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班科學教案匯編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序數(shù)含義,會用序數(shù)詞表示5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
2.學習從不同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
【活動準備】
1.幼兒有在生活中運用次序描述事物的經驗。
2.有5節(jié)不同顏色車廂的水果列車一輛,水果圖片人手一張。
3.5層小動物住的樓房圖片5張。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聽音樂《火車開了》進教室坐好。老師說:“秋天來了,水果豐收了,教師邊拿水果邊認識這是菠蘿……我們用什么運水果呢?出示水果列車,引起幼兒的興趣。
基本部分
1.請幼兒觀察列車,數(shù)一數(shù)共有幾節(jié)車廂。(教師和幼兒一起點數(shù),說出總數(shù),一共有5節(jié)車廂)
2.哪個小朋友能告訴老師哪是第一接車廂?為什么?(如果答不出可以告訴幼兒挨著火車頭的是第一節(jié)車廂)哪是第2節(jié)、第3節(jié)、第4節(jié)、第5節(jié)。學習5以內的序數(shù)。
3.請個別幼兒按老師的要求把水果放到火車的車廂上。如:請xx小朋友xx水果放到第一節(jié)車廂里……目的.看幼兒對序數(shù)的掌握情況。
4.小朋友,我的小火車會變魔術你們信嗎?老師給你們變一變。變換車廂次序,第5節(jié)車廂變成第幾節(jié)啦?讓幼兒一塊說一說。
5.籃子里還有很多水果,請幾個小朋友幫忙把蘋果放在第一節(jié)車廂里。把xx放在xx車廂里。
火車裝滿啦!聽說小動物搬上新樓,我們給動物們送水果好嗎?小動物家到了。
6.進行《給動物寶寶送水果》的游戲。
。1)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都分別住在第幾層?數(shù)高樓要從下往上數(shù),教師和小朋友一塊數(shù),邊數(shù)邊粘上數(shù)字。
。2)要求幼兒給動物送水果時,第一層送一個水果,第二層送兩個水果,……第五層小朋友想一想送幾個水果呢?
。3)對幼兒的作業(yè)進行講評。
結束部分
開火車的游戲,六人一組,一人當火車頭,開始教師問誰是第一節(jié),請舉舉手,誰是第三節(jié)跳一跳……改變方向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們還愿意玩嗎?我們到院子里玩好嗎?聽音樂離開教室。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常見恐龍的名稱以及生活習性,并學習認識草食恐龍和肉食恐龍。
2、知道恐龍曾是地球上的龐然大物,它的滅絕至今是科學上的一個謎。
3、激發(fā)幼兒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動準備
1.ppt課件-食草恐龍和食肉恐龍
2.操作活動業(yè)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出示恐龍化石,請幼兒說這是什么?教師總結:這是一個恐龍蛋化石,當時的恐龍蛋被掩埋,經過幾百萬年地地質擠壓而形成的恐龍蛋化石。
2、說起恐龍,它有很多種類,主要分為肉食恐龍和素食恐龍兩大類。你們都知道那些恐龍?老師這里有很多的恐龍照片,能幫我確認一下這些都是什么恐龍?
二、引導幼兒一起討論圖片
圖片1霸王龍又名暴龍,是肉食性恐龍,它們是肉食恐龍中出現(xiàn)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強的食肉動物。身長約13米,肩高約5米,平均體重約9噸。
圖片2梁龍 屬于食草恐龍,個體最長可超過25米,是最長的恐龍。體重約10噸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當陸上敵害攻擊時,它就逃入水中躲藏,頭頂上的鼻孔不會被水淹沒,便于呼吸。
圖片3偷蛋龍 身長2m 寬0.2m 高1m 重24~34公斤既吃植物也吃肉,比如其它動物的蛋,種子,昆蟲等。主要特征:手上有三個長手指,鼻子上長小角。
圖片4異特龍 屬于食肉恐龍,出現(xiàn)時間更晚,身長最大的有15米長,身高大約5米高,體重3噸圖片5鐮刀龍是一種雜食恐龍,它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前肢上極長的指爪--長達75厘米,可以用于驅趕天敵,或者得到食物。鐮刀龍可能長有羽毛,但是顯然不會飛。
圖片6腕龍體重約在70-80噸之間,是最重的恐龍。體長: 長23米,高12米恐龍(五六層樓),食物: 草食動物,它吃樹梢處的葉子,尾巴短粗,頭部能抬得很高圖片7鴨冠龍它與霸王龍一樣都是生活在6850萬年以前,鴨冠龍的生活與鴨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并且以水中植物為生。
圖片8劍龍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聳起的兩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著尖棘。劍龍是草食性的恐龍,行動緩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龍最好的防衛(wèi)了。
圖片9雷龍體重約在35公噸到50噸之間(7到10只成年大象),粗壯的腿,有如樹干一樣雷龍的身體雖然大得驚人,性情卻很溫和,平時以植物為食,有時會走入沼澤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它身體的沉重負擔,同時也能躲避像異特龍般兇暴的肉食性恐龍的攻擊。
圖片10慈母龍 身長9米(三到四層樓) 體重4噸 ,主要食物: 吃樹葉,漿果,和種子 ,雜食恐龍,長著和鳥一樣的腳,性格溫順圖片11巨齒龍最早的大型、二足、肉食性恐龍,體長:7-9米長,約3.5米高(盡兩層樓高),鋸齒龍的大腦是最大的且,它的感覺器官非常發(fā)達,因而被認為是最聰明的恐龍圖片12翼龍就是會飛的恐龍,其實翼龍不是恐龍,它是生存在恐龍時代的一種動物,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當時恐龍控制著整個陸地,翼龍就控制著整個空中,是當時的空中霸主。
三、探索恐龍外形與食性關系
1.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樣的特征呢?
2.引導幼兒觀察肉食恐龍、草食恐龍的牙齒、脖子、體型的'不同,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
啟發(fā)幼兒思考食性和外形的關系,比如為什么肉食恐龍的牙齒很鋒利,為什么草食恐龍的脖子很長。
3.根據(jù)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龍和草食恐龍典型特征,給掛圖中的恐龍分類4.小朋友知道肉食恐龍與草食恐龍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嗎?
小結;幾億年前的地球上擁有一個完整的大陸,恐龍可以自在地四處漫游。按照四、食性給恐龍分類按照恐龍的食性對自己熟悉的恐龍進行分類恐龍喜歡吃什么呢?
那哪些恐龍喜歡吃肉哪些恐龍喜歡吃草呢?
(引導幼兒按照食性分類進行連線。)五、恐龍是怎么滅絕的?——可是,這樣的龐然大物在地球上稱霸了一億七千萬年以后卻一齊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請你想一想、猜一猜、說一說!變鹤杂捎懻、猜測并交流!處熜〗Y:就象你們的猜測一樣,我們的科學家也作了各種猜測,但卻都沒有根據(jù),所以恐龍的滅絕,至今為止,仍然是一個沒有解開的謎。小朋友,你們覺得恐龍神秘嗎?希望我們小朋友努力學習,不斷地去探索、研究恐龍,早日找到答案。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物體的“沉”和“浮”。
2、樂于參與科學實驗。
活動準備:
1、盛有水的大盆。
2、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鐵釘。
3、紙、筆。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猜一猜老師準備的`這些東西,如果放到水中會怎樣?
2、請幼兒將這些東西(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鐵釘)依次放到水中,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
3、請幼兒在室內搜集各種材質的物品,將它們放到水中,觀察它們的變化,并將實驗結果以小組為單位記錄下來。
4、各組幼兒表述本組的記錄,教師將結果在黑板上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出哪些物品沉到水底,哪些物品浮到水面。(通過統(tǒng)計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的沉和浮與物體本身的材質有關。)
5、為什么有的物品會浮到水面上,有的物品卻沉到水底?
請幼兒進行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6、教師根據(jù)幼兒討論的情況進行
分享:
請幼兒說說自己對哪些物品做過沉浮實驗,實驗結果如何。
活動:
1、幼兒樂于參與實驗探索。
2、幼兒發(fā)現(xiàn)了物體的沉浮與物體本身的材質有關。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現(xiàn)在白天越來越長,有些寶寶對這個感動很好奇,為了讓幼兒認識,白天和黑夜,就預設了這節(jié)活動。讓寶寶們知道白天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原來白天黑夜有不同的活動,在活動的最后利用操作材料使每個孩子都有了一把白天黑夜的扇子,讓他們帶回家,是對自己的一個潛在影響,使這個活動回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活動目標:
1.感知白天和黑夜,了解白天黑夜不同的活動。
2.學習兒歌,愿意用簡單的語言講述白天黑夜的事情。
活動準備:
太陽和月亮圖片、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模仿動作——白天你在做什么
1、討論:你在什么時候可以看到太陽?看到太陽升起來了你會做些什么事情呢?(出示太陽圖片)
小結梳理:
早晨太陽升起來,花兒開起來花瓣,鳥兒在枝頭上嘰嘰喳喳唱起了歌;小朋友也早早地起床了,洗洗臉、刷刷牙、做做早操。早晨小朋友們來到幼兒園一起玩耍、學習、做游戲。做完了一天的事情,太陽公公回家了。
。ǔ鍪就砩系腵照片)
梳理小結:晚上的時候,天邊的黑黑的,月亮阿姨帶著小星星們出來了玩耍,鳥兒不在吵鬧,靜靜地躺在窩里,小朋友上床睡覺,多么寧靜的夜晚。
二、模仿動作——夜晚你在做什么
1、討論:你在什么時候可以看到月亮?月亮出來了,有什么事情發(fā)生了?(出示月亮圖片)
2、學習兒歌:月亮出來了,小草睡覺了,小花睡覺了,小朋友們也睡覺了……夜晚靜悄悄。
三、小貓和老鼠——白天、黑夜在做什么
剛才我們都知道了白天是工作的時候,夜晚是睡覺的時候,那你們知道小貓在白天做什么?晚上做什么?
四、操作表現(xiàn)——鞏固白天和黑夜的不同
1.交代制作方法。
將白天和夜晚的畫面撕下來并對折,在兩張紙的中間插入小棒,做成扇子狀。把貼紙上的東西,哪些是白天的,哪些是夜晚的,分別貼在合適的畫面中。
2.和朋友玩一玩玩法提示:可以和朋友一起玩,朋友說太陽,馬上把是白天的一面畫面舉起。朋友說月亮,馬上把夜晚的畫面舉起。兩人還可以用動作來表示。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借助一定的材料探索多種從瓶中取水的方法。
2、培養(yǎng)幼兒多維思考的習慣。
活動準備:
教具:瓶子、水、烏鴉、盤子每組一份。
輔助材料:筷子、海綿、針筒、吸管、瓶子、筆蓋、筆帽、彈珠、毛巾、信封、烏鴉小卡片。
重難點目標:
能借助一定的.材料探索多種從瓶中取水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設疑,激發(fā)探索愛好。
1、出示一只烏鴉。師:小朋友們看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苏l?(幼兒回答:烏鴉)今天烏鴉碰到一個難題。你們愿意幫它嗎?
2、情景講述: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大地到處是干旱。地里的莊稼都枯死了。一只小烏鴉口渴了,好不容易找到一瓶水,可是瓶口太小,小烏鴉的嘴怎么也伸不進去。小烏鴉喝不到水,心里真是著急呀!你們誰愿意來幫幫它?
3、小朋友,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讓小烏鴉喝到瓶子里的水?(幼兒討論)
二、幼兒操作,解決問題。
1、提出要求: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材料幫助烏鴉。不過老師有要求,你們仔細聽了。
第一個要求:瓶子不能動。
第二個要求:每一種材料都要去試一試。請小朋友都動動小腦筋,看你們能用多少辦法讓烏鴉喝到水。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并引導幼兒大膽探索(鼓勵幼兒大膽借助各種輔助材料,自由探索讓烏鴉喝水的辦法。)
三、幼兒討論,經驗分享。
1、幼兒介紹并演示剛才是用那幾種辦法幫烏鴉喝水的,使其體驗成功的樂趣。師:剛才你們用了些什么辦法來幫助烏鴉喝到水的?
2、教師總結
(1)、吸的辦法:海綿、針筒、吸管
。2)、填充的辦法:彈珠
。3)、吊的辦法:筆蓋
。4)舀的辦法:筆帽
四:結束活動
師:今天小朋友們幫助小烏鴉喝到水,小烏鴉很感謝你們,有一份禮物請劉老師送給你們,來領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積極尋找蚯蚓,對蚯蚓充滿好奇。
2、能細致地觀察蚯蚓,清楚地表達觀察的內容。
3、了解蚯蚓的名稱,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用途。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小鏟子,小鋤頭等工具。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找找蚯蚓寶寶在哪里。
(1)提問:在哪里能找到蚯蚓?
。2)幼兒分散尋找蚯蚓,并用小鏟子,小鋤頭等工具挖一挖泥土,看看蚯蚓在哪里。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蚯蚓寶寶的樣子。
(1)引導幼兒看一看:蚯蚓的身體像什么?身體的前后有什么?蚯蚓是怎樣行走的?鼓勵幼兒摸一摸:蚯蚓的身體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觀察到的結果,說說蚯蚓是什么樣子的.。
3、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蚯蚓寶寶的本領。
。1)提問:你知道蚯蚓寶寶有什么本領嗎?
(2)引導幼兒探究蚯蚓的本領。如:請幼兒介紹尋找蚯蚓的辦法,說說哪里比較容易找到蚯蚓;觀察有蚯蚓的土壤和沒有蚯蚓的土壤,發(fā)現(xiàn)分們的區(qū)別;做小實驗,觀察蚯蚓再生的本領。
。3)簡單介紹蚯蚓的其它本領(蚯蚓能預報天氣,糞便可做肥料等)。
活動提示
1、此活動宜在戶外有較濕潤土壤的地主進行。活動的難點在第三個步驟,教師可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蚯蚓的再生現(xiàn)象,并通過讓幼兒比較有蚯蚓的土壤和沒有蚯蚓的土壤來加深感性認識。
2、將蚯蚓放在自然角飼養(yǎng),引導幼兒自由觀察,看看蚯蚓愛吃什么。
教學隨筆
看得出,孩子們有著濃厚的探究欲望,特別喜歡上有關于科學常識的課,教室里時而出奇的安靜,時而三五成群的議論紛紛,這是我喜歡的教學氛圍!
活動反思
由于幼兒園沒有適宜的土壤可以挖到蚯蚓,事先我就從家附近挖了一些蚯蚓帶到班上,在每張桌子上都放了一條,孩子們興致極高的觀看著這個有趣的小生命,他們也邊看邊說著自己觀察到的發(fā)現(xiàn),特別是我示范解剖蚯蚓的時候,幼兒都屏住呼吸認真的看著,雖然我也有些不忍把一條活蹦亂跳的蚯蚓弄得鮮血直流,但為了幼兒們能更好的理解蚯蚓的再生功能,也只有這樣了。幼兒有一定的對科學的探索欲望,今后要多引導他們去探究!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蝌蚪_中班科學教案07-01
中班科學教案11-14
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10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30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7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15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25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