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美術教案合集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術教案 篇1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 表現
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滲透簡單的構成知識。
教學重、難點:
1、形體的概括能力及想象力。
2、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及想象力。
教具學具:蠟筆、彩色筆、彩色紙及各種學習用具、磁鐵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粉筆)它是拿來做什么的? 學生:寫字、畫畫等
教師:對(畫上一條魚 )
(出示磁鐵塊)這些是拿來做什么的?
學生:把東西吸住的
教師:還能做什么?可不可以也用它畫畫啊
學生:行或不行
教師:(示范)可以想一想辦法啊(擺出一條魚)現在教師“畫”出這條魚,像不像!
教師:(出示一張彩紙或報紙)教師還可以用其他的材料來做這條魚(可以用撕出一條魚 展示)
現在教師把這張紙變變樣子,(用手撕出一條,搓成繩)也可把它當成畫筆來畫這條魚,請一位同學來試一試好么!(邀請學生上來,圈出一條魚,教師可提示,擺出魚的形狀,轉折處用磁鐵壓住)
這也是一條魚,它用的是什么材料?
學生:紙條
教師:剛才教師用了幾種方法來表現這條魚啊 ?它們有什么不同?學生:三種:畫的、磁鐵擺的,紙條繞的。
教師:(總結引出課題)對了,不管是畫的還是擺的都可以“畫”出魚來,只要我們能夠把魚的形狀抓住就可以“畫”出來。只要肯動腦筋就可以做出各種各樣我們想要的線條,今天就讓我們用變化無窮的線條(板書)來擺出自己喜歡的作品。
2、啟發(fā)、拓展思路
教師:看看你們手中都準備了什么材料啊,他們是不是讓你覺得是可以運用的線條啊?一起來看一看。(展示學生手中現有的線形材料:短蠟筆、彩筆、長鉛筆、細繩)這些線條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直硬有柔軟彎曲。這么多線條!我們能不能利用這些線條創(chuàng)造出有趣的圖形呢?讓我們一起試一試 (示范) ,哪位同學有更好的想法?
(蠟 筆) (繩子 紙條) (綜合運用)粉筆、彩紙
3、欣賞書上小朋友的活動照片來拓展學生的思路:
教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看一看這些同學如何運線條的.變化來表現他們的畫
4、布置作業(yè):現在請大家按小組分開,討論一下小組要做什么?教師現在出幾個主題,你們選擇一個或自己小組想一個(如:海底世界、動物園、太空宇宙等),把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一起創(chuàng)造一幅美麗的圖畫(提醒擺放時要注意位置,材料的巧妙運用及隊員的配合)
三、教師巡視輔導,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出新的方法及大膽運用種材料,進行創(chuàng)造性和概括性的塑造圖形
四、組織學生布置創(chuàng)作的主題,進行作品展示與評析
美術教案 篇2
1、基本形體切挖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在泥做的六面體或圓柱體上進行切挖。
2、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是由哪些基本形體切挖的
【教學難點】
各個形體的切挖變化及整體的把握
【教學具準備】
師:范圖、實例、制作材料
生:蘿卜、橘子、蘋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學過程
1、導入階段
復習幾何形體,回顧圓柱體、六面體、圓錐體、球體等造型: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幾何形體,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生答。師問:我把他們稱為圓柱形、六面形、圓錐形、球形,對不對?為什么?因為它們都是有長、寬、高的三度空間的立體實物。(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你們在下面的圖片中看到了它們當中誰的身影?(課件)
師:立方體和圓柱體是我們最熟悉的形體之一,它們看似簡單,可千萬別小瞧了它,我們生活中很多東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車,不管是造型簡單或者繁雜的,都是從六面體和圓柱體的基本形變化而來的。今天我們學習用單個六面體或圓柱體進行形體切挖的練習。(欣賞課本范圖,講解結構)
2、發(fā)展階段
⑴欣賞課本圖片,加深形體感受,了解草圖畫法。
、普埓蠹腋鶕n本范圖嘗試制作一個凱旋門,留意小結制作方法,師總結。
、切蕾p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開拓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想像。
3、本課練習
根據草圖,在帶來的材料上進行切挖練習。
4、生作業(yè),師巡視輔導
5、作品展示
作品擺在展示臺上,生評價,師總結。
6、拓展
紙雖然是一種平面的材料,但在紙上進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為立體的形體,也能成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大家可以回家嘗試著制作。
2、點的集合
“點”和“線”一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造型表現,同時,“點”還具備“線”的表現略顯不足的色彩表現能力。本課正是基于這個思路設計的。
因為教材導語是:“如果你仔細觀察,會在自然界中找到各種各樣的點:豹皮上的斑點、花園里的點點小花、夜空中的星星。從高樓往下看,大樹是點,車輛是點,人物也是點。抬頭看,飛機、小鳥也都是點。用點可以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圖畫!睘榱吮苊庀热霝橹鞯貙ⅰ包c”僅僅視為造型的元素,教材開始特別以點彩派的代表作品作為欣賞,并配以“修拉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法國點彩派畫家。他把各種顏料擠在調色板上,不經過調和,用小號油畫筆蘸取顏料,直接在畫布上用點排列作畫,畫面由五顏六色的點構成,達到了他追求的‘最和諧、最明亮、最多彩的藝術效果’”的文字介紹。緊接著呈現的是“不同工具表現不同形狀的點”的示意圖,配以金錢豹和以點為主作為視覺呈現,以及以點狀材料創(chuàng)作的不同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和示意圖共同構成了“點”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多元表現特色。
翻頁后,以“學習提示”開始,通過“技法點擊”和示范作品及學生作品,為同學們進行自己的創(chuàng)作從技法到內容,以及表現形式都提供了直觀的參考。而“學習要求”清晰地點出了最終應該呈現的結果。
以點為主線,通過欣賞法國新印象主義代表畫家修拉的點彩畫名作《大碗島的塞納河之春》及西涅克的《納蒂布港》,對比現實主義畫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揭示點彩派繪畫技巧。通過欣賞古希臘人用馬賽克拼貼的方式裝飾的建筑,中國畫中的點點墨跡不僅墨色萬變,還概括表現各種形式的物象,現代派畫家用不同形狀的點勾畫詩一樣的圖畫??充分體驗點的有序和無序排列的美感,明白點無處不在。本課可采用“導入激趣—解讀概念—欣賞作品—嘗試創(chuàng)作—評價展示”來完成教學。
一、引導階段
課件出示畫面效果完全不同的點彩派創(chuàng)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島的塞納河之春》和西涅克的《納蒂布港》以及現實主義畫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請同學們分析不同作品中畫面效果的不同之處。
在分析回答的過程中,學生經過觀察會直觀地感到:不經調和的顏色經過重疊形成豐富的色彩,畫面給人朦朧的效果,與現實主義繪畫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實的畫面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小點點的奧秘,出示課題——《點的集合》。
二、發(fā)展階段
1.解讀圖形,講述概念。
通過欣賞教材和學生思考討論得出:金錢豹的身上有斑紋點;彩色的鵝卵石可以拼成火車的點;馬賽克上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等是點;花園里開放著的小花是點;樹葉是點;夜空中一閃一閃的星星也是點;解放軍身上的帽子、徽章、槍、衣服是點,甚至他們本身就是點;樓房、汽車也是點。出示圖片,請學生再次辨析點。
通過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點的分辨,學生可以得出:點的形狀可以是各種樣子的,只要在相對空間中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點。
2.欣賞作品,感受魅力。
出示多種不同的繪畫作品讓學生欣賞,學會用多種繪畫形式來創(chuàng)作豐富多彩的點的集合作品。馬賽克壁畫用小塊不同色彩馬賽克鑲嵌而成。電腦繪畫,將點整齊排列,用黑白畫的形式表現圖案(白點集合表現物體,黑點集合表現背景)。
中國畫中的點點墨跡不僅墨色萬變,還概括地表現了各種物象。
民間工藝中利用點的組合作為自己畫種的表現手法。
凡·高的'《星月夜》用點進行方向組合,形成線化感覺,增加流動效果。
米羅的《午夜和晨雨中夜鶯的歌聲》則通過點的奇妙形狀產生有趣的畫面效果。欣賞學生作品。
3.圖樂共賞,學生創(chuàng)作。
這里提出作業(yè)要求:用點的集合創(chuàng)作一張作品。
引導學生觀看書上的技法點擊,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形式,用合適的材料創(chuàng)作,題材不限。作業(yè)要求:(1)用點畫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或臨摹。(2)注意整體效果的變化,把握色彩的關系。
三、展示與評價階段
對于率先出色完成繪畫創(chuàng)作的同學采用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的手段,再通過獎勵機制請這位同學巡視選擇優(yōu)秀作品進行師生互評,最后同組學生互評。將優(yōu)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四、
1.能否理解點的概念。
2.能否掌握“點彩派”的繪畫典型特征及代表人物。
3.能否運用點的不同排列規(guī)律、疏密變化表現作品。
4.能否運用合理的色彩關系使畫面豐富和諧點的形式表現點集合效果的方法很多,可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新的點畫方法。
3、遠去的路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了解凡是客觀世界的景物都是有透視現象的
2、讓學生了解視平線心點和消失線。
3、讓學生用剪貼的方法創(chuàng)作一副《遠去的路》
過程與方法:
1、出示圖片讓學生討論圖片中的透視現象。
2、讓學生看圖片嘗試畫出簡單的透視圖片。
3、教師小結定義什么是視平線心點和消失線教師示范畫透視圖。
4、注意透視現象同桌合作完成一幅《遠去的路》。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2、培養(yǎng)團結互助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近大遠小近寬遠窄的透視現象。
2、難點:如何在畫面中表現出近大遠小近寬遠窄的透視關系。
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各種近大遠小的圖片資料
2.學具:舊畫報等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觀察影片中路的寬窄、欄桿的疏密、樹木的大小等。
師:你能用間單的圖形在紙上表現這些事物嗎?
2、討論
。1)在紙上表現的事物
。2)從中你發(fā)現了什么現象?(近大遠小)
教學說明:讓學生自己感受透視的微妙,使他們更有興趣了解和掌握透視。
3、揭示課題:《遠去的路》
二、新授
1、討論學生簡易畫,從中發(fā)現問題
討論:在透視現象中除了近大遠小以外還有哪些透視現象?
近高遠底近寬遠窄近長遠短等
教學說明:這部分內容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
提問:什么是透視?
在生活中我們發(fā)現同樣的物體在同的位置上就會產生近大遠小近高遠底近寬遠低的變化這就是透視。
1、出示圖片:站的高的地方看遠去的路站在左邊看遠去的路站在右面看遠去的路小組討論說說這些環(huán)境中的透視現象
教學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中的透視
2、欣賞書本上的透視圖片
。1)小組討論找出圖片中的心點消失線和視平線
(2)教師解釋這些名詞的定義:
如:想象在大海上向遠處看天和水之間產生一條長長的水平線這就是視平線還比如:當兩邊的樹木向遠處延伸時就慢慢的消失在視平線上的一點這點就是心點而這兩條線就是消失線
教學說明:用這樣的比喻通俗易懂讓學生對這些名詞的概念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中。
。3)學生練習一個透視圖
5、教師展示一幅剪貼的透視關系的風景畫
。1)學生小組討論這幅風景畫是如何制作的?
。2)教師小結:A作視平線和消失線B定山腳線和遠山C貼正視的房子
D按照近大遠小近寬遠高近高遠底的方法貼出樹和欄桿
注意:遠的地方學生選擇彩紙的時候因該選擇色彩模糊點的近的地方要鮮艷
貼的時候先貼遠的最后貼近的
(3)作業(yè)要求:同桌合作一個畫透視圖另外一個負責剪貼
。4)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合作利用廢舊的彩色畫報根據前面老師所講的透視方法來完成一幅剪貼的有透視關系的風景畫使學生對透視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評價
1、布置主題:奇妙的視覺。
2、展示學生作品。
3、點評:是否符合老師要求的透視變化和顏色變化。
4、教師小結。
4、線與造型
生活中并不存在繪畫中的“線”,是創(chuàng)作者根據觀察和感受,為了更好地進行表現而“提煉”出來的。從一年級起,每個學年的《美術》教材中都至少會有一課涉及到線與造型。但是基本都是以感受線條,體會線條造型為主。本課在全套教材中第一次將線條表現與造型聯(lián)系在一起。開始呈現的生活中的“線”,其目的就是幫助同學們形成從生活中提煉自己需要的“線”的能力。所以在導入課文中這樣說:“觀察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你會發(fā)現許多不同類型的線:架在空中的電線,人行道上的斑馬線,還有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樹木花草等等。藝術家用線創(chuàng)作出眾多豐富的藝術作品。”首先是“觀察”,然后是“發(fā)現”,最后是“創(chuàng)作”。觀察和發(fā)現線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創(chuàng)作。接下來選登四幅中外藝術作品就是為了讓同學們直接欣賞并幫助分析“線”的造型能力。“線可以用來確定物象的形狀輪廓,表現明暗結構、質感肌理等,對線的研究是繪畫學習中的重要內容!狈摵,就可以看到和“學習提示”緊密結合的多種線條的表現形式,既有線條本身的多種變化,也有線條的多種組合效果。配合“學習要求”則是人物頭像的線描畫繪畫方法。之所以選擇人物頭像,是因為這是上課時最容易觀察到的表現對象,每一個同學都可以以自己的觀察提煉出自己需要的“線”完成作品。為了強調“線”,在“學習要求”中特別強調要“著重表現人物的頭發(fā)”。教學目標
了解線是藝術造型的主要表現手段和線在美術造型表現中的運用與作用。運用直線、曲線、細線、粗線、長線、短線、實線、虛線、有規(guī)則的線和自由的線表現各種頭發(fā)。
美術教案 篇3
大班美術教案
漂亮的裙子
活動目標:
1、探索學習用點、線及簡單圖形裝飾衣服。
2、會選擇鮮艷的色彩裝飾衣服。并能注意袖口的左右對稱。
3、能夠大膽創(chuàng)設花紋,喜愛畫裝飾畫。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音樂磁帶。
3、請女孩子穿上漂亮的裙子。
活動過程:
一、欣賞女孩子身上漂亮的裙子,激發(fā)幼兒興趣。
播放音樂,請女孩子上來進行時裝表演,在教室里走一走,展示自己漂亮的裙子。
二、選擇1—2件花裙子,重點引導幼兒從色彩及裝飾圖案上來欣賞,感知裙子的美。
三、通過提問以及簡單示范的方式,幫助幼兒學會裝飾的基本方法。
提問:
1、你想在裙子上裝飾哪些圖案?
2、在裙子的前面、裙邊以及袖子上裝飾怎樣的花紋?教師進行簡單的示范,啟發(fā)幼兒應點、線、圈及簡單的圖形裝飾。(領邊、袖邊、裙邊以及裙子的前面,注意左右對稱。)知道在圖案上的色彩上要對稱的要領。
四、交代裝飾要求。
教師提醒幼兒應線條和顏色對稱的手法裝飾衣服,鼓勵幼兒用鮮艷的色彩進行裝飾,注意色彩的對稱和搭配。
五、幼兒裝飾、教師指導。
帶領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啟發(fā)幼兒裝飾美麗的裙子。
六、總結評價。
帶領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引導幼兒從裝飾的花紋和色彩入手進行評價。
能力弱的孩子建議用雙休日學過的格子畫的形式裝飾。
反思:由于幼兒初次接觸裝飾畫,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比較重視了幼兒對線條、圖形和花紋的搭配,還在裙子上作了范例,雖然我在幼兒作畫前反復提示幼兒要畫出和老師不一樣的裙子,但仍然有一部分孩子與范例比較相象。有一部分幼兒則創(chuàng)造地裝飾了裙子。在評價時,我特地表揚了這些有創(chuàng)造的孩子,鼓勵其他幼
兒向他們學習。在以后的活動中,要注重幼兒創(chuàng)造性裝飾的培養(yǎng),,激發(fā)幼兒感受、表現美的能力。
【設計意圖】
隨著天氣的變化,氣溫的突然下降,樹葉紛紛飄落才將秋季的明顯季節(jié)特征顯現出來,而這些變化也已引起孩子們的注意。根據我們班幼兒興趣與實際發(fā)展需要,結合季節(jié)特征,我們正圍繞“多彩的秋天”主題開展教育活動。特設計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根據樹葉原有的形狀組合,拼貼圖案。
2.發(fā)展剪、貼、添畫的美工技能。
【活動準備】
1.收集多種形狀顏色的樹葉,并進行壓制處理(葉子壓平整不要完全脫水)剪刀、膠水、雙面膠、畫紙。
2.粘貼畫范例。
3.《小樹葉》音樂、課件。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觀察樹葉。
1.引導
師:“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風把樹葉吹進了我們的教室里,小朋友們撿起樹葉放在手上的手上!保ń處熁顒忧斑呎f邊把樹葉撒到到教室的角落,聽《小樹葉》音樂)
“請小朋友揀起來一片樹葉,和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的葉子和小朋友的葉子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
。ㄐ路f的導入讓孩子們欣喜不已,氣氛變得輕松活躍)
2.觀察樹葉
“誰能向大家介紹介紹你的樹葉是什么樣子的?(提示:形狀、顏色、和大。┧袷裁?”(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二、出示范畫,請幼兒觀察,并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粘貼畫制作過程。
小樹葉真神奇,形狀不同,可以像那么多東西!看看我們把幾個樹葉拼擺在一起會變成什么?
1.出示范畫(金魚)
這幅畫是用什么做成的?粘貼的是什么?是有哪幾種樹葉粘貼成的?
請幼兒仔細觀察并回答。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樹葉變變變
2.教師現場做粘貼畫一幅
師:(拿銀杏樹葉)小朋友們看老師手里有一片什么葉子,它像什么?可以做什么?
讓孩子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自由的說。(有小朋友說像孔雀,像花裙子,像扇子)
“這么漂亮的樹葉,老師想用它做一幅畫,小朋友們幫老師一起做吧!”
引導并示范孩子怎樣用剪刀、膠水、雙面膠等粘貼添畫。和孩子們一起做一幅秋天的圖畫。
。ㄗ尯⒆佑^察樹葉畫制作步驟,對過程有整體系統(tǒng)的印象)
三、制作粘貼畫
1.幼兒自由選擇樹葉,初步嘗試拼擺。
師:“小朋友,你最喜歡哪種樹葉,你想用樹葉粘貼什么呢?”請幼兒自由的選擇樹葉,構思自己的樹葉粘貼畫,在畫紙上拼擺,調整。
2.請幼兒跟同伴說說自己拼擺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相互啟發(fā)更好的創(chuàng)意。
3.讓幼兒粘貼,制作作品。
請幼兒適當調整或重新組合好的作品,粘貼,添畫,美化自己的作品。注意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膠水涂抹在葉子的反面,并涂抹均勻。樹葉要輕壓,防止碎裂。
教師對不同水平的幼兒分層指導。
四、欣賞作品。
將幼兒作品貼在主題墻上,讓幼兒之間互相評價欣賞粘貼畫作品,獲得美感與經驗。放音樂《小樹葉》舞動身體學習小樹葉舞動,離開教室。
【活動延伸】
將幼兒的作品辦成“會變的樹葉”作品展,讓大家欣賞。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樹葉變變變》這個活動很感興趣,他們開動腦筋用樹葉拼搭各種東西,一個個美麗生動的造型躍然于紙上,有孔雀、蝴蝶、金魚、小兔、還有小船等等,真是讓人贊嘆不已。從這個活動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對于感性的、具有操作性的活動特別感興趣,探索欲望強烈,參與的積極性也比較高,完成的效果自然就好。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設計:國寶熊貓
【活動目標】
1.知道毛筆畫是中國特有的繪畫種類,中國人、外國人都很喜歡。
2.嘗試用毛筆畫出熊貓的明顯特征,感受用毛筆作畫的快樂。
3.知道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提升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感。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不同內容的中國畫圖片,供幼兒欣賞。
2.范畫五張,玩具熊貓一個。
3.宣紙、舊報紙、毛筆、墨汁、瓷碗、抹布等。
【活動重點】
幫助幼兒從美術的角度接近中華文化,感受中國畫特有的風格,對幼兒的作畫技巧不必有過高的要求。
【活動難點】
幼兒的毛筆控水情況,畫面整潔的保持。
【活動過程】
1.欣賞中國畫。
2.師幼共同欣賞活動室布置的中國畫。
3.共同討論有關中國畫的常識。這些畫與我們看到過的許多畫不一樣,我們叫它中國畫,是用毛筆(出示毛筆)畫出來的,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很喜歡。
4.探索毛筆。
――請幼兒用手摸一摸毛筆,說說有什么感覺,充分感知毛筆與其他各類用筆的不同。
――用水實驗毛筆的用法(利用廢舊報紙,孩子們用毛筆沾水,在報紙上隨意圖畫),說出和我們平時用的彩筆有何不同,表達用筆感受。
——教師簡單講解幾中毛筆的用法,孩子們嘗試在報紙上練習。
5、為國寶熊貓畫像。
――讓孩子們仔細觀察玩具熊貓外形特征:頭、眼、眼圈、耳、身體、腿、尾。鼓勵孩子說出其主要特征。
――教師示范。用毛筆蘸足淡墨,用中鋒畫頭、身體等輪廓,再用筆尖蘸足濃墨,畫眼圈、耳等部位!變鹤鳟嫛L嵝延變河脻、淡墨色作畫,鼓勵有能力的幼兒畫出熊貓動態(tài)。
――熊貓喜歡吃什么?引導能力強的幼兒添畫竹子。
6、展示作品。
肯定和接納孩子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鼓勵幼兒講述畫面、和同伴共同欣賞別人的作品等,為他們提供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的條件。
大班美術活動:自制連環(huán)畫《小蝌蚪找媽媽》
設計思路:
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jié)深深吸引了幼兒。在故事中,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曲折經歷,使幼兒了解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了解連環(huán)畫的形式,會區(qū)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jié)內容,知道其先后順序,制作成連環(huán)畫,并且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顒幽繕耍
1、進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2、會區(qū)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jié)內容,知道其先后順序,并能通過繪畫表現出來,制作成連環(huán)畫。
3、與同伴協(xié)商,在分工與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完成任務。
活動準備:
1、白紙裁成32k,數量7倍于幼兒人數。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
3、水彩筆、連環(huán)畫、動物圖片、訂書機。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主要情節(jié)。
1、播放錄音,再次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提問:小蝌蚪剛生下來是什么樣子?
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自己的媽媽了?
小蝌蚪去找媽媽,先碰到了誰?后來又碰到了誰?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
小結:小蝌蚪遇到了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在大家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二、討論:怎樣制作連環(huán)畫?
1、師:小朋友知道什么是連環(huán)畫嗎?(連環(huán)畫就是由一張張連續(xù)的畫面,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連環(huán)畫。)
2、怎樣來做連環(huán)畫呢?
、.畫故事。每張紙畫一個故事情節(jié),有幾個情節(jié)就畫幾張紙。
、.把畫好的故事內容按照先后順序排列并寫上頁碼。
、.裝飾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媽媽》,畫在封面上,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本連環(huán)畫告訴我們的是什么故事。
、.裝訂。
三、請幼兒欣賞圖畫書,邊思考邊討論繪畫方法。
教師:這么長的故事我們可以怎么畫?(小組合作)小組合作時怎么分工?一共要畫幾張?有哪幾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訂書機正確的連接圖形卡紙,組合成能活動小人。
2.能將作品擺出各種造型,代表不同的運動項目。
3.體驗制作活動帶來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投影儀、制作流程圖一幅。
2.訂書機人手一個,圓形和長方形卡紙片、黑水筆、固體膠人手一份。
3.運動場背景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游戲"變變變"。
我先出示白紙(對折,中間夾著紙片小人)"這是什么?"拿出蠟筆,"我們請小蠟筆來變個魔術,我們一起說變變變……瞧,你們看,小蠟筆變出什么來了?它在干什么?"一方面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小人"的各個組成部分。
幼:出來了一個人。
師:你們知道是怎么變出來的嗎?
幼:我猜是紙頭下面放了一個東西。
教師揭開紙,出示"小人",引導幼兒發(fā)現小人會活動。
分析:教師以游戲的形式,創(chuàng)設積極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我們可以看到在"變變變"的游戲中,幼兒輕松自然,和老師一起喊著"變變變、加油"當紙上拓印出的小人來,孩子們都感到很新鮮,當掀開紙的那刻,孩子們露出了驚奇的表情。我想,孩子們一定會帶著他們的好奇心,更加專注地學習制作"小人"。
二、幼兒觀察,學習制作會動的小人。
首先,我引導幼兒說說小人是用什么制作的。然后按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物品,并總結:會動的小人是用訂書機將一個圓形片片、一個大長方形、八個小長方形按一定的順序訂在一起做成的。然后,出示步驟圖和訂書機,請幼兒說說制作步驟并示范。
幼:先要訂圓形和大的長方形。
師:對,這是小人的頭和身體。注意訂書機的口子要對好紙片連接的地方,兩手大拇指按住訂書機的前端,一起用力,聽到"咔嚓"一聲,就好了。
幼:然后要把兩個小長方形連起來。
師:這是手臂和腿,看看一共要做幾個?
幼:四個一樣的。
師:對了,然后把做好的四肢訂到身體的哪個部位呢?
幼:手臂在大長方形的倆邊的上面一點,腿在下面。
教師要強調釘子的位置,確保能讓小人動起來。
師:誰來試一試把手臂訂上去?
請個別幼兒來嘗試制作,以便教師及時發(fā)現問題并糾正。
訂好后擺出動作,請幼兒來擺一擺、說說它在干什么。
分析:因為學習使用訂書機是重難點部分,所以我花了很長時間來操作,就怕小朋友學不會,先出示了制作步驟圖,又利用投影儀進行了示范,不僅示范了幾次,還請了兩個小朋友來操作,及時發(fā)現和糾正了孩子操作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另外還講解了四肢的`方位,以免造成觀察不仔細,在制作時將小人的"手臂"按到"腰"上的現象,這提醒我要仔細研究幼兒發(fā)展的特點,從幼兒掌握的技能出發(fā)來設計活動。
三、幼兒制作小人。
要求:先制作小人,然后讓小人做一個動作,再將小人貼到體育場上。
分析:孩子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一直是滿懷激情的,由于對精細動作的要求比較高,孩子在制作時用了比較多的時間。有的孩子遇到了困難,同伴能積極的幫助,提高了作品的成功率。
活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欣賞共同完成的作品"運動會"。
分析:由于前面的活動都是安靜的,要是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放上激動人心的音樂,讓小朋友模仿小人的動作,運動起來,那就更好了,這樣就體現出動靜交替。
活動反思: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進入大班,他們不再滿足涂鴉的活動,強烈的好奇心驅動幼兒嘗試使用各種美術工具和材料來進行美工活動。本次活動就是教師在平時的生活中,觀察到幼兒的興趣所在,從幼兒的知識經驗出發(fā),設計展開的生成活動,可以說是"從幼兒中來"。為了使幼兒通過此次活動掌握相應的技能,感受作品的美,體驗成功的喜悅,真正做到"到幼兒中去",我在活動前做了許多準備,設計了幾套方案,通過試上課,最終確定了活動的重難點:正確使用工具、明確制作步驟、集體展示作品。
1.正確使用工具。
以前,孩子在美工活動中用到的工具不外乎剪刀、膠布等,這次他們需要使用"訂書機",這是他們沒有或者很少接觸到的工具,所以學習正確使用它就成了能否制作成功的前提。因此,我在教幼兒使用工具的時候用了實物投影儀,讓幼兒能仔細觀察每一個步驟,還花了很長時間講解示范,并用游戲的語言來形容按訂書機的動作。這些都是為了解決難點服務。
2.明確制作步驟。
制作"運動的小人"關鍵是了解"小人"的構成,因此,我繪制了步驟圖,引導幼兒按流程制作,并強調訂書釘的位置,以便幼兒制作出的小人都能動起來。這樣就解決了活動的重點:制作能運動的"小人"。
3.集體展示作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藝術領域提出了"感受與創(chuàng)造并重"的教育觀,強調讓幼兒的視覺和情感獲得滿足、愉悅的同時,培養(yǎng)其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梢,美工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讓幼兒有美的享受。幼兒在制作的過程中體驗到的是成功的快樂,怎樣在作品展示環(huán)節(jié)讓他們感受作品的美呢?好花是需要綠葉襯托的,只有將作品呈現在背景圖上時,幼兒才更容易發(fā)現自己制作的"小人"是一朵朵"好花"。
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的方法將彩色紙撕成小紙片,發(fā)展手指的靈活性。
2、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拼貼小紙片,掌握拼貼技能。
3、發(fā)現撕貼畫的特殊效果,從而產生對撕紙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各樣的彩色掛歷紙。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漿糊。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中的撕貼畫,激發(fā)幼兒對撕貼畫的興趣。
畫面上有什么?它和我們以前的畫畫有什么不同?這只蘋果和梨子是用什么做的?感知撕紙畫特有的風格,激發(fā)幼兒產生撕紙畫的欲望。
2、教師示范講解撕紙畫的具體要求。
。1)教師示范撕紙的方法。雙手的食指與大拇指相對捏住紙。朝相反方向用力,就可以撕下一截紙。再捏住紙的一端,撕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紙片,然后將紙片的反面抹一點漿糊,再貼在蘋果的輪廓線內。在拼貼是盡量將兩種顏色的紙片搭配在一起貼出蘋果的形象。注意紙片之間不要疊在一起。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交代要求:
。1)提醒幼兒紙片不要撕得太大,也不要太小。
。2)注意兩種顏色的搭配。
。3)注意將撕下的碎紙片捏貼在蘋果的輪廓線內。
總結評價
展示幼兒作品,表揚畫面整潔、能將碎紙片貼在蘋果輪廓線內的幼兒。
b、還有沒有其它撕紙方法?(如:撕成幾何形狀、長條形、不規(guī)則形等。) c、學生試著撕一撕,半分鐘時間。
(2) 貼法探究:
教師演示“撕貼步驟”:
、偈紫认牒靡嘿N的內容,選好彩紙用鉛筆輕輕畫好要撕的形象輪廓。 ②選擇顏色合適的紙片,在形象輪廓上拼一拼(注意大塊顏色的統(tǒng)一)。 ③貼根據形象的輪廓線拼接粘貼。
師:可以直接色紙上拼貼,用色紙作為背景,也可以先打底貼出背景后層層遮蓋拼貼。方法是多樣的,只要我們善于思考。
3、欣賞學生作品,啟發(fā)創(chuàng)意。
課件出示學生各類作品,師生交流。
4、小組合作,表現創(chuàng)意。
。1)、他們做的這些撕貼畫內容可真豐富,有人物的,有美麗的風景的,還有貼小動物的呢,他們可真有想法。同學們,我們今天也來搞個“彩色撕貼畫展”吧,那你們想貼張什么畫呢? (2)、大家的想法真多,來看一下我們的行動計劃吧:
a、四人小組討論表現的內容和方法,并有一人為主起好稿。
b、分工合作,進行選紙、撕紙、拼擺、粘貼。
特別提示:要注意形象整體些、用紙很巧妙、貼得有美感、色彩要對比,這就像四把金鑰匙,幫助我們做出優(yōu)秀的作品來。
。3)、學生開展創(chuàng)作活動,教師進行巡視輔導。
5、展示作品,師生評價。
。1)、每組把貼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評、互評作業(yè)。
。2)、選出典型作品,全班評,教師小結。
。ń處熢谂c學生互動中有意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中以下幾個方面:a畫面形象是否整體、清晰?b撕貼的效果是否有美感?c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
6、小結談話,課后拓展。
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天的活動都有各自的收獲,我們靈巧的手可以用彩紙創(chuàng)造出這么美麗的作品。除此之外,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材料能做出漂亮的拼貼畫(課件展示不同作品),說明我們身邊美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平時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
四、教學反思
在市優(yōu)質課校級評比活動中,我在三(4)班上了《彩紙撕貼畫》這一課,本課要求學生用彩紙代替畫筆,用撕貼的方法來作畫,創(chuàng)作步驟比較繁瑣。課堂上除去老師講解、示范、點評、拓展的'時間真正讓孩子表現的時間就只有15分鐘。短短的15分鐘孩子們能順利完成 畫-----撕------貼------調整這些步驟嗎?最后作品能出來嗎?這是我課前最擔心的問題,所以充分的課前準備對這堂課的效果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課堂上,我對本節(jié)課內容進行了講解、欣賞、示范、點評、主要以想讓學生能自主探索,主動解決問題。三年級段的學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熱情大膽,在他們身上,創(chuàng)新意識往往處于潛在狀態(tài),萌芽狀態(tài),需要不斷挖掘,促進發(fā)展。根據學生這一身心特點,本課我以“撕紙事件”導入,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把撕成的小紙片做成了什么?師展示有做好的撕貼畫,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撕紙小挑戰(zhàn)”,四人小組,比一比看哪一組撕的紙大小最均勻,形狀最規(guī)則,桌面最整潔,讓撕得最好的一組派代表來介紹撕的經驗,師總結撕法,為下面制作“拼貼畫”做鋪墊。結果沒有預期的那樣好,學生撕得不夠大膽,撕的方法不夠多樣。
接下來教師簡單示范其中一種,直觀性的演示填充法的創(chuàng)作步驟,演示時講解注意事項,便于學生操作,邊示范邊告知方法的多樣性,讓學生在作業(yè)創(chuàng)作中,能以自己喜歡的方法去粘貼。通過講解、示范等使學生了解了撕貼畫的基本步驟:選彩紙——撕——貼——調整,讓學生作業(yè)創(chuàng)作時能胸有成竹。
最后考慮到時間緊湊,小組分工合作共同創(chuàng)作美術作業(yè),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能力、知識收集。作業(yè)設計也是通過讓四人小組分工合作一幅拼貼畫,小組先選出畫畫最好的一位同學,她負責畫畫,其他同學先一起撕紙片,然后大家一起合作進行拼貼,我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和添加,通過兩步完成作業(yè)。在最后學生作業(yè)展評上,我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首先讓學生自評,自由選出自己做喜歡的作品,說一說為什么?小朋友們最后非常開心,學習的積極性都很不錯,大部分作品的呈現效果也很好。雖然有的小組作品完成的不盡如人意,但是由于她們合作認真,我也給他們投上了鼓勵的一票。
但是整個課堂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也很多,在學生指導方面有欠缺,要善于發(fā)現問題,抓典型講示范。最后的成品作業(yè)還可以在提高一個檔次,讓學生作業(yè)引領到一件作品,還需要多要探討。還有在課堂上最需要提高
的是我的課堂組織和協(xié)調能力,課堂出現雜亂現象的時候沒有及時用好的方法加以干預,導致教的內容學生沒有很好的吸收,重難點沒有很好的落實,換句話說,就算我備課備的再精彩,學生吸收不進去,那么老師也在表演獨角戲,更不用說課堂效果了。美術課堂教學組織難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以后的日常教學中我將會不斷積累經驗總結方法,只有敢于面對困難和問題,勇于探索和解決問題,才有可能使美術課堂教學組織難的問題得到解決。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的、要求
美麗的印紋
1.通過用手、樹葉等有紋理的物體進行沾印,讓學生初步了解自然世界中各種各樣的紋理。
2.體驗造型樂趣并獲得視覺感受!睹利惖挠〖y》
3.理解繪畫形式的多樣性!睹利惖挠〖y》
教學重點、難點
體驗用手、樹葉等物體沾印產生的肌理效果。利用肌理效果,組織畫面美麗的印紋。
準備工作
全開紙、水粉顏料(統(tǒng)一分配)、不同的樹葉及圖例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人
1.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手心來發(fā)現手的紋理,教師用手沾上顏料,在紙上印出美麗的印紋手紋,板書:mei li de yin wen美麗的'印紋。
2.在黑板上掛一張全開紙,讓學生沾上自己喜歡的顏料上臺按印,體驗印的樂趣,并讓學生簡單表述自己手上紋理的特征及手沾色彩、按印的感受!睹利惖挠〖y》
3.讓學生討論并說說除了手之外,還可以用什么東西來印。
三、布置作業(yè)
1.團結協(xié)作;
2.注意衛(wèi)生;
3.比一比,哪一組印得最美麗。
四、學生練習
巡視指導,及時發(fā)現問題;展示小組作業(yè),引導學生觀摩,比一比,哪一組的圖案最有意思。
五、小結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物品,每一種物品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紋理(出示有肌理效果的花瓶),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紋理來美化我們的生活,在我們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時候,也可以充分利用它們。
1. 觀察手心印紋,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2.上臺沾顏料按印,簡述自己手上紋理的特征及手上沾色彩、按印的感受。
3.討論。
分組協(xié)作、完成作業(yè)
觀摩作業(yè),比一比,誰的作業(yè)最有趣,圖案最有意思。
尋找生活中可以用來制作美麗紋理的物品,并說說自己對它的感受。
《美麗的印紋》美術教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用手、樹葉等有紋理的物體初步進行印紋練習,讓學生了解繪畫形式的多樣性。
2.體驗造型樂趣并獲得視覺和觸覺的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手、樹葉等印紋創(chuàng)造肌理效果,并有意識地進行畫面組織。
教具準備:
全開白紙、水粉顏料(統(tǒng)一分配)、不同樹葉、圖例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邊聽輕音樂)。
二、導入:
1.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手心來發(fā)現手上的紋理,教師用手沾上顏料,往白紙上一印,出現漂亮的手紋,導入課題:美麗的印紋(板書具有紋理的字)。
2.在黑板上掛一張大白紙,讓全班學生沾上自己喜歡的顏色上臺按印。讓學生體驗印的樂趣,并讓學生簡單地表述自己手上紋理的特征及手沾色彩、按印的感受。
3.讓學生討論并說說除了手可以印出紋理以外,還可用什么東西來印。
三、布置作業(yè):
分小組合作,用手、樹葉、瓶蓋等進行印紋練習。
要求:1.團結合作。2.注意衛(wèi)生。3.比比哪組印得最美麗。
四、學生練習,教師進行指導,及時發(fā)現問題。
五、展示每組作業(yè),引導觀摩,讓學生談談觀摩感受,并表達出來。
六、配樂播放各種美麗的印紋,學生整理衛(wèi)生,結束本節(jié)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在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學會自制圖章,進行拓印,學習形式美的原理和感受造型的樂趣。
2.提高動手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刻制圖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讓他們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
教具準備:
橡皮擦、地瓜、水粉顏料、刻刀、圖例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讓學生唱一唱,準備上課。
二、引導欣賞用圖章拓印的作品。
(一)欣賞用圖章拓印的作品,感受用圖章拓印的藝術美,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二)學生思考:
1.看到的印紋與上一節(jié)課的有什么不一樣?
2.這是怎樣產生的?
三、教師出示幾枚圖章,引導觀察并請幾位學生上臺沾上顏料印上,看看出現了什么,激發(fā)刻制圖章的愿望。
四、示范刻制圖章,強調難點和安全。
1.在橡皮擦或地瓜切片上畫出圖形。
2.沿著描繪好的圖形把不需要之處刻去。
五、指導拓。
1.把圖章沾上各種顏色進行拓印。
2.用排列或重疊等各種方法拓印,發(fā)揮想像力,印出一張有意思的畫。
六、學生練習。
七、教師進行實際指導。
八、展示作業(yè),引導觀摩。
讓學生表達觀摩同學作品的感受。
九、小結。
十、整理、打掃衛(wèi)生。
美術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為了增強幼兒的繪畫自信心,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幼兒在熟悉大運河上航行的船的發(fā)展史以及了解了船在人們生活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的基礎上,通過開展了美術活動,來激發(fā)了幼兒的繪畫興趣,并在繪畫過程中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考慮到每個幼兒的發(fā)展進程是有差異的,所以我們還為幼兒提供了其他簡單制作材料,啟發(fā)幼兒在畫好一艘輪船,再用剪貼、繪畫等組合方法制作船帆,這一做法可以擴大部分能力較強幼兒的創(chuàng)作空間。
【活動目標】
1、在熟悉大運河上航行的船的發(fā)展史的基礎上,了解船在人們生活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2、豐富水文化的內涵,引導幼兒養(yǎng)成愛水、節(jié)約水的好風尚,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3、在繪畫的過程中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輪船圖片若干、各種繪畫輔助材料(白紙、記號筆、水彩筆、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觀看多媒體——回顧大運河上“船”的歷史及其發(fā)展。
1.欣賞船的歷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幾幅圖片,請幼兒說出船名。
。1)出示木筏,師:這是什么?(這是水上最早的交通工具。)
(2)出示其它幾種船的照片,讓幼兒說出它們的名字及功用。
①小木船——是用木頭做的,體積比較小,使用起來比較輕巧、方便。
②帆船——帆的作用——借助風力加快船行駛,轉動帆能改變船的行駛方向。
③水泥船——是用水泥做的,比木頭船牢固,不容易腐爛。
、荑F質船——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最常見的船。
2.進一步鞏固船的演變史。
。1)幼兒嘗試排圖——船的演變史。
師:從最早的小木筏到現在我們常見的鐵質船,它們是怎樣發(fā)展過來的呢?
師:看,這里有5種船,請小朋友按照船的演變順序把圖片拖放到相應的數字下面。
。2)比較對照,掌握正確答案。
師:小朋友都完成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正確答案吧。正確的小朋友為自己鼓掌,錯誤的小朋友就趕快改正吧。
二、了解船在人們生活、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1.發(fā)散思維——請幼兒介紹自己知道的船的名稱作用。
問:你們還知道有哪些船嗎?它們的作用是什么?
、佘娕灐Pl(wèi)祖國的;②貨船——運送物資的;③游船——觀光旅游的;④油輪——開采及運輸石油;⑤漁船——漁民捕魚的;⑥連船——這是拖船,是許多船頭尾相連在一起,象一列長長的火車;⑦烏篷船——這是在江浙一帶常見的生活用船。
2.游戲“猜一猜”,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各種船的了解。
3.觀看被污染的運河的圖片,激發(fā)幼兒對運河的環(huán)保意識。
師:船離不開什么?現在我們來看一看運河水。干凈嗎?為什么會變得這么臟?
小結:船上一些廢油廢渣排放到河里;船上的人和在岸邊生活的人也經常把垃圾扔到河里,這樣慢慢的河水就越來越臟。
三、動手操作,發(fā)揮幼兒想象創(chuàng)新能力。
1、激發(fā)幼兒設計環(huán)保船的欲望。
師:小朋友我們能為我們的大運河做點什么嗎?
幼:設計不排放廢油的船師:是啊,這種不污染河水的船我們叫它環(huán)保船。
2、與同伴交流商議設計環(huán)保船。
師:先想一想,和你的同伴商量一下,你準備設計什么樣的環(huán)保船,你的環(huán)保作用體現在哪里。
3.幼兒繪畫——設計環(huán)保船,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突出環(huán)保特點。
4.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表述環(huán)保的作用,體驗成功的快樂情緒。
四、活動延伸
端午節(jié)就快到了,下面讓我們乘著我們的環(huán)保船,到大海上去賽龍舟吧!(體育活動“賽龍舟”)
【活動反思】
《船》小學第二冊美術教材的`一節(jié)繪畫課。在教學中,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采用游戲、猜猜、看看等各種形式,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啟發(fā)引導他們積極思維,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依據船的特征和結構功能,創(chuàng)造自己想象中的船的形象,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美術課,其實就是視覺形象藝術,如果離開了具體的形象,就根本談不上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因此教師必須提供更多的參考形象,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本節(jié)課的導入,我采用“聽聲辨物”,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很好奇,紛紛猜出自己認為的事物。通過電腦多媒體的對照,引入正課“船”。再通過提問“你們知道哪些船?”學生紛紛回答生活中見過或知道的船。我又在電腦多媒體上放出各種船只的圖象,讓學生觀察不同的船有哪些不同的構造。通過電腦多媒體,充分發(fā)揮了它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學生了解不同的船只有不同的構造,并且還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初步地掌握“船“的一些知識。
在電腦上顯示出我的范作“月亮船”,主要通過畫的方式告訴學生,“船”也可以如此“畫”出來,同時分析(1)表現船身,(2)局部結構的表現(3)裝飾船(4)背景幾個方面來講解,使學生獲得“創(chuàng)作”船的途徑和方法。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盡情地創(chuàng)作既有特色又有功能的船。
作業(yè)布置,我要求學生給自己的船命名,并講講他的船有哪些功能,簡單描述人與船、人與海的故事。
從作業(yè)效果看,學生在船的形象創(chuàng)造上取得了成功,這是因為學生從船的外形、結構、功能、裝飾上來創(chuàng)作。而且在組織教學中,我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同時也進行鼓勵和表揚,將美術教學融入音樂、知識、技能、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思想性為一體,使學生感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潛在地啟示學生勞動創(chuàng)造文明,領悟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小朋友的觀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說說畫畫,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記號筆、油畫棒、媽媽的一張照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引導幼兒觀察照片。
小朋友,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喜歡)你的媽媽長的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圍繞面部特征回答)剛才小朋友說的很好!今天,你們還帶了媽媽的照片,我們看看照片上的媽媽是什么樣的?(主要觀察頭發(fā)、衣著,加深印象。)
二、教師示范寫生難點。
我們要給媽媽畫長相,看著照片畫也可以叫人物寫生,人物寫生分為頭像胸像及全身三種寫生。這次我們來畫頭像寫生。就是主要畫媽媽的頭部。臉的外輪廓要大一點,鼻子也要大一點。(注意鼻子有鼻梁、鼻孔,不是一條線。)眼睛、耳朵、眉毛等是左右對稱的`。
三、交代要求、幼兒作畫。
今天我們給媽媽畫張相,送給媽媽。畫的時候慢慢來,仔細觀察,看一眼畫一筆,把你看到的全畫出來。完成后,邊線用輕涂手抹法涂油畫棒。(指導幼兒抓住臉的特征。并且要畫得大,畫得仔細。)
【活動結束】
小朋友把畫好的圖片帶回家送給媽媽。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01-30
(精選)美術教案09-29
美術教案01-22
美術教案01-20
美術教案01-19
美術教案01-19
美術教案01-20
美術教案01-24
美術教案01-27
美術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