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時間:2024-08-28 09:36:43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的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1

        教學內容:國標蘇教版第二冊P22我們認識的數。

        教學目的:1、進一步了解數在不同的背景中具有不同的意義。

        2、對生活中的數有一定的認識。

        3、能用數來表達,交流。

        4、對數的多少能有一定的估計能力。

        教學準備:1、糖,花生米,黃豆,棗子若干,盆三個,表格一張。

        2、相關信息。

        3、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說一說

        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猜一猜、數一數,我們認識的數和數做做游戲。

        1、學生說數。

       。1)示范: (課件)

       。2)讓學生匯報收集到的數據。

        小結:用數可以說清楚許多事情。

        (3)在小朋友說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有許多同學都說到了* 這個數,請說到 *的同學再說一遍。

        小結:同樣的一個數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

        2、老師說數

       。1)鞋子:從鞋號中你們知道誰的鞋最大,誰的鞋最小嗎?

        (2)門票:這是宜興三洞的票價,看了這三個不同的價格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從不同的數中我們看到了同一類事物之間的差別!

        3、說年齡,填表。

        我

        爸爸

        媽媽

        爺爺

        奶奶

       。1)請五個小朋友匯報自己和家人的年齡。

       。2)仔細觀察這五個小朋友的年齡。你能來說一說,我們自己的年齡大概是幾歲嗎?

       。3)說說我們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的年齡大概是多少歲?

       。4)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爺爺奶奶年齡。

       。5)小明要考考大家了,先讓我們找到小明家白云路84號。

        小明的家人中,今年64歲的,可能是誰?

       。6)猜一猜楊老師的年齡,怎么樣?

        小結過渡:小朋友,通過剛剛的說數,我們對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讓我們和數做個游戲。

        二、猜一猜

        1、明確規(guī)則。

        2、活動開始。

        (1)抓糖:請幾組匯報。

        怎么會抓得有多有少?(手有大小,抓得有松緊。)

       。2)抓花生:猜猜看同樣是1號小朋友緊緊地抓一把花生米大約會有多少粒?

        猜得對不對?想一想你有什么辦法知道?

        按剛才的分工來完成抓花生的活動。 (指導填表)。

        猜

        數

        猜

        數

       。3)抓黃豆:猜一猜抓一把黃豆大約有多少粒?然后再數一數。

        黃豆比較多。怎樣數可以又對又快?

        繼續(xù)按分工完成,填好表格。

        3、匯總5組的數據,看著表格中的數據討論。

       。1)這種類型的糖小朋友緊緊地抓一把大約可以抓多少?花生米呢?黃豆呢?

       。2)看看上面的圖再看看表格中的數對照一下你有什么發(fā)現?

        4、展示一顆紅棗,估計可能會抓多少顆?

        為什么?

        5、引導學生一起小結:看來同樣的手去抓不同的東西,東西越大,抓的個數就越少,東西越小,抓的個數就越大。要使猜得與實際比較接近,得仔細觀察,多多思考。

        6、其實剛才同學們的猜也可以說是估計,這是一項本領,不光抓花生、抓黃豆的時候要用到估計,平時學習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估計。(舉例)

        三、總結(略)

        四、數一數

        (1)快下課了,美麗的校園在召喚我們,你看已經有小朋友走向了校園數數了!(看課件)

        (2)小朋友,你覺得還有什么可以數的呢?

        就讓我們奔向校園的懷抱,出去數一數吧!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薄⒏鶕F實情境,通過游戲,進一步識別簡單幾何體。

       。病⒃谟螒蛑屑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學會傾聽,發(fā)展初步的數學交流能力。

       。、發(fā)展學生空間的觀念,并識別幾何體的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把簡單的數學問題用游戲放之于現實情境中應用。

        課前準備:一些簡單的幾何體。

        教學方法:以問題情景為中心,引導自主學習。

        教學流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學習。

        一、問題情境

        師:你知道了四種物體名稱,我們來研究一下它們的數學問題。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么方法來研究?(分組討論)

        二、建立模型

       。、分組研究討論。

        學習要求:(1)討論這些物體擺放的不同。

       。2)準備向全班同學介紹你們的研究結果。

       。、匯報交流,初構模型。

        師:物體間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來分析,在小組中交流、匯總的基礎上討論出結果,明確空間關系。全班確定一下其空間位置關系。

        3、情境遷移,再構模型。

        情境呈現:幾個幾何體積木。

        你說我擺,同桌互相進行游戲,隨著空間位置關系確立,其積木的個數可以隨之增加,說和擺的身份可以變化。

        三、解釋應用

        1、 說一說,寫一寫。

        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長),正方體(正),圓柱(圓),球體(球)。再同桌互說,并用單個漢字寫下來。再用空間位置關系來說。(其形狀只要大致正確即可)

        2、 看一看,填一填。

        讓學生自主完成。

        3、 摸一摸,說一說。

        這是一個游戲,可以讓學生把操作活動與表達結合起來,可以是學生摸一個物體并說出它的名稱,也可以先結合名稱再支摸出相應的物體,這一活動可以分組進行。

        4、 看一看,數一數。

        對本題的'解答有一定難度,可以用搭積木的方法先協(xié)助解答。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 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

        2、 前后的關系在生活中應用。

        3、 自選一場景,進行位置關系的描述。

        五、教學建議:

        1、 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這學有所用。

        2、 關注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 重視學生的學習經歷和體驗,強調理解和感悟。

        4、 力主營造一個寬松、和平、溫情的學習環(huán)境。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3

        課時:2課時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教材簡析:會動的小紙人之所以會動,是因為它的身子是用紙彈簧做的,課前學生告訴我,他們在幼兒園時學過制作紙彈簧但那是上下一樣粗的紙彈簧。本課要學的是上大下小的紙彈簧。

        教學目標:1、通過制作會動的小紙人,培養(yǎng)學生設計意識和動手的能力。

        2、利用小紙人來表演節(jié)目的游戲,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強化他們與人交流合作的井繩。

        教學重點:通過不同的渠道探究會動的小紙人的特點及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探究紙彈簧的制作方法。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一些短小精悍的、適合于表演的、孩子們熟悉的小故事、各種形象的小紙人。

        (2)教師提前為學生準備一頭寬、一頭窄的紙條1-2對。

       。3)學生準備彩色筆、紙、剪刀、膠水等物品。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jié)

        一、引導階段:

        1、教師出示小紙人范作、并用它們同學生合作表演一個節(jié)目。

        這個小紙人為什么會動?哪一部分會動?它像什么?我們叫它紙彈簧。

        2、探究如何制作紙彈簧:發(fā)給每一組一個兩頭一樣大的白色紙彈簧。

       、俑惺芗垙椈傻膹椥约盎顒拥奶攸c(搖一搖,捏一捏)

       、谕M通過觀察或拆開老師發(fā)給的紙彈簧,探究紙彈簧的制作方法。

       、圩约涸囍刍厝ァ

       、苷堈鄢晒Φ耐瑢W到講臺上為大家表演一下。

        3、進一步探究制作小紙人:

        ①用老師發(fā)給的彩色紙條折一個紙彈簧。

        ②對比自己折的紙彈簧與老師發(fā)給的白色紙彈簧有什么不同之處

       、蹫槭裁粗谱餍〖埲说募垙椈尚枰活^大一頭?(試著分別搖一搖,看哪一種動的厲害)大頭在上動的幅度大還是小頭在上動的幅度大?(試著搖一搖找出答案)

       、芸蠢蠋煼蹲鳎约旱男〖埲诉需要做上什么?

        二、發(fā)展階段:

        1、思考并交流:你將要表現的角色的頭部有什么特征?你準備如何來表現?

        2、用撕貼、剪貼加添畫的方式完成人物頭部。

        3、根據自己設計的人物動作剪貼上合適的四肢。(注意比例)

        三、表演階段:

        同組的'同學都制作完畢后,根據自己組小紙人的身份編一個故事,并利用剩下的彩紙設計制作出簡單的場景進行表演。

        四、收拾與整理:

        將環(huán)境衛(wèi)生收拾好后,把小紙人按故事情節(jié)在窗臺上擺放好。

        布置下一節(jié)帶彩紙等工具。

        第二節(jié)

        一、引導階段:

        上一節(jié)課我們用紙彈簧制作出了會動的小紙人。那你知道紙彈簧還可以做成什么造型?

        欣賞紙彈簧造型作品:龍、小貓、小蛇、小鹿等。這些造型用的紙彈簧也都是一頭大一頭小嗎?(不一定)

        二、發(fā)展階段:

        1、做小龍等較長的動物,折紙彈簧時紙條不夠長怎么辦?(自己小組試折一下,研究一下解決的辦法。)

        2、各小組交流一下解決辦法,看哪一組的辦法最好最簡單。

        3、各組商量一下要制作什么,先要制作一個什么樣的紙彈簧,再添加些什么?添加的部件可不可以制作成類似紙彈簧的可以動的?

        啟發(fā)學生想象,通過合作創(chuàng)造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三、玩一玩:

        將各組制作的作品組合到一起,為各自的角色編上臺詞,來表演一下。

        四、收拾整理階段。

        五、課后拓展: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彈簧?可不可以用紙彈簧代替,動手試一下。

        札記:

        對于第二節(jié)課來說,裁紙條倒成了難點,很多學生不會裁紙條,耽誤了太多時間,影響了制作。在這個問題上還需要進一步探討解決方法,實在不行,可以加以加一節(jié)課專門練習裁各種形狀的紙,為以后的制作課打基礎。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2頁的例題、試一試,第32~33頁想想做做第1~4題

        [教材簡析]

        分與合是通過把幾個物體分成兩部分,觀察兩部分合起來是幾個,認識掌握數的組成,為10以內數的加和減打好基礎。教材分2~5的分與合、6~9的分與合、10的分與合三段安排教學內容。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初步建立分與合的思想,初步體會分與合是辯證的、對立統(tǒng)一的。分與合三段內容的編排體現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編寫意圖,6~9的分與合恰好起承前啟后的作用。其中6的分與合作為例題出現,教師引導學生探索兩只手拿6個氣球可以怎樣拿,并從一種分法得出兩種說法,認識6的組成。試一試中讓學生自己操作、探索、總結出7的組成。而8、9的組成則放在了想想做做之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認識和掌握,進一步體會分與合。此外,教材在想想做做中還安排了對口令等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知識

        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是通過學生實踐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組成。教學難點是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組成

        [教學目標]

        1 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掌握6、7的組成,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

        2 發(fā)展初步的動手實踐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 意識

        3 體會分與合的思想,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劢虒W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

        設疑:茄子老師有18個氣球,想送給3個孩子,每人6個氣球。6個氣球,分在兩只手里拿,可以有幾種分法呢

        三個學生的分法沒有按次序出現,可以讓其他同學調整他們排列的次序

        提問:看著一個同學的分法。可以有幾種說法呢

        說完后,指導學生有條理地填寫教材第32頁例題中的空格。教師板書6的組成

       。墼u:由學生所熟悉并喜愛的氣球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數學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生把三種分法按順序排列,找到每種分法有幾種說法,都是通過自主探索得出的,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的激勵性評價很好地鼓勵了學生在自我嘗試中主動 學習]

        二、動手操作,嘗試練習

        提問:茄子老師看到你們愛動腦、愛思考,每人獎7個○,你能把○分成2堆嗎 有幾種分法 能按順序有條理地分一分嗎 請你一邊分,一邊把結果記錄在教材第32頁試一試的空 格里

        填完后小組互相交流檢查,指定一名學生板書

        [評:7的分與合的教學,安排在試一試中,體現了由扶到放的編寫意圖。教師放手讓學生動手實踐,親自分一分,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真正把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并且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了學生交流合作的精神。指名板書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同時關注了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態(tài)度和學習的結果。]

        三、活動游戲,應用鞏固

        1 想想做做第1題(連一連)

        講述:茄子老師看到大家那么聰明,高興得不得了,他獎給大家6張數字卡片,哪兩張卡片上的點子數合起來是6,請你連 一連

        2 想想做做第2題(說一說)

        同桌互相說一說

        3 想想做做第3題(對口令)

        師生玩6的對口令:教師出手勢2,說:我說2,學生出手勢4說:我說4,6能分成2和4。學生之間玩7的對口令

        4 想想做做第4題(吃螃蟹)

        提問:同學們口令對得那么好。茄子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螃蟹,看誰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 誰能把螃蟹身上的數分成鉗子上的兩個數,把鉗子上的兩個數合成身上的數,那只螃蟹就歸 你吃

        教師指導做錯的學生更正,最后統(tǒng)計誰吃得多

        [評:想想做做中的題是6、7分與合的鞏固練習,教師把這些題以活動、游戲的形成呈現,如對口令、吃螃蟹,進一步加強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口令,能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四、揭示課題,鞏固應用

        提問:黑板上是你們動手動腦學會的知識,誰能用一句話說說學會了什么

        教師板書課題:6、7的分與合

        五、激勵評價,猜數下課

        敘述:今天同學們玩得高興,又學到了知識,茄子老師也為你們感到高興,你能用手勢在背后把6、7中的一個數分成幾和幾,讓你同桌來猜,猜對了你們就可以高高興興地下課休息了。

       。ń處熛扰c學生猜,同桌之間再猜)

        [總評]

        6、7的分與合這節(jié)課的設計,體現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編寫意圖,6的分與合作為例題出現,用學生喜愛的小氣球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出6的組成。7的分與合放在試一試中作為練習的形式出現,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游戲活動、合作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讀16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自主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愛護學習用品。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16個生字。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法、游戲識字法、拓展延伸法。

        教學準備:

        撿到的學習用品、掛圖、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擺著鉛筆、橡皮,能說說他們有什么用嗎?

        2、小朋友自由發(fā)言。

        3、教師歸納:鉛筆、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幫我們做這么多事情,真是我們學習上的好伙伴哪。ǔ鍪緭斓降耐婢撸┛墒沁@些小伙伴卻被他們的小主人弄丟了,它們很傷心,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們找個家吧!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2、同桌互讀。同桌有困難,請你幫幫他,同桌讀得好,請你夸夸他。

        3、師范讀課文,生認真聽記自己不認識的字。

        三、學習生字。

        1、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2、我當小老師。

        3、教師領讀生字并擴詞。

        4、齊讀生字開火車認讀生字火眼金睛游戲。

        5、送字寶寶回家。

        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在文中畫出生字,并讀一讀。

        6、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相評議。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1、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

        2、猜字游戲。遮住生字卡的一半讓學生猜生字。

        3、找字寶寶游戲。

        二、精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指名朗讀。根據正確、流利的要求組織學生評價。

        3、教師指導朗讀。

        4、齊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

        5、讀后交流,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6、組織討論:怎樣做才能不丟東西呢?

        交流匯報,教師總結。

        三、拓展延伸。

        1、剛才小朋友們都明白了要愛護學習用品,每天要收拾好它們。下面我們就來舉行一個整理書包的比賽,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2、學生整理書包。

        3、評出優(yōu)勝者,獎勵,鼓勵其他同學。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開火車讀生字卡。

        2、指名分段讀課文。評議。

        二、自主積累詞語。

        1、在《文具的家》里你學到了哪些詞語?

        2、你能選一個說一句話嗎?

        三、寫字指導。

        1、(出示8個要寫的字)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

        2、教師邊指導邊示范。

        具,三,一長橫,一共8畫。

        丟,先寫一撇,再寫一個去字。

        皮,第一筆是橫鉤。

        已,區(qū)分己和已。

        3、學生在田字格里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4、表揚字寫得好的同學。

        第四課時

        一、口語交際訓練。

       。ㄒ唬┫胂笥柧。

        1、創(chuàng)設情境,在講臺上擺放著被遺棄的鉛筆、橡皮、尺子,它們碰到了一起,猜猜它們會說些什么?

        3、評價、表揚鼓勵。

        4、失物招領會。把自己遺失的文具領回家。

       。ǘ┱f說你書包里有哪些小伙伴,你是怎樣疼愛它們的?

        1、學生自由發(fā)言。

        2、教師總結愛惜學習用品的好辦法:包書皮、做筆套、給橡皮洗澡、每天清點學習用品、定期整理書包等。

        二、練習。

        它們長得很像,但是不一樣,請你給它們分別組個詞。

        丟()已()辦()支()

        去()己()力()皮()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6

        第2課時 100以內數的組成

        設計說明

        直觀、形象的思維是一年級學生理解新知識的主要方式。怎樣使抽象的知識變得更直觀、更容易理解,是本節(jié)課要處理好的問題。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以下兩點:

        1.突出教學的直觀性。

        數的組成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知識,紙上談兵終究收效不大。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具的作用,讓學生直觀地看到70根小棒是怎樣變成7捆的,從而直觀地感受到7個十的意義,這樣的教學安排無需過多的講解,學生已經了然于心。

        2.突出練習的趣味性。

        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固有的練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導者,使學生興致盎然,積極地參與練習,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小棒

        學生準備 題卡

        教學過程

        ⊙復習數數,導入新課

        1.數數:你能很快地數出圖中有多少張笑臉嗎?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在手中的題卡上操作后匯報自己的想法。

        預設

        生:我先數出10個圈在一起,再十個十個地數,能很快地數出圖中有50張笑臉。

        2.師:有“十”來幫忙,我們數數才能又快又準。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和這位老朋友一起學習新的知識。

        ⊙操作實踐,學習新知

        1.學習整十數的組成。

        (1)師拿來70根小棒,雜亂地放在一起。

        問:誰能估一估這些小棒有多少根?

        生回答后繼續(xù)追問:如果想一眼看出這些小棒有多少根,得請誰來幫忙?

        引導學生說出要請“十”來幫忙。

        (2)師將70根小棒整理成7捆:現在你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了嗎?70是由幾個十組成的?

        (3)請學生說一說40、50、60、80的組成。

        (4)小結:幾十就是由幾個十組成的.。

        2.學習一般數的組成。

        (1)師擺出4捆小棒,再擺出6根小棒。提問:誰能說一說這些小棒表示哪個數?

        生回答出四十六之后師提問:四十六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呢?

        預設

        生:4捆小棒表示4個十,6根小棒表示6個一,四十六是由4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

        (2)說出35、58、63、72各數的組成。

        3.小結:幾十是由幾個十組成的,幾十幾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將雜亂的小棒變成整捆的小棒的過程,親眼看到整十數的組成,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數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計數單位“十”的作用。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在觀察農家小院圖提取信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初步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 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教學難點:

        1~5的寫法,初步建立數感。

        教學過程:

        一、給出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師:同學們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幾個季節(jié)嗎?

        學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師:那現在是哪一個季節(jié)。

        學生:秋天。

        教師:對了,現在是秋天,秋風送爽,碩果累累,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看看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獲了很多東西?

        學生:是。

        教師:同學們瞧瞧,這幅圖里面都有什么東西呀?

        學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進入新課

        教師:有多少個南瓜呀?

        學生:5個。

        教師:有多少朵花?

        學生:3朵/4朵。

        教師:這樣一會兒3一會兒5又一會兒4的,老師聽著覺得很亂。我們應該按順序來,老師教大家,我們可以從小到大數。最小的數量是多少。

        學生:1。

        教師:圖中有什么數量是1的呢?

        學生:一個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師:對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數量都是1,可以用數1表示。那我們數量1的東西數完了,接下來應數數量幾的呢?

        學生:2。

        教師: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中可以用數2表示的東西。

        學生:2只鴨子/2個筐/2個盤子。

        教師:很對。它們的數量都是2,可以用數2表示。2數完了應該數幾呢?

        學生:3。

        教師: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里面可以用數3表示的'東西。

        學生:3只小鳥/3盆花/3只蝴蝶。

        教師:很棒,它們都是數量為3的東西,可以用數3表示,3數好了接下來應該怎么數?

        學生:數4。

        教師:請同學們數數,圖中有什么可以用數4表示的呢?

        學生:4只小雞/4朵向日葵。

        教師:很對,小雞和向日葵的數量都是4,可以用數4表示。接下來我們應該數?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1、聽:《夢幻曲》

      2、認:小提琴與大提琴

      3、動:音樂游戲《都睡著啦》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夢幻曲》,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的 情緒,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2.通過欣賞,感受音樂中動人的抒情風格和芬芳的幻想以及每一段落所表達的不同音樂情境;能區(qū)別樂器小提琴和大提琴。

      3.通過音樂游戲《都睡著啦》,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聽賞樂曲《夢幻曲》,讓學生初步了解西洋樂器大提琴獨奏營造謐靜甜美的表現力,感受樂曲跌宕起伏,婉轉流連,探索、表現樂曲表現的情境。

      2、難點:能隨著樂曲的情緒把自己的幻想用動作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等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導入

        三、新課教學

      四、綜合游戲

      五、小結

        課前把學生分成四組,分發(fā)四塊粘貼板;

        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好,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看課件,閉著眼睛的小姑娘)可是這個小客人不理我們,她在干什么呢?(引導說出聽音樂)對,她在聽音樂,是什么音樂這么好聽,讓我們也來聽一下

        1、初步完整感受

        師: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課件出示:聽這首樂曲你聯想到什么?心里有怎樣的想法? 師:噢,有些小朋友說聽了想打瞌睡,有些小朋友說想睡覺,那小朋友你們平時是怎樣睡覺的呀?

        師:你是倒在床上就睡著的'嗎?

        2、分段聆聽

       。1)第一樂段

        師:天色暗了下來,四周靜悄悄的,小朋友要睡覺了,你是怎樣睡覺的嗎?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這段音樂是怎樣的感覺?很吵鬧嗎?

        師:小朋友你能把這段音樂用線條或顏色畫出來嗎?

        (2)播放第二段音樂,及課件圖片(小姑娘變成了一只小鳥,在森林里快樂的飛翔舞蹈,看見美麗的花朵,摘了幾朵,飛去送給了她喜愛的媽媽和老師,祝她們節(jié)日快樂)

        師:恩,原來這個小客人是個很細心的小姑娘,我們一起站起來學習一下小姑娘好嗎?

        師:小朋友你們聽了這段音樂,你們會做怎樣的夢? 請小朋友

       。3)完整體驗

        師:舒曼叔叔寫的《夢幻曲》好聽嗎?喜歡不喜歡?那好,咱們再聽一遍。

        師:你知道這么好聽的音樂是用什么樂器演奏出來的嗎?

        介紹大提琴:(用課件對比認識)出示大提琴與小提琴的圖片,

        師:大家積極性這么高呀!那我就再領大家做一個《都睡著啦》游戲

        師:看來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收獲,老師真為大家感到高興。今天我們通過聽賞優(yōu)美的《夢幻曲》,共同感受了舒曼叔叔抒情、遐想的作品風格。有機會我們再共賞他的更多作品,同學們再見!

        要求學生給自己組里起個好聽的名字,如:“夢幻隊”“夢想隊”等等。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09-09

      小學一年級教案03-30

      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01-23

      小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03-27

      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案08-29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案02-01

      小學一年級教案《畫風》04-11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案02-27

      小學一年級寫字教案03-30

      小學一年級《比尾巴》教案03-23