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8篇[精]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大膽地對藏在蛋里的寶寶進行猜測,學會短句“藏在蛋里的寶寶是誰呀?快點出來吧!
2、 細致觀察畫面細節(jié),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想法,體驗蘊含的趣味。
3、 在“尋找蛋寶寶”活動中體驗和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物質(zhì)準備:課件《蛋寶寶》、蛋寶寶的圖片人手一個。
2、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那些動物有蛋寶寶”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觀看畫面,以游戲?qū),猜測藏在蛋里的寶寶是誰呀?
1、 師:花開了,草綠了,寶寶要從蛋里出來了,蛋寶寶在哪里?猜一猜,什么動物會從蛋里出來的呢?(教師喊出來,幼兒自由回答)。
師:我們一起來喊“藏在蛋里的寶寶是誰呀?快點出來吧!”(手作喊的動作放嘴邊。)
師:來了,來了,我出來了。(學習動物的聲音)。
師:誰呀?(提問)
幼:小鴨子。
師:猜對了,真能干,拍拍手。(教師為幼兒鼓掌)
師:還有好多寶寶它們會藏在蛋里面,還有哪些寶寶藏在但里面呢?
幼:貓頭鷹。
師:你說說。
幼:天鵝。
二、理解閱讀
師幼共同讀繪本,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
師:有一本《蛋寶寶》的書,這本書里面講了好多好多更有趣的蛋寶寶。這些寶寶們啊它們要從蛋里面出來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師:有幾個蛋寶寶?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啊。一二三,一共有三個蛋寶寶,是誰躺在里面?
幼:小雞。
師:那我們把它從里面喊出來,怎么喊的,還記不記得了?
幼:記得。
師:那小朋友大點聲音,老師小點聲音,我們一起來喊,藏在蛋里面的寶寶是誰呀,快出來吧!(師幼一起)
師:來了,來了。(出示圖片)
幼:小雞。
師:是小雞寶寶吧!有幾只小雞寶寶。
幼:3個。
師:那你喜歡它就模仿一下它的樣子。
師:小朋友學小雞的樣子很可愛。(手做動作)有的小朋友說小雞打開翅膀,翹起小腿像跳舞一樣。
師:這是幾個蛋寶寶。啃∨笥。
幼:五個。
師:這次請小朋友一起大聲的叫醒咱們的蛋寶寶。
幼:藏在蛋里的寶寶是誰?快點出來呀。
師:是誰。
幼:是烏龜寶寶。
師:烏龜寶寶也是挺可愛的,有的.小朋友還說是藍色的小烏龜。小朋友觀察的可真仔細。
幼:小鴨子快點出來吧!
師:請你學著小鴨子的樣子走回去吧。
師:你也喜歡小鴨子啊,向小鴨子說聲你好吧。
三、游戲活動
游戲規(guī)則: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歡的蛋寶寶藏起來,老師來找幼兒。找到以后,老師說:藏在蛋里的寶寶是誰?快點出來吧!幼兒出來介紹自己“我是誰誰”。
四、活動延伸:
回家后在白色的蛋寶寶圖片上填上漂亮的花紋,做出一件自己喜歡的“蛋寶寶”的作品。
活動后反思:
1、在活動中我做的比較好的是成功的以游戲的形式導入,激發(fā)了幼兒的活動興趣;
2、需要改進的是作為教師,應該時刻去捕捉小朋友不斷生成的問題,適時引導,積極地為幼兒創(chuàng)設探索、交流、展示的空間,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fā)探索紙張承載力的欲望,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
2、學習自己動手實驗,探索紙張站起來的方法及紙的承載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大記錄表1份,小記錄表、筆、書本、卡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探索紙張站立的方法
1、猜一猜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紙,它們現(xiàn)在平躺要這兒,我想要它們站起來,你們覺得可以嗎?
2、試一試
引導幼兒積極動腦,探索紙張站立的方式并進行記錄。
3、交流分享
幼兒展示紙張站立的方法。
二、探索紙張是否可以承重
1、猜一猜
師:寶貝們真厲害,用你們的方法讓紙站起來了,那么,站立的紙張上能不能放東西承載力量呢?
2、試一試
幼兒自由實驗。
3、交流分享
師:為什么把書放在站起來的'紙上有的紙會倒下來,有的紙仍然站立著呢?
教師小結(jié):每張站立起來的紙折疊方法不一樣,它的承載力也會不一樣。
三、探索紙張承載力大小
1、猜一猜
師:剛剛寶寶們都實驗站起來的紙可以承載重量,那能不能承載更大的重量呢?
2、試一試
引導幼兒嘗試讓紙站立的不同方法及它的承載力。
3、比一比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記錄表,并評出紙張大力士。
小結(jié):紙的折法不同,它的承載力也會不同。寶貝們的實驗都做得很棒,只要動手,動腦去探索就值得大家學習,寶貝們回家以后再用各種各樣的紙去探索它的承載力吧!
活動反思:
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整節(jié)課幼兒們的興趣很高,每個幼兒都動起來了,活動目標也完成的很好,從中我也得到啟發(fā),科學課就得讓幼兒自己動起手來,這樣才能充分調(diào)動他們參與科學活動的積極性,才會讓孩子們熱愛探索、熱愛科學。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通過觀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狀變化, 進一步了解水的特性。. 樂于參加實驗探索活動,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搜集各種不同形狀的盛水器皿。. 大水箱、盛著水的透明塑料杯。. 隔水圍裙或簡易小雨衣。
活動過程
1. 給每位幼兒一杯水,請幼兒觀察并觸摸杯子里的水,向幼兒提問:
水有顏色嗎?
水在杯子里是什么形狀的?
觸摸水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2. 請幼兒介紹自己搜集回來的盛水器皿,說說它的形狀。
3. 幼兒操作,嘗試把杯子中的水倒入不同形狀的盛水器皿中。建議幼兒搜集瓶口較大的器皿,以便進行倒水活動。
4. 與幼兒觀察和討論,當水倒入不同形狀的'器皿時,水的形狀有什么變化。(水的形狀會隨著器皿的形狀而改變。)
5. 老師: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把不同形狀的器皿放在展覽角,請幼兒欣賞。
活動
能參與討論水的特性。
能投入實驗、觀察活動。
活動建議:
活動的重點在于鼓勵幼兒探索水的特性,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不要追求讓幼兒說出水無固定形狀這一特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材料:
教具:色板一
學具:《課堂用書》、《操作冊》第1冊第1和2頁,操作卡第1冊第1頁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訓練幼兒視覺感知的精確性和辨別力。
2、發(fā)展幼兒的操作能力,能準確將相同顏色的物體連起來,促進幼兒比較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3、能在生活中準確說出物體顏色的名稱,體驗辨識顏色的樂趣。
工作步驟:
一、預備活動
師幼相互問候。
走線:幼兒在緩慢的樂曲中,跟著教師兩腳交互在線上逆時針前進――即前腳跟接著后腳尖,眼睛平視前方,雙手自然下垂,協(xié)助孩子練習肢體的平衡感,使孩子走路有優(yōu)雅的走姿;3―5分鐘過后,結(jié)束走線,音樂漸緩。
線上游戲:顏色問答游戲。教師引導幼兒坐在蒙氏線上,請幼兒跟著教師一起學習顏色問答歌,教師先示范,幼兒熟悉以后,教師和幼兒一問一答,練習唱顏色問答歌。
二、認識紅、黃、藍
1、教師先取來工作毯,平鋪在地上,再取來色板一,將色板一豎放在工作毯的右側(cè),取出右側(cè)的色板一中的紅、黃、藍各一放在工作毯的中央,進行三階段教學法進行教學。
。1)教師指著紅色的色板說:“這是紅色的”,指著黃色的色板說:“這是黃色的”,指著藍色的色板說:“這是藍色的'”。
。2)接著請幼兒辨別,提問:“哪一個是黃色的?”或“請你把紅色的拿起來放到我的手上”或“請你把藍色的藏起來!
(3)最后請幼兒說出色板的名稱,提問:“這是什么?”或“這叫什么?”三階段教學法演示完畢,教師收回教具。
2、利用生活中的有色物體引導幼兒來辨別紅、黃、藍三種顏色。
三、練習活動
1、教師請幼兒拿出操作卡第1頁,操作卡上是紅、黃、藍三塊色板,請幼兒根據(jù)要求給這些色板排序。如:請按照紅色的、藍色的、黃色的順序排序,或按照藍色的、紅色的、黃色的順序排序,或按照黃色的、藍色的、紅色的順序排序。幼兒邊操作邊要說出排序的各個色板的名稱,并將操作結(jié)果與練習冊上對照,驗證是否正確。這樣能檢查出幼兒對紅、黃、藍三種顏色名稱的掌握程度。
2、教師請幼兒按照要求完成《課堂用書》第2頁的活動。
四、游戲活動
教師請幼兒按照要求完成《操作冊》第1―2頁的活動。
變化與延伸:
1、取放色板時手指只能碰觸色板的原木色的邊緣,教師示范尤其要
精確,給幼兒做好榜樣。
2、教師要把握住生活中隨機教育的契機對幼兒進行色彩的滲透。
附顏色問答歌:
小朋友我問你,什么東西紅彤彤?
X老師告訴你,蘋果蘋果紅彤彤。
小朋友我問你,什么東西黃澄澄?
X老師告訴你,梨兒梨兒黃澄澄。
小朋友我問你,什么東西藍湛湛?
X老師告訴你,天空天空藍湛湛。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昆蟲的名稱和特征。
2、感受昆蟲世界的奧妙。
3、培養(yǎng)觀察,比較昆蟲的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1、利用各種工具捕捉過昆蟲,參觀過昆蟲館。
2、多媒體制作——昆蟲小博士、昆蟲小偵探圖片數(shù)張或昆蟲錄像。
活動重難點:
根據(jù)昆蟲的關鍵特征,學會辨別昆蟲和非昆蟲。
觀察發(fā)現(xiàn)昆蟲的共同外形特征,初步形成昆蟲概念。
活動過程:
一、喚起回憶。
參觀了昆蟲館,介紹看到的昆蟲名稱。
二、學當昆蟲小博士
1、挑戰(zhàn)一:看陰影猜猜我是誰?
2、挑戰(zhàn)二:躲起來猜猜我是誰?(出示昆蟲局部明顯特征)
交流:天牛的觸角是它們年齡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帶刺的刀。瓢蟲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蟲是益蟲,二十八星瓢蟲是害蟲等。
3、挑戰(zhàn)三:看看誰的眼睛最厲害?
快速看圖片,合上圖片回憶有哪些昆蟲?
哪些昆蟲躲在里面?
再次打開圖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種昆蟲?
4、挑戰(zhàn)四:猜一猜什么昆蟲會和它們在一起?
出示花、雷鳴記號、燈泡,猜出蜜蜂、蝴蝶、螢火蟲等昆蟲。
三、建造昆蟲館
1、昆蟲是個大家族,雖然它們有不同的名稱,可是家族成員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從以上昆蟲中歸納發(fā)現(xiàn)昆蟲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貼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蟲館里來了許多蟲子,有一些不是昆蟲也混在里面,請小博士把它們找出來。
(教師將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獨角仙、蝸牛等都放進原來出示的昆蟲中,請幼兒分別把不是昆蟲的蟲子找出來。)
4、共同對照檢查對錯,說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蟲的朋友告別:“對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蟲館!
(例如:蜘蛛八條腿、蝸牛沒有腿都不是昆蟲,蜜蜂符合昆蟲的特征要求,是昆蟲。)
5、蟲館開館。播放錄像,感受昆蟲世界的奧妙。
活動反思:
昆蟲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幼兒在生活中有著很深的探索欲望;顒又,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兒的`認識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的參與性也比較高,能積極地表達自己對于昆蟲的認識,而且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交流以幼兒為主,順應幼兒的發(fā)現(xiàn)與認識。讓活動變得更加生動。
不足之處:
活動中鼓勵性的語言少了點。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背景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口的增多,城市中裸露的土壤越來越少,但孩子們對土壤卻似乎是天生就有著一種必然的聯(lián)系,一小塊泥巴、一小方花圃、一小片草地,都能引起他們濃厚的興趣。近期,在“春天來了”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對泥土又產(chǎn)生了極大的好奇,“為什么種子在泥土里會發(fā)芽?”“為什么到了春天小草就鉆出來了?”“泥土里究竟有些什么?”圍繞著孩子們的這些問題,結(jié)合我園科學課題“主題環(huán)境下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我設計并開展了一系列探究性活動,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與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比較、收集、記錄及小實驗等活動,主動體驗、積極探索,親近泥土、親近大自然,從而初步認識并了解土壤的一些基本特性,并進一步懂得如何保護土壤、保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
二、案例描述與分析
準備階段:接觸泥土——在尋找與發(fā)現(xiàn)中學習
活動(一):前期物質(zhì)準備——采集土壤
活動時間:20xx年3月22日—4月5日
活動目標:通過戶外采集等途徑,收集各種不同顏色、不同作用的'土壤,從而促進對土壤種類的了解。
活動準備:家長告之書(附1)、小型密封膠袋
活動步驟:
1、發(fā)放告知書,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采集土壤。
2、用小型密封膠袋展示幼兒與父母共同采集并制作完成的土壤標本。
3、幼兒自由觀察、比較,探索各種土壤的不同。
活動(二):前期經(jīng)驗準備——泥土里有什么?
活動時間:20xx年3月22日—4月14日
活動目標:通過尋找、觀察、收集,初步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激發(fā)探索自然、親近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一幅大的土地剖面圖、家長告知書(附1)
活動步驟:
1、發(fā)放家長告知書,請求家長的協(xié)助配合。
2、幼兒將自己尋找和發(fā)現(xiàn)的事物用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制作成卡片。
3、教師在大的土地剖面圖上展示幼兒的發(fā)現(xiàn)。
4、幼兒自由欣賞,討論。
附1:家長告知書
尊敬的家長朋友:
我們的科學系列活動“神奇的土壤”正在進行中。近期,請您配合我們做好下列工作:
1、采集各種土壤
要求:
。1)請您利用周末或清明假期下鄉(xiāng)的機會,帶孩子采集各種不同的土壤(顏色、作用、成分不同等),不同的土壤請分別存放。
。2)請讓孩子用繪畫形式記錄土壤的采集地點、采集的方法、采集時發(fā)生的趣事等,家長可適當配上說明文字。(參考采集記錄表)
(3)作業(yè)尺寸:A4型號
。4)4月6日(周二)
2、觀察、發(fā)現(xiàn)土壤中的事物
要求:
。1)在采集土壤的同時,請您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發(fā)現(xiàn)土壤里有什么,包括土壤上面(如植物等)、土壤下面(如根、石頭等)、土壤深處(如動物等),以及不同地方、不同用途的土壤里所發(fā)現(xiàn)的事物有何不同。
。2)請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繪畫或文字)做好記錄。(參考觀察記錄表)
。3)作業(yè)尺寸:A4型號
上交時間:4月14日(周三)。
3、請您幫忙
要求:
。1)請幫我們收集或下載有關各種土壤的知識資料及圖片資料(有條件的家長可用彩色打印資料)。
。2)上交時間:4月7日(周三)。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探索運用各種材料連接救起螞蟻“點點”的方法,并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告訴大家。
2.在玩玩、說說中體驗幫助螞蟻的愉快情緒。
活動準備:
1.立體教具:小黑和點點;
2.各種材料,如:套環(huán)、繩子、粗吸管、有彎管的吸管、塑料夾子、小樹枝、不同顏色的紐紐棒、紙片、固體膠、透明膠。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小黑和點點——激發(fā)幼兒救螞蟻“點點”的興趣
1.講述故事
教師:今天瞿老師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黑和點點》(播放音樂《花海》)
重點提問:猜猜,小黑和點點看到了什么?
小結(jié):春天真美。
2.討論用什么辦法救點點
教師:點點和小黑繼續(xù)往前爬,突然,點點怎么了?(掉到在小河中央的樹葉上了)
重點提問:小黑能不能救到點點?為什么?怎樣才能救到小點點呢?
小結(jié):長長的東西能夠救到點點。
3.認識其它可接長的材料
教師:小黑發(fā)現(xiàn)草地上還有很多材料,有些什么呢?(引導幼兒觀察草地上可以救“點點”的`材料:套環(huán)、吸管、夾子、小樹枝、扭扭棒。)
重點提問:這些材料用什么方法接長也能救起我們的小點點?
小結(jié):原來好多材料都能接長救起小點點。
二、探索發(fā)現(xiàn)——運用各種材料連接救起螞蟻“點點”的方法
1.提出要求
教師:籃子里還有許多材料,請你們?nèi)ピ囈辉嚕朕k法把這些材料接得長長的,把小點點快快救起來哦!
2.幼兒操作(播放背景音樂《花!罚
教師巡回指導,并提醒幼兒:如果你的材料已經(jīng)接長了,那快去對點點說,點點我來救你了。
教師適時提醒:寶貝們,點點在小河中央的樹葉上快不行了,快點幫助他;如果你的材料已經(jīng)夠長,可以救到點點了,那請你坐下來休息一會,其他小朋友快點哦!
3.救起落水的點點
教師:寶貝們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救點點,點點沿著它們慢慢往上爬,我們給它加加油,兩個好朋友又在一起了。點點說,謝謝你們幫我回到了好朋友的身邊。
4.共同交流,介紹自己的方法
重點提問:小黑還看到了許多短短的材料接長了,誰來介紹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它接長的?(如:吸管是怎么接長的?這樣的動作叫插,插一插,吸管接長了;夾子,夾一夾,夾子變長了)
小結(jié):你們用了插一插、夾一夾、粘一粘很多方法,把短短的材料接得長長的,救起了我們的小點點。
三、分享快樂:小黑和點點團聚了——體驗幫助螞蟻的愉快情緒
教師:點點說謝謝小1班的朋友,是你們救了我,有好朋友真好!在我有困難的時候,你們能夠想出這么多的辦法幫助我,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欣賞春天的美景吧。úシ鸥枨洞禾臁罚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感知磁鐵間存在相吸、相斥的有趣現(xiàn)象。
2. 對磁鐵的特性產(chǎn)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大記錄紙、環(huán)形磁鐵玩具。
2.學具準備:環(huán)形磁鐵、紅藍背心各6件、磁鐵玩具人手一份。
3.認知準備:幼兒有玩過磁鐵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ㄒ唬┙涣饔懻,發(fā)現(xiàn)磁鐵的.特點
——你們有沒有玩過磁鐵?知道磁鐵寶寶有什么本領嗎?
——今天我?guī)砹艘粔K磁鐵,你發(fā)現(xiàn)這塊磁鐵長什么樣?(出示環(huán)形磁鐵)
(二)制作玩具,感知磁鐵的特性
——你們看,他們有沒有吸在一起?這是怎么回事呢?
——瞧,他們還會跳舞哦!不管我怎么碰,他們就是不吸在一起,神奇吧!
——請你也來試試看,讓你的磁鐵在小棒上跳起舞來,并想一想為什么磁鐵
寶寶不吸在一起了呢!
l 重點觀察指導:
。1)幼兒是否能通過探索完成制作。
(2)幼兒在制作過程中是否能在思考的基礎上調(diào)整;調(diào)整僅僅是出于無意識的擺弄,還是有意識的發(fā)現(xiàn)。
(3)引導孩子再重新試試的時候,孩子是否開始有意識地制作,孩子是怎樣解釋磁鐵跳舞的原因的。
l 分享交流
——看看這些磁鐵都跳起舞來了嗎?
——你們是怎樣讓磁鐵跳起舞來的?(幼兒講述,教師操作和記錄)
小結(jié):當藍色碰到紅色的時候會吸在一起,藍色碰到藍色會分開來,紅色碰到紅色的時候會分開來。
l 幼兒體驗
——想不想再去試一試?(幼兒每人三塊環(huán)形磁鐵)
——那我們再去試一下,看看能不能讓磁鐵寶寶都跳起舞來。
(三)模仿磁鐵,體驗磁鐵樂趣
——你們想不想做一回小磁鐵呢?(穿藍紅小背心)怎么做?
——讓我們一起來玩碰一碰的游戲吧!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7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4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4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3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2
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3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7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6
科學活動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