。
(4)指導幼兒想辦法看看土塊、磚塊里有沒有空氣。
3、讓幼兒走出教室找一找,什么東西里、什么地方還有空氣。
4、教師小結(jié),并結(jié)束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孩子知道鮮花和水果的汁液也是很好的天然顏料
2、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促使孩子主動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中有趣的事和物,親近大自然。
3、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鼓勵孩子大膽想象,運用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1、鮮花、水果若干(顏色盡可能多些)
2、操作工具:塑料袋、剪刀、盤子、紗布、小鐵錘、小木棍、抹布、棉簽、圖畫紙、宣紙等。
3、師用教具:隱形畫范圖一幅、電爐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入導語:春天到了,春姑娘給我們送禮物來了。
討論:為什么你們覺得鮮花很漂亮?五顏六色的鮮花有什么用?
小結(jié):鮮花能美化環(huán)境,鮮花的汁液能繪畫、染紙。
二、幼兒進行嘗試活動
1、嘗試活動⑴:導語:既然花汁能染紙,那花汁是怎樣取得的呢?幼兒討論并進行嘗試活動(擠汁--染紙)
2、嘗試活動⑵:導語:春姑娘不僅給我們送來了鮮花,還送來了豐富的水果,水果除了好吃以外,它能畫畫嗎?幼兒討論并進行嘗試活動(擠汁---用棉簽沾果汁在圖畫紙上作畫)小結(jié):果汁能畫畫,但有的果汁干了以后,就什么也看不見。
3、認識隱形畫⑴、出示隱形畫,認識什么是隱形畫、隱形墨水。導語:老師也畫了一幅畫,你們看漂亮嗎?它有一個奇怪的`名字叫“隱形畫”為什么叫隱形畫呢?看老師變一個魔術。(教師在電爐上演示隱形畫的變色顯色過程)小結(jié):原本什么都看不見的畫,烘烤了以后,果汁變色,畫就顯現(xiàn)出來了,這就是隱形畫,用來畫隱形畫的隱形墨水就是果汁。(教師幫幼兒烘烤繪畫作品,嘗試還有哪些果汁是隱形墨水,并進行安全教育)
三、活動結(jié)束總結(jié):
鮮花的花汁能作顏料,水果的果汁能作為隱形墨水畫出會變魔術的畫。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這些東西到處都有,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它們的這些本領。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你們沒有注意到的東西,它們都有不同的本領。這就要靠小朋友多動腦、多觀察、多試試,你們就會有更多、更有趣的發(fā)現(xiàn)。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保護身邊環(huán)境
活動目標:
1、保護身邊環(huán)境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了解垃圾的危害。
2、減少垃圾的產(chǎn)生,提高幼兒從小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
3、使幼兒知道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
活動過程:
一、做一做《手指操》
海娃哥哥年紀小,站在山坡來放哨,
爸爸叫他送情報,情報緊急很重要。
雞毛信,不一般,三根雞毛插上面。
海娃娃送信快快走,趕著羊群過山口。
站在山口看一看,搶糧的鬼子在搗蛋。
遇見鬼子把他搜查遍,什么東西也沒見。
海娃娃送信真勇敢,闖過一關又一關。
翻山越嶺不怕累,把信交給了游擊隊。
海娃送信立大功,人人夸他小英雄。
二、說一說
1、 教師導入:
師:小朋友,上課前老師先請你們來看一段錄像。在看的時候看哪個小朋友最認真表現(xiàn)得最好,能回答上老師的問題。
師:從這段錄像中你們都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吧!
幼:“有很多垃圾”、“公路的兩側(cè)有垃圾,很臭。”“小河里面有垃圾也很臭”“水果皮、飲料瓶、雪糕袋、塑料袋、糖果紙……”
師:“這些垃圾污染了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我們怎樣做才能保護身邊的環(huán)境呢?(幼兒自由的說)
師:小朋友們說的真好。
師:小朋友們想一想,如果每個人每天都制造許多垃圾,那將會是什么樣呢?
幼:“垃圾會讓干凈的水變得很臟!薄靶『颖焕廴玖,小魚和小蝦就會死掉!薄奥返膬蓚(cè)有垃圾污染環(huán)境,人就會很容易生病。”“莊家被污染了就不能生長!
三、看一看、說一說
。ㄒ唬、幼兒看圖片
師:“我們?nèi)祟惷刻於紩圃齑罅康睦,這么多的垃圾怎樣處理呢?”
師:這些垃圾會通過掩埋、焚燒等方式進行分解。如:食物、一些自然垃圾(如落葉),掩埋一段時間就會腐爛;但有些垃圾是很難分解的,(如:塑料和玻璃做成的東西,其中有一些是可以進行二次回收再利用的.)
。ǘ┤绾卫美
1、師:小朋友都知道垃圾可以回收,那究竟什么垃圾可以回收呢?
幼:”廢紙可以回收!薄昂韧甑娘嬃瞎蘅梢曰厥铡!
師:我們怎樣可以變廢為寶呢?
“可以用回收的紙盒進行手工制作,做很多好玩的玩具。還有很多的垃圾可以加工利用,因此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
。ㄈ)、師:知道垃圾有這么多的危害,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我們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要亂扔紙屑、水果皮、飲料瓶、塑料袋、糖果紙……”
四、德育滲透
師:你們知道垃圾嚴重的影響著我們周邊的環(huán)境,除了老師,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起保護環(huán)境外,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更多的人一起參與保護環(huán)境的大行動中呢?
“我們可以去告訴身邊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一起保護環(huán)境。”
五、學一學、背一背
1、教幼兒學背兒歌:
《亂扔垃圾可不好》
小猴子,蹦蹦跳,爬上大樹摘香蕉;
吃完香蕉皮亂扔,不講衛(wèi)生真糟糕。
小花貓,喵喵叫,吃完小魚胡子翹,
魚刺扔進垃圾筒,講究衛(wèi)生妙妙妙。
我們所有小朋友,良好習慣要記牢,
清潔衛(wèi)生人人愛,亂扔垃圾可不好。
六、小結(jié)
小朋友,通過這節(jié)課讓我們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對我們?nèi)祟惖闹匾?我希望小朋友們從我做起,互相監(jiān)督,共同愛護我們的家園,把我們的家園變成萬物吐綠、百花飄香的大花園而共同努力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選用不同的材料用剪、粘、扎燈方法,嘗試將不能盛水的物品變?yōu)榭梢匝b水的工具。
2。敢于大膽想想、嘗試、表現(xiàn),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多種盛水工具(漏水的和不漏水的)
2。修補用的輔助材料膠帶等。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找出漏水和不漏水的`工具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里有許多好玩的東西。
老師想請小朋友幫個忙,每人找兩樣東西,一樣是不漏水的,一樣是漏水的,
找到了就請你放在 自己的桌子上。
2。我們來看看,不漏水的有哪些?
讓幼兒說說,這些東西有什么用?
3。漏水的東西有哪些?這些漏水的東西有用嗎?有什么用?
幼兒討論后知道,這些東西有很多用途。
二、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1。現(xiàn)在,我需要一些裝水的工具,請小朋友找一找,哪些工具可以裝水?
討論:這些工具我什么能裝水?
2。這些漏水的東西能裝水嗎?
如果用這些漏水的東西裝水,你有什么好辦法不讓它漏水嗎?
請小朋友互相討論一下。
3。誰來給小朋友介紹一下你想到了什么方法?
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辦法。
4。有這么多好方法,你們想不想去試試?
出示輔助材料。
老師這里還準備了一些材料,你可以選用你認為最好、最合適的方法修補你手中的東西,
補好后可要仔細檢查一下牢不牢固,然后去盛水試一試。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可提醒幼兒:如果你的小手不夠用時,可以請老師和小朋友幫助你。
四、經(jīng)驗交流
1。教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修補了什么東西?
可以盛水了嗎?看看漏不漏?
2。幼兒講述修補辦法。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蓡l(fā)幼兒從物體發(fā)信號、用聲音發(fā)信號、用文字發(fā)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fā)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fā)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fā)傳真、發(fā)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fā)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xiàn)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nèi)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qū)內(nèi)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魔術圈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科學教案:頑皮的影子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我與水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11-10
大班科學教案12-29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