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24 09:40:16 教案 我要投稿

      (經(jīng)典)科學教案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jīng)典)科學教案5篇

      科學教案 篇1

        學習要點

        合作方塊游戲活動;初步經(jīng)歷計劃與組織過程的鍛煉。

        學習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體會計劃與組織的重要意義,培養(yǎng)合作精神。

       。2)通過制定考察活動計劃,初步經(jīng)歷計劃與組織的鍛煉。

        怎樣進行

        (1)引入活動

        本單元結(jié)合季節(jié)特點和學校實際情況,營造一個走出校園考察的活動情境,旨在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diào)動起來。在這種欲望的驅(qū)動下,利用考察活動的平臺,讓學生自己制定一個考察計劃。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下面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體驗到計劃與組織的重要意義,本單元首先安排了“合作方塊”游戲活動。教學時,一定要精心準備活動材料,周密組織教學過程,要讓學生玩得高興,玩得有序,玩出體會。

       。2)關于“合作方塊”游戲活動的規(guī)則和教學過程:

        游戲準備:準備大小相同的紙,剪刀,每位學生取一張,分別剪成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規(guī)則圖形,然后分組裝成一袋,小組之間交換,作為拼圖用的卡片。

        游戲規(guī)則:小組成員都拼出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時,就完成了任務。率先拼完的小組獲勝。

        游戲要求:游戲前,小組先討論協(xié)商方案,制定實施計劃;游戲時小組成員都從袋內(nèi)取卡片,拼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游戲后,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小組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討論和總結(jié)經(jīng)驗與教訓,并進行集體交流,特別強調(diào)認真作好活動計劃與組織工作的重要性。

        (3)制定考察活動計劃

        走出教室去親近大自然,深入社會,這是令學生歡欣鼓舞的事。教師宣布下周六到大自然中去考察的消息后,啟發(fā)談話“剛才的游戲活動,我們已經(jīng)體會到認真作好計劃與組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為了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考察活動前,我們要做好哪些計劃與組織工作呢?”引導學生分成小組,一起商議,并作好記錄。

        由于這是探究過程能力訓練單元的第一課,根據(jù)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們對制定考察計劃的方法做了適當指導,它是以卡通對話和樣張的形式體現(xiàn)的,教學時教師要認真領會這一編寫意圖。這節(jié)課的下半時教學重點是制定考察活動計劃,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計劃與組織能力。如果教學時間不足,可以讓學生課后完成,并告訴他們下節(jié)課要舉行“考察計劃展示會”,從而調(diào)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2 考察計劃展示會

        學習要點

        引導學生自主地總結(jié)出計劃與組織項目清單。

        學習目標

       。1)啟發(fā)學生自己比較、自己討論、自己總結(jié),使他們能夠初步體驗怎樣計劃與組織,悟出計劃

        與組織的重要意義。

        (2)訓練學生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學會欣賞他人,培養(yǎng)合作精神。

        怎樣進行

        (1)考察計劃展示會

        舉行“考察計劃展示會”是本節(jié)課和本單元的重點活動。教學時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讓各小組將制定好的考察計劃貼在展板上或黑板上,組織全班學生參觀。也可以把各組的考察計劃復印若干份,每組發(fā)一份,這樣便于下面的討論與總結(jié)。這一過程既是參觀與學習的過程,也是比較與評價的過程。

        接下來組織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重點討論“哪些小組的準備工作做得好?計劃與組織的.內(nèi)容有哪些?”并讓他們把討論結(jié)果記錄在“計劃與組織項目清單”里。

        然后,進行集體交流與討論,集思廣益,統(tǒng)一認識,清楚制定考察計劃的項目和計劃與組織的要求。從而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需要說明的是教材里提供的計劃與組織項目清單的內(nèi)容,只是一個樣張,決不是標準答案。教師要根據(jù)所選擇活動的內(nèi)容和教學實際,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本班學生的智慧,讓他們體驗怎樣計劃與組織,了解計劃與組織的一般內(nèi)容和要求,這才是本課的教學目的。

       。2)評選最佳考察計劃

        通過以上教學活動,學生對怎樣計劃與組織有了新的認識。為了進一步提升每一位學生計劃與組織的能力,下面讓學生分組制定一個完整的考察計劃,并且要從中選擇適合全班考察的內(nèi)容,評選出最好的考察計劃,用來指導下周六的科學考察活動。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電流可以產(chǎn)生磁性。

        過程與方法:

        做通電直導線和通電線圈使指南針偏轉(zhuǎn)的實驗,能夠通過分析建立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驗科學史上發(fā)現(xiàn)電產(chǎn)生磁的過程。意識到留意觀察、善于思考品質(zhì)重要。

        【教學準備】

        1. 學生自備:一號電池

        2. 教師準備:電池盒、小電珠、燈座、導線、指南針

        【教學過程】

       。ㄒ唬⿲

        100多年前,人們對電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關電和磁的秘密。你們想知道這個秘密是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重現(xiàn)歷史上那個偉大的時刻。(板書課題:電和磁)

        (二)通電導線和指南針

        1. 奧斯特當年正在用一個簡單的電路做實驗。桌上有老師準備的材料。請你們先用這些材料組裝一個簡單電路。

        2. 學生活動

        3. 當時在奧斯特的實驗桌上放著指南針。這個指南針的.指針一頭指著北,一頭指著南。當接通了電源的導線靠近它時,奧斯特突然看到一個現(xiàn)象……你們想試一試嗎?

        4. 學生活動

        5. 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對這個發(fā)現(xiàn)你們有什么解釋?

        6. 通過短路的方式,你們會看到更加明顯的現(xiàn)象。再試試。

       。ㄈ┩娋圈和指南針

        1. 奧斯特在發(fā)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象之后,連續(xù)幾個月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想知道這是為什么?他又做了幾百次類似的實驗。其中就有這樣一個實驗。像P49那樣把導線繞成圈,然后通上電。用它來靠近指南針,又會發(fā)現(xiàn)什么?

        2. 學生活動

        3. 匯報:你們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在哪種情況下指南針偏轉(zhuǎn)的角度大?

        4. 經(jīng)過這些實驗之后,奧斯特雖然沒有做出太多的解釋。但是他卻用鐵的事實證明了:電可以產(chǎn)生磁。隨后他的發(fā)現(xiàn)又得到了牛頓等科學家的進一步證實和發(fā)展。為我們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問題。

        5. 考大家一個問題:你今天帶來的電池里還有電嗎?能用什么方法證明?

        《電和磁》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六上《能量》單元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統(tǒng)領并開啟本單元,繼而研究電磁鐵、小電動機、電能和能量、能量與太陽等小主題。教材由 “讓通電導線靠近小磁針”、“制作一個電磁鐵”和“電磁鐵也有南北極嗎?” 三部分組成。教材的編寫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通過“通電導線靠近小磁針”的實驗了解電流能夠產(chǎn)生磁性,然后做一個電磁鐵進而研究電磁鐵的南北極的問題。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制酸奶證明細菌的存在。

        2.能夠通過收集資料,模擬細菌的繁殖來探索細菌的特點。

        3.學會一些防止病菌傳播的方法。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細菌的主要特點和對人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發(fā)孝而變成的;

        3.學會對有害細菌的預防措施。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與同學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學知識。

        2.通過搜集資料,能更好的學習知識。

        3.關心科學和人類相關的社會問題。

        4.體驗科學技術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好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粉筆灰、黃豆、試驗記錄紙、紙杯。

        學生準備:做好的酸奶、課前收集的各種細菌的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學習制作酸奶的方法

        1.師:你們吃過酸奶嗎?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嗎?誰能說?

        2.學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測酸奶是怎樣做成的。

       。ㄗ寣W生提出各種可能性,教師不做任何評價;提醒學生回去觀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許會有所發(fā)現(xiàn))

        3.教會學生學習動手做酸奶的方法。

       。1)介紹做酸奶的方法:

       、僭阱伬锓湃胍恍r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開幾分鐘。

       、谙颈乇蜕鬃。(可用開水燙一燙)

        ③待牛奶冷卻到35℃—40℃的時候,把鮮牛奶倒入自消過毒的保溫杯,并往里面加入適量的酸奶,仔細攪勻,并蓋上蓋子。

       、鼙8個小時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強調(diào)

        制作酸奶時需要注意兩個條件:一是溫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衛(wèi)

        生,所有的器皿要進行消毒處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布置作業(yè)

        1.制作酸奶,下次帶來和大家一起品嘗。

        2. 為什么鮮奶會變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關的資料,下次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組織學生開展酸奶品嘗會

        1.師:上節(jié)課,同學們回家后親自做了酸奶(板書課題)。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親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們就舉行一個酸奶品嘗交流會。

        要求:在酸奶品嘗交流會上,你可以品嘗其他同學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選出你認為最好喝的酸奶。

        2.學生分組進行品嘗并交流。

        3.全班匯報并交流。

        4.質(zhì)疑問難:在做酸奶和品嘗酸奶的過程中,你產(chǎn)生了哪些感興趣的問題?

        5.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把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認識細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師指導并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為什么牛奶會變成酸奶?

        2.學生針對問題討論并猜測。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整理通過網(wǎng)絡、書本收集有關細菌的資料。

        4.學生進行組內(nèi)交流,然后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5.民主評議小組研究情況。

        6.教師小結(jié):

       。1)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特點及分布;

       。2)細菌的繁殖;(二分列繁殖)

        (3)細菌與人和自然界的關系。

        7.模擬細菌的'繁殖試驗:

        介紹模擬細菌繁殖的實驗,并讓學生說出試驗中各種物品環(huán)節(jié)模擬的是什么?

        進行試驗,試驗到細菌繁殖到第八代。

        預測第二十一代細菌的數(shù)量。

        填寫試驗紀錄,匯報實驗后的結(jié)論和感受。

        8.討論和交流:1.酸奶是怎樣制成的。

        2.你能說出那些細菌有用、那些細菌有害?

        三、了解沒有細胞結(jié)構(gòu)的病毒

        1.講述:下面老師再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動物、植物和我們前面所研究過的微生物都是由細胞構(gòu)成的,你知道嗎?在微生物大家族中,還有一種沒有細胞結(jié)構(gòu)的成員,它就是病毒。

        2.談話:你聽說過“非典”和艾滋病嗎?它們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學生看教材插圖認識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問:你對哪種病毒比較熟悉?不妨向同學介紹介紹。

        5.學生交流。

        6.教師小結(jié):病毒個頭很小,有的病毒,幾千個拼接起來才有一個細菌那么大。病毒單獨存在時,不會生長、繁殖,像一個沒有生命的非生命體。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細胞中,就能夠生長繁殖,對生物體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細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幾千個拼接起來才有一個桿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它。

        6.談話:你還知道哪些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

        四、認識病菌的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1.提問:病菌是通過什么途徑侵入人體的呢?

        2.學生猜測。

        3.模擬病菌通過皮膚接觸傳染的活動:一位同學用沾粉筆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學握手,依次傳遞下去,粉筆灰就傳給了握過手的同學。其實有些病菌的傳播也是這個道理。

        4.討論:還有什么其他途徑會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們應該怎么預防?

        5.學生交流。

        6.談話:除了皮膚接觸以外,還有哪些途徑會使病菌侵入人體?

        7.教師補充介紹有關病菌傳播途徑的資料。

        8.教師介紹幾種常見的病菌預防方法。

      科學教案 篇4

        《饅頭發(fā)霉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能夠利用顯微鏡觀察霉,并能通過圖畫、文字、語言等描述霉的樣子;

        能夠設計對比實驗,探究物體發(fā)霉的基本條件,了解霉菌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fā)霉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樂于探究、發(fā)現(xiàn)奧秘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憑借已有的經(jīng)驗對霉菌產(chǎn)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2、難點:憑借已有的經(jīng)驗對霉菌產(chǎn)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

        發(fā)霉的饅頭、水果、放大鏡、顯微鏡、抹布、切片、圖片等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1.通過多媒體出示霉的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在我們的生活中見過沒有?

        2.交流:你帶來了什么發(fā)霉的物品?

        講述:請大家仔細觀察帶來的發(fā)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先請同學們用語言描述一下所見到的霉形狀。再用顯微鏡觀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畫在活動記錄紙上描述顯微鏡下霉的形狀和特征。(做好巡視和輔導)

        3.學生匯報、小結(jié):霉是一種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難直接看清,必須借助顯微鏡,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種類很多,顏色各異,有青綠色、黃色、黑色、白色等,形狀有絨毛狀、蛛網(wǎng)狀、絮狀等

        4.討論霉菌有生命嗎?怎樣證明呢?(從無到有,從少到多)

        5.討論:根據(jù)生活中物體發(fā)霉的事例,探究饅頭在什么條件下會發(fā)霉。其他物體發(fā)霉的條件和饅頭發(fā)霉一樣嗎?

        6.討論:教材第9頁表,你認為除了表中列出的實驗條件外,還有哪些組合方式。請補寫在表格的下方。

        課堂小結(jié):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嗎?物體發(fā)霉的.條件有哪些?

        作業(yè):每小組選擇一個組合條件做物體發(fā)霉的實驗。寫好實驗報告。

        第2課時

        一.復習

        1.霉是不是就會在食品上發(fā)生?在其他物品上會發(fā)生嗎?

        2.霉發(fā)生的條件有哪些?

        3.交流,根據(jù)實驗說明霉發(fā)生的條件和溫度、濕度、空氣和光線有關。

        二.根據(jù)發(fā)霉的條件說明應該怎樣防止發(fā)霉

        1.隔絕空氣。

        2.保持干燥。

        3.高溫滅殺。

        4.低溫保存。

        三.教師輔導學生學習霉的功過。

        1.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制作藥品

        3.霉菌會使物品損壞

        4.霉變食品會危害人體健康。

        四.學習科學家發(fā)明青霉素的故事。

        五.小結(jié):應該怎樣防止有害的霉發(fā)生?應該創(chuàng)造什么條件讓有益的霉發(fā)生。

      科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月相成因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的知識目標是指導學生認識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能力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科學思想教育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相信科學不迷信的態(tài)度。本課是培養(yǎng)學生自行探究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典型課例,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有層次的,探究日食的成因是重點,探究月食的成因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解決新問題。在探究日食的成因中根據(jù)事實材料推測分析是誰擋住了太陽光是難點。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收集有關日食和月食的文字、圖片或聲像資料。

        2.月相形成的實驗材料。

        3.CAI課件

       、偃帐澈驮率嘲l(fā)生時的情境動畫。

       、谌帐澈驮率嘲l(fā)生時三球位置示意圖。

        教學過程:

        一、組織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提出問題。

        1.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日食和月食的.文字、圖片資料,初步談談對日食和月食形成的認識。

        2.分小組匯報交流情況。

        3.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能收集到這些有價值的資料,為學好本課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剛才有同學談到據(jù)老人們說日食和月食是天狗在吃太陽或月亮,每到這時,人們都要拿出鍋碗瓢盆來敲敲打打,好趕走天狗,真有天狗吃日、天狗吃月這回事嗎?當然沒有,我們就用科學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來研究這是怎么一回事吧!

        4.板書課題。

        二、指導認識日食的成因及種類。

        1.教師課件演示日食發(fā)生的動畫,學生觀察。

        2.教師發(fā)給每一組一張日食發(fā)生時的一組照片圖及我國歷史上曾發(fā)生過日食的時間記錄表。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日食發(fā)生時都有哪些現(xiàn)象和規(guī)律。

        3.學生分小組匯報,教師逐條板書。

        4.教師根據(jù)以上學生匯報,組織學生討論:是什么擋住了太陽的光?你的理由是什么?

        5.學生匯報,教師形成如下板書

        現(xiàn)象:分析

       、俪驶⌒螡u缺→是球體

       、谧晕飨驏|漸缺→自西向東運動

       、塾袝r整個太陽被擋住→從地球上看,兩球大小差不多

       、馨l(fā)生在農(nóng)歷初一→三球在同一直線上。

        6.學生實驗證明以上分析是否正確。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太陽,學生手持乒乓球當月球自西向東運動,把學生頭部當?shù)厍颍纯丛谠鯓忧闆r下看不見太陽。要求學生實驗后畫出太陽、地球、月亮三者的位置關系示意圖。

        7.教師組織學生匯報實驗情況,并抽查學生所畫示意圖。

        8.教師課件演示日食成因示意圖,學生想象日食形成過程并把研究結(jié)果寫下來(小組相互交流完善)。

        9.學生利用教材認識日食的種類。

        三、研究月食的成因。

        1.談話:剛才我們已經(jīng)研究了日食的形成原因,月食的形成原因又是怎樣的呢?老師想讓同學們首先自主研究,然后通過相互討論交流進行合作研究。

       、僭率嘲l(fā)生在農(nóng)歷的什么時候?這時候地球、太陽和月球的位置是怎樣的?

       、谠率硶r,月亮的哪一邊先出現(xiàn)陰影?為什么?

       、墼率呈窃鯓有纬傻?

        2.教師組織學生根據(jù)以上問題討論交流。

        四、教師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日食和和月食的形成,使我們知道了任何自然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都是自然事物運動變化的結(jié)果,因而我們要從小相信科學不迷信,從小培養(yǎng)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6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8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精選]科學教案08-04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精選】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